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陶瓷与华创精细陶瓷有限公司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英文怎么说

2013年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3年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现在的位置: &
喜报: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
日前,科技部发布2013年工程与材料领域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这次评估的优秀成绩,是在学校领导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协助下,是通过实验室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在此,向每一位老师表示衷心地祝贺!
今年科技部对64个工程和材料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其中工程领域43个,材料领域21个。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3月的现场评估和5月杭州的复评中均得到了专家的好评,最终取得优秀的成绩。在材料领域参评的2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获得优秀的实验室共有4个。
版权所有: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
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发展新型陶瓷科学与技术,开拓新型材料领域的学科前沿。该实验室的前身-
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于1987年被评为重点学科,1988年列为世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1991年开始建设&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现任实验室主任为潘伟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龙土教授。
多年来,实验室紧紧围绕陶瓷新材料领域的科学发展前沿、国民经发展中的重大需求和国家重点科研任务深入开展新型陶瓷材料与精细制备工艺技术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一系列开创性、独具特色的科研成果,研制成功一系列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陶瓷新材料和新技术。该实验室在透明氧化铝陶瓷与高压钠灯、复合氮化硅陶瓷刀具、高性能铁电压电陶瓷及低烧技术、陶瓷胶态成型新工艺、高性能低温烧结软磁铁氧体、纳米骨修复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联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通过十几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已逐步建成为我国在新型陶瓷材料与精细制备工艺,特别是信息功能陶瓷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材料以及陶瓷基复合材料等领域的重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息功能陶瓷材料、功能复合材料设计与新材料探索、高性能结构陶瓷、陶瓷材料先进制备工艺、能源与环境材料、生物陶瓷材料。
实验室建设以来,承担完成了包括国家&九七三&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八六三&计划高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各项科研经费累计近2亿元;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500余篇,获国内外授权专利150余项。
目前实验室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的固定科研人才队伍。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4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及研究员27人,副教授与副研究员15人,高级工程师4人。研究人员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者35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获得者3人。实验室功能陶瓷团队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入选国家教育部创新研究团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实验室建设以来,根据&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原则,始终如一地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国际上与美国、英国、瑞士、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荷兰、葡萄牙、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有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项目,在国内与许多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密切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实验室每年设立10余项开放课题,接收国内外客座研究人员来室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研究人员每年应邀在国际材料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10余人次,每年有多位研究人员赴国外著名学术机构和大学从事短期科学研究与访问和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大大促进了实验室与国际间的学术与科研交流,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讯地址:
逸夫科技楼2211室
邮编:100084
联系电话:010-
联系人:张老师
E-Mail:ylzhang@
高校实用信息
中国教育电视台特约合作网站中国高校之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reserved实验室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
多功能烧结炉
HIGH-MUTLI&5000
日本Fujidempa Kogyo Co.LTD
清华大学逸夫技术科学楼2111室
主要参数:
最高使用温度2200℃/使用气氛:氮气、氩气;气体最大压力:1Mpa;热压压力:5000KG
真空压力:10Pa;发热体:石墨发热体;热压烧结最大直径50mm;无压烧结坩埚最大尺寸&P100mm&120mm
仪器功能:
真空烧结(热压、无压);气压(1~10atm氮气、氩气、)烧结(热压、无压);材料的热压、无压、气压烧结
所属实验室: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联系人:胡晓清
联系电话:010-
E-mail:huxq@
版权所有: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概况
您现在的位置: &
实验室概况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概况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发展新型陶瓷科学与技术,开拓新型材料领域的学科前沿。该实验室的前身-清华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于1987年被评为重点学科,1988年列为世行贷款重点学科发展项目,1991年开始建设&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于1995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现任实验室主任为潘伟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龙土教授。
&&& 多年来,实验室紧紧围绕陶瓷新材料领域的科学发展前沿、国民经发展中的重大需求和国家重点科研任务深入开展新型陶瓷材料与精细制备工艺技术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一系列开创性、独具特色的科研成果,研制成功一系列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陶瓷新材料和新技术。该实验室在透明氧化铝陶瓷与高压钠灯、复合氮化硅陶瓷刀具、高性能铁电压电陶瓷及低烧技术、陶瓷胶态成型新工艺、高性能低温烧结软磁铁氧体、纳米骨修复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联等方面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通过十几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实验室已逐步建成为我国在新型陶瓷材料与精细制备工艺,特别是信息功能陶瓷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材料以及陶瓷基复合材料等领域的重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息功能陶瓷材料、功能复合材料设计与新材料探索、高性能结构陶瓷、陶瓷材料先进制备工艺、能源与环境材料、生物陶瓷材料。
&&& 实验室建设以来,承担完成了包括国家&九七三&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八六三&计划高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各项科研经费累计近2亿元;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500余篇,获国内外授权专利150余项。
&&& 目前实验室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的固定科研人才队伍。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46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及研究员27人,副教授与副研究员15人,高级工程师4人。研究人员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者35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入选者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获得者3人。实验室功能陶瓷团队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入选国家教育部创新研究团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 实验室建设以来,根据&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原则,始终如一地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国际上与美国、英国、瑞士、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荷兰、葡萄牙、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有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项目,在国内与许多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密切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实验室每年设立10余项开放课题,接收国内外客座研究人员来室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研究人员每年应邀在国际材料领域的重要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10余人次,每年有多位研究人员赴国外著名学术机构和大学从事短期科学研究与访问和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大大促进了实验室与国际间的学术与科研交流,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发挥了重要作用。
版权所有: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