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厂二实验小学十一校,也就是实验小学,教学质量怎么样?有在那上学的孩子家

您好: | 
> 有在十一学校上学的孩子家长吗?想听听大家对十一学校的评价
阅读 3457|回复 6
有在十一学校上学的孩子家长吗?想听听大家对十一学校的评价
作业多吗?老师负责吗?还需要报课外班吗?从世纪城每天路上花费的时间多吗?谢谢了!
区域|买房|鸡年|焦点直播与您鸡年同乐直播|
十一的二四很不错,普通班嘛~~~是要考虑滴
很负责任的说哈:
作业适中,老师负责,有自己的教学模块体系,老师比较不赞成报课外班。从世纪城每天路上花费的时间不多,早晨开车走西四环莲石路到学校只需不到十五分钟,下午放学如果孩子自己回来,三趟公交车直达,用时35分钟左右。
另外这个帖子可以参考一二:/msgview/242/.html
本帖于日20时32分被nyhx修改
显示全部签名
一个同事的孩子在十一,以前是二四制,今年高三,表示二四压力很大,
因为最后会淘汰一两个班参加中考,学校的确强调自主学习,据说有时上两天课然后让回家自己学两天,所以在外面报班的很多,甚至是一对一,因为有能力又自觉的孩子毕竟是少数
回复:很负责任的说哈:
谢谢!孩子是2+4,但有其它学校选择,所以想问问,孩子很喜欢十一,我们也打算尊重孩子的选择,2+4也好,可以给孩子做六年的整体规划
回复:很负责任的说哈:
2+4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学能力都要强。模块式教学,完全是十一自有的教学体系。孩子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不折不扣做到就好。关键是要不折不扣不能打折扣。
2+4初二第二学期会有一轮筛选,也是给孩子一次选择,适应的继续在2+4,不适应的可以回归3+3,或者直接国际部。
显示全部签名
> 有在十一学校上学的孩子家长吗?想听听大家对十一学校的评价
绑定手机后您才能在本论坛发布信息!&>& > 文章详情页
新视线·十大小学校本课程候选案例|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始业课程:为生活重塑教育
中国财经新闻网·
早秋,又有一群新入学的“小豆包”开始了小学生涯。一年级新生如何切换到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的“始业课程”以6本教材为抓手,开启学生生活化教育的大门
早秋,又有一群新入学的“小豆包”开始了小学生涯。一年级新生如何切换到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的“始业课程”以6本教材为抓手,开启学生生活化教育的大门。亦庄实验小学致力于“全课程”教育实验,从课程入手改变学校生态,让师生拥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校长李振村认为,“全课程”教育实验的核心不是所有课程的叠加,而是指向“全人”、指向人的全面生活变革。体现在现实中,我们就是“包班教学”,两个教师包班,承担除英语、戏剧之外的所有学科教学,目的就是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生命的全部,师生共同创造出美好的生活。学校把一年级学习的课程命名为“始业课程”,意思是开始学业。为此,学校基于儿童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编写了6本教材:《开学啦》、《我爱我家》、《拼音国历险记》、《寻找春天》、《神奇的海洋世界》和《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6本教材6个主题,为学生打开丰富的世界,从学校、家庭开始,到最终认识自己。在这段旅程中,教育和生活不再割裂,课堂上的“卷入”让学习不知不觉发生,最终让每个学生成为自己可能成为的最好样子。从哪里开始生活开学日,这是一个让每个新生期待已久的日子。但是,用不了多久,外在的常规训练,枯燥的拼音学习,机械重复的加减法,就会让许多学生丧失对学习的热情。然而,学习的本质是游戏,是生活。在全课程教室,学生们的第一天是这样的。第一天,让学生感受教室的气息。等学生们坐下来,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欢迎你们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你们听,喇叭花都在向你们表示祝贺呢!”第二天,竟然有学生带着喇叭花来到教室。后来,我带学生们出去玩,他们念起的第一首儿歌一定是《喇叭花》。这时我意识到选择这首儿歌的意义:当学生们意识到世间万物都在为他们成为小学生庆祝时,更强化了他们对“我是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于是,这首儿歌便成了一个象征。怎样学习一首儿歌?我高度认同华德福的理念:孩子在概念化之前,要通过运动和体验来学习,以此确认自己在这个空间里并找到自我,因为空间是真实存在的东西。所以,在一年级,身体的运动比读写算还要重要,学生身体活动的时间也应多于坐在椅子上听课的时间。拍着手读,站起来跺着脚读,手脚并用打着拍子读,根据儿歌配上合适的动作读——学生会感受到他在这首儿歌之中,他也在这个空间之中。“你们知道吗?有一个叫大卫的小朋友,也在喇叭花的歌声中上学了,想知道他上学第一天发生的故事吗?”这是一个绘本故事,选择进入的角度仍是生活。开学第一天,为什么选择这个故事而不是其他?这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的故事:上学迟到,上课扔纸飞机、吃口香糖,手上涂满颜料乱摸……当然,一个故事的伟大,总是出现在故事的结尾:由于大卫在桌子上乱写乱画,放学时被教师留下擦桌子。可爱的大卫把全班同学的桌子都擦干净了,教师奖给大卫一颗星星,大卫欢天喜地回家了。这个故事在讲述什么?每个孩子都在以他的方式探索世界,大卫上学,意味着开始遵守规则,但他不懂。大卫屡屡犯错,虽然教师在说“大卫,不能……”,却没有责骂他,所以大卫始终是安全的。尤其是结尾,那颗星星是大卫学着长大的标志。这就是故事的意义:让学生感受安全感。课堂上,从儿歌到故事,都围绕着“开学第一天”展开。当学习不在生活、生命之外时,学习才会对学生产生意义。还是回到大卫身上,我们要来教他唱一首《礼貌歌》。这不就是音乐课吗?但我们不会告诉学生这是音乐课,而是让他们在唱唱跳跳中感受到教室生活的美好。而大卫,一直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他越调皮,学生们就越想表现得乖一些,虽然这只是暂时的,但他们潜意识里已经有了“我要做个好孩子”的愿望。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不只是坐在座位上,而是与教师载歌载舞。不善唱歌跳舞的我,此时心里充满了喜悦。第一天,师生从哪里开始互相认识?从契合学生生活的儿歌、故事、歌声和舞蹈开始,我们互相认识,让事物说话,让学生因此对教室充满期待,让安全与自由在开学第一天就成为教室的气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将随着课程的展开而开始。生活如此美好就这样,为了重塑生活,教室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度过的。《开学啦》课上,学生们学习交朋友,学习认识自己,学习在秋天里玩耍。《我爱我家》课程的核心是让学生理解“爱”,并践行“爱”。在许多课堂上,一说到爱父母,就容易流于形式,爱的本质常被忽略。作为主体的“我”,爱不是“给我爱”,而是“我能爱”,是生命自身一天天经历的美好和强大,是生命主体意识的不断唤醒,这是爱的本质,也是教育的本质。所以,在这个课程中,学生们一方面通过文学和艺术去理解爱、感受爱,另一方面,“我要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孩子”始终贯穿其中。拼音作为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最后学习的课程,是以游戏的方式展开的。在我们的教材里,“拼音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彩虹桥将声母城堡和韵母城堡相连,恶女巫嫉妒“拼音国”的幸福,就施了魔咒,让人们都昏睡过去……于是,学生们俨然以勇敢的小卫士自居,要踏上解救“拼音国”的旅程。这就是学习,但这是游戏中的学习,是生活中的学习。学生穿过一道道有密码的大门,开始挑战黑夜,挑战一个人上街买东西,挑战妈妈不在家时独自安排生活……最终,他们成功解救了“拼音国”。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两个教师包班,更能把握住教室生活的节奏,师生从容幸福。一年四季轮回,一日黑白交替,顺应着大自然的节奏,人类春种秋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就找到了生活的节奏。对一间教室而言,师生生活的节奏如何把握?我们知道,把握好了,师生就是从容的;反之,师生就容易陷入忙乱之中。打开神奇的世界一年级下学期,《寻找春天》的课程,学生们有大量的时间在室外上课。观察花花草草的变化并画下来,再把画讲给教师或者父母听。等到这个课程结束时,每个学生拥有一本《花仙子王国》图册,里面全部是学生的作品。《神奇的海洋世界》课则在一首首海洋的诗歌、音乐中展开,学生们感受着海洋世界的浩瀚神奇。有一天,学生们提出想去海洋馆游学的建议。但是,学生佳慧却站起来说:“我觉得,人们把海洋里的生物抓来,放在海洋馆里供人们观赏,这是不对的,海洋才是海洋生物的家。”有些学生说,如果我们想了解海洋,应该怎么办?一个男生将一颗“炮弹”扔给佳慧:“你不去海洋馆,可不能阻挡别人去海洋馆,所以你不去有什么用呢?那些海洋生物不照样被关着?”佳慧不愠不火:“别人要去,那是别人的选择。我不去,是我的选择。许多时候,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也不能改变别人,我们唯一能改变的是自己。”那个男生有些急了:“你改变自己又能怎么样?海洋馆永远不会关闭!”佳慧说话的语气,也突然坚定起来:“打个比方,我们小蚂蚁教室里的30个人,就是海洋里的30条鱼,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被抓起来,被放到海洋馆里,被一座玻璃墙封闭起来,你觉得,我们的亲人,海洋里的其他鱼,会去看我们失去自由后的生活吗?”男生没有听懂,仍旧执拗地问,那又能怎么样?佳慧继续打比方:“就像鸟儿被关进笼子,等他们重新回到大自然,他们就无法活下去,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被人喂养。海洋馆里的那些鱼或动物们,一旦习惯了成为宠物,就再也回不去自己的家了。”其他学生反驳:“可是海洋馆是不会消失的。海洋馆的那些工人们也不会停止工作。”佳慧微微一笑:“我说过了,不管别人怎么做,我是不会走进海洋馆的。你可以去,那是你的决定。我不去,是我的决定。”那天的午饭后,佳慧和好朋友创作了一首来自海洋生物们内心的歌。这就是课程带给学生的创造力、独立精神,他们有能力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付诸实践,他们拥有自由的心灵,这些是全课程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在海洋课程结束时,一年级所有的学生用百米白色画布画下了心目中的海洋世界。百米画卷被学校挂在了廊道的顶层。海洋世界,也因此永远留在了学生们的心里。为生活重塑教育。正如李振村所说:全课程教育实验的关键是将传统教学单一、枯燥、碎片化的学科学习,转化为充满智力挑战的游戏化生活。(作者单位系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
中国财经新闻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Copyright ? 2016 中国财经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汽车厂实验小学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