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技能语言技能辨析题

当前位置:&&&&&&&&&
最新公告:
如何提高学生对英语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00:18:18&&
如何提高学生对英语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英语近义词是困扰学生的一个难题。分析近义词产生的原因,并从语义差异、感情色彩差异和搭配差异等三方面探讨如何区分近义词,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恰当地用词,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一、引言   近义词辨析一直是困扰英语学习者的一个难题。面对字典里﹑学习中遇到的众多近义词,该如何选择,既是学生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英语教师们需要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二、近义词的概念   《牛津英汉字典》中对于近义词的定义是:&在同一语言中风格、语法不同,但意义相同的词或短语。&在英语中,近义词&synonym&最初源于希腊语,&syn&的意思相当于英语中的介词&with&,而&onoma&则相当于英语中的&name&(名字) ,即具有相同的名字。在中世纪时期,近义词的出现主要是缘于贵族使用的拉丁词汇与平民使用的盎格鲁撒克逊词汇的对比。如: 盎格鲁撒克逊词汇中的folk ,f reedom ,bowman ,分别对应贵族使用的拉丁词语people ,liberty 和archer 。英语由于对拉丁语、法语、希腊语等外来语的借用,包含大量的近义词。在英语中,源于盎格鲁撒克逊词源的词语被称之为本族语(native words) ,而源于拉丁语、法语、希腊语等的词语则被称之为外来词(borrowed words) 。例如,本族语中的brotherly (兄弟般的) ,bodily (身体的) ,f riendly (友好的) , hearty (诚挚的) ,分别对应拉丁语中的f raternal ,corporal ,amicable ,cordial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语体风格的不同,本族语主要用于日常交际中,而拉丁语多用于正式场合和规范语言中。   另外,随着英语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地推广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使用,美式英语的影响在近义词中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但是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仅在拼写上不同,并无语体方面的差别。因此,有的语言学家把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中的近义词称为绝对近义词(absolute syno2nym) 。例如,英式英语中的elevator ,pet rol ,tube ,分别对应美式英语中的lif t ,gasoline ,subway。但也有一些词汇学家认为,由于词源、拼写、语音等方面的差异,绝对近义词是不存在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再做深入的探讨。同时,由于这类近义词在使用上可以相互替换,不必做严格的区分,所以我们在这里不再赘述。   三、近义词的区分   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区别近义词,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下面我们主要从语义、感情色彩、搭配等三个方面,分析如何辨析英语中的近义词。   1. 语义差别   近义词分为绝对近义词和相对近义词。绝对近义词,即两个词语表达的概念意义相同,而且几乎可以在任何语境下相互替换。但绝对近义词是不常见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更多的是相对近义词( relative synonym) 。相对近义词在语义上有很大的重叠性,具有共同的语义特征,虽然表达的概念意义相同,却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例如, de2tach ,dismantle 和dismember 都有&拆开&的意思,即它们具有共同的中心语义特征,但其表达的语义又是不完全相同的。detach 表示从大块的东西上取下一小部分或把部分与整体分开,如&detach a link f rom a chain&(从链子上拆下一个链环) ;dismantle 表示把某物或者机器拆成一个零散的部分,如&dismantle a faulty motor&(把有毛病的发动机拆开) ;dismember 指从整体上取下一部分,尤其指造成伤害的分割,如&He was dismembered by a pack of wolves. &(他被一群狼分尸了。) 这类近义词是最难区分也是最容易被学生弄混淆的。在辨别这类近义词时,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词语使用的语境,根据语境来判断如何选择。   下面一组词语是关于&笑&的近义词。在汉语中有大量关于&笑&的词语或成语,如&眉开眼笑&&笑嘻嘻&&笑里藏刀&&皮笑肉不笑&&傻笑&&大笑&等;同样,在英语中也有许多关于&笑&的词汇。在这里我们仅选取四个常用的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做一说明。chuckle ,giggle , snicker , sneer 四个词语都描述了&笑&这一动作,但笑的方式和侧重点却各有不同:chuckle 指轻声地笑,暗自笑,如&He chuckled as heread the newspaper&;giggle 指傻笑,咯咯地笑; snicker 则指暗笑,窃笑, 这种笑往往带有令人不悦的意思, 如&Hesnickered at obscene pictures&; sneer 表示讥笑,嘲笑,如&Iresent the way he sneers at our effort s&。同样,围绕中心语义特征,&走&也有许多近义词, 如st roll , st ride , stagger ,march。但这四个词的边缘语义特征(peripheral t rait s) 是不同的, st roll 表示漫步,溜达,如&st rolling in the park&st ride 表示大跨步地走,如&She turned and st rode away&;stagger 表示蹒跚地走,如&She staggered and fell&; march则表示毅然坚定地走,如&She marched in and demanded anapology&。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只有当一组词语的语境关系完全相同时,才可被称为&绝对近义词&。但这种情况并不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对于相对近义词的区分一定要置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境要求来选择合适的词语。   2. 感情色彩的差异   我们使用词语不仅用来传递意义,还用来表达一定的感情倾向。根据词语所体现的感情色彩,可将它们划分为褒义词(complimentary words) 、贬义词(pejorative words)和中性词(neut ral words) 。褒义词表达了我们对所描述的人或物的肯定、赞许之情;贬义词指含有厌恶、贬斥色彩的词;而中性词则介于两者之间,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在英语中,有些词语表达的概念意义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传递的感情色彩存在差异。这类近义词的区分也是学生们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个难点。   下面是一组常见的表示人体体形的近义词。如:表示&瘦&这一概念的词语有slender , thin , skinny ,但这三个词语在表达的感情色彩上是不同的。slender 为褒义词,暗示这种&瘦&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含有赞誉之意,可译为&苗条的&; skinny 则与slender 相反,虽然也表示&瘦&, 但这种&瘦&让人感觉到的不是美,而是会让人联想到一副可怜巴巴、不健康的样子,可译为&皮包骨头的&&瘦骨嶙峋的&;thin 则介于slender 与skinny 之间,为中性词,既不表示肯定也不表示贬斥。在区分这一类感情色彩不同的近义词时,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词是褒义词、贬义词还是中性词,然后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做出正确的判断。下面我们来看一组中心语义都是&聚集&的近义词:accumulate ,a2mass 与hoard。这三个词语的中心语义特征都是&聚集&,但accumulate 与amass 为中性词,不带有说话人的感情色彩;而hoard 则带有贬损的感情色彩,它指有目的地储存,含有贪婪的意思。下面来看具体的语例:   People found - the food during the famine were pun ished.   A. accumulating  B. amassing  C. hoarding   根据语境中的关键词&famine&(饥荒) 提供的信息和我们对于有关&饥荒&百科知识的了解(即在饥荒期间囤积居奇是不道德的) 以及对这三个词表达的褒贬感情色彩的了解,都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C. hoarding。   3. 搭配差异   Ferdinard de Saussure 认为,语言作为一个系统由各种成分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大致可分为聚合式关系(para2digmatic relations) 和组合式关系( syntagmatic relations) 两种。所谓&聚合式关系&,又称替换关系,是一种在同一上下文中处于互相排斥对立的潜在关系。在&组合式关系&中,词与词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线性的特点。John Ru2pert Firth 继承了Ferdinard de Saussure 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B. Malinowski 的语境理论,把聚合式关系称为系统,把组合式关系称为结构。系统规定着语言成分出现的位置,一个词与另一个词在习惯上的连用或者共现就叫做&搭配&。   词语的搭配按照不同的标准,有许多不同的分类方法。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按照搭配性质进行划分的语法搭配和词汇搭配。语法搭配是由一个主导词(名词,形容词,动词等) 和一个介词、不定式或分句之类的语法结构构成的短语。例如:   The teacher - the student for being impudent .   A. charged  B. accused  C. rebuked   在这个句子中,A、B、C 三个选项都有&指责&的语义,但介词for 的出现排除了A、B 两个选项,因为在语法搭配中charged 与with 连用,而accused 则与of 搭配。词汇搭配通常不包含介词、动词不定式或分句,典型的词汇搭配由名词、形容词、动词和副词构成。在近义词辨析中,词汇搭配较语法搭配更为常见,相对来说难度也更大。例如,在英语中表示数量&一群&这一概念时,受修饰对象的限制,在与这些词语搭配时,我们选择的是不同的表达方式。如: aflock of sheep (一群羊) , a herd of cows ∕ buffalo (一群牛∕水牛) , a school of whales (一群鲸) , a pride of lions (一群狮子) , a pack of wolves ∕ dogs (一群狼∕狗)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掌握词语的不同搭配方法,是帮助学生有效地区分近义词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根据语法搭配中介词和不定式等的提示,以及词汇搭配中被修饰对象的限制,对近义词进行选择。   四、结语   针对&近义词&这一困扰学生的难题,文章分析了近义词产生的原因,并从语义差异、感情色彩差异和搭配差异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区分近义词,旨在帮助学生正确恰当地用词,以便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发布:能飞英语网&&&&编辑:能飞英语网&]
能飞英语网欢迎您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能飞视听学习软件
能飞背单词
英语学习方法
英语推荐文章
英语学习工具
版权所有 & . All Rights Reserved.&&&&&&&&&&&&&&&&&&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小学英语案例设计与教学反思
[日期: 18:22:46]
来源:& 作者:
1、分析教学对象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考虑?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他们的分析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学生的英语知识、英语技能水平和基础。
(2)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
(3)学习阶段、社会背景。
2、简述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所起的作用。教师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如果把教学过程分为准备、呈现、巩固、发展等步骤的话,那么教师的作用分别是:帮助、强化记忆者;介绍、示范、表演者;引导、组织、指挥者;评判、监督者及记分员。
3、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
4、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媒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课堂教学中选用哪种媒体,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实际及教学目标而具体确定,使用时必须充分考虑各媒体的自身特点,在具体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使用教学媒体要有明确的目的。
(2) 正确把握使用教学媒体的时机和“度”。
(3) 媒体的选择要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
(4)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特点组合教学,扬长避短,互为补充。
(5)运用教学媒体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5、席地式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有哪些?席地式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教学场地相对扩大,教学活动的空间可以随时变换;学生可以根据要求变换姿势,也可以根据要求改变活动方式;席地式教学还可以使学生能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里学习,没有约束,没有负担。
三、辨析题
1、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在进行简单的、机械的操练时可使用延时反馈。
这句话是错误的。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在进行简单的、机械的操练时可使用即时反馈。
2、让学生“蹦一蹦,摘果子”是最佳的任务难度设计。这句话是正确的。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不要降低教学要求,也不能超过学生的正常语言能力。如果任务太简单了,学生就会随随便便,草草完成,从一定层度上讲,他就会觉得老师对他的能力作出的是较低的评价;如果任务要求过高了,一方面,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达不到任务设计的预期目的,另一方面,还会严重打击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带着一种畏惧和紧张。
四、观点论述题
1、任务设计有哪些具体要求?
(1)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
(2)任务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
(3)任务设计要难易适当
(4)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因素
(5)任务设计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励性
(6)任务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
(7)任务设计要有合适的情景和语境
2、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哪些方面?
(1)教学单元、课时的划分。这种划分应根据所给的条件,如时间、内容的多少、重点和难点的分布等而定。
(2)教学内容应围绕着目标组织,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的教学内容中得到体现。
(3)各种课的内容的把握还在于其“量”的控制。内容的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4)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应根据实际去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条件下,应对相对次要的、重复的内容进行删减。也应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适当地补充内容。因此在一节课中应有多项内容(方案)准备,以便随时调整,决不能照本宣科。
(5)英语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知识之间的迁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利用有利的正迁移和限制可能对英语学习造成干扰的负迁移,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
五、案例分析
1、请具体分析下面这个案例在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设定方面是否合理。
“My friends”教学设计片段
教材依据: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3& Part& B& Let’s talk
知识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Let’s talk中的句子“He’s/She’s….He/She has….He/She likes….”;
(2)理解会说Let’s chant中的内容。
能力目标:
(1)学生能正确使用人称代词描述男性及女性朋友;
(2)能用几句连贯的英文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朋友以及朋友的特征和爱好,并具有根据特征判断他/她是谁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应该是亲密友好的关系。爱心使这个世界更美好。
教师在确立目标时,紧紧围绕本课的主题,从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设计教学目标。
从知识目标看,这是一节以对话教学为主的课,“He’s/She’s….He/She has….He/She likes….”是本课的核心句型,要求学生达到掌握的层次,并适当进行拓展,符合《课标》的要求。
从能力目标看,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语言技能,用英语简单地描述他人的体貌特征。让学生自己设计对话,符合实际,巧妙地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
从情感目标看,利用英语教学创设一定的生活场景,有利于加深师生、生生之间的感情,同时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请从任务设计的难易要求入手,对下面的案例进行分析。
任务名称:小小设计师
任务要求:教师发给学生一张白纸,请学生设计自己的新家,设计完之后,请学生相互介绍一下自己的新家。
这个任务设计在难度要求上十分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设计完自己的新家之后,还需要在学习问名字这节课时,我为每位学生准备了一个英文名字的胸卡,教师指着自己的胸卡说:“My& name& is& Daisy .”示范性地告诉学生自己的名字,接着教师又使用一年级配套的小木偶Mocky和Booky对话,教师的对话里Mocky是机灵的小猴子,说话要用童音,而Booky是一个戴眼镜的老者,教师用了老年人的说话声音。教师的设计安排是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出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你叫什么名字:What’s& your& name ?我叫------。My& name& is --- .一问一答式,把枯燥的形式在情景中进行,学生对两个布偶既新奇,又感到有趣,他们都竖着耳朵观看表演,更使他们不由自主的产生了要模仿的念头。教师经过2―3遍的情景表演,让小布偶与学生对话,学生指着自己的胸卡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来,这时老师的任务只是给少数几个发音不正确的同学正正音而已,老师经过1―2次的示范很快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一简洁又生动的案例,要说明的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为完成教学目标而服务,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努力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案例分析和反思:
  小学英语的教学无论哪个年级都应以学生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21世纪课改的基本理念是学生的需要和利益为依据,就学习语言的特点应是“学习活动化”“活动交际化”的原则。郭老师就每个重点教学内容都设计了课堂游戏的环节,教学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学习语言是为了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的原则。师生共同参与,使学生体会到真正地什么叫“用英语做事情”。这样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方式和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方式。努力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实践中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建构语言知识和形成语言技能。培养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从而也激发、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
  (1)目前英语学科的教师经过各级培训,在理念上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活动为主,设计了大量的游戏。但听课过程中发现,教师的设计试只图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不重实效性,不重教学效果,我们要将教学的双基和课堂活动紧密结合,课堂上的各种活动是为了使教学产生更良好的效果而服务,是为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服务的,这一本质的东西教师一定要掌握好。如:一年级的教参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活动范例。有的教师一一照搬,根本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动手、动恼的能力,使英语课与活动课紧密结合,学生动手图画上的颜色,然后剪下图形,再让学生在小组内摆图形,小组内学生相互讨论,合作着用图形搭建自己美丽的家园。最后,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作品用英语进行描述,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学会了简单的英语会话,还陶冶了艺术情操,真正的学会了用语言做事情。
(2)师应具备扎实地基本功
 &&&& 21世纪课改实验中对老师的基本要求,除具有良好的语言素质,语言基本功和广博的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同时还要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听、做、说、演、玩(游戏)的特点。21世纪课程改革与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听课中教研员发现不少年轻老师在教学中放不开,拘泥、死板、单调,延用传统的一问一答式,这些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我们要在教师技能要不断的提高。本学期要搞一次基本功的验收或达标活动,以保证21世纪课改实验在我区的顺利实施
论文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即刻加入 兴趣部落
教师资格报名入口
&&&&&&&&&&&&
&&&&&&&&&&&&
&&&&&&&&&&&&
&&&&&&&&&&&&
全国教师资格面试成绩
&&&&&&&&&&&&
&&&&&&&&&&&&
&&&&&&&&&&&&
&&&&&&&&&&&&
&&&&&&&&&&&&
&&&&&&&&&&
教师资格公益讲座
&&&&&&&&&&&&
&&&&&&&&&&&&
&&&&&&&&&&&&
&&&&&&&&&&&&
全国省份(支持汉字/拼音)
专业辅导遍布全国
您现在的位置: >
2015教资国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精华练习题(辨析题二)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参考答案】错误。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
【参考答案】错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2~3岁,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3.学习是导致有机体行为变化的唯一因素。
【参考答案】错误。行为的变化除学习可以引起外,别的因素如疾病、疲劳均可导致。
4.德育就是品德教育。
【参考答案】错误。二者不完全等同,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品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部分。
5.中小学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方面的素养要求就是指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精通。
【参考答案】错误。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专业知识,也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良好的教育理论知识等。
6.教材就是教科书。
【参考答案】错误。教科书只是教材的主要部分,此外还有其他内容。
7.教学无论效果怎样,都具有教育性。
【参考答案】错误。只有有效的教学才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教育影响。
8.备课就是备教材。
【参考答案】错误。备教材仅仅是备课的一方面,此外还有备学生、备教法。
本文来自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 通过数据库的检索,还为您准备了以下内容:
(责任编辑:李丹)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真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相关文章阅读
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
手机QQ?扫描二维码
手机微博扫描二维码
手机QQ?扫描二维码
教师招聘考试 & 每日一练
教师资格考试 & 每日一练
教师考试模拟试题
教师考试历年真题
教师考试在线练习
中公微电影-Four Days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已有3556人参加
教师考试选中公&快速提分好轻松
全国统一报名热线:400-
官方QQ咨询:
新浪微博:@中公教师考试网
官方微信:从试题的难度看课堂教学——以2011年江西省英语中考卷为例(江西:温爱英)摘自《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年第05期-名师工作室
欢迎您来到名师工作室网站!
最新公告:
文章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从试题的难度看课堂教学——以2011年江西省英语中考卷为例(江西:温爱英)摘自《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年第05期
作者:&&来源:&&添加日期:日&&点击量:
&从试题的难度看课堂教学
&&以2011年江西省英语中考卷为例
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  温爱英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2011年江西省中考英语试卷的难度发现,学生的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能力较强,尤其是细节理解能力,但深层理解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语境和语篇中灵活运用词汇和语法的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较弱;进而指出应加强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根据上下文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江西省英语中考卷,难度分析,教学建议
&&&&&& 试题难度也叫试题易度(Facility Value),是指答对题目人数所占的比例,也就是各个题目的答对率。一般认为,难度系数在0.4以下的是难题,高于0.7的为容易题。试题的难度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当然也是学生总体水平的直接体现。统计和分析试题难度对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命题者事先可以对试题的难度进行估计,但是一套试题准确的难度最终要考完以后经过统计才能得出。
&&&&&& 本文拟以2011年江西省英语中考卷为例,选取全省三个有代表性的设区市(分别是景德镇市、吉安市、萍乡市)共96255份试卷作为分析对象,根据对试卷每一小题的难度的统计,分析学生在语言能力上的优势和不足,并通过课堂观察、集体座谈和个别访谈等方法,结合教师的课堂行为、教师的看法和学生的想法对数据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分析,探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建议。
&&&&&& 一、总体分析
&&&&&& (一)试题特点
&&&&&& 2011年江西省英语中考基于语言测试的目的和目标,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要求,结合江西省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科学地制定命题原则、考查目标和考查内容。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考试形式到试题的设计都力求使语言的形式、意义、运用紧密结合;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语言素材真实、地道,具有鲜明的时代和语言文化特征,并兼顾了城乡差异。在选材上,充分考虑到试题内容本身对学生的价值引导,积极体现人文关怀和多元价值取向。试题形式有:听力理解、语言知识运用(单项选择和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
&&&&&& (二)难度分析
&&&&&& 表1 各大题型的难度系数
语言知识运用
&&&&&& 江西省英语中考为全省统一组织命题。考试结果主要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提供依据,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依据之一。试卷中的容易题、中等难度题、难题的分值之比约为3:5:2,全卷难度约为0.60。
&&&&&& 表1结果显示,试卷总体难度为0.59,达到了预定的测试目标和考查要求。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阅读理解题上表现最好;其次是听力理解题;学生在语言知识运用题上表现不尽如人意;学生表现最差的项目是书面表达题。
&&&&&& 表2 客观题和主观题的难度系数
&&&&&& 这里主要从答题形式上区分客观题和主观题,答题形式为选择项的是客观题,答题形式为非选择项的是主观题。表2结果显示:客观题的难度是0.65,主观题的难度是0.41。学生在客观题上有较好的表现,但在主观题上显示出其能力的欠缺;对每一小题得分情况的统计显示,近3.30%的学生对近三分之一的主观题都没有作答。
&&&&&& (三)总体评价
&&&&&& 随着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学生接触真实、地道英语的机会日益增多,学生的听力和阅读理解的能力逐步提高,尤其是细节理解能力较强。学生的词汇量在扩大,对语法规则的掌握较好,但在语境和语篇中灵活运用词汇和语法的能力较弱,缺乏根据上下文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和对较为复杂语境的理解能力。学生的语篇意识弱,语篇理解能力差。学生写的能力很弱,其中包括听写、读写和书面表达能力。大部分学生语言表达有困难,思路不开阔,缺乏应有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写出的作文结构松散,条理不清,汉语式表达多。
&&&&&& 二、各题型分析及教学建议
&&&&&& (一)听力理解
&&&&&& 1. 试题特点
&&&&&& (1)录音语速适中,清晰度高,试题注重考查学生通过听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 (2)语言具有明显的口语特征,话题多样,并为学生所熟悉,内容贴近他们的生活经历。
&&&&&& (3)需要填写的信息是关键信息,需要填写的单词是常用的、简单的单词,以保证学生听懂了独白内容就能写出答案。
&&&&&& 2. 难度分析
&&&&&& 表3 听力理解各题型的难度系数
听简短对话,选择最佳选项
听长对话和独白,选择最佳选项
听独白,记录关键信息
&&&&&& 表3结果显示,学生在听力理解题上有较好的表现,尤其在&听简短对话,选择最佳选项&上优势明显,难度系数为0.81;其次是&听长对话和独白,选择最佳选项&,难度系数为0.66;在&听独白,记录关键信息&题型上表现差强人意,难度系数为0.32。上述数据说明,学生理解简短对话的能力普遍较强,理解长篇对话和独白的能力也较好,但对所听内容记录关键信息的能力很弱,也就是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技能的能力弱。
&&&&&& 表4 听力理解题各考查项目难度系数
主旨、归纳
1、2、3、6、7、8、9、10、11、15、17、18、19
4、13、16、20
21、22、23、24、25
&&&&&& 表4从听力考查的项目角度作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细节理解题答题情况好,难度系数为0.79,其中难度系数在0.8以上的有第1、2、7、8、11小题;推断题和主旨、归纳题的答题情况较差,难度系数分别为0.55和0.51;要点记录题的答题情况最差,难度系数为0.32。
&&&&&& 3.典型试题分析
13.& What can we get from this conversation?
A. The tickets are 15 dollars each.
B. The movie starts at 8:00 in the morning.
C. The boy thinks the tickets are too expensive.
听力原文:
M: Oh, right. What time does the movie start?
W: It starts at eight o'clock in the evening.
M: OK. How much do the tickets cost?
W: They're 50 dollars each.
M: 50 dollars?!Can I phone back later? I'll ask my mum.
W: Oh, that's OK.
&&&&&& 此题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和推断能力,学生需要对时间、价格信息进行归纳,并根据说话者的语调和重音对其感受进行推断。该题的答案是C,仅有21%的学生答对。误选A、B的学生分别占59%和20%。笔者反复听了几遍录音带,&50&的读音很清晰。在访谈中,选A的学生也提到,他们听到的好像是&50&,而不是&15&,但不敢完全确定,另外对话中没有明显的信息显示选项C是答案,于是选择了选项A。可见,学生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意图的能力很弱,对数字的读音也把握不准。
&&&&&& 例2:
Welcome to our party!
Time to start:&& &&&&&&&& 21. at ______ tonight
Place:&&&&&&&& &&&&&&& 22. in the school ______
For whom:&&&& &&&&&&&& 23. ______&&&&&&&&&
Things to bring:&&&&&&&&&&& 24. ______
Activities:&&&&& &&&&&&&& 25. listening to songs, _____
(答案:21. 7:30 / seven thirty / half past seven 22. meeting room 23. Mr Green / our foreign teacher 24. a(small)present/gift 25. dancing)
&&&&&& &此题是听力(C)部分:听独白,根据独白内容完成表格,每个空格的答案不超过3个单词。 第21~24小题的答案可从听力原文直接提取信息,第25小题的答案需要学生稍作处理。
&&&&&& 上述5个小题的难度系数分别是0.38、0.25、0.41、0.30、0.26。根据电脑对每一小题的得分情况的统计,近10%的学生在本题中的得分为0。有的没有作答,有的随便写个单词滥竽充数。学生失分的原因是:(1)抓不住关键信息,如第25小题;(2)缺乏听力策略的运用。学生基本听到了内容,但因为时间不够来不及写下来;(3)对一些单词的读音没有完全的把握,不能确定到底是哪个单词,如把meeting room听成了sitting room、把Mr Green听成了Miss Green;(4)单词书写不正确,如把present写成了presant或pesent等。
&&&&&& 4. 教学问题与讨论
&&&&&& (1)重带读,轻跟读。学生对新单词或新句型的学习从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开始。一些教师习惯自己带读,觉得简单、省事。教师的发音在重音、连读、不完全爆破、语调甚至语音等方面都有可能不准确,导致学生感觉平时的读音和考试时录音带里的有差异,对一些单词的读音把握不准,学生的语音、语调不准自然影响听的效果。
&&&&&& (2)重结果,轻过程。许多教师把教材中的听力活动变成了听力测试,播放两遍录音后即核对答案。没有听前的引导、听中的监控和指导、听后的有效反馈,加之缺乏听力策略的渗透,导致学生在听时抓不住要点。
&&&&&& (3)重表面信息,轻深层理解。根据对教师听力课堂提问次数和问题类型的统计发现,近三分之一的问题是一般疑问句,即学生只需用&Yes.&或&No.&回答的问题,剩下的大多数问题是事实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用来检测学生的记忆能力。对一些需要推断、归纳、理解说话者言外之意的问题很少或几乎没有涉及。究其原因,一是教师课前对所听材料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设计深层理解的问题有困难,二是教师低估了学生的能力,认为学生能准确理解细节信息就不错了。
&&&&&& 5. 教学建议
&&&&&& (1)重视模仿,注重真实。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配备的录音带,让学生多听和多跟读,在听的过程中感知、接触原汁原味的语音、语调。另外,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感知、体验语言,真实的语言材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2)关注过程,渗透策略。教学过程要完整:听前要有引导,有背景介绍,应启发学生对相关话题进行思考;在听的过程中要有监控和指导,要留给学生讨论和协商的时间和机会;听后要有针对性的反馈,对学生的困难要探寻原因并及时解决。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听力策略,如通过已有信息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将注意力集中在生词上、在听的过程中记录要点、复述所听句子以及利用关键词和上下文背景知识进行归纳、联想、推理等。策略的运用有利于化解难点,提高听力效果(温爱英,2010)。
&&&&&& (3)重视多层次、多角度地训练学生通过听理解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课标》对听的技能提出的五级目标要求为: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听懂和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教育部,2001)。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训练学生理解细节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及归纳、概括的能力。
&&&&&& (二)语言知识运用
&&&&&& 1. 单项选择
&&&&&& (1)试题特点
&&&&&& ① 强调语言的实用性和交际性,考查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词汇和语法的能力。
&&&&&& ② 强调基础,知识覆盖面广,注重对常用词汇和常见语法的考查。
&&&&&& ③ 以考查实词为主,尤其注重对动词的考查。
&&&&&& (2)难度分析
&&&&&& 表5 单项选择题各考查项目难度系数
非限定性动词
从表5可以看出,&口语交际&的难度系数是0.78,说明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较强;其次是&人称代词&、&名词词语辨析&和&形容词词语辨析&,难度系数分别是0.77、0.77和0.76;&动词&的难度系数为0.53,说明学生灵活运用动词的能力较弱,尤其是运用时态的能力很弱;学生运用副词比较级的能力也较弱,难度系数为0.45。从以上数据可以得知,学生灵活运用语法的能力较弱。
&&&&&& (3)典型试题分析
&&&&&& 例3:
39. & We're doing a lot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but it is not good enough.
& So we should try _____ to look after it.
A. hard&&& &&&&&&&&&&&&&&&& B. harder
C. hardest&& &&&&&&&&&&&&&&&&&&&& D. hardly
此题考查副词比较级的用法,正确选项是B。该题的答题正确率为45%。误选选项A、C、D的学生分别占11%、30%、14%。有学生说自己选C的原因是:我们平常都说做某事要尽最大的努力,即:We should try our best to ■ 这里用的是最高级,以此类推,C应该是正确选项。可见,学生常对词汇或语法的用法过度概括,凭自行概括的规则答题,忽视语境,没有正确理解题意,导致选错。
&&&&&& 2.完形填空
&&&&&& (1)试题特点
&&&&&& ① 该题有两个篇章,A篇的答题方式是4选1,共15个空;B篇是12选10,将需要填充的单词打乱顺序放在一个方框里,供学生填空时挑选,其中2个单词为多余选项。
&&&&&& ② 在选材上,A篇体裁是记叙文,B篇是夹叙夹议的议论文,题材分别是学校生活和职业选择,话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文章内容健康,催人向上,富有教育意义。
&&&&&& ③ 在考查内容上,以词汇辨析为主,尤其注重对实词的考查。
&&&&&& ④ 在考查方式上,立足语篇,突出运用,考查学生在语篇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结合上下文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2)难度分析
&&&&&& 表6结果显示,难度系数值最高的是&名词&,最低的是&动词&和&代词&,但各词性之间的难度系数值差别不大。
&&& 表6 完形填空题A)部分各考查项目难度系数
42、51、55
41、48、52
45、47、54
&&& 表7 完形填空题A)部分各考查方式难度系数
从句子层面理解的题
从段落层面理解的题
从语篇层面理解的题
42、46、47、53
41、44、45、49、 50、54
43、48、51、52、55
&&&&&& 作进一步分析发现,学生在仅需从句子层面理解的试题上表现最好,难度系数为0.64;在需要从句子上下文或段落层面理解的试题上表现其次,难度系数为0.62;在需要从整个语篇层面理解的试题上表现最差,难度系数为0.56,这说明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弱。
&&& 表8 完形填空题B)部分各考查项目难度系数
59、61、65
&&&&&& 表8结果显示,难度系数值最高的项目是&连词&,最低的是&副词&。但根据对学生访谈的结果,本题难度系数值的高低与词性无关,主要是词语相互干扰和需要语篇理解影响了难度系数。
&&&&&& (3)典型试题分析
&&&&&& 例4:
&&&&& He started accusing(指责)different people of &&51& &his phone.
&&&&& A. losing& B. stealing&& C. playing& D. using
&&&&&& 此题的正确选项是B。该题的答题正确率为35%,误选A、C、D的人数分别占16%、27%、22%。本题需要学生理解整个语篇才能答对。文章最后一段的倒数两句话&If I tell him that I took the cell phone, he'll think I stole it. If I don't tell him, then I really did steal it. &对本题的回答提供了明显的线索和提示。学生答错的原因是没有把文章看完,没有掌握全文的大意,仅仅根据本句话进行答题。这说明学生不会通过文章上下文进行推理和判断,语篇意识弱,语篇理解能力差。
&&&&&& 例5:
so& &&& start &&    easy&&&& badly&&&&&&&& someone&   difficult
if&& thank&&&&    class& &&&& reporter& &&&& medical&&   succeed
 My report cards always said things like &must study harder& or &John shouldn't choose science & 57  .&&
&&&&&& 此题的答案为classes,答题正确率为29%。有31%的学生选择reporter。访谈中学生说:选择reporter的原因是本句开头有report这个单词。可见,这些学生凭词形和表面的信息来答题,忽视了语境和语篇的提示作用。另外,有很多学生选对了class,但没有把class变成复数。这说明学生在语境或语篇中灵活运用语法的能力弱。
&&&&&& 3.教学问题与讨论
&&&&&& (1)重讲解,轻体验。许多教师都很重视词汇和语法的学习,但主要是通过孤立地讲解使学生记忆词的音、形、义和熟悉语法概念、规则等,觉得这种方式简单、方便、省时。
&&&&&& (2)重规则,轻语境。对于语法教学,不少教师惯用的做法是:先讲解语法规则和结构,接着让学生造句,而且通常是教师说一句中文,学生翻译成英文,单句语法教学导致学生忽视语篇的重要性。而实际生活中,要准确表达一个意思仅仅依靠孤立的单句是不够的,单句层面上的语法项目只有结合相应的语境才能确定其正确的语法形式。
&&&&&& 4.教学建议
&&&&&& (1)在语境中教知识是英语教学应坚持的原则。词汇的意义存在于特定的语境中,只有在上下文中词义才能明确和具体。如果脱离语境进行词汇教学,即使学生记住了词汇的形式和意义,也很难将其运用于实际交际活动中。语法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但语法本身不足以构成语言运用能力。语法规则的运用还具有可变性,它随着语境、交际任务、语用侧重点、监控程度的不同而改变。这种系统化了的可变性及非预见性因素赋予了语言运用以创造性(Richards, 1998)。
&&&&&& (2)学以致用是语言知识教学的最终目标。不管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词汇和语法,都要学以致用。只有在语言使用中才能深化和巩固语言知识。教师在词汇和语法教学中不仅应呈现例句,讲解用法和规则,更为关键的是要为学生提供运用词汇和使用语法的机会,让学生根据特定的场合、交际对象以及话题,恰当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来表达思想或观点。
&&&&&& (3)增加阅读量是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在阅读中频繁接触所学的词汇和语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复习、巩固了所学的语言知识,而且在语境和语篇中感知、体验和理解语言知识,从而学会运用语言知识。
&&&&&& (三)阅读理解
&&&&&& 1.试题特点
&&&&&& (1)在选材上,阅读材料充分体现了体裁和题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所选的大部分材料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实用性或趣味性。文章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凸显了测试的真实性原则。
&&&&&& (2)在考查内容上,重点考查了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包括几个重要的阅读微技能:领悟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的具体细节;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词义;根据材料信息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脉络结构;揣测作者的意图和态度等。
&&&&&& (3)在考查方式上,在保留传统的四选一选择题的基础上,启用七选五的新题型。
&&&&&& 2.难度分析
&&&&&& 表9 阅读理解各篇的难度系数
&&&&&& 从表9的数据可以看出,阅读理解题的篇章安排由易到难,布局和设计合理。从体裁上看,应用文和记叙文的难度系数较高,议论文较低,说明文最低。从题型上看,四选一的试题难度系数高出七选五较多,难度系数分别是0.66和0.54。
&&&&&& 表10 阅读理解A)部分各考查项目难度系数
判断、推理
归纳、概括
66、67、68、71、73、74
69、70、77、78、79
&&&&&& 从表10可以看出,学生的细节理解能力较强,其次是判断、推理能力;词义推测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较差;领会文章主旨的能力很弱。
&&&&&& 表11 阅读理解B)部分各小题难度系数
&&&&&& 阅读理解B)部分主要考查考生把握文章结构及根据上下文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该题要求考生阅读一篇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从方框中的七个选项中选择五个适当的句子还原到文中,使短文意思通顺、结构完整。从表11可以看出,除第81小题外,其它各小题的难度系数普遍偏低。这说明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及根据上下文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较弱。
&&&&&& 3. 典型试题分析
&&&&&& 例6:
80.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A. Chris is a doctor who has organized programs to help people.
B. MSF received the Nobel Peace Prize for helping poor countries.
C. Volunteer doctors make a real difference to their own lives in MSF.
D. MSF offers medical help to people who have suffered from disasters.
&&&&&& 该题为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试题,正确选项为D。此题的答题正确率为36%。误选A、B、C的人数分别占12%、13%、39%。误选C的人数最多,因为文章最后一句话有看似相像的表述:One thing that you can say at the end of any task is that you have made a real difference to people's lives. 由此可见,学生没有真正领会全文的意思,把握不住文章的中心,理解和获取的信息是片段式的或支离破碎的。
&&&&&& 例7:
85. ________ The sport's no-hands rule makes beautiful dance-like movements on the field. What's more, this sport excites the heart &
A. He also wrote the sport's official rules.
B. Soccer is the world's favorite sport.  
C. Playing soccer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D. But one reason is how simple the sport is.
E. People love soccer as well as their countries.
F. It's hard to say where soccer's birthplace is.
G. Soccer performances are pleasing to the eyes.
&&&&&& 此题的答案为:G. Soccer performances are pleasing to the eyes. 此题的答题正确率为42%。根据下文&& makes beautiful dance-like movements &&就能选出答案。有42%的学生误选了干扰项C。学生误选的原因是不会根据语境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
&&&&&& 4. 教学问题与讨论
&&&&&& (1)重表层信息,轻深层理解。根据对教师设计的阅读问题的形式和类型的统计和分析发现,阅读理解试题形式多样,有单项选择题、判断正误题、改错题、表格填空题、回答问题等。但无论哪种形式的问题,绝大多数涉及的都是细节理解题,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水平有限,设计深层理解的问题需要教师对文章有较强的综合和概括能力,还需要较高的命题技术,绝大多数教师缺乏这方面的能力。
&&&&&& (2)重题海,轻策略。不少教师认为学生要在阅读理解上拿高分,关键是要多做题,熟能生巧。&题海战术&有时确实能培养学生的应试技巧,但应试技巧不等同于语言能力(Hughes, 2000)。况且,大量教辅书中的试题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其有效性必然值得质疑。另外,根据课堂观察发现,很少有教师会在阅读活动中渗透阅读策略,尽管有的教师在教案中或说课时会提到阅读策略。
&&&&&& 5. 教学建议
&&&&&& (1)以培养和提高阅读技巧为重点。培养和提高阅读技能就是要教给学生阅读策略,以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阅读策略主要包括预测,通过文章标题、图画预测文章的内容;略读,通过阅读第一段或每一段的首句领悟主旨大意,通过确定段落的主题句了解段落大意;寻读,通过找关键词掌握细节信息;识别,识别篇章的结构与文本的特征;推断,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词义;指代,理解代词所指语义,把握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等。要让学生自觉而有效地运用策略,不是仅靠说教能达成的,必须设计相应的活动,并在活动中渗透策略的训练。
&&&&&& (2)以培养语篇理解能力和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为目标。教师设计阅读活动时一定要多层次、多角度地训练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包括领悟文章的主旨、理解文章的细节、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词义、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脉络结构、揣测作者的意图和态度以及进行信息转换等。
&&&&&& (四)书面表达
&&&&&& 1. 试题特点
&&&&&& (1)注重考查学生在特定情景中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以控制性写作为主,同时留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命题形式以汉语提示为主,以英语和图文提示为辅。
&&&&&& (2)话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和语言表达水平。具体内容为:根据提示,给一位想来江西度假的美国笔友介绍江西的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的异同,并说说自己更喜欢哪种生活及喜欢的理由。
&&&&&& (3)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上,首先注重语言表达的意义和流畅性,其次看其形式和准确性。
&&&&&& 2. 难度分析
&&&&&& 书面表达满分为15分,平均分为6.36分,难度系数为0.42。书面表达题的得分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得13分和13分以上的学生占18.70%,这部分学生写出的短文结构紧凑,信息完整,表达流畅,用词丰富;得5分和5分以下的学生占23.50%,其中3.30%的学生得分为0。许多阅卷教师反映,作文得零分的学生大部分是没有写一个词,其余的写了几个单词或把试卷上阅读理解题中的某个段落或某几句话摘抄下来。
&&&&&& 3. 书面表达存在的主要问题
&&&&&& (1)不重视审题,导致信息不完整。有的学生只写了城市生活和农村生活的不同点,漏写了相同点,或不同点中漏写了其中的吃、住、行或娱乐。有的学生没有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 (2)结构松散,条理不清。一些简单句被拼凑在一起,中间没有任何的衔接词,也缺乏应有的逻辑顺序。
&&&&&& (3)表达错误多。汉语式表达多,如:I very like city life. 语法错误多,如:They go to club play.
&&&&&& (4)表达有困难。试题中提供了一些关键词语的提示,但一些学生只把提示的单词抄写了一遍,并不知如何组词成句,更谈不上组句成文了。学生缺乏必要的思维、想像力和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 4. 教学问题与讨论
&&&&&& (1)重输出,轻输入。目前学生所学的教材都提供了一些话题新颖、语言地道的小短文,这些小短文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但根据课堂观察发现,许多教师不重视教材中阅读短文的有效输入,在学生并未真正熟悉和理解所学的短文时,就急于让学生进行相关话题的书面表达。
&&&&&& (2)重汉译英,轻自由表达。学习新的词汇和语法后,教师习惯让学生做句子汉译英练习,以此操练和巩固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教师平时布置的作文题几乎也是翻译题,即把一段话或一些句子翻译成英语就成了一篇短文。学生无需审题,无需组织语言,无需考虑如何开头、结尾以及中间如何衔接等,更用不着表达自己的观点。
&&&&&& 5. 教学建议
&&&&&& (1)重视培养学生的仿写能力。初中生的写作宜从仿写开始。教师要有效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充分体验、熟悉所学语言材料,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仿写的内容包括文章的结构、衔接方式和语言表达等。
&&&&&&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自由表达,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像和表达能力。评价学生语言表达的标准要坚持意义、内容和流畅性领先的原则,要以鼓励为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表达的兴趣和自信心。
&&&&&& [注:本文所分析的中考试题可从以下网址浏览:/node/455。]
Grellet, F. 2000. 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eaton, J. B. 1988.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 [M]. London: Longman Group UK Ltd.
Hughes, A. 2000.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Richards, J. C. 1998. The Context of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教育部. 2001.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温爱英. 2010.&新目标&听力教学设计与教学现状分析与建议[J]. 课程&教材&教法,(5):60-65.
张海翔,孔繁华. 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英语成绩分析及备考建议[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4):11-16.
朱正. 2007. 语法教学在交际法课堂上的实现与提升[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1-5.&
上一篇:[ 10-09 ]下一篇:[ 04-23 ]
Copyright@2012 邗江教育信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扬州市邗江区兴城西路174号
联系方式:7
邮政编码:225009网站制作:徐州市华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管理:电教中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小学 英语技能大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