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林场什么级别,什么编制

塞罕坝(地理名称)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地理名称)
塞罕坝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交接处,地貌上界于内蒙古熔岩高原和冀北山地之间,主要是高原台地;东西长51.46千米,南北宽17.84千米,区域海拔高度米,面积20029公顷。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 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1]
主要景点: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七星湖、泰丰湖、月亮湖、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等。[2]
塞罕坝历史沿革
皇家狩猎场
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 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
公元1681年,清朝康熙大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乱”之后,巡幸塞外,看中了这块“南拱京师,北控漠北,山川险峻,里程适中”的漠南蒙古游牧地。
康熙大帝借皇帝“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四季狩猎的古代礼仪,同时锤练满族八旗的战斗力,实行怀柔政策绥服蒙古,遏制沙俄侵略北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等巩固国家政权的多种政治因素,以喀喇沁、敖汉、翁牛特等部 “敬献牧场,肇开灵圃,岁行秋狝”的名义,设置了“木兰围场”,将“木兰秋狝”定为祖制。史学家称之为“肄武绥藩”。
退化为荒丘
随着清王朝历史的推移,因吏治腐败和财政颓废,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年)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被破坏,后来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当年“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圣境和“猎士五更行”、“千骑列云涯”的壮观场面而不复存在。
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2]
塞罕坝开发建设
塞罕坝基础建设
1962年林业部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林场、阴河林场的基础上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1968年归河北省管理,成为省林业局直属单位),自此塞罕坝定名。
塞罕坝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用两代人的青春和汗水,营造起万顷林海,加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满蒙民族风情,形成了国家一级旅游资源。
1993年5月,塞罕坝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
塞罕坝品牌建设
2003年被共青团河北省委、河北省环保局首批命名为“河北省青少年生态环境教育基地”。
2005年在由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旅游商会、亚太旅游联合会、世界华侨华人旅游合作组织、首都旅游集团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外旅游品牌推介活动”中,被评选推介为中国最佳森林公园。
2006年公园被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评为“爱国报国全国模范先进单位”,被承德市评为“文明风景旅游区”;在“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评选中获银奖。
2007年5月,通过国务院审定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省编办批准河北塞罕坝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更名为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3]
2007年被河北省旅游局评为“诚信旅游景区”和“百姓最喜爱的魅力景区”,在中国自驾车旅游100强目的地评选活动进入前50强,在中国林木网通过网民评选,入选“金榜十强”,被河北省林业局评为“五星级森林公园”。
2008年公园荣获“中国最佳旅游品牌景区”。
2009年公园荣获“河北最美三十景”、“中国最佳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明星旅游目的地”等荣誉。
2010年荣获 “河北质量诚信5A级品牌企业”称号。[2]
塞罕坝地理环境
塞罕坝位置境域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为东经116°32′~118°14′,北纬41°35′~42°40′,东、西、北三面分别与内蒙古的、、、接壤,西南和南面分别与丰宁满族自治县、隆化县相连。距承德市区138公里,距省会石家庄643公里,距首都北京384公里。县境东西长138公里,南北宽118公里,总面积9219平方公里。[4]
塞罕坝气候特征
塞罕坝平均海拔1500米,寒温带季风气候特点表现特殊,这里夏季气候凉爽,空气清新,温度平均在25℃;秋季层林浸染,漫山遍野的枫叶,溢金流丹;冬季皑皑白雪,玉树冰花,一派北国风光。
塞罕坝地形地貌
塞罕坝地处典型的森林—草原交错带和高原—丘陵—曼甸—接坝山地移行地段,既有森林、又有草原;既有河流、又有湖泊;既有山地、又有高原;既有丘陵、又有曼甸。同时,塞罕坝也是滦河与辽河的发源地之一,因此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塞罕坝自然资源
塞罕坝植物资源
塞罕坝共有维管束植物618种、312属,是河北省高寒地带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富集中心。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分别刺、、和,另外,本区有特有植物3种、1变种,分别是光萼山楂、、常柱多裂叶荆芥和围场。[5]
塞罕坝动物资源
塞罕坝共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6科261种、亚种,鱼类5科32种。昆虫114科,660种。本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7种,其中兽类7种,分别是:、、、、、、;39种,即、(bao)、、、、(suo)羽鹤、、、、、、、、、、、、、、、、、东欧鹤、、、、等;一种为。[5]
塞罕坝主要景点
塞罕坝风景区主要是指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三大景区。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有“中国绿色明珠”和“华北
绿宝石”之称,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兼具森林草原景观的国家级森林公园,风光绚烂多彩,是摄影家的天堂。
这里有森林景观110万亩,草原景观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8%。独特的气候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这里特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金莲映日、泰丰湖、七星湖、滦河源头、塞罕塔等,都是经典的必游景点,风景如诗般醉人,美不胜收。
这里既有清代历史遗迹、又有浓郁的满蒙风情,风光自然优美、气候凉爽宜人,加之靠近京、津的地理优势,每年都有几十万海内外游人到此观光、度假,是夏季避暑观光、秋季观赏红叶、冬季狩猎滑雪的生态旅游胜地。
七星湖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新开发的
重点旅游景点,位于塞罕坝林场以北三公里处,环抱于青山、绿树和碧水之中。原是七个小湖,远远望去,有如天上北斗七星降落人间,七星湖因此而得名。
水面面积300亩,水面平静如镜,清澈见
底,又名为如意湖,或名泰逢湖。这里的北边就是当年康熙平定葛尔丹叛乱的十二座联营。影视剧《新月格格》曾在此拍摄外景。
位于公园海拔1780米的东坝梁上,占地30亩,距公园入口处仅8公里。景区内有塞罕塔、塞北灵验佛、跑马场、射击场、民族歌舞表演等旅游娱乐项目。塞罕塔塔座高4米,塔身高42.8米,跨度21米,七层八角,仿古建筑。塔内
设步行梯和电梯,能同时容纳100人参观游览。
界河是河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分界河,此河名“吐力根河”,是蒙语,意为弯曲狭窄。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潺潺,清澈见底,象一条银色的玉带,飘落在塞外森林草原之中。引滦入津工程完工后,时任水利部长的钱正英女士曾到此考察,把界河当成滦河发源的主要河流之一,因此得名“滦河源头”。
塞罕坝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金莲花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
境,使金莲映日奇观得以重现。置身观赏园中,如同置身于金莲花的海洋,在明丽的阳光照耀下,株株金莲,金彩新鲜,辉煌璀璨。园中那独具特色的甬道、长廊、凉亭,神秘的吐力根河、古树、白桦林、情人谷,充满情趣的水车、风车,孩子们自由嬉戏的游乐场,无一不让人留恋忘返,再免费品茗一杯香气浓郁的生态金莲花茶,驱暑提神,更能让游人忘却旅途的疲劳,置身于无限遐想之中。
月亮湖景区总面积10平方公里,湖水犹如镶嵌在草
原中的月亮,故名月亮湖,蒙语名为沙拉诺尔湖,在蒙古族人们心中,太阳和月亮被尊为“神”。 月亮湖是一个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湖,集森林、草原湖泊为一体。月亮湖是一个在海拔1400米以上高原湖,湖面6000多平方米,水深6米,这个湖北面是整齐翠绿的人工林,西、南两面是御道口牧场。
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
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位于承德市的木兰围场地区,是国家风
景名胜区——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的一个分区,总面积一千平方公里,海拔1230米-1820米。
这里与全国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遥相辉映,成为京承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曾是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康熙练兵台、御泉、卧牛盘、天梯梁、古御道等历史遗迹,蕴含着丰富的清代文化内涵。
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神仙洞、桃山湖、百花坡,大峡、龟山等景点叹为观止,流连忘返。清新的空气,幽雅的环境,丰富的资源,宜人的气候,成为人们草原观光、骑马、垂钓、漂流、游传、篝火、越野赛车、休闲度假、滑冰、滑雪、狩猎等生态旅游的理想去处。
这里四季分明,春夏绿草如茵,山花烂漫;秋季层林浸染,
野果飘香;冬季银装素裹,玉树琼枝。特别是夏季,气候凉爽,空气清新,游人来到千里草原上,展现在眼前的是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绿树红花,牛肥马壮。仰望蓝天,雄鹰在展翅翱翔;俯视水里,群鱼漫游,尽情嬉戏。加之热情好客的牧民,风味独特的坝上小吃,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难分天上人间。
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交通方便,距北京400公里,距承德240公里,距围场100公里,主干公路直通景区,电力通讯设施齐备。[6]
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松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西北部,
是清代皇家猎苑之一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总面积7300公顷。它是一个以亚高山草甸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这里风力资源丰富,建有规模风力发电场,还饲养着耗牛,独具特色。
保护区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的交汇地带,地形结构和植被复杂。山地高原交相呼应;丘陵曼甸连绵起伏;河流湖泊星罗棋布;森林草原交错相连。
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每平方米种植植物达25种以上,区内分布
有国家重点保护的药用植物8种以及白鹤、黑鹤、大鸨、大天鹅等国家保护野生动物,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观赏和科研教学基地。
塞罕坝特色小吃
清乾隆时期有一副对联:“塞外黄花如金钉钉地、京中白塔如
银钻钻天。”这里面写的黄花就是金莲花。金莲花几乎为塞罕坝所独有,每年七八月份塞罕坝如万点金星落地,四野一片金黄,如织如锦,漫野铺去,颇为壮观。金莲花味微苦,性润凉,既可入药,亦可制茶。入药可清心明目、祛火润肺、止咳驱痰。
塞罕坝上的白蘑品种繁多,有大如蒲扇的“天合板”,有小如榆钱的龙耳蘑,有菌香浓郁的鸡爪蘑,有清雅味纯的小草蘑,有状如伞盖的常态蘑,也有形如团丸的异形蘑。
蕨菜雅名如意菜,与坝上白蘑齐名,都是塞罕坝菜谱里的上品。每
年端午节前后,在蕨菜的幼芽还如同一个晶莹嫩绿的碧玉如意的时候将其采回,用热水及时烫过,或腌渍,或晒干,可长期保存,凉拌、煮汤或炒食均有不同的美味。
银丝面、猫耳面
这两种面食分别用塞罕坝特产的荞面和莜麦面做成,前者以银为色、以丝为形,低糖食品,富含多种维生素,用当地的水煮面,会有滑、脆、润、爽的口感,为清宫御用食品之一。当年康熙大帝率八旗精兵到木兰围场举行秋狝大典,吃了此面,大加褒奖。典毕,命御厨带了许多面回到京城,但无论御厨怎么精心蒸煮却也不如在围场吃到的味道。[7]
塞罕坝交通信息
北京至塞罕坝自驾线路
线路一:经典常规线路——承德西线,共450公里
三元桥——京承高速--承德西(双滦区高速出口)——三岔口
(承围西线入口)——隆化县城(外环)——围场县城(外环)——道坝子(隧道)——牌楼—御道口——草原森林公园收费站(山门)——御道口、塞罕坝草原森林风景区
线路二:滦平线,全程420公里
三元桥——京承高速——滦平出口(高速出口左转)——滦平县城(外环)——隆化县城(外环)——道坝子(隧道)——牌楼——御道口乡——御道口、塞罕坝草原森林公园收费站
此路线会先经过御道口风景区,先在御道口游玩,再前往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也是不错的选择。
推荐加油站
1、出京后隆化汤头沟外环(中国石油加油站)
2、出滦平大环岛直行2公里处(中国石化加油站)
3、四合永加油站,过庙宫水库8公里处(中国石化加油站)
4、出围场县城外环后御道口与塞罕坝风景区岔路口处(
中国石化加油站)
5、御道口、塞罕坝草原、森林风景区内加油站(中石化加油站)
北京北站每天有5列火车前往位于围场县城边的四合永火车站,北京站也有一列,硬座价格在50元左右,车程约6-8小时不等。
北京六里桥客运枢纽每天5:40-19:30有12班班车前往围场县,车程约7小时,票价约113元。
1. 北京六里桥客运枢纽每天9:40有一班班车直达机械林场,车程约8小时,票价125元。
2. 围场县每天5:30-13:00左右,约每小时有一班班车前往机械林场,票价约20元。[8]
1. 在机械林场包小车游玩,每辆每天约350元左右。
2. 从县城包车两天往返,每天约500元左右。[8]
.光明网.[引用日期]
.塞罕坝[引用日期]
.塞罕坝官网[引用日期]
.围场县官网[引用日期]
.塞罕坝官网[引用日期]
.坝上官网[引用日期]
.新浪旅游[引用日期]
.新浪网[引用日期]学习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事迹的体会_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业局
当前位置:&&
学习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事迹的体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作出指示,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把塞罕坝林场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范例。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曾经是茫茫荒原。当时的塞罕坝条件艰苦让人难以想象,6月也会下雪,最低气温-43.3℃,年均气温-1.3℃,年均积雪7个月,年均大风日数53天,最晚降雪记录6月10日。
上世纪50年代,沙尘暴频频危害北京。专家断言,呈扇形围聚在京北的巴丹吉林、毛乌素、浑善达克等沙漠,如不加以治理,不出50年,漠北风沙将兵临北京城下。而距北京仅180公里的浑善达克沙地,海拔1400米,如果这个沙源锁不住,较之海拔43米的北京城,就如同站在屋顶向院里扬沙,因此必须扼住浑善达克风口。为阻断京津沙源,涵养水源,国家林业部决定在围场、塞罕坝建立大型机械林场。1961年10月,时任林业部国营林场管理总局副局长刘琨带队,在人迹罕至的塞罕坝进行了3天踏查,发现东部荒原上顽强挺立的&一棵松&,成为松树可在这里成活的科学见证。1962年2月,国家计委批准建场,并明确塞罕坝林场的四大任务:1、建成大片用材林基地,生产中小径级用材;2、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减少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3、研究积累高寒地区造林和育林的经验;4、研究积累大型国营机械化林场经营管理经验。随即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平均年龄24岁的369人形成了塞罕坝林场原始的创业团队。王尚海、任当时的林场党委书记。
为了忠于使命,从1962年开始,55年来,一代一代的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一直坚守着党委书记王尚海确定的&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历史使命,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持之以恒,持续的大规模的开展造林治沙行动。党委书记王尚海的信念就是&林场没建成、死也要死在坝上&。1989年王尚海去世。林场遵照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洒在了马蹄坑营林区,并将这片林子命名为&尚海纪念林&。新入党的党员必须到&尚海纪念林&进行入党宣誓。
林场总经营面积140万亩。现在,已经成功营造出112万亩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沙漠变成了绿洲。现在,塞罕坝林场森林覆盖率从建国初的11.4%提高到80%,林木总蓄积1012万立方,森林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为主,还有白桦、山杨、柞树、五角枫等。森林资源总价值153亿。如今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
1993年塞罕坝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后成为&感动河北人物群体&、&河北林业艰苦创业教育基地&&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基地&、&中国最佳森林公园&、&中国最佳旅游品牌景区&、&河北最美的地方&、&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国营林场&、&中国沙产业十大先进单位&、&全国科技兴林示范林场&、&国有林场建设标兵&等,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桂冠。
事例就是这样一个事例。就是一个沙漠变绿洲的事例。
要求我们大家学习。学习宣传河北塞罕坝林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座谈会8月28日在北京召开,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长刘奇葆主持并讲话。要求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总结推广塞罕坝林场建设的经验,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国家林业局也要求,加强对&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的进行学习、宣传。
通过学习,本人很受教育。
第一、塞罕坝林场人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值得我学习。历代塞罕坝林场建设者都把&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干一行爱一行。党委书记王尚海雄心壮志&林场建不起来,死也要死在坝上&,更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革命事业的追求和执着。历代林场人和领导班子,都把自己的老婆、孩子带到坝上,与林场共生死,共荣辱,&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一代接着一代干,持续地、大规模地开展造林治沙,体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理想。我们共产党人的不一般、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在他们的身上。
第二、塞罕坝林场人不怕苦、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学习。塞罕坝气候那样恶劣、条件那样艰苦、几乎就是一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人迹罕至的地方,当时植树的成活率只有8%,当时林业部林场管理局刘琨局长带人踏查了3天才发现&一棵松&。估计相当于当年焦书记在兰考栽树治沙的情况。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广大林场职工不怕住仓库、不怕住马棚、窝棚、不怕住泥草房,吃麦夫面、野菜、咸菜。硬是把一个&高、远、冷&的塞罕坝变成了&美、绿、香&的万顷林海、旅游风景区。
第三、塞罕坝林场人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值得我学习。塞罕坝林场职工,并没有把自己当成国家干部,而是自己动手、植树造林,并没有像我们现在,购买社会服务进行植树造林,从&六女上坝&开始,男同志能做到的事女同志也能做到,整地、做苗床、催牙、播种,植树造林、抚育管理、清理残木,都是自己动手。
塞罕坝林场职工传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本色。
从塞罕坝林场艰苦创业的历程和林场职工的身上,得到以下几点启发:
第一、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的人生价值观。我们应该在&两学一做&中,脚踏实地地把本职工作搞好。学习塞罕坝人的&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无愧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无愧于人民群众的希望。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在变,改革开放几十年,有的下海经商找大钱,但塞罕坝人不畏艰难、玉汝于成、干事创业的国家情怀没有变,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勇往直前的精神没有变。我们有时自认为是金子,其实离开了党的培养、组织的关心和同事的支持是任何事情也办不成的。要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必须从小事做起,团结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第二、认真履职尽责。把本职工作当成是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当成一辈子的事业和追求。像要塞罕坝人一样,干一行爱一行。有时在不如意时也曾经产生想换个地方、换个单位、换个岗位的想法。但不管在哪个岗位,都必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才有所成。
第三、持之以恒地以《准则》、《条例》为镜,锤炼我们的党性。每月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都要面对党旗宣誓,不需&一日三省&,只要一日一省,对照塞罕坝林场职工的作风,自身做得怎么样。锤炼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本领,当时塞罕坝造林成活率只有8%,通过技术攻关,成活率达90%以上,相比我们的工作环境,优越得多,如果我们身处其中,我们的思想会不会动摇!我们的意志会不会削弱!
第四、迅速转变观念、重新审视角色。我们州的国有林场,过去是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还要去找差额的工资,现在是全额拨款的、财政保障,再不需要去找钱过日子,必须迅速转变角色定位,认真履行行政职能,搞好资源保护。
第五、加强行政执法、确保资源安全。我州能有如此好的森林生态,是因为多年来加强资源管理,加强行政执法,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取得的。植树造林后不加强保护,就不会看到效果。要吸取&祁连山环保问题&的教训。
第六、编制经营方案、谋求更好发展。国有林场改革完成之后,我州29个林场,必须迅速编制《经营方案》,要以大保护为主,把资源保护作为第一要务。妥善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矛盾:一是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我们林场主管部门是要加强资源保护,但如何利用林场的森林资源、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益,值得研究;二是当地党委政府想利用林场发展经济的矛盾,利用林场发展旅游,让林场为当地经济建设增加收益,比如:福宝山旅游项目的问题,与星斗山保护区的资源管理就有矛盾。值得研究。三是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业&,可以出台一个《关于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业的指导意见》,指导县市搞好此工作,把森林康养作为一个产业来抓。
学英雄、见行动。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立足岗位,把本职工作搞好,为&绿色崛起&战略和&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设&作出应有努力。
责任编辑:州林业局
Copyright & 2017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为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林业局 所有
所有内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或镜像
电话: 地址:湖北省恩施市施州大道258号
技术支持:塞罕坝林场未来将这样发展_河北共产党员网
您当前的位置 :
绿色发展看河北 > 正文-->
塞罕坝林场未来将这样发展
发布时间:&&来源:长城网
&&作者:赵晓慧 郑佳洵&&河北党网新闻热线:5
  塞罕坝机械林场鸟瞰图。记者刘飞摄
  夕阳下的塞罕坝机械林场。记者赵晓慧摄
  8月23日一早,护林员吴德林就开始忙碌了起来,巡查、护林……这样的工作,他已经默默坚守了41年;
  同一天,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程顺也和同事在林子里忙碌着,为一大片樟子松测量胸径和坐标,为“森林抚育”做着最基础的准备工作……
  这,只是塞罕坝人艰苦创业的一个缩影。
  在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的努力下,昔日“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高寒荒漠重回“美丽高岭”,成为林的海洋、河的源头、花的世界、鸟的乐园、盛夏避暑的天堂、摄影家流连忘返的地方。
  资料图:“林一代”为塞罕坝生态恢复艰苦奋斗。
  艰苦创业“拼”未来
  林海苍茫、绿草如茵、野花盛放、空气清新……初秋时节,记者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采访中,深深打动我们的,不仅是塞罕坝的绿,更是塞罕坝人的“拼”。
  “都说咱们塞罕坝人有一张共同的脸,就像落叶松的树皮一样,黝黑、粗糙。在别人眼里,这样的面孔或许并不好看,但我们却因此而自豪。这是塞罕坝人的颜色,是太阳为塞罕坝人打下的光荣烙印。”塞罕坝机械林场林业科副科长王立军一席话,道出了塞罕坝人一以贯之的艰苦创业、不懈拼搏的精神品质。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这里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然而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白毛风起、沙漠南侵,一时间“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
  就是在这样的高寒荒原上,第一代塞罕坝人拉开了塞罕坝林场建设的历史帷幕。他们不畏苦寒、艰苦创业,克服了一个个现实困难,闯过了一道道技术难关。改进“水土不服”的苏联造林机械和植苗锹,改变传统的遮阴育苗法,在高原地区首次成功实现全光育苗。并于1964年春天成功开展“马蹄坑造林大会战”,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
  “林二代”不畏艰辛守护百万亩林海。记者胥文燕摄
  造林不易,护林更难。一个小小的火苗就能将塞罕坝人55年的劳动成果付之一炬。为了防止火灾,及时预警,刘军、齐淑艳夫妇驻守望海楼,11年如一日,瞭望、报告,瞭望、报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冬天大雪封山,望海楼与世隔绝,有时几个月见不到一个人,寂莫难耐时,就对着林子喊几声;没有水吃了,就化些冰雪;想儿子了,就去林子里看看那些树……”在无边的孤寂中,刘军夫妇默默坚守着。
  望海楼只是塞罕坝人艰苦创业的一个缩影,护林员、扑火队员,他们都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林场,也正是他们认真负责、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态度,使得塞罕坝55年间,没有发生过一次大火情。
  沿着父辈、爷爷辈的足迹,“林三代”继续在塞罕坝上艰苦创业。记者赵晓慧摄
  前人种树,后人营林。55年前,第一代务林人在塞罕坝扎根,为恢复生态艰苦奋斗;55年后,第三代务林人继承这种精神,为森林质量优化和生态作用最大化不懈努力。
  “较之外面的世界,林场工作要枯燥很多,不过谁让咱自己喜欢呢。”“90后”女大学生刘鑫洋告诉记者,她要像自己的父辈、爷爷辈一样,继续守护这片百万亩林海。
  汗水湿透他们的衣衫,阳光炙烤他们的脸庞,但艰苦创业的精神,塞罕坝人始终一以贯之。
  塞罕坝机械林场林业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们正在为树木测量胸径和坐标,为森林抚育打下基础。记者赵晓慧摄
  转型发展“赢”未来
  如果说建场初期的重要任务是木材生产和生态恢复,那么现在的林场则更看重生产转型和绿色发展,森林面积不断增加、森林质量越来越好,发展方式愈发绿色。
  “这片森林就是我们的眼珠子、命根子!塞罕坝百万亩林海来之不易,把这片森林管护好、经营好,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是摆在新时期塞罕坝人面前的最大考题。”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刘海莹的话铿锵有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改革和发展,实现造林保护与生态利用的有机结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大幅提升。”
  在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开拓创新、转型发展思想和实践的推动下,木材生产在持续减少,发展方式越来越绿色。
  树木被编号、建档。记者赵晓慧摄
  “木材生产曾是林场的支柱产业,最高时占总收入的90%以上。近年来,林场大幅压缩木材采伐量,木材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持续下降,目前已降至50%以下。”塞罕坝机械林场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王利民告诉记者,对木材收入的依赖减少,为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河北省下达塞罕坝林场的‘十三五’采伐限额为每年20.4万立方米,但林场实际的林木蓄积消耗量却控制在13万立方米左右。”塞罕坝机械林场林业科科长李永东介绍,林场的采伐限额只用了六成,而且主要用于“森林抚育”,“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把林子里长势较差的林木伐掉,将林木密度过大的地方降低一些。这样,留下的林木能够更好地生长,森林质量也不断提升。”
  今天,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森林覆盖率也由12%提高到80%。如果林木按一米的株距排列,可以绕地球赤道整整12圈,给这个蓝色星球系上12条漂亮的“绿丝巾”。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生机勃勃、活力四射。有了112万亩绿色林海的庇护,塞罕坝人的未来让人充满期待。
  森林旅游吸引八方游客。记者任光阳摄
  游客在塞罕坝机械林场七星湖景区游览、拍照。记者任光阳摄
  产业升级“强”未来
  “太壮观了,从来没见到这么美丽的落日。”一上午的阴雨过后,塞罕坝天空放晴,白桦坪景区夕阳西下,晚霞满天。游客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动人心魄的美。
  春天,群山抹绿;夏天,百花盛开;秋天,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作为华北地区知名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塞罕坝四季皆有美景,吸引着八方游客。目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年均50万人次,一年门票收入4000多万元。
  “按照规划,林场的年游客承载量在420万人次,由此而言,未来森林旅游潜力巨大。”王利民同时表示,塞罕坝机械林场将在保证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实现林场的绿色发展。
  与此同时,林场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绿化苗木产业上做起了文章。建设了8万多亩绿化苗木基地,培育了云杉、油松、
  樟子松、落叶松等优质绿化苗木。1800余万株多品种、多规格的苗木,成为绿色“聚宝盆”。
  据王利民介绍,林场的绿化苗木,销往京津冀、内蒙古、甘肃、辽宁等全国十几个省(区、市),每年收入达2000多万元。
  作为新的绿色产业,风力发电为塞罕坝机械林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记者赵晓慧摄
  风力资源正在转变为清洁能源,每年为林场带来4000多万元的收入;森林碳汇有望上市“变现”,总减排量为47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如实现上市交易,保守估计可实现收入上亿元……
  随着绿色发展提速、产业转型升级,塞罕坝人在更有效地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收获了金山银山,实现了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可喜局面。
  近几年来,林场投资2600余万元,新建和改建了29个营林区房舍、9座望海楼和9个检查站,彻底改变了过去房屋老旧、设施落后、用水难、用电难的状况,大幅提升了一线职工的幸福指数。同时,结合国有林场危旧房屋改造工程,在6个分场都新盖了职工公寓楼,在围场县城实施了安居工程。
  今年,林场编制了新的发展规划,启动改造提升工程,一座现代林海小城已见雏形……
责任编辑:张青_DW003
标签:总书记 塞罕坝 林场 绿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塞罕坝林场行政级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