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妥帖的意思平不颇打一动物

【呜呼吾意其蹉跎】 -- 中华诗歌网权威解释
——呜呼吾意其蹉跎
呜呼吾意其蹉跎平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
呜呼吾意其蹉跎拼音
wū hū&nbspwú|yù&nbspyì&nbspqí|jī&nbspcuō tuó&nbsp
呜呼吾意其蹉跎释义
【呜呼】亦作“呜乎”。亦作“呜虖”。1.叹词。表示悲伤。《书·五子之歌》:“呜呼曷归,予怀之悲。”宋叶适《厉领卫墓志铭》:“虏既卒叛盟,而君竟坐贬死。呜呼!可哀也已!”鲁迅《且介亭杂文·韦素园墓记》:“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2.叹词。表示赞美或慨叹。《书·旅獒》:“呜呼!明王慎德,四夷咸宾。”《汉书·武帝纪》:“麟凤在郊藪,河洛出图书。呜虖,何施而臻此与!”颜师古注:“虖读曰呼。呜呼,叹辞也。”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呜呼!士穷乃见节义。”《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弟不争,兄不取。作义庄,赡乡里。【吾】〔古文〕《唐韻》五乎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音梧。《說文》我自稱也。《爾雅·釋詁》吾,我也。《左傳·桓六年》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楚辭·九章註》朱子曰:此篇多以余吾稱,詳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又《廣韻》御也。執金吾,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註》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又《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吾猶禦也。《註》應劭曰:執金革,以禦非常。又《集韻》棒名【意】《唐韻》《集韻》《韻會》於記切《正韻》於戲切,音。志之發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爲情所意念謂之意。《禮運》非意之也。《註》意,心所無慮也。《疏》謂於無形之處,用心思慮也。無慮,卽慮無也。又與抑通。《徐鍇曰》見之於外曰意。意,猶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大戴禮》武王問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歟。意猶抑。《論語》抑與之歟。《漢石經》作意,抑猶意,古通用也。又《轉注古音》於宜切,音醫。《前漢·韓信傳》意嗚猝嗟。又叶乙力切,音億。《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羣臣頌功,請刻於石【其】〔古文〕丌亓《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碁。《韻會》指物之辭。《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詩·大雅》其在于今。又助語辭。《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詩·周南》灼灼其華。《玉篇》辭也。又姓。《韻會》漢陽阿侯其石。又《唐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姬。《韻會》語辭。《書·微子》若之何其。《詩·小雅》夜如何其。又人名。《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留高陽人也。《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又山名。《前漢·【蹉跎】失足。《楚辞·王褒<九怀·株昭>》:“驥垂两耳兮,中坂蹉跎。”洪兴祖补注:“蹉跎,失足。”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若乃絶岭悬坡,蹭蹬蹉跎。”2.失时。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五:“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胡荽》:“蹉跎失机,则不得矣。”3.衰退。唐白居易《续古诗》之七:“容光未销歇,欢爱忽蹉跎。”唐薛逢《追昔行》:“嘆息人生能几何,喜君颜貌未蹉跎。”4.失意;虚度光阴。南朝齐谢朓《和王长史卧病》:“日与岁眇邈,归恨积蹉跎。”唐李颀《放歌行答从弟墨卿》:“由是蹉跎一老夫,养
石鼓歌其他诗句:
呜呼吾意其蹉跎相关问答:
猜迷动物(36选1)
愿借辩口如悬河
5只龙龟6只冰蚕7只剑齿虎
韩愈《石鼓歌》“搜于岐阳骋雄俊”下句是: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评论 | 其他...
这首诗是谁写的?全诗又是怎样的?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
可能你会感兴趣:
苏ICP备号-1 校址:吴江区松陵镇垂虹路172号 邮编:215200 学校联系电话:1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石鼓歌 作者: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趾恰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砍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古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覆盖,经历久远期无陀。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j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1.张生:指张彻,韩愈的学生。石鼓文:这是指从石鼓上拓印下来的文字。
2.少陵:指杜甫。
3.谪仙:指李白。
4.才薄:是说自己的才力薄弱,不能象杜甫李白他们那样,有纵横驰骋的诗笔。将奈石鼓何:是说象我这样才力薄弱的人,将怎能作好这石鼓歌呢?
5.周纲;周朝的纲纪法度,亦即政治秩序。陵迟:衰落、衰败。四海沸:指天下动荡不安。
6.宣王:周宣王,姓姬名靖,周厉王的儿子,旧时被认为是周朝的中兴之主。挥天戈:指周宣王对淮夷、西戎、狁等用兵的事。
7.明堂:天子颁布政教,朝见诸侯,举行祭祀的地方。
8.剑佩鸣相磨:是说到天子明堂来朝贺的诸侯很多,以致彼此佩带的刀剑互相磨擦而发出声响。
9.L(sōu):春天打猎。岐阳:指歧山的南面。山南为阳。L于歧阳:是说周宣王在一个春天里于歧山南面打猎。
10.遮;罗:拦捕。这句是说,广阔的猎场里的禽兽都将被拦捕了来。
11.镌(juān)功:指将功业刻在石鼓上。镌、勒,都是刻的意思。成,成就,与&功&同义。告万世:即告示后代于万世。
12.隳(huī):毁坏。嵯峨(cu&&);山势高峻的样子。这里是指高山。这句是说,为了制作石鼓而开山凿石。
13.从臣:指随从周宣王的臣子。咸第一:都是第一等的。
14.撰刻:指撰写文字刻于石鼓之上。山啊:泛指山陵。
15.日炙(zh&):日晒。
16.烦:劳。郑huī,同&挥&。呵:喝叱。连上两句是说,这石鼓经受聘发长期的日晒雨淋和野火的燎烤,竟能这样安然无恙;那是有劳鬼神的护持,不让它们遭到伤害。
17.公:张生,指张彻。纸本:指从石鼓上拓印下来的文字纸本。
18.讹:错误。这句是说,拓印下来的文本极为完整,不有丝毫的差错。
19.辞严义密:指拓本的文字庄严,义理精密。
20.不类:不象。隶:隶书,古代的一种书写文字。蝌:蝌蚪文,周时所用文字,因其头大尾小,形似蝌蚪文。石鼓文的文字当为籀文,即大篆。
21.缺画:是说石鼓上的文字因年深日久,不可避免会有向导笔漏画的。
22.蛟:蛟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动物。鼍(tuo驼):鼍龙,俗称猪婆龙,是鳄鱼的一种。这里的蛟鼍即蛟龙,因押韵,故改龙为鼍。这句是说,石鼓文上那些向导笔漏画的地方,象是快剑把活生生的蛟龙斫断了一样。这是极力形容古代文字形体气势的生动有力。
23.翔、翥(zhu注):都是飞的意思。
24.珊瑚树:因珊瑚形状象树枝,故称珊瑚碧树。连上两句是说,石鼓上的文字象是仙人乘着鸾凤翩翩而下,又象是珊瑚碧树似的枝柯扶疏。这都是极办形容石鼓文的体势飞动和笔锋奇丽。
25.金绳铁索:比喻石鼓文的笔锋奇劲如金绳铁索一般。锁纽:比喻石鼓文的的结体如锁纽般的钩连。
26.古鼎跃水:相传周显王四十二所,九鼎没于四水,秦始皇时派人入水不得。龙腾梭:《晋书&陶侃传》:&侃少时,渔于雷泽,网得一织梭,以挂于壁。有顷雷雨自化为龙而去。&这句是形容石鼓文字体的变化莫测。
27.陋儒:见识短浅的儒生,指当时采风编诗者。诗:指《诗经》。
28.二雅:指《诗经》的《大雅》和《小雅》。褊狭局促。委蛇(wei&tuo威驼):宽大从容的样子。这句是说二雅没有把石鼓文收进去,是由于当时采风编诗者的见识短浅。
29.秦:秦国,今陕西一带,即石鼓所在的地方。石鼓于唐初在天兴(今陕西省宝鸡市)三畦原出土。
30.掎摭(ji&zhi已职):采取。遗:丢了。羲:羲和,为日驾车的人,这里代指日。娥:嫦娥,这里指月。连上两句是说,孔子西行没有到过秦国,结果编诗未收石鼓文,那就象是拾了星星,却等待以了太阳和月亮。
31.好古:爱好古代文化。生苦晚:苦于出生太晚。
32.此;指石鼓文。双滂沱:指眼泪和鼻涕一同流出。意即令人无限感伤而泪如雨下了。
33.蒙:蒙受。博士:官名。唐时有太学、国子诸博士,并为教授之官。
34.其年:那一年,即韩愈自江陵法曹参军被召回长安任国子监博士的元和元年(806)。
35.故人:不详。从军在右辅:《三辅黄图》:&太初元年(公元前104)以渭城以西属右扶风,长安以东属京兆尹,长陵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右辅,即右扶风,为凤翔府。韩愈故人为凤翔节度府从事,所以说&从军在右辅&。
36.度(du&)量:计划。掘:挖。臼科:坑穴,指安放石鼓的地方。
37.濯冠:洗帽子,沐:洗头。浴:洗澡。这都是表示诚敬的意思。祭酒:官名。唐时为国子监的主管官。
38.如此:象这样的。至宝:极为贵重的宝物。
39.毡包席裹起是说十只石鼓只要几匹骆驼运载就行了。
40.荐:进献。诸:是&之于&二字的合音,用意亦同。太庙:皇家的祠堂。郜(g&o)鼎:郜国所造的鼎。《左传&桓公二年》;&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郜国在今山东省城武县。
42.圣恩:皇恩。太学;指国子监。
43.诸生:指在太学进修的学生。切磋:指对学问的钻研,这里是指对石鼓的钻研。
44.观经鸿都:汉灵帝光和元年(178),置鸿门学士。鸿都门为藏书的处所。又灵帝熹平四年(175),蔡邕奏请正定六经文字,并刻石碑,立于太学门外,即熹平石经。从此,每天前来观看和摹写的人很多45.坐:即将。坐见:即将看到。
46.剜(wan弯):刀挖。剔:剔除。节角,指石鼓文字笔画的棱角。
47.安置妥贴:安放妥当。不颇(pō):不偏斜。
48.檐:屋檐。深檐,也是&大厦&的意思。覆:遮盖。
49.期无佗(tu&):希望石鼓没有任何的损坏。无佗,同&无他&。
50.中朝:即朝中,朝廷里。老于事:实指老于世故,即办事拖沓、保守的意思。
51.肯:岂肯。感激;感动激发。徒:只。j婀(an&e安阿):无主见的意思。
52.敲火:指牧童无知,随便在石鼓上敲击时爆出火星,有损石鼓。砺;磨擦。
53.著手:同&着手&,即用手。摩挲(suo梭):常指对文物古玩的抚摩,表示爱惜的意思。
54.销:熔化金属。铄(shu&):指金属熔化。就:趋向,归于。
55.六年:韩愈元和六年作此诗。西顾:指西望石鼓所在地岐阳。岐阳即岐山南面,山在长安、洛阳西,故称&西顾&。空吟哦:空费心思的意思。
56.羲之:王羲之,著名书法家。俗书:沈德潜《唐诗别裁》:&隶书风俗通行,别于古篆,故云俗书,无贬右军意。&认为俗书是对古书而言,是时俗之俗,非俚俗之俗,不是贬意。但就韩愈对石鼓文字的无比推崇来看,王羲之的书法自然会被他认为是俗的了,实含贬意。趁姿媚:追求柔媚的姿态。
57.博白鹅:换白鹅。据《晋书&王羲之传》载,他很喜欢鹅,曾用&数纸&自己所写的《道德经》去换取山阴道士的鹅。
58.八代;所指不明。一说是秦、汉、魏、晋、元魏、齐、周、隋;又说是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59.收拾;指把散乱的会物收集起来。这里是指把石鼓收集起来加以保存的意思。则那(nu&):怎标何。
60.柄:权柄。任:用。柄任儒术:即重用儒学之士的意思。崇丘轲:尊崇孔丘、孟轲。
61.论列:议论,建议。
62.悬河:比喻有辩才,即善于辞令。《晋书&郭象传》:&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说话)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63.止于此:到此为止。
64.其:将。蹉跎:本指岁月虚度,这里作失意解,即白费了心思。与前文的&空吟哦&意同,且相照应。
张生手拿周朝石鼓文的拓本,劝我写一首咏赞它的石鼓歌。
杜甫李白才华盖世但都作古,薄才之人面对石鼓无可奈何。
周朝政治衰败全国动荡不安,周宣王发愤起兵挥起了天戈。
庆功之时大开明堂接受朝贺,诸侯接踵而至剑佩叮当撞磨。
宣王田猎驰骋岐阳多么英俊,四方禽兽无处躲藏都被网罗。
为把英雄功业刻石扬名万世,凿山石雕石鼓毁坏高山嵯峨。
随从之臣才艺都是世上第一,挑选优秀撰写刻石放在山坡。
任凭长年雨打日晒野火焚烧,仗着鬼神守护石鼓永不湮没。
你从哪里得来这拓本的底稿?丝毫都很完备一点也无差错。
言辞严谨内容奥密难于理解,字体不象隶书蝌文自成一格。
年代久远难免受损笔画残缺,仍象得剑斩断活生生的蛟鼍。
字迹有如鸾凤翔飞众仙飘逸,笔画恰似珊瑚碧树枝相交错。
苍劲钩连象金绳铁索穿锁钮,浑然又象织梭化龙九鼎沦没。
浅见儒士编纂诗经却不收入,大雅小雅内容狭窄并不壮阔。
孙子周游未到秦地无知难怪,采诗不全象取星宿却漏羲娥。
啊我虽好古却苦于生得太晚,对着石鼓文我哭得涕泪滂沱。
想当年我蒙召做国子监博士,那年正改纪元年号称着元和,
我的朋友在凤翔府任职从事,曾经为我设计挖掘石鼓坑窝。
我刷帽沐浴禀告国子监祭酒;&如此至宝文物世上能存几多?
只要包毡裹席就能立即运到,十个石鼓运载只需几匹骆驼。
进献太庙把它比作文物郜鼎,那声价百倍于郜鼎岂是太过?
皇恩浩荡如果准许留在太学,诸生就能钻研解说一起切蹉。
汉朝时鸿都门观经尚且拥塞,将会看见全国上下为此奔波。
剜剔藓苔泥尘露出文字棱角,把它放得平平稳稳不偏不颇。
高楼大厦深檐厚瓦把它覆盖,经历久远不受意外损坏伤挫。&
朝中的大官个个都老于世故,他们空无主见岂肯感奋奔波?
牧童在鼓上敲火牛用它磨角,谁能再用手把这个宝物抚摸?
长年累月风化销铄将被埋没。六年来向西遥望我空叹吟哦!
王羲之书法时俗趁机显秀媚,书写数张还可换回一群白鹅。
继周之后八代争战已经结束,至今无人收拾整理又可奈何?
如今正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皇上重视儒术推崇孔丘孟轲。
怎么才能把此事向皇帝建议,愿借善辩之人发挥口若悬河。
石鼓歌写到这里就算结束吧,唉呀我的意愿大概是白说说!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日志分享]
[日志信息]
该日志于& 09:16&由&admin&发表在&&网站下,你除了可以发表评论外,还可以转载&“石鼓歌”&日志到你的网站或博客,但是请保留源地址及作者信息,谢谢!!&&&&(尊重他人劳动,你我共同努力)
[相关日志]考试指南:
备考真题:
热门杯赛:
推荐城市:
期中试题:
期末试题:
单元测试:
小学试题:
语文试题:
语文考点:
数学试题:
数学乐园:
英语知识点:
英语试题资源:
您现在的位置: &
韩愈――《石鼓歌》
来源:第一范文网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
  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鸣相磨。
  L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趾恰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纽壮,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j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尚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作者:
  韩愈字退之,南阳人。少孤,刻苦为学,尽通六经百家。贞元八年,擢进士第,才高,又好直言,累被黜贬。初为监察御史,上疏极论时事,贬阳山令,元和中,再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转考功、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又改庶子。裴度讨淮西,请为行军司马,以功迁刑部侍郎。谏迎佛骨,谪刺史潮州,移袁州。穆宗即位,召拜国子祭酒、兵部侍郎。使王廷凑归,转吏部,为时宰所构,罢为兵部侍郎,寻复吏部。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愈自比孟轲,辟佛老异端,笃旧恤孤,好诱进后学,以之成名者甚众。文自魏晋来。拘偶对体日衰,至愈,一返之古。而为诗豪放,不避粗险,格之变亦自愈始焉。集四十卷,内诗十卷,外集遗文十卷,内诗十八篇。今合编为十卷。
  注释:
  张生:旧注多指水部员外郎张籍。
  明堂:天子举行大典的场所。
  L于岐阳:指周宣王打猎于岐山之南。
  镌功:为了将功业镌刻在石上使它地久天长,于是凿破高峻的山石而石鼓文章。
  隳:毁坏。
  山阿:泛指山陵。
  郑和&挥&,指挥,引申为护卫。
  不类隶与蝌:不像隶书和蝌蚪文(字形像蝌蚪的古文字)。
  快剑斫断:言石鼓文的残缺。
  蛟鼍:即蛟龙,为押韵而用&鼍&(俗称猪婆龙的爬行动物)字。
  古鼎跃水:《水经注。泗水注》载:周显王时九鼎沦没于泗水,后龙咬断绳索而水出。
  龙腾梭:《晋书。陶侃传》载:陶侃少时,于雷泽网得一梭挂于壁,后而雷电大作,梭化为龙破壁而去。
  陋儒:指当时的采风`者。
  二雅:指《诗经》中的大雅、二雅,其中多为歌颂宣王征伐之作。
  委蛇:同&委佗&,庄重而又从容自得貌。
  羲娥:日神羲和与月里嫦娥。
  故人:旧注多指郑余庆,他曾将石鼓文移至凤翔,也曾为国子监祭酒,只是未有&右辅&之记载。
  从军在右辅:指任凤翔(今属陕西)节度府事。
  度量掘臼科:谋划挖掘埋藏石鼓文的坑穴。
  祭酒:即国子临祭酒,主管太学的学官。
  荐诸太庙比郜鼎:进献给皇家祠堂,也比得上郜的大鼎。郜,古国名,故址在今山东成武东南。
  期无佗:希望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老干事:老谋深算。
  讵肯:岂肯。
  j婀:依违阿曲,见风使舵。
  牧童敲火牛砺角:石鼓被牧童敲石取火,任意玩弄,被牛磨角,任意毁损。
  摩挲:抚摸,引申为爱惜。
  日销月铄:一天天损坏,一月月熔毁。
  就:终归于。
  六年四顾:指此诗写于元和六年(811)
  八代:泛指秦汉以来诸朝代。
  则那:那么又奈何?
  其蹉跎:意谓将是虚度光阴,即枉费心思。
  赏析:
  石鼓文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秦代刻石,书体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大篆,石鼓起勇气原在天兴(今陕西宝鸡市)三峙原,唐初方被发现。杜甫、韦应物、苏轼等名家均有诗作咏赞。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并非诗中所写的周宣王狩猎之记,当时诗人是弄错了。全诗从石鼓的起源到论述它的价值,曾建议运至太学保存而遭到否决,不禁感慨系之。写这首长诗记述了石鼓文的起源、经历和价值的目的,仍然是在呼呈应该引起重视。诗人为保护文物而大声疾呼,没有人读后不为之所动,对官场陋习的讽刺也是很深刻的。
百科词条: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查询小学试题库、奥数题库、小升初动态、竞赛辅导、重点中学信息等,2016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
24小时热帖每周热帖义项指多义词的不同概念,如的义项:网球运动员、歌手等;的义项:冯小刚执导电影、江苏卫视交友节目等。
笔顺编号:笔顺读写:竖折撇钩竖(巾)竖横竖折撇横(占)
汉字首尾分解 巾占
拼音 tiè tiě tiē
统一汉字 U+5E16
汉字部件分解 巾占
Unicode CJK
四角号码 <p class="cardlist-value" title="4
五笔98 MHHK
五笔86 MHHK
部外笔画 5&
帖 tiè1、学习写字时摹仿的样本:碑~。字~。画~。帖 tiě1、便条:字~儿。2、邀请客人的纸片:~子。请~。3、写着生辰八字的纸片:庚~。换~。4、量词,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一~中药。帖 tiē1、妥适:妥~。安~。2、顺从,驯服:服~。俯首~耳。3、姓。
帖 tiè〈名〉1、形声。从巾,占声。本义:古代字写在布帛上叫帖2、写在帛上的书签 [label]帖,署也。--《说文》。段玉裁注:木部曰:&检,书署也。&木为之谓之检,帛为之则谓之帖,皆谓幖题,今人所谓签也。&3、名册,名簿 [book]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杜甫《新安吏》4、铭功纪事的石刻称&碑&,书疏称&帖& [tablet]。5、如:晋代王羲之有《》、《》6、又指石刻、木刻的拓本,书画的摹临范本 [copy]。7、如:碑帖;字帖;画帖8、对联;联语 [antithetical couplet]金子友来乞楹帖。--《瓯北诗话》9、又如:春帖(春联)10、另见 tiē;tiě帖 tiě〈名〉1、官府文书,公文 [document]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杜甫《新安吏》2、又如:帖发(行文发送);帖写(清时衙门中的抄写小吏);帖头(差役)3、证券;单据;凭证 [security]一季无讼,即书户帖,连庄帐付之,以为地符。--《》4、写有简短文字的柬帖 [invitation]。5、如:名帖;拜帖;盟帖;庚帖;请帖;下帖子;回帖;谢帖6、书面的或印刷的通告或公告 [notice]。7、如:招帖8、科举时代明经科的考试名目 [examinations]题赋曰帖,故唐制帖试士曰试贴。--《通俗文》9、又如:帖恬(科举考试的一种程式文章);帖经(帖文。唐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方法);帖试(帖括。以帖经试士)10、箭靶 [target]箭头破帖浑无敌。--唐· 贾岛《上邠宁邢司徒》11、旧时妇女置放缝纫用品的器物 [box]启帖理针线,非独学裁缝。--唐· 孟郊《古意》12、标签以纸帖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每韵为一帖。〈量〉1、用于配合起来的若干味汤药。2、如:一帖药帖 tiē〈形〉1、帖服。对约束、控制或权威命令顺从的 [obedient]塞外蛮人方帖服,水边鬼卒又猖狂。--《三侠五义》(袁可立)复使之兴兵助战以责其大义,而朝鲜帖帖然。-- 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2、又如:伏伏帖帖;俯首帖耳;帖帖(形容帖伏收敛的样子;温顺,服帖);帖伏(折服,顺从不反抗);帖胁(拘束不展)3、安定 [stable]事不妥帖。--王逸《楚辞序》安置妥帖平不颇。--韩愈《石鼓歌》4、又如:帖然(安定);帖泰(安宁;安定)5、安静 [quiet]帖,静也。--《广雅》6、又如:帖息(平静无声);帖妥(静止不动)〈动〉1、粘。同&贴& [stick on]对镜帖花黄。--《乐府诗集·》2、如:帖黄(贴黄。唐时敕书用纸。凡有更改的地方,仍以黄纸贴之)3、紧挨着 [snuggle close]因帖卧床上,剑至果高。--《·假谲》4、又如:帖骑(贴身于马上);帖席(贴卧席上);帖伏(贴地而伏)5、砌垒 [build by laying bricks or stone]帖石防溃岸。--唐· 杜甫《早起》6、添补,增添 [add]。7、如:帖例(帖附前例)8、典押 [mortgage]臣计天下编户,贫弱者众,有卖舍、帖田供王役者。--《新唐书·李峤传》
回族中的,源自元代回回人自取或赐给的蒙古名&帖木尔&之首音,但这是标准的&回族姓&。(《姓氏词典》)元代,蒙古帝国()征服了欧亚非地区的一些国家后,大批人和信仰的欧亚人也随之进入了中国,他们中的一些人便取()了统治阶级--蒙古族的名子&帖木儿&。如&帖木送儿&(哈刺鲁人)、&帖睦(木)烈思&(康里人)、&明里帖木儿&(康里人)。&哈达帖木儿&(康里人)、&完泽帖木儿&(康里人)等。又如赛典赤.赡思丁这样的中亚布哈拉伊斯兰血统的大家族中,也有人在回回名上(赐给)了&帖木儿&,如&月鲁帖睦(木)儿&,&赛牙胡帖木儿&。特别需要的是,这些&帖木儿&的伯颜(赛典赤.赡思丁之孙)的名下却写着&蒙古人&。很,这里所指的&蒙古人&不是指&蒙古族&血统,而是指自己(布哈拉人)已经成了蒙古大帝国的国民。当然,在回族帖姓中,也确有极少数改信伊斯兰教、触入回族当中的蒙古族。如元代的阿难答卒部归信伊斯兰教,其中可能就有帖姓。但是,如果说:&脱、妥、铁、帖、达、朵、贴、燕、何、塔、忽、萨、合、和等姓氏,从考察几乎都来源于蒙古人的姓氏&,(《回族姓氏初探》这就太绝对了。因为从来的一些回回人本身就有(以音取姓、以名取姓)脱、妥、铁、帖等姓氏;同时,这也忽略了被征服者阿拉伯人和欧亚穆斯林取了(赐给)征服者--蒙古人名字这一存在。对于这部分人,无论如何也不能说他们是&蒙古族&人。此外,由于&帖木儿&还可译为&铁木儿&,故回族中的一部分铁姓又与帖姓有着一定的关系。帖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 帖a book containing models of handwriting or painting for learners to copy card invitation note obedient
◎ 粤语:tip3◎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ap7 [沙头角腔] tiap7 [梅州腔] tiap7 [台湾四县腔] tiap7 [客语拼音字汇] tiab5 tiab6 [东莞腔] diap7 [陆丰腔] tiap7 [宝安腔] tiap7 [海陆丰腔] tiap7
安帖醉帖祖帖资帖奏帖转帖字帖柱帖朱笔帖中秋帖支帖真帖针帖直帖招帖允帖谕帖熨帖鱼封雁帖鱼书雁帖玉帖玉帖镫由帖楹帖遗帖邀帖偃帖药帖雁帖牙帖鸭头丸帖一帖宣帖行帖小帖小帖儿颜帖缃帖县帖谢帖喜帖线帖儿五言试帖问慰帖蔚帖下帖戏鸿堂帖犀帖
{{each(i, video) list}}
{{if list.length > 8}}
查看全部 ${list.length} 期节目
{{if _first}}
内容来源于
百科兴趣圈
{{if list && list.lengt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搁置妥帖修葺满堂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