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陌生的音乐学习好吗

看着评论听着歌,网易云音乐把陌生人社交做成了
: 经理人分享
看着评论听着歌,网易云音乐把陌生人社交做成了
“都快两点了,一个音乐播放器可以玩到这么晚”……这是ID名为“古月小木木”的用户在一首名为《Fade》的电音下的评论,留言时间是凌晨1:46,这首歌的评论总量超过了32万条。在高居被点赞数前列的评论中,有一半评价的都是这款“音乐播放器”本身——“看着评论就像是真的朋友间对话一样”“这里可能是最后一个我可以随便写‘有点难过’而不用担心被问及‘你怎么了’的地方”……这群用户说的这款“音乐播放器”叫做网易云音乐,2013年4月上线,上线两年便实现用户过亿,要知道,国内下载量最高的酷狗音乐手机版本从推出到用户突破7500万经历了6年时间,天天动听手机用户突破7000万用时4年。作为一个行业后来者,这款不甘于仅做一款音乐播放器的音乐APP,究竟做对了哪些事,才让自己在爆款层出的移动应用里脱颖而出,并且到今天依然保持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准的用户增长率和活跃度?我们采访了网易云音乐CEO朱一闻,一起来听听打造这款现象级产品背后的故事。1、社交的基础在于连接《中欧商业评论》(以下简称CBR):作为一个后来者,你们当时选择切入音乐行业时,对产品有哪些差异化的思考和定位?朱一闻:产品立项是2012年7月,当时对这款音乐APP有两个很明确的定位:移动+社交。2012年移动互联网已经开始爆发,除了3G流量还很贵以外,移动音乐的刚需已经十分明显,因为音乐是人的刚需,也是伴随性产品,手机也是伴随性设备,所以音乐天然适合在手机端听。但问题是,当时所有音乐产品的定位都是复制PC音乐软件的模式——本地播放器+曲库,这样音乐的查找其实并不是十分不便,我们当时提出的第一个大胆改变就是通过“歌单+社交”来发现音乐,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个性化推荐,因为对于音乐,不同人肯定有不同的喜好,所以需要给不同人不同的内容。这点我们做得很彻底,我们把首页所有内容都做成了个性化,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竞争对手敢跟进,因为除了技术积累外,最重要的是,平台上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产出才是支撑个性化首页的关键。到了第三阶段,就是强化音乐社区的定位,通过评论、动态、UGC歌词、电台、专栏等功能给到有创造力的用户最大的空间。让真正的音乐意见领袖在社区中创造内容,让普通用户消费内容的UGC模式才是社区最重要的模式。CBR:这样的阶段顺序选择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朱一闻:我们最先找到的是“歌单”这个功能。相对于市面上的其他产品,网易云音乐的核心架构是歌单,而不是歌曲。歌单可以让用户发挥最大的创造力,千万首歌曲的排列组合,就有无数种可能性。而最妙的是,歌单创造者和听众之间会产生互动。有了连接,就有了社交的基础。其次,听歌的时候一定是伴随着情感的,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把情感具象化释放的载体,这种载体就是评论。歌单和评论成功后,产品经理又脑洞大开,希望把更多的创造空间留给用户。于是我们做了歌词翻译的UGC,让用户参与到歌词的翻译工作中来。从此,用户的创造力被源源不断地激发出来。最后,就是动态功能,可以理解为音乐版的微博或微信朋友圈。最开始,动态的活跃度并不是很高。但今年以来,随着我们在动态中添加了动态话题、见面会、音乐专栏等功能,动态社区活跃度快速上升,现在刷网易云音乐动态朋友圈也成了很多用户每天的必做事项。2、“听歌看评论”CBR:重点聊一下评论,这可能是很多用户对网易云音乐这款这品最深的一个印象,很多用户甚至表示用这款产品不是来听歌的,而是来看评论的,这和你们当时设想实现的效果一致吗?朱一闻:的确有点出乎意料,但也恰恰说明我们改变了用户听歌的习惯——用户从“听歌刷微博/微信”变成了“听歌看评论”,这个改变其实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为什么呢?音乐是天然带有情感的载体,而听一首歌的时间一般是5分钟左右,这5分钟就是一首歌的封闭的情感空间。在网易云音乐之前,你只能跟歌曲的情感产生共鸣,而有了评论后,你就可以跟一群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每个人的故事、回忆、爱情都在这里汇成情感的引力场,配合着这首歌的播放,你可能就会开心、会流泪,这就是音乐带给你人性中最柔软的东西。现在我们很多用户判断一首歌曲是否热门,就是评论数是否达到了999+。甚至有朋友跟我说,网易云音乐的出现,让乐评人这个职业迅速被变革掉了,因为网易云音乐上所有用户都是乐评人。总之,评论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社交探索,我们的目标是让用户跟音乐人之间的关系更紧密。举个例子,李建的那首《美若黎明》下第一个热评就是他本人对这首歌的解读,这种用户和艺人之间的零距离社交也正是我们期望的社交场景。CBR:有人评论网易云音乐是从一款小众产品起家的,你怎么看?朱一闻:小众产品这个定义有好有坏。好的一点是,你的产品很有品质,受到了一些高端用户的追捧;坏的一点就是可能你永远没法做大,因为你走不出那个小圈子。所以关键还是要看产品的设计和格局,是否有包容性、是否能让不同的用户各取所需?所以在社区运营上非常关键的就是,你是否能营造这种包容、有爱、有趣的音乐社区氛围。回到网易云音乐,我们的愿景是,希望所有人都能通过网易云音乐找到音乐的归属和共鸣,目前这个愿望正在越来越多的用户身上实现。CBR:如果对网易云音乐的用户群画像,这些用户和其他同类产品的目标用户相比会有哪些不一样的习惯和偏好?朱一闻:不夸张地说:中国所有真正爱好音乐的用户都在网易云音乐上。具体来说,网易云音乐的用户相比同类产品的用户,更年轻、有趣,互动意愿更强,对产品的参与度更高,也是更重度的音乐爱好者,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有一定的音乐审美。所以我们的用户能够帮助社区创造内容,这些UGC内容包括评论、歌单、主播电台、专栏、动态等等,这是完全区别于竞品的内容。竞品之所以不敢抄袭我们,最大的原因是,这些能创造优质内容的用户基本只玩网易云音乐。3、产品不问对错,只谈选择CBR:你们在产品设计上有很多所谓注重用户体验的产品细节,比如黑胶盘的播放器设计、音乐识别功能、外部歌单导入等等,你们对这些功能是怎么进行判断、验证和取舍的?朱一闻:我始终认为,产品世界里不是每个问题都有对错,但都会有选择,我们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其实,每一个功能的取舍,我们都要在符合产品总体定位和产品气质的基础上,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和用户调研,而后根据产品不同发展阶段来确定是否开发。黑胶盘的设计符合我们对品质感的产品追求和审美,“听歌识曲”功能符合我们对用户使用场景的预设。而很多也许很热门,但不一定符合产品气质的,我们可能就会暂时舍去。比如,有不少用户会问,为什么网易云音乐不做K歌功能?为什么网易云音乐不做主播功能?说其他产品都有做,为什么你们不做?我想说的是,有些功能的确很好,但并不一定符合每一个产品的气质,或者说不符合产品目前的发展阶段,所以我们不会随意跟风做一些热门功能,而是会围绕我们的产品定位和不同发展阶段,做适合的事情。CBR:之前有段时间,微信切断过网易云音乐的分享路径,目前整个产品的流量入口情况是怎么样的?因为不同的入口对应的是用户不同的使用场景或者产品需求,比如只选择在网易云音乐APP内使用和进行社交,或者只是把网易云音乐当作一个分享链接转发到自己更频繁活跃的平台,你们怎么看待用户对产品的使用差异?朱一闻:一个好的社区一定有自己的生态系统,UGC歌单就是网易云音乐第一个成功的的生态系统,而之后的评论、专栏、动态也都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在里面,而有生态系统的产品是不需要流量入口的。现在每天从微信来的流量占网易云音乐日活的比例是非常低的。所以微信切断网易云音乐分享之后,反而加速了网易云音乐用户在平台内分享的行为习惯。回到根本上说,我们给网易云音乐的定位是个社区,而不仅仅是个播放器。CBR:这几年,有很多工具起家的移动产品都在纠结各自的后续转型,做社交、做内容还是直接做变现,你们在产品转型上有哪些经验?朱一闻:首先强调一点,网易云音乐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定位就不是工具产品。定位上的不同,所有的决策都是不同的。举个简单的例子,产品的核心架构是在歌单上。歌单就是我创造的歌曲列表,它可以被其他人收藏、评论和分享。简单来说,如果有个跟我口味类似的朋友,我完全不需要自己做歌单,收藏好友的歌单听可以了,而且好友更新了歌单,我还会同步更新,这个架构天然就是基于社交的。还有个关键的点就是,陌生人社交是基于内容的,而内容需要给用户空间去创造。音乐最大的优势在于情感,从情感到内容再到社交,这是个很有趣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也是一步步摸索出来的,全世界的音乐产品都想做社交,但也就网易云音乐真的做成了,因为只有抓住了内容,你才能抓住陌生人社交的关键。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潘鑫磊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为什么要学听古典音乐 - 简书
为什么要学听古典音乐
且不谈古典音乐,就是最通俗的流行音乐,比较内行的如蓝调、爵士、摇滚之流,我也折腾不清楚。从小时候起就对声音莫名的无感,长大以后同龄人都在疯狂迷恋流行音乐界天王天后,或者欧美系乐队之类的时候,那一切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娱乐。
没想到开始在二次元打转的这五年里,从最开始的古风圈慢慢知道了很多独立小众的音乐人,听得多了,竟然也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审美,这其实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记得有一次逛到落网这个音乐小站,当时公告里有一段话,大意为听音乐本身就是孤独寂寞的事,不管从哪些旋律里感受到什么,都是无法与人分享的。对音乐的感受并不需要理论系统的学习,因为你总能找到喜好的音乐,仿佛这是一种本能。
音乐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曲高和寡并不等同于物以稀为贵这样的概念。有时候听到非常恶俗的网络口水歌也会轮上大半天,到了下一次也会刻意多听几次。这一次会想学习古典音乐,最主要是好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现在的我因为对高雅音乐的好奇,产生了浓厚的想要了解学习的兴趣。  所有人都明白,音乐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可是我只能选择用文字来记录下听到的种种感受。这是一个陌生的世界,但这份陌生是与生俱来的,所有人在听到古典音乐的最初都是一片空白的,无法形容的。审美和品味也是需要训练才能建立起来的抽象体系,我愿意花费时间去积累这份能力。  看着荔枝FM里《白檀的音乐片段》和《我爱古典音乐》,那一排排目录,从字面上来说我可以看懂舞曲的意思,可是协奏曲,交响乐,奏鸣曲,组曲,弦乐四重奏,还有行板,乐章,E小调,D大调,一个个专业的词汇,完全无法理解,现在也不着急去查。每一天学一点,知识也只有在积累中才能慢慢的巩固下来,一下子全部看完等于没看,什么都记不住。  有一天翻看《知乎》的时候,意外注意到世界十大古典音乐大师的概念,就偷偷的记了下来,他们是巴赫、贝多芬、莫扎特、德彪西、海顿、马勒、舒伯特、肖斯塔科维奇、西贝柳斯、瓦格纳。这些名字偶尔有几个熟悉的,但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音乐,只是在课本中偶尔提及过他们的故事。  从以前看书的经验里,就明白不管进入哪一个学科,都应该从最经典的学起。当胃口都被这些大师养叼了以后,看其他人的就很容易分辨出好坏了。我希望能学到听出他们各自的风格,如果这是一个太过艰巨的任务,那么最起码在听到一个曲子的时候,能判断出什么乐器奏的,是奏鸣曲还是协奏曲,大致是什么流派的。  至于到最后,到底会听得如痴如醉,还是完全无法投入,就不得而知了。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本身的热情无法持续的话,那么听古典音乐就不是享受,而是显摆品味的道具了。
一切都是浮云音乐鉴赏学习心得体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音乐鉴赏学习心得体会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探究高中音乐鉴赏课的“陌生感”问题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探究高中音乐鉴赏课的“陌生感”问题
|0|0|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学生对音乐"陌生感"问题是影响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从音乐本体出发,结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从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中,探寻解决"陌生感"问题的方法,以求能更好地进行有效教学。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英国剑桥大学心理学家詹森?伦特福罗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心理学家山姆?高斯林称,了解一个陌生人,例如是否有创造力,是否心胸开阔,是内向还是外向,甚至智商高低,只要听听他最喜欢的10首音乐基本就可以得出结果。
喜欢听凄美歌曲的人
  多愁善感,心地善良,体恤他人,伟大者可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歌曲如他们生命历程中的灯塔,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
喜欢交响乐的人
  信心十足,踌躇满志,凡事只想积极的一面,所以能够迅速和他人打成一片,但对别人盲目相信往往会导致吃亏和受损失;喜欢显露自我,处处显示自己的不平凡,希望上流社会能有自己一席之地,有不务实的缺点。
喜欢摇滚乐的人
  害怕孤独,不能忍受寂寞,喜动不喜静,爱好体育运动,愤世嫉俗,对社会有不满情绪,经常把持不住自己,有时候会出现不愉快的事情,但他们并不在意,非常喜欢到处张扬,能引人注目,但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将爱好作为强有力的指导,借用摇滚巨星的光环使自己在世俗当中趋于平静,找到心灵上的慰藉;喜欢团体,将音乐作为满足各种欲望的工具。
喜欢进行曲的人
  墨守成规,不求变迁,满足现状,力求臻至完美,对自己要求甚高,不允许所做的事出现半点差错,而现实中的不完美常常使他们动摇、失望甚至遍体鳞伤。
喜欢流行音乐的人
  属于平凡的随波逐流类型,在恋爱和人际交往过程当中,远离复杂的思虑,家人或爱人会为他们解决人生中诸多的问题,他们随时准备被感情俘虏;深层次的自省和强烈的感情是最不能忍受的,力图通过听音乐保持轻松和自在。
喜欢古典音乐的人
  理性较强,比较自省,能够用理智约束情感;从音乐中汲取相当多的人生感情,结果常常形单影只,因为很少有人能与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产生共鸣。
喜欢爵士乐的人
  性格当中感性成分占的比例较大,很多事情都是凭一时的头脑发热而去涉及,往往脱离客观实际;不喜欢受到约束,我行我素,总是有一些荒唐的幻想;追求新奇,讨厌一成不变,五光十色的夜生活常常令他们流连忘返;生活与理想相差太远,常常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与难以化解的矛盾。喜欢爵士乐、古典音乐等复杂音乐的人,智商在人群的平均水平之上。
喜欢乡村音乐、流行音乐的人
  通常较为循规蹈矩、诚实和保守。伦特福罗认为这些人头脑简单,不喜欢把事情搞复杂。
喜欢舞曲等感情强烈音乐的人
  很容易冲动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喜欢歌剧戏曲的人
  在遭遇家庭丑闻的时候,用自杀来解决问题的机会比其他人高两倍――这是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史蒂芬?斯塔克的研究结果,但斯塔克认为,这是因为表演型人格者被歌剧所吸引,而不是看完表演受了影响。
喜欢听重金属摇滚或黑帮说唱音乐的青少年
  会有更多的冲动行为吗?伦特福罗研究发现,音乐与那些行为问题没有直接联系,这类乐迷反而比其他孩子的性格更懦弱、羞涩。
  伦特弗劳从2003年开始研究音乐喜好,他说,不少人把所喜爱的音乐类型当作自己的“标签”,用来代表性格与价值取向。
  在他看来,对音乐的喜好是一种“性格的简略表达方式”。人们可以利用这一标准迅速判断一个陌生人的价值观、社会地位甚至种族。
  “出于多种原因,人类在社会交往中想要获得预见性和控制力,”英国《每日邮报》引述伦特弗劳的话说,“我们在初次见面时就想预知对方会是怎样的人。音乐的风格可以显示一个人的价值标准。”
  - END -
  weibo|@艺术昙华林
  微信ID:YSTHL2014
  长按二维码关注武汉昙华林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旅行作家 ,自由撰稿人,搜狐旅游专栏
环球旅行作家、绿色生活家
旅游名博,搜狐金牌自媒体人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旅游达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