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1000立方沼气池造价要多宽多深

400立方沼气池需要多少钱_百度知道
400立方沼气池需要多少钱
我有更好的答案
顶返水水压式池,泥工工资。建造这么大的沼气池、大揭盖水压式池,要报批你好,沼气池有固定拱盖的水压式池, 但是归总起来大体由水压式沼气池,水泥沙石、浮罩式沼气池、分离浮罩式池,管道。形式虽然多种多样、吊管式水压式池、半塑式沼气池和罐式沼气池四种基本类型 变化形成的,牵涉安全问题、曲流布料水 压式 池,设计图纸,征用土地、半塑式池、全塑式池和罐式池,钢筋水泥,没有三十万不行
设备全齐二万多点吧!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沼气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猪圈建三十立方沼气池怎样施工_百度知道
猪圈建三十立方沼气池怎样施工
三十立方沼气池属于小型沼气池,找一套三十立方的小型沼气池,然后按图施工即可。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沼气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一步跨越三十年&&&&实现农村沼气化
一步跨越三十年&&&
实现农村沼气化
&&&&&&&&&&
——正安县沼气池建设的做法及成效
正安县是国家扶贫重点县,有近61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56万。全县耕地面积46万亩,人均不足0.8亩。旱涝保收面积16.2万亩,人均0.29亩。全县国土面积259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仅36%。农民数量多、人均资源少、经济不发达是客观存在的县情。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我们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列为了发展的重点。而一直令人深感不安的是,一方面我们在多方争取项目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又因缺乏煤源以及煤价昂贵,全县部分农户仍然以柴草为主要生活燃料,对脆弱的生态构成了极大的破坏和威胁。站在农民兄弟的角度看,这是无奈的。也正是这无奈,使秀美苍翠的山川林木在不经意的掠夺中变得荒山秃岭、满目疮痍,群众也因此饱尝了大自然无情的惩罚。每遇自然灾害,正安都因生态脆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抗风险能力极弱,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年,正安连续两年遭受特大干旱,直接经济损失近3亿元。
应该说,农民对“林茂粮丰”的道理是清楚的,而且他们也不愿意承受烟熏火燎的煎熬。农民无奈需要政府有为。要打破“能源短缺——滥砍滥伐——生态破坏”的恶性循环,就必须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可替代的能源。而保障农村地区能源供给不能都走城市化、工业化的路子,应当更多地在可再生能源上做文章,沼气无疑是最现实的选择。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和正安“三农”的县情实际,最终促使我们把加快沼气池建设作为全县农村生态能源建设的“一号工程”强力推进。力争用5年或稍长一点的时间,以每年1——1.5万口的建设速度,使全县60%以上的农户用上清洁能源,提前30年实现沼气化县的目标。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县大力推进沼气池建设的决策过程、做法及体会汇报如下,以抛砖引玉,并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指正。
一、调研与决策
正安作为一个农民数量多、人均收入低、生态环境脆弱、地下资源匮乏、生产生活环境差的农业县和贫困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究竟应该明确抓一件什么样的事才能为基本解决上述问题打开突破口?这是摆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县委、政府一班人面前的不容回避的现实课题。回答好这个题,既是立足县情实际建设新农村的迫切要求,也是保持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选准了这样一件事,必然具有全局性的意义,必然是一件大实事,实施成功了也必然是一件大好事。
(一)通过调研我们找到了答案:沼气池建设是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
2005年下半年,县四家班子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深入到全县各乡镇、村组和农户,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广泛深入的调研,就正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真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在调研中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到:全县因生态脆弱山河面貌不新,因缺乏煤源部分农户仍然以柴草为主要生活燃料,部分以煤为燃料的农户也因煤价昂贵、煤矿治理等因素还原为以柴草为燃料。这使本来脆弱的生态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危险;全县制定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畜牧攻坚战等因各种主客观原因取得的成就不新,农民增收困难。畜牧产业还因市场及自然灾害的影响低迷回落;全县农村因畜禽喂养的传统习惯、粪便利用处理的传统方法、农民生产劳动量大等导致脏乱差十分严重,农村环境不新,即使在创建的“四在农家”示范点上,也因圈舍、粪便无法处理而臭味难闻,等等。与此同时,我们在一些地方则看到了另一番景象:森林茂密、庭院葱绿、果蔬无公害、农户室内室外干净整洁、男女老少精神愉悦。为什么?一个明晰的答案浮现出来,沼气池,是一个小小的沼气池起了大作用。为了进一步开阔视野,明晰思路,我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又到全国农村沼气建设先进地区江西省赣州市进行了考察学习。赣州曾经是一个经济落后、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大力实施沼气池建设后,通过十年的努力,赣州农民变富了,生态变好了,实现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广西恭成县沼气池建设的有关情况。恭成县是“猪——沼——果”生态农业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沼气入户率第一县。以前的恭城,由于农村能源短缺,森林遭到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后来下决心抓沼气建设,并开展沼气综合利用,一边建沼气池,一边建果园和猪场。沼气的“蓝色之光”,点燃了恭成新农村建设的希望。大量的有机肥使农作物品质优良,且无污染、无公害,粮食产量连续10年增长,水果以每年40%、养殖业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仅靠水果种植一项恭成农民人均收入就达到2500元。沼气在赣州、恭成这些地方,已经成为一项新兴产业。我县建池农户的示范效应、赣州市及恭成县等地的成功经验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沼气池彰显出的积极作用和巨大效益,为我们加快建设步伐提供了决策依据。就此,我们认定沼气池是建设以“四在农家”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抓手。
(二)通过讨论我们统一了认识:加快沼气池建设步伐是符合正安县情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在我们认定要干沼气池这件事的同时,另一种议论随之而来,即沼气池不是新鲜事,多年来全县就建有近7000口,确实是一件好事。现在谈这件事无异于旧话重提,大可不必。面对这样的议论,县委、县政府一方面更加认定搞沼气池不会错,另一方面则重点思考如何变旧话重提为老调新弹,最后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即快干还是慢干。我们在县乡两级干部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全县56万农业人口约有13万户,要使60-70%的适宜农户都用上沼气池,如果仅仅依靠上级安排的每年2500口左右的指标,至少要30年才能完成。这样的建设速度,无异于将好事实事变为空事,变为纸上谈兵。正安的脆弱生态等不得,匮乏的资源和昂贵的燃煤等不得,大力实施畜牧攻坚、增加农民收入的工作思路等不得,建设绿色生态和特色经济强县的战略目标等不得。因此,我们一方面需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加快发展,另一方面在国家计划指标有限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们自力更生、自加压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县情实际的沼气池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路子,一定要用5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完成30年才能办完的事。在讨论中,还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一口沼气池至少需要养3头猪才能维持正常产气,而目前生猪市场低迷,农民能否接受?正安外出劳力多,农业生产任务繁重,农民收入低,每年建设1万口沼气池,农民能否承受?以目前的技术力量加之以前建设中病池带来的负面影响,每年完成1——1.5万口,会不会欲速则不达?每一个疑问都必须面对和解答。我们在继续调研和讨论中最终形成了共识:养猪是正安农民千百年的习惯和生活之必须,市场规律说明贵贱都是一时的;农民通过自行调剂可以解决劳力问题;经济投入和技术保障虽然是十分关健和重要的问题,但只要通过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思想工作,认真搞好技工培训,给以建池户适当的补助等工作也是可以解决的。沼气池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改变的是农村的面貌,受益的主体是农民,着力点在促进农业的发展。沼气池建设是重发展、合县情、利三农的民心工程,也是我们在客观条件下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通过科学分析我们果断决策:以实现沼气化县为目标,强力推进沼气池建设。
我们认为,沼气池建设既然是一件好事、实事,就应该不遗余力尽量多办、快办,尽快让更多的农民受益。大力实施沼气池建设,必将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大多数人受益的事;必将解决农村缺乏生产生活燃料的现实问题,是群众急需要办的事;必将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是能产生长远效益的事;必将改变农村脏乱差的面貌,是对精神文明建设起促进作用的事。户用沼气池所生产的沼气,每年平均可替代薪柴和桔杆5吨左右,相当于3.5亩林地的年生物蓄积量,同时还可减少2吨CO2的排放。一个8m3的户用沼气池年均产沼气385
m3,相当于替代605公斤标准煤,可解决3—5口之家一年80%的生活燃料。据新华社媒体数据库的数据显示:全国户用沼气2260万户,为农民直接和间接增收904亿元,保护森林资源7910万亩,减少CO2排放5520万吨,提供相当于1367万吨标准煤的能源。而我国有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适宜建池农户共1.48亿户,如全部用上沼气,农民可直接和间接增收5920亿元,保护森林资源51800万亩,减少CO2排放29600万吨,提供相当于8954万吨标准煤的能源。虽然在实施中会存在诸多困难,但又是我们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我们相信,只要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和整合项目资源,借鉴学习其它地区的成功经验,发挥我县建池农户的示范带动作用,紧紧依靠群众,发扬自力更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为此,2005年年底,县委九届九次全会作出决定:把强力推进沼气建设作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和农村生态能源建设的“一号工程”,在国沼、省沼计划指标有限的情况下,采取“补助额减半、受惠面增大”的方式,力争通过5—7年的努力,全县60%以上的农户建有沼气池,实现沼气化县的目标。计划在2006年,全县建设沼气池10000口,年,每年建设15000口以上。正安县人大常委会还作出了《关于加快农村沼气池建设的决议》。县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把建设农村沼气化县作为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
、做法及成效
(一)深入群众,解疑释惑,建立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宣传动员机制。
沼气池建设能否顺利推进,做好群众工作是前提。尽管沼气池建设是一项“利民、便民、富民”的“民心工程”,但由于在我县还没有大面积建设,加之前些年因技术问题出现部分病池等因素,群众对沼气池建设在认识上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在思想上有一个犹豫的过程,在投入上也有一个准备的过程。因此做群众工作不可能一说就通,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首先要把沼气池建设有关的知识、政策搞懂,在做群众工作时要不厌其烦,要以持之以恒、磨铁成针的精神,千方百计、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把群众工作做好。对此,我们要求广大干部政策要懂、作风要实、方法要活、工作要细。
一是引导农民学。通过流动宣传车、远程教育站点、播放电视专题片、制作专栏标语、编辑宣传画册、召开群众会议、组织文艺演出、创作文艺作品等方式,让农民学习、了解沼气池建设的相关政策和建、管、用的知识。我县的乐俭等乡镇为了使干部增强下去做宣传工作的能力,还就沼气池建设的有关政策、专业知识进行考试,合格了才准下村组。广大基层干部为做好沼气池建设工作,进驻村组、出入农户,不厌其烦地开群众会,有的一个地方多达20次以上。俭坪乡合作村支书帅昌训,不分昼夜深入农户开群众会,长期声音嘶哑。广大干部在宣传中针对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农村实际,编写了许多通俗易懂的标语。如:“山下建沼气、山上闻鸟啼”、“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沼气一点燃
,妇女得清闲”、“沼气进农家,驱除脏乱差”、“沼气能源不花钱,年年月月用不完”、“沼气进农家,农民笑哈哈”等,既生动贴切,又深入浅出,农民一听就懂,一看就明,易于接受。
二是组织农民看。通过组织群众现场参观、建池农户现场讲解等方式,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使群众对建设沼气池后产生的效益有直观了解和感性认识。“百闻不如一见”,许多对沼气池持怀疑和犹豫态度的农民在现场参观后立即投入建设。流渡镇台上村民小组有48户农户,第一次开群众会宣传发动,只有3、4户农户愿意建沼气池。村组干部采取边干边发动的方式,把其他农户带到建池户参观,让他们实际感受沼气池的益处。现在除了两户全家外出务工的以外,户户建了沼气池,其中有两户建了2口。
三是帮助农民算。农民最困难的是投入问题。广大干部深入农户帮助算帐比较,建一口10立方的沼气池,7——10天就可建成,投资在1800元,政府补助500元,农户需自筹1300元。如果不足部分需贷款,可获100——200元的贴息。如果一池配上改厕、改圈、改厨、改院,约投资元,政府通过项目捆绑(建池补助500元、改厕补助200元、改厨补助200元、改圈补助20元/平方米、改院补助500元、贷款贴息200元),农户自筹资金元。而建一口沼气池一年可节约燃煤2吨,节支700元以上;家里有了沼气池,每天用在煮饭上的时间至少可以节约1个小时。一年算下来,可以节约40个劳动日,把节省的劳动日用在生产上,就按一个劳动日30元计算,一年可以增收1200元。按一年出栏4头125公斤的猪,每头猪获纯利120计,可增收500元以上。仅此三项,就可增收节支2000元以上。如果利用沼液沼渣做有机肥,一年还可增收节支2000元以上。一年还清成本是完全可能的,即使遇上特殊情况,至多两年就可还清成本投入,以后的增收节支完全归己。以一口沼气池使用20年计,农民可增收近10万元,扣除沼气池的维修管理费用,也可增收8万元以上,十分划算。这样的算帐真实不虚,群众越算越有干劲。
四是带领农民干。我们的干部在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做群众思想工作的同时,以实际行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做到了动之以情。在沼气池建设最紧张的时节,乡镇领导、机关干部为建池农户采购物资、协调贷款、帮助和沙、砌砖等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充分调动了全县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营造了全县上下积极建设沼气池的浓厚氛围。住在天楼山的农户从芙蓉江边肩挑马驮石沙建沼气池,每天只能一个来回,但他们认识到“建一口沼气池就相当于请了一个家庭医生,就相当于增加一个人在抓收入”,一个21户的小寨子如今家家户户燃起了沼气炉。在酷暑季节,有的农户把电灯、电扇安在土坑内,与技工人员挑灯夜战。有的老人建起2口沼气池,把它作为重要的家产留给子女。不少地方青壮劳力大多外出务工,在家的妇孺老小自强自立,邻里间互帮互助,充分发扬自力更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其情景感人肺腑,使我们倍受鼓舞。
(二)积极探索,建立体现综合效益的“4321”模式。为了充分发挥沼气池建设在改善人居环境、发展庭院经济、促进畜牧养殖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使之真正成为党政满意、农民欢迎的“民心工程”,我们通过实践,探索、总结了“一池配四改、带三小、兴两业、建一会”的“4321”建设模式。“配四改”就是通过沼气池建设配套实施改厕、改厨、改圈、改院,实现村容村貌的焕然一新。“带三小”就是一个沼气池连带一个小菜(果)园、小鱼池、小圈舍,促进农村庭院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兴两业”就是通过沼气池建设,促进畜牧养殖业、生态农业(主要是果蔬业和林业)的兴旺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建一会”就是通过组织引导,以连片300—500户的建池农户组建成立一个沼气协会,由建池农户自愿加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建立沼气池建设后的市场服务机制,解决农民群众对沼气池后续管护使用上的后顾之忧,实现农民对沼气池的自主管理,以用促管,以管促建。“4321”模式已经在正安农村广泛运作,被人喻为沼气池建设的“正安模式”,必将引领正安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成为正安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创新之举。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进沼气池建设的良性发展。实践证明,沼气池建设虽然是一项利民工程,离开了政府的支持不行,但大包大揽也不行;没有群众的参与不行,但强迫命令也不行。我们在工作中通过探索实践,建立健全了一套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做到了“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政府在规划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做到了科学布局、合理安排。2006年我们首先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省道沿线的九个乡镇布局实施,今年在全县19个乡镇全面推开。同时严格把握沼气池建设技术环节,实行统一培训、管理技工人员,坚持持证上岗,严格施工规程,确保了建设质量。我们从原来不到50人的技工队伍状大到现在近400人,确保了建池所需。2006年全县实施的10000多口池子仅有不到10口有技术问题。在把握工作的原则方法上发挥主导作用,做到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有序推进;在工作的调度督查上发挥主导作用,落实部门职责,突出绩效管理。县、乡两级均建立领导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有机构管事、有人员做事、有条件办事。在职责分工上,乡镇抓组织发动、任务落实,业务部门负责建设质量和物资供应。采取县直部门包村、领导包点、干部包户等形式,增强了各级各部门实施沼气池建设的工作责任感。同时加强督查调度,严格考核奖惩,县和乡镇均制定了具体的考评办法和严格的奖惩措施,并与各级各有关部门签定了工作责任状,把沼气池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和干部政绩考核。对因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工程进度滞后的地方,由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效能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措施。
二是坚持农民主体。沼气池的受益主体是农民,农民也应该而且必须是建设的主体。没有群众的参与不行,但强迫命令也不行。我们在深入的宣传发动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注重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在投入上以农民为主体,在建设上以农民为主体,在管理、使用、维修上以农民为主体。截止目前,全县没有因沼气池建设发生一起上访事件,每当我们下乡走访,听到的回答是异口同声的:“好,沼气池真的很好,我们愿意建。”
三是坚持项目组合。在建设计划不足的情况下,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倾斜,一方面实行资源整合、项目捆绑。2006年,我县把财政安排的沼气池建设贷款贴息资金200万元(信贷规模3000万元)、“四在农家”创建专项资金200万元、畜牧贷款贴息资金150万元(信贷规模2000万元)、市级领导挂帮“四在农家”专项资金140万元、市县两级部门挂帮“四在农家”创建帮扶资金200万元、大连对口帮扶资金100万元、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资金714万元、农村改厕项目资金5万元与国沼、省沼等项目资金进行捆绑使用,发挥了集聚效应。通过项目组合,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沼气池并配套实施“四改”的积极性。
(四)充分发挥沼气综合效益,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
事实证明,只要我们帮助农民把解决困难的办法想清楚,把投入与产出的账算清楚,把“忍一时之痛、享百年之福”的道理讲清楚,让农民真正认识到沼气池建设的益处,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它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2006年,全县共计完成了10098口沼气池,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沼气池建设数量最多的县之一。其中改厕、改厨的比例达到100﹪,改圈的比例达到80﹪,改院的比例达到40﹪。2007年,市下达我县建设任务1.8万口,截至8月5日,已实施12330口,其中点火使用6990口。全县现在点火使用的沼气池达到了25000多口。建立沼气协会22个,参会农户6000多户,会员农户每户每月缴纳会费2-3元,用于维修人员的工资,实现广大农民对沼气池建、管、用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我县依托沼气池集中连片建设带来的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正在彰显的生态效益,高质量、高标准打造了40多个“四在农家”示范点。土坪镇、安场镇、瑞溪镇结合“四在农家”创建,分别打造出了连片400户以上的沼气池建设长廊。其中安场镇兴庄、瑞溪镇蔡家湾、土坪镇明星村、和溪镇官井湾等示范点,以其山青水秀的生态环境、清爽整洁的村容村貌、文明和谐的精神状态、种养结合的致富路子,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安场镇兴庄开展
“四在农家”创建以来,115户有100余户建起沼气池并配套实施了“四改”。同时,通过“一池带三小”,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建畜牧小区7个,养猪680头,养牛120头,养禽2460只;综合利用沼渣沼液发展果园360亩,户均庭院经济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在县镇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该村庄还积极发展大棚蔬菜,发展乡村旅游,开办“农家乐”餐馆,呈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勃勃生机。
我们在沼气池建设中紧紧围绕“4321”整体目标,通过“一池配四改”,充分体现了沼气池对农村环境改善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改善了农村脏乱差的环境,使农村有了新的面貌;通过畜禽养殖量的增加和沼液沼渣的有效利用,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充分体现了沼气池对养殖业和生态农业的促进作用,使农民收入有了新的增长;通过沼气池建设带来的农村环境的改善,充分体现了沼气池在预防疾病、维护健康中的重要作用,使农民生活质量有了新的提高;通过沼气池建设带来的燃料问题的有效解决,充分体现了沼气池在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村妇女体力劳动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使农民的生活方式有了新的变化;通过沼气协会的自主管理,充分体现了沼气池在促进村民自治作用发挥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农民的意愿得到了尊重。
三、认识和体会
(一)沼气池建设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沼气池建设体现的第一要义也是发展。实践证明,农村沼气的发展和沼气综合效益的不断显现,带动整个农村社会发生了一系列良性变化,有助于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户、农村能源保障三大战略问题的解决。因此,实施沼气池建设,是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农村地区的具体体现;是农村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经济体系的重要形式。农村沼气池建设看似小工程,却带来了大效益,体现出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以沼气池建设为纽带的“养殖——沼气——种植”的生态型循环经济模式,前促养殖后带种植,既解决了畜禽养殖的环境污染,又可以减少因施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农药残留等问题,培肥了地力,改善了生产条件,还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必将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沼气池建设涵养生态、节约资源,对于改变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将会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一户农村家庭,每年的生活用柴在5吨左右,相当于3—4亩柴林。一户农村家庭建设一口沼气池,就相当于保护了3—4亩树林。全县如果还在烧柴草的农户都用上沼气,这无异于是生态建设上的一大“辅助工程”。因此,沼气池建设是实现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良好模式。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的是惠民。农村发展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农民为本,以农民群众的生计需求和对新生活的渴望为本,沼气池建设所产生的效益必将节省农民生活开支,增加农民收入,极大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现在每户农户一年的生活、取暖用煤在4吨左右,根据目前的市场价格,本地煤每吨的价格在330——350元。而现在全国的煤炭生产是在安全设施欠帐5000亿的情况下进行的,有的专家研究,如果中国的煤炭生产要完全达到安全生产标准,煤价将是现在的4倍。随着国家关闭一大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对煤炭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全国的煤炭价格将稳中有升。并且,在我县一些地区,秋天农民收了庄稼,主要就做一件事:准备柴火。不但严重破坏了生态,还浪费了大量的劳力。建了沼气池,一家人的做饭、炒菜、烧水都能够解决,还可以照明、取暖,让农民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在农业生产上,从而创造更高的劳动价值,促进农民增收。
(二)沼气池建设符合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正安县在推进沼气池建设中,“4321”模式的大力推广,与“四在农家”“富、学、乐、美”的创建,使“增收入、长智慧、爽精神、展新貌”得以初步体现,促进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的实现。
1、新农村建设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要求,通过沼气池建设可以部分实现。据农业部提供的研究数据显示,户用沼气池一般年产沼液、沼渣10——15吨,可满足2——3亩无公害蔬菜的用肥需要,减少20%以上的农药和化肥用量。沼液喷施农作物叶面,灭菌杀虫,秧苗肥壮,可以使粮食增产15%——20%,使蔬菜增产30%——40%。因此,沼气池不但可以直接为农民增收节支,而且可以形成
“畜禽——沼气——种粮、菜、果、茶、养鱼”等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必将形成农村多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同时,沼气池建设必将带来生产环境的大改善,通过与“四在农家”创建相结合后,它还必将带来乡村旅游的大兴旺。此外,沼气池建设可以把农村妇女同志从繁重的家务活动中解脱出来,让广大农民走上清洁、卫生、健康的生活之路,提高生活质量。
2、新农村建设关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通过“一池配四改”和“四在农家”的整合建设可以基本实现。当前广大农村存在着严重的“柴草乱跺、畜禽乱跑、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污水乱泼、蚊蝇乱飞、畜圈乱建”等脏乱差现象,其原因是几千年来的传统乡村生活方式使农民在思想观念上对脏乱差的现象已经习惯成自然;同时,客观条件下,农民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微薄的经济收入,使他们既没有精力、也没有经济实力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推进“四在农家”创建对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象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以前的一些示范点,没有在沼气池建设上下工夫,厨房也用瓷砖贴着,但经不住柴火的烟熏火燎;露天的粪池用围墙围着,但仍然臭气可闻,成为了疾病的发源地。农民使用沼气池后,生产、生活垃圾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人畜粪便经沉降和杀死大部分寄生虫和病菌,降低了人畜发病率。2005年,四川爆发人猪链球菌疫情,而农村沼气养猪户无一感染。凡集中连片发展农村沼气的地方,农民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减少百分之十以上。可以说,没有“一池配四改”的“四在农家”不是真正有品位的新农村,但同时单家独户建沼气池,没有“四在农家”创建的推动,建池农户对“4321”建设模式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沼气池建设综合效益的发挥。为此,我县把这两项工程有机结合,以村寨为单位,集中建设,整体推进,以“四在农家”创建促进沼气池建设,以沼气池建设提升“四在农家”创建品位,使之真正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四在农家”规划到哪里,沼气池就建到哪里;哪里沼气池建设启动得好,就重点规划、优先实施“四在农家”创建。对规划为“四在农家”创建点的地方,要求建沼气池农户必须达到70﹪以上。
3、新农村建设关于“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建立沼气协会等农民自治组织可以进行有益的探索。沼气协会在沼气池的建设、使用、管理、维修等环节实施民主管理,既尊重了农民的意愿,又避免了政府包揽的弊端。同时,沼气协会的成功运作,对于增强农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促进其它产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三)沼气池建设符合正安县情实际。
1、正安作为农业县,最大的县情实际是农民多、农村面广、农业势弱。沼气池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改变的是农村的面貌;主力军是农民,受益的主体也是农民;着力点在促进农业的发展。而且沼气池建设投资少,见效快,具有较强的综合效益,同时自成一体,单口建设,不需要组织大量劳力,农民易于接受。这符合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实际。
2、正安的主导产业之一是畜牧业,并把建设畜牧养殖大县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沼气池建设必将有力推动这一产业的大发展。要维持一口沼气池正常产气,需要养3头猪以上。当农民在生活中充分认识到沼气池的益处后,就会稳定保持生猪存栏数,对于促进我县畜牧发展、实现畜牧养殖大县的目标产生积极作用。
3、沼气池建设是我们服务“三农”工作的现实需求。正安作为贫困县,在生态脆弱、农业生产落后、农民增收难、农民生活用煤价格居高不下的现实面前,如不探索出一条生态能源建设的长久之路,其后果是必将带来生态的大破坏,导致农民返贫和极贫。沼气池建设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既涵养了生态、促进了农业发展,又节省了农民生活开支、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情感纽带。广大农民群众从沼气池建设中感受到党和政府在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增强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号召力、凝聚力,有力地推动了其它工作的开展。
最后要着重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正安县将国家补助资金一分为二补助给老百姓,这对全县而言是扩大了补助面,但就单户而言是减少了补助金。虽然通过前面讲过的算账比较方法,以及贷款贴息解决了思想认识和缺额资金问题,群众有一时的资金紧张,却有长远的经济效益,他们理解了,接受了。但对于正安这样的贫困县,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毕竟要让本来就贫穷的农民群众背负一时的经济负担。我们之所以这样做,绝对不是要搞一个让国家减少投入的试点,而是要通过我们的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精神去进一步求得上级部门的理解、关心、关注、关爱和支持,从而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农村沼气池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补助标准,从而加快建设步伐。
各位领导,同志们,正安的沼气池建设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得益于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辛努力。我们的工作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00立方沼气池造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