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好看到炸的欧美明星?

  在小编的记忆中,美式校园片曾陪伴我度过了整个躁动不安的青春期。

  大洋彼岸充足明媚的阳光,照耀在青春洋溢的脸庞上。 

桑德拉·布洛克、凯特·布兰切特、安妮·海瑟薇、海伦娜·伯翰·卡特、蕾哈娜、莎拉·保罗森.......

最近有部囊括了好莱坞半边天的“爽片”来了!

影片骚气十足,华丽无比,姬情四射,婊气炸天!

众多女影迷表示,看完全片,被片中大牌角色们扳弯成蚊香简直就是“合情合理”,一点不夸张。

在说正片前,胖哥必须从两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切入。

其实《瞒天过海:美人计》只是一部投资7000多万美元的普通商业大片。

算不上好莱坞A级制作。

内容复刻严重,主题空乏。

《瞒天过海:美人计》其实复刻了史蒂文·索德伯格的“罗汉系列”。

从《十一罗汉》到《十三罗汉》,史蒂文·索德伯格用当时破天荒的票房分成方式,集齐好莱坞大批男性一线明星加入:

乔治·克鲁尼、布拉德·皮特、马特·达蒙连同多位男星成立了偷盗联盟,全世界撬金库。

赌场、银行什么的都不在话下,哪里风险高就去哪里。

“罗汉”系列讲究智取,玩儿的头脑,强调策划。

配合史蒂文·索德伯格为影片打造的“雅痞”风格,让影片风趣、轻松,具有个人风格突出的作者调性。

《瞒天过海:美人计》虽然换成了清一色的女星阵容,但该片的监制正式《十一罗汉》的男主角乔治·克鲁尼。

据福布斯公布的2018年度收入榜,乔治·克鲁尼以2.39亿美元豪居第一。

这一收入榜单引发了好莱坞女星们的抗议和警惕。

为什么排名前十位的男演员累计收入为7.485亿美元,而女演员仅为1.86亿美元?

“ 这种差异的部分原因在于产生大量收益的系列剧和动作电影的机会差距。”

参演《瞒天过海:美人计》的女星中,排名最高的是凯特·布兰切特,以1250万美元排在女星前十榜单中。

以上说的物质层面,下面谈谈精神需求。

《瞒天过海:美人计》在豆瓣里还引发了一场论战!

女性影迷对女明星的身体崇拜可以被原谅,

可一旦男影迷发出这些关键字,就会被视为贬低女星和过度骚扰。

还有男性影迷表示《瞒天过海:美人计》看得一点不过瘾,简直就是小打小闹。

少了男性观众喜欢的电影元素。

可相反的是,女性影迷真是爱得死去活来。

这其实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男女间意识形态、性别认同的价值观在里面。

大部分的好莱坞作品,都是在男权主导意识下拍出的,女性只是被窥视的对象;

大多符号化为欲望所指,变成男性的猎物,被凸显的只有肉弹般的身体。

那《瞒天过海:美人计》就真的够女性主义吗?

形似但神散,《瞒天过海:美人计》算成功了一半吧。

在形上,《瞒天过海:美人计》基本完全套用了《十一罗汉》的叙事和人物结构。

奥斯卡影后桑德拉·布洛克,扮演乔治·克鲁尼的妹妹。

智商超群的大盗,是团队的大脑核心。

影片一开始就是她出狱的场面,她说:

“ 我想回归正常的生活。”

于是她打上了卡地亚最昂贵的项链的主意,价值1.5亿美元的项链令一帮女盗欣喜若狂。

为了再展宏图,她找到了另一位奥斯卡影后凯特饰演的“人脉”。

擅长发掘人才,整合团队,凝聚人心。

两人联手,逐渐了由8位女星组成的“女罗汉”联盟。

让由安妮·海瑟薇饰演的流量女星带上项链出席时装晚会,然后借机“偷龙转凤”,玩一出金蝉脱壳。

最后的高潮就发生在Met Gala(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慈善舞会)。

现实中,这个晚会真实存在,是全美时尚界的必争之地。

单入场券就高达几万美元。

可见《瞒天过海:美人计》把时尚这一元素当做了女性化影片的叙事核心。

几大女主角不断变化的时装秀霸气十足。

两大女星喂起狗粮来简直没男人们什么事儿。

影片还请来了多位时尚名媛客串其中。

超模什么的完全是标配。

美版《Vogue》主编,「时尚女魔头」安娜·温图尔;

网红代名词卡戴珊姐妹;

以及「好莱坞甜心」达科塔·范宁,饰演安妮·海瑟薇的头号劲敌。

连邓文迪都有在影片中“一露真容”。

从前仿佛换了人种的混血整形脸,最近好像又流行回来了

但和以往不一样的是,审美回流后的混血脸不再是夸张的幼态欧美风,而是更加追求质感、轻欧美的现代混血脸。

左边:以前的混血脸,偏幼态

右边:现在的混血脸,偏野性

最直观的,是人们不再追求饱满的填充感。

额骨、颧骨、颏骨不再被脂肪或玻尿酸所包围,在紧致流畅的皮相下显现出来。

羊之所以称其为现代混血脸,是因为比起以往的混血脸,新一代的混血脸上少了一丝传统的讨好意味。

其实审美的回流并非随机,骨相美的强调,是女性对于审美主流的一种反叛。

一代代整形模板之下,蕴藏着女性对于审美认知的改变

要说什么才是主流审美。

男权文化浓郁东亚三国,对于美的认知基本定死在了“白瘦幼”的框架里。

早年单一的审美倾向,在整形技术的辅助下,催生出一个个撞脸美人。

虽然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无法对于“美”去下一个精准的定义。

但有一点是公认的:美具备稀缺性。

举个例子,西方普遍认可红发美人,是因为红发的基因更稀缺。

“白瘦幼”之美被复刻太多,直接导致辨识度缺失,违背了美的稀缺性。

人们开始觉得,“白幼秀”讨好感过于分明,女性的脆弱美不再是大家争相追求的优势。

审美的本质上是一种情绪,会跟着人们观念的变化而变化。

在这种反叛的情绪下,时代的审美也变了,羊总结为3点:

审美的反叛,最先体现在增加攻击性上。

以往“白瘦幼”式的审美,过于强调女性的柔弱美,反倒在“美”的标尺衡量下被剥夺了健美的生命力。

如今拥有一定的力量感,反倒成了新时代女性们更欣赏的脸。

比起通过塑造不合规的五官显嫩,女孩子们更加追求保持皮肤的年轻、健康态。

至于五官、骨骼,则要多强势有多强势。

这种充满反叛的审美里蕴藏着女性力量,是大家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体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一年的审美圈的高频词汇变成了盐系、冷感、野性、奶凶、贵气、A飒…

这些审美形容词有冲突、有对比、有个性。

区别于以往风格统一的幼态脸、娃娃脸、少女脸,审美的风格越发多样化。

女生们想要美得层次更丰富,而不是单纯的年轻漂亮。

于是很多女孩子开始保留了自我特征,那些不符合主流审美的小瑕疵,反倒成了自我证明的辨识度。

比如,羊很喜欢的一位博主,就保留了自己面部的斑点以及不精致的沙发。

以往人们拍照喜欢用45度,凸显大眼v脸,但是现在的自拍,更喜欢由下至上,凸显骨骼的线条感。

人们不再追求丫鬟般的讨好感,开始追求大小姐般的高贵感。

过度精致,便是油腻;过度幼态,便是茶艺。

比起做作的迎合男性审美,越来越多的女生,不再care男生们怎么想。

反叛主流审美中所谓的“漂亮”、反叛迎合男性眼中所谓的“缺点”,女性开始重新定义自己的脸。

将自己活成想要的模样,就是最好的表态。

审美不止与文化有关,更与经济挂钩。

举个例子,西方以小麦色为美,是因为精英阶层度假会晒黑;东方以白皙皮肤为美,是因为穷苦人民劳作会晒黑。

以往混血脸盛行,更主要的一点原因是,西方国家经济发达。

但随着东方(特别是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及中西方媒介的融合,中西方审美也开始趋于统一。

一向迎合欧美审美的维秘秀,也会考虑到亚洲女性的审美,力捧白皮、大双的何仙姑。

所以,整形趋势由以前的“足够混血就足够显贵”转为更符合东方骨相架构下的混血。

毕竟,如今直男也能分清塑料感了,媚俗而油腻的气泡脸是大忌。

在这种更为精细的审美诉求下,整形的方向也变了,羊总结为2点:

前面说了,比起显美,大家更追求显贵。而过重的整形痕迹,会美得不高级,显得尤为廉价。

整形中,自然的审美诉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得更为重要。

比如,对于额骨部位的审美,以往的整形诉求是越饱满越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寿星公额头

但现在人们意识到,天然额骨的存在就是有额结节的。

填充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留额头的骨相特征。

于是,无论是轻欧美风,还是如今的韩式审美,都越来越自然了。

ps:不止是整形,就连美妆界流行的野生眉,也是为了追求自然降低妆感,从而实现显高级的秘诀~

轻欧美风下的混血脸不再追求饱满的幼态填充感,而是强调额骨、颧骨、颏骨的存在感。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会超越亚洲人的骨骼基础、一味的西式化。

比如,对于颧骨部位的审美,以往西方审美是颧骨和颧弓都要强调。

东方审美是颧骨和颧弓都要弱化,因为颧骨高显凶,更有克夫一说…

但如今的整形风潮是,无论东西方都强调颧骨的高度。

同时也会考虑到脸型的流畅度。

通过弱化颧弓的存在感,来实现中西审美融合。

经济一体化时代,就连整容脸也全球化了。

由此可见,在重视骨相美的时候,要懂得把握度的平衡,才会美出新高度。

如今的整形风潮只是一个开端,女性的审美反叛才刚刚开始。

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女性用整形表达自己的态度。希望未来当我们想起“力量美”时,脑子里不再只有男性形象。

羊很开心的看到,女性的脸不再被“容貌焦虑”、“男性偏好”所裹挟,开始变得更加强大而自信。

毕竟,整形的最大意义就是为人们提供一个重新定义自身外形的机会,通过表达自己的审美态度,来展现自我的内在光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看的欧美明星头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