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科举围棋术语数学围棋是什么啊

梦幻西游 科举答案 围棋的职业段位有多少_百度知道
梦幻西游 科举答案 围棋的职业段位有多少
我有更好的答案
1.2.3.4.5.6.7.8.9因为我已经二段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梦幻西游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围棋有没有必胜策略?
理论上来说,围棋有没有必胜策略?补充:先手贴目从上古时代的零一直增加到现在的七目半,是否说明了正在向必胜策略逼近,未来贴目是否还会继续增加?
简单回答:存在必胜策略,可以证明存在必胜策略;但是人类现在没有找到必胜策略,在可以看到的将来也很可能找不到必胜策略。解释:“围棋是否存在必胜策略”这一问题其实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数学问题,不过其中有一个难点。我们首先需要以下这个重要定理:策梅洛定理(:Zermelo's theorem)是博弈論的一條定理,以命名。定理表示在二人的有限遊戲中,如果雙方皆擁有完全的資訊,並且運氣因素並不牽涉在遊戲中,那先行或後行者當一必有一方有必勝/必不敗的策略。若運用至,則策梅洛定理表示“要麼黑方有必勝之策略、要麼白方有必勝之策略、要麼雙方也有必不敗之策略”。以上是策梅洛定理的非正式陈述。严格的陈述涉及博弈论的一些术语,稍微复杂,不过在这里非正式陈述就足够了。注意到,和国际象棋一样,围棋也是“二人、完全资讯、不涉及运气因素”的回合制游戏。这里唯一有可能产生争议的地方是围棋是否为“有限游戏”,即一盘围棋是否总会在有限步之内结束。这个小问题涉及到围棋规则。目前围棋界有中国规则、日本规则、韩国规则、应氏规则等主流规则,也有美国规则、新西兰规则等改进版。这些规则中,除了数目和数子的差异之外,另一个主要差异在于“禁全同”,即是否“禁止全局同形再现”。而围棋规则研究者、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一般公认采用“禁全同”的中国规则和类似规则(美国、新西兰)为逻辑自洽的规则,而日本、韩国规则有逻辑上的缺陷。2002中国现行围棋规则-------------------第一章 总则第6条 禁止全局同形着子后不得使对方重复面临曾出现过的局面以上即所谓“禁全同”规则。关于“禁全同”可能造成的所谓“悖论”,请移步。严格采取“禁全同”的中国规则下,三劫循环不判和,而等效于打一个单劫。包括长生、双提二子等特殊棋形类似。这样一来,与3又3/4子的贴子(贴目)一起,和棋(无胜负)就不可能出现了。(当然现有中国规则在执行中仍然将三劫循环判为无胜负,这只是一个暂时的妥协。)同时,围棋就变成了一个妥妥的有限游戏。事实上,计算机科学家已经给出了一个(19路)围棋所有可能局面的上界:2.08*10^170 ()。那么我们已经解决了采用策梅洛定理的所有小前提。根据策梅洛定理,在02版中国规则(黑贴3又3/4子,严格禁全同)下,对于19路围棋,以下两者之一有且只有一个成立:1、黑方(先行者)有必胜策略;2、白方(后行者)有必胜策略;注意到,因为贴目(3.75子/7.5目)为非整数,和棋不存在,所以必不败策略等价于必胜策略。那么到底是1还是2成立呢?我们不知道,也许我们很久以后也不能知道。要证明其中之一成立,需要对围棋的游戏树进行穷举。然而10^170仅仅是局面(position)的数量而已,游戏树(棋局总数)是对所有局面的排列,不知道大到哪里去了,穷举谈何容易!在计算机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之前恐怕是不用想了。然而,我们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大胆的猜测:存在一个非负整数X, 使得:1、当贴目小于X时,黑方有必胜策略;2、当贴目大于X时,白方有必胜策略;3、当贴目等于X时,双方最佳应对,结果是和棋。直观上这很可能是对的,不过我不会证。-----------------------------更新割----------------------------------我尝试证明一下,不知道对不对。第一遍阅读以下部分可以直接跳过,哈哈事实1:贴目为-361目(即白贴黑361目)时黑棋不败;事实2:贴目为361目时白棋不败;定理(策梅洛):当贴目值为Y时(Y为任意整数),以下三者有且只有一个成立:a)黑棋有必胜策略;b)白棋有必胜策略;c)黑白双方均有不败策略,即最佳应对下双方为和棋。引理1:假设贴目为X时黑棋有不败策略(X为任意整数),那么贴目为X-1时黑棋有必胜策略;同样地,假设贴目为X时白棋有不败策略,那么贴目为X+1时白棋有必胜策略。证明:假设贴目为X时黑棋有不败策略,即存在一个黑方策略,使得(无论白棋怎么下),黑方至少盘面X目;那么黑棋在贴目为X-1时采取同样策略即可获胜。推论1:假设贴目为X时双方均有不败策略,那么贴目小于X时黑方有必胜策略,贴目大于X时白方有不败策略。证明:数学归纳法引理2:假设贴目为X时黑棋有必胜策略,那么贴目为X+1时以下两者有且只有一个成立:a)黑棋有必胜策略;b)黑白双方均有不败策略;证明: 假设贴X目黑必胜。那么对于黑棋,存在一种策略,使得不管白方怎么应对,黑方在终局时都能够至少盘面X+1目(否则贴X目黑棋不是必胜)。那么在贴X+1目的情况下,黑棋只需采取相同的策略就可以至少保住和棋,即白方不能必胜。定理:存在一个整数X(-361&X&361), 使得:1、当贴目小于X时,黑方有必胜策略;2、当贴目大于X时,白方有必胜策略;3、当贴目等于X时,双方最佳应对,结果是和棋。证明:假设不存在这样的X。根据事实1和引理2,可以得出当贴目Y满足(-361&Y&361)时,黑方均有必胜策略(否则根据引理2,存在某一个Y,黑白双方均有不败策略,再根据引理1,该Y就是所求的X)。即贴目为360时黑方必胜,贴目为361时白方必胜。这又与引理2矛盾。故假设不成立,证毕。这里只能证明X是一个整数,而不是正整数。虽然直观上看X几乎一定是个自然数,但是想要证明黑棋在不贴目的情况下有不败策略好像也很难(还是不可能?)。注意模仿棋可以被轻易破解。-----------------------------------------------------------------------------从现在棋手胜率的统计来看,这个X很可能就在7-8左右。“柯洁认为贴6目半都多了。。仅供参考”然而我们已经确定的是什么呢?19路不知道谁赢,小棋盘总知道谁赢吧。从1*1到5*5的棋盘,包括一些长方形的(5*6,2*10, 等等)棋盘,学者已经通过穷举找到了上述的X值,都在以上链接里。不管怎么样,这也是一个进步吧。有关于小棋盘上围棋的拆解,可以移步一下答案。----------------------------------------更新割---------------------------------插播一篇文学作品。刘慈欣《诗云》节选  “那好,我就让你这个白痴虫子看看它有多么精练!” 大牙说着走到桌前,用爪指着上面的棋盘说:“你们管这种无聊的游戏叫什么,哦,围棋,这上面有多少个交叉点?”   “纵横各19行,共361点。”   “很好,每点上可以放黑子和白子或空着,共三种状态,这样,每一个棋局,就可以看作由三个汉字写成的一首19行361个字的诗。”   “这比喻很妙。”   “那么,穷尽这三个汉字在这种诗上的组合,总共能写出多少首诗呢?让我告诉你:3的361次幂,或者说,嗯,我想想,10的172次幂!”   “这……很多吗?”   “白痴!”大牙第三次骂出这个词,“宇宙中的全部原子只有……啊——”它气恼得说不下去了。   “有多少?”伊依仍然是那副傻样。   “只有10的80次幂个!你个白痴虫子啊——”   直到这时,伊依才表现出了一点儿惊奇:“你是说,如果一个原子存贮一首诗,用光宇宙中的所有原子,还存不完他的量子计算机写出的那些诗?”   “差远呢!差10的92次幂呢!再说,一个原子哪能存下一首诗?人类虫子的存贮器,存一首诗用的原子数可能比你们的人口都多,至于我们,用单个原子存贮一位二进制还仅仅处于实验室阶段……唉。”   “使者,在这一点上是你目光短浅了,想像力不足,是吞食帝国技术进步缓慢的原因之一。”李白笑着说,“使用基于量子多态叠加原理的量子存贮器,只用很少量的物质就可以存下那些诗,当然,量子存贮不太稳定,为了永久保存那些诗作,还需要与更传统的存贮技术结合使用,即使这样,制造存贮器需要的物质量也是很少的。”
首先,谢邀。这是我第一个受邀请的回答,感谢
的邀请。我尽我所言,千万不要较真。感谢的提醒。也算比较清晰的认识到了我论述的问题所在。回答确实有问题。似乎是出在——我默认是有必胜策论,可是在每一个时代却又没有被发现。而时代的进步让我们不断去发现这个必胜策略,或者说发现接近必胜策略的方法,从而更改规则来限制这个策略。可毕竟策略是建立在规则和棋力之上。所以到底该如何制定规则好让这个策略在绝对棋力上可以忽略不计近乎公平公正是个大问题啊。最直观的就是你无法控制变量让两个完全一样水平的人下棋比较。纵然是计算机也不行。再其次,就算找到了一些捷径,也会立马更改规则,带来一些革命化的变化。毕竟没有人会玩不公平的游戏。当一个游戏已经可以单纯的通过训练策略就可以取胜的时候,这个游戏基本上已经要衰落了。围棋当下能平衡这个策略最有效的办法也就只有贴目了。可是贴目依旧不是最公平的。它实际上促进了黑的布局以攻为首,白以守为先。很难跳出来。黑上来就守,因为贴目的规则,肯定被动。所以,贴目其实是一种平衡的不能算办法的办法。但也正是这个,限制了黑先行的优势。避免了所谓的“必胜策略”。好的,以下是原答案,保留好了~矛盾的说,我又希望,渴求出必胜的策略,又希望没有这策略好让围棋一直保留一个神圣的地位。愿围棋越来越好~~~~~~~~~~~~~~~~~~~~我是分割线~~~~~~~~~~~~~~~~~~~话说我有补充过答案。我说”没有必胜策略“是建立在当下这个时代规则前提上。一旦发现有那么一点可能必胜的策略,游戏都会更改规则进一步限制。或贴更多目,或别的什么。否则就会让这个游戏走向衰亡。难道谈论是否有必胜策略已经可以凌驾于游戏规则限制之上了吗?毕竟不会有人去玩一个从最开始就不公平,就会必胜活必输的游戏。可感觉似乎不少人不理解,单纯的把我的答案理解为“没有必胜策略“了啊。我是觉得有没有必胜策略有前提。感谢知友
的提醒,会不会存在有人感觉出必胜策略却不提出来,然后继续下棋的可能呢?毕竟他知道策略,别人不知道,那么就算他处在了不利的一方,依旧可以扭转劣势。假设黑棋有优势,他执黑必胜;白棋上来就有劣势,可是他可以利用自己知道的策略来扭转局面,毕竟对面和他下棋的人不知道啊。让我想到了秀策御城棋十九连胜,终生执黑不败的故事了。这样看来吴清源大师和木谷实大师着实伟大。率先提出了贴目的理论来限制执黑的优势啊。不争了,不管有没有必胜的策略,都随它吧。以我的棋力也感受不到其中的奥妙,凑凑热闹罢了。以下是原答案作为一个非职业棋手,业余围棋爱好者来说,不管有没有,我都是希望它没有的。但凡一个游戏,有了必胜的策略,必然会是这个游戏的终点所在。或改变规则,或增添限制,从而延长这个游戏的寿命。否则,这个游戏就要结束了。即便是篮球,当奥尼尔出现,也会改变油漆区面积;当球员三分水平普遍提高,也会拉远三分线,这是一个道理。这个答案是关于斗兽棋为什么衰落的。具体详见答案。简而言之就是因为这种棋类慢慢被人发现有必胜的把握才逐渐衰落。游戏,不管是什么游戏,重在公平竞争。重在利用有限的规则发挥无限的智慧。棋类多是两个人对弈来角逐胜负。当一方可以跨越棋力高低且明显有必胜的把握时,那棋盘对面的人存在的必要是干什么的呢?如果执黑有必胜的策略,以后大小赛事将没有人愿意执白,反之亦然。至少在每一个对应的时代里,执黑执白都能做到大体的公平,将执黑先行的优势尽量通过规则来限制,好使得对弈双方大体公正。这个规则目前来看时贴目。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上世纪初吴清源大师和木谷实大师决定黑棋贴目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发现了围棋这个游戏当下所有的规则里,不能做到尽可能的公平,会让先手之人有更大的胜算,有更多的可乘之机,更多的先手之利。我等围棋界的凡夫俗子是看不出什么,可人家是围棋界泰山北斗一样的人物,是围棋史金字塔顶端的人。他们觉得黑棋需要贴目,自然有他们的道理。至于贴多少合适,就不是我们能妄言的了。而之所以贴目,就是因为他们觉得在不贴目的情况下,同等条件下,黑棋优势比白棋大。所以,说来说去,规则是会随着时代的进步,游戏的进步而改动的。想想中国古代的围棋还有座子制度。后来学习了日本,取消了座子,极大的丰富了围棋的布局,增多了更多的定式,这是对中国围棋史有着重大意义的。让围棋这门游戏,这门艺术,这门竞技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最初,众所周知,围棋也并非19道。有过17道,也有过21道。最后确定19道也是因为19道能最公平的保证实地与外势的平衡。换句话说,如果17道,往往好实地就有必胜策略;21道,好外势作战者就更容易取胜。同理,后来的贴目也是围棋的进步,为了更好的发展这门游戏,艺术,竞技。综上,围棋在任何一个当下的时代里没有必胜策略。准确的说,有个大前提,在历史长河下每一个时代单独拿出来是没有的。就目前而言,在当下的规则下,同等竞技水平,执黑执白的胜率是相当的。如果发现哪天即使贴目6目半或者7目半黑棋依旧有必胜的策略,一定会相应的修改规则,譬如贴更多的目之类,好达到一种平衡,使得围棋继续延续下去。倘若有必胜的办法,也不会是这么比例。真是掌握必胜策略也是建立在强大的棋力之上的。棋力没达到就是知道了又如何?如果所谓的必胜策略可以无视棋力。让一个刚学会下棋的人,让其用这种策略和一个职业棋手下,结果不相上下甚至赢了,那么我绝对相信有策略,甚至以普及这游戏就玩完了,彻底衰败,挽救都来不及。但凡不能无视棋力的,无非是优劣多少的差距。还是建立在棋力之上。而这个差距呢,又可以通过规则进行限制。在不同的时代里,其实大体能公平。真是万一,一旦有高竞技水平的人发现了一丢丢的破绽,一点点的必胜策略,要么游戏衰落,要么更改规则,像程序员一样去改BUG,好修复这门游戏,让它继续在历史的长河里延续。这里插一个脑洞,前面说了吴清源和木谷实大师的伟大之处。倘若真有可能出现必胜策略,且建立在棋力之上,岂不是只有围棋金字塔顶端的人才能发现?不然的话为什么吴清源和木谷实能够推行贴目最后成功呢?那会不会在这金字塔顶端的人中发现了这一必胜策略,然而他又藏着掖着不说,早就看出来需要贴目6目半或者7目半,可是那时候贴目没有到这个数的时候他也不说出来,利用这个便捷去取胜呢?这样就细思极恐了。 反推,如果真是有必胜的策略,我们是不是可以编程程序,然后让计算机去计算,然后真正和人类下棋呢?至少当下的计算机表示还是比较无奈的。这是另外一个我回答和围棋相关的答案,和这一个回答不太一样,相信加在一起能能对你有帮助。
我觉得没有,因为是悖论,两个人同使必胜策略还有人赢么。贴目在增加实际上是一种平衡策略,为了让先手不存在先手的优势,因为围棋是一种棋力的比拼,所以一定要公平。但是围棋却是回合制,而非同时进行,所以在两人棋力相等的情况下,先出手的人一定存在优势,为了让后手的人弥补其劣势,产生了贴目的规则。但是这个贴目却不是通过算出来的,而是根据当代棋手的平均棋力,大概估计出先手的人会有多少目的优势,由于围棋在不断发展,而且每个时代的平均棋力水平在不断提升,所以先手的优势会越来越大,所以贴目的棋子越来越大。个人愚见,未必正确。
我觉得可穷举的回合制游戏肯定至少有某一方有不败策略的:——————————————我是华丽的分割线——————————————0、把所有可能的状态(棋子摆放情况+下一步该谁行动)穷举出来,记作一个个节点。1、其中的一部分状态是胜负已分,那么就给它染色(黑方胜就染黑、白方胜就染白);2、剩余的节点未分胜负,那么就用有向箭头指向它可能的下一步。3、遍历每一个节点,把所有的有向箭头穷举完后,剔除那些由起点(一子未放+黑方行动)无法到达的节点。4、按照下面两个规则对所有节点染色(反复考察每一个节点),直到没有任何一个点能被染色为止。
规则一:如果某一个节点是白/黑方行动,而它的所有子节点(即下一步的节点)都被染黑/白,则这一节点染黑/白。————你的回合,你所有可能的下一步都会走到必败情形时,你已经输了。
规则二:如果某一节点是白/黑方行动,而它有某一个子节点被染白/黑,则将这一节点染白/黑。————你的回合,你有某一种方法走到必胜情形时,你已经赢了。——————————————————再割—————————————————倘若起点已经被染黑/白,则黑/白方必胜倘若起点没有被染色,则双方均有不败策略,证明如下:——————————————————再再割————————————————称没有被染色的点为“透明点”,则每一个黑/白方行动的透明点必没有黑/白色的子节点(否则按规则二,该点已被染色而不透明)、且有至少一个透明子节点(否则按规则一,该点已被染色而不透明)。则当一个处在透明点处行动的玩家(假设是黑方),总可以选择走到下一个透明点,而下一步白方只能走到透明点或者黑点(投降)。因而双方都可以在透明区里面无限打转,但谁也不能离开透明区(离开即投降),因而双方均有不败策略。
路人回答一句(如无帮助请折叠)。我完全赞同【专吃刘小羊】同学的看法,即必有必胜策略。推理过程看他答案就可以了。我这里主要是想对【须尽欢】同学的回答提出一点看法,假如未来某天计算机可能有必胜法,但并不代表人类就有了必胜法。因为人类的“CPU”和“内存”有限,围棋或者象棋为什么能流行这么多年就是因为人类的"CPU"和"内存"只有过“较小的更新”,并没有“质的飞跃”。所以人类才会为突破他们的那层智力天花板而欢呼雀跃!
但就站在未来计算机的角度而言:it’s nothing!(这句话没有任何现实意义,只是一种不可证实猜想,假设那时计算机能计算完围棋所有可能性)如果往后人类大脑可以外置CPU和内存(及假设外置CPU能完成目前围棋的计算任务,且外置CPU和内存其也算人身体的一部分),估计当时的围棋规的复杂度则就会设置为当时运算速度最快的人的N倍(N要看制定者怎么定义),“那时的围棋”仍不可解。
这可能就是棋类游戏的乐趣所在吧。
只和比自己弱的人下。
和贴目有关,理论上,黑先不贴目,黑必然有必胜走法,如果黑先贴10目必然白棋有必胜走法。所以,在不贴目和贴10目之间必然有个贴目值(这个值有可能是非整数)使得黑棋和白棋都有必和走法。贴目值离这个必和贴目值越远,必胜走法越容易找到,越近越不容易找。目前的常用规则黑贴7.5目是很接近那个值的,在这个规则下现在靠人脑和电脑这个必胜走法还没办法找到。
理论上有,但是不太可能出现。简单的说,当必胜法被算出来之后,规则立马就有方式避免必胜法。比如先手必胜法必然赢了10目,规则立刻就会为白棋贴10目以上。另一个理念黑棋第一步走A点。IF白棋走B点,黑棋则走C点必胜;IF白棋走D点,黑棋走E点必胜。一直这样算下去,最后会算赢。其实,我们现在的所谓定式,就是已经算出来了前几步,你几乎怎样走是必胜的了。我不懂编程,但我觉得围棋游戏里的电脑,应该就是这种模式。
不知道围棋是否有必胜策略,但我猜想,如果有,那么结果必定是胜半目,吴清源说,不可过分,李昌镐说,不得贪胜。
围棋是分先游戏,所以不可能平衡,别给我说贴目规则,贴目是围棋不平衡最直接的表现,而且通过统计学计算的贴目标准只能是近似公平。只有在穷尽围棋之后得出标准贴目,才能说在规则上平衡了,但是最终黑棋还是处于先手贴目占劣的位置。所以必胜的策略是存在的。而且是黑棋必胜的方法。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数学和围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数学和围棋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在围棋的棋盘上标有九个小圆点,其中最中间的一个称为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 11:18:58
  在围棋的棋盘上标有九个小圆点,这几个圆点称作什么
  围棋棋盘上标有9个圆点,最中间的一个称为什么
  天元 天元啊~剩下的八个都叫做星。
  是全局唯一独有且无与伦比的一个点,可以解决模仿棋和征子问题
  围棋棋盘象征着宇宙时空,围棋棋子概括世界万物,围棋棋子在棋盘上的行棋对奕则隐喻着宇宙生存、 发展、变化、运动的总规律。
  围棋对奕首先隐喻着宇宙有生于无的生成规律。象棋对奕从“有“开始,尚未开战,棋盘上早已森严壁垒。围棋则从“无”开始,从空无一物的棋盘上陆续落子。宇宙的创生是从有而来,还是从无开始呢?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易》云:”无极而太极。“大爆炸假说认为,宇宙源于200多亿年前某个时刻的一场大爆炸,从绝对的无中产生了时空空间,诞生了原始宇宙,并不断膨胀,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围棋对奕其次象征着宇宙繁生于简的发展规律。围棋的规则极为简单,而且是最大限度的简单,它的棋子无级别划分,没有功能规定,自由落放,平等竞争,但随着棋盘上棋子数量的增加和经营空间的扩大,量变引起质变,围棋便逐渐由简单至复杂,由有限进入无限。宇宙是极为纷繁复杂的,但其终极规则和根本定律则可能是简洁朴素的,宇宙的奥妙根本不在于创世者如何探挖空心思的复杂设计,而是象围棋那样,通过简单的规则,经由空间与数量产生一切。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均揭示了宇宙由简至繁的发展过程。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都相信宇宙本质简单性这一真理。美国当代著名物理学家阿•热在其《可怕的对称》一书中也指出:自然的复杂源于简单,这一点已越来越清楚。可以说,宇宙的运行更象东方的围棋而不是象棋和美式足足球。
  围棋对奕还形象地演绎着宇宙阴阳两极的对立统一运动,“一阴一阳谓之道”,宇宙中,普遍存在阴阳两极的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相互转化的矛盾运动。如宇宙本身的膨胀与收缩,物质与反物质,光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物理学中的正电与负电、引力与斥力,生物学中生与死、遗传与变异,化学中的氧化与还原、合成与分解等等。这些种种对立的统一关系,都能在围棋的黑白相争中找到形象的对应。
  围棋的胜负之争最终是棋盘的控制与争夺。这种胜负规则象征着宇宙中生存空间的争夺。大小各种星体,从卫星到行星,到恒星,再到星系,星云、星团,都是以其质量吸引周围的物质,围出自已的一系。微观世界中,原子核吸引电子围绕它旋转,形成一个原子太阳系,同样也是生存空间的争夺。至于有机界,生物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空间争夺更加激烈。
与梦幻问答相关的文章
梦幻2关键词
梦幻西游图片问关于数学的问题 高手来围棋中 黑棋贴白棋2又4分之3子 请问这个数学单位是什么意思 我知道等于7目半 那2又4分之3到底是个什么数学单位是怎么转换的?
一子等于两目,2又4分之3子应该是5目半啦,LZ你弄错了.7目半应该是3又4分之3子,明白了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这是中日两国胜负算法不同而已。本是一个意思。我们数“子”,日本点“目”。其实应该是一样的。但我们的算法是看“我的子”比180.5子多几子(棋盘上总共有19×19=361子,一半是180.5,超过一半当然就是赢了);而日本算法是看“我的目”比“你的目”多多少。显而易见换算下来1子对于2目。贴子或贴目是为抵消黑棋先行优势而人为定下的规则。其实下棋结果最小可能相差半子或1目(有一口公气)。没法下出1/4...
1子=2目(2+3/4)×2=4+6/4=5+2/4=5+1/2子你错了,2又4分3子是5目半,不是7目半。黑棋贴白棋二又四分三子,这是公元2000年的规定,今年规定黑棋贴白棋三又四分之三子,知道吗?
2又4分之3转换4\11转换2.75
是贴又3又4分之3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围棋的数学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