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病毒性发烧患登革病毒有什么征兆?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RIGI样受体在登革病毒诱导的..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RIGI样受体在登革病毒诱导的Ⅰ型干扰素反应中的作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登革热病毒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目录1 拼音dēng gé rè bìng dú2 英文参考Dengue virusDENV3 中文名称登革热病毒
4 英文名称Dengue virus;5 分类类型种6 分类&&登革热病毒7 登革热又称“公子热”或热,其名称来源于英语的“Dandy”。该病是一种,以伊蚊为媒介。以突起、、全身、和、极度疲乏、皮疹、肿大、和减少等为主要特征。早在1779年和1780年就先后在印度尼西亚、美国发现,而后相继在世界各地流行,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8 登革热病毒基本特性登革热的病原是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DENV),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颗粒有3种,其中哑铃形的为700nm×(20-40)nm,棒形大小为(175-200)nm×(42-46)nm,球形颗粒直径20-50nm,表面有5-10nm的突起。病毒有四个型,由包膜和衣壳体组成。病毒对、、和非,并不耐热。50C,30分钟;70C,10分钟和100C,2分钟均可病毒。
9 登革热病毒的传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传播媒介,主要是登革热病人和者。病人于发病前24小时至发病后3-6天,可在中出登革热病毒,此期间有性。10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登革热5-8天,无登革热无明显表现,有症状的登革热分为典型登革热、轻型、重型和。
典型登革热突起发热,24小时可达40C,伴有头痛、后痛、、全身肌痛、关节痛、疲乏,还有、、、等胃肠症状,体征有结合膜、颜面潮红、浅表淋巴结肿大。体温较低,起病慢,发热一般持续5-7日。皮疹3-6天出现,持续3-4天。25-30%的病例有现象,主要是、、黑便、、出血、出血或、等。多发生在病程的5-8天。
轻型登革热患者发热较低,全身无,皮疹稀少或无,不出血,一般1-4天。
重型登革热患者在病程的3-5天时突然加重,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狂燥、、、、骤降、颈部、缩小等表现。可出现胃大出血或出血性,或,后果严重,多数于4小时内死亡。
登革出血热患者表现为严重的登革出血和较重的。初期有典型的登革热症状,2-5天病情突然加重,出现严重出血,皮肤有大范围和瘀斑,伴有皮肤发冷、脉速、昏睡、发冷,进一步可发展为皮肤花纹、脉细速、血压下降、脉压差进行性变窄而进入休克。若不及时抢救,可于数小时内死亡。11 登革热的治疗和预防登革热为自限性疾病,若,预后良好。治疗主要是和支持治疗。 登革热的预防主要是切断传染途径,消灭和媒介,接种和控制传染源。相关文献
开放分类: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登革热病毒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一 1:07:03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病毒性感染_百度百科
病毒性感染
提供内容并参与编辑
能在人体寄生繁殖,并能致病的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表现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及病毒寄主和侵袭组织器官导致炎症损伤而引起的局部症状。人体的病毒性感染分为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慢病毒感染。多数情况下的感染呈隐性感染(指人体感染病毒后,不出现症状,但可产生特异性抗体)。少数为显性感染(指人体感染病毒后,出现症状)。显性感染中多数病毒性感染表现为急性感染,发病急、病程短,多在1~2周内自愈,少数表现为潜伏性感染(如疱疹病毒感染等)和慢性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
病毒性感染病因
病毒的侵入途径:
含有病毒的空气飞沫由口,鼻吸入呼吸道。通过这种途径传播的有流感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等。
含有病毒的粪便通过污染的水、食物、用具、手和苍蝇传播,由口进入消化道。通过这种途径传播的有甲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等。
病毒通过皮肤外伤、注射处、节肢动物叮咬伤口和动物咬伤创口等进入人体。通过这种途径传播的如狂犬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IV、虫传病毒等。
4.眼、口和泌尿生殖道
含有病毒的分泌物直接接触这些部位(如阴道性交、口淫、手-生殖器-口接触等)从而引起感染。通过这些途径感染的病毒有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HIV等。
病毒经母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乙肝病毒等。
病毒性感染类型
1.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多数病毒感染为隐性感染。
2.显性感染,少数病毒感染为显性感染。显性感染可分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两型。
(1)急性感染发病急,进展快,病程一般为数日至数周。除少数在急性期死亡及发生后遗症者外,多数病例最终以组织器官中病毒被清除而痊愈。
(2)持续性感染病毒长期存在于寄主体内,可达数月至数年,造成慢性持续性感染,又可分以下3型:①潜伏性感染。当病毒与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病毒可长期潜伏在人体组织内,不引起症状。一旦人体免疫力降低,病毒可重新繁殖而引起症状。例如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潜伏性感染。②慢性感染。病毒长期存在人体组织器官中,造成慢性持续性病变,如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③慢病毒感染。潜伏期长,可达数年,病变逐渐发展,最后导致死亡。
病毒性感染分类
根据传播途径和病变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以下类型。
1.呼吸道病毒性疾病
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包括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等的感染;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
2.胃肠道病毒性疾病
脊髓灰质炎;库克萨基病毒感染;ECHO病毒感染;病毒性胃肠炎:包括轮状病毒性胃肠炎、诺瓦克病毒性胃肠炎、腺病毒性胃肠炎、星状病毒性胃肠炎、冠状病毒性胃肠炎和杯状病毒性胃肠炎等。
3.肝脏病毒性疾病
包括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EB病毒性肝炎和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等。
4.皮肤和黏膜病毒性疾病
包括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及带状疱疹、天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狂犬病和口蹄疫等。
5.眼病毒性疾病
包括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滤泡性结膜炎和疱疹性角膜结膜炎等。
6.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性疾病
包括流行性乙型脑炎、西方马脑炎、东方马脑炎、圣路易脑炎、委内瑞拉马脑炎、墨累山谷脑炎、加利福尼亚脑炎、森林脑炎和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等。
7.淋巴细胞性病毒性疾病
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
8.虫传病毒性疾病
有以下多种:病毒性出血热:包括流行性出血热、黄热病、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裂谷热、阿根廷出血热、玻利维亚出血热、拉萨热、鄂木斯克出血热、马尔堡病和埃波拉出血热等;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西尼罗热;科罗拉多蜱传热;白蛉热等。
9.慢病毒感染
包括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库鲁病、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和亚急性海绵样脑病(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等。
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免疫反应。首先引起的是非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反应天然存在人体,不是针对某一种异体物质(包括微生物),而是针对一切入侵的异体物质。这包括病毒入侵部位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如补体、备解素和溶菌酶等,干扰素和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在病毒侵入和感染早期(尤其是特异性免疫反应尚未形成前)时,对防止病毒入侵、杀灭和清除病毒、终止感染,起着主要的免疫作用。
病毒性感染诊断
须依靠流行病学史、典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注意当地有无病毒性疾病流行、接触史及预防接种史等。病毒性感染可由多种病毒引起,但临床表现均有畏寒、发热、全身倦怠无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及受侵组织器官炎症的表现。受侵组织器官不同而可引起不同症状。此外,还须注意一些有诊断意义的特殊体征,如麻疹患者的麻疹黏膜斑(科普利克氏斑)、狂犬病患者的恐水征等。常规实验检查,末梢血白细胞一般均降低,淋巴细胞增多。同时多数病毒性疾病均为自限性,即病程1~2周后可不治自愈。根据以上特点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须依靠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可用组织培养、鸡胚和动物接种。应用电镜、免疫电镜、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法及放射免疫法等可直接检查标本中的病毒颗粒及病毒抗原,常用作快速和早期诊断,如粪便中的甲肝病毒和轮状病毒的颗粒可用电镜和免疫电镜检出。血清学检查可用免疫扩散法、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法(间接血凝法和反向被动血凝法)、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测定血清和体液中的特异性抗体。检测抗原有助于早期诊断。检测抗体,一般须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较急性期血清升高4倍以上才有诊断意义。检测特异性IgM抗体有助于早期和现症患者的诊断。近年来,应用分子杂交技术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诊断病毒性疾病,不仅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可以诊断不同型和株的病毒感染。此外,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病毒抗原,也大大提高了诊断病毒性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用作对病毒抗原结构的研究。
病毒性感染治疗
多数病毒性疾病均能自愈,少数严重感染者可致死亡。尚缺乏特效治疗,仍以全身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为主。用抗生素或磺胺治疗无效,一些抗病毒药物如碘脱氧尿嘧啶核苷、阿糖腺苷、无环鸟苷对疱疹病毒感染等有一定疗效。干扰素为广谱抗病毒药,对DNA和RNA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三氮唑核苷对某些病毒如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可能有抑制作用。金刚烷胺可以预防流感。中草药对减轻一些病毒性疾病的症状、缩短病程可能有一定的疗效。
病毒性感染预防
除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外,免疫预防是重要而有效的措施,有人工自动免疫如接种减毒活病毒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牛痘疫苗和麻疹疫苗等)及灭活病毒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尤其是减毒活病毒疫苗的应用,常能获得持久、有效的预防效果。其次是人工被动免疫,注射患者恢复期血清及免疫球蛋白,可短期预防,如麻疹患者恢复期血清和丙种球蛋白预防麻疹,乙型肝炎高价免疫球蛋白预防乙型肝炎等。
主任医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妇科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妇产科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企业信用信息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席卷拉美的 “寨卡”病毒仍然没有停下肆虐的步伐。 据南方都市报今天报道,广东省检验检疫局2月12日检出一例来自南美委内瑞拉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这是我国第二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目前,全球已经有 30多国“中招”,巴西疫情最严重。寨卡病毒对孕妇威胁极大,或致新生儿“小头症”。目前巴西新生儿小头症案例已 近4000例,49例死亡。拉美多国呼吁本国妇女推迟怀孕。 孕妇感染可能生小头宝宝自去年5月寨卡疫情爆发以来,拉美及加勒比海国家已基本“沦陷”,疫情最严重的巴西,感染者多达150万人。寨卡病毒被认为是新生婴儿“小头症”的罪魁祸首,目前巴西已报告新生儿小头症病例 近4000例,49例死亡。寨卡病毒被怀疑是 新生儿小头症的罪魁祸首,拉美多国公开呼吁妇女推迟怀孕,萨尔瓦多建议本国妇女今明两年都不要生孩子。
  一名巴西男子抱着一个患有小头症的宝宝。 感染寨卡病毒后,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20%的患者出现轻微症状――包括低烧、皮疹、关节疼痛、结膜炎等。这种病不传染,很少致命,一周内症状即可消失,预后良好,以色列一名两岁幼儿从哥伦比亚回国后被确诊感染寨卡,经治疗也已迅速康复。 然而,寨卡病毒最可怕之处在于, 它可能是新生儿罹患小头症的罪魁祸首。该病毒会干扰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导致胎儿流产、新生儿小头畸形甚至死亡。
  正常人的头颅(左)和小头症患者的头颅(右)对比。小头症患者的头颅明显小于常人,完全发育后头围也不超过42厘米。 巴西卫生部近日表示,去年10月至今年1月16日,该国出现新生儿小头症疑似病例3893例,其中49例死亡,而2014年全年小头症病例只有147例。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林德梅尔解释说,“寨卡病毒与小头症之间的关系仍在研究当中”,畸形可能与多个因素有关,但寨卡病毒“似乎是主要可疑因素”。 患小头症的婴儿,容易大脑发育不良,出现身体残疾和智力障碍,比如视听障碍、行动障碍和认知障碍。17岁的瓦莱里娅&巴罗斯听医生说刚出生的儿子可能有小头症,“我马上快哭了”,她怀孕初期出现过感染寨卡的症状。她和另外10名妈妈,把宝宝送到400公里以外的医院接受检查,确认婴儿大脑是否受损以及畸形的原因。初步检查显示,她的儿子除了心脏有点问题外,其他方面还好,不过要等另外一个检查结果出来才能下定论。瓦莱里娅&巴罗斯说:“医生原来告诉我,他可能会瘫痪、失明和耳聋。我相信他们会确认他是健康的。即使他有毛病,我还是一样爱他。” 20岁的埃里卡&罗克6个月前生下儿子,新生儿头围只有31厘米,频发惊厥、四肢僵硬,这都是小头症的典型症状。埃里卡&罗克说自己怀孕时没有出现感染寨卡的症状,“我的梦想是儿子可以上大学,医生说他做不到,但我相信上帝”。 寨卡病毒是怎么传到巴西的?2013年至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寨卡病毒疫情暴发,当地大约有11%的居民被感染。专家推测,2014年世界杯期间,法属波利尼西亚的游客将寨卡病毒传到了巴西。 为控制疫情,巴西卫生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灭蚊防疫运动,包括大规模喷雾消毒,甚至派军队去疫区摧毁蚊子的栖息地。工作人员挨家挨户检查,确保人们消除蚊虫孳生的隐患。有的地方,积极灭蚊会有现金奖励,灭蚊不力则要被罚款。
  巴西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灭蚊运动。 巴西卫生专家警告说,下个月的狂欢节庆祝活动可能加剧病毒的传播。 今年8月,里约热内卢将举办奥运会,预计将迎来全球的1.05万名运动员以及数十万的观赛观众。巴西本想借奥运会之机吸引游客,帮助经济走出低迷,但寨卡疫情届时能否得到控制,参赛观赛是否安全,现在都是个未知数。 拉美多国建议推迟怀孕 寨卡病毒在拉美的肆虐导致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多国政府公开呼吁妇女推迟怀孕以规避新生儿小头症的风险。 哥伦比亚疫情严重程度仅次于巴西。该国卫生和社会保障部长亚力杭德罗&加维里亚近日表示,该国有超过1 .35万人感染寨卡病毒,出现约百名小头症婴儿,预计2016年感染寨卡患者可能多达60万人。他建议该国妇女推迟8个月再怀孕:“我们这样做,是因为我相信这是避免风险的好办法,提醒大家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 厄瓜多尔、牙买加、洪都拉斯也发布了类似的官方警告,要求本国妇女推迟怀孕。 但没有一个国家比萨尔瓦多走得更极端。从去年11月发现首例疑似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至今,短短两个多月时间,萨尔瓦多共出现5561例疑似病例。 萨尔瓦多卫生部副部长爱德华多&埃斯皮诺萨21日呼吁该国妇女在2018年前避免怀孕。他说:“建议你们规划好怀孕时间,今年明年尽可能别生孩子。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遭受寨卡病毒袭击,第一次总是最糟糕的。”当然,这只是一个建议,并非官方政策。 30岁的沙丁鱼工厂女工塞琳娜&维拉斯奎斯&科特斯,备孕两年无果,她说:“我花了那么多时间求子,现在也不会放弃”,卫生部副部长的呼吁“在我看来太荒谬了”。 感染寨卡的患者大多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圣萨尔瓦多46岁的诊所秘书黛诺拉&马丁内斯表示,自己和丈夫及两个儿子去年患病时颇感不适,“疼痛、发烧、关节痛,我的双脚不能动弹,一度担心自己再也不能走路了”。她的工作地点见证了寨卡患者的猛增,“诊所总是人满为患”。 欧美出现输入病例警告孕妇勿去疫区1月16日,此次寨卡病毒在拉美流行以来,美国本土首次确诊寨卡感染病例。一名曾在巴西居住的孕妇回到夏威夷后,诞下小头症新生儿,宝宝被确诊感染寨卡病毒。 1月22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布旅行警告,建议美国公民应慎重前往寨卡病毒正在流行的22个国家和地区。 该机构特别提醒孕妇与计划怀孕的女性:“所有孕妇应当考虑推迟前往寨卡疫情暴发的地区。必须前往上述地区的孕妇行前应咨询医生或其他医疗专家的意见,并在旅途中严格执行避免蚊子叮咬的措施。” 这22个国家和地区包括:
  QA& 什么是寨卡病毒(Z ikavirus)?“Zika”是乌干达语,意思是杂草。1947年,科学家在乌干达研究黄热病,从猴子体内分离到寨卡病毒。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家族,与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是近亲。 1954年,尼日利亚首先证实了3例人类寨卡病毒感染病例。2007年以前,被证实的人类感染病例仅有14例。2007年,西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浦岛上出现49例寨卡确诊病例,59例疑似病例,首次出现大规模人类感染寨卡病毒疫情。2013年-2014年,法属波利尼西亚寨卡病毒疫情暴发。此后,寨卡病毒开始在非洲和亚洲以外的多国流行。 寨卡病毒能人际间传播吗?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王凌航介绍,寨卡病毒是一种能通过蚊虫传播的虫媒病毒,主要是通过伊蚊传播。伊蚊主要有两种,一种叫埃及伊蚊(背部有四条线),主要在热带区域,另一种叫白纹伊蚊(头部有一条线),可以分布到温带区域。这两种蚊子的六条腿上都有黑白相间的花纹,所以也都叫花脚蚊。
  世卫组织发言人林德梅尔介绍说,寨卡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这种蚊子还会传播登革热、基孔肯亚热和黄热病。必须要有伊蚊的存在,才能把寨卡病毒传染给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寨卡病毒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寨卡病毒不会因为接触而传染。 国家卫计委2月3日印发的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介绍,被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寨卡病毒有可能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乳汁中可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但尚无通过哺乳感染新生儿的报道。罕见血源传播和性传播。 感染症状是什么?如何治疗?蚊虫叮咬人后,经过3-12天的潜伏期后发病。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会表现轻微症状,如发烧、皮疹、关节疼痛、结膜炎,手掌和足底红肿,口唇干裂,舌红如草莓。症状通常持续2天到7天即可消失。 如果孕妇感染,极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症甚至胎儿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感染寨卡病毒目前尚无治疗方法。建议患者多休息、多喝水,必要的话可吃止痛药,症状一般持续数日即消失。 感染寨卡病毒的几率有多高? 感染几率相对来说还是很小的。对多数人来说,感染寨卡病毒不会有严重的后果。 但问题是,此病目前无药可医,也没有疫苗,对胎儿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哥伦比亚和萨尔瓦多当局建议孕妇目前不要怀孕。 孕妇不宜去哪些国家和地区? 针对寨卡病毒肆虐,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布的旅行警告名单上有22个国家和地区:巴西、哥伦比亚、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马提尼克岛、墨西哥、巴拿马、巴拉圭、苏里南、委内瑞拉、波多黎各、巴巴多斯、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圭亚那、法属瓜德罗普岛、佛得角、萨摩亚和圣马丁岛。 假如已预定疫区的旅行,该怎么办? 怀孕的妇女或准备怀孕的妇女,均应避免前往寨卡病毒疫区。假如旅行不能取消,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应采取“一丝不苟的措施”避免被蚊子叮咬:包括不裸露皮肤,使用含驱蚊胺成分的驱蚊剂,关紧门窗,使用蚊帐,清除积水防止蚊子孳生 假如刚从疫区回来,需要去看医生吗?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建议,如果是孕妇从疫区回来,应当咨询医生意见;如在旅途中或回国两周内表现出疑似寨卡症状,应抽血化验;在胎儿发育过程中需做全面的超声波检查以筛查小头症。 几天内可能出现症状? 记住这个时间: 两周。如果你从南美回来之后14天内,没有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那就可以说你没有感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倪大新介绍,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目前尚不清楚,现有相对权威的资料显示为3-12天。所以,在实践中一般在暴露后观察两个星期,如果没有发病就基本没事了。 临床表现会有哪些呢?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王凌航介绍,主要有4类表现: 一是发热,但寨卡病毒罕见高热,通常是低度热,在37.5度-38.5度之间。二是斑丘疹。属于皮疹的一种。在丘疹周围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三是关节痛,主要是像手、足这样的小关节。四是非化脓性的结膜炎,也就是有充血但很少有分泌物。如果你有南美旅行的报告,又在3-12天内出现了2种或2种以上的表现,就可以被怀疑为是已经感染了寨卡病毒。 其他感染的症候群还包括, 肌痛、头痛、眼眶痛、虚弱无力;腹痛、恶心呕吐、粘膜溃疡、皮肤瘙痒。对小朋友会不会有更大的威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倪大新表示,根据目前的资料来看,各类人群的易感性差不多。 中国此前没有过寨卡病毒传播,大家都没有免疫力,对于寨卡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寨卡病毒病之后,怎么治? 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王凌航说,寨卡病毒作为一种RNA病毒,目前没有抗病毒药物,且基本都是轻微症状,所以只能也只需对症治疗,主要是多休息,不用卧床休息,只需减少体力活动。另外,需要多饮水。另外,王凌航说, 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作为退热剂来治疗寨卡病毒病。因为寨卡病毒病非常容易和登革热病毒混淆。登革病毒会引起血小板下降,在没有明确诊断以前就使用阿司匹林,如果同时或者其实感染的是登革病毒,就会加剧出血风险。据国家卫计委网站称,目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成功研制该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掌握了寨卡病毒的检测方法。 寨卡病毒有疫苗吗? 目前没有疫苗,但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王凌航表示,研制出疫苗是指日可待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倪大新说,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美国、英国、巴西等已经在着手联合研发疫苗,据报道有望在年内完成研制。 是否存在扩散至中国国内的可能? 鉴于寨卡病毒是蚊子引起,会不会造成由蚊虫被带到中国而引起在中国大陆的扩散和流行呢?可能性是存在的。 如前面所讲,伊蚊这一寨卡病毒的传播媒介是有可能在温带地区活动的。此前登革病毒主要在东南亚地区流行,登陆美国是白纹伊蚊通过乘坐远洋渡轮而被带到美国的,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是二战之后最重要的医学昆虫事件。 这样的事情是否有可能在寨卡病毒上发生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倪大新说,一方面,蚊子飞行能力有限,活动范围只有几百米,不可能自己跨洋过海,飞到很远的另一个国家;另一方面,的确存在感染的蚊子通过飞机、货轮、集装箱等到他国的可能。目前,我国已经建立寨卡病毒病应对联防联控机制,民航、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已经注意到寨卡病毒的问题,加强了对航空器、入境货物的查验、杀虫。因此综合来看,通过蚊虫登陆中国进而造成病毒扩散的概率是极低的,基本不用担心。 入春后是否会大面积扩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倪大新介绍,首先,如果国际上其他地区疫情严重,传到我国的概率就大;如果国际上其他地区疫情控制较好,传到我国的概率就小。其次,我国南方少数地区存在能传播寨卡病毒的埃及伊蚊,而且南方大多数省份广泛分布有白纹伊蚊,所以如果在我国蚊虫密切较高的夏季,寨卡病毒传入我国,是存在发生本地传播甚至引起局部聚集性病例的风险。 不过,国际上对于白蚊伊蚊传播寨卡病毒的能力报道也很少,所以对于白蚊伊蚊在传播寨卡病毒方面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即使病毒传播进来,是否会造成大面积扩散,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整体蚊虫密度的控制。我国目前在登革热等蚊传疾病防控上有较为成功的经验,所以,发现病例后迅速控制,采取措施降低蚊虫密度,是可以避免大规模传播或大规模暴发的。 中国将采取哪些措施? 国家卫计委2月3日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特别是与疫情发生地有人员往来的口岸地区卫生计生部门,要高度重视寨卡病毒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准备工作,加强与口岸卫生检疫、交通等部门的沟通与联动,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要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使其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提高寨卡病毒病早期识别和诊疗能力。广东、海南、云南等重点省份要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及时、有效开展灭蚊工作,降低蚊媒疾病传播风险。
  *本文转自南方都市报,已获授权,略有修改。*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阿里旅行,世界触手可行!
旅行摄影撰稿人
自驾旅游达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病毒感染发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