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集 专著题目可以和专著题目一样吗

品牌全面升级,论文检测进入“PaperRight”时代!
文科博士论文写作的几个问题
paperrater
| 来源:PaperRater论文检测系统
从1987年起,我受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白尘、陈瘦竹、程千帆、周勋初、吴新雷、莫石厉锋、董健、叶子铭、许志英、丁帆等教授及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臻中、何永康、朱晓进、高小康、吴功正等教授和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范培松、曹惠民教授的邀请,先后评阅了100位左右的博士生论文,并参加了答辩。因此,对文科博士论文的写作情况有比较广泛、深入的了解。现就18年来我手头积累的有关文科博士论文写作的资料,提出5个问题,供文科博士论文写作时参考。
一、选题的“开荒地”和“攀高峰”问题
文科博士论文的写作,选题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有位学者说,选题对头,博士论文成功一半,这一点也不夸大。从这3所大学文科博士论文的写作情况来看,在导师的指导下,一般都沿着两个方向选题:一是“开荒地”;二是“攀高峰”。所谓“开荒地”,指的是选择前人不曾研究过或极少涉及到的课题作为论文题目;所谓“攀高峰”,则是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自然,这两者也不是截然分开的。你要“开荒地”,就得了解前人在哪些领域内作过开拓并已有哪些研究成果;你要“攀高峰”,除了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外,还得另辟蹊径,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作出自己的新结论。但是,一则以“开荒地”为主,一则以“攀高峰”为主,毕竟是有区别的。
例如,张天来的《魏晋南北朝家族观念与家族文学》,便是一篇“开荒地”的博士论文。过去,我国的古代文学史,囿于时代背景、概要叙述、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的著作格局,从来没有认真研究过封建社会里的家族文学。这样,我国封建时代的文学也就不能与其他国家封建时代的文学明显地区别开来。张天来的博士论文,以家族文学为重点,深入开垦了这块未开垦的处女地,道出了中国封建社会转折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特色所在。自然,家族文学并不能涵盖全部魏晋南北朝文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陶渊明、左思、鲍照、江淹、吴均等并非出身大族的众多作家在,但这些作家及其创作的作品却都受到了家族文学的影响。即使是唐代以后,家族文学也依然存在。如以王通、王绩兄弟为代表的王氏家族;杜审言、杜甫祖孙;白居易、白行简兄弟;杜佑、杜牧祖孙;宋代的三苏及晏殊、晏几道父子;宋代的段克己、段成己兄弟;明代的三袁;清代的曹寅、曹雪芹祖孙,简直不胜枚举。论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文学对同时代作家和后代家族文学的影响的论述,说明家族文学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始终存在,不了解、不研究我国的家族文学也就不可能真正揭示中国封建社会文学的发展规律。这是文科博士论文中“开荒地”的代表作。而崔南圭(韩国人)的博士论文《杜甫拗体律诗的研究》则是“攀高峰”之作。我国对杜诗的研究,可谓面面俱到,至矣尽矣,“千家注杜”就说明了这一点。即使是对杜甫的拗体律诗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积累。但是,崔南圭以前学过音韵学,“对于汉字的声调、韵部相当熟悉”,而且,杜甫的拗体律诗对韩国的海东江西诗派等古代诗人也产生过深远影响,所以,这个选题如结合韩国的杜诗学展开,一定能在前人对杜甫拗体律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攀登杜甫拗体律诗研究的新高峰。实践证明,不仅答辩委员会一致评定该论文为优秀博士论文,而且其后该博士论文以《杜诗的音乐世界》为书名,由辽海出版社于2001年10月出版。
如今博士论文写作已规范化,首先要搞开题论证。我以为开题论证中最要紧的是要弄清楚,该论文是否开了荒地,能否攀登高峰,因为这是博士论文而非硕士论文啊?
二、论文写作过程中的宏观把握和微观研究问题
任何一篇博士论文,在写作过程中都有一个对论题的宏观把握和微观研究并将两者结合的问题。所谓“宏观把握”,就是你对论题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了然于胸,在宏观上加以把握;所谓“微观研究”,则主要是通过个案研究阐明你的新观点、新思维。有的博士论文,好作宏观把握,而微观研究不精不深;有的博士论文,陷入微观研究之中而未能从宏观上阐明本论文的价值和意义。
阎立峰的博士论文《载体的选择与样板戏的神话》则是将两者结合得较好的一篇博士论文。在宏观上,该文通过对《在延发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导下的革命文艺发展历程的回顾,归纳出“六个更”和“艺术性”这两个革命文艺的核心原则,并认为这两个原则及其在实施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两个焦虑(为观念寻找艺术形式的焦虑和在观念放弃了借现实存在来显形而以图解概念为鹄的的情境下,革命文艺的“艺术性”何以体现的焦虑)始终制约、指导和规范着1949年以后中国当代文艺的发展走向;又通过追溯中国美学、文学、戏剧的源头,在宏观上提出了关于中国艺术之“美、善、真”关系的新解:“美”与“善”是让步利用、互为前提,而绕过了起中介作用的“真”。求“真”精神的缺乏使行动、情节、性格等要素及叙事文学(戏剧、小说)一直处于欠发达状态。在对中国的当代文艺作了如此宏观把握后,该文对样板戏进行了过细的微观研究,重点解析样板戏的“政治构思、京戏表达”的建构过程。样板戏在美学精神上仍然“京剧姓京”,它是通过“新程式”的创建来应付“六个更”的政治要求和“艺术性”的形式要求。论文再通过若干个样板戏的个案研究,认为革命故事与京戏、舞剧、交响乐的结合要优于其跟话剧、电影、小说的结合。如果把样板戏的复排再现仅仅视作一个多元化社会起码的宽容心态的标志的话,那么“肯定派”(指肯定样板戏的一些人)无须多情,“否定派”(指否定样板戏的一些人)也不要太神经过敏。全文就是如此在宏观把握与微观研究的结合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结论。
王洁的博士论文《建国后十七年文学与政治文化之关系研究》,同样以宏观把握与微观研究相结合而获得成功。该文从宏观上考察了建国后17年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而后从建国后文艺上作者的组织化、政治思想的意识形态化、知识分子的政治心理及其自我改造三个层面上,对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心理作了微观研究,深入地考察了政治文化与17年文学的内在关系,揭示出行政权力制度化看护下的文学创作,必然导致对新中国政治的从属;政治思想的统一化,又必然导致历次文学批判运动以政治意识形态排除各种异己的思想,使文学文本转化为一种政治修辞工具;而新中国知识分子在“自我改造”后的政治心理,又必然导致他们从事文学活动时全面接受政治领导的心理基础。在政治文化的如此重压和导引下,17年文学尽管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雷同化、公式化、模式化、概念化作品的大量出现是必然的。这一研究成果对于以往的17年文学的研究来说,由于宏观把握得当,微观研究深入,以及两者的结合,不能不说是一项重要的超越?
三、论文观点的原创性和资料的翔实性问题
对于硕士论文,只要它的某些观点有些新意即应予以肯定,但对于博士论文,应要求论文中的某些观点具有原创性,即在此以前谁也不曾这么提过,现在由论文作者提出,而且言之有理,自成一家之言。不仅如此,论文作者为这一原创性观点佐证的资料,翔实丰富,言之凿凿,令人信服。假如我国的文科博士论文,都能做到这一点,不仅将使中国的文科学术水平大大提高一步,而且还将使中国的文科立足于世界先进之列。
王成军的博士论文《中西小说叙事传统比较研究》就是这样。在文学理论界,普遍认为,历史、传纪文学是纪实,小说是虚构,历史小说是七实三虚,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公论。但王成军却在论文中说:“不?”他提出了“一切叙事皆是纪实”的原创性观点。不过,他所说的纪实与传统意义上的纪实不同,一是纪实有之事,二是纪可有之事。后者的“可有”,指实际可能发生,包括孙悟空飞行的想象,贾雨村错判葫芦案的心理真实等。论文作者还从中西小说的叙事渊源、中国小说的“史传模式,作者叙述者隐含作者、时间记忆与自传叙事”等多种角度,论述了“一切叙事皆是纪实”这一原创性观点。由于论文据以立论的资料颇为翔实,仅提供答辩的《前言》及1、2、6、7、11、16六章的注释即达242处,参考文献、中文书目为48种,外文书目为14种。因此,读后不能不为作者“一切叙事皆是纪实”的原创性观点说服。
周维培的博士论文《明清南曲格律谱考论》,则在明清南曲曲谱的历史发展,明清南曲音乐的精神所在,明清南曲曲谱家对南曲音乐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三方面,提出了称得上是原创性的观点(由于本文篇幅限制,这里不一一转述周文的原创性观点及其论述过程)。本来,中国的曲学是世界戏剧史、音乐史上独一无二的学问。但是,自钱南扬、任半塘二先生逝世后,由于他俩未有曲学的再传弟子,比之其他专门学问,曲学竟一度成了“绝学”。周维培出于对中国戏曲事业的责任感,下决心把一度又成为“绝学”的曲学学到手。他不分寒暑,夜以继日,悉心钻研曲谱,认真研究前人的曲学著作,终于把一度已成“绝学”的曲学继承了过来。再在论文写作中提出他在曲学上述三方面的原创性观点。由于他掌握的资料极其丰富,一度成了“绝学”的曲学,在周维培的笔下又成了他的“绝活”。可见在博士论文中提出原创性观点是何等重要?
四、“仰视”与“俯视”研究对象的问题
某些博士论文作者,当他们确定将某种文学现象或某一古代作家、某一学术大师作为他的研究课题后,对这种文学现象、这一古代作家、这一学术大师,常常采取“仰视”的角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对他们称颂备至,绝少提及他们的不足。虽说这种“仰视”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味“仰视”却并不可取。因为我们毕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新一代学者,我们有我们的立场和观点,既要向前人学习,也应看到前人的局限,指出他们的不足,作为我们的教训。所以,在博士论文写作中,如何解决好仰视和俯视相结合,也是博士论文写作中的一个大问题。
孔建平的博士论文《文艺美学的维度》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对以往的文艺美学,他从文艺美学的三大维度:“人的感性生活”、“个体生命的价值”、“文艺的救赎功能”,分别作了审视。一方面他“仰视”过去的经典文艺美学,对它们符合文艺美学三大维度的论述作了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又“俯视”过去的文艺美学,对它们背离、悖反文艺美学三大维度的言说作了恰当的批评,进而以文艺美学的三大维度为中心,建构了文艺美学的新的理论框架,取得了文艺美学研究的突破。
殷祝胜的博士论文《陈寅恪的学术渊源及其演变》,解开陈寅恪的两大学术之谜:为什么掌握了20余种东方古今语文的陈氏不着重研究上古史和塞外史而着重研究中古史?为什么陈氏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治学重点又发生了大转变,以诗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写了《元白诗笺证稿》、《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不朽著作。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满了对陈氏的仰慕之情。但是,另一方面,殷祝胜也不是一味仰视陈氏,他又站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代高度,对陈氏在学术上实行从上古史、塞外史到中古史的转变,从史学研究转变到诗作研究中的得失,作了细致的分析,全文贯穿着唯物辩证的精神。可见在博士论文写作中,对研究对象采取既仰视又俯视的角度进行审视是比较可取的。
五、从研究对象出发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问题
在博士论文写作中,研究方法的采用使之与研究对象相一致,又是个重要问题。在文学创作中,题材选择创作方法;在博士论文写作中,研究对象选择研究方法。即研究方法的应用,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由研究对象的性质决定的。
林凌的博士论文《倾斜的两性世界》,专门研究20世纪80年代的婚外恋小说。从这一研究对象出发,论文作者主要采用美学的、历史的方法,结合采用比较的方法,把1980年代的婚外恋小说,与“五四”以后的庐隐、冯沅君、郭沫若、巴金、沙汀、萧红等写的婚外恋小说进行比较,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婚外恋小说《在悬崖上》、《美丽》等进行比较,又和外国的写婚外恋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安娜卡列尼娜》、《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等进行比较,展现了1980年代婚外恋小说的独特的审美世界,开展了对堕落型的婚外恋的批判,赢得了答辩委员会的一致好评。刘墨的博士论文《乾嘉学术的知识谱系》,探求了17世纪至19世纪乃至20世纪初期中国学术的演变形态与线索。
由于研究对象———乾嘉学术的知识谱系的特殊性,论文作者主要采用了实证的方法、考据的方法,也结合采用了训诂、校勘和比较的方法。因为论文作者的指导思想很明确:“学术史的研究应该侧重于考订形成某一阶段的学术史中的种种事实,以区别于哲学史对于概念与术语的处理,区别于思想史对于意义与价值的处理”,所以他对方法的应用也是自觉的。研究方法选择得当,论文写出了17、18、19世纪的清代学者是如何在朝廷、书院、幕府与经济赞助人所组成的历史环境中穿梭,真实地反映了学者的价值取向与知识系统的变化,学术含金量高于一般的博士论文。
自然,文科博士论文的写作还有如何与导师领受的研究任务相结合,而又同时发挥博士生学术研究能动性的问题,对别的相关研究成果必须尊重绝不允许剽窃的问题等等。但我认为,本文中论列的五大问题是尤其重要的。我相信,这五大问题的妥善解决,一定会使我国的文科博士论文进入新阶段,取得新成果?如何为博士或硕士毕业论文选择一个成功的研究题目_swulib数字资源-爱微帮
&& &&& 如何为博士或硕士毕业论文选择一个成功的研…
如何选择一个好的毕业论文题目呢?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因为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题目,自己今后的博士研究及职业生涯都将离不开这个主题。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选择题目对很多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必须选择一个自己能如期完成论文的题目,未来就业也可能取决于自己的研究题目是否能吸引你的老板。 以客观的角度看待事物少数人会真的去阅读一篇毕业论文。由于毕业论文具有学术的严谨性以及特殊的写作风格,因此并非是普通大众会感兴趣的文件类型。真正对这个题目感兴趣的通常只有学生、该领域的专家、学生的指导教授以及论文的口试委员。 选择自己喜爱的研究题目这是最重要的选择标准。未来自己将花费很多时间于论文写作上,如果自己能愉快地度过这段时间,自己的生活品质才会变得更好。此外,如果自己对自己的研究充满热情,自己的论文、写作及论证才会有较佳的品质。自己应该选择一个自己非常感兴趣并具有社会意义的题目,千万不要让别人强迫自己选择某一特定题目。 选择指导教授认为有趣且自己瞭若指掌的研究内容毕业论文题目能不能引起自己和指导教授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某些指导教授不愿意针对学生论文题目的拟定给予建议,因为这牵涉到在论文撰写到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指导学生的责任,指导教授对自己论文题目的热衷程度将决定他或她是否愿意阅读、支持、赞助自己的论文以及提供及时的回馈与指导。设法获得指导教授对自己的论文题目的建议,相同研究领域的其他人可能不像自己对于自己的题目那样感兴趣,这一点很重要,自己的目标是要加入学术圈,因此需要一些能与自己交谈讨论内容的对象。自己可能也需要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想想期刊及学术出版社发表或出版的作品是否相似于自己的论文,还有这类的主题是否受到研讨会的关注。先不要把自己的论文想作是一本书,但要特别注意奖学金的趋势、哪一个领域正在招聘人才,以及目前发展的关键议题为何。 调查为什么自己的研究题目还未被研究过自己选择的题目还未被研究过很可能是因为没有可供利用的资源及无法接触潜在的受访者。虽然这些问题并不能阻止学者欲彻底解开学术之谜的决心,事实上,如果知名学者已尝试过某项研究主题并且以失败告终,建议在自己撰写自己的学术著作前,先再等待个几年。 选择有助于自己职业生涯的研究题目如果自己的职涯目标是从事学术,可以选择一个题目是自己可以轻松修改成为期刊文章或一本书,并能延续成为未来的研究。如果自己想在教学导向的机构工作,可以考虑一个能应用在教室里的题目。如果自己未来欲进入产业界,可以选择一个题目是让自己较符合就业市场的需要。试问自己:当我在学术面试讨论自己的研究题目时,这个题目听起来的感觉为何? 寻找可以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建立自己利基的研究题目进行自己的研究工作,并寻找适合现有文献资料的研究题目,然而,此研究题目应建构于理论上并进行延伸。 在选择较具争议性的研究题目之前需慎重考虑学术界是相当敏感的,在每个研究领域中,有一些主题或立场是可能会引起审阅者的恼怒。这不意味着自己应该选择迎合他人需求的题目。然而,如果自己选择了一个具有争议性的研究主题,必须仔细考虑这个题目是否会限制自己的就业发展、教授终身聘任的资格或论文的发表机会。选择自己专精的研究题目 现在不是一个探索全新研究领域的时机,选择自己已专精的研究题目将协助自己的头脑保持清醒并更迅速地完成论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修读相关的研究课程,并且架构一个有助于撰写毕业论文的课程报告。思考一个自己在整个研究所或大学生涯中已有兴趣的题目。对于某些人而言,他们很显然地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研究题目,他们在进入研究所的同时,就已明确知道自己想和谁一同研究,也知道自己欲撰写的研究内容为何。对于另一些人而言,研究所是探索过程中的一部份,许多研究生要等到通过资格考后才知道自己确切的毕业论文题目为何。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模式对订立论文题目可能有所帮助,列出自己在大学及研究所修读过的课程,看看自己列出的研讨会论文,列出自己喜爱的文章及作者,列出自己喜爱阅读或思考的事物。观察一下自己列出的资料出现了什么样的模式呢?什么样的主题及问题是你持续感到有兴趣的?找寻方法将这些看似独立的主题连结起来。 由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文档着手如果自己很早就开始规划自己的研究,自己可以立即开始选择毕业论文的题目。如果自己阅读这篇电子报是因为自己正着手准备毕业论文,那么整理文件档案可以是十分有用的。最重要的是思考自己想要由哪里开始,对于自己的研究领域提出贡献。 思考自己欲研究的三个主要议题,并将其转换为问题有时候,我们知道自己欲撰写的广泛主题,但是在决定研究角度及研究问题方面仍需要他人的协助。自己可以进行脑力激荡或自由写作的练习,针对自己的研究题目,花十到十五分钟的时间,尽可能地写下自己的想法,包括所有自己能想到的问题和意见。别担心文法和用字,自己首要的目的是激发出所有的想法。自己可以在连续几天内针对单一或多个题目进行这样的思考方式。然后,回顾自己构思出的想法。在这些想法中,有没有任何想法是具有研究的潜能?自己可以和同事、教授或写作顾问讨论这些想法。有没有任何想法是可以成为毕业论文计划的研究问题?同样地,自己可以思考自己欲研究的三个主要议题,并寻找这三个议题或其中的两个议题是否有共同的交集。以上陈述的这一个方式通常是毕业论文作者所追求的有效途径。
针对其他学者的研究陈述,进行更多的调查及初步的研究在研究所期间,自己所曾经进行过的研究计划都是相当重要的。首先,针对某一主题找寻其他学者的研究陈述。接着,可以开始确认此主题是否能激发自己的研究动力,还有自己对此主题的注意力是否可以持续好几年。唤醒自己的研究热情及兴趣,察看自己的课堂笔记;阅读教授可能已经指出潜在的研究主题或评论该领域里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样地,学者通常在自己的研究专著里,针对还未被充分研究的领域进行评论。他们藉着指出未来学者待完成某些研究,来转移别人对自己手边研究的批评,这通常被视作一个信号,表明与学者想法有关的研究是适合进行研究调查的。 注意论文的征稿研讨会委员要求论文发表者所讨论的议题通常可以让自己瞭解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因此,自己可以阅读这些潜在的主题或自己正在思考的研究角度。同样地,自己也应该仔细察看提供奖助金的机会。务必将焦点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上,然而,奖助金可以让自己瞭解哪些研究领域是读者所感兴趣的。最后,自己应该熟悉的是自己能在该研究领域的特定文献里取得什么样的资料。自己的教授或许可以指引出先前学者所得到的研究资料,然而,有些教授可能未对此研究主题进行彻底的研究调查。 复制别人的研究有时候,过去的经典研究可以在新的情境背景中,藉由比较近期的方法进行重新审视。但小心不要研究早已获得结论的问题。 选择一个可解决、易驾驭的研究问题自己所选择的研究问题应该缩小至特定范围内,小到足以让你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解决研究问题,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自己应该选择一个可以在两年内完成的研究主题。在较长的期限内进行研究,自己可能承受着其他人抢先发现及解决研究问题的风险,因此,当贡献给该研究领域的「原创性」已丧失时,自己就可能必须重新开始。此外,自己也承受着研究热情不断消退的风险,所以自己务必诚实面对自己在研究上所能负荷的范围,如果自己没有十年的时间来从事某一个特定的研究计划,请确保自己选择一个耗时较短的计划。(图文来源于网络)转载自国家社科期刊数据库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推送图书馆数字资源讲座信息,培训推广部相关数字资源活动。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刘凤朝:撰写文科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maomao_新浪博客
刘凤朝:撰写文科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转:http://mp./s?__biz=MzA4NTkzMTgwMA==&mid=&idx=1&sn=23f7bf4ad6f40b6bcfd37d65a97c818f&scene=23&srcid=0526BSLY5T5Yjhh9A2sXWthq#rd
编者注:本文为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刘凤朝教授2005年发表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第12期上的文章。文章从文献综述的撰写、参考文献的引用、研究内容的安排、创新点的提炼与表述四个角度论述了文科博士学位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参考学习价值。
摘要:对当前文科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撰写文献综述、安排研究内容、引用参考文献和提炼创新点,提出建设性意见。
构思与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博士生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撰写训练对于博士生的成长至少具有两方面重要意义。①开题报告撰写是博士学位论文写作的先导和基础性工作。科学的选题、合理的研究内容安排、正确的技术路线设计以及对创新点的适当预期,能为整个论文写作提供逻辑连贯的思路和操作可行的工作方案,从而使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在上述各个环节都有疏漏,或在某一环节出现失误,就会使论文的写作一波三折,甚至会出现前功尽弃、推倒重来的情况。②从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构成要件、主要内容、工作程序和撰写规范等方面看,它同许多基金项目的申请报告有相同或相似之处。
因此,开题报告作为博士生学术生涯的开源性工作,除直接影响博士学位论文的水平和质量外,它还能为博士生长远的发展提供能力的积淀,这种能力积淀和富集是他们成为学术带头人或科技帅才所必备的素质。
一、关于文献综述的撰写
在题目选定的情况下,文献综述就是整个论文构思与写作的基础。因为,只有全面、深刻地阅读、理解了国内外同行的最新研究进展,才能明确自己工作的起点;只有清晰地梳理出以往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和主要路径,才有可能把握学科发展的未来趋势和走向;只有敏锐地发掘出学术界共同面临而又巫待解决的问题,才能正确选择自己研究的方向和切人点。因此,做好文献综述就等于凝炼出了有价值的问题,找到了研究的突破口。
撰写文献综述的首要环节是对以往成果进行线条清晰的梳理和系统全面的评价。
在文献综述撰写中,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一是只简单罗列他人观点,未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归纳和提炼。这样就难以理清已有成果之间的前后继承或横向关联关系,也不易区分哪些问题是主要问题,哪些问题是次要问题,从而难以从整体上把握学科前沿领域的发展趋势。
二是虽然对已有成果进行了归纳或梳理,但未做系统、深人的分析、评价。对已有成果进行分析、评价,找到矛盾和症结所在,进而凝炼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是文献综述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如果文献综述的撰写是述而未作,那么,充其量只是陈述了他人的观点,不能达到通过分析、评说而捕捉到创新机遇的目的。三是虽然对已有成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但是对问题的提炼不够精确。对他人成果进行评价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有在评说他人的基础上挖掘出待研究的问题,才达到了文献综述的目的。
在对以往研究不足的分析和阐述中,有时会出现对前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过分夸大的错误。有的博士生为了突出说明自身研究的重要性,对以往研究的缺欠或不足进行了人为的放大。实际上,这种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放大,不仅不能够提升自身研究的价值,反而有可能造成小题大做甚至是重复研究的结果。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于:①文献搜集不够充分,有些重要文献没有全部掌握,尤其是对最新研究进展的了解不够深入。②对最新研究成果的理解有一定程度的偏差,将次要问题或非主流问题作为主要问题或主流问题加以认识。还有的博士生将自己一时的未明之理、未解之惑作为问题提出。其实,任何科学问题都一定是学术界共同面临而又鱼待解决的问题,而那些由于个人认识原因而遇到的问题不能作为博士学位论文的应选之题。③对学科前沿进展缺少应有的驾驭能力,难以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
对于已有成果进行认真的归纳和梳理是进行叙述和评价的前提。文献的梳理和评价可按以下三种方式或其组合进行。一是首先按照时序的先后,将以往研究分成几个发展阶段,再对每个阶段的进展和主要成就进行陈述和评价。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较好地反映以往不同研究之间的前后继承关系,梳理出清晰的历史脉络。二是以流派或观点为主线,先追溯各种观点和流派的历史发展,再进一步分析不同流派、不同观点的成就与不足,以及它们之间的批判与借鉴关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从横向的比较中发现问题和不足。三是将历史的考察与横向的比较有机结合,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既能反映历史的沿革,又能揭示横向的关联和互动。
二、关于参考文献的引用
一般的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在文献综述之后要列出主要参考文献。有的博士生认为,参考文献的编排只是全部研究的辅助环节,因此,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其中有许多技术环节需要引起博士生的注意。在参考文献的编排中常见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为了显示资料搜集的系统和全面,将尽可能多的参考文献编人其中,以多取胜。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将一些貌似相关、实则无用的研究成果编人参考文献之中,或将一些内容相同,甚至是重复研究的成果也误当重要文献列人。二是为了证明对国外研究进展的全面把握,将自己从来没有看过的外文资料也编人参考文献,甚至将那些以自己不懂的语言出版的文献也列人其中。三是为了表征研究基础的雄厚,将自己(或导师)与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相关性不大的成果也列人参考文献。有的博士生导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尽可能多地列人参考文献。实际上,这样做既不能抬高导师的学术声誉,也无助于学生论文质量的提升。不能以与作者的远近亲疏来决定文献的选取。
在网络资源日益丰富的今天,通过网络可以轻易地搜索到成千上万篇文献。然而,在这些文献中,与自己的研究相关且真正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少而又少。为此,笔者建议,参考文献的引用和编排要遵循“三不要”的工作原则。
1.没有认真阅读过的文献不要引用
有的学生查阅到一些从标题上看与自己的研究十分相近的专著或论文,就望文生义,不加认真阅读就直接将其列人参考文献。这样做容易把一些题目看似新颖,实际内容并无参考价值的专著或论文列人参考文献,从而冲淡了重要文献的作用。一般来说,完成一篇博士论文要参考100-200部(篇)专著或论文,即使在看过的文献中也有重要文献和非重要文献之分,列人参考文献的都是一些重要文献。如果将那些不重要或重复性研究的成果过多地列人参考文献,往往会给论文评阅人或其他读者造成论文研究起点不高的印象。
2.非一流期刊上的论文不要引用或慎重引用
目前学术期刊种类繁多、良芳不齐。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都有较高的学术起点,那些非一流期刊上的文章重复研究成果多,原创性研究成果少,一些文章的题目看似新颖,其实内容空洞,根本不具参考价值,这样的文献尽量不要引用。
3.虽然读过,但对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没有借鉴意义的名人之作不要勉强引用
年来,社会上流行一种习惯,在发表论文或出版著述时总要将一些名人之作列人参考文献,而不管是否真正参考了这些著述。这样做可能是想借此抬高自己研究的学术价值。实际上,博士学位论文的真正价值在于作者自身的创新性工作,根本没有必要借他人之力来抬高自己。
三、关于研究内容的安排
研究内容是整个开题报告的核心,它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研究内容在整个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首先,研究内容是对文献综述的进一步展开,它实际上是文献综述所提问题的求解程序。其次,研究内容搭建起整个研究的基本框架,下一步研究就是按此框架循序渐进地开展。研究内容安排得合理,就会使整个研究少走弯路,顺利达到预期结果。第三,研究内容的确定又是设计技术路线和选择研究方法的依据。第四,研究内容确定之后,往往就预示着在哪些环节能取得突破,因此,它又是阐述预期创新点的逻辑前提。在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取舍和框架的搭建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1.搭建“平、空、虚、泛”的研究框架
有的博士生开题之初就立意高远,他们或者是要奠定某研究(或某学科)的理论基础,或要提供某问题的全面解决方案,也有的要构建某研究领域的方法体系。必须承认,能达到上述目标的博士学位论文还是较为少见的。由于目标定得过高,在研究内容安排上就力求“全面”、“系统”,这样就使研究本身涉及的领域过宽,超出自身的驾驭能力。这种框架往往使研究思路过于发散,不能通过思维聚焦而产生创新。
2.频频使用生涩、怪诞的词汇
有的博士生在开题报告的各级标题中使用各种时髦的词汇和令人费解的语句,使阅读者难以理解其真实内涵。这种错误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自己“创造”了一些“新概念”,但这些概念同论文的内容和整个逻辑体系又难以兼容;第二,将其他学科或日常语言中的一些新鲜词汇生搬硬套地移植过来。
3.过早地做出判断或给定结论
研究框架一般仅是大致划定一个研究范围,表示研究展开的逻辑,此时,还难以有结论性观点或成熟的推断。如果在开题报告阶段就轻易地得出结论,那么,后续的研究就可能受到先前判断的局限,或者围绕着如何使先设定的结论自圆其说来进行,这恰恰违背了科学推理的基本原则。“任何结论都产生于调查研究的末尾”,这句名言对博士学位论文写作同样适用。
针对上述状况,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研究框架的搭建要切合实际
博士学位论文不能没有理论研究,有些论文本身就是纯理论研究,然而,并非是所有的博士学位论文都要构建一个宏大的理论框架,或建立一个方法体系。做出具有原创意义的理论成就固然意义重大,但多数博士学位论文的理论研究属于对传统理论的完善,或国外最新理论成果的中国化应用研究。这里,我们并非是不鼓励或不提倡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原创性理论研究,而是倡导一种先尝试在某一点或一方面取得突破,然后再向理论体系构建的方向努力,因此,最初的框架最好不要搭得太大。
2.玩弄新鲜名词、滥造时髦概念的研究风格不值得提倡
近年来,在人文社会科学的某些研究领域,时髦的名词层出不穷,但真正能被提炼成科学概念,从而嵌人科学理论的逻辑体系中的名词却较为少见。一些新鲜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中的语义差异甚大,从一种使用环境到另一种使用环境,从一个学科向另一学科移植,都要对其内涵和外延做进一步的阐明和界定,而不能望文生义地生搬硬套。博士学位论文的真正价值在于观点的新颖、研究方法的独特或解决方案的操作可行。实际上,那些流传百世的经典之作大都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写就的。
3.要注意研究内容安排与技术路线设计的相互照应
研究内容安排作为写作的基本框架,它体现了整个论文展开的逻辑关系,而技术路线则是论文研究的工作程序,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路线是框图化的研究框架,或者是研究内容的直观化表述。因此,二者之间应保持内在逻辑的一致性。
四、关于创新点的提炼与表述
创新点是博士学位论文的点晴之笔,是其核心价值所在。创新点提炼得精准、明确,既能凸显论文的理论或应用价值,又能使阅读者较快地把握论文的基本观点和主要贡献。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阅者首先阅读的是作者对创新点的阐述。因此,提炼创新点不仅对于论文的写作具有导向作用,对于论文顺利通过评审、答辩也至关重要。
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和写作过程中,对于创新点的提炼和阐述,较易出现以下错误。一是只讲“苦劳”,不讲“功劳”。在这种阐述范例中,常用的套路是“分析了……”、“论述了……”、“阐明了……”、“提出了……”。上述说法一般只能告诉他人,你做了哪些工作,出了哪些力。至于这些工作有没有实现创新性结果,在这种表述中一般较难看到。二是唯恐对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有所疏漏,就尽可能多地阐述论文的创新点,有的博士生在开题报告或答辩论文中列示出4-6个创新点。实际上。博士学位论文的工作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是评述他人成果,或是分析现实问题,或是处理数据,真正具有独特创见的地方并不是很多。一篇论文有1-2个重要创新足矣。三是对创新程度的自我评价过高。这种情况是对创新成果做了“价值高估”。从某种意义上说,阐述创新点是对研究工作的主观评价。如果这种评价脱离客观实际太远,往往会给人一种学风不够严谨之感。
对于创新点的凝炼和陈述,笔者有如下建议。
(1)创新点是指你设了哪些他人未设之问、说了哪些他人未说之理、用了哪些他人未用之法、解了哪些他人未解之惑。而这些问题的提出、方法的创立(应用)和困惑的解除须具有理论与实践价值。因此,提炼创新点,首要的一条是要明确你的创新是问题创新,还是方法创新,或者是理论和对策建议(操作方案)创新。
(2)对于创新点的阐述一般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填补某领域(或方向)研究空白。也就是说,该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了某些他人未曾研究的问题,具有开拓新领域或新的研究方向的意义。二是某学科领域基本理论的完善、发展,乃至突破。这种理论贡献对于学科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三是某对象(问题)研究方法的创新。方法创新包括新方法的创立和原有方法的组合(集成)。方法创新的结果是解决了前人未能解决的问题。四是某问题解决方案(具体对策)的设计。这种创新属于应用领域的研究课题,针对某些现实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提出操作可行的对策建议。
(3)对创新点的阐述切忌任意拔高。有些博士生为了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对创新点进行了不符合实际的拔高和提升,这种做法不符合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刘凤朝,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连理工大学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52,371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专著和论文集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