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中通史和专题史的有机结合论文

《5年高考3年模拟》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课标)13高考试题汇编 专题八 欧洲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5年高考3年模拟》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课标)13高考试题汇编 专题八 欧洲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1专题一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必修1专题一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934.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4101套总数:5736483套专访:3201部会员:341765位
当前位置:
& 2017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考点精练:专题提升练(1)(含解析)
2017届人民版高考历史一轮考点精练:专题提升练(1)(含解析)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0次
资料类型:高考论文
文档大小:224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5·运城调研)“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材料表(  )
A.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
B.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
C.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D.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
解析 题干意思是:“君主治理天下,不能一人独治,独治会用严苛的刑法,而君民共治则会达到士大夫心中的上古之法,人民不会用刑法约束。古之王者不以刑法穷天下之民也,是因为一家之中有父兄治之,一族之间有宗子治之,不善行为在家族之中化解。”由此可见,材料强调众治思想以及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材料不符。
2.(2016·邯郸模拟)《礼记·典礼》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这表明“礼”的核心作用是(  )
A.明辨血缘亲疏关系
B.规范社会秩序
C.区分尊卑等级关系
D.维系统治秩序
解析 A、B、C三项,但综合而论,都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故D项为最佳选项。
$来&源:答案 D
3.(2016·潍坊模拟)“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  )
A.“丞相者,朕之股肱,辅朕之
B.“以天下之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C.“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设相之患”
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解析 题干表述的是认为宰相制度导致秦朝灭亡,以后的朝代贤相也很少,主张废除宰相制度。C项把设相称为患,与题意相符,正确;A、B两项肯定丞相的作用,D项认为明朝没有治理好国家就是因为废除了丞相,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4.(2016·福州质检)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
解析 考查对封建专制制度核心与本质的理解。相权分散,相互牵制,强化了君主集权。分割宰相权力目的在于强化君权,君主专制是封建政治制度的核心。
5.(2015·威海质检)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政治制度应为三省六部制,它属于中央行政管理制度,不涉及中央和地方关系,B项错误。皇权达D项错误。相权虽然一分为三,但相互之间有合作,不是独立施政,A项错误。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皇权独尊,故C项正确。
6.(2016·孝感第一次统考)隋文帝杨坚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将州、郡、县三级改并为州、县二级,克服了南北朝时期“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弊端。其主要目的在于
A.节省中央的财政支出
B.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解析 改为州县两级,主要是为了中央控制地方的便利。所以本题选C项。
7.(2015·湖北荆州联考)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  )
A.增加了官吏人才来源B.扩大了官吏权力范围
C.完善了官员选拔程序D.加强了思想控制程度
解析 钱穆认为汉代的察举制和唐朝的科举制,使政权向贵族特权阶级以外的人开放,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B、C、D三项在材料中未反映,故答案为A。
8.(2015·莱芜统考)《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  )
A.吸取前朝教训,废除了秦的郡县制度
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管理体系多样,有效控制了地方政权
D.王国相对独立,后来威胁了专制皇权
解析 由题干材料可知,题目反映的是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这一制度造成西汉初年王国势力尾大不掉,威胁中央集权,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这一制度不符,应排除。
9.(2016·保定模拟)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作者认为(  )
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D.行省制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作者认为行省制是郡县制的发展,是两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继续,故A项正确;行省制的主要着眼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B项错误;C项信息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错误;材料认为“行省制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故D项错误。
10.(2015·揭阳质检)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要求六部向内阁报(  )
A.整顿吏治,维护纲纪
B.削弱官员权力,加强皇权
C.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
D.窃取皇权,侵犯六部权力
解析 明太祖确立的是六部向皇帝负责,而材料六部向内阁报告工作,这与整顿吏治,维护纲纪无关,故A项错误;明太祖确立的政治传统是废除丞相,高度集权,“六部向内阁报告工作”反映的是内阁地位提高,权力有所增加,皇权相对削弱,故B、C两项错误;明太祖废除丞相,使六部直接隶属皇帝,而明朝内阁首D项正确。
11.(2016·湖南长沙质量检测)明朝时期有多位皇帝不上朝,比如正德、嘉靖,万历皇帝更是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荒诞奇迹”,但明朝统治还得到延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B.封建统治腐朽黑暗
D.宦官专权控制朝政
解析 内阁和司礼监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从未成为正式的行政机构,内阁权力和司礼监太监一同把持朝政,这些都是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的具体体现,故A项正确。
12.(2015·福州质检)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朝廷规定: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违者重处不赦”。这一规定的根本(  )
A.防止军机泄露
B.维护君主权威
C.提高行政效率
D.减少决策失误
解析 军机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的产物,军机大臣参与军国大计,但是皇帝掌握决策权,朝廷做出这样的规定,直接目的是防止军机泄露,但是根本目的是维护君主权威,即维护专制皇权,故A项错误,B项正确;C、D两项显然与这一规定无关,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6·济宁质检)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叛),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 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
——据钱穆《秦汉史》整理
材料三 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6分)
解析 第(1)问,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信息逐一归纳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府,说明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概括行省制度
答案 (1)封建: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
弊端:地方权力过大,中央难以控制。
(2)威胁:经济上,诸侯王铸造钱币,实施商品专卖,严重扰乱国家的经济秩序,影响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政治上,诸侯王发展个人势力,借以对抗中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问题:分封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郡县制是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
(3)影响: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14.(2015·濮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
——《汉书》卷八十三
资*源%库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征和四年(前89年)
——《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 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实际充
公元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
(1)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6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由“置御史大夫”“设置丞相司直”“设置司隶校尉”得出先后设置了御史大夫、丞相司直、司隶校尉等监察官职;第二小问,要注意和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相对照,可以得出汉朝的制度沿袭了秦朝制度。第(2)问,第一小问,由“承袭宋元旧制……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可以得出机构众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备的系统,由“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可以得出对监察官员3)问,所谓评价,一般应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
答案 (1)内容:先后设置了御史大夫、丞相司直、司隶校尉监察百官。关系:承袭秦制。
(2)特点:机构众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备的系统,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很严格(或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有立法的保障。特征: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日
(3)积极:惩治贪官污吏,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消极:机构冗多,容易形成人浮于事的局面;监察权力来自于皇权,当权力过大时,很容易造成滥用职权,加速吏治腐败。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2016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探究提升训练1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中精品题库
最新高考模拟题
名校精品试卷
2016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探究提升训练11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图文】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5.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和教育的发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专题25.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5.1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