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超能微信表情组成的一句话一句话

whispers-细语的推荐 | LOFTER(乐乎) - 让兴趣,更有趣
LOFTER for ipad —— 让兴趣,更有趣
whispers-细语 的推荐
&nbsp&nbsp被喜欢
&nbsp&nbsp被喜欢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2}
{if post.type == 3}
{if !!post.image}
{if post.type == 4}
{if !!post.image}
{if !!photo.labels && photo.labels.length>0}
{var wrapwidth = photo.ow < 500?photo.ow:500}
{list photo.labels as labs}
{var lbtxtwidth = Math.floor(wrapwidth*(labs.ort==1?labs.x:(100-labs.x))/100)-62}
{if lbtxtwidth>12}
{if !!labs.icon}
{list photos as photo}
{if photo_index==0}{break}{/if}
品牌${make||'-'}
型号${model||'-'}
焦距${focalLength||'-'}
光圈${apertureValue||'-'}
快门速度${exposureTime||'-'}
ISO${isoSpeedRatings||'-'}
曝光补偿${exposureBiasValue||'-'}
镜头${lens||'-'}
{if data.msgRank == 1}{/if}
{if data.askSetting == 1}{/if}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_index < 3}
{if post.type == 1 || post.type == 5}
{if !!post.title}${post.title|escape}{/if}
{if !!post.digest}${post.digest}{/if}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if drlist.length>0}
更多相似达人:
{list drlist as dr}{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0}、{/if}{if drlist.length === 3 && dr_index === 1}、{/if}{if drlist.length === 2 && dr_index === 0}、{/if}{/list}
暂无相似达人,
{if defined('posts')&&posts.length>0}
{list posts as post}
{if post.type == 2}
{if post.type == 3}
{if post.type == 4}
{if post.type == 6}
this.p={ dwrMethod:'querySharePosts', fpost:'e9cf36',userId:,blogListLength:12};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请你拟几条宣传语,呼吁人类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最少3条
兰州大烧饼py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反对战争,热爱和平!战争只能使人们无家可归,使环境遭到破坏.第3条嘛,不知道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img src=&/50/v2-2ee847f71cc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2ee847f71ccb_r.jpg&&&p&&strong&你永远奔驰在轮回的悲剧里,手里扬着朝圣的长旗。&/strong&&/p&&p&&strong&——写在前面(节选自余光中《欢呼哈雷》)&/strong&&/p&&p&承接上一话,为什么建筑师建立的第一个完美的乌托邦式虚拟世界会崩塌呢?咱们的GC主义难道只是南柯一梦吗?&br&&/p&&p&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了解人类文明系统是如何运作的。&/p&&p&&b&【注:以下内容较多引用自希尔多·卡辛斯基的论文《工业社会及其未来》,部分内容引用自贴吧好友@ &/b&&b&muhuijian8023 的贴吧长文&/b&&b&,增加了部分我个人的解读。这里要感谢贴吧好友的支持。】&/b&&/p&&br&&p&&b&Part1:欲望三层级&/b&&/p&&p&人类文明由无数人类个体组成,想要了解人类群体文明本身,就得了解每一个个体的运行规则。&br&&/p&&p&&img src=&/50/v2-93e145ba49e24bdb1e57a9ec_b.jpg& data-rawwidth=&596& data-rawheight=&3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6& data-original=&/50/v2-93e145ba49e24bdb1e57a9ec_r.jpg&&首先,容许我先把马斯洛需求理论给否定一下下(注,我不是说他说得不对,我是说他说得太复杂了),我们用一种更加简洁有效的方式来分析一下:&/p&&p&人的欲望分三种:知道自己不需要付出努力也能达到的;知道自己付出一定的努力可以最终达到的;知道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达到的。第一种欲望导致空虚烦躁;第三种欲望带来焦虑不安。人要得到心灵满足,须自发自主地以第二种方式,追求一些可以作为“追求”的事来弥补另两种欲望造成的伤害。&br&&/p&&p&&img src=&/50/v2-d4edd7ae6220cdec93db39f9_b.jpg& data-rawwidth=&291& data-rawheight=&2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1&&由于科技与社会制度的发展,吃饱穿暖很多时候沦为第一类欲望(比如在北欧福利制度完善的发达国家,你不用上班国家也能养活你)。第二类欲望是人类必要的,但由于多数时候找不到真正重要的事,唯有把一些非生理需要的事作为替代品。而社会系统为求稳定,也会大肆宣传,把它们说成非常重要,比如买车、买房、买名牌、成为高薪阶层,以至文艺音乐、学术研究等。&br&&/p&&p&&img src=&/50/v2-df7b8b353dc2cc572f32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2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50/v2-df7b8b353dc2cc572f32_r.jpg&&跟随社会系统变得越加庞大与复杂,一些事情由原本的第二类欲望,变为第三类欲望。金融危机可导致国家的倒退,核电站的疏忽可导致区域辐射无法生存;电厂停电能使城市生活停顿;国家政策由自己并不喜欢的政治领袖(川普是个典型)决定,等等。这些事情已经不在个体可控制或在可感知的程度内施加影响的范围。由于得不到心灵满足,很多人做不到真正重要的事,所以害怕人生阶段自然演化。&br&&/p&&p&&strong&这里引伸出的一个讲法,就是人由于没有真正活过,即对第二类欲望的体验不足,所以才害怕自然死亡。&/strong&&br&&/p&&img src=&/50/v2-18b4fedb6e4d2a80416a10_b.jpg& data-rawwidth=&490& data-rawheight=&2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0& data-original=&/50/v2-18b4fedb6e4d2a80416a10_r.jpg&&&p&因此,个体必须通过第二类欲望的满足过程,即一个至少看起来是“&b&自己可以选择&/b&”的、“&b&自己可以控制实现&/b&”的、又体现了“&b&自己付出的努力&/b&”的欲望实现过程,借此来寻找“&b&自我&/b&”存在的意义、获得自尊感、自信感和力量感,以抵消第一类和第三类欲望带来的空虚和焦虑。我们把第二类欲望的满足过程称为“权力过程”。&br&&/p&&p&&strong&个体的权力过程,也就是个体的“自由”概念本身。这也是第二部里先知跟尼奥说的“选择”的概念!&/strong&&/p&&p&&strong&所谓“自由”,就是个体付出可观的“自主”努力实现第二类欲望的过程。&/strong&&/p&&p&而这是与《黑客帝国》里建筑师所缔造的第一个完美的母体世界相违背的,没有痛苦,没有战争,资源享用不尽,人人安居乐业,就意味着&strong&欲望&/strong&这个促使人类社会前进的充要元素被剥夺了,这是完美的乌托邦社会之所以崩塌的原因之一。&br&&/p&&p&&img src=&/50/v2-960eba38def6a_b.jpg& data-rawwidth=&486& data-rawheight=&2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6& data-original=&/50/v2-960eba38def6a_r.jpg&&那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p&&br&&p&&b&Part2:什么是选择?&/b&&/p&&p&在机器文明理解了完美的社会系统不适合人类文明之后,他们做出了什么调整来建立第二代母体呢?&/p&&p&这里我们引入两段《黑客帝国》第二部里的对话,尼奥结尾见建筑师时,建筑师讲述自己如何六次构建母体的经历,这里涉及到一个关键词——&strong&选择&/strong&!&/p&&p&我们看建筑师是怎么说的。&br&&/p&&img src=&/50/v2-a7daecbd1271_b.jpg& data-rawwidth=&637& data-rawheight=&5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7& data-original=&/50/v2-a7daecbd1271_r.jpg&&&p&先知误打误撞找到了解决99%的梦境世界的人,被给予选择权的时候就能接受母体这个程序,就算他们只是在潜意识层面知道自己有选择权。&/p&&p&而尼奥也在这之前就意识到,选择是问题所在。&br&&/p&&img src=&/50/v2-fcbcabc131e995d95e85f_b.jpg& data-rawwidth=&638& data-rawheight=&3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8& data-original=&/50/v2-fcbcabc131e995d95e85f_r.jpg&&&p&在这里,选择究竟是个什么概念?&br&&/p&&p&&strong&一句话概括:选择既第二类愿望的实现途径。&/strong&&br&&/p&&p&&strong&因为选择即自由,而&strong&个&/strong&&/strong&&strong&体的权力过程,也就是个体的“自由”概念本身。&/strong&&br&&/p&&p&那这一权力过程在人类文明社会系统里是如何体现的呢?&br&&/p&&p&&img src=&/50/v2-2ee847f71cc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2ee847f71ccb_r.jpg&&(注意尼奥背后电视墙上的播出内容,正是人类文明的大千世界,这一幕是非常震撼的)&br&&/p&&p&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生存条件往往要求个人离开自己的社团,根据系统的需求不断迁移,加入作为一个整体的工业文明系统,从而促进了自然经济下小型社会群体的解体。一个巨型工业文明系统要有效运转,就必须挤压家庭纽带和区域社团,只能容忍那些被驯服的、已被改造成系统所需配件的社团存在。想想中国的城市建设,这个很容易理解。&br&&/p&&p&&img src=&/50/v2-aab81a41caa919c4bdf2f_b.jpg& data-rawwidth=&615& data-rawheight=&3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5& data-original=&/50/v2-aab81a41caa919c4bdf2f_r.jpg&&在成熟期的工业文明社会机器里,人们不再是通过“自主地”努力实现权力过程而满足其生物学需求,而只是作为工业文明的一个零件来运转、以其对系统的产出价值来换取系统对个体自身生物需求的供应,恰如出壳后在流水线上关在笼子里一辈子产蛋的母鸡。&br&&/p&&img src=&/50/v2-f0577adc83ae2bf091f2a981d3cd6277_b.jpg& data-rawwidth=&389& data-rawheight=&23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9&&&p&于是,这种过程便转而成为一种被强加的、被从家庭纽带的母体中剥离出来,并安插进巨大而陌生的社会机器而变成其中零件的、个体受社会支配和奴役的感觉。产生这种感觉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体权力过程的“自主性”受到了损害,因为当个人的“自主”选择实际上已不复存在的时候,工业文明自身的权力过程即使仍在继续,也不再能够满足人们对于“自由”的本能需求。&/p&&p&即使对那些居于工业文明内部权力顶峰的人士,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在基本生理需求不需要通过太大的努力即可满足,拥有权力却难以开拓扩张空间的情况下,个体对“自由”的需求无法实现。精神疾患随之在工业文明的上层和下层同时蔓延。随着工业文明进入成熟期后阶层的逐渐固化,精神疾患就越发严重。(看看北欧与非洲,这恰是两个极端)。&/p&&p&于是,某些“仅仅为了追求而设立的目标”就被创造出来加以替代,以减轻这种追求“自由”的本能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精神症状。例如,中世纪欧洲的贵族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花在狩猎上而并不真正需要吃那些猎物的肉。对那些系统内的下层人士,则通过高度发展的广告和营销术不断创造人们对于那些父辈从未奢望过的时尚之物的需求,为此就不断需要赚钱、花钱,以使自己不断站在时尚的前列,而区别于身边的他人。&br&&/p&&img src=&/50/v2-61ecfebaece7_b.jpg& data-rawwidth=&401& data-rawheight=&2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1&&&p&以上这些本质上都是一种替代性活动,现代社会充斥着这样的活动,就不一一列举了。在此其间可能夹杂有其他的目标,但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自我实现”感觉比其他目标更为重要。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深深投入替代性活动的人们从未真正感觉满足,伴随着一种挥之不去的空虚感。&br&&/p&&p&这空虚感的来源在于:这些替代性活动中的“自我实现”过程,仍旧需要通过工业文明系统对个体努力的承认和反馈来实现,而非真正由个体自己把握。也就是说,这些所追求的替代性的“自由”的“实现”,实质上仍然是工业文明这个“&strong&大他者&/strong&”根据自身的需要所设定的幻觉,而不是个体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取得的,替代性活动中所谓选择的“自主性”只是一种假象而已。&br&&/p&&p&而这也正是《黑客帝国》里机器文明所建立的母体给予睡梦中的个体“选择权”让其接受母体,但是依旧需要不断升级的原因所在。这也正是建筑师所说的“选择”的概念。&br&&/p&&p&那么矩阵从这一出发点研究人类文明,是否达到了其目的?&br&&/p&&br&&p&&b&Part3:文明的演化&/b&&/p&&p&我们不断谈及文明一词,也不断谈及演化一词,这背后是有深层原因的,这里我们要涉及两个人物,物种进化论的达尔文与协同进化论的拉马克。&/p&&p&人类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的演化与个体基因本能的冲突,源自各自不同的演化路线在速度和模式上的显著差异。达尔文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则认为,个体生命过程中的后天奋斗累积起来创造了物种本身。&/p&&p&在基因层面,达尔文是对的,生物体后天的行为无法有意识地直接对基因进行修改和选择,生命是自然演化的试验品;然而从意识层面,拉马克则是对的,生物在其一生中不能改变自身的基因,但随着记忆能力的产生,形成了可以通过记忆和传授而保存下去的经验。&/p&&img src=&/50/v2-f3d7b8fbfe8b2370cb4c_b.jpg& data-rawwidth=&409& data-rawheight=&2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9&&&p&个体不能自主形成和保留新的基因,但可以自主形成和保留新的经验。相似的经验通过生殖选择构筑了血缘族群,经验就像被选育的种苗一样开始了&strong&拉马克式的进化过程&/strong&。只是,这一选择性进化还需要上一代与下一代之间的大量手把手的传授时间,这大大限制了经验的演化速度。&br&&/p&&p&而随着早期氏族的壮大和对动植物的驯化,出现了定居农业基础上的城邦国家。因国家管理和税收需要而逐渐出现了文字。文字进一步加快了文化的选择性演化速度。单个社群的灭亡也不再导致经验的失传,而是以文字的形式保留下来。&br&&/p&&img src=&/50/v2-e0b4fb1bb961_b.jpg& data-rawwidth=&407& data-rawheight=&43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7&&&p&那些以近似文字为载体的经验于是加速演化,形成了文明。文明的选择性进化不仅是同一代人或单一国家的积累,而是同一文字体系下诸多国家的整个历史的积累。这一优势为使用文字的文明迅速消灭口口相传的文化并将其个体转变为自身的奴隶提供了条件。&/p&&p&而今,这一进程又在网络时代进一步加速。而今借助网络时代越来越迅速的信息传递、越来越精确的搜索引擎、越来越廉价的信息共享和越来越多的译文,少数聚集了核心信息的网络巨头作为新的选择主体,得以获取比其他主体快得多的选择性进化能力。&br&&/p&&img src=&/50/v2-1e1c201b7ef92eea26ad_b.jpg& data-rawwidth=&326& data-rawheight=&2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6&&&p&文明有一个属于其自身的、不以其组成部分为目的的灵魂,这是每个个体难以直接触摸、但却切实存在的(蜂群理论、鱼群理论也是如此)。正如我们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其独立的生命,但每一个细胞本身都无法理解作为整体的“人”的意识一样。“多数人”并不是系统的目的,系统本身才是系统的目的。如果人口对于系统不再有那么大的意义,系统自然会选择销毁被支配的过剩人口,就像当年的征服者清洗原住民一样。&/p&&p&文明的终点是对造物的僭越。我们偷吃了智慧之果而被逐出了伊甸,又妄想以自身为模板重复上帝的故事,那么我们迟早要迎接弗兰肯斯坦式的致命惩罚。&br&&/p&&img src=&/50/v2-d2d82dd7d4_b.jpg& data-rawwidth=&629& data-rawheight=&4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9& data-original=&/50/v2-d2d82dd7d4_r.jpg&&&p&人类文明可能阻止被自己的创造物(AI)所毁灭的结局吗?当文明的本体已经日益转变为机器系统的组成部分并从中获取自身赖以生存的条件时,摧毁机器系统就等于摧毁人类文明本身。而且如果系统对人类文明的需要比例已经很低,则人类文明即使自己摧毁自己也不一定能摧毁得了机器系统。(还记得议员与尼奥的对话吗?)&/p&&p&每个文明系统为了抚平自身的&strong&拉马克进化&/strong&对个体基因追求“自由”的本能欲望造成的伤害,都会自发演变出有自身特色的梦。美国号召人民做美国梦,中国号召人民做中国梦。而归根到底,做梦却正是为了使作为系统细胞的人类个体能够生活得比醒着更幸福。&/p&&p&这不正是《黑客帝国》的故事吗?&/p&&p&从文明演化出发,我们就能寻找新的视角来看这个系列电影,这个系列电影究竟有哪些值得讨论与研究的细节,我们下一章继续。&/p&&p&————————&/p&&p&欢迎阅读《黑客帝国》系列解读:&/p&&a href=&/p/& class=&internal&&黑客帝国 | 你所理解的才是最重要的!&/a&&br&&a href=&/p/& class=&internal&&黑客帝国 | 当代但丁谱写的神曲&/a&&br&&a href=&/p/& class=&internal&&黑客帝国 | 乌托邦之梦的陨落&/a&&br&&a href=&/p/& class=&internal&&黑客帝国 | 人类文明演化的南柯一梦&/a&&br&&a href=&/p/& class=&internal&&黑客帝国 | 表象具有欺骗性&/a&&br&&a href=&/p/& class=&internal&&黑客帝国 | 对话的无为之道&/a&&br&&a href=&/p/& class=&internal&&【番外】黑客帝国 | 我们都是变色龙&/a&&br&&a href=&/p/& class=&internal&&黑客帝国 | 神谕不能承受之轻&/a&&br&&a href=&/p/& class=&internal&&黑客帝国 | 这碗麦片粥让我打嗝&/a&&br&&a href=&/p/& class=&internal&&黑客帝国 | 黑客帝国的多重意义&/a&&br&&a href=&/p/& class=&internal&&黑客帝国 | 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a&&br&&a href=&/p/& class=&internal&&【番外】云图 | 文明的原罪与个体意识的觉醒 &/a&
你永远奔驰在轮回的悲剧里,手里扬着朝圣的长旗。——写在前面(节选自余光中《欢呼哈雷》)承接上一话,为什么建筑师建立的第一个完美的乌托邦式虚拟世界会崩塌呢?咱们的GC主义难道只是南柯一梦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了解人类文明系统是如何运作…
&img src=&/50/v2-c24ebd864cd7e0cdf6f9_b.jpg& data-rawwidth=&1245& data-rawheight=&8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5& data-original=&/50/v2-c24ebd864cd7e0cdf6f9_r.jpg&&&p& 本文涉及严重剧透,打算自己领略大刘文字魅力的人请在阅读原文后再行阅读。&/p&&p&PS:因为对文章的结构进行了重构,这一次文章有点长。&/p&&br&&br&&p&第一个故事,一点也不科幻。&/p&&p&身患癌症的李老师躺在床上,看着村头的月亮。村子里平日总是破落冷清的样子,因为年轻人只能出去打工。&/p&&p&这是个令人绝望的乡村,黄土高原上的贫瘠石头山,梯田,面积又小,种地完全没有收入,只要遇到旱灾,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就如同你们在新闻和感动中国中所见的那些一样。&/p&&p&他从窗口看到几个学生在田里聚成一堆,他们开始烧香,然后烧纸,希望老师的病能好起来。&/p&&p&他很快认出了他们,其中肯定有刘宝柱和郭翠花,除了他们俩是本村的学生,其他学生都是外村的,但是他们俩也要住校。&/p&&p&这里的女人都会嫁出去,男人几乎找不到媳妇,在这里没有幸福的婚姻,也没有幸福的家庭。他们俩就是这个愚昧村庄的最好脚注。&/p&&p&刘宝柱的妈是拐卖来的,在他五岁的时候,她带着家里所有的钱逃回去了。他爸也变得堕落不堪,好赌酗酒打孩子,差点打死刘宝柱。郭翠花的妈妈则是个疯子,整日里在家里发疯,动不动就拿着菜刀乱砍,随时可能把家里一把火烧了。&/p&&p&学校对他们来说比家里要好多了。孩子们一整个学期都住在学校里,每个人带点米面,在校的生活都靠李老师一人照顾。李老师很敬业,为了孩子们的学业,晚上也要上课,学校总是停电,经常要点着蜡烛上晚课,因为学校经费紧张,他最多只能点三只蜡烛。&/p&&p&对老师来说,他不想学生们去烧香,因为他努力了那么多年的目的,就是祛除村中的愚昧和迷信,可是他现在已经无力去阻止了。他的人生,像是自己上晚课时点的蜡烛一样,产生的火苗是如此的弱小。&/p&&p&村民们根本不觉得读书有什么用处,只是尽可能地讨生活。村民们是愚昧的,他们迷信神佛,村口的庙破了,就把学校的宿舍拆了,李老师不同意,就被打伤了。&/p&&p&他被打伤了,所以就去镇医院看病,结果发现患了食道癌,幸好,是早期。他去省城了解手术的情况,医生告诉他需要两万块钱,这并不贵,但是他却没有钱,他一个单身汉,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呢?都花在学校里了。&/p&&p&他垫付了不知多少学生的学费,只为了能劝服那些无知的家长同意孩子们去上学。又心疼孩子们吃得太差,花钱买肉买油。&/p&&p&他决定不治病了,医生说他还能活半年,但是他居然听庆幸,因为还能送走这届毕业班。在省城光彩斑斓的街道上走着,回忆起了自己的过去。&/p&&p&他曾经有过去镇里工作的机会,可是为了报答曾经养育他的乡村教师,他选择了回到村里的小学教书。他自小父母双亡,是那位老师将他带大的,而在一次回乡的寒假里,老师被两只狼咬死了。他知道,老师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学校,所以他上完初中就回到了村里。&/p&&p&他曾经有机会和一位名叫秀秀的村里女人结婚,可是她却被一个同龄的打工仔二蛋带回来的廉价香水和项链迷走了。二蛋结婚的时候花了三万多,风光无限,秀秀却在生孩子时死了,仅仅因为二蛋要省两百块去镇医院生育的费用。而二蛋这么做,也是有传统的,他的母亲在生他的时候死了,父亲为了让他这个儿子出生,把生产时的女人放在驴背上颠,二蛋出生了,他母亲的血染红了整个院子。&/p&&p&村里的人贫穷,不仅仅是穷在经济上,更是在思想上。他们把集体的拖拉机拆开分了,一家拿轮子,一家拿轴承,工厂扶贫送的潜水泵,直接被他们卖了一千五百块,然后全村吃了两顿好的,过了个年就没。&/p&&p&村里的光棍们,大多数只能等着政府的救济,然后赌赌钱,喝喝酒,一年年就这样混过去,他们已经对生活彻底绝望了。&/p&&p&他知道,村里唯有的希望,就是孩子们。所以,在带着必死的命运回村之前,他把所剩的钱都买了书带回学校。&/p&&p&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到了最后一个月,他只能躺在床上。即使如此,他仍旧在坚持上课,把黑板放在床上,一只手拿着粉笔上课,身体很痛,只能靠止疼片保持清醒。&/p&&p&孩子们劝他休息,可是他却坚持要继续。他预感到时间就要到了,直接吃了12片,吐了一口血之后,继续他的最后一堂课。他看着孩子们,像是看到了希望。&/p&&p&他给学生们将鲁迅,让他们背文章,又讲无力,讲牛顿三定律,。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甚至想要把自己的脑子切下来,直接把里面的知识教给孩子们。孩子们说自己懂了,让老师休息,可是他知道他们并不懂,要他们背。&/p&&p&李老师在牛顿三定律的背诵声中离开了这个世界。&/p&&p&李老师为了能让孩子们上学,已经把村里的人都得罪遍了,没人会来葬他的。所以孩子们为他造了一座坟,他的棺材是学校教室拆下的门板,陪葬品是两盒粉笔和一套翻破的课本,墓碑是一块石板,墓志铭是孩子们用粉笔写着的“李老师之墓”。&/p&&p&这个故事讲完了,而在遥远的银河系中,还发生着另外一个故事。&/p&&p&银河中心,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接近尾声。两万年前,硅基帝国以光速向银河系袭来,他们直接将一个碳基生命星球毁灭,数十亿高等智慧生物瞬间死亡。&/p&&p&宏大的宇宙战争将银河系的第二悬臂打得千疮百孔,空间扭曲。而那些战争,甚至已经因为遥远而变得如同传说。&/p&&p&如今,在付出了无数的牺牲之后,碳基联邦将硅基生命驱赶到了银河系第一悬臂的顶端。为了防止他们通过一种名为恒星蛙跳的方式跨越星空再次展开进攻,碳基联邦决定将第一悬臂中端的恒星毁灭,将硅基生命困在悬臂的顶端。&/p&&p&这个过程大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为了防止森林火焰蔓延,把火源周围的植物全部铲掉,制造出一个隔离带,这样火势就不会蔓延开了。&/p&&p&碳基联邦是由很多高度文明的智慧生命组成的,他们不会轻易的毁灭所有的恒星,因为其中可能有着一些碳基生命的存在,经过讨论,他们决定对隔离带中的所有恒星进行文明检测,将会保护3C级以上的文明。&/p&&p&在碳基联邦看来,第一悬臂是一个很荒凉的地方,几乎不可能有3C级文明。但是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决定进行这次检测。&/p&&p&这真是天大的幸事,如果熟悉科幻小说的人应该能想到了,我们所在的地球就在这第一悬臂之上。如果没有生命检测,地球将会被直接毁灭,可是即使有了,也仍旧有很大的可能被毁灭。这是为什么呢?&/p&&p&因为检测的时间很少,虽然碳基联邦的生命们可以直接通过思维场进行速度极快的交流,但是他们需要在很短的时间里消灭上亿颗恒星。这就导致他们不可能对每个地方进行全面的检查,这场检测是抽查的,每个行星上不过几个测试点,假如恰好被检测的地方一个生命都没有,那就会认为整个星系都不存在生命。&/p&&p&他们不会保护所有的生命星球,如果文明等级过低,无法通过3C级的知识测试,这个星系同样会被毁灭,有些人表示遗憾,但是对碳基联邦而言,两万的战争中死去的生命要多出无数倍。就这样,碳基联邦很快就用奇点炸弹毁灭了数以十万计的恒星。&/p&&p&我们的太阳的编号到了五亿多,太阳系拥有九颗行星,这让碳基联邦的最高执政官十分欣喜。检测行星时,水星直接被忽略了,金星没有生命存在,而到地球时,最高执政官特意增加了检测的点数。&/p&&p&很幸运的是,仅仅三十个点,他们找到了生命,而且找到的是人类。试想,如果找到的是动物或者昆虫,他们肯定回答不出任何像样的问题,最终太阳系还是会被毁灭。&/p&&p&两个故事在此时相交了。&/p&&p&外星人找到的,正是李老师的几位学生,刚刚背诵了牛顿定律的几个初中生。这些孩子的信息被精确复制到他们的战舰之中,他们的提问开始了。&/p&&p&开始问题有些难,孩子们根本无法回答,十个问题过去了,没有答对一个,最高执政官下达了毁灭太阳的命令,奇点炸弹已经发射了出来,太阳系即将被毁灭。&/p&&p&最高执政官心中还有一丝期待,决定利用炸弹到达太阳的最后五分钟继续进行测试。第13道题目,测试的是牛顿第一定律,孩子们把老师刚刚教会他们的东西背了出来。然后是接连三个问题答对!达到了他们保护的最低要求3C级。最高执政官立刻将奇点炸弹转向,险之又险的拯救了太阳系。&/p&&p&经过详细测试,他们发现地球已经是一个5B级文明了,人类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且发射了卫星,这让他们惊喜。而在之后了解的过程中,他们又发现人类惊人地落后。&/p&&p&因为对于碳基联邦的生命而言,记忆是可以遗传的,学习是持续增进的,生命场的交流方式更是高效而迅速,他们无比诧异,人类居然需要一代代从头开始学习,通过说话这样落后的方式进行交流。&/p&&p&而经过分析,他们发现,人类文明的关键,是一些将知识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一类人,他们就是——教师。这个词汇甚至已经几乎在他们的词典中消失。&/p&&p&最高执政官最后决定,让地球不受干扰地自我发展下去。飞船静悄悄的离去,人类毫无知觉。&/p&&p&最后,这些银河中心的高等文明在地球的启发下开始了充满情怀的感慨,回忆他们各自文明先祖的年轻岁月,感慨地球的美丽与原始,歌唱它是希望和梦想的源泉。&/p&&p&他们最后一唱一和的说着。&/p&&p&“宇宙的最不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可以理解的。”&/p&&p&“宇宙的最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不可理解的。”&/p&&br&&p&这篇文章就不评论写作手法了,前两篇可能吹的有点过头了。我们直接来说故事和主题。&/p&&p&很多人认为乡村教师是脑洞巨大的作品,确实,很难想象将贫穷落后的偏远山村与外星文明联系起来该是什么样子,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将乡村的破落与迷信写得入木三分,同时又将宏大至宇宙的主题与之联系起来,硬是将故事说圆了。&/p&&p&这篇文章,首先当然是一部乡村教师的赞歌,李老师的人生,当得上“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牺牲了所有的幸福,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希望村里的孩子们能够摆脱千百年的愚昧无知,走入现代化社会之中。&/p&&p&贫穷是一种现实,但它是可以改变的,然而事实上,扶贫又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因为教育不改,贫困永远不会消失。在我们享受社会现代化福利的同时,这个国家的某些地方,这个世界的某些地方,还有很多人却过着几百几千年前的落后生活。&/p&&p&乡村教师的苦,是这个文明的疮疖,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本文发表于2001年,而到如今,我们的贫困状况一定是有所改善的,但是教育情况是否改变了呢?&/p&&p&大刘在《赡养人类》中其实就提出了一种思路,决定人类未来的,未必是位于金字塔顶尖的那些人,反而可能是处于最底端的那些。而在这篇文章中,外星人检测文明等级的时候,同样检测到了最差的一群人身上。虽然有些人说,这纯粹就是运气而已,但是仔细想想,如果穷人很多,而富人很少呢?&/p&&p&其实也不一定是贫困的问题,更本质的问题是,对知识的了解。至少现在为止,人类的知识都是需要自己学习的,文中的几个基本的检测题目,就算是挑到了北京上海的一些白领,程序员,网红,这些人也未必就能回答的出来。&/p&&p&就如同木桶理论一样,解决短板,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最终标志。所以,大刘的内心,应该也在期待一个平等的,全面富裕的,文明的人类社会,或许,就是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吧。&/p&&p&可惜的是,这些年来,虽然我们能看到一些情况转好的迹象,但是事实也不过是喜忧参半,从这个角度来讲,人类的未来终究是难以预计的。&/p&&p&想的再远一些,如果文明不能发生真正的层次性的提升,只是在经济发展的泥潭中深陷,迟早会因为系统性的经济危机而导致大范围的贫困,进而引发文明的倒退。好了,有些跑题,打住。&/p&&p&很多人看我写的剧情梳理,可能会觉得即使没有外星人到来,前一个故事本身也挺完整的,我就说说外星人在这部小说中到底意义何在吧。&/p&&p&看了这些文章之后,发现大刘是很擅长将文章的主题进行拔高的,如同朝闻道中为了求道而死,最终引出整个文明的自我牺牲,如同地火中,通过未来人的口吻将一次危险的尝试将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联系起来。&/p&&p&而在本文中,外星人的第一个作用,就是烘托了教师的更高一层的意义。他们不仅仅是第一个故事中的李老师那样奉献自己这么简单。身为一个教师,即使收很贵的学费,即使生活的很好,甚至人品很自私,只要他完成了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他就已经是最伟大的人了。因为他们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我们的下一代没有关于过去的记忆,一代代人所知道的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都是依靠教师传授而来的。而这一点,在我们看来,似乎是习以为常的,但是在外星人看来,就显得如此独特,人类是克服了无数的艰难才生存繁衍至今的,而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所起到的沟通两代人的作用。&/p&&p&换一个角度,如果我们反过来,不把教师的部分当作文章的主体,而将外星人的部分看成一个主体,那就是另一个《三体》,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两个差得也太远了吧。当然,体量上,这篇作品和三体没得比,但是在核心的思考上,是有共通之处的。那就是两者都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p&&p&三体中最为著名的理论是黑暗森林理论,黑暗森林理论想要解释的就是费米悖论,这一点之后讲三体的时候再详谈,而本文中外星人的行动是非常符合一种早就出现的费米悖论的解释。(不了解费米悖论,传送门&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如何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费米悖论」? - 知乎&/a&)&/p&&p&这种解释认为,外星人早就发现我们了,只是他们因为某些原因而不打算干扰我们的生活,而他们的技术远超过我们,所以我们发现不了他们的存在。这篇文章显然就是以这种假设为前提写作的。&/p&&p&在这种解释中,外星人就比三体中要温柔的多,他们有诗意的文化,愿意保护地球这样的文明,似乎是善意的,但是大刘又在其中隐含了一个细思恐极的问题,那就是,即使有这样的外星人,如果你发展的太慢,仍然可能被认为太过低等而被随手毁灭。&/p&
本文涉及严重剧透,打算自己领略大刘文字魅力的人请在阅读原文后再行阅读。PS:因为对文章的结构进行了重构,这一次文章有点长。 第一个故事,一点也不科幻。身患癌症的李老师躺在床上,看着村头的月亮。村子里平日总是破落冷清的样子,因为年轻人只能出去打…
首先声明:&br&&b&1、我没看过小说原著,以下仅从电影角度评价本片。同时我也建议如果你还没有看原著小说,那么请先去看电影;&/b&&br&&b&2、我不是语言学家也不是物理学家,我只能从我对这两门学科非常肤浅的认识来谈谈电影中所要传达的理论,如果说错了还请这两个领域的达人指正,谢谢;&br&3、全文高能剧透预警,还没看电影的请马上撤离,关于本片哪怕半个字的剧透都会影响最终观影效果和感受。&/b&&br&&br&还没走是吧?好,那我们来聊聊『降临』。&br&&br&先说我的结论:&b&『降临』2016年最好的科幻片,没有之一。&/b&(本片实际公映日期是日)&br&&br&实际上我更认为这是一部披着科幻片外衣的哲学伦理片,因为『降临』是一种软科幻,不像这几年很棒的『星际穿越』或者『火星救援』这样的硬科幻(注意我这里只是列举,不是对比),通过半真半假的科学理论来抓人眼球,『降临』里没有阐述任何与科技相关的内容,撑起整部电影更多的是哲学和伦理上的讨论。&br&&br&所以在开始解读电影之前,需要弄明白电影里说的两个关键词,&b&语言&/b&,和&b&时间&/b&。&br&&br&『降临』的核心理论,基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意即&b&「语言改变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b&,这是一个语言心理学上的概念,也被称作是「语言相对论」,当然科学上对这一点还有些争议,但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电影中所表达的,是你所掌握的语言决定了你思维的模式,和感知世界的方式,如果你学习了其他语言,那么新的语言就会影响你既有的思维模式,甚至影响你的认知。&br&&br&『降临』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七肢怪星人来到地球,传授了人类新的语言,打破了人类以前的线性思维方式,让人类从三维生物进化到和七肢怪星人一样的高维度,最后在三千年后又帮助了七肢怪星人(当然这一点在影片里没有直接表现出来)。但是看完后理解这一点确实需要有些脑洞,但一旦明白了,对整个电影的理解都会随之升华。&br&&br&首先,我们一直以来,对于语言和时间的理解,都是线性的,有始有终,有因有果。以语言为例,我举一个虽然不是很适当但非常通俗的例子,正常情况下,我们造句是这样的:&br&&br&&blockquote&研究表明,汉字顺序并不一定影响阅读。&/blockquote&&br&但如果我们打破这种线性关系,打乱词语的顺序,那么:&br&&br&&blockquote&研表究明,汉字序顺并不定一影阅响读。&/blockquote&&br&你看,即使打破这种线性关系,也并没有影响你的阅读和理解。当然,这个例子不是用来阐明电影中的理论,电影中讲述的理论比这个整体阅读自动纠错要高深得多,只是为了方便大家便于理解打破线性思维是一个什么意思。&br&&br&电影中,七肢怪星人使用的是一种图形语言,看上去是这样的:&br&&br&&img src=&/v2-e41e545b70d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8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v2-e41e545b70d_r.jpg&&&br&这种语言似一个圆形,无头无尾,无始无终,但这句话所有的信息都包含在里面,不像我们人类说话还有「主谓宾状补」的结构,他们没有,每次表达的都是一个完整的信息整体,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按照我们固有的解读方式是不可能准确得知其中的含义。&br&&br&&img src=&/c9cc1c61b79baa9abd1a1c34_b.png& data-rawwidth=&1706& data-rawheight=&7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6& data-original=&/c9cc1c61b79baa9abd1a1c34_r.png&&&br&如上图,女主露易丝花了很久才从中解析出图形语言的信息含量,但又在认知含义上止步不前了更久。七肢怪星人每次表达的语言,用人类的语言解析出来,是一个完全无序的信息组合,在不了解它们语言体系的情况下硬要翻译成人类的语言很可能造成误解。&br&&br&这也是电影里另一个关于语言的理论,马斯洛的锤子理论,如果人类的语言是一把锤子,那么人类就会把其他语言都当做钉子,解读时只会用自己的语言的思维方式去解读。电影里当人类问七肢怪星人,「你们来到地球目的是什么?」七肢怪星人的回答被人类解读为「提供武器」(电影里中国人更是理解为「使用武器」,以为要开打了),而实际上他们说的是「提供工具」,差点引发大战。&br&&br&所以,&b&语言虽然可以承载信息,语言也会限制对信息的认知,持有不同语言的生物在进行交流时很容易对同一个事物产生不同的理解&/b&。电影中举了另一个很经典的例子,英国人首次来到澳洲的时候,指着那些把宝宝装在肚袋里蹦来蹦去的生物问他们叫什么,澳洲土著说「Kangaroo」,于是英国人认为这就是袋鼠的名字,而实际上后来弄明白「Kangaroo」在澳洲土著语言里表达的是「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的意思。&br&&br&电影里七肢怪星人所要传授给人类的,就是语言可以没有先后逻辑,也可以没有承载结构,那么时间亦可如此,这正是七肢怪星人给人类提供的工具(赠送的礼物),也是电影中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含义。但只有学习到了他们的语言,才能够领悟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露易丝在一本书的导言里有这样一句话:&b&「语言是文明的基石」&/b&(这句话还被男主伊恩吐槽),七肢怪星人的文明就是基于他们自己的语言。&br&&br&其次,一直以来,我们对时间的理解和对语言的理解有些类似,时间从A点走到B点,有其固定的行为模式,在这个时间线上发生的事情,是有因有果有始有终的,这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很多和时间相关的科幻电影,都是基于时间线的理论,做出了很多改变过去或者改变未来的举动。&br&&br&而在七肢怪星人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里,时间也不是线性的,时间线是存在的,但这个时间线没有起点和终点,也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就像他们圆形的图形语言一样,在&b&时间线上发生的事情都是在发生的,没有开始和结束,它们之间有些关联关系,互相间可能会产生影响,但没有固定的解读顺序。&/b&&br&&br&电影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Denis Villeneuve,曾执导『边境杀手』,正在执导『银翼杀手2049』)在用一种很别致且精妙的剪辑手法,既迷惑了观众,又完美的契合了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br&&br&&img src=&/v2-0ab80ea8d37feb2cdd83006_b.jpg& data-rawwidth=&768& data-rawheight=&5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8& data-original=&/v2-0ab80ea8d37feb2cdd83006_r.jpg&&&br&电影一开始,一段蒙太奇表现了露易丝痛失爱女,给整部电影定下了悲哀的基调,让观众以为,露易丝是一个失去了爱女和丈夫的独身女人。而在后面露易丝学习七肢怪星人语言的时候,那些和女儿一起的片段闪回,观众也会自然而然的认为,这都是她过去的回忆,学习外星语言的过程,让她回想起当时教女儿认字的过程。这是导演给观众套上的一个巨大的圈套。&br&&br&而随着电影里的迷雾层层褪去,你会猛然发现,露易丝在逐渐读懂了七肢怪星人语言之后获得了洞悉未来的能力,原来这些所谓回忆的片段,全部都是未来所发生过的事情,所以我们再重新梳理一下电影里这条时间线发生的事情以人类的角度排序是怎样的:&br&&br&1、露易丝上课,发生七肢怪星人入侵事件;&br&2、露易丝和男主伊恩进入外星飞船,开始学习七肢怪星人的语言;&br&3、七肢怪星人在爆炸之前,将自己所有的语言字典发给了露易丝,并告诉她这些只是他们语言的十二分之一,需要与其他十一国共同拼凑一本完整的七肢怪星语言字典;&br&4、露易丝率先掌握了七肢怪星人的语言,获得洞悉未来的能力,并从未来获取了商将军的的私人电话号码和他夫人的临终遗言,然后打电话给商将军,阻止了中国对七肢怪星人宣战,十二国联合起来,地球人学会了七肢怪星人的语言;&br&5、露易丝在已经获知未来的情况下,依然决定与伊恩相爱,并生下一女;&br&6、露易丝告知了伊恩他们女儿在未来会因为绝症而去世,伊恩愤怒认为露易丝做了错误的选择,不愿意接受着一切而离开了她们;&br&7、露易丝的女儿去世;&br&8、三千年后,人类帮助七肢怪星人度过了危机。&br&&br&要理解这一切,确实需要不小的脑洞,&b&必须要走出平时线性思维的框架和束缚&/b&,站在七肢怪星人的视角来观察和解读这一切。在这个时间线(或者我们把它理解为一个圆形的时间闭环)上,所有的事情是已经发生了的,我们随时可以去观察过去和未来,甚至通过选择去影响它们之间的关联。&br&&br&在电影里,七肢怪星人是拥有洞悉时间线上所发生的事情的能力的,所以他们知道自己在三千年后会遇到灭顶之灾,也知道能帮助他们的是地球人,但在这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做,就是亲自到地球去传授他们的语言给地球人,这些事情是有关联的,但没有先后也没有因果,任何一件事做与不做,可能对其他事件产生影响,所以对于七肢怪星人来说,&b&这盘棋的每一个落子都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只是去履行这个落子的过程罢了。&/b&&br&&br&&img src=&/v2-08f7f1ba45ba8ba9aefe_b.jpg& data-rawwidth=&1728& data-rawheight=&11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28& data-original=&/v2-08f7f1ba45ba8ba9aefe_r.jpg&&&br&露易丝一开始在没有完全掌握这个能力的时候,对于脑海中出现的未来片段是非常困惑的,她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小女孩出现在她的记忆里,她最初以为这只是无关的幻觉,正如伊恩问她,「你做梦时会使用他们的语言吗?」她回答说,「偶尔会有,但这不会影响我做这件事。」&br&&br&但随着剧情推进,她在闪回里看到女儿画出了她和一名男子以及鸟笼的绘画(说实话我第一次刚看到这里时还以为这是她女儿对未来的一种预知),她开始觉得有些不太对了。影片中还有一个桥段,就是在闪回里她女儿问她,「双赢的科学说法是什么?」她一开始也说不上来,但在与上校他们开会争执时,学到了「非零和博弈(non-zero-sum game)」这个词,于是就在那个片段里告诉了女儿。&b&这正是在时间线里发生的事情虽没有先后但可以互相影响的佐证之一。&/b&&br&&br&所以再推而广之,还可以认为商将军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这种能力,但可能没有露易丝这么透彻。在十八个月后的庆祝酒会上,他特地走到露易丝面前,说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能见她一面,因为露易丝十八个月前打通了他的私人电话,并在电话里重复了他夫人的临终遗言,打消了他开战的念头,但商将军也并不知道露易丝是怎么获得他私人电话号码的,但有句台词是「我只知道要来这里做这件事」(把电话给露易丝看),说明商将军也洞悉到了未来要发生的事情,以及他必须完成的动作,所以随后还把他夫人的临终遗言耳语给了露易丝。(二刷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有些小感动)&br&&br&顺便说一句,这句遗言是「战争不会成就英雄,只会留下孤儿寡母。」(不要再吐槽女主的中文发音了,人家已经很努力了,毕竟演员艾米·亚当斯自己不是什么语言专家)&br&&br&&img src=&/v2-7d35c07a3be74cdb6d58232_b.jpg&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9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v2-7d35c07a3be74cdb6d58232_r.jpg&&&br&所以在影片最后,结束了一切危机,露易丝也意识到了之前那些闪回全部都是她所洞悉的未来,所以她问伊恩,「如果已经知道未来,你会选择改变还是接受?」(大意如此),那时的伊恩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七肢怪星语,自然也没有读懂这句话的内在含义,但他倒是很直言不讳的对路易斯表白,「最幸运的不是看到外星人,而是遇见了你。」对于这样一句话,我相信此时露易丝已经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正如她在旁白里所说,&b&「即使知道了生命的旅程,以及将走向何方,我依然选择拥抱它,并欣然接受每一个时刻的到来。(Despite knowing the journey, and where it leads, I embrace it, and I welcome every moment of it.)」&br&&/b&&br&整部电影在这里得到升华,正如罗曼·罗兰那句话所说,&b&「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b&&br&&br&如果你有注意到电影开头的第一个画面,是露易丝家里面对湖面的客厅里空无一人,餐桌上放着两支高脚酒杯,而电影中最后一个画面,是露易丝和伊恩在客厅里喝酒吃饭跳舞之后,最后决定去(卧室)做爱做个孩子,电影的首尾在这一刻形成了完美的闭环,也呼应了电影的主题,时间不是线性的,故事的结局也是故事的开始。&br&&br&最后顺便吐槽一下字幕翻译,好几个明显错翻漏翻的地方,而这几个恰恰都是电影的关键信息或者点睛之笔,随便举两个例子:&br&&br&1、闪回里露易丝女儿问她,为什么爸爸会离开她们,她说「因为我做了错误的选择(Because I made the wrong choice.)」,意思是她原本有机会可以选择改变但没有这样做,所以伊恩非常恼怒并因此离开了她们。但字幕却翻译成「因为我做错了事情」,完全没有把这句话该表达的事情表达出来。&br&&br&2、露易丝的女儿叫汉娜(Hannah),汉娜问露易丝为什么会起这个名字,露易丝说这个名字她想了很久,有一个原因是「这个名字正序倒序都是同一个单词(抱歉原文一下记不清了)」,也是对电影主题的一种呼应,但字幕给翻译成「因为这个名字很好听」,简直谬之千里。&br&&br&先写到这里,想到了回来再补充。&br&&br&&i&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雪猹工作室」和我的新浪微博&/i&&i&@雪猹&/i&。
首先声明: 1、我没看过小说原著,以下仅从电影角度评价本片。同时我也建议如果你还没有看原著小说,那么请先去看电影; 2、我不是语言学家也不是物理学家,我只能从我对这两门学科非常肤浅的认识来谈谈电影中所要传达的理论,如果说错了还请这两个领域的达…
&img src=&/50/v2-83b52f473d0c371ce4c5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50/v2-83b52f473d0c371ce4c5_r.jpg&&&img src=&/50/v2-f5c79bda99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f5c79bda99_r.png&&&p&欣赏来自乌克兰设计师设计的空军重装战斗机:&/p&&img src=&/50/v2-2ce1ad72122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2ce1ad72122_r.png&&&img src=&/50/v2-2d008e833d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2d008e833d_r.png&&&img src=&/50/v2-a8ceff852c432de03a7070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a8ceff852c432de03a7070_r.png&&&img src=&/50/v2-ece879aabb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ece879aabb_r.png&&&img src=&/50/v2-c05c2eaaffa0718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c05c2eaaffa0718_r.png&&&img src=&/50/v2-1d0eb9eb78fd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1d0eb9eb78fd_r.png&&&img src=&/50/v2-59ec14dfbb34e3eb09d34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59ec14dfbb34e3eb09d34_r.png&&&img src=&/50/v2-b4c9fb3fb80c99a2f7ebe9c98ea5e4dc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b4c9fb3fb80c99a2f7ebe9c98ea5e4dc_r.png&&&img src=&/50/v2-d78bee3e5de413adbf5ef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d78bee3e5de413adbf5ef_r.png&&&img src=&/50/v2-c24fd691f470feeee28d7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c24fd691f470feeee28d7_r.png&&&img src=&/50/v2-e9e5aadaae8d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e9e5aadaae8d_r.png&&&img src=&/50/v2-345e2e77bd3754ecfceabcaa26d3319f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0/v2-345e2e77bd3754ecfceabcaa26d3319f_r.png&&
欣赏来自乌克兰设计师设计的空军重装战斗机:
&p&从全人类的角度来说亏成马了。省吃俭用花了多少人力物力来追寻真理,工期起码20年起吧,结果被某些高级文明干部挥挥手一夜之间强拆了,拆迁完也没什么补偿,拢共就拿沙坑换了几片草皮。有这种干部啊,诶。。这就由不得地球老农上去就是一锄头了啊。(不说给个核聚变科技什么的吧,毕竟这不符合政策,但你tmd好歹从小行星带拉几个资源丰富的小行星稳稳地放到地球上吧。)更别说还花言巧语顺带诱拐家里一帮聪明绝顶的孩子吸毒致死,只留下一坨思想落后份子在那边大眼瞪小眼。全天下有这么先富带动后富的狗X么。我看这帮外星人就是用斯文手法来拖累地球人发展的,什么大统一场模型会导致真空衰变丫,我看呐!在真理祭坛上那帮人,刚上去就被塞进洗脑机器了,排险者QTE一下遥控说两句“哦!我明白了。”给下面那帮傻逼听到,意思意思然后直接烧了,也算给地球人个交代了。还多出300多个职位,让下面的科研狗来抢,破坏原本良好有秩序的的科研氛围,这不是拉低地球科技发展速度的阴谋还是什么。换我是地球领导人,过了几百年能突破光速壁垒了,第一件事就是集结全球的维稳对象一人一套月球别墅,赶去排险者主星扎堆举牌子上访,宇宙飞船要扎堆,要修新入旧,不是飞船裂得往外喷燃料和氧气就是焊着生锈的铁皮一块叠一块比脸皮还厚。几千条船往他们门口一堵拉横幅,再找一批媒体朋友用所有语言日夜广播,一天怎么也得100篇长微博吧,也就是当年科学家家属失去亲人的痛苦啊,造加速器的工程队被拖欠工程款结果破产啊转基因草坪是生物入侵危害地球环境blablabla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最好把柴静冻起来留到那年再用。当年那是给几颗有资源的小行星就能平事了,几百年过去,哼哼!只算一年百分之十的利息,那起码也得送个和地球差不多的宜居星球的产权啊!&/p&
从全人类的角度来说亏成马了。省吃俭用花了多少人力物力来追寻真理,工期起码20年起吧,结果被某些高级文明干部挥挥手一夜之间强拆了,拆迁完也没什么补偿,拢共就拿沙坑换了几片草皮。有这种干部啊,诶。。这就由不得地球老农上去就是一锄头了啊。(不说给…
&img src=&/50/v2-b6e3c8ccac380dc55a4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b6e3c8ccac380dc55a4b_r.jpg&&&p& 本文涉及严重剧透,打算自己领略大刘文字魅力的人请在阅读原文后再行阅读。&/p&&br&&br&&br&&br&&br&&br&&br&&p&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有钱人到处找到穷人,把自己赚来的钱整袋整袋的送给你,而对你的唯一要求,就是希望别人问你的时候,说这钱是你自己挣来的。&br&你一定说,那些人肯定是疯了,但是在《赡养人类》中,一切却成真了。最为富有的十三位富豪无比真诚地坐着散财之举,而且因为自己的金钱无法尽快散尽而焦急不已。&br&&br&与此同时,职业杀手滑膛也很是困惑,世界上最富有的十三位富豪为什么要委托他去杀死三位最为穷困潦倒的人。&br&谁能让这个世界上最有财富的这些人如此急躁呢?不择手段呢?这个星球上最富有的人又为何要去做这些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呢?&br&&br&一切似乎都与天上刚刚出现的外星飞船有关,那是上帝文明和人类一同制造的文明发展而来的,他们比地球文明略早,人们称之为哥哥文明。&br&哥哥文明并不像哥哥一般友好,上帝在离开地球时曾警告过人类,他们的几个哥哥文明其实都不太文明。&br&&br&滑膛因为恰巧在这段时间去了杀手组织秘密训练,对外星文明的事情几乎不了解,他只注重自己的事,那就是杀人,而他们的行话,把这叫做加工,把人称为工件,而加工的手法,多种多样。&br&滑膛首先去踩点,了解自己要加工的工件,这三个人,一个是癫狂的流浪汉,一个是沉默而顽强的女孩,一个是赤贫的画家。他在画家那里买了一幅画,而女孩让他忆起往事,他犹豫了。&br&&br&他第一次违背原则,去询问委托的理由。而富人们很快做出了回答。&br&原来,哥哥文明的飞船已经在悄无声息中把地球包围了,并且,一夜之间毁灭了澳大利亚,他们打算让所有人类都迁徙到澳大利亚去(好熟悉啊)。&br&不过他们并不打算毁灭人类,也不需要人类去做任何工作,他们会“赡养”人类。&br&真相即将揭晓,你能想到,这些富人们到处散财的理由了吗?他们又为何要杀死穷人呢?&/p&&p&&br&原来,哥哥文明表示,所有人类将会拥有同样的生活物资,他们要制造一个不存在贫富差距的社会。但是赡养人类的生活标准,将会按照现有人类的最低生活标准进行,也就是说,未来的人类,必须过现在世界上最穷的人的生活。&br&所以富人们不断送钱,就是希望将来人类的生活水准更高一些,并且表示更大范围的行动将会展开,政府和联合国牵头,将整个世界的财富平均分配,他们称之为财富液化。&br&那又为何要杀人呢?因为有些人虽然穷,但是他们却不要富人一分钱。他们要害的整个人类过上穷困潦倒的未来。&br&滑膛大笑,说,我一个职业杀手,居然在做造福人类的事吗?不过他终于还是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加工了那三个工件。&br&滑膛问他们为何不要那些钱。癫狂流浪汉说,看那些富人求我,实在太爽了。画家说,我的画都是在描绘贫穷与死亡,如果我拿了钱,我的艺术就死了 。而女孩,他没有问。&br&&br&故事并未在此时结束,滑膛没有违背自己的职业准则,但他显然很看不惯那些富豪,于是他接受了画家死前的委托,为死去的女孩复仇,加工十三位富豪,滑膛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并且说,画家卖给他的那副画,足够支付委托金。&br&滑膛的内心,一定是十分鄙夷这些富豪的,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从来不是为了全人类,只是为了自己而已。毕竟哥哥文明提出的条件,对于穷人其实还是很不错的,穷人并不会穷多少,反而是富人们,要他们过上穷人的生活,无异于从天堂落入地狱。&br&不过,哥哥文明早已知晓了一切,富人们的企图注定是无法实现的。滑膛回去准备杀死十三位富豪时,富豪们似乎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决定用钞票做完最后一顿饭,本书最后一句说,烧到一百三十五万的时候,水开了。&br&&br&至此,主线故事就算是结束了,但是文中还穿插了两个在结构上类似番外的故事,对故事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补完。&br&一个是对滑膛个人的人生经历,他出身黑社会,一直跟着一个叫齿哥的混,后来在齿哥的支持下,滑膛去当了杀手,回来第一个任务就是杀了齿哥。他做杀手时能力出众,出手杀人时,毫不犹豫,体现出他是一个冷血至极的杀手。&br&但是另一方面,滑膛曾经也有过热血的一面,齿哥利用残疾儿童乞讨获得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那些原本就残疾的也就算了,但是一个名叫果儿的小姑娘,本来是健康的,齿哥却用锯子锯坏了她的腿,滑膛悉心照顾果儿,却不能给她治疗,她最终还是因为伤口恶化而死亡,这恐怕也是他后来杀死齿哥的原因,而后来杀死的女拾荒者,正是长得很像果儿。&br&另一个是哥哥文明发生的事情,滑膛在杀死画家之后遇到了一位哥哥文明的人类,他们进行了对话,对方告诉了滑膛,他们为什么会来到地球,以及为什么赡养人类还要消除贫富分化。&br&原来,在哥哥文明上,人们严守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铁律,结果却导致贫富分化已经达到了一种极致。富人通过技术改造大脑和身体,变得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富有,而技术也保证了任何人都无法反抗这种趋势。财富越来越集中,最终整个星球百分之九十九的财富都属于一个人,他被称为终产者。&br&哥哥文明中,除了终产者,还有二十亿人,他们全都是穷人,连这个星球的空气都无权呼吸。&br&最终,这二十亿人无法在自己资源耗尽的家中生活下去,闯入了终产者的家——几乎整个星球,终产者本可以用机器将他们统统杀死,但是他没有,他给予了这些人飞船,将他们放逐到太空中。而后,他们找到了地球,而在滑膛准备杀死富豪们的时候,哥哥文明的飞船也开始了全面登陆。&br&&br&&/p&&p&评价:&/p&&p&赡养人类是大刘发表于2005年的作品,文中处处散发着对金钱的嘲弄,对贫富分化的担忧,对人类未来的悲观。穷人与富人之间的隔阂,犹如天堑,而最可怕的,这天堑还有可能更加巨大。&/p&&p&本文选取了一系列充满了冲突的人物,杀手,富豪,穷人,故事的戏剧性和荒诞感营造的非常成功。通过杀手的视角,冷眼旁观整个故事的发生。&/p&&p&作者无情嘲弄了富人们对于金钱和物质生活的贪恋,也让我们看到,穷人们的的基本人权是怎样的缺乏,穷人不想接受他们的钱,居然就应该被杀掉吗?视金钱为粪土的骨气似乎在我们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p&&p&很多人可能在看完后觉得大刘深受阶级斗争思想毒害,但其实这是一种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p&&p&如果只是普通的贫富分化,是可以通过革命来改变的,就如同过去所发生的那样。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的数量优势在科技面前越来越不重要,一旦贫富分化和技术革新之间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导致的问题可能是空前的。结合近年很热的《奇点临近》,穷人和富人彻底的撕裂未必是一种假想。&/p&&p&小说中的场景,尤其是哥哥文明所发生的事情,几乎是荒谬绝伦的,我们有一万种理由去论述其不合理之处,但是我们却又不得不承认,这种荒谬的结局带给我们极大的震撼和思考,不是因为它一定会发生,而且它的发生“合情合理”,这时候,我们就应该反思,我们通常的情理是否存在什么问题呢?&/p&&p&我在之前的评论中说,大刘的文章总有一种预设场景然后围绕其形成故事的感觉,似乎过于刻意,但是看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们应该反过来看,当我们接受了他的设定的时候,就会体会到,大刘不愧是大刘。未来有无限种可能,而大刘写作时,就是要写出你我最不愿意看到的那一种,而他也确实做到了。&/p&&p&最后,还是说一下不太科学的问题,根据二八定律,百分之二十的人拥有百分之八十的财富,也就是说富人之所以富,是因为少数人坐拥大量财富。&/p&&p&但是假如我们把所有富人的财富都平均分给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呢?比尔盖茨很有钱,但是他的钱分给全人类,一个人能拿多少?十几美元。&/p&&p&这还只是最表面的问题,从经济的运行规律来说,均分本身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减少了财富增值的可能,最后整个社会可能因此变得更穷。(个人对经济学不是很了解,欢迎指出问题)&/p&&p&当然,在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导致的更严重的贫富分化(比如寿命延长)面前,金钱又显得无足轻重了。&/p&&p&此外,文章关于滑膛的生平刻画的很深,对武器的细节,对杀手的心理,对他戏剧性的一生花费了相当多的笔墨。从滑膛与齿哥的恩怨纠葛中,我看到了三分古龙的味道,甚至一度让我以为我真的在看一部关于杀手的小说。&/p&&p&这让我觉得,如果大刘去写武侠,说不定也能闯出一番名头,但说实在的,看这里的时候会有点出戏,因为与文章主旨显得有些过于远了。&/p&
本文涉及严重剧透,打算自己领略大刘文字魅力的人请在阅读原文后再行阅读。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有钱人到处找到穷人,把自己赚来的钱整袋整袋的送给你,而对你的唯一要求,就是希望别人问你的时候,说这钱是你自己挣来的。 你一定说,那些人肯定是疯了,…
&img src=&/50/v2-7d38cfcef_b.jpg& data-rawwidth=&1242& data-rawheight=&5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2& data-original=&/50/v2-7d38cfcef_r.jpg&&&b&编者按&/b&:看了昨天“未来亲启”预告搬好小板凳的朋友们,刘慈欣来给大家读信了!
今天我们先开启两封信:刘慈欣将给各位介绍人工智能学者潘云鹤院士眼中30年后的AI 2.0;接着,未来事务管理局局长姬少亭将和暗物质暗能量领域权威研究院张新民一起,带你前往一个宇宙演化秘密被揭开的未来。&br&&br&&b&写信人:潘云鹤&/b&&br&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应用专家,中国智能CAD和计算机美术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br&&img src=&/50/v2-3d26f7beb6d5d3c8d122b2ef03563b0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0/v2-3d26f7beb6d5d3c8d122b2ef03563b0a_r.jpg&&&br&&b&朗读者:刘慈欣&/b&&br&科幻作家,代表作《三体》&br&&img src=&/50/v2-ccbeb4a87012b2eeba3a53a6_b.jpg& data-rawwidth=&420& data-rawheight=&29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20&&自从阿西莫夫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人工智能就成为了科学家和科幻作家讨论的重要话题,承载着人类最好或最坏的想象。
按照潘云鹤院士的介绍,下一代AI将更接近人类智能,更紧密地融入日常生活,甚至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AI 2.0会是什么样?它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在这封寄给30年后AI科学家的信里,潘云鹤院士写下了他的思考。 &br&&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s%3A///x/page/zuj.html&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刘慈欣朗读:《给未来AI科学家的一封信》 - 腾讯视频& data-poster=&/qqvideo_ori/0/zuj_228_128/0&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qqvideo_ori/0/zuj_228_128/0&&&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刘慈欣朗读:《给未来AI科学家的一封信》 - 腾讯视频&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x/page/zuj.html&/span&
&br&&h2&《给未来AI科学家的一封信》 &/h2&&b&未来AI科学家:&/b&&br&你们现在打开的信来自于一名中国人工智能学者。此刻我正坐在2017年中国北京的全国两会驻地,告诉你们我对30年后AI的一些思考。对于30年前之事,因经过长时间洗刷,你们是非立判。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br&我们判断,AI当前正处在转折之际,其技术会升级换代。它将通过跨媒体和各种无人技术而更紧密地融入人类生活;通过人机混合增强智能而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通过大数据和群体智能而拓展,管理和重组人类的知识,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建议,在越来越多专门领域的博弈、识别、控制和预测中达到甚至超过人类的能力。&br&因此,我们称它为AI 2.0。到了你们那一代,AI 2.0必已成为巨人,但是它会在哪些方面展示它与众不同的威力呢?&br&我猜想,大数据智能的研究,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帮助政府和企业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多视角预测经济和市场的走向,有前瞻性地创造新产品,进行新投资,确定新政策,从而避免如次贷风波、金融危机等全球性风险,以及产能过剩、库存畸高等问题。市场经济和政府调控结合的科学基础,使人类经济的运行进入更高水平。&br&到你们那个时候,AI用于预防医药,该已经发力了吧?&br&今天我们是生病去看病,吃药或打针。这是无奈之举,属于“亡羊补牢”。医药界的梦想是祛病于未然,即预防医药。然而它的难点是对身体各种运行状态的感知和预测。近年来,涌现出的各种大型医疗仪器、小型穿戴式设备、大量生理传感器和海量的数字化病历,源源不断地产生着人体健康的大数据。将这些大数据汇合、分析、学习和提取,就可以预测健康的走向和生病的可能。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癌症、老年痴呆等疾病,不知30年后是否已能预防或已经阻断?&br&我最想知道的,还是人类的大脑和电脑是否已经联通?&br&人脑和电脑如能直接联合工作,就会形成脑机混合增强智能,这是最激动人心的梦想!设想一个学生轻而易举地记住了大本大本的《新华词典》、唐诗宋词、《古文观止》、四书五经、《中国通史》英汉词典、世界地理、中外法律……可以想象,我们的教育科技,会因此产生什么样的改变!&br&当然,这非常困难。它需要新一代AI和脑科学的深度打通。就目前来看,脑科学比AI离我们的距离更遥远,任务更艰巨。希望你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实现人类智能的巨大飞跃!&br&我估计,30年后,人们对AI不再忧虑和害怕了吧?那些被艺术作品和想象能力催生出来的畏惧感一定会被工程技术的实现而抚平。人类已经制造与使用了无数动力机械、汽车轮船、无人飞机,而人的手足并未因此萎缩,人类的安全也并未因此受到威胁。智能的机器也必然如此,人类一定能有效地驾驭它们,驶向一片又一片更自由、更美好的新天地。&br&&br&中国工程院院士、人工智能学者 潘云鹤&br&2017年3月&br&&br& ------------------------------------------------&br&&br&&b&写信人:张新民&/b&&br&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暗物质暗能量领域权威专家。&br&&img src=&/50/v2-6b7e3db03ae2d941b7e7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50/v2-6b7e3db03ae2d941b7e7_r.jpg&&&p&&b&朗读者:姬少亭&/b&&br&未来事务管理局局长&/p&&p&&img src=&/50/v2-7e83cf25ac2be9dcb0cdf5_b.jpg& data-rawwidth=&2316& data-rawheight=&34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316& data-original=&/50/v2-7e83cf25ac2be9dcb0cdf5_r.jpg&&在大多数人眼中,“暗物质”、“暗能量”这两个词本身就有着一股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在星云和恒星的光芒照不到的地方,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同时占了宇宙96%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研究宇宙的背景演化,在这封给未来的信中,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新民写下了他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研究的期待。那个秘密被揭开的世界,或许比我们曾经有过的所有想象更宏大。&/p&&p&&a class=&video-box& href=&/?target=https%3A///x/page/o0384kokrh1.html&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 data-name=&姬少亭朗读:张新民写给揭开暗物质暗能量神秘面纱的世界 - 腾讯视频& data-poster=&/qqvideo_ori/0/o0384kokrh1_228_128/0&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qqvideo_ori/0/o0384kokrh1_228_128/0&&&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姬少亭朗读:张新民写给揭开暗物质暗能量神秘面纱的世界 - 腾讯视频&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x/page/o0384kokrh1.html&/span&
&/p&&br&&h2&《给揭开暗能量神秘面纱的世界》&/h2&&br&&b&揭开暗物质、暗能量神秘面纱的世界:&/b&&br&我期待,五到十年后,人类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将会迎来突破。所以,我把这封信写给你,那个已经掀起这些神秘面纱的世界。&br&什么是暗物质和暗能量?现在的我们能够看到的、包括用仪器探测到的世界在整个宇宙中占不到5%。在此之外,还有着95%的黑暗世界等待开拓。这片看似虚空的太空疆土,无时无刻不在释放着神秘而强大的力量。&br&如今,为了探索这股神秘的力量,来自全球的顶级科学家不懈努力着。1998年,国际上两组超新星实验意外发现,我们的宇宙竟然可以从看似虚无的真空中汲取能量让自己加速膨胀,这震撼了人类对能量存在形式的认知。作为较早切入这一课题的中国科学家,我带领团队提出过上天、入地、到南极的暗物质暗能量探测路线图。目前,我所主导的“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测实验”计划,也是为了在宇宙诞生与演化、引力波、暗物质、暗能量等科学研究当中取得新进展。&br&一个研究宏观物理的科学家,在畅想未来时怎么能如此“短视”?暗物质与暗能量这些“世界性难题”,又怎会这么快就有成果?&br&某种程度上,科学家们是“分不清楚”未来和历史的。比如我所研究的宇宙学,听起来很有未来感,但实际上是考古工作。自然界所有的起源、构成与规则都不由人定。不仅如此,科学家的空间感和分寸感也“异于常识”。从0到1,只有1的进步;从1到10,进步了9;而从10到100,有90的增量。哪个更重要呢?如果单位是人民币,那肯定数值的增加更好。但对于基础科学,最小的进步却往往是最具颠覆性的。&br&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所谓的基础研究,就是0到1的变化。我希望五到十年后的你,在读到这里时能会心一笑,而不会说,“搞什么嘛?”希望几年后,公众对科学的认知能够产生飞跃。&br&我常常会把科学和艺术去做类比,我对自己的学生说,“Enjoy physics!”人类自诞生以来,艺术领域,绘画也好,音乐也好,甚至是时装,一点点在画风、曲风和剪裁上的变化,都能让大家产生不一样的惊喜。对待科学的发展,又怎可操之过急?&br&揭开暗物质、暗能量面纱的世界会怎样?这股能量是否能为人类所用?坦白说,我并不知道。事实上,宇宙的命运是由暗能量主导的。我在2004年提出的精灵暗能量,就给出了一个“振荡”的未来,整个宇宙将在加速膨胀和减速膨胀之间反复演绎,甚至会周期性地膨胀和收缩,成为一个循环宇宙。&br&&br&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 张新民
&br&2017年3月&br&&br&&br&&b&&u&「未来亲启」主办方&/u&&/b&&br&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未来事务管理局&br&&br&&b&&u&合作媒体&/u&&/b&&br&不存在、果壳网、新华网、豆瓣&br&MONO、红豆live、北京晚报、北晚图书版&br&雨枫书馆、腾讯文化、荔枝FM、科大讯飞&br&轻芒阅读、幻象文库、机器之心&br&喜马拉雅电台、蜻蜓FM、博雅小学堂&br&&br&&img src=&/50/v2-e9ac6f3dbe045fda58b08f03b36e9b9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
责编:Raeka&/p&&img src=&/50/v2-eda1d6576e59_b.jpg& data-rawwidth=&1175& data-rawheight=&4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5& data-original=&/50/v2-eda1d6576e59_r.jpg&&
编者按:看了昨天“未来亲启”预告搬好小板凳的朋友们,刘慈欣来给大家读信了!
今天我们先开启两封信:刘慈欣将给各位介绍人工智能学者潘云鹤院士眼中30年后的AI 2.0;接着,未来事务管理局局长姬少亭将和暗物质暗能量领域权威研究院张新民一起,带你前往…
&img src=&/50/v2-11b6c549ffc924cb56d2c80ff9f26cf7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6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50/v2-11b6c549ffc924cb56d2c80ff9f26cf7_r.jpg&&&blockquote&&p&“百忙之中下一步闲棋是很有必要的,这个工程让我们想到很多以前没空想的事。这些事只有站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才能想得通,就这点而言。红岸已经具有很大的意义了。如果宇宙中真的还有其他的人和社会,那也很好嘛,旁观者清,千秋功罪,可真的有人评说了。 &/p&&p&……战略视野的盲区是危险的。我看文章中提到的四个可能产生技术突变的领域中。最后一个(寻找外星文明)是我们考虑最少的。值得注意,应该系统深入地研究一下。”&/p&&/blockquote&&p&这是刘慈欣在《三体》中仿照毛泽东口气写的一段“伪语录”,为文中的70年代科幻级项目——红岸工程做背景铺垫。自从2014年TESS(掩星系外行星探测卫星)项目开始,每隔几个月,NASA(美国航天局)就会高调召开一场发布会,宣布最新的行星探索成就。考虑到这期间奥巴马正好在看英文版的《三体》,这伪造的“最高指示”似乎还挺有效呢……&/p&&p&&img src=&/50/v2-6a640c85d34b8e90cbbc44bedc6e5b7e_b.png& data-rawwidth=&968& data-rawheight=&7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8& data-original=&/50/v2-6a640c85d34b8e90cbbc44bedc6e5b7e_r.png&&( &a href=&/people/fbed07f2549e& data-hash=&fbed07f2549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山醒& data-hovercard=&p$b$fbed07f2549e&&@山醒&/a& 同学拍摄的&a href=&/p/& class=&internal&&TRAPPIST-1行星系统上纽约时报头条&/a&)&br&&/p&&p&与太阳最近的恒星也在4光年开外,所以毫不意外,这个长度已经是(太阳)系外行星距离的下限(2016年果然在比邻星身边发现了行星)。至于其他的发现,往往都有几百乃至上千光年之遥。最近这7颗挤在一起的行星距我们40光年,已经算是比较近的成果了,按照人类现在的航天能力,依然需要几千年才能到达。就算只是用无线电打个招呼,也得80年才能收到回答,对当前的人类社会几乎没有任何直接触动。更不要说这七颗行星多半没有任何文明和生命的迹象了。&/p&&p&(我之前的文章提到过这一点:&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2015 年 7 月 23 日,NASA 发现 Kepler-452b 意味着什么?&/a&)&/p&&p&然而,刘慈欣的“伪语录”提醒我们,千万不要低估天文学和外星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冲击。2017年2月发现的这七颗行星固然没有发出任何文明信号,但就像军队派出侦察兵一样,没有发现敌人踪迹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效信息,绝不能随便忽视。刘慈欣在三体里提出的“黑暗森林”假设,基础是1950年由美国物理学家费米提出的“费米悖论”。这七颗行星距地球如此之近,与地球如此相像(重元素石质行星,可能有液态水),必然会大幅修改“费米悖论”公式的参数。&/p&&img src=&/50/v2-9f2c21a830f9d9ade6ea130_b.jpg& data-rawwidth=&1089& data-rawheight=&6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9& data-original=&/50/v2-9f2c21a830f9d9ade6ea130_r.jpg&&&p&所谓“费米悖论”,简单地说,就是宇宙中存在如此之多的恒星,可以给70亿人类每人分几百亿颗(只分银河系内恒星也能分几十上百颗),而宇宙的历史又那么长(上百亿年)。即便只有很低比例的恒星存在行星,极少数行星有生命,非常幸运的生命才能发展出科技文明,向宇宙发射探测器和无线电波,宇宙中也早就应该充满了文明信号和星际探险队了。但当我们拥有长程探测能力之后(射电望远镜),依然没有发现任何其他文明的踪迹,整个宇宙似乎只有地球文明在吵吵嚷嚷。这种死寂非常值得思考。 &/p&&p&费米提出悖论之后几年就去世了(1954年),到了1959年,弗兰克-德雷克在费米悖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半定量的公式:&/p&&blockquote&N=Ng×fp×Ne×fl×fi×fc×fL &/blockquote&&p&N 代表银河系内可能与我们通讯的文明数量&/p&&p&Ng 银河系内恒星数目&/p&&p&fp 恒星有行星的比例&/p&&p&ne 每个行星系中类地行星数目&/p&&p&fl 有生命进化可居住行星比例&/p&&p&fi 演化出高智生物的概率&/p&&p&fc 高智生命能够进行通讯的概率&/p&&p&fL 科技文明持续时间在行星生命周期中占的比例&/p&&br&&p&就我们目前的测量结果而言,N即便不为0,也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那么,当我们已知Ng(恒星数量)非常巨大的时候,必然是后面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很小,才能让N异常接近于0。很显然,所有参数中,“fL”和我们关系最大,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人类文明还能存活多久,至少是科技社会能存活多久。如果能证明其他参数都不太接近于0,那么……宇宙死寂的的原因就是几乎所有外星文明在发展出星际航行能力之前都灭亡了,人类社会必须付出很大努力,才能避免类似的命运。&/p&&p& 所以,当 NASA在启动系外行星搜索项目之后几个月就召开第一次发布会的时候,就有网友评论:&/p&&blockquote& “可怕的不是我们找到了另一个类地星球,而是我们这么快就找到了一个”&br&&/blockquote&&p&(抱歉忘了是哪位知乎网友的发言)&/p&&p& NASA在搜索系外文明工程上投入了数以亿计的美元,但这相对广袤的宇宙来说不值一提,几个月也只能搜索非常小的一块天区。而且,搜索方式非常依赖于恒星和行星轨道的相对位置(行星必须周期性地经过地球和恒星的连线),再考虑到距离超过一万光年的行星几乎搜索不到,可以说所谓的系外行星搜索,在最完美的情况下也只能找到地球周围很小一片范围内很低比例的行星。被搜索的空间即便相对银河系的恒星数量来说也非常小。在这种情况下,NASA用了几个月时间就能找到第一批样本,之后每隔几个月就召开一次发布会,这说明行星乃至类地行星是相当常见的星体,在银河系中就不止亿万,即费米-德雷克公式中的“fp”和“ne”非常大,几乎不怎么影响N的数量级。&/p&&p& (那么是哪个参数乘以Ng这个大数字之后,导致N的数字接近于0呢?其中一种可能性细思恐极)&/p&&p& 具体到最近这次搜索,在地球几十光年半径内,随随便便就找到了七颗类地行星,有坚实的固体表面,也有稳定的恒星照耀,甚至其中三颗距离恒星的距离不远不近,可能存在液态水,温度也允许类似于地球的生物存在,这绝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ne”这个参数也很大,甚至“fl”也很可能不低,那么答案就是“fi”、“fc”、“fL”三个参数中,至少有一个非常接近于0。&/p&&img src=&/50/v2-1d37ac8be40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0/v2-1d37ac8be40_r.jpg&&&p&鉴于从人类敲打出第一块石器到制造电报机之间没有什么不可缺少的小概率事件,最合理的解释是,“fi”和“fL”的乘积很小,非常接近于0。到底是哪一个,我们还不知道,因为我们还没精确定义“智能”。但无论如何,“fL”或许有近1/2的概率接近于0,即绝大多数科技文明的存活事件很短,这个可能性已经非常值得人类警惕了。如果你珍视当前的文明成果,希望你的子孙能继承这份珍贵的遗产,就应该站在全人类的角度,严肃地审视这个文明社会的发展方向与问题。一个完全靠欲望和集体无意识驱动的社会,怕是很难带我们走出大概率灭亡的陷阱。这也是正是社会主义运动最重要的意义。 &/p&&p&当然,费米-德雷克公式只是一个单维度的推导,属于哲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掺杂的非量化公式,并不是已经验证过的理论。刘慈欣就能在这个公式外提出另一种可能性——也许能发出信号的文明都悄悄隐藏了自己,但很显然这种“黑暗森林”式的宇宙更令人颤抖。总之,从哥白尼时代开始,天文学就告诉我们人类不是宇宙的宠儿,没有哪个神灵和我们签订过保护条约,就算哪一天人类文明把自己折腾灭亡,多半也没有什么善意的神灵出手相助。考虑到这一点,人类就应该谨慎一点看待社会的发展,不能信马由缰,放弃对未来发展的理性监督。&/p&&img src=&/50/v2-e2ea0f8deeee08d2d60b74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50/v2-e2ea0f8deeee08d2d60b74_r.jpg&&&p&最后,虽然理论的严肃性和个人身份关系不大,但我还是要指出,费米先生是开启人类核武器时代的重要人物,1938年从法西斯意大利脱身(因为娶了犹太人)去美国后,他从理论和实践上主持了第一个核反应堆的建造,并在53岁死于放射性癌症。也许正是这些经历让他获得了更高的思考出发点,超脱于日常琐事来思考人类的命运。我们当代人比费米先生幸运地多,只用花费区区几亿美元,几十亿人都能通过天文学探索来探寻人类文明前途,研究一些以往只能进行哲学思辨的重大问题。希望人类不要错过来自宇宙的宝贵信息——哪怕是更多的死寂。&/p&&p&相关回答:&/p&&blockquote&&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假设以接近光速飞行在宇宙中,不会因为撞到宇宙中的某些物质而被摧毁吗?&/a&&br&&/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宇宙中有哪些超出常人想象的现象? &/a&&br&&/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地球上有哪些裸眼可直接观察到的,极其震撼的太空景象? - 马前卒的回答 - 知乎&/a&&br&&/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人类航天史上有什么趣闻? - 马前卒的回答 - 知乎&/a&&/p&&/blockquote&
“百忙之中下一步闲棋是很有必要的,这个工程让我们想到很多以前没空想的事。这些事只有站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才能想得通,就这点而言。红岸已经具有很大的意义了。如果宇宙中真的还有其他的人和社会,那也很好嘛,旁观者清,千秋功罪,可真的有人评说了。 ……
&img src=&/50/v2-3ea829b78e4b5bbecdd0a8_b.jpg& data-rawwidth=&845& data-rawheight=&3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5& data-original=&/50/v2-3ea829b78e4b5bbecdd0a8_r.jpg&&&p&&b&(非授权请勿转载,谢谢。)&/b&&/p&&p&这是一部观众评价两极分化严重,褒贬不一的哥斯拉作品。&/p&&p&看第一遍的时候并没有想写文章介绍给大家,主要是因为那次全程观看的过程都在看脸,是的,用一个词形容这部电影的卡司阵容就是众星云集,三秒五秒的龙套都是耳熟能详的大牌。&/p&&p&&b&所以,第一遍观看的时候感想就是:&/b&&/p&&p&长谷川博己的腿真是太长啦,高桥一生萌出新高度啊。竹野内丰声音好好听年纪大了还是那么帅啊,高良健吾长得好有时代感呀。哦哦,村濑是你啊,啊啊,古田新太大叔,哈,斋藤工你演的啥啊,哈哈,还有你小出惠介。首相你好面熟啊,前田敦子就那么几个镜头?十元很可爱啊,可是为什么不是找gap呀?以及,哥斯拉长得也太逗了,哈哈哈哈哈哈。&/p&&p&想看自己喜欢演员的小伙伴请参考上一段哈。&/p&&br&&p&言归正传,这些天又去看了一遍,认真的冲着剧情又看了一遍,这部哥斯拉有很多人吐槽它的节奏,内容,也有很多人思考导演究竟讲了什么故事。&/p&&p&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真正明白导演讲的故事,但是大家一起思考本身或许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吧。何况还有那么多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个名字组成一句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