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开展合作学习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6671|回复: 0
 [摘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数学教学 合作学习 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验阶段,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的改革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小组合作的兴趣&&
   在小组学习讨论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状态,不同程度的思维相互碰撞,往往会引发创造的火花,从而开阔学生思路,同时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也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正确的、错误的、全面的、片面的、简单的、复杂的各种认识差异都展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各种认识矛盾的交锋中集中正确意见,选择最佳思路,总结一般规律,这个过程是学生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并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兴趣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获取成功的先驱。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首先应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创设教学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合作的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学习中学生总是以“问题中心”的心理参与探究的过程。没有问题就不能为学生探究知识提供自主参与的目标,难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学中应营造合适的问题情境,这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认知对象的不同,创设适宜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从而使问题蕴含在情境中,让学生感到新颖、困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的境界,以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从而使学生产生出期盼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为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注入活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问题情境的设置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造力。“乐思方有思泉涌”就是这个道理。&&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明确,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能围绕实质性的内容有一定的探索性。合作学习不仅使学生自己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在探求知识的过程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对知识保持的强度,使他们的思维得到相互启发和训练,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三、师生互动,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个人独立学习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合作动机与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老师应明确规定一些基本的合作学习的任务,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首先是要求小组成员在交流讨论前应先进行独立地学习思考,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和时间,再把自己的想法进行讨论,形成小组集体的意见;其次是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以便随时了解讨论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点拨,避免学生走过多的弯路,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些问题迟迟讨论不出结果时,教师要设置一些有层次性的点拨问题,由浅入深,使学生一步一步的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在各小组交流发言时,老师应及时评价各小组的意见,还要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勇于挑战的能力,敢于发表独特的意见,并学会在互相尊重的合作中去学会合作,这样有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和解决问题,使小组学习积极高效。&&
  总之,合作学习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生生间的互动,调动中差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这样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兴趣的养成,知识形成的过程,能力的提高和合作探究中健全人格的形成。&&
  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Powered by Discuz!
& Comsenz Inc.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摘要】 近些年来教育界一直在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落实教学大纲的根本目标有着极大的帮助意义。
【关键词】 ;
【所属期刊栏目】
(2016年05期)
【分类号】G623.5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
浏览历史:
下载历史:热门搜索:           
>>查看论文
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开展
更新日期:
| 点击:次 |
  摘要: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全班集体合作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自课改以来,已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它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获得成功的喜悦,它既能发掘个人的内在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的合作精神。小组合作学习现在已经成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和使用。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1
  一、 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
  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合作前提出明确的合作要求
  教师必须明确提出每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要求学生认真听清要求之后再开始活动。对三年级的学生,简单的要求要让其重复一遍,加深理解;复杂的要求用文字的形式出示;对于不容易理解的要求教师还应进行适当讲解。例如在进行“长方形面积”的教学时,给出三个不同的长方形,在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我提出这样的要求:(1)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得出三个长方形的面积。(2)所用的小正方形的数量越少越好。(3)把结果记录下来。(4)观察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要求明确了,学生合作的目的性更强,合作的目的也就很容易达到了。
  三、熟练掌握合作技能
  教师应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例如教学“4的加减法”,在分析为什么“3+l=4”时,可安排一次小组讨论。我旁观了一个小组的合作:
  组长:“为什么3+l会等于4呢?我们每个人先想一下吧!”。约一分钟后。
  组长:“你们想到了吗?”(其中有两个人点点头,一个人没说话,似乎还没什么思路。)
  “那么A(没说话的那个学生),你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A:“是不是因为3和1可以组成4,所以3+l等于4”
  “对,老师上节课讲3的加减法就是这么讲的”。其他三个伙伴纷纷说,A的表情立刻舒展了许多。同时两个没有说过的组员表示自己有不同的想法。组长便请他们说。
  其中一位学生说:“可以用摆小棒,原来有3根小棒,又拿来1根,那现在是几根?”组长连忙请操作员拿出小棒摆一摆,很快大家便理解了3+l=4。
  另外一位又补充说:“3比4小1,那3加上一个1不就是4了吗?”其他三位学生对此纷纷表示赞同,还直夸他聪明。
  讨论结束,组长请记录员将讨论出的三种想法说一遍(算是整理)。
  在全班交流时,小组汇报员流利地说出了三种想法,赢得了同学热烈的掌声。这时教师再讲解也是多余的了。尽管组织这样的小组讨论费时较长,但很值得,因为课堂是属于所有孩子的,教师应该为每一个孩子着想。
  四、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如学习能力上,情感态度方面,学生的合作技能方面等等,然后每个小组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五、重视教师的指导、参与、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由原来的“权威――服从”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有的教师由于过分强调学生“学”的意义,常常只成为事后的评论员,而不能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学”的全过程,致使教学活动出现东拉西扯的混乱局面,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充当指导者并给予足够的指导。要使小组讨论真正有效,教师除适时组织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要采用一种友好、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同时,在总结反馈阶段,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应用新知识的情境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万能的钥匙,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研究,不断探索有效合作学习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本文出自:http://www.1k2k.net/jiaoyujiaoxue/25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看看论文网 版权所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当前位置:>>>>>>>>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做法及思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
例如:我在教学一册的《比一比》时,创设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Z在教学《9加几》时,创设了运动会上给运动员送饮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创设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2.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3.合作、探究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4.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的交流时,我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我也要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用小五星或小红旗以示奖励。
记得我在教学第三册《乘加、乘减》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4人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4人一起大步走上讲台,按他们自己的分工,4个学生都有事做,即一个说题意,一个说确定算法的依据,一个板书算式,最后一个向大家征求意见“请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意见吗?”这时,只见台下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还有一种算法:12-1 = 11,你们怎么没发现呢?”那个问:“都学习了乘法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用加法算呢?”还有的问:“为什么你们的算式和第三小组的不一样呢?”“你们能再解释一下4 × 3 = 1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等等。面对这每一个问题,台上的小组均派出代表作了认真的回答和补充。我抓住时机,对这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并在这个小组的组号后面贴上了一个红红的五星,在其他组的掌声里,这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带着微笑回到了座位。当时,我真的为二年级的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昂的合作热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识到:孩子们在合作中成长了!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讨、去研究。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1.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学生互动的有效性。
例如:我在让孩子分小组学习“认识钟表”时,小组内有‘敬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又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张了近十个小商店,有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教室里热火朝天但秩序井然。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局面真不可想象。
2.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竟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象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3.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合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姐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哗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4.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已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象这样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非常必要!
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用的时间还不够长,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还一直困绕着我们,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学生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再如班额过大的班级,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我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随着我们认识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会进一步深入。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白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迎接数学教育的新时代!
【上一篇】
【下一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10篇 - 小学数学论文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阅读次数:人次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10篇1.VIP俱乐部2.查看资料3.订阅资料4.在线投稿5.免费阅读6.会员好评7.原创检测8.教材赠送9.联系我们10.常见问题
一、课堂设置讨论环节,营造合作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的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很大的影响,老师营造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学习。小学生刚正式步入校园,对于数学的学习需要教师去引导,所以,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就为学生分好学习小组并在课堂上设置讨论环节,在课堂的开始就为学生营造一个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小学生的心里教师的地位是很高大的,教师为学生营造的小组合作氛围会让学生认识到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重视,这样学生才能去重视。学生重视合作学习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高效地学习。
二、要求学生多种方法解答问题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这说的就是学习中的合作,学生通过合作可以找到更多的解题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时就可以要求学生运用多个思路去解答问题,这样有利于激励学生去讨论、去合作。例如,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学习应用题这一题型时,教师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解法去解答,学生就会主动去和别的组员去合作,交换想法获得更多的解题方法。学生凭借合作获得的知识也会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印象,而且还会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在小学的时候就体味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和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学生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力量学到知识,会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知识并深刻记忆。教师要从小学就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作者:范俊英 单位: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中都乡曹村小学
一、提高分组的科学性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应用,首先要注重的问题就是提高分组的科学性。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在将学生进行分组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注重形式,没有考虑到科学分组的重要性,导致小组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目标无法得到实现。以往,教师在课堂上将学生进行分组,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方式是秧田法,学生只是与同桌及其他相邻的同学进行问题的讨论,这种做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分组的科学性,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每一个小组当中都要包含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能够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统计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分组过程中要能够保证每一个学习小组当中都能够包含一个拥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和一个思维灵敏的学生,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小组学习效率,促使教学活动更加顺畅地进行。因此,提高分组的科学性,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
二、促进组内分工更加合理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目的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通过自主的学习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完成组内任务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提供自己的看法和思路,与同学进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只是单纯地将学生进行分组,并没有对学生的分工进行合理引导,导致小组学习中很多学生只是表面上参与了学习,而并没有充分进行思考,学习效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更加影响学习质量。将学生科学分组以后,教师还应该合理地为小组成员分配不同的任务,小组当中每一个人都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否则无法完成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同时每个学生在将自己的任务完成以后,需要同组内成员进行交流,从而得到教师分配任务的正确答案,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互相交流与合作,在遇到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互相帮助才能够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时间计算的过程中,首先要科学地进行小组的分配,之后教师应该为组内布置任务,每一个学生都要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辨别和计算时间,组内其他的学生负责帮助该学生进行判断,如果这个学生的计算有误,应及时地指出,并帮助他计算出正确的时间。在学生的互相帮助下,学生积极参与到了学习中来,对时间的计算方法能够更好地进行掌握,促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将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现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积极应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将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保证每一个小组当中都能够包含能力和基础知识较强的学生和较差的学生,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好地互相学习,同时还要对组内各成员的任务进行合理地分工,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生活当中,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吴良桂 单位: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宅山中心小学
一、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
小组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的组成既要考虑到他们成绩好、中、差的搭配,又要考虑他们原有的性格、情感特征等非智力型的合作基础。组内成员要有具体的明确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讨论前,小组每个成员先独立思考,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再由组长安排,每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然后集体讨论,最后再把讨论后的意见记录下来。
二、营造合作的氛围
(一)激发合作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原动力,因此我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如,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通过“去年六一儿童节晚会结束的时候,还剩很多糖果和桔子等没人吃”这一铺张浪费的现象,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分析得出:买之前没有了解学生的需要。也就是他们做准备工作之前,没有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调查和统计,所以学生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他们并没有大概的数字,最后造成这种问题的存在。所以我们在去买之前,应对学生进行一个调查和统计。这样就不会造成大量的浪费现象。由此把枯燥的数学信息变成了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性,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情感沟通与知识的交流。
(二)尝试合作乐趣
新课程教学注重学生在独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例如,在小学数学三年级“长方形的面积”时,我只给每个学生在信封里装8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让学生用摆方格的办法去测量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正方形不够了,怎么办呢?于是,他们就会自动地合作,一起动手,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由此学生就会享受成功的喜悦。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共同提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只有真正将其落到实处,才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谢春树 单位:武隆县羊角小学
一、选择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那么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安排合作学习呢?1.学生有经验准备的学习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数图形中的学问》是一个探究规律的学习内容,是要求学生对一个或一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从图形的特征出发,数出符合特点的图形数量。我在课堂中是这样做的:先观察图形,然后四人小组讨论如何数才能又对又快。因为学生对这个知识有一定的经验基础,所以我没有过多的引导。数出图形的方法有很多,讨论之后,学生一致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数,可以既对又快地数出来。2.具有探究性和挑战性的学习内容数学书中有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思考题就比较适合合作学习。比如,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可能是多少厘米?这个问题就比较适合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已经知道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根据这个知识点,小组讨论这道题目中的第三条边长可能是多少厘米。经过讨论发现,有些学生提出来是1厘米、2厘米就被否定掉了。在交流中,学生知道了哪些符合条件,而且还总结出了一个规律,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小于两边之和。3.解决方法和结果开放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中,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深入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每个人的知识理念都得到了发展。如,四年级下册图形的分类,因为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小组成员分一分,既能让自己的分类方法得到推广,又能知道还有其他哪些分类方法。4.个人无法完成的学习内容学生从来没有经历过或者难以发现规律,这个时候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效果自然明显。比如,求圆的周长,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根本理解不了,单靠学生个人的力量也无法达到教学的目标,因此,这就需要小组合作学习,齐心协力,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得出结论。
二、学情分析并有效设计
好的合作学习一定要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这就需要学生产生合作的需求。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呢?凭借老师的经验判断是否科学?学生的真实经验水平是什么?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我们老师一定要有根据地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以确定如何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关注合作学习过程
讨论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在学生用语言与大家互相探索的时候,教师适时地参与、巡视,会发现有很多跟预设不一样的情况,根据学生的这些想法,预先设计的环节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即时安排下一个环节。在学生合作时,教师要适时环视课堂,了解合作情况,及时进行调控,避免合作的盲目和随意性,要有目的地深入小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合作。因此,合作学习的设计虽然关系到合作的效果,但是教师有效的组织、引导也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系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能给每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它为小学数学课堂增添了生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和数学学习的兴趣。
作者:刘英萍 单位:浙江省义乌市东洲小学
一、正确理解合作教学的内涵
随着教育的发展,合作教学在很多科目教学中得到了普及和运用。但是很多教师并不真正理解合作教学的目的和内涵,只是一味地模仿。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单纯地模仿合作教学是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成绩的。这就要求广大数学老师在合作学习之前需要向学生普及合作教学的意义和内涵。合作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旨在让学生通过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团队意识以及合作能力,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完善,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二、进行合理的分组和合作学习
在明确合作的意义和内涵之后,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分组时,老师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征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的实力达到相当的水平。老师还要尽量做到让每个小组的组员们的实力达到互补的一种状态,比如A学生擅长口算,B学生比较有耐心,C学生比较积极乐观等。这样才能让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各有所长,从而能够达到一种互补的状态。在分配任务上,老师要给每个小组安排任务相当的任务,比如第一小组是100道口算题,第二小组也应该分配到100道,这样才能做到公平竞争。在分配完任务之后,要真正地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老师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让组长带领整个小组进行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数学老师可以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中去,听听学生是如何合作学习的,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当学生完成任务较快、效率较高时,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鼓励,当小组出现分歧以及意见不统一时,老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和帮助。总之,数学老师也应该融入小组合作学习的讨论中去,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进行合作学习评价
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老师要带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一定的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难免会遇到棘手的问题以及一些矛盾,这就要求广大小学数学老师在合作学习完成之后,一定要带领学生进行一定的评价。首先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老师要通过自己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观察,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进行一定的评价,指出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作为学生,也要对老师提出一定的评价和要求,希望老师在合作学习中做什么,改善什么。最后,老师还要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是相处最久的人,他们比老师与同学之间有着更加深入和细致的了解,比如××学生在教学中容易浑水摸鱼,比如哪一道题目在思路上出现了不同分歧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在合作评价学习中需要完善的问题。只有通过合理的评价,才能让每一次的合作学习有所改善和进步,从而有利于在下一次合作学习中有所提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推进,需要广大小学数学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
作者:胡寿达 单位:上饶市余干县东塘乡中心小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倾向去发展。”这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谋而合。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二、巧设开放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开放题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学生参与思考,在日常教学中笔者经常利用课堂练习《小学数学同步评价》中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我思考,与同伴讨论,有时邀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解题目,有效地激发学生挑战难题,感受数学思维的乐趣,从而开阔学生视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后,让小组派代表发表意见或者解题方法,答对可以加分,结合小组评比加分机制,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正确地竞争。
三、领会和贯彻新课改的理念,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新课程的理论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在实践中课堂教学的性质与任务,以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与角色,这就是:教师必须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最直接的组织者,根据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对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有计划的组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自我组织功能的提高和完善。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组织能力的培养和形成,通过引导和激励,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自我组织程度,而不是什么都在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新颖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都将教师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
四、小组合作要适度,并且定期检查,不要出现南郭先生
数学课本,尤其低年级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比较少,这时教师课前备好课,对于需要自学可以掌握的知识一定自学完成,对于思维难度高的题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调整,并且在需要小组合作的内容中,要把教学目标渗透到小组合作内容中去,而不是盲目地开展。此外,小组合作的评价尤为重要,既要关注个体成长,如,涉及优秀个人以及个人进步的评比,更要关注团队,如,涉及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小组评比不但是每天,而且还有每月的,整个学期,让评比代替教师去督促孩子学习。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单元测试、期末模考等多种形式的评比引导学生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由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作业,有的学生为了加分,为了荣誉,会欺骗教师,这需要教师对组长的引导和通过单元测验、课堂小测等独立完成的考试形式监督孩子学习的情况,不能出现南郭先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方面可以很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此外,在整个数学知识应用方面,小组合作同样具有独特的优势,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新方法、新思路,让所有的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作者:易诗泳 单位:佛山市第十三小学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要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教师在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运用时,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汇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情景,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意见等。特别是当不同的学生分工研究的是一个复杂问题的不同侧面时。教师还需要时不时地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加以综合,因为有时不同小组的学生可能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二、优化组合,强化合作
1.合理组建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组织
合作交流小组的成员的搭配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家庭背景进行。一般4~6人一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从而使小组活动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输出,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班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2.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
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这“领头雁”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在小组选出自制力较强、组织能力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后,对小组长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清楚小组长的职责,带领小组进入角色,开展合作,增强小组竞争力。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当好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设。
四、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
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变为一个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的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平等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要建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要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要适时变换角色,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别差异,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合作交流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特别对那些平时不善言谈、不合群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老师可有意识地把焦点引向这些弱势群体,这样一来,小组合作交流的中心就自然地转向弱势群体,从而增强了这些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合作乐趣,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合作交流,培养协作意识
合作交流学习,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交往能力。同学之间互相启发,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吸收营养,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从桌上众多的学具中找出长方体,然后分组讨论,“观察这些长方体,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长方体的相对的两个面大小相等……教师对他们的发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这样的学习探索中,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时时处处迸发着智慧的火花。另外,在数学合作交流学习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合作与交流,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合作学习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总之,只有充分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合作与交流学习”才能体现出实效性。
作者:李静 单位:山西省灵石县第五小学
一、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保障小组合作成员分配科学合理
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就要对班级的全体学生进行分组。在一个班级里,不可避免的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同一个班级里有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自然就会有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分组的时候,教师要保障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水平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才能保证小组的学习效率的最优化。如果教师进行分组,只是按照学号等进行分组,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那么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将不会发挥出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保障学习的效率。教师分组消除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差异性,保证小组公平合作学习竞争,有效率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目标。
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合理安排合作学习内容
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并不是所有的数学知识都适合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学习内容选取上十分重要。小学生年龄还较小,自主学习能力也不高,自控能力也不强。因此,即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也应当起引导作用,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内容选取上,要选择适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如:在小学数学课本中,多位数乘一位数,这是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不出来的,并且会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这一课知识点教学的时候不应当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在学习如何求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探索,小组成员可以自由发言讨论如何求面积,每个成员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这样,学生能够彼此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因此,教师要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要想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探索,能够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作者:王优翠 单位:贵州省安顺市第八小学
一、科学地进行分组合作
科学的分组对小组内成员的影响是巨大的,不科学的分组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降低,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组合。虽说小组合作的形式具有许多优点,但在很多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顾将学生按数量进行分配,查看基数是否合理,人员是否分配均匀,却没有考虑到这样分配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分组方法就是按学生所在的座位进行分组,认为这样的分组简便快捷,利于操作,但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大受打击。学生每日都坐在同一个位置,与周围的人形成一个固定圈,对对方非常熟悉,虽然在这样的小组学习中不存有磨合期,但与固定的人进行思想交流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科学地进行小组划分,从大局出发考虑每位学生的优缺点、长短处,使小组内的学生进行互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教授“数据统计”时,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别,每个小组都进行合作完成数据统计的答案和统计图。在合作前先根据各个学生的特性进行互补组合,将脑子灵活的学生与动手实践强的学生放在一组,不仅能互相配合高效地进行学习,而且还能从对方学生身上学到自己所欠缺的优点,科学地提高分组合作的效率,保证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活动的高效开展,从而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合理加强小组分工
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撑起整个小组的合作成果的,所以每位成员都要贡献出一份力量,这样开展的小组活动才能称为合作学习。每位成员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都要开动大脑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而有的数学教师只将不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却没有明确地指导他们进行分工合作,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表面上积极向上、热闹非常,却没有实质性的学习效果。数学教师在进行科学的小组分配后,也要合理地进行任务分配,将特定任务分到特定的成员身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每个团体都需要有一只领头羊,在小组合作中也需要一个可以领导大家合作学习的领导者来组织小组分工学习,同时也需要各小组成员积极配合努力学习思考,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进行“路程计算”时,数学教师先让全体成员进行合作,试练一下题目,用不同的形式开展教学。小组中分为上、中、下等学习能力的成员,让中等学习能力的成员提出相关问题,由学习能力偏低的成员来回答问题,由上等学习能力的成员来判断正误并找出错误点得以改正。这样,每个成员都能体现各自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所以,合理的分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设和谐愉快的数学课堂环境。
三、在小组活动中加强合作
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各小组对任务进行了科学分配,但也需要加强小组间的合作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一些数学教师没有经过严谨的思考分析,就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问题没有清晰的分工学习目标,不利于学生找到各自分工的重点,只能顺着教师的思路解决问题,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降低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的效率。所以,要在小组活动中加强合作就要对学习内容进行严谨的思考,安排具体的分工合作内容,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对自己心目中的三角形展开描述,先从概念讲起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而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作探讨,一起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分享出自己的学习成果。再由教师提问:“在生活中哪些事物是三角形的呢?”学生展开思考,利用自身的生活经历找出生活中的三角形,与小组成员总结归纳。在小组活动中强烈的合作精神下,以极大地刺激学生学习的动力,加快大脑的思考速度。因此,教师在制订学习内容时要关注其合作性,既学习数学知识又加深对合作精神的理解。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研究,力求构建出较为完善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从而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开动大脑进行科学创新。本文提出的一些观点,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之处。
作者:杨家萍 杨家玉 单位:重庆市巫溪县环城小学 重庆市巫溪县长春小学
一、当前我国小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及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
第一,有助于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交流与沟通的机会,与此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与发展的思维能力。第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一般来说,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承担,共同发展,一起分担,每个人都在小组合作中各尽所能,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第三,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相互帮助,通过在小组合作的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从相识到互相熟悉,他们互相支持,互相激励,共同进步,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此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也可以认真地学习别人的长处,不断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第四,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使学生参与学习,要想解决问题,他们必须要仔细地阅读和分析学习材料。通过这个过程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第一,不适当的机制。当前,在小组合作过程与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仅仅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不根据学生的现状来实施小组合作,从而使得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缺少思考价值的问题存在,这大大影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二,不合理的分组。在进行小组合作设计时,一些教师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习惯与现状,没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组,从而严重影响了小组合作的效果,对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是十分不利的。第三,学生独立思考不够。学生要是在没有充分的进行思考的前提下进行小组学习,就肯定会有一定的盲目性,这样的合作学习势必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第四,时间不够充足。当前,我国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提出问题后就进行学生合作学习,之后没过几分钟就要求学生停止小组合作,这样的合作学习没有充裕的时间,不利于合作学习任务的完成。
二、增强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对策
1、教师要更新观念和角色
在小学数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的角色,在教学方面,教师要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应该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启动和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通过创设符合教学目标的合作情境,通过不脱离的监控来及时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最后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及时评价来进行实施教学。
2、科学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地、科学地组建合作学习小组。首先,要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根据学生能力、性格、性别,将两到八名学生分为学习小组。从而实现学生之间的互补,有利于小组功能的发挥。其次,明确分工,相互配合原则。根据学习任务,在小组中设置好各自成员的分工,可以轮换角色,使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职责,从而感受自己的责任与完成任务的喜悦。小组中所有合作成员都必须明确自己的任务,按部就班地进行合作学习。再次,坚持评价多元化原则。合作学习是科学地评价合作学习,注重结果和过程,更加强调个人和集体的统一。通过小组合作的情况,进行合理地评价,通过依靠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来实现学习任务。通过评价能推动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合作,实现理想小组合作效果。
3、选择合作的恰当时机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与教师的教与授统一起来才可以进行。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等进行有效地安排设计,要最大限度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在组织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结合教学的目标,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
4、有效组织,合理调控
首先,在合作学习前,要让学生独立思考。要是在合作学习之前不让学生进行自主、独立地思考,那么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只有教师在提问学生之后,先进行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思考过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后,才能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其次,合作学习前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从而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高。再次,保证足够的合作时间。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合作时间。最后,教师积极参与和及时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教师要认真地设计合作学习,及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过程,有效设置学习目标、评价合作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及时地解决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作者:李艳丽 单位:元宝山区美丽河明德小学
本文永久链接: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没有了
关于本站:中国最大的权威的公务员门户网站-公务员之家创建历经7年多的发展与广大会员的积极参与,现已成为全国会员最多(95.4万名会员)、文章最多、口碑最好的公务员日常网站。荣膺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与权威媒体推荐,荣登最具商业价值网站排行榜第六位,深受广大会员好评。公务员之家VIP会员俱乐部在公务员之家您可以分享到最新,最具有时事和代表性的各类文章,帮助你更加方便的学习和了解公文写作技巧,我们愿与您一同锐意进取,不懈的追求卓越。如何加入公务员之家VIP会员第一步:先了解公务员之家,查看第二步:或在线支付,汇款即时到帐第三步:汇款后立刻,将您的汇款金额和流水号告诉客服老师,3分钟内系统核查完毕并发送VIP会员帐号到您的手机中,直接登陆即可。百度推广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