运用毛概知识创新与大学生成才才论文

大学生毛概论文_有关毛概论文
大学生毛概论文_有关毛概论文
学习啦【毛概论文】 编辑:斯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教师和学生都非常重视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毛概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一:略述毛泽东群众观及其现实意义
  摘 要:作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理论体系的毛泽东思想,对我国的现代化起着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毛泽东群众观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随着社会形势的转变,它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并对当下党的执政方式转变有着指导意义。本文从毛泽东群众观的渊源出发,探寻其创立过程,并简略分析其主要内容,指出它在我国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本;毛泽东;群众观;现实意义;
  毛泽东群众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的对人民群众的认识、党群关系以及人民群众的作用等方面的总结及认识。毛泽东的群众观是对马克思群众史观的丰富和发展,是关于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如何领导群众的一系例论述。毛泽东群众观结合了我国传统历史和唯物史观的精髓,它贯穿于整个毛泽东思想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宝。
  毛泽东群众观的历史渊源
  (一)中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执政体现,而且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进。早在西周时期,周公就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强调了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对&民本&思想有重要发展的要数孟子,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中提出&民为贵,社樱次之,君为轻&[ 万丽华、蓝旭译注《孟子》,中华书局,2010年10月版,第324页。],这即是&民贵君轻&。到了荀子时期,他提出了&君舟民水&,强调群众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从小就熟读古代典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极为了解,自然而然地就会受到&民本&思想的熏陶。毛泽东成长的年代,正是底层群众受压迫,遭受磨难的时代,他所生活的环境深深刺激了他,使他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民本&思想。因此,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是毛泽东群众观的理论来源之一。
  (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
  历代王朝统治者重视群众百姓,主要还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而并非真正考虑群众百姓。虽然也有极少数的君王想执政为民,但都没有科学的理论做支撑。但毛泽东群众观则有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作为理论基础。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和决定力量,只有人民群众才能创造真正的历史。而中国革命就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争取解放的过程。毛泽东较早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不仅阅读了大量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而且将其理论与方法用于实践。因此,毛泽东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思想,指出&因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在实践中,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二、毛泽东群众观的创立过程
  毛泽东的群众观的主要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及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依剧毛泽东所经历的不同的革命时期,毛泽东群众观的创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雏形:学生运动时期
  间,旧中生运动轰轰烈烈,尤其是五四运动。早期虽然毛泽东读了大量书籍,精通&民本&思想,但他仍将拯救旧中国的希望寄托于英雄人物。五四运动爆发后,使毛泽东看到了群众力量的强大,因而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从寄希望于圣贤转向依靠群众。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权力及民主思想在这一时期出现雏形。在这一阶段,毛泽东先是叹&国民之愚&,提倡用教育来救国救民。后提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量&的论断,标志着毛泽东的群众观向唯物史观的转变。
  (二)成形: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4年至1937年,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实践促成了毛泽东群众观思想的形成。1925年,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明确详细地划分,并界定出了&人民群众&的范畴。1926年,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毛泽东指出:&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所谓国民革命运动,其大部分即是农民运动,如果没有农民从乡村中奋起打倒宗法封建的地主阶级特权,那么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就不会根本倒塌。&[ 《毛泽东文集》(《毛泽东文集》(第l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页。]这样的论述,对划分敌我矛盾,建立广大的群众战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阶段的主要观点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动力、正确领导和教育群众、统一战线是三大法宝之一、群众路线等。
  (三)成熟:抗日战争时期
  1939年至1945年,是人民群众艰辛抗战的八年,而这八年也是毛泽东群众观成熟的八年。抗战时期,毛泽东发表了许多著作,系统阐述了群众路线思想,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
  1943年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说:&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 《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00页。]概括出了中共群众路线的内涵。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里,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一991年版,第1031页。]再次深刻地阐述了群众路线。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因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七大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他进一步强调:&只有这种人民战争,才能战胜民族敌人。国民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拼命地反对人民战争&。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革命战争的力量之源。在军事斗争的力量组织方面,毛泽东提出,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人民战争中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革命战争主的主要力量,但是武装群众的方式也不能放松,&人是第一,武装第二&,要把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根据地的对敌斗争与敌占区人民的反抗斗争相结合等,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全部领域里都开展全民战争,汇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这一阶段的主要观点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力来源于人民、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
  (四)完善: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在新的形势下,毛泽东重新界定了&人民群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毛泽东分析了各阶级的地位、作用以及人民政权的结构与职能,而且突出了无产阶级的地位,强调了人民群众观你的作用。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解放战争取得了胜利,而这一胜利也可以看做是毛泽东群众观的胜利。在建国后,面对帝国主义的威胁,毛泽东依然坚信人民力量的强大,指出&帝国主义如果发动对我国的侵略战争,我们将实现全民皆兵&,依靠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来战胜敌人。
  (五)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成立新中国后,一系类的土改、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运动,对稳定国内局势,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这些工作也正是毛泽东群众观的实践体现,而且获得了。到1957年后,毛泽东群众观开始进入曲折阶段,直至1976年文革结束。这一时期,毛泽东过分夸大了人民群众的能动性,而忽视了客观规律,使得毛泽东群众观带有唯心主义色彩。这一阶段的主要观点有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具体分析知识分子、提高群众素质、反对个人崇拜等。
  三、毛泽东群众观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的群众观的内容非常丰富,贯穿于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及一系重要著作中。毛泽东群众观是在中国社会的实践中形成的,既是理论体系,也是思想体系。综观毛泽东的理论著作,毛泽东群众观的主要内容有这些:
  (一)相信人民、依靠人民
  &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可以说是毛泽东群众观的基础。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他都在为人民群众而奋斗着,可以说他的所有实践活动都离不开&人民群众&。毛泽东曾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一991年版,第980页。]他看到了群众的力量和需求,因而坚定地走在群众路线这条道儿上。在制定革命纲领时,他就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标准;在革命斗争中,他尊重群众的革命精神;在选择革命路线时,他坚持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可见,中国共产党只所以能胜利,就因为有广大群众的支持。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些都是中国封建社会关于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论述。把中国人民从三座大山中解放出来的毛泽东,并没有象人类历史上一些君王,忘乎所以,形成社会发展史是个人历史的唯心史观。毛泽东曾有&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等。从这些论断不难看出,毛泽东是一个历史唯物主义者,他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论断,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真谛的高度概括。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他人生行动的准则。在他的著作中多次出现&为人民服务&的话语。如他在中共七大的报告中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一991年版,第页。]毛泽东还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上升到党的事业中,并提升到真理的高度。他要求共产党员必须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都是与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毛泽东不断强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且将&为人民服务&落实到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中。1944年9月,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追悼张思德而召集的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公开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在这之后,毛泽东还有很多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论述,如:&我们的每一个指战员以至每一个炊事员、饲养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三心二意不行,半心半意也不行,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等等。毛泽东全心全决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是对《共产党宣言》中关于&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自觉的独立的运动&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写入党章。
  (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观中去。&,是我党宝贵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我党的基本路线之一,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向群众学习,倾听群众心声。毛泽东要求党员干部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习群众的做法,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其二,密切联系群众。毛泽东十分重视党群关系,他认为党群关系的好坏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能否成功。1943年6月,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到:&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论述还有很多,如:&领导肯干和广大人民群众在组织中在斗争行动中发生正确关系的思想,正确的领导意见只能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的思想&、&许多同志,不注重和不善于团结积极分子组成的领导核心,不注重和不善于使这种领导核心同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结合起来,因而使自己的领导变成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等等。把群众路线与马克思认识论有机的统一起来,是毛泽东独创性的卓越贡献。毛泽东的群众路线也被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在毛泽东的倡导下,中国共产党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工作的原则,密切联系了广大的群众,最终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四)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代表的是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目标就是要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认为革命的目的是要建立民主政权,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更加重视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权利。
  四、毛泽东群众观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群众观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检验,是我党宝贵的财富,在我国当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诸多现实意义。
  (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群众观与邓小平群众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邓小平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扩展了毛泽东的&人民群众&的范畴,将由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经济建设的的人群纳入其中,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是在新的形势下对毛泽东群众观的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也是要求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以毛泽东群众观为基础的。可见,毛泽东是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二)有利于促进执政党关注和改善民生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积累,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随着社会的转型,中国共产党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当下社会,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老百姓的民生问题,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但快速的社会发展并未能满足广大群众的各项需求。比如就业难、买房贵、看病难等等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而且已经引起了群众的一些不满。可以说,解决好当前的民生难题,是我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疾苦,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意见,从解决百姓的小问题入手,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形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良好局面。
  (三)有助于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
  有调查显示,当今腐败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最痛恨的主题,一些腐败现象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一些官员的所做所为已经无形地在党和群众之间设立了壁垒,如有官员曾对采访的记者说:&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在当前的形势下,能否解决好腐败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更关系到执政党的兴衰。各种腐败问题都是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所背道而驰,因此要解决好腐败问题,处理好党群、干群关系,就应当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真正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这也正是毛泽东群众观的体现和要求。
  毛泽东群众观集我国传统&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于一体,并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实践检验,而且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经历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发展后,必然能继续朝前发展,对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合敏.论毛泽东的群众观.[J].河套大学学报,2012(9).
  [2] 汤志华.论毛泽东的群众观.[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6(1).
  [3] 黄丹丹.论毛泽东的群众观及其现代意义.[J].柳州师专学报,2010(8).
  [4] 成林萍.毛泽东的人民群众观及其当代价值.[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9).
  [5] 刘勇.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2).
  [6] 曲建华.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0(4).
  [7] 朱蕾.论毛泽东的群众路线及其发展.[D].郑州:郑州大学,2012(4).
  大学生毛概论文范文二:关于毛泽东青年观对当代青年教育工作的启示
  摘要:青年意味着希望,代表着未来。他们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繁荣和发展。毛泽东十分重视青年,关注青年的教育,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正确认识青年、教育青年和培养青年的青年观,这对我国的青年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青年;青年教育;毛泽东青年观;启示
  毛泽东指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是属于你们的,中国的前途是属于你们的。&[1]这段话深刻反映了毛泽东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待,系统总结毛泽东青年观,对于促进当代青年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毛泽东青年观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一)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毛泽东认为,要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思想建设放在第一位,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中指出:&延安的青年运动的方向,就是全国的青年运动的方向。为什么?因为延安的青年运动的方向是正确的。&因此,毛泽东号召全国青年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后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再次提出,&要对青年加强思想教育,青年学生除了学习专业之外,还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使自己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二)注重青年全面教育,培育德才兼备、体魄健全的青年人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就提出,&十四岁到二十五岁的青年们,要学习、要工作,但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如果对青年长身体不重视,那很危险。青年比成年人更需要学习,要学会成年人已经学会了的许多东西。但是,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的负担都不能过重。尤其是十四岁到十八岁的青年,劳动强度不能同成年人一样。&&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可见,培育德才兼备、体魄健全的青年人,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青年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对青年的教育与宣传,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
  1937年,毛泽东针对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对青年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所造成的干扰,鲜明指出,&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正向北方青年发生影响,企图把他们从前线拉到后方,从奋起中拉到平凡安静,从领导地位拉到尾巴主义,扑灭北方青年在民族民主革命中的领导作用。&在这种形势下,毛泽东告诫北方青年,应该同这种改良主义者作斗争。对改良主义者的倾向和影响应该加以&严格检查&和&完全克服&。可见,毛泽东高度重视加强对青年的教育与宣传,也体现了他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的决心和勇气。
  (四)青年运动要与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1939年5月,毛泽东指出:&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革命的或不革命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他们的最后分界仅仅在这一点,而不在乎讲什么三民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真正的革命者必定是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的。&建国后,为促进青年与社会实践结合,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毛泽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2]所以,毛泽东要求青年坚持自我学习,向工农大众学习,鼓励青年深入生产、生活实际,获得劳动技能与科学方法,最终为革命和建设贡献力量。
  二、毛泽东青年观的鲜明特征
  (一)突出的创造性
  毛泽东认为青年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一论断不仅突破了传统青年观中对青年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忽视,而且从社会发展主体的角度高度评价了青年。在青年的培养目标和使用上,传统青年观强调青年&学而优则仕&,而毛泽东则认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求青年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中大显身手,奉献聪明才智。传统青年观认为青年做事情缺乏经验,对青年缺乏应有的信任,极大地挫伤了青年的积极性、创造性,毛泽东则强调要充分信任年轻人,大胆提拔和重用年轻人;在青年的成长途径上,传统青年观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完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机械地背诵传统书目,而毛泽东则要求青年关心国家大事,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观,坚持学以致用,要求青年和工农相结合,虚心地向工农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而达到积累知识、增长才千目的。
  (二)显著的实践性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并使之更切合中国青年实际、更符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确保了中国青年和青年工作正确的前进方向;毛泽东的青年观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毛泽东认为青年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深入实践第一线,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磨砺。1939年,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的演讲中,提出&青年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要求青年投身于工农群众运动和社会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新中国成立后,他强调劳动教育结合,提出我国的教育应以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为根本任务。
  (三)鲜明的中国特色
  毛泽东的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晶,同时又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交织而成的产物。毛泽东青年观产生于中华民族这片沃土之上,它不仅语言是中国式、民族式的,而且内容上符合中国国情、切合中国实际。毛泽东青年观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实践形态和发展形态,但其产生和发展又是与现息息相关,并具有中国特色。毛泽东青年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毛泽东青年观对当代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启示
  (一)根本保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3],毛泽东始终把培养青年人坚定正确的政治观点放在首位。革命战争年代,他说:&延安的青年运动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模范。延安青年运动的方向,就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方向。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政治方向是正确的。&[4]于是,毛泽东号召全国青年向延安青年学习,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更加重视青年政治观的养成,他强调:&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5]毛泽东高度重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当代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供了指导。因此,就必须按照毛泽东提出的政治观,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重要方法:塑造高尚的人格情操
  毛泽东十分重视榜样的引导作用,认为青年榜样能激励青年健康向上、奋发图强,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1944年,毛泽东在纪念张思德时指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6]因此,毛泽东号召青年向张思德学习,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雷锋是毛泽东在上世纪60年代初树立的青年榜样形象。毛泽东弘扬树立的这些榜样,对当代青年学生塑造高尚的人格和情操,仍然具有着重要的引导意义。
  (三)关键要素:锤炼德智体综合素质
  毛泽东十分重视对青年的培养、教育和塑造,强调德育、智育、体育&三育并重&的教育观点。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在给自己的好友黎锦熙的信中写到:&古称三达,德、智、仁与勇并举。今之教育学者以为可配德、智、体之三言。&[7]后来他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系统地阐述了德、智、体三育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出&夫知识则诚可贵矣,人之所以异于动物者以此耳&、&道德亦诚可贵矣,所以立群道、平人此耳&、&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进修勇而收效远&[8]。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向全国青年发出&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口号,进一步阐明了三育并重的观点。1956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9]毛泽东提出的青年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对于当代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有效途径: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毛泽东要求青年要密切联系群众,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1938年,他在鲁迅艺术学院讲话时,鼓励青年文艺工作者要到群众中去,以丰富生活经验,提高艺术技巧,因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语言都是非常丰富和充实的。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指出:&我们现在看一看学生,看看那些同社会实际活动完全脱离关系的学校里出身的学生,他们的状况是怎么样呢?一个从那样的小学一直读到那样的大学,了,算有知识了,但是他有的只是书本知识,还没有参加任何实际活动,还没有把自己学得知识应用到生活的任何部门里去。&[10]&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面对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形势。当代青年学生要真正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必须在读书学习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
  总之,青年学生正处在一个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用什么样的观点,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引导他们至关重要。毛泽东青年观是适合中国青年教育工作的的国情思想观点,以毛泽东青年观为指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塑造高尚的人格情操,锤炼德智体综合素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对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深刻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对莫斯科各学校中国留学生和实习生的讲话[N].人民日报,.
  [2]蔡静,白雪,郭铮. 试论毛泽东的青年观及其对青年社会化的指导意义[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3.
  [3][5]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10]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9]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6][7]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大学生毛概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已影响 人
[大学生毛概论文_有关毛概论文]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3059人看了觉得好
【毛概论文】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 大学生成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