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和双师素质质教师资格对找工作有什么作用

双师型教师_浅论在中职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性-疾风资料库
双师型教师_浅论在中职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 19:37&&&&发布人:
浅论在中职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性
摘要: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特色。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适应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更是刻不容缓。本文作者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培养双师型教师必要性等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关键词: 中职教育 “双师型”教师 队伍建设一、发展中职教育的社会环境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对于优化我国中等教育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就业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将仍然是中等职业教育。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规划,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到2010年要达到2100万人左右。要实现这个计划和规划,除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外,关键在于建设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温家宝总理在2008《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迫切需求、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且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且综合国力越来越取决于这个国家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而我国虽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劳动力素质还比较低。我们中等职业教育传统上是一种就业教育。它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某一类专业技能、必备的通用技能,以及一定的其他专业技能知识,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毕业生出去能适应一定的职业,谋得一份工作。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同经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它能更直接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是促进社会发展以及劳动力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据劳动部门预测:最近10年,我国每年将新增加劳动力1000万,大约1.5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要向城市转移,在国有企事业单位,还存在着2000多万稳性失业者,此外每年还有数百万下岗职工。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产生了大量的失业者,所以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但同时,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的技术性强的人才依然缺口很大,所以现如今的社会环境正是我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难得机遇。二、“双师型”教师在2000年3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由此可见,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使中职学生毕业之后能直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一线工作。基于对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如何建立一支用于完成此项工作任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就成为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中职教育是一种职业针对性非常强的教育,因此如何传授一种针对职业的技术知识是中职教育最为核心的教育内容和立身之本。那么想要办好职业教育,培养出能够满足生产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依赖于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而“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是针对职业教育中一度出现的理论与实践操作分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的情况,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改变我国高职院校师资能力结构比较单一、缺乏扎实理论知识与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共有性教师而提出来的。其基本内涵主要有两点:一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强调“双师型”教师,认为中、高职教师应该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从教学和生产两种不同的岗位来强调“双师型”教师,认为中、高职教师应既能当教师也能当专业技术人员。总而言之,“双师型”教师应该既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又有规范的专业技术技能,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联系和规律,还应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应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然而对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定义,只有在2005年教育部新修订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中进行了界定:“教师有和自己所授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职称证或技能证。”这一解释可以理解为:“教师证+专业技术技能证”,即为“双师型”教师。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紧迫性(一)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知识密集型企业转变,因此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而言,必须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掌握现代科技、管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有从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实践能力。要做到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实践和技能训练,使自己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二)是完成对中职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由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中职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构成部分,它既有别于普通教育,又与高职教育有差别,就在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技术工人。这类人才的显著特征是对成熟技术、技术规范能够熟练掌握,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中职教育必须以能力为中心,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突出技能训练,使学生不但能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实习实训,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实践技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前的实践训练,毕业后便能顶岗工作。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必须有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要有实践经验,能在生产现场动手示范、指导学生掌握生产技能。(三)是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几年,由于就业的市场化、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要求的提高和普通高校的扩招,虽然国家一再强调:“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但是,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的质量和数量明显呈下降趋势,给职校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职校必须及时转变观念,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针对中职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基础,要注重个性化教学,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兴趣。一方面设置合理的适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另一方面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在专业理论教学中强调宽基础,为学生的多元化(就业和进入高等学府)发展打下基础。根据学生的状况因材施教,积极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学生的毕业质量。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必须既有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又掌握现代教育技能;既有本专业最新的理论知识,又有相关专业的新技能。教师的水平决定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和学校的竞争力。中职学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就需要一支全面发展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市场经济要求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师不能只懂理论,只会教学,而是需要既有丰富的专业理论,又了解市场经济;既会教学,又能实践操作的复合型教师。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只有拥有扎实理论知识并且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教师才能带出理论和动手能力都强的学生。当今用人单位更注重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其从事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操作技能。哪所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空间广、可塑性强、就业率高,这所学校的影响面就大,知名度也就随之提高,从而使学校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反之学校就会被教育改革的浪潮所淹没。因此我们应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中职师资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是凸显职校师资特色的重要举措。“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绝不是仅为完成评估要求凑数据式的短期行为,中职学校应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将其作为一项长期性工作来抓。在条件许可的的情况下,最佳的培养方式是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同时了解外界生产中的最新信息和技术。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理论和实践联系的能力,学校可以每学期安排教学实践,要求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一定时间的专业实践锻炼,也可以带着专业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到企业中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教育改革,以及相关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只有采用合理的措施,加强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技能的培训,实施终身教育制度,让专业教师不断充实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新形势发展的需求。
职业教育“双师型”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的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贴近市场的需求,培养实用型和技术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即实用型和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本文就如何打造“双师型”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做一粗浅的探讨。【关键词】双师型;教学能力;现代教学手段;课程开发;校本教材;跨学科;产学合作等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已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急需大批适应现代加工制造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面,加快培养出贴近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贴近市场的需求,培养实用型和技术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是通过教师来实现;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更是需要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来培养。下面就“双师型”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做一粗浅的探讨。一、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是指教师的认识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的传播能力;教师的组织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师生交往能力。一个优秀教师的教学能力除了个人先天素质及大学学习相关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责任感和知识与实践的沉淀;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同于教师基本技能,不仅包含了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还包括了教师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所习得的学科知识结构、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学科具体内容教学时的情景设置、问题设计及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因此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作为学校,应把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作为提升学校品牌的重点工作来做;作为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平时应注重理论实践背景知识的贮存及动手教学应用能力的应用;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容易产生错误和混淆地方的讲解,注重在解答与拓展问题或习题时自身的知识结构及对问题或习题的认识程度;注重批改作业和试卷命题的深度和广度及对规范表达的掌握程度能力;并通过听课、说课和评课活动,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学校方面则应通过校本教研,师徒结对,观摩教学,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更要将主要教学精力放在课堂和学生身上,并通过撰写论文和论著;学历(学位)进修;参加各种优质课比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二、提高教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人们认识事物最先都是通过直观体验,因此,学校应从改变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入手,从教学条件和教学方式环境上来提高教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因此,学校需大力发展现代化教学设施(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的播放设施,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等),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各类的现代教学手段的培训教育;并倡导教师掌握幻灯投影、录音广播、电视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灵活多样的特点,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来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达到启发学生创造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三、提高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能力,加强校本教材建设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工作不应只停留在教学上,还应成为课程开发者、教育科研的参与者。因此,只管教书,不搞开发和科研的不是好老师,只有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探索的老师,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的好老师。作为学校,应根据社会发展,学校特色,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职业学生的学习基础,鼓励教师从事课程开发和科研活动,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主动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并对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鼓励教师进行校本教材建设,并注意教材与职业基础内容的衔接;教材中需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入足够的实训内容,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强调专业特色的张扬;使教材充分体现实用性、职业性、针对性、及时性和直观性。四、提高教师跨学科、专业与其他教师合作的能力“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还要知道水源的位置,带领学生找到源头活水,使自己的“水源”与学生的“水源”之间不断碰撞,循环往复,教学相长。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专业教师从不同学科中获得营养,教师对专业才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并丰富自身的教学方式。因此,作为学校,应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丰富教师的学习阅历和广泛的学科背景,提高跨学科、专业与其他教师合作的能力。1.各学科教师需加强联系,增进了解,结合学科特点,主动地、创造性地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取长补短,在一种学术交流甚至是争论的氛围中,使大家对教材、课程有一个更新的认识。2.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习兄弟学校和老师的教改经验,交流学习心得,探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和重点、热点问题等来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另外备课组成员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共同分析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要求和思考题基本统一的前提下,根据个人教学的风格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编写好教案,上好课来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学校和各系可通过同一教材、教师之间的互相说课活动,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立最佳教学方法,设计最佳的课堂提问,寻找最佳的答案,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来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客观地评价课堂教学情况,并对执教者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3.加强理论和实践上的学习和进修,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从实际出发并灵活结合其他领域的知识或方法,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增强跨学科能力,丰富自己的授课内容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五、提高教师实践教学与产学合作的能力学校各系每年都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师资培训环节,专业教师不单仅担任专业知识的理论课程,还要担任专业实践的实训课程及技能竟赛的指导老师,以“训”促教;使每位专业教师掌握实训的教学体系,了解实训方法,体会项目开发流程,熟悉相关技术要求,提高实训认识、体会实训过程和如何指导学生实训。学校还应通过安排教师深入企业,通过“产学结合”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安排教师深入企业跟班辅导,同时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既能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又能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利用暑假安排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锻炼,打造教师队伍,密切校企关系。在产品生产关键部门和岗位,组织教师到车间生产现场学习参观和参与零件生产加工验收工作,拟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到企业中寻找课题,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以课题为纽带,促进产学结合,提高教师产学合作能力。另外通过引进和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师、技师兼职教师岗位的方法,来充实教学队伍;这样不仅提高了实践性教学的水平,还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市场的结合和沟通,带来了最新的市场需求信息,推动专业发展;通过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的互补,提高了专业教师向“双师型”的转化。学校还应建立激励机制,保障“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即为进一步激发专业教师参加“双师型”队伍建设的积极性,对正在积极获取“双师型”资格的教师给予扶持,发放企业实习补助、课程项目补贴等;对已经获得“双师型”资格的教师给予专项津贴、课程项目补贴等优惠待遇,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六、提高教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新的教学组织与教学实施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高职院校的老师来说,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固然要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学校和教师因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教学,提高教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新的教学组织与教学实施能力。1.学校应加强教师职业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敬业、乐业,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要求教师严于律已,自强自爱,以身作则,无私奉献,为人师表,热爱教师集体,团结互助育人;坚守高度的职业尊严感、责任感和教书育人的精神动力,并灌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这样才能教书教得好,育人育得好,成为合格的优秀职业教育引路人。2.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不断推陈出新一些教学方法和模式(如“项目教学”和“基于实践过程导向”),突出实践教学,讲求工学结合,集“教、学、做”于一体。并在专业教学的课堂上,将自己的角色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动手演练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做到“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际、理论应用实际来提升自己的统合职业能力。3.将传统教室转向教授与实训一体化的课堂,加强实践教学,利用课外时间,到实训车间观摩,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学习资源,在线模拟训练的仿真操作软件,并结合职业资格考证,提高自身专业实践应用能力,获取“双师型”的资格。4.在第五年上学期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前,提前到学生所在企业和工厂了解和熟悉实习岗位的岗位职责,岗位能力要求,工作流程等,制定项目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上是我就职业教育“双师型”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些拙见。学校要创建人才产品的品牌,要走在经济建设的前面,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建设一支“双师型”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教师是最重要的资源,名师才出高徒。参考文献[1]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关于数控人才需求与数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调研报告[R].2003,7.[2]邹玉霞.如何提高教师素质[J].中国当代教育科研,2009(3).[3]2007年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名称:工学结合课程《数控加工模块》开发与实践.作者简介:冯志刚(1962—),男,江苏常州人,工程师,高级技师,副教授,现供职于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研究方向: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浅谈卫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摘要:简要论述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对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护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作了分析,并对如何培养双师型人才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卫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就是指具备渊博的专业理论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胜任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双重职责的复合型教师。卫生高职院校努力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其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一、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1. “双师型”教师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不仅仅表现在操作技能培训上,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上。“双师型”护理专业教师不仅仅应掌握专业技术,还应具备能将技术分解、再现给学生的能力。不仅仅要指导学生进行护理技术操作,还应对学生护理实验、实习操作情况进行恰当的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的能力。要教会学生如何与医生合作,遵循医嘱,制订护理计划。学生这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非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实难胜任。2. “双师型”教师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和娴熟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才能够很好地完成护理学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二、目前我校护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1. 教师来源单一,缺乏实践锻炼我校护理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理论功底较扎实,但临床经验缺乏,大多按照“学院型”模式授课,理论与临床容易脱节,不能突出护理专业“实用型”的特点。2. 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匮乏长期的临床实践,养成了临床护士办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好作风,培养了人际沟通、与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只有来自一线的护理人员才能在教学中从实用的角度加强对学生的培养,缩短了教学与临床的距离;但同时也存在着整体学历层次偏低的问题,他们在教学理论、教学技能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对于医疗专业毕业的教师,临床医学知识系统,但缺乏对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整体思路,缺乏护理教育理念正确的认同感和价值取向,因此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往往是医疗专业的压缩或翻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很难全程贯穿整体护理的思想。3. 高学历和“双师型”两者尚未互相融合在人才引进上,学校往往先考虑的是博士、硕士,而忽略了对“双师型”人才的引进。特别是对已引进的博士和硕士,只强调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而忽略了“双师型”的要求。4. 从医院聘请的兼职教师也存在弊端从医院聘请的兼职教师,人员不稳定,难以保持教学的连续性;对学生缺乏深入了解,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对兼职教师缺乏考核,难以保证教学质量。5. 缺乏实践的场所和时间由于近年来职业教育发展,我校新生逐年大量增加,但与专业配套的实习实践器材、场地严重缺乏,教师在校无法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我校教师编制紧,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专任教师大多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有机会到临床一线进行较长时间的锻炼。学校每两年要求专任教师至少下临床锻炼一个月,但仅仅靠寒暑假一个多月的时间去临床实习,是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6. 医院实践制度尚未建立专业学科带头人及专业教师要经常化、制度化的到对口医院上班,只有在临床一线动手,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我校教师到相关医疗单位进行专业实践目前还没有形成制度,有制度的也是形同虚设。三、护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1. 增加教师数量,重视教师来源,合理调整教师结构教育主管部门应创造条件,使医学院校既可以从高校中择优录用毕业生,也可从医院中调入具有较高护理技术的骨干,扩充护理教师编制,合理调整师生比,增加教师数量,为分批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和到医院实践提供时间保证。2. 建立一批临床教学实训基地,建立院校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参与下,为学校建立一批临床教学实训基地,建立院校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确立附属医院,方便专业教师进社区、进医院、进病房实践3. 建立制度化的专业教师到对口医院培训和实践锻炼的长效机制,使护理专业教师能定期到相关医院临床一线上班如要求专业教师进社区、进医院每年不少于3个月,或长期以临床工作为主,专业教师之间轮流承担教学工作,这样有利于他们不断积累临床经验和提高专业实践能力。4. 加强学科专业继续教育讲授护理专业课的新教师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医学基础理论的培训,可根据新教师的专业方向,有重点地选择医学基础课程 (如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等)和专业课程进行考核,为他们今后从事专业课的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其学会将医学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并熟练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以达到提高教学能力的目的5. 鼓励中青年教师报考研究生或参加在职研究生班学习,是获取新理论、新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不断学习,能使中青年教师拓宽知识面,萃取精华,更新知识。6. 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教育部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活动可聘请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医疗技术人员做教员,利用寒、暑假期对在职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7.进一步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激励机制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参考文献:[1]黎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讨[J].职业,2008(11). [2]郭艳,运怀英.高职医学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调查与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7(5).[3]陈吉刚.浅议卫生职业院校双师型人才培养[J].中国医药指南,2008(18).(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知识经济语境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合理构建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和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同率的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决定其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更高。文章根据目前知识经济对人才的新需求以及高职院校现有师资状况,提出合理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策略,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关键词: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知识经济进入21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与以往的经济形态相比,知识经济的最大不同在于其繁荣不是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及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是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主要定位于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时也承担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如果没有过硬的技能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就会失去生命力。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力量就是“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骨干力量和核心,其所占比例已成为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与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根据目前知识经济对人才的新需求以及高职院校现有师资状况,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环境,从而促进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各方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百年历史,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但相比较而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还比较短,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构建问题,只是近几年才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教育部刘占山同志在《面向21世纪努力建设一支有特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中提出:“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所占的比重,到2010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少于60%。35岁以下的中青年专业课教师至少应经过两年以上的专业实践锻炼,并普遍接受或职业教育理论的培训。”从表l中我们可以看出,黑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中理工类、农业类、林业类、医药类、财经类、政法类“双师型”教师均超过30%,外聘教师主要集中在专业课,其中农业类、综合类、财经类院校外聘教师中“双师型”的比重较高,超过40%,而林业类、医药类、师范类、艺术类、民族类中“双师型”比重为零。。以上数据表明,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偏低,与国家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合格标准)”相差甚远。为了更好地把握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我们随机抽取了黑龙江省12所高职院校进行了专项问卷抽样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一)高职“双师型”专任教师的来源情况教师的来源应多元化,这是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合理建设的基本要求。一般说来,高职院校应有相当一部分专业教师来源于企事业单位,他们可以把丰富的专业技术技能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以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从表2可以看出,黑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来源结构不尽合理,有64.5%的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的,从企业调入的教师只占22,7%,从科研机构调入的仅占1.85%,其他高校调入的也只占10.7%,大多数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要的专业技能,这种状况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二)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年龄结构情况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是反映学校老中青教师不同层面梯次结构的指标,它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教师群体的教学、科研实力和水平,可以从总体上预测出师资队伍的工作活力和兴衰趋向。从表3可以看出,黑龙江省部分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在30岁以下、30—40岁和40—50岁不同年龄段各占一定数量的比例,梯次鲜明,比例合理,呈年轻化趋势,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年龄结构的需求。(三)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学历结构情况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是反映教师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主要指标,既能表征一所学校教师所受正规教育的程度、知识水平、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昭示出教师队伍的发展潜能和发展前景。从表4可以看出,这十二所高职院校中没有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业理论课教师的比例为9.7%,而专业实践课教师的比例仅为2.7%,其所占比例远远低于教育部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所提出的“至2005年,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该基本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的目标,还有部分教师的学历仅仅是专科水平,没有达到最基本的本科学历要求,这也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瓶颈”。(四)高职“双师型”教师在学校中受重视程度与自信度情况通过我们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调查,发现“双师型”教师认为自己在学校中受重视的程度非常大的仅有17.6%,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在学校中受重视程度一般,但却有86.9%的教师认为“双师型”教师应该在学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受到特别的关注。同时,我们发现有81.3%的“双师型”教师认为自己在知识、能力和素养等方面比非“双师型”教师较强。说明“双师型”教师的自信度较高,但实际在学校中受重视的程度并不高,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五)高职“双师型”教师在福利和待遇方面情况调查显示: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为在福利和待遇方面比非“双师型”教师在福利待遇上好很多的只占1%,有61%的教师认为差不多,有25%的教师认为要好一点,认为教师的收入水平与教师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实践能力有密切联系的只占37%,认为没有太多关联的占了58%。这说明,一些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在福利和待遇方面并没有特殊的政策,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措施去激励更多的教师深入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从事实践工作,所以,影响了教师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阻碍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二、合理构建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对策与建议(一)科学设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实行个性化激励制度要整体构建科学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就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对学院现有师资队伍的客观基础和内外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准确把握校内外可用资源及制约发展的瓶颈等现实问题;二是制定与学院战略发展规划相吻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可分为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三是制定明确而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基本措施;四是学院提供的必要的物质和制度保障条件,并形成文件,避免建设方案流于形式。同时,要制定和实行个性化的激励制度。学院根据“双师素质”教师的岗位职责,会同教师本人的意愿制订个人发展计划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价值取向,任意选择诸如工资补贴、奖励、荣誉、晋级、培训、津贴等多种形式,激励自己不断挖掘潜能,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发展,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二)积极培养和引进高技术专门人才,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数量高职院校要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并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专职教师队伍。因此,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中,首先要挖掘本院教师的自身优势,强化对现有专职教师队伍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改造。可选派理论水平高的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进行实际锻炼,学习专业技能,增强教师的科技综合实力和实践操作水平;选派能力强的实习实验指导教师到高校、科研单位进修,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积极促进教师队伍向“双师型”素质转化。另外,要制定和实施引进人才的具体政策和措施,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而且熟悉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且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学校任教或担任兼职教师和实习实验指导教师,以此来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三)建立教学技能比武和竞争上岗制度,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开展专业教学技能比武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高职院校应以制度化的形式常抓不懈。规定每年每位专任教师都应积极参加比赛,在公开、公平、和谐、互助的氛围中,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勇于探索的意识,不断拓展理论视野和提升专业能力,促进专业教师从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综合型人才的转化。同时,积极采取优者上、劣者下的竞争淘汰制度,实行“三三制”,即每一位教师至少能教三门课,每一门课由三名教师同时挂牌讲授。学生在开学的第一周可对这三位教师的课进行试听,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正式选课,并在教务处注册登记。教务处根据选课人数的多少,决定这门课的主讲教师。通过教学技能比武和学生自主选择教师,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完善自身各方面素质,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和自我提高意识。(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核,优化“双师型”教师的素质高职院校对学生实行“双证书”制度已被社会广泛认同并接受,那么,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应既有教师资格证书,又要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证书。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双师型”教师,只有持有“双证”才是名副其实的“双师”。只有教师具备了这两种证书,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才能指导学生参加“双证书”的培训与考试,才能培养出既有学历证书又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当前,高职院校应该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和认证工作,努力实现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以此突出‘双师型’教师的优势地位。(五)建立符合高职定位的教师考核与评审制度,稳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多年来,高职院校一直沿用普通本科学校的教师考核与评审标准,这对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强调教师的学术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最大弊端就是与高职教师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要求相悖,无法发挥考核与职务评聘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严重影响了“双师型”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应按照教育部等七部门于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的精神,制定符合高职定位的“双师型”教师考核与评审制度,坚持以专业技术能力为主,兼顾教师理论和学术水平,把教师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取得的实际教学技术成果作为主要的评审依据。建议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建立独立的职称评审系列和评审标准,保证教师在具有一定学术水平、教育水平的基础上,自觉按“双师型”教师的标准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双师型”为荣,不断稳定高职教师队伍。总之,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和社会对高职教育认同率的提高以及高职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的增长,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决定其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要求更高。如何合理构建和整体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政府、学校、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必须树立系统论的观点,对高职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整个体系作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改革。
关于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技工学校应充分认识建设“双师型” 教师队伍的意义,并根据学校实际,有计划地让教师参加实践性培训,通过“名师”的带动作用,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自我教育与激励,并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以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关键词:技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技工学校专业课教师队伍,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几年,我校教师队伍也出现一些新问题,主要是青年教师的比例增大,而大部分青年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教育教学理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技术型人才,这类人才的培养需要既懂理论知识,又熟悉实践操作的教师。很显然,专业课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不足难以培养出符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人才。因此,我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尤为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具体方案,实施了一系列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使我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和质量在近几年有了很大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根据目前师资情况,我校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工作。(一)“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对我校现有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是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首要途径。其中,培训包括两种类型,即校本培训和校外培训。校本培训(1)在学校领导及管理人员的协调、组织下,名优教师和专业教师结成师徒,通过名优教师的传、帮、带、导,尤其是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使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高。(2)聘请生产一线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技能教学,教师在实训课时间下车间与学生一起接受技能培训。例如,我校钳工专业技能教学就聘请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钳工,由其负责学生技能训练的指导,同时,配备一名年轻专业教师跟班学习,既辅助其进行教学,又能向其学习操作技能。经过两年的实践,这位年轻专业教师的钳工操作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3)立足校内,创造实践条件,造就“双师型”教师是培训工作的着眼点,也是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途径。而要创造条件,就要加大对实践性教育环节的投入。为提高操作技能,加大实践环节,我校对机电、烹饪专业加大投入,先后建立了钳工操作室、数控车床实训室、车工实训室、烹饪操作室、烹饪操作准备间、观摩室、维修电工操作室、模拟机床排故室、电工电子实验室等。这样,就保证了教师有一定的实践场所。校外培训(1)建立实习基地。如选派教师到实习工厂培训。这样可使教师既承担理论教学,又承担部分实践性工作,技能水平提高很快。目前,学校有环保热电厂、富春江化工有限公司、光明汽修厂、盛大空分设备厂、春城大酒店等实习基地。(2)选派教师到校外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锻炼。学校根据专业特点,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实践和应用能力。教师在挂职期间,要参与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等,在知识应用领域得到锻炼,并从中获取课堂教学所需的生动素材。学校制订了培训办法,使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形成制度。从年,共有25名专业教师分别到富春江冶炼厂、富阳市容大承装公司、日月电器有限公司、三方集团等企业挂职培训。通过培训,这些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成为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3)组织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学校每年都要选送一批青年教师进相关院校进行培训,同时,也不定期地请专家来讲学,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从年,学校共派出20多名教师参加省劳动厅、省教委举办的各类培训。2007年上半年,学校还专门安排了3名教师参加新教材编纂培训;暑期还安排8名专业教师赴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进行高技能师资培训,2008年的暑期有12名教师参加了高技能培训,共有20名教师获得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证书。(二)引进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学校要实施开放办学,走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不但可以优势互补,增强办学活力,提高效益,而且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途径的一种良好补充。聘请任职于科研、企事业单位优秀的科技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能手等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实了“双师型”教师队伍。自2000年以来,学校从自来水厂、中国水稻研究所、富通集团、富阳动力机厂、方圆塑机等单位引进兼职教师6名。这些在一线从事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与先进的生产技术带进了技校,促进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提高了技校的办学质量。(三)建立教师技能竞赛奖励措施我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技能比赛,并建立了相关的激励机制。通过参加竞赛,加强了校际交流,找出了差距,锻炼了教师。年派教师参加杭州市中职教师数控车床、工具钳工等比赛,还参加了劳动保障部组织的课件制作比赛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主要成效2008年8月,我校通过对全体教师进行核查,有25名教师符合“双师型”教师标准,见表1。表1通过2004年与2008年我校“双师型”教师总体情况的对照,说明近几年来学校开展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有20人分别获得高级技师、技师资格。“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质量情况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统计显示,在学校2007学年第二学期维修电工、汽车修理、钳工、烹饪等专业等级考核中,合格率达到95%,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双师型”教师在技能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2007年和2008年,我校参加我市组织的数控、烹饪、电工、钳工等专业技术比武中,共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7名。获奖学生的指导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要正确把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双师型”教师就是持有“双证”并具备相应能力的专业教师。在外延上,“双师型”教师属专业教师,具备相应行业职业的态度、知识和技能。在形式上,“双师型”教师必须持有“双证”,即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从能力角度来说,“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具体说来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身心素质以及良好的创新能力、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文化素养等。同时,“双师型”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交往、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等。 “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应以在职实践性培训为主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以就业为指导的教学质量观”。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在完成了教学任务之外,利用寒暑假等业余时间进行专业实践进修,符合国情、校情、师情,即教师的培养以业余为主。“在实践中成长”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基本途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校要从整体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校骨干专业的需要,综合考虑现有教师的年龄、知识水平、教师的人品等,按照专业需要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培养,有利于学校有序发展和教师队伍的稳定。学校可以鼓励公共基础课教师从事相近专业的学习和教学,培养公共基础课教师的一专多能。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和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对来自于生产第一线的兼职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上好课,如何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积极发挥“名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校内选定师德水准、学历水平、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等方面较优秀的教师,通过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和具体特点,制定提高计划,明确指导教师和被培训教师的责任,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要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到技工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对“双师型”教师提出明确具体的标准和要求“双师型”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能胜任两门课以上的教学,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出色完成技能教学;具有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能解决生产中的一般问题。在教师自身努力下,其专业能力从“会、熟”到“精、绝”。“会”是指基本掌握相关技能,会实际操作;“熟”,是熟练掌握相关技能,能熟练操作;精”,是能精通所教专业课相应的职业技能,顺利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绝”,是指拥有一项以上专业技能的“绝活”。使其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建立激励“双师型”教师自身提高的机制“双师型”教师是教师高度专业化的体现,是两种专业素质集于一身的特殊人才,是教师学习倾向内在动机。对已取得“双师型”资格的教师,一是建立“双师型”教师进修制度,保证其实践水平与行业发展相适应;二是建立“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对符合标准的“双师型”教师给予奖励,在晋升职务、进修等给予倾斜,以保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更多的教师向“双师型”发展;三是教师本人应本着“终生教育”的观念,自觉、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自我提高,最终保证“双师型”教师培养能健康稳定地发展。参考文献:[1]姚贵平.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2]王文龙,张磊,徐文秀.“双师型”教师培养对策研究[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2001,(1).[3]张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4,(4).[4]朱江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校企和作[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作者简介:王洪昌(1968—),男,浙江富阳人,浙江富阳市技工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技校师资教育。
CopyRight&2012- AllRight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师素质教师任职要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