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培训集中竞价是什么意思思

对新上岗教师培训的几点建议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对新上岗教师培训的几点建议
作者:汪文华&&&&文章来源:安徽省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点击数:&&&&更新时间:
对新上岗教师培训的几点建议
安徽省无为县教师进修学校(238300)汪文华
新上岗教师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处于准备期(学生)向适应期(教学新手)跨进的起始阶段(或者称为“适应前期”)。在准备期,他们应积累了一定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了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新上岗教师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没有教育教学经验。由于对教师角色刚由想象进入参与,他们往往凭借着学生时代教师给予他们的教育教学上的直观感受,进行机械的模仿。他们“育”不作为、“教”不得法,使得他们有强烈的焦虑感。
2、不了解学校常规工作。虽然他们掌握了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各自所在的学校有着自己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对工作的不适应,往往导致出错较多。这使得他们易于产生失败心理和很重的失落感。
3、难以及时适应新环境。由于初来乍到,没有和其他教师形成和谐的同事关系。由于刚从学生时代的集体生活步入个体生活,生活上会遇到许多困难。两者之间的差异往往引起他们的孤独和寂寞情绪。
因此,新上岗教师的培训应该针对这几个特点来设计与操作。
一、培训目标和内容定位在“四基”
通过集中培训和岗位研修,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常规,掌握学校的基本情况,获取教师群体的基本认同。
1、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学生教育、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的准备、实施、评价和研究的基本技能。这些是新上岗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成为其专业成长的基础,并在实践中积累实践性知识。
2、基本的教育教学常规:学校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内容、一般过程及其要求。这些是新上岗教师实现由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逐步胜任工作的关键,还是他们顺应学校、适应群体的必然要求。
3、学校的基本情况: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的特色和文化,以及本校的学生和家长等。这些是新上岗教师适应校园文化和工作环境的必修课,其意义在于帮助他们通过对学校、学生和家长的熟悉,定位自我角色和价值。
4、群体的基本认同:参加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和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等。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在交往中被他人逐步了解、主动接受,在活动中表现自我、建立自信,在过程中寻找到归属和位置,从而调适心理、缓解压力。
“四基”的目标指向,不仅仅立足于专业上的准备,而且关注新上岗教师的行为准备和心理准备。因而,其培训的过程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
二、培训方法和手段定位在“两位”
由于新上岗教师已是正式的教育工作者,其角色决定了他们要满足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的一般要求,要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他们既是教师(工作上),也是“学生”(专业上);既要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也亟需通过培训发展自我。因此,新上岗教师的培训,从培训所应起到的作用上看,一是“归位”,二是“岗位”。
(一)归位
通过短期集中的学习,使新上岗教师了解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及其对教师素质、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了解本地(如,县教育局、乡镇中心校)对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基本要求。短期的集中,可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组织实施,也可由乡镇中心校组织实施。这是前提。其目的有二:一是进行“补课”,缩短职前教育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差距;二是引导“中规”,能够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既归专业之位,又归操作之位。
(二)岗位
通过岗位上的实践研修,使新上岗教师由“了解”到“掌握”,顺应学校环境,能够基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适合教育教学要求。为此,要引导他们参加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观察活动,写活动记录和活动思考。参加学校等教学研究活动,观察课堂,写听课笔记和评课意见。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设计教育活动方案,组织活动,并进行反思;上公开课,陈述教学设计,撰写课后小结。
三、实践案例带来的几点启示
目前,对于新上岗教师的培训有两种基本取向,一是“岗前”培训,二是“岗位”培训。前者,本着“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后者坚守岗位“练兵”的理念,各有此独特的作用。
【案例一】安徽省2009年特岗教师岗前培训
1、培训内容
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与规范要求,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改革,备课、上课、评课常规与教学基本技能,班主任工作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培训形式
采取人员集中、专题讲授、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的方式。
3、培训时间
8月26-28日集中培训。
4、培训地点
本着“方便教师、就近学习、厉行节俭”的原则,划片集中进行培训,由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皖西学院等四所高师院校承担培训任务。
【案例二】上海市实验学校“入门见习期(1―2年) ”校本培训
(一)目标:
建立新教师培训制度,建立专业行为。
(二)实施:
1、新教师拜师,由资深教师传授职业基本规范。
2、双月谈心,由校长、教导和带教老师负责定期倾听沟通。
3、完成见习“汇报课”(半年一次,每人两次)。
4、专题研讨学习学校提供的《给新教师的建议》。
5、到本校、外校、名校听课交流。
“案例一”实施的是短期(3天)的院校集中培训,其内容分为三个方面:职业素养、教学工作、教育工作。这是根据当下对新上岗教师的一般要求设计的“岗前”培训,具有统一规定性。“案例二”实施的是长期(1―2年)的校本培训,其关注的是新教师的专业行为养成,同时也关注他们心理成长。它具有很强的“校本”性(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和“岗位”针对性。“案例一”偏重的是理论知识的告知,“案例二”则诉求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两种培训模式应该结合起来:集中――校本、岗前――岗位、理论――实践、理念――行动。
【启示】上述两则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很多,其要点如下:
(一)要旨归于教师发展,这是长远目标。也就是说,要引导新上岗教师在心理、行为和专业上有充分的准备,促进新教师素质整体结构的全面成长。
(二)要从专业的角度规划,这是新上岗教师成长的关键。也就是说,要突出专业行为的养成和专业理想的建立,为他们专业成长打下扎实的根基。
(三)短期集中与校本培训要有机结合。也就是理论引领、示范引路要落位在自主学习、实践研修中。其中,资深教师、骨干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责无旁贷。
四、需要解决好的几个主要问题
由新上岗教师的特点及其培训的特殊性生发出的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需要予以比较合理的解决,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职业道德规范的熏陶和专业理想的培育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这是新上岗教师的必修课。除了通过专题讲座、师德报告和文本阅读等方式进行职业道德规范的熏陶外,校长、教导和带教老师要负起对新上岗教师职业行为的观察、指导责任。通过榜样示范、“现身说法”、行为矫正、肯定激励等方式,培育其专业理想,即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以形成追求专业发展,并献身教育工作的动力。
(二)基本常规的顺应和基本技能的具备
基本常规和基本技能包括教学工作常规和班级工作常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作为新上岗教师,一方面要熟悉本地本校对教学工作(备教批辅考研)的一套制度,能够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实施学科教学工作,并随时得到指导和帮助。一方面要在协助班主任组织、管理班级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班级工作的常规内容和要求,奠定担当班主任的基础。因此,学校应给予新上岗教师“地位”――班主任的副手,创设岗位训练的“平台”――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组织班级活动。这是作为教育者的新上岗教师在培训上的必然选择。
(三)环境的基本适应和群体的基本认同
新上岗教师所处的环境,不仅是物质上的,如办学条件、食宿条件等,还包括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和学校的文化氛围、人际环境等。作为学校管理者,对群体中新成员的关心照顾不能仅留在生活上,更为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关照。多与新上岗教师谈心,不定期与他们共餐;引导他们参与学校集体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等,带着他们参加家访和社区活动;宽容他们的“错误”,多鼓励多表扬;给予“抛头露面”的机会,等等。通过这些让他们被集体认同,成为群体必不可少的重要成员。这其实也是一种“培训”,但却常被忽视。
综上所述,新上岗教师的培训要本着解决他们面临来自学生、家长、同事和校长的,来自制度、规章、学校文化和专业诉求的挑战;要在他们基本专业行为形成和专业理想塑造的关键期,不停位于眼前(“岗前”培训),而“远视”于他们将来的专业成长。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来评论:
[][][][][][][][][][][][]进行集中培训用英语怎么说及英语单词
沪江词库精选进行集中培训用英语怎么说及英语单词、英语单词怎么写、例句等信息
英文翻译: 【经】 centralized training
Central task
Democratic centralism
民主集中制
Central vowel
(中)央元音
Central purchasing
集中采购,统购
Centralized control
Centra Fully centrally heated.
中央暖气全部开放
Aa focal point.
中心部分;焦点
Central idea of an article
文章的主题思想
Centralized lubrication with hand pump.
带手动泵的集中润滑
The prairie is in the central North America.
大草原在北美洲中部。
英文翻译推荐
gormandizer
myopresbytia
a man of great resources
2016进行集中培训英文怎么写由沪江网提供。2016年第一次骨干班主任集中培训有感
您现在的位置:&&>>&&>>& >>
>> 浏览文章
2016年第一次骨干班主任集中培训有感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
2016年第一次骨干班主任集中培训有感
2016年第一次骨干班主任集中培训有感  2016年3月31日下午,在进修学校进行骨干班主任第三次集中培训,本次培训请到了杨兰青老师来给我们上了一堂十分有意义的课程,杨兰青老师平易近人,杨老师的讲座《班级管理的智慧》没有大条的教育理论道理,却能接地气地通过一个个学生的案例来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教育方法。杨青兰老师是江门一中优秀班主任,广东省名班主任、广东省杨青兰工作室负责人,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师,这节课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  在本节课中,杨老师首先给我们抛出了一个问题:全媒体时代班主任工作面临的困境——内忧外患。不禁让我陷入了思考,在这个全民自媒体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镜头之下,每一个人都必须要做好自己的本分,知法守法,更何况我们的职业特殊性要求,我们在当今时代应该更加做好做个一个人民教师的本分,以身作则,做好一个老师一个班主任应由的本分。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像蝴蝶效应一样,在全媒时代下我们需要做的是“高富帅”而不是“班妈”、“奶爸”。  除此,杨老师还跟我们讲述了教育的智慧,其中有一句话我是觉得印象十分深刻,就是来自李春华的《中国的教师为什么会这么累?》——1200万个被称作教师的人,肩上是13亿人的教育。每人100多个,每个肩膀50多个。你说累不累? 这句话深刻地表明了,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比例是不平衡的,每一个教师需要管理的学生是非常多的,所以我们作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上,不是兢兢业业就能取得成功,而是需要智慧来取胜。杨老师在管理班级中特别注重的是“法治”,让学生能有一个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明确班级的基本目标: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学会,这个让我受益匪浅。一个中心,就是一学习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纪律和卫生,三个学会就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能把国家基本思想运用到班级班规制定上,这么独特的方法,这就是杨老师的班级管理智慧。而且杨老师能把班级的管理细则写得十分详细具体,在学生班干部上运用到了“三权分立”,每一个学生都能轮流当班级的“”。杨老师给我们展示他们班级的照片和学生的案例时,我感触十分大,这是一个多么成功和优秀的人民教师啊。  我在听课的时候,同时结合自己班级的状况,思考是否杨老师的管理办法能够运用到我们的班级上去,中职的学生由于文化课水平不高,自我管理较差,或许没有能做到像杨老师班级上的学生那么自觉,但是我有信心,只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理论知识,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我不敢保证所在班级能做到像杨老师的班级学生那种水平,但是与自己班级比,我相信一定会是一个向上的趋势,会越来越好。
上一篇:下一篇:教师集中培训收获什么
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教师集中培训能够收获什么
&&&&&&&&&&&&&&&&&&&&&&&&&&&&&&&&&&&&&&&&&
这个周末两天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时间对于我,有时觉得匆匆,有时觉得漫长。我属于哪一种,还真的不好说。说短:要听的东西确实很多,还没有听够,只是一闪,你方唱罢我登场。说长:是因为自己这次培训,还真的结结实实地做了两个角色:既是听课人,又当讲课人。作为讲课人,我得准备,花了一些时间找话题、找材料,老是觉得一件事要做,还要把它做好,于是在等待中,在修缮;也就觉得时间流得缓慢了些。
晚上散步,我在想:这次教师培训我收获了什么?别的老师有收获吗?我们会按照培训老师说的那样做吗?
第一天上午,李甲凤老师做了《对小学课堂教学的思考》,我听得很认真,也有记录。李老师就目前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做了很好地阐述。其中“研究教材有所欠缺”“过分注重启发、讨论、合作”等教学缺憾做了一一解剖,听后还真的有些感触。想想自己的课堂也有这样问题存在。学生多,事情杂,加上“这会那会”的,占去不少时间,自己用来研究教材的时间真的不够。只有深耕教材,细读文本,才会有自己的东西,才会有真感悟。这样的东西才是“原创”。从自己心泉流淌的话,课上说起来才会有底气,也会连贯一气。语文课教得“支离破碎”,东一榔头西一棒,学生往往会摸不着头脑。让教材烂熟于心,才会有自己的课堂话语。让自己的语文课教得“有思想”、有“思路”,不是翻看教案、熟背教案就能上好课的。别人的建议,只能做参考,不能照搬。一定得有自己的研究、自己的心得。这样的心得课,上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才会行云流水,才会浑然一体。这里很大一个问题是:给予自己足够研读教材的时间。要做深耕细作的功夫。过分依赖,浅尝辄止,会使我们的思想变得苍白、无力,更无效。
至于“过分注重启发、讨论、合作”,李老师说得很明确,不是所有的数学学习活动都得启发,都得讨论,都得合作。不能让新思维新方法流于形式,空有架子。花费那么多时间,效果却不理想,这就是走向一个极端。“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要求特别强烈。”所以善于引导孩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显得至关重要,而不是一味地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所以有效的课堂要“激趣、启智、应变、呵护、唤醒、欣赏”,李甲凤老师就此逐一进行论证。
下午的公开课教学,让我们开了眼界。时间不知不觉地到了四点多。两位教师的课展示得很好,课堂氛围很活跃。大家点评得也好。可我还是有自己的看法。不要让我们的公开课过分打造。过分,容易失真。公开课,不能不打造,但不能太过。把个上过的课文,再让学生当着老师的面儿,再来演一遍,看起来总让人难受。公开课出彩的往往不是“原创”,而是授课者的“心机”。为了热闹,故作姿态,看起来还是觉得在表演,在作假。所以我一贯主张教师要上常态课、本真课,这样对自己,对听课人都好。因为无论上怎样的课,真诚、真实、真我,才是一堂好课的灵魂。孩子说真话、出真行,即使真出错,也不为过。因为平时的课堂就是这样,这就是课堂的生态,是原生态,它展现出来的是有问题课堂。有问题的课堂,才能供大家来研究,才会有研究的价值。不能说授课教师不在真教,而是教过了。一切都放大了。眼睛亮了,声音大了,态度格外亲和了。诸如此类,就失去原来的模样。老师学生都像是吃了兴奋剂,亢奋极了。这是走了样的课,走了样的课堂,听课的老师自然不会动真情的。内心也不会认可的。我的这个意见,在第二天上午的“校本研修交流与指导”发言里就谈到这点。一位资深的老教师会下狠狠地拉着我的手,说:“霍校长,你说的太对了!真实才会有生命。课堂应是那样吗?”“我几乎没有鼓过掌,你说到课堂要保持常态观点,我非常赞成!我第一次在集中培训中为讲课者鼓掌了!”。
说的我不好意思,不过内心里还是喜欢听这样的褒奖。为什么呢?我想:一是对自己这次《关于‘教育写作’教师集中培训讲座》的劳动的肯定;二是作为讲课老师内心对于讲课效果的一种好的渴望。就像李甲凤老师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当然也不例外。只不过作为成年人,作为说教者,作为不同的执教者,掩藏的程度不同而已。喜欢听来自“真诚的激励”,喜欢听来自“内心的需要”,喜欢听“恰到好处”的点赞;那就是一个老师课程上最大的收获。
想起两位年轻的老师上的公开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真的很多。徐金梅老师的语文课教得“老到”、“有火候”,教态、仪表、形象就不用说了。教师一开课,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安塞腰鼓”的课题,要求学生读得“干净、利落、有气势”,这就是为自己课堂执教定下“调子”,从课文的“题眼”入手,自然而又贴切。这种先入为主的做法,看似不经意,实则别有用心的。她在课堂狠抓“识字、写字、用字”教学,让写字教学真正落实,特别是“身正,心平,足安”的写字姿势的提示,课堂里不止一次的提醒,这种习惯教育很有必要。语文课堂上多种形式的朗读,很好地把握了这篇课文的内容。安塞腰鼓的“粗犷、火烈、亢奋”让老师,更让孩子在朗读中不断地感悟,读文的情感一步步地推进,理解课文内容也在一步步地深入。文字后面的“画面”出来了,文字后面的“音响”出来了。特别是行文中的“鼓点式的句子”,孩子们读得一览无余,读得十分尽兴。让听课老师有了“起鸡皮疙瘩”和“触电”的感受,是真的出了艺术效果。这也是教学的魅力。这是我喜欢听语文课的一个原因吧。懂得欣赏是一个层次,懂得欣赏是一种美,懂得欣赏是一回享受。
王娟老师的音乐欣赏课《茉莉花》,让好多老师耳目一新。这样的“小课”平时老师看不到。音体美还是出在副科的位置,处于一个边缘和尴尬的位置,大家都知道。所以这次公开课,能够上一节这样的大家眼里的“小课”,还真的是开了先河。王老师做到了。弹唱、舞蹈、板书,老师做得无可挑剔,让底下听课的老师得以完美的视听享受。师生课堂里那种互动那种交流让人难忘。从歌词中感受音乐形象,从旋律中领悟音乐知识,从视听中感受音乐美,王娟老师都做得很好。虽然这节课超时了,有了评课老师一些意见。但我恰恰认为:这节课的后半部分,更真实,更本真,更有味道。因为是艺术;因为是上公开课的“大课”,氛围调动起来了,因为是授课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朵特”的介绍还是有必要。大家有异议很正常,因为公开课本身就框定了许多,值得探究的地方有许多。
我想:无论是教师集中培训中的新手“公开课”也好,还是老辣的“集中讲座”老师也罢,既热热闹闹,又寂然无声;既观赏,又视听;真的是各有千秋,大放异彩;大家不同,大家都好。能够引导老师走进“问题”,产生“问题意识”,并就让教师对“问题”产生思考,这可能是教师集中培训中最大的收获。
从教师集中培训讲座所想到的
&&&&&&&&&&&&&&&&&&&&&&&&&&&&&&&&
还有几日,我就要走上教师集中培训讲座的讲台了。一直在忙:正常的教学任务要完成;自己的县级学科带头人和市级骨干教师的申报;学校教育信息通讯上报;还有自己一直关注的专业阅读和博客写作。
十月中旬,我从南京参加课题研究回来,我就在着手这次教师集中培训讲座的材料。教师集中培训应当是教师专业学习中的大事,也是本乡本土里教师的一次盛会。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值得重视,值得珍惜。机会来之不易,一年一度的,也就这么一次。去年我给全镇上了一次公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的《小露珠》,至今记忆犹新。来自同行与领导的那些关于公开课教学的建议和真言,一直铭记在心。教学在集中研讨中,个人的专业成长会快速发展。
如果说,去年的公开课,是更多地对学生言说;那么,今年的讲座,更多的话语是对教师而言。对象不一样,思维肯定要改变。想起前几年,在校长培训中,作为优秀学员,能够被学校推荐给那期参训的全体校长做了一次关于学习成长的讲座,反响极好;我就来了信心。时光匆匆,这件事已经过去十来年了。那时还真的年轻,气壮气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因为那段时间自己在参加社会大自考,对于学习深造,有着好多自己的感触与甘苦,所以一说起来,都是真言真事,校长们听起来不觉得老掉老套,不是旧话重提,不是正确的废话,好多来自一个草根底层教师的心灵里的东西,听起来有着共鸣。
所以,这次教师集中培训讲座,我还得讲讲真实东西,讲讲自己的“摸爬滚打”,讲讲自己在专业领域成长实践中的甘苦。我想教师会听的。能够让教师听下去的培训才是好培训,能够让教师有所思索有所得的培训才是真培训。
我给教师集中培训讲座的内容是“校本研修交流与指导”,我选定了“关于教育写作集中培训讲座”这样的主题。我想从这几年自己写作经历和写作成果两个方面谈些感受。不能算作经验交流,但确实是自己专业成长走出的脚印。深深浅浅,曲曲弯弯,却一直向前。
就讲讲“教育叙事”这样一小块写作领域。这个“小写作园地”,因为自己一直在实践。省级教育刊物《教育文汇》上也发表一些我的文章。我从第一篇文章发表《从整理学生作业本说起》谈起。讲到什么是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的写作特点。我要切忌空泛大道理的显摆,尽量找到一些当代教育家生动形象的写作例子。因为我知道,作为一位普通的听训老师,不愿听到那些离自己挺远的灰色的理论。关键是适用,是印象,是真有所得;甚至是拿来我用。
我要给大家介绍自己近几年用的心血最多的“教育博文”的写作。说到写作,要找到一个交流平台,这很必要。找到了,就要坚持。我的博客写作坚持了三年多,有了四百多篇新浪荐文,给了我写作信心,给了我交流平台,更是给了自己很多写作实践机会。不说这些原创是教育杂志发表的源头,本身它就是一个实践成果和写作收获。在写作中学习写作,是我的写作主张。
生命在于运动,精神在于跋涉。读书是一种精神跋涉,能够造就自身生命的一种气象。一个优秀教师,不仅能“述”,而且能“作”;不做“坐而论”者,而是“起而行”者。读书是“目耕”,上课是“舌耕”,教学写作是“笔耕”。周一贯老师的“三耕”理论我要说。“三耕”对于教师成长必不可少。“三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教师的生命状态和专业状态。
教师例会还是多些业务学习为好
昨日周一,是我们学校常规的教师例会日。教师们正常参会,几十分钟的会场签到后,大家找到自己的位置落座后,只剩下洗耳恭听的份了。
今天教师例会和往常不同的是:除了学校各个部门“诸神”的训话和安排,加上往常一贯强调学生的“安全、卫生、纪律”外,特此安排了两个教研组长的听课点评。因为上个周三,学校全体老师根据自己授课,相应地听了校内的两节公开课。语数老师听了课,交了听课记录,以为就此了事。学校不再安排听课研讨交流了,没想到在例会上,学校领导安排,让两位教研组长登场,演绎了上述的有些不寻常的一幕。
作为普通的听会老师,觉得这次“听课点评”的会议安排还是特有新意的。每次教研组长发言后的掌声,就说明这一点。听会老师为什么有着这样的感觉呢?
一是教师例会中雷同的事和熟悉的话太多太滥。教师例会不应是“政治学习”的等同词。也许一以贯之这样做,教师例会就是传达文件、上纲上线、领导训话,只能让教师肃然待之。只是听得多了,倒了教师的胃口,感觉那些“正确的废话”确实难听,可听不可听,听了也白听。甚至一次例会,只是听到个别领导的训斥之词、一面之词;领导们指桑骂槐,诸多不平一会放之,唯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样的会议,高压状态难消,领导和教师容易形成对立面,产生逆反心理。因而,提高会议内容的针对性,减少会议话题的盲目性,奖罚分明,主题明确,是解决会议扯皮拖拉现象的根本所在。言简意赅,惜时如金,该说的一定说明,不该说的坚决不说;可说可不说的,还是不说。就像一节优质课,课堂目标简单明了。会议也应优化。
一是教师例会中形式过于单一。只是到会,只是开会,只是让听会的教师洗耳恭听。时间久了,相同的面口,熟悉的话题,难免让老师们视觉审美疲劳。一言堂的会议,群众们不喜欢,不只是会议形式。你讲我听,你讲我不听,领导们难以看出来。即便有些不听话的,会下说些小话,领导也没有办法治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来了,我签到了,哪怕就是打哈欠、白日睡,我也是良民一个。完全怪教师吗?未必。还是像一节课,你说的不精彩,没有抓住孩子,孩子难免会走神、不听课。优化课堂要提高讲课老师的魅力。“千篇一律”永远是课堂之大忌。单调乏味不说,自己都没有兴致激情了,别人会领情?例会学习不一定非得开会,非得让老师集聚一点一时,非得只让领导从头说到尾。QQ文件、黑板通知、个别谈话等等,都是殊途同归。
一是教师业务学习淡化。学校的生命线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抓教学是学校的主要任务。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教师会可以变成教师业务集中学习会、教师教学研讨会。舍本逐末、含沙射影不是教师例会的初衷。不能为“例会”而“例会”,要向教师例会要实效。怎样提高教师例会效果?值得研究,更值得反思。好的会议传统要继承,不好的会议程序要摒弃,毫不可惜。会议也应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要从群众中来,要多倾听的声音,要多讲老师敏感的话题,要多从教师的业务出发;从而真正提高“听会率”,让老师们身在会场,心在会场。教师例会还是多一些业务学习为好,教师例会还是多一些实在为好。
学校课题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
金秋十月,金风送爽;这是个收获的季节。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关工委重点课题在南京的培训会。虽然时间只有两天,路上行程又耽搁了一天,草草匆匆烟急火燎的;可还是收获颇丰。这是一次课题研究交流盛会,也是一次科研理论研讨大餐。一些教育科研前沿领域的东西,我是平生第一次开眼界,第一次知道的。
第一次感受什么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概念,对于我而言,并不陌生。好多年前,我就在教研杂志上读到一些学校在搞课题研究,知晓课题研究对一个学校长久发展的重要性。2009年,我和学校副校长董士平一同参加了在南京组织的一次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我有心读到《七彩语文&
教师论坛》(会议分发的材料)上的一篇文章《课题研究与学校发展的良性循环》,文题深深地吸引了我。文章前面有个按语:课题研究与学校整体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是学校工作重中之重。
当时,对这句话不太理解,“重中之重”让我犯了迷惑:我在学校工作这样久,没有听说过什么课题研究,我们这里也没有哪个学校在搞,学校不是照样好好的?认真研读了此文,彻底颠覆了我自己当初的想法。原来课题研究可以营造学校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学习、合作、探究和变革的气息浸染校园,可以让一个人单位形成充满向心力的磁场效应,可以促进学校各个方面工作的提升,还可以打造优秀教师;诸多云云。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当初极力主张自己的学校也来搞课题研究。我那时刚刚担任教务主任,和着校长一样信心满满。说得也巧,校长刚好弄来一个省级课题项目:《同步阅读》一体化实验校课外阅读研究。我们学校的学生从那时起,书包里就多了一本语文课外读本。我欣然同意担任这个课题负责人。匆匆地填了课题申报表,组建课题组成员。可是时间一长,自己不知从哪儿更好地做起,大家也把这件事都给忘了。
也许是学校给予教师的工作太忙,也许是他们根本不领情,也许是学校和自己组织不得力,课题研究还是成了一个冷门。课题研究根本得不到物质和精神的保障,原因种种,不得而已。学校老师平时就不知道这件事,自己只有干着急。无奈地自己,只得做了一些简单调查,写了一些关于课外阅读零星小文,我还不忘自己是个课题负责人。每次参加课外阅读交流会回来,心里有着好多话想说,还是碍着面子没有说。知道自己课题研究进展有着很多问题,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2013年,安徽省举办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成果评选活动,我不得不一人梳理在课外阅读中的心得体会,利用暑期时间,精心打点文字,总算呈交一篇近8000字的参赛论文,就是课题研究实验校的总结----《明德小学课外阅读现状探微》。心不甘,自己又招来几位年轻骨干教师,让她们利用假期时间,结合自己执教语文教学体会,提交了几篇关于课外阅读的论文,勉勉强强的,算是成果吧,只作应酬了事。没有想到的是,两位教师和我的论文均获得安徽省小学课外阅读教学成果三等奖。我的那篇课题实验学校总结文章页获得小学课外阅读教学成果奖。这算是我们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了,甚是侥幸啊。
&有点离题了,赶紧转回来。任何一种课题研究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学校暑期参加了教育部关工委重点课题《新时期中小学家庭教育立德树人的综合研究》子课题的选报。对这次课题选报,校长算是很重视。先是发了有关信息给我,我今年暑期家里忒忙。屋子装修需要我跑前跑后的,找不到别人帮忙,自己跟着瓦匠水工打杂,没有一点空闲的时间,人也疲惫得要命。我婉言谢绝了校长的好意,爱莫能助啊。
过了十来天,校长还是打来电话,要我到学校有事商讨。校长室一屋子人,班子成员大都在这里。“时间紧,局里催得急,学校必须要申报。”校长没有妥协的语气。众人支托,没法再次推辞了。午后花了近三个小时,按顺序填了申报表。课题组成员校长已经定了;子课题也是校长选的《家长学校在家庭教育立德树人中的作用研究》。校长是出于我们学校是市家长名校的资源优势。我本认为这次申报难以批复,草草率率地,我们没有抱多大希望。快到开学,我接到子课题申报培训班通知,也就是前几天我来到南京的课题培训。我们学校领取了课题批号JJB154,这是“立项课题”标码,我很高兴。(课题分成三个等次:”JJA&重点课题;“&
“JJB&立项课题”;
”JJC注册课题“)”JJA&重点课题要完善;“&
“JJB&立项课题要修订”;
”JJC注册课题必须重写“),我们学校运气不坏,处于中间位次。 要做的事还很多,课题研究才刚刚开始。
学科带头人考评课随想
&&&&&&&&&&&&&&&&&&&&&&&&&
今年这个国庆,不算太忙,也不轻松。一个小长假就这样不知不觉地从自己身边溜走了。七天的时间,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外出观光什么的都行。但我没有那样的雅兴,惬意时光总是离我远去。想起去年的国庆,也是很忙,几乎都是在家整理小中高上报材料。今年评职称还没有消息,本以为小长假可以歇息歇息了。但就在放假前一天,接到消息:10月7日上午有个“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考评课,我要参加。
七天休闲,多么难得,是个奢侈。可已经有两天被学校安排整理标准化示范校资料。只剩下五天了,我还要宅在家里看书,要做考评课准备的。
&&&打从自己暑期八月末我申报“县学科带头人”以来,自己心里一直装着这件事。几乎每天都上“舒城教育网”网查看有关此类新讯息。每次浏览,都很失望。县里把个申报人的材料收上去,一直搁在那里,没有评审进展,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只得静静地等候。一个月后,也就是国庆假前,才得到教育局的专门通知,说要进行一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考评课。
也许是太看重这次机会,时时处处惦记着。因为一个乡镇只有一个申报“学科带头人”的名额,很不容易。得以这样的名额,就得一番努力,要凭着真材实料。还有整理填表,要电子档,样样都得自己来。别人不会帮忙,也帮不上忙。也许是真的感觉年岁大了,岁月不饶人,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己的真的扛不过年轻人。得到的机遇生怕再失去,所以倍加珍惜。也许是真的需要,需要这方面专业荣誉,不仅仅是为了评上“小中高”。也许就是自己一直以来的学习工作的惯性,不能够让自己停下来。于心不忍,一直在教研路上探索者,勉励自己一定要坚持走下去。理由等等,一时半刻真的说不清。不管从哪个方面,自己确实在乎这次“学科带头人”的申报。
要上考评课,对我来说也是新玩意。自己虽然曾经上个大课,在政府大礼堂正中,有着几百来号老师面前上过公开课,胆子够大的,效果还算可以。教师集中培训上的课就有好评,也有自己一些不足。自己放不开,还是紧张,心情影响上课,这我知道。自己努力克服,总是不如意。我知道,还是要逮着上大课机会,多在大课堂里做些锻炼。因为自己一直写的多,说的少。特别是在众人面前上大课,这和平时上课简直是两码事。虽然教了近三十年的语文课,自己真正地去琢磨怎样上课的时间很少,研究上课的少,课堂展示的少。上公开课,也就是在这几年。因为教学上有些心得,觉得自己真的需要找个突破口,或者说找个专业平台,找个专业交流平台。说白了,就是找个自己可以说话地方,专业说话的平台。所以我在两年前注册了新浪,有了自己的教育博客,有了属于自己的天地。我相见恨晚。所以我一直在写着,思考着。没有放弃思考,没有放弃自我,更没有随波逐流。上公开课,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何况这次考评课要进行“无生上课”。这是平生第一次。
上网查看“无生上课”有关视频,找到“无生上课”有关文章,认真研习,想有所得。因为参加考评课通知上说,每位选手临场现抽课题,有着30分钟的备课时间,15分钟的上课。所以又找来一些教学设计翻看,从《小学语文教师》上读到好多优秀教案设计,学习最新设计理念。通知上给定课题选定的范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全册课文。于是,找来教学参考用书、教案、教材选读起来。虽说自己教了几十年的小学语文课,以前教的不是苏教版,后来大都教毕业班课程,五六年级教得多,四年级教材还很陌生。和着所有新手一样,靠这几天的学习,靠自己语文的积淀,靠自己临场发挥了。
考评课进行的头天晚上,还是在突击,看着一大堆书,脑子里不仅仅装着第二天需要应付的知识点,心里一直纠结着第二天上课的事。说我有些紧张不为过。于是又给QQ好友,一位小语界前辈发去有关考评课的咨询。没有想到的是,她很快给予回复,令我很受鼓舞。“您太客气了,您的文学功底只要拿出百分之一到您的课堂就是最佳一节课,放心,您一定会成功的!”“关于无生上课,我只是听得多一点,自己是门外汉,说实话从未上过。”“我作为听课者来看,觉得注意一下几点:一、条理清晰。要让听课者明白您的教学流程。二、语言要简练,提的问题不宜太多,提纲挈领即可。三、关于学生回答内容可简单预设一下,用自己的话带出来,宜少不宜多。四、课堂导入前面三五分钟要能抓住评委,展现自己最佳状态,注意不要超时。五、板书要美观,展现您的正楷书法。六、争取课堂一两处亮点。”
有了思想和思路,还有了信心,心里自然安顿不少。夜里十一点睡去,早上四点半就醒。脑子里第一个概念是:今天要到县城里展示一节无生课。我能行吗?我又想到那位教育前辈的话。简单梳洗一下,东方已是微白了。这是个清爽晴朗的秋天。
一堂“无生上课”随感
& & 听雨 &文
早早地来到舒城二中,七点多一点。天气格外的好,曙光照进洁净的校园。校园正中放着一个醒目的明示牌子“舒城县第三批学科带头人教师考评课考场”,下面是各个考场的位置图。我知道自己被分在一组(小语),是教学大楼五楼。一鼓作气上到五楼,教育局的监考人员已经到了。教室里也来了十几个老师,他们已经抽过签。我抽到13号,是倒数第二位,只得在候考室耐心地等着。
带了几本书,无心翻阅。偶尔同一同等候的选手小声地聊上几句。因为不知道上哪一课,只知道上四年级全册上的课文。一些选手认真地写着自己认为重要的教案。我想还是等抽到课题再写吧。
上午十点多钟,我才被叫到备课室,看到自己讲课的考题,是《黄河的主人》,以前没有教过。真的要现成准备,只要三十分钟时间备课准备,只有一本教材。我抽出带来的洁白的A4纸,写着行楷字。努力地把字儿写好,也要讲究速度。我全身心投入到备课状态中。
以下是我的教案,注重的是课堂环节,没有细致的课堂预设,只能如此。
《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一、媒体开篇
(1)请看画面,并听歌曲《黄河大合唱》
(2)板书课题---“黄河的主人”,重点指导“黄”字的间架结构,“河”子“可”书写注意的地方,让学生拿出右手跟老师一同写。齐读课题。
(3)读课后P133页---3题“词语”。相机指导几个词的读法。
二、整体感知,初步感受黄河的壮美。
(1)自由读课文,画出感受深刻的词句,联系上下文想想。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文字,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2)那一段给你印象最深?(读读想想)为什么?小组合作交流阅读感受。
三、“多管齐下”,深入感受黄河之壮美。
(1)多媒体播放黄河的画面。
(2)观察图片(课本上的两幅图,注意观察顺序)
(3)配乐范读第一段(1--4自然段)
(4)小组合作学习:A“黄河的主人”是谁?B为什么成为“黄河的主人”?(板书)
(5)学习拓展:感受描写黄河“壮美”的句子: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风在吼,马在啸,黄河在咆哮。
劈山砍石,势如破竹。
黄河以它英雄气魄,出现在亚洲原野,它表现我们民族精神,伟大而坚强!(师范读)
四、研读第2---8自然段,体会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五、“读、写、访”结合,深化学习内容:
A读:激发、体验情感,2---6自然段学生练读,要求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
B写:“专心致志”:想象破浪前进的画面,造句。
“谈笑风生”:想象乘客谈笑风生的画面,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C访:研读7-8自然段。如果艄公来到我们的课堂,你对他现场采访,会问什么问题?
b艄公:勇敢 &智慧 &镇静
c“我想说”:黄河,我对你说-----
艄公,我对你说-----
同学,我对你说-----
我想对自己说-----
教后反思:草草地在30分钟以内准备好自己的一份无生上课的教案。上课要求的时间只有15分钟,提纲挈领地写了出来。
四年级学段处于小学语文学习中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阅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抓住重点句子,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而我在课程设计中重点引导学生对重点字句的朗读、体会、感悟。
《黄河的主人》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对于四年级学生引导他们品析词句是个难点。我在学习课文中运用多媒体和课程现有的画面,增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并引出有关描绘黄河的词句,增加孩子对黄河认识的厚度,追求大语文教学理念,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开放自己思维。
2011年新版修订的语文课程目标,让“语用”{成了高频词。的确,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一篇课文教学,一堂语文课,不能没有孩子的语文实践,特别是写的训练,这样的课,会尽量减少缺憾。
写字识词仍是四年级教学重点之一,我在上课前注意引导学生复习,注意在课堂板书中引导学生书写,有意识加强学生写字练习。目光向下,固本求源,让语文课简单朴实,并出新意。
一个上午经历,考评课时间虽短,但很是难忘。无生上课是我第一次经历,肯定有着发挥不到的地方。我是这次考评课岁数最大的选手,我在努力,我感到这样的机会对我来说真的不多。说不紧张那是假话。一次经历就是一次专业上的挑战,一次经历就是一次沉淀,这就够了。我想。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集中开发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