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好听的托管名字大全集留学好吗

当前位置:正文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2011年,柴老师作为总发起人,联动香港欧亚教育、国内品牌机构及海外名校等优质资源,在国内首家推出全托管留学服务新模式。全托管留学初衷,就是提供更完善的海外留学服务,让小年龄留学生在海外更安心,让家长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业更放心。全托管留学,在国内受到留学生家长普遍信任和认可,家长们表示:“把孩子交给柴老师,留学的事就放心了。”孩子在国外的任何信息动向,家长都能第一时间得到通报。在国内国外,有精干有效的全托管系统在为这些小留学生无微不至地服务。全托管留学,在国外受到名校校长高度赞誉和支持,英国私立贵族名校圣登仕庭学院校长Jane Davies女士评价这是一支“海外留学特攻队”,并从校车接送、课程设置、餐饮安排、加时补课、社会实践等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配合与支持。这在国外学校属史无前例。全托管留学,得到越来越多社会精英人士的认同。最新调查显示,90%以上中国企业家有意将子女送往国外留学,支持他们这样做的理由很多:优质的教学质量、良好的培养体系、高端的人脉资源等等。唯独让他们放心不下的是没有专业的托管服务,担心孩子出国后缺乏管教而失去了留学的意义。2011年,全托管留学推出伊始,杭州驻沪企业联合会即特邀柴老师出任副会长,并专项成立“杭商精英子女海外教育托管委员会”。目前,越来越多的社会精英人士都将子女留学托付给了柴老师,已有提前三年预约参加全托管留学的孩子。2012年,柴老师受邀出任浙江省人才开发协会跨文化研究分会的秘书长,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为在海外求学的学子提供跨文化融合实践的相应服务。推出包括“跨文化体验、跨文化课堂、跨文化考察、跨文化沙龙、跨文化论坛、跨文化研究、跨文化服务”等大型系列活动。我们提供专注中小学生,专业英美的海外留学全托管服务。在海外,我们派驻全职带班老师全程跟进学生的学业及生活。学业上,每年确保专业及英语加补课补足500个课时,细化到中学选课指导、大学申请辅导、社会实践安排、名校面试辅导等;生活上定期安排游学,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及时探访寄宿家庭,了解学生最新动向,甚至细化到零花钱托管,确保学生专注于学业,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在境内,我们设立强大的后续团队24小时无缝对接,每双周发送详细的学生报告反馈给家长,协助家长免费办理访问签证及安排海外接待事宜等。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冲刺全球名校,我们推动80%的留英全托管学生进入全球前100名大学!日,第一届全托管学生行前酒会在杭州香格里拉饭店举行。全托管留学·项目缘起留学要走正道,这是“全托管陪读”留学的出发点曾经有位留学生家长被问为什么给孩子信用卡,“因为每次消 费都有提示”,家长叹气说,“唉,孩子不跟我联系,这样至少我 还知道他活着。”这是“柴老师说留学”新浪微博里提到的真实故事。而正是大 量类似的故事,促使柴老师发起“全托管留学”。留学要走正道。这是“全托管陪读”留学的出发点。从国内“圈养”到国外“放养”,海外留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o 一是不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不能制订学习计划。o 二是独在异乡面临空虚寂寞,消极情绪影响学业。o 三是容易听信他人蛊惑引诱,投机取巧上当受骗。o 四是自立能力差,等靠他人,不会独立处理事情。o 五是英语水平低,语言问题成了升学“拦路虎”。o 六是对未来大学专业毫无头绪,找不到奋斗方向。长期以来,我们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处于被动状态,缺乏管 理自己的能力。从小到大,我们家长就一直替孩子做主包办,孩子 没有机会替自己作主。正因为存在着大量诸如此类的问题,所以就有“全托管留学” 的必要。 全托管七大优势1、完全托管:专家团队全程跟进签证申请、学业跟踪、生活管理、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甚至零用钱代管,直至中学毕业后,英国确保80%进入全球一流大学。2、老师陪读:特派中国老师全时段陪读,监管生活和学业,及时跟进学生海外表现,疏导学生心理情感问题及学习障碍等。确保家长完整了解孩子信息。3、课外补课:从英语及专业课程、背景课程等多方面强化提升,全面提高竞争力,特别设计了著名大学面试辅导及职业体验等全新内容,提早作名校申请准备,并确立专业方向,作好人生规划。4、快乐游学:游学就是第二课堂。每两周一次郊游,每年假期特设英伦或欧洲游学,目的是让孩子们快乐学 习,在游历中深入体验西方文化,最大程度激发学生潜质,让孩子们积累丰富全面的海外文化知识,拓宽知识面,为日后申请名校作铺垫。5、完美营地:首批英国联盟学校分布在伦敦、曼切斯特、北安普敦等地,以贵族学校为主,软硬件俱佳且历史悠久。首批美国联盟学校设在东岸,距费城20分钟车程,离纽约1.5小时车程,学校宗旨是“通过教育培养具有领袖力的人才来影响世界”。“全托管”之外,还有200多所学校提供留学后续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6、黄金通道:英国A-Level成绩是全球最有含金量的文凭。通过“全托管留学”模式,去英国读中学,可确保进入全球排名前百位大学,并可申请美国、香港、欧洲等全球上万所大学。“全托管留学”借助专业化系统化平台支持,为学生打开留学黄金通道。7、全面融入:首批项目学生已经在英国成立学生会,并创建了自己的中文社团。项目营地学校基本属于独家合作性质,其他中国学生很少,可确保项目学生充分国际化融入。每年,还为项目学生设计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也是为今后名校申请作准备。 全托管项目支撑体系1、发起执行机构:EES.香港欧亚教育由柴老师及Edric.Ho博士创建。柴老师曾就任于香港学联集团。 Edric.Ho博士在香港读小学,在英国接受中学教育,在美国获得本 科、研究生及博士学位,还曾在中国南开大学获得法律硕士学位。 柴老师及Edric.Ho博士对中西方教育有深入完整体会,并掌握丰富 优质的海外教育资源,建构系统化专业化的“全托管留学”平台, 足以保证小年龄段留学生在海外的成功。 2、学术支持机构:浙江省人才开发协会浙江省人才开发协会特别成立跨文化研究分会。其主要目的,是为在海 外求学的留学生提供跨文化融合实践的相应服务。浙江省人才开发协会 跨文化研究分会将推动开展“海外全融合·跨文化实践”系列活动,走 进学校走进家庭面向公众,结合当前海外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跨文化问题 充分合作,制订专业跨文化研究目标,定期发布跨文化研究成果,开设 跨文化主题活动,创建跨文化培训体系。 3、境外合作机构 : 英美名校联盟首批英国联盟学校分布在伦敦、曼彻斯特、北安普敦等地,以私立贵族学校 为主,软硬件俱佳且历史悠久。首批美国联盟学校设在东岸,距费城20分钟 车程,离纽约1.5小时车程,学校宗旨是“通过教育培养具有领袖力的人才来 影响世界。”此外,在密歇根州还有政府大力支持的“新一代人才”计划可 供选择。 4、运行监管系统:境内境外联动机制境内有专门的全托管管控中心24小时提供咨询服务,境外有特派老师全时 段陪读,监管学生生活和学业,并及时跟进学生海外表现,及时疏导学生 心理情感问题并解决学习障碍。境内境外联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动态信 息,以日报、周报与总部互动,以双周报、电子月刊形式向家长呈现孩子 信息。 “全托管陪读”适合学生类型第一,是初三学生。初三学生去英国,先读两年英国初中课程 GCSE,再 读两年高中 A—Level 的课程。然后凭这四年的时间积累,进入全球前 100 位 大学。去美国直接衔接美国高中课程,通过四年的学习,进入美国名校的机会 较国内直接申请美国名校要增加很多。第二,是高一、高二学生。每年 9 月份开学之前,都是最后的机会。他们 可以读英国高中课程,A-Level 读两年,可以拿 As 成绩 , 申报全世界 160 多年 国家过万所大学,可以直冲世界顶尖大学。这是含金量最高的中学文凭了。去 美国,可以读美国高中 11 年级。第三,是高三学生。高考后不理想的话,可以转去英国读预科,进而冲击适合学生群 英国一流大学。快来加入我们! /LXGZS/TuoGuanList.aspx?Type=1
分享给好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第一步 打开微信底部扫一扫
第二步 扫下面的文章二维码
第三步 右上角点击转发
相关文章Relevant
自从跟了出版社的项目,这种调查做起来越来越顺了,对于那些性冷淡并难以取悦的人也进入了尾声,想起巫昂老师在三联做的《当代...
1.哪里有这样的教练,请!叫!上!我!2.做陶瓷真的是一件很邪恶的事,甩得少妇心花怒放.3.妈蛋,脱出去砍了!!4.国外的军训我...
1、上帝思维“关爱别人,受益自己.”上帝说,天堂里的居民,凡事都是这么想的,世人要是拥有爱的思维,那他无论身处何方,都...
来自德国的摄影师Julius Ise为某棒棒糖拍摄了一组可以称得上是史上最性感的棒棒糖广告,这组作品名为《leck mich》,意为“舔我”...
“我是演员”第三季 新年重磅回归,这到底是观众还是托!我书读的少,你们不要骗我!!!
中 财 国 际微信号:zcgj365财富管理和运营、农产品贸易和投资、教育投资和咨询.这两天,一则视频被加上《2015央视春晚终于请...全托管留学好吗?_百度知道
全托管留学好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初中?高中?还是大学请问题主目前是在哪个阶段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留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404 - 找不到文件或目录。
您要查找的资源可能已被删除,已更改名称或者暂时不可用。《新闻89&柴老师说留学》&遭遇史上最严家规
核心提示:
遭遇史上最严家规,洗澡不能超过15分钟……我们庞同学的故事被刊登在《钱江晚报》上,还迅速被各大媒体、网站转载,大家对这份史上最严家规褒贬不一。是消极对抗,还是积极迎战?庞同学妈妈如何看待英国寄宿家庭对儿子的要求?相反,最好寄宿家庭周同学的妈妈有什么感慨?育儿焦虑症的今天,柴老师携手钱报资深徐编辑给您上一堂跨文化课。
主持人林涛:各位好您现在收听到的是新闻89,每周日五点到六点为带来的《柴老师说留学》。今天微博上一条关于美国的一位妈妈给13岁的儿子买了一个iphone手机当做新年礼物,面前还有一张写满了18条规定的合约,曾经让很多人警察惊诧不已。无独有偶1月10日一天,英式严厉家规我们要不要学的文章,也在网上引起了热议。这份被议为史上最严家规你怎么看,它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今天节目非常幸运,我们请到了海外教育全托管留学的发起人柴老师,以及《钱江晚报》科教版的资深编辑徐老师,还有两位留英的学生家长,一位是遭遇最严家规的庞同学的妈妈;另外一位是遇到最好寄宿家庭的周同学的妈妈,欢迎几位。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w690/5d9d133fhd&690" NAME="image_operate_67213"
ALT="《新闻89&柴老师说留学》&遭遇史上最严家规"
TITLE="《新闻89&柴老师说留学》&遭遇史上最严家规" />&&柴老师:大家好。
庞妈妈:大家好。
周妈妈:大家好。
徐老师:你好。
主持人林涛:我觉得可能几位在这方面也是非常有心得体会,我们也知道这个最严家规在网上也是颇具争议的,我们先来问问庞同学的妈妈。看到这份最严的家规,罗列了满满一张纸,而且事无巨细,我们想把孩子送到国外的一个家庭,而且又是这样非常严厉的家庭,看完了这些规定心里是什么样的一种想法?
庞妈妈:一开始也是小孩子打电话给我,他说我这个家庭特别严厉,整个我也没有看到过,但是里面有几个比较典型的内容,他讲起过,我当时有一些担心。
主持人林涛:担心什么呢?
庞妈妈:我觉得就怕他适应不了,在别人家里不受欢迎,第二个影响他学习生活。其实当时也不知道什么,我就一股脑跟他讲,我相信你肯定会处理好,你这么聪明。我其实就是鼓励,我说你肯定会把它解决了。但是这么说的时候,我心里一点都没底,就非常担心。
柴老师:其实那个时候我也在英国,那个时候所有的孩子住下来以后都很兴奋的,我们家里怎么样,那个时候庞同学说,我们家的家庭给我那么多的规矩,很多同学打抱不平说,这样不行的。第一时间我就问了孩子,我说你觉得做得了吗,他说有的可以,有的不可以,我说你如果说不可以,你告诉我,我们来跟家庭协调,他说没关系,我试试看吧。我觉得这个就非常好,那个时候他可能跟你商量过了吧,也是在通电话讲了这个情况是吧。
庞妈妈:是的,过几天后我就很担心,问他怎么样,他说没事了,好些了,我觉得他可以解决一些。
主持人林涛:证明孩子的适应能力特别强。
柴老师:这一点上特别就是说,这个孩子他能够来接受,这需要一个勇气。所以我一回来就跟庞妈妈说,你儿子太棒了,因为你教育的好。我第一时间有记得这样讲,我说你儿子真的不错,真的是你教育的好。因为一个孩子出去以后,他够勇气来面对这些,这些是对他的挑战,而且这些挑战也意味着他要做到这些事情。
主持人林涛:我想问问庞同学的妈妈,你最开始知道这些条例的时候,可能也对孩子的能不能相互适应有所担心。有没有想换寄宿家庭的想法和冲动?
庞妈妈:一开始他讲了这些东西,我也没这个想法,就觉得我马上就想起,儿子平时行为习惯里面比较松散的,哪些东西在外面就不适应了。我其实挺希望他养成这种严谨的好习惯,我想在那边的话,趁这个机会能够把他习惯养的好一些,我还窃喜,高兴呢。
后来他讲了一两件事情的时候,我想也可以换家庭,他举例子,别人很好,谁谁的家庭这么好这么好。其实我说欧洲的人是比较严谨的,他自己也严谨,学他们的,我就正向引导。我说学习他们你应该会进步什么,他说不是所有的呀,那别人家很好的,谁家谁家他举了一些例子。这是第一有比较。
第二的话,他觉得因为他有几件事情,不是严厉,让我感觉人不够好,他举了几个例子。他说要换,我说也行,我这个学期要坚持,以后下个学期再考虑,他表示同意了。
主持人林涛:确实,最严的家规对于庞同学也是一大挑战,最终事情是得到什么样的处理,事情的发展是如何的。关于周同学的妈妈她也说她的孩子遇到了是史上最好的寄宿家庭,那究竟怎样一个最好,我们稍候回来再聊。
主持人林涛:继续关注柴老师说留学,关注留学,关注留学背后的故事。今天我们请到的就是几位非常重量级的嘉宾,海外教育全托管留学发起人柴老师,以及《钱江晚报》科教版的资深编辑徐老师,以及两位留英学生的家长。一位就是遭遇最严家规的庞同学妈妈,另外一位是遇到最好寄宿家庭周同学的妈妈。
我们知道发生了这样最严家规之后,其中有几点,我想庞妈妈,你觉得哪一点是最苛刻,你不能接受的,或者说确实很纠结的?
庞妈妈:小孩子讲特别是洗澡的事情无法接受,他就想晚上洗澡,但是好像说那边的人,他们是不是觉得早上洗澡比较好还是什么,他说不是的,寄宿家庭自己晚上洗澡的。
主持人林涛:唯独对庞同学例外。
庞妈妈:对。我说你能不能跟他商量一下,比如说上体育课哪一天晚上洗,他说不行,他就很死板,很严谨。
主持人林涛:觉得这一点是有点争议的,不大能接受的。
庞妈妈:对。
主持人林涛:而且我也注意到了,只能是洗10分钟,是早晨10分钟。时间不允许太长。
庞妈妈:10分钟我倒觉得挺好,平时小孩子我老觉得他有时候时间观念还是有点拖,像这种的话,我心里觉得挺赞成的,10分钟当然够了。
主持人林涛:我想问一下,你看在行前酒会的时候也见到了庞同学,然后现在去了几个月之后,我也见到了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孩子变得有礼貌,而且非常具有英国的绅士风度。我们说英国的教育是培养绅士的这样的一个国度,他的教育体系也是培养绅士化的,培养女孩子淑女化的教育。在出去之前和出去之后,你觉得庞同学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
庞妈妈:说实在的他整个人就整洁起来了,而且做事情井井有条起来了,这点进步挺快。跟他一接触,碰到我都说他人懂事多了,特别是他回来早几天,他给我打过电话,你来看我,我现在这个房间整理的是真漂亮,他觉得自豪的不得了。当然听到这个话,我一下子就松下来了,没问题了,他能处理很多事情。他对自己的房间就很骄傲的。他好多种行为习惯,边上人就表扬他,比如说进电梯什么,他就往后退,然后让你们都先进,到了一个地方的话,让你们先坐着,他就在边上,有点绅士的行为习惯,他就很自然的就这样。我觉得这批孩子应该都这样的。
主持人林涛:变得非常好了。
庞妈妈:对。
主持人林涛:我觉得现在庞同学的妈妈是非常欣慰的一件事情,走之前的话,孩子有些不好的习惯,现在有所改变吗?
庞妈妈:对呀,我们对孩子从小的教育,对品质还是比较关注的,但是行为这种习惯上面的,好像是比较少关注的,他有点乱,书什么的就会摆在地上。我看着也挺难过,还有他床上也很乱,现在整齐了。
原来走之前的行李是我给他整理的,这次的话总在催他,他说我知道的我知道的,过一会我自己来,很快两个大包就从房间拖出来了,放厅里面了,虽然有点超重了,但是就好了。他说我有数,我的东西放在哪里我自己知道,我就没参与了。
柴老师:过程是痛苦的,过程他比较辛苦,可是最终的结果还是看到了。
主持人林涛:除了最严的家规,其实周妈妈,据说您的孩子是遇到史上最好的寄宿假定,怎么个最好,是孩子的运气好呢,还是你教育的孩子方法得当呢?
柴老师:这个是非常幸运的,这个好到你有点不敢相信,请周妈妈讲一下。
周妈妈:对。好到就是我跟她爸爸都有点吃醋,她会经常这么说,其实孩子到那边去坐飞机嘛,学校都有校车来接的,但他们家庭都是爸爸开车过来,然后有时候我们就问,怎么回家的呀,都说:“我爸来接我的。”然后我跟他爸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什么时候开车去接过她呀。就是她已经把那个家庭看成另外一个家了。
&&柴老师:我还听说有拿着鲜花大气球,然后是拿了那个横幅,不仅仅是你嫉妒了,我们连其他同学也嫉妒了,寄宿家庭去接她的时候这么隆重。
周妈妈:很夸张的。
主持人林涛:受到这么隆重的待遇。
周妈妈:对。但是他们对孩子,我想得到的,他们也能想得到,我想不到的,他们也能想得到。当时女儿到那边去找了一个教练,就邮件上告诉我,找了一个黑人教练,我们家因为是女孩子嘛,我这个妈妈很操心的,我就说不行不行,换一个女教练吧。然后她妈妈就邮件给了我一封,就告诉我说你放心,学拳击是两个小时,说她跟她英国的爸爸是在旁边喝下午茶陪着她的,绝对安全的。我看了那封邮件我也很感动,像这种时候,因为是女孩子嘛,一般像她单独的去学习,平时我们都是跟她爸爸送的,没有想到这么很细节的东西,他们也能想到,其实我还是蛮欣慰的。
柴老师:周同学出国之前,她自己是除了要上剑桥,她有一个想法,就是把她自己减肥。结果在我们英国爸爸妈妈的帮助之下……
周妈妈:减了20多斤,回来他们同学都不认识她了。
柴老师:她在这个减过程中,好像还给配营养餐。
周妈妈:对,配营养餐,居然全家人吃黑面包,就是为了配合她。
主持人林涛:为了配合她全家人都来迁就于她。
周妈妈:对。其实他们家有个妹妹的嘛,过程还是有磨合的过程,就刚开始两个孩子很有意思,那个妹妹觉得我女儿过来了,就是抢了她爸爸妈妈对她的爱。我觉得孩子原来在我身边的时候,其实也是有很多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我看到那个庞同学的家规,我觉得我给子莘还有她这个家庭也给她很多家规的,就比如说庞同学是10点钟以前回家,我们这个家庭还有英国妈妈是给她天黑以前就要回家。然后也是不准跟男同学单独出去,更不可能在外面过夜了,然后还有跟谁在一起,那是一定要报告的。而且柴老师这边也有规定的,必须三人同行,孩子都是严格的按照这么一个规定来做的,跟两个男孩子去也可以,两个女孩子也可以,就是不能一个男孩子,一个女孩子单独外出。
主持人林涛:我们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其实这些规矩呢,无论从中国的角度,还是从国外的角度来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柴老师:其实我们在国内的孩子是比较习惯于,因为是在应试教育之下必须考到好成绩,然后只要成绩好,很多事情都可以放你一马了,就是这样。所以时间一长了以后,就是所谓的规矩方面的这些事,其实像我现在这样,来来回回,国内国外来回跑看到不同的,有的时候也确实有一种感觉,就是我们国内孩子确实在规矩方面是少一点,但是呢我觉得我们的孩子出去就是为了接受教育,就是为了提升,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时候妈妈的支持很重要。庞同学妈妈我一直心里面觉得非常给力的。很多时候我碰到的是家长先着急了,家长说不可以,然后家长就跟我要求很多很多东西,你必须这样,必须那样,但是有的时候孩子完全不知道家长给他这样的安排。但是庞妈妈是这样,你要坚持。
主持人林涛:我相信你能做到,给孩子打气。
柴老师:对,所以他有勇气,因为孩子也是非常清楚,他在那边碰到任何问题,我们都会去替他协商解决,这个可能对他来说,他也有一个退路,所以他不妨往前走,试一试,这就是非常好。
所以其实像这种家规,你不要说家规,就是我们周同学和庞同学这两个孩子在圣登仕庭,这个学校一开始的时候,校规都有一百多条,然后那个校规拿出来,我们所有的学生家长,出发之前讲校规他们也都傻掉了。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同的文化对一件事情的做法上不同。老外他比较习惯于,我事先跟你讲清楚,你可以说行还是不行,你是可以跟我谈的,你觉得你做不到的你告诉我,但是你说OK,可以的,那你一定要做到,这又是一个诚信问题,信用问题。所以把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对我们孩子在学业以外有一个培养的过程。所以这个其实是所谓家规这个问题的话,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之下,他们拿出来,体现出来这样的家规,这样的做法,其实我觉得这是一个两种不同的文化,在处理这些事情方面的一个做法,但是本质上,我也问了我们的家长,当你们看到这一篇报道的时候,严厉的家规,要不要学的时候,其实大部分的家长都是说很好。
周妈妈:双手赞成。
柴老师:我第一时间问子莘,我说你看到你觉得怎么样,我们的同事当初也是跟我联系,这样一来,很多家长会不会担心孩子,我说没关系,这是很好的,我们听听家长是什么反应,可是很多家长都是很正面的。
主持人林涛:其实我们最终看到的这个结果,庞同学有这么大的一个变化,这个变化有目共睹的,确实正像庞妈妈说的,孩子在国外很多人都看到了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其实对于孩子是有利于他的成长的。
柴老师:其实这个过程,不管是最严厉的家长也好,包括周妈妈的孩子是最好的家庭,其实你没有发现,在过程当中他都是要求,他给她一个标准,要求她去做到。如果从减肥的过程当中来看的话,如果你不是按照一个规矩这样狠心的去坚持的话,做不到的。首先不是孩子,妈妈心疼。
周妈妈:在我身边就没做到。
主持人林涛:但是在国外做到了。
周妈妈:对。
柴老师:她回来变了一个人,这一点还是非常不一样的。
主持人林涛:我们今天畅谈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当然也是非常有趣,就是最严家规。那么对于最严家规您怎么看,我们刚刚短信平台也有很多的朋友也是发来短信,我们先稍事休息,稍候回来,我们继续聊这个话题。
主持人林涛:好的,欢迎回来。
&在上一时段我们了解了最严家规,也听听庞同学家长的看法,另外周同学的妈妈也提到了孩子遇到最好的寄宿家庭。那在这里我想问,《钱江晚报》的科教版的资深编辑徐老师,在圣诞酒会的时候,柴老师向所有的家长都推荐了庞同学,也介绍了这个最严家规,而且你也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细节,为什么会引起您这么大的兴趣?您觉得这个最严家规,经过深入的采访了解之后,会给家长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呢?
徐老师: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就是这份家规其实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家庭的规矩,它其实是一个公共空间的话题。就是你小孩住在别人家里,其实是一个公共空间,所以说这个比较有意义的是,我们的小孩,我们的学生,缺了就是这一块。因为我们之前出过一个版面,就是拱墅附小的一个老师,他到美国去交流,在美国的学校他看到非常震惊了一幕,美国学生非常活泼,活跃的,但是他们在课间,就是下课的时候非常安静,走路什么的方向都是错开的,不会撞来撞去,然后每个人他有一个很标志性的手势,就是把手指放在嘴巴上,作为一个“嘘”的动作,但是都是没有一点声音的。这个老师回来他就非常震惊,他说为什么美国的学生会这样,其实我们的小孩也可以做到。他回来以后就在拱墅附小做了这么一个事情,学生在课间的时候非常安静。
其实这个报道见报以后,我们也引起一些争议的,就是有些人就说,这是泯灭孩子的天性,所以说我觉得这是我们认识上的其实是一种需要。所以我觉得庞同学他在英国遇到这么一个严厉的家规,对我们来讲是有启示的,我们应该在这方面要多加宣传。
柴老师:刚才我们在休息的时候,我们也是在讨论,从家规的角度来讲,家长都是赞同的。但是我们中国的家长很多时候给孩子的规矩在学习上,甚至也有家长跟我讲,这孩子一路下来,也知道他有很多毛病,但是他只要学习好,都是一直让路的。
主持人林涛:就是一切给分数让路。
徐老师:对,我们在报告的同时,我们也在“钱报家长会”上做了一个小调查,就是问了一些家长,对小孩子的规矩有哪些。发现很有趣的,好多规矩基本上跟他的学习有关的,比如说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吃饭之前要把功课做完,或者功课不能带回家,双休日洗碗,就是平时学习很忙,平时可以不做好多事情。还有放学不能在外面玩。
主持人林涛:好的,这里是为您正在直播的柴老师说留学。刚刚我们也请徐老师说说关于,国外的最严家规其实更规范的是孩子生活方面的。但是中国的家庭呢,包括中国的学校,似乎给孩子规范更多是关于学业上的,为了学业可以一切让步。你觉得中国孩子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徐老师:我这边想举一个例子,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他在获奖的时候,记者就问他几个问题,就说你这一生当中,受益最大的是在哪里学到的,是在大学里还是在研究时?他就说,我所有学到的,伴我一生有用的东西是在幼儿园。他说就是幼儿园那些规矩,什么东西分给小朋友,别人东西不能拿,东西要放整齐。由于一些生活习惯,就是自律方面的东西,他从小是在幼儿园学到的,然后这些习惯就伴着他一生。
柴老师:所以这个是不是给我们家长也带来一个关于怎么样教育孩子。我们家长经常有育儿焦虑症,这个问题其实大家来探讨,来谈这个问题。我们家长要带给孩子是什么,现在其实很多时候你不得不功利的,从一个学习的。因为家长很现实。
周妈妈:分数,名次。
柴老师:对。但是我觉得刚才讲了,这个伴随孩子一生的可能是他的一个生活的习惯,以及他的行为规范这块。其实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相通的,我们有的时候要做一件事情,要把这件事情做成了,小事情你只要用心把它做成了。可是当你要把这件事情做的很大的成功的时候,其实是做人。所以你做人这一点来讲,就是这些小事情上,所以国外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当它在某一件事情上发生碰撞了以后,大家会有一种感触,觉得不同,会不会国外是这样。这种不同的文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启示,其实我们大可以非常开放的心态接受。
主持人林涛:可能我们在教育孩子某些方面是薄弱的环节,是我们长期以往忽视它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现在呢我们可以通过把孩子送到国外以后,通过国外的一些家庭教育,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补充。
柴老师:对。碰撞有时候挺好的,碰撞以后的话就看一看这种碰撞,看看我们到底在这方面是不是有所改进的。
《钱报》的那篇文章出来以后,我们要不要学,其实我看家长的反应都是正面的反应,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方面的话,我们家长最有说服力了,周妈妈你觉得要不要学?
周妈妈:我还是说想给留守这边的爸爸妈妈说,其实有时候孩子,我们不能一味的要求住家对我们的孩子有多好,其实我们也要看看,我们的孩子有没有尽到他的本分。所以觉得这个都是双方的,所以教育我们了孩子在出发前,一些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主持人林涛:据我所了解,这些孩子在出发之前,柴老师对这些孩子关于礼仪规范方面,是做了一些相关的培训。
柴老师:对,有做的,不断的在做,但是还是不断的在根据孩子出去以后的情况反馈回来,还是在完善。刚才周妈妈也提出来。
周妈妈:有一节跨文化课程,就是出发前给孩子一些行为的规范。当时我记得柴老师说的恢复原状,就是你到了住家,不管到了哪个公共场合,就是你坐在沙发上,起来的时候要把沙发恢复一下原状,用了别人的浴室,要恢复原状,然后用了别人家厨房要恢复原状。我觉得这一点对子莘在那边的一年半蛮受益的。
主持人林涛:我们在国外的家庭我们要求恢复原状,但是我们在自己家庭的时候,很少去希望约束要求我们的孩子。
柴老师:因为我们现在有很多家庭背后是有人跟着的嘛,前面搞的很乱了,后面有钟点工,有阿姨,有工人跟着做的。你省下这些时间来,把你的学业搞好。但其实我们的孩子以后面临的是一个全球环境,他要走出去,他不出去接受教育,人家也会走进来。所以其实以我现在经常是在几头走的情况,我有的时候内心也是非常焦虑的,我也会经常看到我们这些孩子出去以后,真的是有点不懂,就是没规矩。但这个没有规矩不是孩子天生下来就没有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不知道,没有人正确引导他。
所以孩子出发之前,我们现在也越来越多的做一些这样的课程,告诉他们怎么样去解决处理这些问题,让他面对跨文化以后的一个适应。
主持人林涛:更好的适应。
柴老师:对。
主持人林涛:我经常提到一点,身教重于言教,除了父母要教会我们的孩子,有的时候我们要作出一个榜样的力量,让我们的孩子从家长的身上能学到你的某些东西。特别是教给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过分的急躁,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去处理问题。还有最好遇到问题,我们实在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应该学会向我们身边的人求助。其实全托管在某些方面,我觉得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好的方法。
柴老师:我经常跟家长配合,我记得有家长在出发以前见我以后,他也跟我在电话里哭,跟我讲他是多么的失败,对孩子教育是多么的不成功,但是他很多想法,他很多想做的事情,跟我想跟孩子做的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就配合,有的时候他想给孩子做什么,柴老师我跟你讲,我跟孩子讲一定是不行的,你帮我跟他讲一讲。有的时候从我的角度去沟通,孩子就可以接受。
我觉得这个可能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孩子的情况怎么样,很多时候涉及到我们家长的情况。所以庞同学他的过程当中,包括周同学,我觉得有一点是非常好的,这两位家长最最好的是在孩子碰到这些挑战的时候,他们是全力从正面来支持,鼓励孩子。这个对孩子的教育,在这方面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点。周妈妈小孩子过去的时候,她刚才讲到了两个孩子,其实前面那个女孩子也给周同学很多小鞋穿的。
周妈妈:对,要磨合的。
主持人林涛:她觉得在抢夺她的爱。
柴老师:对。所以那个时候我也知道周妈妈跟她的教育,你是姐姐,要宽容一些。如果说家长从这个情况来讲,同样这个事情,如果说庞妈妈反过来讲,儿子不可以的,我赶紧给你换寄宿家庭。那对他来讲,OK,没有问题的,换一个家庭对我来说,这也是我份内的工作。
主持人林涛:但这不是积极的面对,这是被动的逃避。
柴老师:对,对他来说他很多时候还是以自我为中心,我要去找一个适合我的这么一个环境。但是现在家长是非常开明,虽然这个环境不好,但是在那边你去适应这个环境,这一点,这个教育真的是非常值得夸奖的。
主持人林涛:我们经常说对于最严的家规,我能够理解一些家长的心情。我也听到一些异样的声音,有的家长觉得是不是太苛责了,但家长更多的是站在自身的角度考虑孩子,觉得孩子有一个人在外是理所应当的,应该得到寄宿家庭的照顾,但是我想你在出国之前,是不是我们也应该教会孩子,如何跟寄宿家庭相处,怎么在跨文化融合方面,让孩子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承受的能力,而且遇到问题是积极的面对,还是消极的对抗,是不是一定要换寄宿家庭呢。我觉得有的时候让孩子受到一些挫折,或者是受到这些方面的约束,相反对孩子是有利的。
柴老师:对。当然我们也有一个底线,其实我在这边,面对我们的家长,可是当我在英国的时候,我那个时候真的有一种母老虎心态的,就是说我的孩子在那边,哪个人对我的学生,对我的孩子不行,这个我一定要管的。但是我会区别,到底是有道理的,还是没道理的。有的时候我会让他觉得,这个没关系,让他放一放,让他尝试一下这个情况怎么样,但是有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比如说,我们有一个学生到了寄宿家庭以后,他家庭有孩子,他就跟我们的学生讲,我们家里是吃素的,那我们就不吃荤菜的,你也不吃的。可是有一天我们发现,当我们的孩子不在的时候,他自己的孩子,(我们的孩子也很厉害的)就发现他的孩子在吃肉的。这个不可以,你可以教育我们的孩子,培养我们的孩子生活习惯,甚至饮食习惯都没问题,双方可以接受都可以。但是你不可以对我的孩子不一样的对待,这个我是有底线的。所以在这个方面来讲,我们家长开放的心态,也让我给孩子的在国外的环境当中一个培养过程,其实是提了一个很好的空间。所以你看到子莘的成长,我们今年的会议上,她回来讲的那几句话,圣诞酒会,包括行前酒会,她以老同学的身份出来讲,你看到她真的是长大了,这个孩子出来的时候,她就给你一个印象,她永远是躲在人家的后面,她不会站在前面的,没那么自信。可是我想她在过程当中是比较痛苦的,也一定不会怎么畅顺的。那个庞同学继续给自己活力,这次回来之前他也犹豫过要不要换,最后妈妈还是跟他讲,你看看,你能够坚持,你觉得能不能做到。这个我觉得非常好,在这个事情上,换不换寄宿家庭已经是次要的事情,让孩子坚持他能不能做这个事情,按照他的承诺,有些条件是苛刻的,但是他愿意去挑战自己,愿意去做,这个是一个信任度上的改变。对做事情的信用程度他也是在培养自己,这一点我觉得真的是非常好,我们两位家长真的是榜样。
主持人林涛:我记得我曾经和庞同学也在聊天,也是合作过节目。现在他和这个寄宿家庭相处的非常融合,刚开始可能会觉得有些叛逆,会觉得为什么给我立下这么多的规矩,在不断的接触过程当中,他会觉得寄宿家庭家长对他非常好,也会开一些酒会,甚至有的时候会问问他穿的衣服够不够,冷不冷,吃得饱不饱,习惯不习惯,还有的时候,这个寄宿家庭呢,他这个男主人做菜非常好吃。
柴老师:这个是他的幸运了。
主持人林涛:对,非常喜欢英国的美食,我觉得有些时候需要相处的,你想来自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家庭。
柴老师:但是庞同学的家规是非常严,但是房间是非常大的,他住的那个房间原本是安排两个学生的,我后来发现一个学生更好,能不能够一个学生。最后我们也跟寄宿家在谈,我们有第二个学生给你,你接受不接受,他也接受,给两个孩子的大房间给他一个人。所以我去看庞同学的时候,这个房间是非常大。
主持人林涛:享受到的是贵宾级的待遇。
柴老师:所以很多事情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是庞同学对自己也有挑战,在对貌似不好的,对他苛刻的情况之下,他能够改变,去适应,这个很重要。
我也觉得非常开心的,这个痛苦的过程,没有改变,没有像庞同学妈妈所说的,他自己一下子把自己的行李包都整理出来了,没有这个改变,我觉得也没有这么开心。
刚才庞妈妈讲这个,确实是这样的。我们有的孩子出去以后,行李厢里面放什么他都不知道,全部是妈妈放的。
主持人林涛:其实有时孩子的这个成长,父母是不能代替的。我们看到短信平台有很多家长在留言,“羊城白菜”就说,本来应该是自己做的事情,只是国内的家长大多数只是要求孩子成绩学好了就可以了,其他都是家长代劳,其实这样相反是对孩子有害的。再来看另一个家长留言,中国的家长不忍心让孩子变成真正独立的人,英国的家长帮着做到了,其实应该感谢这位英国的家庭。
柴老师:所以我也觉得非常感谢我们《钱报》的徐老师,她能够把这个文化的碰撞,把它写出来,让更多的家长能够从这个碰撞当中感悟到一些应该对孩子的教育,给什么更多更好的东西,这个也非常好。
主持人林涛:没错,如果让我们的孩子成长为具有国际范儿的国际人,我觉得成长是不能代替的,但是我们可以教会孩子学习适应,并且用心改变。
下周同一时间再见,谢谢各位。
&&&&&&&&&&&&&&&&&&&&&&&&&&&&&&&&&&
(文字系根据电台录音整理,欢迎收听节目音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 留学托管服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