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写作教学策略研究中渗透写作策略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
【本文刊载于《汉中教育》2014年第2期】
“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叶圣陶先生在谈语文教学时如是说。阅读与写作犹如人体的呼吸吐纳一样,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部分,剥离了阅读谈写作,无异于纸上谈兵,这样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水平难以提高,缺乏足够的阅读储备垫底,更无法写出内涵丰富的文章。然而,近年来,不少语文教师偏偏割裂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为寻求常识而单纯解读文本,为应付作文考试而编制教学套路,语文教学逐渐失去了其本身的魅力。不少老师为没有系统的写作教材而费心劳神,往往感到作文教学难以入手,很多学生不会学以致用,不懂得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分,写起文章来一编二凑三造假,成了语文教学中令人头疼的“灰色风景”。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叶圣陶语)。其实,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经典篇目,其文思、内容、表现手法有很多可取之处,完全应该成为学生写作的优秀范文。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把读写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那么,怎样将写作指导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呢?在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操作性较强的随笔写作形式:
一、仿写奠基,探索写作入门之道
模仿是人类的本能。每个人最初的语言就是通过模仿开始的。作为语言学科的语文学习也是如此,仿写无疑是读写结合的最基础、最实用的形式,是初学写作者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语文考查形式灵活多样,知识面非常广泛,其中“仿写题”一度成为中考的必考项目。但是不少学生对此却束手无策,连最基本的语句表达都掌握不好,这反映了语文教学中一个潜在的问题——读写两张皮。这样肢解文本、简单肤浅教学的结果是,有的学生只会回答文学文体常识填空选择类得题目,却不会用这些常识赏析文本,更不会将这些写作常识、方法活用于作文之中。
针对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弊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渗透写作训练,从仿写入手把好作文教学的入门关。仿写借鉴也是一种技巧,它可以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如语句方面的,可以做句子结构的仿写,整、散句式的仿写;如修辞手法的,常用的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仿写;如语段方面,可以是语段结构的仿写,表达方式运用的仿写;如全文仿写,可以仿写范文的立意选材,可以仿写范文的谋篇布局,还可以仿写范文的表现手法……
在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是仿句练习和仿段练习。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常常抓住那些词汇量丰富、句式特点明显、修辞运用巧妙的句子让学生仿写,锻炼他们精确表达的能力。流沙河的《理想》中写道:“理想是石头,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诗句运用顶真、连比的修辞手法,把理想的意义形象地表现了出来。我要求学生以“理想”(或“信念”“友谊”等)为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仿写句子,学生活学活用,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了不少生动而富有哲理的句子。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经典散文,文章描绘了春花、春风、春雨、春草、迎春等美丽的春景图,准确生动地运用了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和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并调动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不同感官描绘春天,由实到虚,虚实结合,动静相衬,轻灵的文字充满了诗情画意。我引导学生在赏读优美语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关注家乡季节变化,选准某一点或一个方面,从表现手法、修辞运用等方面进行仿写,用手中的妙笔、用自己的热情关注家乡的美好风光。因为题材内容距离我们的生活实际较近,学生比较感兴趣,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最后涌现出许多文思俱佳的语段。
我们除了开展片段仿写练习外,还可以开展文本整体仿写练笔活动。教材中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其思想立意、结构、语言、表现手法各有特色。我们指导学生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尝试仿写练习,做到学以致用。有的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羚羊木雕》、《我的老师》、《第一次真好》等,这类文章学生容易找到情感的“共鸣点”,可以指导学生借鉴课文的选材立意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积淀,以“成长”为话题写作文;有的课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如《背影》、《散步》、《爸爸的花儿落了》等情感类的散文小说,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并找到自己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写作文;有的文章语言优美,结构精致,如《秋魂》、《夏天也是好天气》、《安塞腰鼓》等,可以把鉴赏文章的语言美作为突破口,借鉴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从而进行仿写练笔;有的诗歌精致隽永,清新明快,如何其芳的《秋天》、冰心的《纸船》等,可以在鉴赏诗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捕捉生活的“视点”,尝试短诗写作……
当然,仿写不是抄袭套用,不是改头换面,仿写的精髓是构思立意上的学习,是方法技巧上的借鉴,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提炼”和“思考”。仿写固然是初学写作者的有效途径,但却不能替代根本的文学创作,写作只有通过不断积累、反思和总结,才能最终实现“用自己的腿走原创的路”。
二、改编扩充,文本拓展翻出新意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小说、童话、剧本、诗歌等文学作品,或描写人物栩栩如生,或叙述故事曲折生动,或内容深刻意蕴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可抓住文本背后的空白点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拓展延伸,合理想象,在原文基础上续写改写,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不断培养文学创新能力。
改编是根据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变换写作角度将文章改成另一种体裁或样式。它在原作的基础上可以增删一些情节,可以改变题目,改变叙事人称,也可以改变体裁,改变文章顺序等。这种“新瓶装老酒”的写作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想象的空间,驰骋思维的野马,不失为训练写作思维的一种好形式。如《木兰诗》这首脍炙人口的乐府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较强的故事性和传奇性色彩。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补充介绍相关的史料,讲解小说写作的技法,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将木兰从军的故事改写成一篇历史小说。同样的方法还可以把杜甫的《石壕吏》搬上“舞台”,把《天净沙·秋思》、《枫桥夜泊》、《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等古诗改写成优美的散文,再现一段或沉重或明快的历史;或将《最后一课》改换叙述人称,冷静再现普法战争的历史片段,或将《皇帝的新装》改写为课本剧,集中刻画统治阶层与社会大众的丑陋嘴脸……文章改编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奇思妙想得以展示,也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但改编课文不能随意扭曲人物的本质特点,也不能漫无目的有悖生活规律。
文本扩充或续写也是加强写作教学的有效形式,这主要适用于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扩充续写是在原文基础上的再创造,改换写作角度,丰富写作内容,对文本背后蕴含的语言、心理、场景和情节等方面的“留白”进行补充。如学习童话《皇帝的新装》,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想象“游行大典之后”的情节发展,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续写;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小说进行续写,想象菲利普一家旅行归来再遇发际后的于勒的情景,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之后,鼓励学生打破时空界限,虚构“孔乙己巧遇范进”的戏剧般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对中国封建教育的深层次探讨;学习寓言故事《滥竽充数》后可以续写“南郭先生逃走以后……”,学习《最后一片叶子》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写“风雨之夜作画”这一情节……教学时,教师如能诱导学生去发掘那些“余音绕梁,三日未绝”的因素作为写作训练的素材,无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三、感想思悟,挖掘文本思想内涵
一篇好文章,总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思想的启迪。教材中所选的许多课文,读完后总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让人思索和回味。教师可“趁热打铁”,让学生大胆发表个人看法,深入剖析思想内涵,寻求作品和生活中的真、善、美。
如《伤仲永》和《孙权劝学》两篇文言文都是关于教育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两文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侧重,学生对此深有感触,不自觉地在随笔中写出了读后感,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地分析教育与成才的关系。《斑羚飞渡》一文中斑羚们在生死关头的伟大抉择和从容面对死亡的悲壮,强烈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很多学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写下了关于“生存”、“生命”、“爱”、“环保”等方面的随感,还有学生写了《给狩猎队的一封信》,阐发了“善待生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以深沉冷静的笔调续写了英子的成长故事,带着淡淡忧郁的氛围透露出主人公对未来的憧憬,学生从文中读出了深沉的父爱,读出了一份坚毅和责任,更悟出了人生需要历练的道理,这样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触动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于是一行行饱含情思的文字从学生的笔尖流泻出来。安徒生的童话名篇《丑小鸭》讲述了一只丑小鸭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地追求美好和光明,最终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课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及丑小鸭所表现出的积极的思想意义,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陶冶。学生在深入分析丑小鸭的这一文学形象的基础上,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词抒写内心的真实体验,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对美好人生的执着追求……
读后感的写作要以原作为基础,把重点放在“感”上。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才能真正实现“读”
与“感”的有机结合。
仿写,改写,扩写,续写,写读后感,这是几种常见的练笔方法,它既有利于深入解读文本内涵,促进对课文的理解与消化,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写作兴趣。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有机联系起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快捷通道。如果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孤立开来,学生就会眼高手低,不能学以致用,写作能力就难以提高;同样,写作指导如果脱离了阅读教学,单独地去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至于选用哪种练笔形式,这需要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充分发挥教材文本的“导读”“导练”作用,因地制宜地开展阅读写作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
,汉源,羌州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如何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写作策略
下载积分:1500
内容提示:如何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写作策略
文档格式:TXT|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2:44:4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如何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写作策略
官方公共微信请你谈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写作策略以提高写作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要想突破写作的“瓶颈”,就得首先突破中文思维的模式。因为日常的听说训练与写作的套路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如何在学生平日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渗透一些写作策略来提高写作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能?一、立足根本。“聚沙成塔 聚腋成裘”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是这样,并非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地进行。教师应注重抓基本功的训练。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并注意大小写及标点符号;在写作训练时,必须坚持"句-段-篇"这样的模式来开展和深化。(1) “点线连接”单词可以算为“点”,句子可谓“线”,所以“点线互联”的工作是首当其冲的。英语的句子类型有四种,即陈述句、你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我让学生牢记这些句子 基本结构,在此基础上用合适的词或词组套入该结构,并注意人称、数及时态的问题。当然,组句训练时鼓励学生用最简单的短句,只要能基本上达意即可。(2) “线面组合”看来段落可谓“面”了,组句成段的工作是作好连接的重要环节。教师可设置一些情景,并帮助学生围绕这一情景将其具体化。例如写"my classroom"时,我指导学生写出"There is a teachers' desk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 There are sixty desks in the room. There are a lot of pictures on the wall."在整理成段后,可帮助学生总结出特定的情景下写作的思路及句子之间的过渡和承接等的规律。这样,学生在练习或考试时碰到相似的情景时,就不会感到束手无策了.(3) “一气呵成”接下来就是文章的整合了,即将内容有关联的段落组成一个篇章的形式,仍以上例为证。教师可结合使用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语法,让学生写出更长的段落来;还可融入完成时及被动时态等的使用。这样层层递进,自然就可以拓展文章的篇幅与深度了。&二、养精蓄锐 作好储备读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语文里有句话叫做"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同样,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因为英语是一种有声的语言系统。通过读,可以强化脑、耳、眼、口等器官在语言实践中的作用。使学生学过的英语知识得到各种形式的组合,锻炼他们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学生阅读适宜的课外读物,让其养成课外多读的好习惯。因为多读可以帮助他们吸收丰富的词汇、语法;了解英语特有的表达法及习惯用语,他们的思维习惯和社会文化背景及风土人情等。&三、熟能生巧如果仅仅熟背了大量的文章,掌握了许多方面的写作技巧,不亲自动手实践还是不行。因为没有一成不变的文章让你照搬。动手写作的好处有二。第一,练这可写出一手整洁而漂亮的书法。第二,可查错补缺,只有通过练习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不足与失误,便于教师及同学帮你修改、订正。英语的写作教学是一个系统性比较强的教学设计活动,希望今后能有更好的见解和理论来丰富它。您的位置: &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技巧的策略微探
优质期刊推荐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学习策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学习策略研究
【摘要】: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把二者的结合一起,达到共同提高。阅读为写作积淀了很多富有价值的内涵,无论是深刻的思想,还是丰富的语言表达,长期的阅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看重“阅读”与“写作”的课型区分,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割裂开来;另一方面是学生不会从阅读中“吸取”从写作中“倾吐”,使写作与阅读脱钩,从而使得写作学习陷入了困境。本课题针对阅读教学现状沉闷、阅读心理浮躁以及作文、阅读脱离实际的现象,把对学生的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从而把阅读训练与写作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写作学习,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研究结合作者在实际教学中的教学实践,并立足阅读教材文本,提出在阅读中渗透写作学习的四大策略:确立终身阅读与写作学习的观念;阅读鉴赏分析与写作实践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提供多种展示平台与评估机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G633.3【目录】:
中文摘要4-5
英文摘要5-7
一、阅读中渗透写作学习的背景和意义9-14
(一) 近几十年来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改革与成就9-11
(二) 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学习的研究意义11-14
二、读写结合策略研究的原则和方法14-17
(一) 研究理论依据14-15
(二) 研究原则15
(三) 研究目标15-17
三、阅读中渗透写作学习的策略17-34
(一) 确立终生阅读与写作学习的观念17-20
(二) 阅读鉴赏分析与写作实践相结合20-26
1. 整体阅读,把握文意20-21
2. 读品结合,领悟语言21-23
3. 找准结合点,读写联系23-24
4. 盘活教材,仿中有创24-26
(三) 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26-31
1. 广泛阅读,兼收并蓄27-29
2. 课外体验,读写迁移29-31
3. 赏析评讲,方法指导31
(四) 提供多种“阅读-写作”的展台31-34
参考文献3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春梅;[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张靖;[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史帅芳;[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来润;;[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洪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黄水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乔长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孙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王远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俞玉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李双;[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杨永明;[J];安顺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李海涛;[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4年01期
杨武;;[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光龙;;[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王建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吴才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李熙宗;霍四通;;[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吴雪青;;[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殷涛;;[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魏春英;;[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张静;;[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祝丹兰;;[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孔凡忠;;[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原雪;[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孙菊霞;[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杨道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曾晓洁;[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苑青松;[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杨海燕;[D];山东大学;2011年
赵娟;[D];河北大学;2011年
陈丽霞;[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魏薇;[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陈银心;[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耀庭;[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郑学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倪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张永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施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郝彦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宋园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宋远;[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赖冰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夏国华;[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卢毅;[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张典平;[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黄晓东;;[J];时代教育;2006年12期
贾艳霞;;[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赵望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年01期
姚绍清;;[J];读与写(高中版);2007年11期
郑绍龙;;[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01期
黄义德;;[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02期
程竹怀;;[J];湖北教育;2006年12期
徐岚;[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郝春燕;[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黄晓英;[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谭晶莹;[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徐志湄;[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郑蓉花;[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李姝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刘丽;[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王雅莉;[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燕;;[J];教师;2012年3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迎辉;[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文力;;[J];语文学刊;2010年16期
李胜利;;[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年07期
唐秀宁;;[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7年07期
邓仕琴;褚友翠;;[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6期
张华;;[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年12期
杨洁;;[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6期
鲍宗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年09期
吴欣歆;[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2年03期
杨丽华;;[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年12期
伍微微;;[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竹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吴泽文;;[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沈勇;;[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赵钰玉;;[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徐万林;;[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张虎;;[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张虎;;[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陈林静;;[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但广斌;李桂英;;[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王云;;[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初级中学
李永清;[N];学知报;2010年
秦安县寺咀中学
伏玲玲;[N];天水日报;2008年
如泉市实验初中
丁佐林;[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李代兰;[N];济宁日报;2009年
朱桃发;[N];黔西南日报;2010年
射阳县实验小学 王永林;[N];江苏教育报;2010年
党志高 甘肃省渭源县莲峰镇老庄学校;[N];新疆科技报(汉);2010年
广汉市三水中学
辜敏;[N];学知报;2010年
广东省大埔县茶阳镇长教建章希望小学
张小凤;[N];学知报;2011年
昭阳区青岗岭示范小学 周应翠;[N];云南经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文杰;[D];复旦大学;2009年
曹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尹优平;[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宗希云;[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王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王守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邓灵斌;[D];武汉大学;2008年
王林;[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谢代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吕军;[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丹琦;[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罗城;[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杜莹溪;[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张华芳;[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郝美霞;[D];聊城大学;2011年
周莺;[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徐正安;[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陈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卢健文;[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杨丽玲;[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速渗透策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