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品茶的心境品人生句子赏析

当前位置: >>
词的鉴赏2011届语文一轮复习最新4年模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词1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2011 届语文一轮复习最新 4 年模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词2010 年联考题 1.(2010 四川绵阳高三诊断性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柳梢青?春感刘辰翁①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 【注】 ①刘辰翁生于南宋末年,宋亡后,隐居不仕。②“海上心情” ,用苏武牧羊典。②《汉书〃苏武传》 :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中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 持,节旄尽落” 。 (1)这首词题名“春感” ,实际上是因我国一个传统节日有感而作。写出这个节日的名称 及词中暗指这个节日的景物。 答:(2)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的表达效果。 答:答案(1)元宵节(或“上元节” ) ;银花、戏鼓、明月。(2)①概括三个词组的含义: “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 “山中岁月”指自己 隐居故山寂寞而漫长的岁月; “海上心情”指自己忠贞不改的民族气节。②写法特点:三 个词组意象叠加(或:三个名词性短语并列) ,对具体内容不着一字,只用抒情之笔虚点。 ③效果:读来别具一种沉郁苍凉、吞咽悲苦、欲说还休之致。 2.(2010 福建福州 5 月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减字木兰花朱敦儒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1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 要听琵琶,重院莺啼觅谢家。 曲终人醉,多似浔阳江上泪。 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 【注】 谢家,即唐代著名歌伎谢秋娘家。古诗词中常用谢家代指歌伎家。 请说说本首词上下阕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并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抒怀的。 答:答案本首词上阕抒发了作者感慨年华已老、 万事已休的心绪; 下阕抒发作者对国家败亡的痛惜心情。作者巧妙运用了一连串的典故(或答巧妙化用前人诗句)来抒情:借刘禹锡 《再游玄都观》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刘郎”自谓,感叹自己漂泊的处境;借崔护《题 都城南庄》诗“桃花依旧笑春风”感叹“世事无常” ,自己只有心灰意冷;借白居易在浔 阳江上听琵琶因有感于天涯沦落而掉泪来写自己因国破家亡而流离失所, 自己的泪要多于 白居易。 3.(2010 东北三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菩 萨 蛮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 【注】 沉水:沉香。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全词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答:【注】卧时烧,香消酒未消。(2)全词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充分表达词人情感的? 答: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2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答案 (1) 全词抒发的是一种深沉的思乡之情, “故乡何处是” 一句直接点明了这种情感, 而“忘了除非醉”则更是将这种情感表现得深沉真挚。 (2)词的上阕写初春的景色及词人的感受,是为下阕抒发思乡的悲情作反衬。 “忘了除非 醉”则直抒胸臆,说明这种思乡之情只有在醉时才能忘却。 4.(2010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昭君怨咏荷上雨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1)从词的下阕来看,作者写的是庭院荷池上的雨,但上阕却写午梦西湖,这样构思的 目的是什么? 答:(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分别运用什么手法来咏荷上雨的? 答:答案(1)借梦中西湖之美,满湖荷花满湖荷香,满湖烟水舟自乐,来衬托庭院池荷之美:它虽不及西湖大,不及西湖荷多,但同样有西湖荷花、荷香之美,之乐。 (2)作者先用梦幻(或虚写或想像)的手法,写梦中雨打船篷声,惊醒才知是急雨打庭 院池中的荷叶的声音,突出雨之急之大;然后用比喻(或实写)的手法写雨珠的形、色― ―像真珠那样圆、那样白,它们随着荷叶的颤动而忽聚忽散,最后聚在叶心,就像一窝泛 清波的水银,突出荷上雨之美。 5.(2010 湖北宜昌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苏 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3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 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 ”E 度高考网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 ,未解庄生 天籁,刚道 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 ①战国时期楚国的宋玉,他曾任兰台令。其《风赋》写他与景差陪同楚襄王游兰 台之宫,忽然刮起风来,楚襄王披襟当风说: “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 说: “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然后铺叙“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之 差别。②刚道: “硬说”的意思。 (1)词的上片写景,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②①(2)作者通过“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请结合词的下 片作简要阐释。 答:答案(1)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开头四句,先实写,描绘了亭下江水与碧空相连,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或卷起窗帘,看见的亭台连水,碧水连空,水天一色的 胜景) 。 “长记”一词点明“平山堂”之景是回忆,属虚写,描绘了作者在此领略的江南那 种山色若隐若现,高远空鞯木爸隆 (2)下片先写平静澄澈的江面突然大浪掀起,老渔翁沉着与风浪搏击的场景,来表现虽然 人生风云变幻,但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气” (指正气和节操) ,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 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如同领略“千里快哉风”那样舒适快意的哲理。 6.(2010 郑州一中高三专项复习)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陆 游① ②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 行穿竹,卷罢黄庭 卧看山。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4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③E 度高考网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 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 ①玉瀣(xiè) :一种美酒名。②黄庭:道经的一种,即黄庭经书。③元知:原 本就知道。 (1)刘克庄说陆游的词可分为激昂慷慨、飘逸高妙和流丽绵密三类。你认为此词可归于 哪一类?请结合全诗所营造的意境作简要分析。 答:(2)陆游不但曾亲自参加抗金战斗,而且在死前还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 乃翁”的遗嘱。他的爱国情怀在此词里也有所体现,请找出相关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1)此词应该归于飘逸高妙一类。从词中看,词人生活在苍烟落照、无尘事扰乱 的环境里,天天有美酒相陪,然后可以自由地读道家之书,可以在山林中行走,还可以歌咏自得,这些都体 现了飘逸高妙的特点。 (2)此词的最后一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道出了词人其实并非真意想 过与尘事无干的飘逸 生活,而是造物主别有用心的安排,让英雄白白等闲而老去。从中可见陆游对朝廷消极抗 金的抱怨,和自己收 复中原的理想不得实现的惆怅。 7.(2010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完成(1)~(2)题。蝶恋花纳兰性德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1)前三句借助刻画人物形象来抒发感情。作者刻画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感情? 请结合词句作具体 分析。 答: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5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2)简要分析“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的。 答:答案(1) “又到”句点明词人重到当年分别之地; “不语”句勾画出词人驻马立足,默默无言,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踏遍”句写出在清冷的秋季,词人长久地徘徊在故 地,不忍离去。表达了离别之苦,怀念之情,凄凉之意。 (2)诗人用“不恨” “只恨”形成对举(对比) ,来突出“西风吹梦成今古”给词人带来 的痛苦。 (能从其他角度如反语、比喻等方面进行分析,言之成理也可以) 8.(2010 江苏南通 5 月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歌子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1)请分析“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两句写景的特色及作用。 答:(2)词的下片层次清晰,角度有变,试作简要赏析。 答:答案(1)利用对句,对偶工整,槐叶浓绿,榴花火红, “窗暗” “眼明”渲染叶之绿、花之红; “绿”与“红” 、 “暗”与“明”在色彩与光度上构成强烈对比;衬托了离别的伤 感。 (2)下片先写离别之时伊人蹙眉而歌、泪如雨倾的情状;后写分别后月色皎皎、江水悠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6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悠的情景。这样虚实结合,既拓展了本词的意境,又显得含蓄蕴藉,意味无穷。 9.(2010 安徽皖南八校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踏莎行贺 铸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 《宋史〃文苑传》载贺氏“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 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 (1)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荷花形象?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答:(2)本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答:答案 (1)词人在上片通过对周围的环境和荷花“红衣脱尽芳心苦”的正面描写,突出 了寂寞地开落、无人欣赏的荷花形象特征;下片将荷花比作美人,似与骚人语,不肯嫁 春风,曲尽它的情态风神;显示了荷花的幽洁高雅。 (2)水上鸳鸯,双栖双宿,常作为爱情的象征,在此与水中荷花的幽独形成对照,用反 衬手法表现了荷花的悲凉命运; 作者在词中还将荷花比作一位幽洁贞静、 身世飘零的女子, 借以抒发才士沦落不遇的感慨;本词全篇咏写荷花,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词人以荷花 自况,以荷花的清亮绝俗和难免凋零清苦,寄托个人身世的感喟,抒写怀才不遇的苦闷。 10.(安徽省 2010 届高三模拟试卷(十) )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书有感朱熹 昨夜河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琴诗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7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⑴这两首哲理诗各揭示了什么道理? (2)这两首哲理诗表现理趣的方法各有不同,试作分析。 答案 ⑴朱诗说明大战船自在航行,有其自身的规律,离不开必要的条件,硬是用人力 “推移”,即使发挥了 冲天干劲,也无济于事。 苏诗说明,只有好的客观条件或主观条件,还不能取得好效果,只有把二者完美地结合 起来,才能取得好效 果。 ⑵朱诗有鲜明的形象,由形象本身来体现理趣。苏诗用两个假设、两个提问表现理趣。2010 年 5 月更新 1.(2010 年甘肃省高三二诊试题)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 [宋]戴复古①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②,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不须携酒登 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③一点,自古如今。 [注]①戴复古:南宋诗人,生活在南宋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②青草:湖名, 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③君山:山名,位于洞庭湖中。 (1)词的上片中作者产生“快”情的原因是什么? (2)词中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 胙者袖剑豪游,登楼壮观天地,不仅有清风助兴,更由于碧深秋水、万顷波光 和壮阔景象的感染。 (2)对比(或象征等)手法。 “变”与“不变”对比。或君山是诗人的象征。远眺君山,渺小 一点,但如中流砥柱, 历经沧桑,永远挺立。表达了作者收复中原的坚定志向、终生不渝的爱国情怀。2.(陕西省西工大附中 2010 届高三第六次适应性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南柯子?忆旧 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的上阙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你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答案 (1)①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 “十里青山远”是远景, “潮平路带沙”是 近景;②用了视听结 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 “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手法。 “数声啼鸟怨年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8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 (2)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 “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 这一点;②抒发了作 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 “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故地重 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 杂心情,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写的是词人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 来原来有一年,也是 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 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 “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 3.(浙江省杭州二中 2010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① 千秋岁引 (宋)王安石 ② 别馆寒砧, 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 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 , ③ 庾楼月 ,宛如昨。 ④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 楼约。梦阑时,酒醒 后,思量着。 【注】①此词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后的晚年作品。 ②楚台风:典出宋玉《风赋》 ,楚 王游于兰台,有风然 而飒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 “快哉此风! ” ③庾楼月:典出《世说新语?容止》 ,庾亮 在武昌,与诸佐吏殷 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④担阁:耽搁。 (1)本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对此加以概括。 (2)本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 (1)上片借“角声” “燕” “雁”等意象,描写了一幅凄清、冷寂、哀伤的秋光 图。 (2)①久客异乡、思盼归家但又身不由己的思绪。旅舍客馆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 郁,砧上的捣衣之声 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 “角声” “燕” “雁”都寓有久别归家之意。②倦意官场(或被名 利所缚) 。 “无奈被些 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自在生活。③借对昔 日欢会、空负情人期 约的描写, 表达对无拘无束的百姓生活的留恋与向往之情。 其深层借以抒发自己对政治 的厌倦之情。④历经 沧桑后欲寄情山水(或:心归自然)而不得的痛苦之情。欲在景中寄托情感而不得。 4.(河北省石家庄市 2010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 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 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请简要分析上阕景物描写的特点。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9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抒情手法。 答案 (1)①动静结合。 “坠叶”为动,明月是静。 ②以声衬静。落叶的细碎之声,使夜的寂静特点更加突出。 ③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 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如练”的比喻使月光的洁白、静谧跃然纸上。 (2)写秋夜离人相思之情。 ①间接 (借景) 抒情: 词的上阕在秋夜寒寂静的画面中寄寓了词人深切的怀人之情。 (或 借人物描写抒情, 词的下阕通过描写主人的愁意、 愁容、 愁态, 刻画了一个因思人而深夜难眠的人物形象。 ) ②直抒胸臆。词的下阕“酒未到,先成泪” “谙尽孤眠滋味”等,直接表达了主人公的 忧愁。 5.(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三 5 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 贺 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注: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2) 词的下片一连写了士大夫消夏乐闲的哪四件生活琐事?在作者笔下, 这些事似乎都 有一种和韵事格格不 入的苦涩味,与上片大异其趣,请简要分析。 答案 (1)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淡、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 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在池畔,迟迟不愿离去。词人观疏雨、沐轻风、 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 (2)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 逢”,字里行间蕴含 着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 夏日长长, 无所事事, 最适合于睡觉, 作者自我解嘲; 睡起题诗,则只能 “自题”自赏,自取其乐。透露着作者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和无所事事、壮志难 酬的痛苦。 6.(天津市十二所重点中学 2010 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二)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滴滴金梅 孙道绚 月光飞入林前屋。风策策,度庭竹。夜半江城击柝声,动寒梢栖宿。 等闲老去年华促,只有江梅伴幽独。梦绕夷门旧家山,恨惊回难续。 注:孙道绚,中原人,盛年孀居。在金兵南下之际,她同李清照一样, “漂零遂与流人 伍” ,流徙江南,只身 寄居一室。 (1)上阕中有一个字用十分形象,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从全词看,作者传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1)“飞”字用的传神。从视觉方面着笔。透过窗棂看到月光透过林梢,穿入小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10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屋,写出了不眠者眼 中的月光情态,境界极佳。 (2)词中表达了词人处于离乱寡居之中,恋旧居、爱旧国的思想感情。上片写作者所处 环境,由客观事物象 征作者的心态,下片深入刻画词人内心世界.抒发出怀念国都的思想。 7.(2010 年北京市崇文区高三年级二模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临江山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金兵攻占汴京后,作者辗转逃亡到当时南宋朝廷 临时所在地的浙江绍兴。一个夜晚他登上小阁楼,有感而发,填写了这首词。 ②长沟:大河。 (1)①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以回忆洛中旧游起笔,首句写聚会英才,作豪爽语,为全诗奠定悲壮的基调。 B. “长沟流月去无声”一句,造语更为生动、奇巧,巧妙地唱叹出令人难忘的往事。 C.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写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画面清丽,宛如目前。 D. “二十余年如一梦” ,既指洛中旧游之美如梦,也指国破家亡带来的空幻之感。 ②结合全词,试分析“闲”字流露出的词人的情感。 (2)陈与义这首词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一词都表现了北宋灭亡,逃亡江 南的人生经历,请比 较鉴赏两首词在抒写沦亡之苦时手法的不同。 (200 字左右) 答案 ①A(上片确有豪酣之气,但全诗主要是借今昔对比抒发怅惘之情。 “奠定全诗 悲壮的基调”一说有误) ②词人在作品开头回顾了往日豪酣欢乐的生活,而现在只剩此身,这个“闲”字正表达 了流 亡中的孤独和对北方故土的怀念之情;词人面对山河破碎的现实,无可奈何,这 个“闲”字看似悠闲,实则是历尽磨难的自我解脱。 (2)陈词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上片写昔日群英聚会,月下弄笛,长夜畅饮。这种快 乐不仅来自朋友的欢 聚,也来自故土洛阳的美景,与眼下一人流亡对比,愈发加重了词人此刻的惆怅和怀念, 抚今追昔,徒增伤 感。而李词则善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来抒写国破家亡的伤感。比如“雁过也,正伤心,却 是旧时相识” ,大雁南 飞,只因为是从北而来,就觉得是老朋友,刻画了独在异乡的忧伤, “梧桐’ ’树下点点 滴漓的“细雨” ,表现 出诗人的孤独和凄凉。 8.(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 2010 届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 回答问题。 八声甘州 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 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11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 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1)词中记述了诗人与参寥的哪些交游活动,请加以概括。 (2)“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无情送潮归”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3)下片蕴含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案 (1)答题要点:观钱塘潮,赏游西湖春景。 (2)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象变化快的特征,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 的感慨 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 之情。 或:比喻。以潮涨潮落喻人世的聚散离合,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和对友人 的依依惜别之情。 (3)表达了对与参寥在杭州的交游生活回忆和留恋之情,对友情的珍惜,以及离别之 际对参寥的劝慰和自 我安慰之情,表达了自己归隐超脱的心志。(依依惜别之情,对来年再聚的期待之情) 9.(2010 年江苏省高考模拟试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 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词的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景的?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对此作简要说明。 (2)最后两句: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画龙点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感 慨? 答案 (1)从视觉写声: “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从视觉写色: “白鸟”翻飞与“红 蕖”照水;从嗅觉写味: “细细香”香气绵长。 衬托:远近分明,动静结合。 (2)从表面上看,作者感谢天公的深情厚意,使自己度过了凉爽的一天;其实从“又” 、 “浮生”等中隐隐可见作者被贬黄州后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日复一日消磨岁月的无可 奈何失落情绪。 10.(北京市丰台区 2010 届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 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目弄轻柔,花径暗流香。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写一位闺中女子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愁绪万端。 B.上片描绘春日美景,可惜小径花落叶败,为下片的“春愁”预设伏笔。 C.下片着重表现女主人公的春愁,这种春愁是通过黄莺的啼叫唤起的。 D.这首词笔触轻柔细腻,语言婉丽,用鸟语花香来反衬惆怅,意蕴深邃。 ②词中“弄” “锁”二字极为传神的表达了作者在“清明”前后不同的心情,试作简要 分析。 答案 ①B 不是花落叶败,而是花香袭人。 ②答案示例: “弄”字描写和煦的阳光抚弄着杨柳的柔嫩技拳,含蓄的表达作者对美好 春光的欣悦陶醉; “锁”字描写浓密的云雾笼罩着朱阁绣户,强烈的表达作者不堪回首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12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的伤春愁绪。 11.(辽宁省锦州市 2010 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①。 [南宋]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②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 年)的春季,当时,辛弃疾任江东抚司参议官, 是江东留守叶衡的部 属。 叶衡对辛弃疾颇为器重, 后来他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 立即推荐稼轩为 “仓部郎官” 。 写此词时,叶衡尚 未作“丞相” ,题目云“为叶丞相赋” ,是后来追加的。②“高人” ,指叶衡,即叶丞相, 南宋主战派人物,很 有才干。 (1)这首词上片画线/子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2)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人 沉重的忧伤。你的看 法怎样?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 答案 (1)画线句用了拟人、比喻(或化静为动,或移情入景)的手法,本是人望山, 却说青山想要向叶 丞相倾诉衷肠,如万马奔腾而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并借此含蓄表达对叶丞 相的倾慕之情,同时 也表现出诗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 (2)参考答案一: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沉重的忧伤。人们 都说头发总是因愁在 变白,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明写鸟之愁,实写人之愁,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 不来” ,收复失地报 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故诗人心中充满无尽的愁情。 参考答案二:我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诗人豁达的心境。人们都说 头发总是在愁中变白, 那沙鸥岂不一身都是愁?诗人故意发此痴想,而且拍手而笑,是对沙鸥的调侃,也是对 自己的调侃,显得诙 谐幽默。表明诗人虽然因为所盼望的事情“望来终不来” ,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 法实现而心情充满忧 愤,但却想要努力驱散心中的阴霾,表现了诗人的豁达。 12.(重庆市重庆一中 2010 届高三 4 月月考)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清】纳兰性德①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②! 注释:① 纳兰性德,字容若,清初著名词人。婚后三年,妻卢氏亡故,此诗作于其妻 亡故后。② “谢桥”,代指谢娘所在之地。谢娘者,於唐宋诗词通常泛指所恋 之美人。 (1)品味“瘦尽灯花又一宵”句中“瘦”字的表达效果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13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2)“梦也何曾到谢桥”语中含有什么样的语气?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此句表达了词人 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1)“瘦”字,拟人,形象生动,表现了灯花从亮到灭的过程;既是灯花瘦,也 暗含着作者因思念而 心碎形瘦的情状。 (2)语中带有埋怨的语气,梦里又何曾与亡妻相遇呢。词人因思念亡妻而彻夜难眠,希 望醉眠入梦,在梦中 与亡妻相遇,以解相思之苦,但即便是在梦中也不曾见过亡妻,表达了作者对亡妻极度 思念极度沉痛的情感。 13.(甘肃省华亭一中 2010 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将欲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词的上阕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做具体分析。 (2)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用了谁的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答案 (1)上阙寓情于景,传达出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壮志难酬的孤愤之情。 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 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 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 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 表现出一种沉郁含蓄 的风格。 (2)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14.(甘肃省秦安一中 2010 届高三信息卷)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 ,又有“杜鹃吐血” 的典故。 (1)词人写杜鹃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这首词在景物描写上极力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请结合词人“况半世飘然羁旅” 的身世说说这首词表 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 “泠泠”是清凉、清冷之意。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照进稀疏的竹林,洒在 竹林的地面,给人清冷之感。 “泠泠”与第三句中的“寒”字照应,点染出一种幽清的 意境。 (一说: “泠泠”形容水声清越。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 到一涨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 “泠泠”与第三句中的“寒”字照应,点染出 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 ) (2)寂寞之因: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 ,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诗人抓住 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 细微声音,以动写静,反衬出夜的寂静,从而衬托出他的寂寞情怀。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14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15.(山西省康杰中学高三 5 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 、 (2)题。 柳梢青?春感 ① 刘辰翁 ② 铁马蒙毡,银花 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思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人,曾入文天祥抗元部队之幕府,宋亡后隐居不仕。②银花:元夜彩灯中蜡 烛的烛花。(1)这首词写的是元宵节之感,上片却说“银花洒泪” ,这是用了何种修辞?展现了整 个城市当时是处于怎样一种情景之中? (2)诗词创作有实笔有虚笔,所有回忆的、想象的、概括的、抽象的内容等都是虚笔, 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就 是“虚处见意” 。请具体分析一下末尾三句是如何体现“虚处见意” ,并说一说这样写的 好处。 答案 (1) 这一句将客观景象拟人化,使银灯似有人的形象和感情。形象而强烈地表 现出在元军的铁马践踏之下, 本应该是欢乐祥和的元宵佳节, 但整个城市却陷入阴冷森 严的气氛之中,广大人民心情凄惨悲凉。 (2) 结尾三句作者对具体内容不着一字,只是用虚笔轻轻一点,让读者自己想象当年 京城的繁华景象,感 受作者现在山中的孤寒岁月, 体味作者当年坚持于海上的悲壮坚贞之情。 这样留给读者 想象和体味的空间,更增添了沉郁苍凉、吞咽悲苦、欲说还休的情致。 16.(天津一中 2010 届高三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梦江南 皇甫松 兰烬[注]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注]:兰烬,香油灯结的灯花。 (1)两首词从情感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2)你更喜欢哪一首?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答案 (1)前者直抒胸臆,后者借景抒情。白居易《忆江南》描写江南风景色彩鲜明, 格调高爽,直抒自 己怀想江南希望重游江南的感情。皇甫松的《梦江南》把自己的情感全部灌注在用景物 描绘所铸成的形象画 面之中,含有不尽之意,令人思索玩味,全篇借景抒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 地。 (2)白词好:意境更开阔。作者在词中特意写杭州之秋,避免和第一首词所写的春景重 复,一写灵隐寺赏月 赏桂,一写高亭之上观钱塘江潮。两句词就写出两种境界。山、寺、月影下,寻桂子, 写出了幽美的环境, 也写了置身其间的词人的活动,使我们读后恍如身临其境。“郡亭枕上看潮头”,以幽 闲的笔墨带出惊涛骇 浪的景色, 与上句“山寺月中寻桂子”的静谧而朦胧的美的境界形成鲜明的对照, 相辅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15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相成,一动一静,写 出作者悠然自得的愉悦,流露出对杭州的难忘难舍之情。 皇甫词好:描写更细腻。全词借梦中所闻动人境界,描绘了江南水乡梅雨季节的风光, 寄托了作者思念故乡 的缱绻之情。全词从室内屏风上的人工画面,写到室外江南水乡真实的自然图景。由绘 色(红蕉、黄梅)到绘 声(吹笛、人语、夜雨潇潇),亦即从视角到听觉,构思极其概括而富于层次。堪称为清 新隽永,颇富诗情画 17.(安徽省 2010 届高三模拟试卷(九)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 尤袤 万里江天杳霭,一村烟树微茫。 只欠孤篷听雨,恍如身在潇湘。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⑴第一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⑵第二首诗中的“安得”二字反映了诗人内心怎样的矛盾?如此作结,有何妙处? 答案 ⑴分为两个层次。 前两句为第一层次, 对画中景物作客观描写: 远处是万里江天, 近处是一村烟树, 杳霭微茫,一派烟雨迷蒙的景象。后两句为第二层次,写诗人看画时的主观感受,赞叹 观赏米元晖画笔如见 真山水,好像已置身于潇湘之上。 ⑵画中的境界确是令人神往的,可是,要披戴绿蓑青笠,就得抛弃纱帽官服;长在江湖 之上泛宅浮家,也就 免除了尘俗的纷烦和仕途的荣辱。这在诗人的确是个矛盾,“安得”二字便是发自内心的 感慨。如此作结可谓 一箭双雕,既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又表现了对米元晖更高的评价:能绘出如此境界 的画家,其人之清高 绝俗不言可知。 2010 年 4 月更新 1.(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 2010 届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韦庄(836―910) ,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对时事浓重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 什么? 答案 (1)因为台城柳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六朝灭亡) ,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 欣欣向荣;它繁荣 茂盛的自然景象和台城 (历史遗迹) 的荒凉破败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诗人无限伤痛 (哀愁) ,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16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因此诗人说它“无 情”。 (2)同意。诗人身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的晚唐,此时,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取而 代之的是兵荒马乱、 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故怀古伤 今。 2.(2010 吉林市高三第二次市统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蝶恋花王诜①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②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①王诜:开国功臣之后,宋神宗熙宁二年娶英宗女蜀国公主,为驸马都尉。神宗元 丰二年(1079 年) ,苏轼以讽刺新法之罪名被逮入狱(乌台诗案) ,王诜受牵连致遭重遣, 先后遣至均州(湖北) 、颍州(安徽) 。哲宗元v元年(1086 年)始得召回。 ②钿:镶金的花型首饰。 (1)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怎样的意境?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2) 词的下片写到作者重回旧时官邸, 其内心感受如何?结合上片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 表现手法? 答案 (1)词的上片描绘了园林中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池塘处杨柳袅袅、嫩荷无数 之景,可见此园林之 富丽,春意之盎然,给人一种景色怡人的感觉。 (2)下片写出七年的迁谪生活给作者带来了无尽辛酸,此时物是人非,朱颜已老,更 让作者倍感凄清孤寂。 从全词看,作者运用的是乐景衬哀情(反衬)的手法。 3.(2010 年广东高考仿真模拟测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念奴娇?登多景楼① [南宋]陈亮②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 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江山,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 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注】①多景楼,在江苏京口(镇江);②南宋孝宗 15 年,陈亮因反对南宋统治者以“长 江为界的南北定势”为借口而放弃北伐的主张,亲自到京口一带考察。 (1)“河洛腥膻无际”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全词感情起伏变化很大,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 答案 (1)借代;用“腥膻”代指(充满了腥膻之气)的敌占区,暗含对统治者苟且偷安, 不思恢复(收复失地) 的批判(讽刺)。 (2)由开头对无人领会登临意的慨叹,对统治者只知借天险以求苟安(南宋朝廷如六朝统 治者一样出于自私的 打算而苟安于一隅)的郁愤,转到对南宋有些人(“王谢”)空发议论(空谈)却无北伐(收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17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复)行动的讽刺,再到 最后转为抒发破敌取胜的豪情(收复失地的必胜信念)。 4.(广东省揭阳市 2010 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①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 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②。昔年多病厌芳尊③,今日芳尊惟恐浅。 【注释】①作者一生仕宦显达,晚年被贬外放,此词是作者去世前不久所作。 ②鸾镜:背后饰有鸾鸟的镜子。 ③尊:又写作“樽” 。 (1)词的上阕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最后两句词人写对“芳尊”态度的前后变化,这样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答案 (1)以乐景衬哀情。作者以明丽的景色反衬自己凄暗的心情,强烈地表达出对时 光飞逝、生命无多的 感伤。 (2)通过对照,作者写出此刻自己只能借酒浇愁,真切地表现了他无可奈何的心境和作 为一个政治失意者的 绝望心情。 5.(2010 浙江高考模拟试卷(十)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 宋? 刘克庄 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 金甲h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 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事,且 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1)上阕“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 ”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2)这首词的上下两片对比极为鲜明。请就此表现手法,结合全词的主旨,加以具体分 析。 答案 (1)这二句生动地描绘出金兵南犯和宋军抗御的惊心动魄场景。 (2)这首词的上下两片对比极为鲜明。上片从“金甲h戈”到“楼船夜渡风涛急”, 回忆昔日军营生活, 壮怀激烈,酣畅淋漓。从“有谁怜猿臂故将军”开始,突然一个大转折,写壮士凄凉, 苦闷,抑郁。下片纯 是牢骚语, 以嬉笑写愤激, 故作旷达, 而不平之气, 充溢字里行间。 词人写自己抛开“武 略”,课读《茶经》 , 与客不谈边事,教儿但诵《花间》 ,吟风赏月,似乎甘愿将生命的热力消磨殆尽,其实, 从词序即可看出, 风风雨雨, 皆可触动心事, 可见其内心痛苦之情。 由此可知, 下片所用口吻虽闲淡委婉, 其实是更深刻地揭 示了那一时代英雄报国无门的一腔悲愤。 6.(2010 浙江高考模拟试卷(十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村夜白居易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18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诗人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这个变化的? (2) 《唐宋诗醇》称白居易的《村夜》 :“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 中之近古者。”你 认为这样的评价合理吗?为什么? 答案 (1)孤独寂寞――想排遣烦闷――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 出感情的变化。 (2)合理。本诗采用白描手法。 (指向表现手法。 )描写了乡村秋夜的凄清和村外田野 月光朗照的优美, (指向诗歌内容。 )用自然景物的变换来体现诗人情感的变化,写得不着痕迹,朴实无 华,余味无穷。 7.(2010 浙江高考模拟试卷(十四)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 赵令①(北宋) 春风试手先梅蕊,Z②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①作者与苏东坡过从甚密,东坡为爱其才,曾荐其于朝。东坡因政争遭贬谪时, 作者亦受牵累。②Z,读作 p ī ng ,光润美好的样子。 (1)词中的第一个“先”指的是 ,第二个“先”指的是 。 (2)指出这首词中“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答案 (1)春风最“先”使梅花吐出了嫩蕊 女人们最先把梅花连同钗饰插在头上 (2)三四两句,通过欲扬先抑的手法,点出了梅花的风骨、品格。 “不受众芳知” ,表明 梅花的态度是不卑不 亢,从容而自矜的。 “端须月与期” ,词情突然扬起,说只有月亮才配与梅花作伴。前句 抑,后句扬,抑扬之 间,把梅花格调的高绝,推上顶峰,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虽然遭遇挫折,但仍然要保持清 高孤傲,卓然不群的 品质的襟怀和性情。 8.(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 2010 届高三测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唐多令 邓 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 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双关,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 让自己沦落天涯。 (2)作者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表 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19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和漂泊悲苦之情。 9.(四川省绵阳市高中 2010 届高三第三次诊断)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①。梦好莫相催,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②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青春时光。②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 “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 (1)词的上片是怎样虚实相生,以寄托词人思亲之情的?请具体说明。 (2)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词末两句。 答案 (1)既写边塞夜半三更,北风猛烈,大雪纷飞的苦寒荒凉的实景,又写与妻子在 一起温馨快乐生活的 梦境,二者虚实相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 (2)塞马在旷野上仰天嘶叫,在残星的余辉下,风大雪猛,军旗猎猎作响。有声有色地 描绘出塞外冬夜天地 清空苍茫的景象,以健笔写柔情,烘托出词人梦醒后内心的悲凉寂寥。 10.(天津市河西区 2010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满庭芳 秦观 宋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 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 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1)本诗中“山抹微云”中“抹”字历来为人称颂,请根据语境进行赏析。 (2)试简要分析此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答案 (1) “抹”字写出了林外的山痕和山间的云迹,诗中有画; “抹”字突显云淡山 远之貌,与后文“天 粘衰草”一同勾勒出一片暮霭苍茫的境界,渲染了离别的愁绪。 (2)此词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表现男女分别时难分难离的情状。借助景物渲染凄 恻哀怨的离情,如开 篇的: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为全诗笼罩上浓浓的苍凉的气氛,诗人 又借“斜阳外,寒鸦 万点,流水绕孤村”的景物描写,通过“移情”表现手法抒发了悲凉的心境。 11.(浙江省温州市 2010 届高三第一次适用性测试)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问题。 数 日 [宋]赵师秀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野 望 [宋]翁 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20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1)两首诗都写到秋天的景象,但是诗句中流露出的情感有所不同。赵诗流露出一种 的感情,而翁诗则流露出一种 的感情。 (2)赵师秀和翁卷都是当时有名的苦吟诗人,两首诗的末两句均令人拍案叫绝,请结合 诗句内容分别赏析其 妙处。 答案 (1) 赵诗流露出一种 懊丧 (落寞、 悲苦) 的感情, 而翁诗却流露出一种闲淡 (欣 喜)的感情。 (2) 赵诗末两句写由于树林稀疏使远山呈现出它的雄姿, 却又被云遮去了一半。 一 “放” 一“出” ,神采 飞扬,显现出淡远的画镜,山却“一半无” ,不禁让人懊丧,写得起伏跌宕。 (或者结合 诗句写出拟人手法 及其好处) (2 分)翁诗末两句写的是诗人登山为了看水,却在水里看见了青山的影子; “闲”字(或者抓 住“忽”字赏析)可以想见诗人闲淡疏放的风神与“野水” “青山”等清空悠远景色正 相契合; (或:写出 了一种审美境界,山掩水,水映山,从山看水,从水看山,从一事物身上看出另一事物 的影子,语虽质朴, 但理趣盎然) 12.(2010 浙江高考模拟试卷(七)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①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②去。 ??注:①谩有,意思是“空有”或“徒有”。②三山,指传说渤海中蓬莱、方丈、瀛洲三 座仙山。 (1)从词的风格来看,前一首属于________派,后一首属于________派;从词的结构来 看,苏词下片如行云 流水,一气呵成,这主要是运用了__________修辞格,李词上、下两片一气呵成、关联 紧密,主要是__________ 这一修辞格运用得当。 (2)对苏词“枝上柳絮吹又少”句中“又”字的运用,评论家向来赞赏有加;对李清照 这首《渔家傲》 ,人们 极为欣赏它于尺幅之中多处用典而又能做到“简净自然,浑化无迹”。请于上述两个方 面选其一作出具体解 释。 答案 (1)婉约 豪放 顶真 设问??(2)解释前一点:着一“又”字不仅准确地写出了容易撩人愁绪的飞絮越吹越少的情景,更精妙婉曲 的是,“又”字还表明 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正自然流露于这“又”一次的观看之中。 解释后一点: ①李词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从屈原 《离骚》 “欲少留此灵琐兮, 日忽忽其将暮??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E 度高考网 21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E 度高考网 上下而求索”化用而来,表达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②“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化用《庄子? 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 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语,既照应上片乘船渡海所见的海天相接之景,又铺垫了 后二句借风力游三山的述 怀。③“三山”之典既抒发胸中怀才不遇的愤懑,又表现了对黑暗现实不满,还表现了对没有战乱、 杀戮、欺诈、孤独、寂寞 的生活的强烈向往。2010 年 3 月更新 1.(山东省济宁市 2010 届高三一模)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后面问题。 减字木兰花 纳兰性德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概括。 (4 分) (2) “转过回廊叩玉钗”是让人津津乐道的名句,试结合全词谈一下此句的妙处。 答案 (1)塑造了一个情窦初开,对于爱情既向往又羞涩,急于表达自已的心情而又欲言又止的少女形象。 (2)此句是细节描写,细致描绘了少女轻叩玉钗的微妙动作。通过这一细微的动作描 写,含蓄地表现了少女 心怀幽情、娇羞难言的复杂心境。 2.(山东省烟台市 2010 届高三一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 采桑子?彭浪矶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注①:这首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词的上片和下片在感情抒发上各具特点,试分别作具体分析。 答案 ①上片侧重记事抒情。词人独驾扁舟,避乱江南,如同失群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 云,兴起浓重的羁旅 孤寂之感。回首北望烽烟弥漫的中原大地而泪洒“满巾” ,直接抒发了无限的国破家亡 之痛。 ②下片偏重写景抒情。暮色笼山,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景色冷清黯淡,表露了词人国 家残破、颠沛流离的 情绪。日落时分,作者的寂寞感、凄凉感更加强烈;江面平缓恰恰反衬了词人难以平静 的思乡心绪。 3.(陕西省渭南市 2010 届高三质量检测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分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22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条简答。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答案 (1)①因时光流逝而惊梦。②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③因离别的痛苦而 惊梦。 ④因无尽的思念而惊 梦。 .⑤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⑥因月色的惨自而惊梦。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 (每 点一分,四点就可) (2)①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 容颜易老的 伤感。 ②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时光的“只解&“不信&衬托人的敏感多情;以雁归衬托人未归。 ③运用借景抒情的手 法。作者词中借哀景抒发悲情,骤急的西风、惨自的淡月、高楼的雁叫都渲染了一种伤 离别、苦相思的悲情。 4.(山东省临沂市 2010 届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 和迫害。 (1)如何理解“百种千般巧”的“巧”?请作简要分析。 (4 分) (2)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 ,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 ,欲抑先扬,具有“味外之 旨” ,从中可以看出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l)姿态之“巧” :花瓣儿薄如蝴蝶翅膀,轻盈有致:颜色之“巧” :花朵固小, 却猩红如染,鲜艳 娇美; “巧”亦指花的精神: “百种千般”言其精神气质.形貌和气韵、外在的表现和内 在的含蓄配合相宜、 谐和一致。 (2)上片“道是”是扬,下片“道是”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词人对大 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 不满,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 压制、迫害和摧残人 才的不满。 5.(浙江省湖州市 2009 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考查)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 22―23 题。 渔家傲 记梦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 这首词给我们塑造了一位 的天帝形象, 从中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感情, 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2) 梁启超评价这首词说: “此绝似苏辛派, 不类 《漱玉集》 中语。 ”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说说理由。 答案 (1)态度温和、关心民间疾苦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23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2)同意。梁启超的评论是正确的。诗人把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离骚》 《逍遥游》 和神话传说化入词 中,通过神奇的想像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势恢宏、格调雄奇的 意境。它与诗人其它 作品的清丽、婉约确是很不相同。 6.(江苏省扬州中学 2010 届高三综合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①行穿竹,卷罢《黄庭》②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③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①玉瀣:美酒。②《黄庭》 :道家经典。③元:同“原” 。 (1)这首词上阕描写了哪些生活画面?表现了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2)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有何深意?它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1)描写了诗人饮酒、竹林漫步、读书、卧榻看山等生活画面,表明诗人的一种不 问世事、超然物外的隐逸的生活态度。 (2)深意:这两句诗表面是说原来就已知道造物者心肠与常人不同(无情) ,他白白让英雄 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实则是对统治者不重用人才,致使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作用:在 语意上与上文相反,收到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在感情上饱含讥讽和悲愤,动人心魄。 7.(甘肃省兰州市皋兰一中 2010 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目满庭芳?蜗角虚名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 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 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 (1)结合词的上片内容,分析一下,词人在这片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 这首词是一首抒情的人生哲理议论, 请根据在这首词中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感? 答案 (1)在这一片中,通过对营营苟苟世俗观念的奚落,对政治派系内部倾轧的厌 倦和批判,大有洞悉 人生之慨。东坡感到人世间名利场的角逐如同梦幻,所以他“百年里,浑教是醉” , 试 图在醉中不问世事, 以全身远祸。在词中一个愤世嫉俗而又渴求摆脱尘世羁绊的文人形象呼之欲出。 (2) 这首词通过对世事和自我经历的婉曲述说, 集中抒发了词人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强 烈的愤世嫉俗之感和 努力自我超越的旷达豪迈的情怀。 8.(河北省唐山市 09-10 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天仙子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 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24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日落红应满径。 (1)“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弄”字的妙处。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将月下之花人格化,化静为动,更富表现力;与下文的“风不定”相照应。 (2)抒发了惜时伤春之情。作者由自然春光的逝去,联想到年华易逝,青春不再;更因傍 晚独自 照镜,倍加感伤。 9.(陕西省蔺店中学 2010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子规 余靖 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 名缰惭自束,为尔忆家园。 【注】范仲淹上书朝廷,要求对旧制进行整顿和改革,遭到守旧派反对,被贬为陕西路 宣抚使。当时诗人为集贤校理天章阁待制,与范仲淹交往甚密,于是上奏章为范仲淹辩 护,也被贬。这首诗即为此事所感而作。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2)请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对这首诗歌进行赏析。 答案 (1)①对范仲淹遭贬的同情及对执政者的愤慨。 ②无意于仕宦、 归隐田园的感情。 (2)这首诗歌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 开头两联借景抒情, 作者描写了 子规啼叫、疏烟明月、 微雨落花等景物,写出了一幅春残之景,寄寓了自己的感情;最后两联直抒胸臆,联想 到了范伸淹及自 己 的遭遇,诗人肝肠寸断,涕泪滂沱,惭愧为名利所缚,感叹不如及早归隐田园。 10.(福建省厦门市 2010 届高三 3 月质量检查)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 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 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这首词描写了钱江涌潮的壮丽景象,既有直接描写,也有间接描写,请结合全词 作简要分析。 (2)请简要分析词中的“弄潮儿”形象。 答案 (1)间接描写:开头部分描写人们倾城而出,到钱江边争碧潮涌的盛况,为写 钱塘潮作铺垫:结尾 处,写梦醒后仍觉心有余悸,从侧面来珙托潮水的雄壮气象。 直接描写:中间部分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钱江潮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 (2)钱江潮水排空而来,汹涌澎湃,弄潮儿却在惊涛骇浪中踏浪立涛、履险如夷,连 手中的红旗都未被打 湿,表现出英勇无畏、奋力拼搏的豪迈气概。 2010 年 1 月更新 1.(山东省淄博市 2010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清平乐(宋)冯延巳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物地春寒。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E 度高考网 25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1)上阙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2)品赏“黄昏独倚朱阑”中“独倚”二字的妙处。 答案 (1) “阁中人”所见的景物是,傍晚,雨晴,碧池新绿,双燕归宿。一派生意盎然的 景象与下阙的内容形成对比反衬。或热景衬哀情。 (答题建模: “写了什么内容”的题目,一定要把景物写全。 “有什么作用”的题目,一是从 表现手法着眼;二是从与下文的内容感情比较着眼。 ) (2)独倚,是独自倚靠。 ;从雨晴烟晚到黄昏,说明女主人“独倚”的时间很久,且睹双燕, 更思亲人。 全诗通过写暮春之景,春景与孤独心情形成对比, 寄托了“阁中人”黄昏后寂寞、 孤独之情。 2.(内蒙古赤峰市 2009 年高三年级统一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答题。 ① ② 天津桥 春望 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③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 花。 [注]①天津桥:建于唐朝的东都洛阳洛水之上。②雍陶:晚唐诗人③上阳:指上阳宫。上元 年间始建,武则天、唐玄宗曾多次巡幸洛阳。安史之乱后,宫苑遂日渐荒芜。 (1)具体说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⑵简析这首诗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1)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天津桥畔,翠柳如烟,缕缕柳 丝随风飘荡,斜拂岸边;描绘了一幅明媚、绮丽的津桥春日图。 (2)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先描绘天津桥边明媚、绮丽的春光,后转写金殿闭锁,宫苑寂 寥之景。人们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很自然的感受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盛世却 一去不复返了。这正是以乐景衬衷情(或答反衬) 。第四句写宫莺不甘寂寞,衔着一片残红 飞出墙外寻觅春光, 从侧面烘托出上阳宫凄凉泠落的景象, 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国运衰 微、今非昔比的伤感和哀叹。 3.(安徽省两地三校 2010 届高三上学期元旦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 答案 (1)①人在羁旅的寂寞孤独思乡之情,②身世苍茫、半生飘零的悲凉之情,③壮志 未酬的惆怅之情。 (2)示例一:这首词运用了&起兴&手法,先写杜鹃的鸣叫,从而引出羁旅之人的愁思和感 慨。 示例二:这首词运用了衬托(或反衬)的表现手法,以夜阑人静,林莺巢燕无声,衬托杜鹃 的啼鸣,突出了由杜鹃鸣叫传递出来的悲凉。 示例三:这首词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借春夜风雨淋漓、人静灯暗、莺燕无声、唯有 杜鹊悲鸣的自然之景触发身世苍茫、半生飘零的羁旅之人悲凉、寂寞的情感。 4.(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 题。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26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清平乐 ① 检校山园 ,书所见 南宋 辛弃疾 ②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 ,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 ①检校:此处为巡视游赏。山园:稼轩在灵山的住处。②分社肉:每当春社日和 秋社日,四邻相聚,分享祭社神的牲口肉。 (1)“万事从今足”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上片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这图景传达出的生活情趣。 答案 (1)表现在“居处景美”“生活富足”“邻里关系融洽”,写出了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2)①一边是小小顽童,手把长竿,偷打梨枣;一边是“老夫”,隐身藏影,“静处闲看”。 ②“偷”字传神地写出儿童的顽皮可爱;“莫”字,表现出词人对邻家偷梨、枣的顽童由衷的爱 怜之情。一老一少对比,一动一静结合,传达出美好的生活情趣。 5.(湖南省汝城二中 2010 届高三 12 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送春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①。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②。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①流霞:酒的泛称。②赊:疏阔意。 ⑴联系全词分析,上片第一句中的“喜”表现在哪些方面? ⑵黄N《花阉词选》录该词题作“送春,意味着这首词的主旨是写送春情怀。”你同意这种 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 ⑴①即将还家之喜;②为即将返家而沉醉之喜;③沿途赏美景之喜;④来路艰难跋涉 已成过往之喜。 ⑵不同意。 全词抒发的是客子即将到家时的喜悦之情。 全词通篇都是紧扣“喜还家”三字构 思下笔、写景抒情的。 6.(山东省滨州阳信二中 2010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 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 杨俱瘦。 (1)分析末句“瘦”在词中的妙处? (2)本词前两句与后面几句,在情感上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案 (1) “人与绿杨俱瘦”用了拟人手法,一个“瘦”字,写出了主人与绿杨的消瘦与憔 悴,人物因伤春而瘦,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伤春忧思哀伤之情。 (2)前二句直笔写春,写莺歌啄花,写燕翔点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三、四句却 转作悲苦语,一个“冷”字,一个“寒”字,一个“瘦”字,表达了伤春凄冷之情。由赏春 到伤春的变化。本词用了反衬的手法,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表 达了词人借春光盛衰之过程, 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感, 因伤春而引发怀人之 悲苦与忧伤之情。 7.(福建省福州八中2010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夜归临皋注 苏轼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27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长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恨此身非我有,保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e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这首词是作者元直五年(1082)九月在黄州(今涛北黄冈)谪所所作。①作者因何而醉?试结合全词分析其思想原因。 ②“夜阑风静e纹平”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 ①抱负不得伸展,身不由己,不能摆脱人世间的名缰利锁。 ②一语双关,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 8.(贵州省兴义九中 09-10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二题。 清平乐 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2)欧阳修曾有一首《蝶恋心》 ,表现一位深闺女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作品下阕运用了与这 首《清平乐》相似的表现手法: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 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两首诗作品所抒发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试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这 两种感情又有何不同。 答案 (1)&1&拟人(或比拟) ;&2&将春天“人格化” ,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 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奏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 的无奈,妙趣横生。 (2)&1&这两首作品均抒发了对春光易逝的无奈、惆怅之情。&2&欧词借伤花而自伤,表现 出主人公“谁可相依”的孤独感和青春难再的苦闷感;黄词通过“无人能解”鸟鸣与春迹, 表达了词人对“与自然相融合”的向往。 9.(湖南师大附中 2010 届高三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点绛唇 (南宋)姜夔 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②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 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①天随:晚唐诗人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1)全词主要表达了词人什么心情? 答案:感时伤事的悲苦之情。/或:凭栏怀古伤时的苍凉之感。 (2)王国维认为诗词创作有“隔”与“不隔”之分。能自然真切地表现所写对象的特点和 作者的思想情感为“不隔” ,反之为“隔” 。他认为,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两句, “如雾 里看花,终隔一层” 。你怎么看待他对这两句的评价?简述理由。 答案: (1)隔/ 雨前山峰, “清”意或有,但苦味绝无,更不会去商量“黄昏雨”来时的情 形,作者把自己的主观想象强加给所写对象之上,语言雕琢,缺少一种自然之美。 (2)不隔 / ①抓住了景物特点。冬日山“清” , “苦”字隐含了山峰孤峭的特点。②写出了词人真实感 受。 “清苦” “商略” ,用拟人手法,准确传递出山雨欲来给人的主观感受,凸显出词人悲 苦无奈的心境。③情与景自然交融,形象准确鲜明,情感附着自然恰切。 10.(湖北省武汉市第二十六中学 2010 届高三高考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 题。 临江仙 徐昌图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28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1)词中所用“孤雁” 、 “寒日” ,其妙处何在?请简要分析。 (2)请解说下阕最后三句的人意,并指出下阕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 (1)“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云淡天高,晚霞吐红,本是丽景。但在流浪人跟中 看来,却是红光惨淡,透出寒意。诗人移情于景,用“孤雁” 、 “寒曰”写出了浪迹天涯的 孤单之情和凄清之感。 (2)尤其难以忍耐的是,在酒消人醒之后,万籁俱寂之时,往事难省,前途难测,种种感触, 伴随别意离忧,齐涌心头,化为浓愁,更兼其时残灯明灭,孤枕梦浅,五更风起,暗浪拍船, ――此时此境,此种苦味,又当如何排解啊!下阕运用了虚写手法,悬想(或设想)分别之后 的情景。 11.(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 2010 届高三上期期中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词的题目为“早行” ,词人在上阕是如何表现“早”的?请作具体说明。词人写“啼鸟 两三声” ,使用了什么手法?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答案 (1)诗人用“霁霞” “晓月” “残星” 、行人稀少的山径和啼鸟声等意象(景物)表现 早的。有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的表达效果。 (2)表现了词人轻松愉快的心境,通过“心共马蹄轻”直接写心境的轻快愉悦,也通过拟 人的手法(借景抒情)青山流水皆有情,赏心悦目。 12.(河南省焦作十一中 2010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暮春 苏 轼 簌簌无风花自堕。 寂寞园林, 柳老樱桃过。 落日有情还照坐。 山青一点横云破。 路 尽河回千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①。我思君处君思我。 [注]①凭杖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意思是像《楚辞?招 魂》召唤屈原那样召唤离去的友人。 (1)词的上片哪些景物表现了暮春的特点? (2)本篇是词人送别友人之作,词的下片是怎样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 答案 (1)堕花;老柳;开过花的樱桃。 (2)虚写(或“想像”)朋友路途遥远,孤独寂寞;化用典故(前人诗句)表达与朋友早日重逢的 愿望。 13. (福建省南平一中 2010 届高三上学期第四阶段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长安中作 元好问① 沙际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吟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注]①元好问,金代词人。金元光时曾中进士及第。少时有志于世,雅以气节自许,作此词 时,他才十九岁,因参加秋试,在长安住过八九个月。 ②沙际,意即水边。 ⑴词中的“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比较黄庭坚《清平乐》的“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29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黄鹂” ,你认为哪一句更能体现“春意已尽、无可寻觅”的意境,并试加分析。 ⑵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 “梦里寻春去”是点睛之笔,简 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答案 (1)前者更能体现。后句问鸟,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或:总还有可见、可问、可寻 之处) ;但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 “花落莺无语” ,熔铸前人词中意 象,而翻进一层――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 一种徒劳的追寻。 (2)示例 4 种:a.既说“眷归” ,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 。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 眺、寻觅。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声中,求得好梦。即使在梦中也要 去寻觅春天,反映年青而有志向的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b.结句“梦里寻春去” ,语淡情深。前面已言明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 想,还要到处寻求,甚至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 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c.作者已知“春归” ,却又借人家的唱曲“留春” ,还要”问春” ,既而高楼望春,一切无效 后,还要到“梦里寻春” ,这些充分表现出年青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的积极心态。 d.这首词所表现的是淡淡的怅惘。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起句“沙 际春归” ,令人联想丰富,我们似乎看到,这暮春时节,春色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 但作者没有过多地伤感哀叹,而是想方设法留春、问春、寻春直至梦春,词人是年轻的,所 表现出来的情调是健康而执着的。 14.(广东省东莞四高 2010 届高三 12 月月考)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 (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 “跳”字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 “跳”这个动词绘声绘色地把雨打荷叶的情景 极为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 (2)上阙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到的是满湖烟水,闻到的是阵阵幽香,因而沉醉其中, 忽然一阵急雨袭来,敲打船篷,致命名诗人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抱怨之情;然而 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更加美妙的境界,感情由急雨惊梦之遗憾变为咏荷上雨之欣喜, 变化自然,水到渠成。2009 年联考题1.( 甘肃省张掖市 2009 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 练,长是人千里。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30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暇」旅咦涛丁6祭创耸拢技 心上,无计相回避。 (1)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答: (2)请从“情”和“景”交融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答: 答案 (1)同意。“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表现寒秋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 无奈。体现了自己处境孤寒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 (2)这首词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作者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 澈之境。“长是人千里”之语,可见作者久羁之苦。下片即从此生发,步步深婉。酒未 到已先成泪,情更凄切。“残灯”两句,写屋内黯淡情景,与前片月光映照,亦倍增伤 感。末三句,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2.(甘肃省 2009 届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秋波媚 陆 游①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 ,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 烟柳,曲江 池馆,应待人来。 【注】 ①高兴亭: 在南郑(南郑地处南宋抗金前线, 当时陆游在南郑)西北, 正对南山。 ②灞桥: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③曲江:池名,池边有亭台楼阁,是 长安著名的风景区。 (1)开篇两句描绘了怎样一幅的画面? 答: (2)下阕所采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 答案 (1)开篇两句渲染了秋日里边地紧张的战争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② ③织在一起, 有声有色地描绘出一幅边地悲壮雄浑的画面。 (答案要有“战争气氛”和“悲 壮雄浑的画面”之类的内容,同时要扣住诗的内容加以描述。)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31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2)以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写长安之景。“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暮云不知何时已经散去, 露出皎洁的明月, 多情的月亮把诗人遥想中的长安照得如同白 昼;“灞桥烟柳,曲江池馆”都在多情地等待着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表达 了诗人对抗金战争的前景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抒发了胜利在望的感情。 3.(甘肃省皋兰一中 2009 届高三 2 月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谒金门 怀旧故居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1)这首词的题目为“怀故居” ,上阕采用 现一种春仍归来,人无归处的情感。 (2)后人评价“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是“寓庄于谐,别开生面”,你同意 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拟人 燕子 手法,描写 这一主体形象,表(2) 这一结句写得令人耳目一新: 想“东风”吹去“胡尘”, 是一奇; 封“东风”为“万 户侯”,是奇之又奇。而更妙的是在这不经意之中,用俏皮幽默的文字隐含一个重大严 肃的社会政治问题:百姓渴望统一,朝中却无人抗金。给人天真之处露真情,风趣之中 藏冷峻之感,真可谓“寓庄于谐,别开生面”。 4.(山东省日照市 2009 届高三一模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注 ]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 酴:一种观赏植物。 (1)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试作简要分析。 答: (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答: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32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 答案E 度高考网 (1)运用色彩对比、 动静相衬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 “嫩绿”与 “红英”对比,静态的嫩叶及小红 英与动态的蜂儿及燕子相衬。 (2)面对春的离去,作客在外的词人只好借酒消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 天的到来;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 5. (山东省威海市
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 宜兴作 苏 庠①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 千万重。 荒陂垂斗柄 ,直北乡山近。何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注】 ①岚:山林中之雾气。②斗柄:北斗七星柄部三星。 (1)简要分析本首词上片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答: (2)本首词结尾两句有怎样的深刻含意? 答: 答案 (1)开篇两句以寒风、低云、寒溪、冰谷等景物写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 后两句写鸿雁伴随两下的夕阳缓缓飞回, 雾气缠绕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 在凄冷的气氛 中诗人却不觉得凄凉。 (2)结尾两句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树春光。以景结情,告诉人们:山 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 6.(合肥市 2009 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 忆王孙 春词②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注】 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 1 )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 答: ( 2 )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33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E 度高考网 童遥指杏花村” ,与李重元词一样,都写到了“断魂” ,但其所抒发的感情各不相 同,试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作者精心选取了芳草萋萋、杨柳青青、杜宇悲啼、雨打梨花等四种意象。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暮春时节令人伤感的氛围。 (2)杜诗写孤身赶路的行人雨中奔波,不见家人, “魂断”指思乡之情;李词写闺中少 妇登楼远眺,不见行人,徒使魂销魄断, “断魂”是思夫之愁。 7.(安徽省皖西四校 2009 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北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里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观潮的?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1)上片写“观潮” ,以人与潮两个方面分开写。先写观潮人倾城而出,人山人 海,争看江面潮水上涨;后写潮势潮声,潮水像一道道银白色的长城,排山倒海而来, 简直让人怀疑大海的水,都被倒得一干二净,集中到钱塘江,声音轰隆轰隆,像万里战 鼓同时敲打,真是天下壮观,人间奇迹! (也可回答为“以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写观 潮的。词人绘声绘色,描述观潮人人山人海,争先恐后的场面,表现潮水汹涌澎湃,排 山倒海的气势以及传达潮声声如雷鸣,震人心魄的声威。 ) 主要用了夸张和描绘的手法。如“满郭” “沧海尽成空” “万里鼓声中”虽是夸张之辞, 却也生动真实地写出了观潮的空前盛况,描写了潮水巨浪滚滚,势不可挡之势,特别是 潮声声声震耳似万鼓齐鸣。 (2)扣住所谓“弄潮儿”就是敢于在风口浪尖上向潮头挑战,戏弄潮头,藐视潮头的健 儿。下片写“弄潮” ,人与潮结合着写,写弄潮健儿迎向涛头手举红旗,英资飒爽,不可 屈服。主要表现出健儿们敢于挑战大自然和与大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的精神面貌。 8.(2009 年 4 月福建省高考调研卷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34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 蓦山溪?自述 宋自逊E 度高考网 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 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 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 身外事,不关心, 自有天公管。 【注】 宋自逊生活在南宋覆亡前那段激烈动荡时期。 (1)请简要概括词的上片与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2)“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你如何评价作者这种 人生态度? 答: 答案 (1)上片主要描写了词人简洁清幽的居住的环境,下片主要写自己处世的随和的态度与闲吟的自在生活。 (2)是一种焚香煮茗,倚竹闲吟,登山长啸,垂钓清溪的事事不关心的隐士生活方式。 评价:假如人世间没有民族与家国利益需要去奋斗,这种生活方式也许无可厚非;然而 这正是南宋倾覆前的激烈动荡时期,战云四合,血雨腥风,词人却躲进青山,不免过于 冷漠,过于忘情,过于自私,这样的人生态度是不值得肯定的。 9. (东北三省三校 2009 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完成后面问 题。 菩萨蛮 舒 直[注]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注】 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1)“催”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 (2)这首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称赞说“甚有思致” ,请结合下片,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 E 度高考网 35 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 谈谈你的理解。 答: 答案E 度高考网 (1)“催”字表现击鼓开船,催促离人上船出发;而“留”字表现楼上把酒话别,难舍难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一“催”一“留” ,鲜明的对比把将别而又不忍 离别的情景映衬得十分强烈。 (2)江潮来去容易,友人一别难相逢。饮尽此杯,不知何日才能重逢同饮。 (或答“今 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 )借江潮抒别情,那茫茫的江 潮似乎融汇着词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浩渺的情思。从将别想到别后,笔意拓展,以问 句结尾, 曲折层深, 表达了作者与好友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寄托了重逢的希望, 情韵深长。 10.(2009 年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 题。 临江仙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 残僧野寺相依。 松问药臼竹问衣。 水穷行到处, 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 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 青山无限好, 犹道不如归。 (1)试分析这首词的前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答: (2)词的下片中哪个意象是词人自身内心情感的外化?请对此作具体分析。 答案 (1)前两句交代了词人当时的处境,为全词定下了苦闷的感情基调。 “谪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市心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