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过程更多的是 一种隐性的过程对吗

8第八章 现代德育.2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8第八章 现代德育.2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1.6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体育显性与德育隐性教育对网瘾的缓解与遏制
体育显性与德育隐性教育对网瘾的缓解与遏制
体育显性与德育隐性教育对网瘾的缓解与遏制
摘要:网络作为一种全新媒体和信息获得途径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对大学生的危害也相当严重。这种现象给学校管理和学生带来了诸多问题,网络成瘾症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由于网络游戏成瘾造成的危害巨大,应引起广大教育者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本文就在校生中存在网络游戏成瘾者进行了心理学分析,试图以体育显性与德育隐性整合教育建立对网瘾的缓解与遏制,最终实现戒除网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体育;网络;行为;学生;心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6)l1―0003―2
1 网络成瘾的危害
1,1 什么叫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是新发生的现象,有比较明确的症状,第一,心理上的渴求,一不上网就急得不得了,一定要上网了才能得到心理平息;第二,难以控制的上网行为,主要表现在上了网以后就难以离开;第三,由于上述失控的上网的行为,给生活、学习、社会功能等几大方面带来负面影响的症状,这种症状与我们现在比较常见的毒品成瘾、酒精依赖不同,毒品和酒精主要是生理难以控制,而网络成瘾则是在心理上的难以控制。
1.2 网络成瘾者的危害
1 2 1 网瘾者具有强烈的网络依恋性
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和行为被网络活动所支配,精力所占比例逐渐加大,导致了个体生物钟的紊乱。上网也演变为其主要的心理需要,当一旦停止网络活动,会产生烦躁和不安的情绪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注意力和兴趣单一指向网络,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记忆减退,工作、学习动机减弱.食欲不振,出现难以摆脱的渴望网络的冲动,形成精神依赖。
1 2 2 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青年人长期沉迷于网络和游戏,会导致身体的亚健康状态或直接导致心理障碍。网络游戏对的大学生的身体危害:重复、机械的运动和长时间的操作引起腰酸、背疼、全身不适,以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为多见的关节尢菌性炎症,对
大学生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1 2-3 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游戏开发商和网吧经营者为了吸引和留住人,在游戏中设置了好多关口和陷阱,使得游戏者沉迷其中,甚至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上网不是免费的,作为一名没有收入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无疑将大大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经调查发现,大部分成瘾者往往向同学借钱或欠学校学费。
1.2.4 易诱发大学生犯罪
据涮查,冈迷上网络游戏而犯盗窃和抢劫罪的大学生正逐渐增多,长期上网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很多网络游戏的内容不乏黄色、暴力,还有一定数量的赌博机,通宵达旦地玩,结识了其他坏青年,被“拖下水”一开始从家长手中骗钱,到
后来不惜铤而走险,就跟着去参与抢劫、偷盗、斗殴。目前,因为玩游戏而引发的道德败坏、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
2 体育运动对“网瘾”预防和缓解作用
大部分学生形成网瘾是因为心理空虚,感觉现实生活无聊或社交能力较差,走入大学后缺少朋友,感觉孤独寂寞等原因 。而体育运动的特点使体育教学在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中有着其它教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1体育运动中运动愉快感所起的积极作用
运动愉快感是与身体锻炼相联系的一种心理健康因素等。以愉快态度参加锻炼町以帮助人们减缓日常生活中的压力,运动愉快感就其本身来说是锻炼的心理过程,是一种锻炼最优化的心理状态。锻炼产生的运动愉快感对个体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表现为满足、愉悦、舒畅、能力感增强和积极参与活动等。运动愉快感是一种心理的流畅状态,个体处于流畅状态时,将注意力集中于有限的范嗣,失去时间的感觉,忘记个人的问题,有愉快感和能力感,并与周嗣环境融为一体。
2.2体育运动中的成就感所起的积极作用
成就感是人们对某种运动、学习或工作保持长久兴趣和热情的主要动力,在各种活动中,只有找到成就感,才能从中获得心理满足,进而建立自信心和保持良好的心态。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很大,在体育运动中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每一个重复的动作都是一次经验再积累,再升华的过程,只有注意总结才能超越自我,完成更规范更漂亮的动作,在这种超越自我过程中,学生会有一个小小的成就感,而这种不断产生的成就感,会对保持学生的良好的健康的心理
产生莫大的作用。
3 德育对“网瘾”预防和缓解作用
德育即思想教育,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定向作用,要解决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今后“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德育要解决学生的立场、观念、思想、道德、行为、习惯乃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对人、对国家、对自然的准则等问题。德育自身体现着人的理想活动,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实现完善人格的持久激情,引导学生做到内在需要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统一,发挥超越性功能,这是德育应该并且能起到的作用,也是德育大有作为的地方。通过德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素质,增强非智力因素,促进潜能的激发。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就是为了在大学期间打好素质基础,期望他们大学毕业后在各自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进步的思想,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保持健康的人格。
4 体育和德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体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美的情操。”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4.1寓德育渗透于教师的言传身教
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的言与行,如何教好学生,作为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上课时教师要早到操场,整理好自己的服装,从外表给学生一种整齐感;课中要积极与学生交流、参与学生的活动。在夏季和冬季往往有学生怕热或怕冷,流露出烦躁畏难情绪,这时就需要教师勇于克服困难,自己站在烈El炎炎或寒风凛冽的场地上,以饱满的精神面对全体学生,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给自己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不应再出现什么畏难怕苦的情绪,应以满腔的熟情投身到学习当中去。这样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无形中教育学生要认真上好每节课,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4.2 寓德育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
体育教材中蕴含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为此可通过各种方法有效地实现对学生的教育任务。
4.2.1 说教法: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在不断运动的,运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生理反应,如疲劳感、肌肉酸胀等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找准机会进行德育渗透。比如在耐久跑练习时,许多学生会出现“极点”反应,从而导致怕苦、畏难的情绪,这时教师就应及时的鼓励学生要用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教育学生在“极点”过后人马上就会倍感轻松,而且越跑越有劲。在精神上给学生以鼓励,使他们能坚持完成任务,在练习结束后要及时让学生回味,引导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勇气,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这样今后在人生的旅途中才能勇往直前。
4.2.2 比赛法:体育本身的含义就是竞赛。怎样利用比赛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摆在全体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问题。例如在教学“5O米快速跑”时,采用分组接力比赛的形式来增添练
习的兴趣,在比赛过程中发现凡是本组同学跑的时候,其他的同学拼命地为他鼓劲加油,针对这种情况,及时地进行教育,在肯定他们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顽强拼搏的精神,使学生明白了集体荣誉、顽强拼搏、正当竞赛等的含义。由此看来,
只要教师细心观察就能把德育很好地渗透于体育教育之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总之,在体育教学之中,处处都存在着德育因素,只要教师用心体会,体育将成为德育教育的一个良好渠道。
5’ 体育显性和德育隐性教育对网瘾的缓解与遏制
5.1 使学生积极投身文体活动中认清网络虚拟世界针对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逃避现实的倾向,结合德育教育使他们分清虚拟社会和真实社会的不同,向他们分析社会的复杂性和必定存在某些不足,教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地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引导和组织进行体育比赛,参加各类课外兴趣活动,拓宽他们的兴趣范围,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思想、观念和健康文化的濡染,减少和杜绝他们沉湎网上带来的种种弊端。如果不能立即戒掉网瘾的话,可逐步的减少上网的次数与时间。使学生使用网络由目前的消极、无序、沉迷、向积极、有序、自觉的方向转变。
5.2 加强学生网络德育教育
很多学生是因为在生活中没有足够的温暖和关注才把目光转向虚拟世界的,如果能尊重学生,满足学生被肯定受重视的精神需求,就可以减少学生上网的欲望,把他们的视线从网络上转移到正常生活中。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增强学生
对网络及网络“辐射”的免疫力,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他们懂得维护网络环境的重要性。我们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世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效的利用网络和用好网络。展现个性、满足好奇心、端正网络态度,使培养自信心和审美能成为我们学生的“网络价值观”将学生从不健康的网络娱乐和交往中引向学习网络知识、提高自身生理和心理素质的活动中来,最终达到预防、缓解和遏制“网瘾”的目的。(T)
参考文献:
[1]丁克明,马俊梅.体育卜j智育德育关系之再认识[J].内蒙古教
育,2003,(1).
[2]陈立国.在体育教育中进行德育的探索[J].体育文化导刊,
2005,(9).
[3]马超.论情感体验在德育中的作用及培养策略[J].中学教育,
2002.(9).
[4]张忠华.对道德教育模式研究的反思[J].现代大学教育,2004.
[5]郭鸿.浅析体育的德育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
论文说明:2005年度辽宁省“ 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批:辽敦[2006]8号)。
作者简介:刘秆1林(1956一),男,吉林白城人,剐教授,研究方向:体育
作者单位:大连交通大学体育T作部,辽 大连1 16028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
第l4卷笫II期
2006 ‘II jI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论高校德育中的隐性德育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高校德育中的隐性德育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德育原理考试重点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德育原理考试重点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试论隐性德育课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试论隐性德育课程
上传于||文档简介
&&试​论​隐​性​德​育​课​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