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衰落的原因?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3)正确写出下列任何一个得1分,全称或简称均可。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

   (4)⑧、①、⑥;⑦

32.(2分)下列语句是对我国相关历史人物的描述或评价,按这些任务生活年代的先后顺序对这四句话进行排列,依次是               

①  三顾顿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②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③  愁发愤,著称信史照尘鬟

④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解析:分别是三国,清朝,汉朝,春秋,故答案是.④③①②

33.(1分)某些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因缺乏考证.有时存在违背史实的错误。下列片段或场景不符合史实的是

A.岳飞说:“身为南宋子民,定当以抗金报国为己任。”

    B.汉武帝对卫青说:“此番出兵匈奴,责任重大,愿大胜而归。”

    C.顾闳中在画《韩熙载夜宴阁》

D.隋场帝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

解析:选A。岳飞出生于北宋时期,历经北宋和南宋,但北宋和南宋时后人人为再命名的,在岳飞那个年代,没有南宋和北宋之分,均称宋朝,所以岳飞不可能说“身为南宋子民”故,而应说“身为大宋子民”,故选A。

五、(24分)生活如歌.生活如画。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充满阳光。

34.(7分)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生活中蕴岔若牛寓的科学知识

(1)如果你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以下问题,请在小苏打、碘酒、活性炭、生石灰中选择最合适的,将其填人空白处,

     1.防潮除湿             2.皮肤消毒          

(2)日常生活巾.我们把未成熟的香蕉与成熟的苹果放在一起,苹果释放出灼一种气体能促使香蕉成熟,这种气体是           

(3)人们经常在鱼缸放入一些绿色水草.这些木草既可增

 加观赏性,也能通过           增加水含氧量

(4)某品牌家用豆浆机说明书的目录如右图所示,期中第三章隐去了

   一项必要内容。根据说明书的编写要求,这项内容是              

35.(5分)分析数据,了解国情。人口状况是制定国家经挤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下图是我国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数量与年龄结构的基本情况(不包括港澳台)。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总量变化明显,2010年比1953年增长了225.4%

D.2010年15-64岁人口数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全国人口数量

(2)从人口结构柱状图可以看出,自1964年以来0-14岁人口在总大口中的比趋势,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呈    趋势:

(3)1964年以来,我国人口总量的变化使得人均耕地面积占有量   

36.(2分)某商店统计员把商品销售数据保存在Excel表中,每个销售小组按照类别从表中挑选出本组销售的商品,按销售量大小排列,需要使用右图。“数据”菜单项中的      

37.(2分)乐谱被称为可以。“看得见”的音乐,对乐谱的分析有助于演奏或演唱时准确地表现音乐的主题与情感:

(1)乐谱中的休止符“0”表示休止   拍,

(2)对上述乐谱片段分析正确的是

①旋律上行    ②旋律下行

③力度淅强    ④力度渐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8.(5分)右图是画家昊冠中的作品《冬天的树》。

(1)画面中起支撑结构的部分是

(2)作品的表现手法是

   (3)在画面空间的处理上.作者采川了          的焦点透视原理。

39.(3分)某日,广州、武汉、北京和海口四个城市的正午时分,同等高度的树木成影示意图如下。

(1)序号②④代表的城市分别是                 

(2)据图判断,此时我国正处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         前后。

六、(19分)科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进步都凝聚着科技的力量。

40.(4分)原型或模型制作是产品设计过程巾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款利用新结构和新材料制作的椅子已设计完成。

(1)小明在制作木质椅子模型过程中,部分工具的使用示意图如下,其中使用方祛不正确的是

A.画横线       B.锯割         C.刨平         D.检查平面

(2)制作单个木质椅子模型的流程及每个环节需要的时间如下图。小明与其他两位同学   分工制作三个同样的椅子模型,没人只负责其中一个环节,制作完成三个模型最少用时      分钟。

(3)下列能对该设计产品进行全面测试与评价的是

     A.该产品的技术图样

     B.按1:10比例、利用新结构和新材料制成的模型

     C.按实际尺寸、利用新结构和新村料制成的原型

     D.接1:1比例、利用松木制成的模型

41.(1分)某品牌电热水壶(右图)设有防烧干装置,当壶巾水盘低于一定值时,电源会自动断开;壶盖经过特殊设计,水烧开时,蒸汽会使水壶发出蜂呜声,起到提醒作用。下州说法正确的是

A.壶中水温为防烧干系统的输入量

    B.蜂呜声体现了人机工程学中的人机信息传递

  C.设计该水壶时,不必与虑壶盖的重量

  D.设计该水赢时,主要避循了美观性原则

42.(6分)18岁的高中生小王参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其各项成绩及平衡度连线(实线)如右图所示。为了使自己的各项体能要素均衡发展,体重超重的小王针对自己成绩较差的体能要素制订了以下四个锻炼计划(锻炼强度以靶心率表示)。

(1)表中“(次/周)”前横线上应填          

(2)表中锻炼计划最合理的是         (填序号)。

(3)在锻炼过程中,小王需要测定心率以调控运动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触压手腕的桡动脉计数脉搏来测定心率

     B.为了准确测型运动时的心率,须在运动结束5分钟后测量

     C.在运动过程,心率与运动强度成反比

D.靶心率提供了无氧运动时安全有限的心率范围

(4)小王按照上述最合理的计划坚持锻炼半年后,其各项成绩及平衡度连线图最可能是下面图中的      (填序号)

43.(4分)任何信息在计算机内部都表示为二进制编码.音乐乐谱也不例外。假如,将拍号中的两个数字、每个音符和增时线按下表表示为4位二进制编码b3b2b1b0,下面乐谱均为2=F,1音1拍,乐谱片段表示成二进制编码为

(1)音符“2”的二进制编码为________。在无增时线时,拍号为4/4的乐谱每小节有________个音符。

其表示的乐谱片段正确的是

44.(4分)蛙是研究发育生物学的良好实验材料。蛙受精卵的植物极含有一些特殊的蛋白质和mRNA,称为生殖质。蛙的生殖质可以在不同受精卵之间进行移植而且仍能够保持其活性;用紫外线照射受精卵植物极能够破坏生殖质。随着卵裂的进行,含有生殖质的细胞裂球迁移进入发育中的生殖腺,发育为生殖细胞。为了解生殖质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某研究小组选择蛙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据此,研究小组得出结论,蛙的生殖决定生殖细胞的形成。

(1)进行科学探究之前,需要在已有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要探究的科学问题。该实验探究的科学问题应是_____。

(2)实验材料的选择往往关系到实验的成败。本实验选择蛙作为实验材料的优势是

     ①蛙是变温动物

     ②蛙的发育不受环境影响

   ③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同步发育的蛀卵

  ④蛙在体外发育,受精卵也较大,易于观察和进行移植操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设置实验组1的目的是           

(4)科学研究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下列问题中能够深化本实验研究的是

     A.蛙的生殖质是否影响其变态发生过程

     B.蛙的生殖质决定生殖细胞形成的机制是什么

     C.蛙的生殖质是否具有免疫作用

     D.蛙的生殖质是否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七、(12分)万物交融的世界,追求者和谐的理想,千变万化的声音在每一个角落回荡。

(1)上图是探究声波提醒的实验示意图。用小槌敲击音叉有,音叉振动产生声波,话筒接收,示波器观测。波长、频率和速度是描述波的基本物理量。示波器现实的图形可以反映话筒所在位置空气震动的快慢和强度。观测到的结果如右图所示,图中X标示的是

(2)动圈式话筒是一种声传感器,起作用是根据电磁感原理讲话

筒中振膜的震动转化为同频率的感应电流。下列属于电磁感应现象或应用电磁感应原

C.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吸引碎纸屑

D.带电云层经过高楼时引起避雷针放电

(3)下列有关声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钟磬和鸣”,钟磬同时发音,各自音色不同

B.“震耳欲聋”是由于声波的频率太高

C.“闻鸡起舞”,鸡鸣声的传播也是能量的传播

D.“电闪雷鸣”,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鸣,是是因为声速小于光速

(4)声波在床波过程中遇到较大障碍物时会产生回声。据此,小丽和小强互相配合,使用秒表和米尺来测量声速。面对某建筑物的墙壁,小丽手持一对模板对拍,调整对拍节奏,使得拍打的时刻和听到前次拍打产生的回声的时刻重合,小强负责记录拍打次数和时间,设小丽拍打次所用时间为(其中N不包括开始计时的那次拍打),距离墙壁的距离为,则声速        。

46.小强、小梅和小娟分别在男高音、男低音、女高音和女低音声部。下面显_该歌曲乐谱片段:

(1)出现在第三声部第一和第二小节的“”符号对演唱的要求是

A.括泼跳跃    B. 逐渐加强    C. 连贯流畅    D. 铿锵有力

(2)在音乐中三个音同时发音,听起来格外和谐。上述乐谱片段中同时出现这三个音

     的是第        小节,

(3)第三声部应该由歌手    所在的声部演唱。

47.(2分)人们在生活中享受美妙的音乐,但有时也会受到噪声的干扰。

(1)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树造林水能降低环境噪音         B.噪声是人体控制系统的干扰日素

     C.不同工作环境的噪音标准相同       D.音乐声不会成为噪音

(2)选择音适的材料并对门窗的结构进行改造.可以提高门窗隔音教果:下列方案不能有效阻隔噪声的是

     A.将单层玻璃窗改为双层中空玻璃窗   B.在双层门板填充轻质多孔材料

     .在门扳与门框的接触面加装密封条    D.在单层普通商玻璃上贴反光膜

48.(2分)天籁之音美妙,生命之声精彩。

    某研究小组对蟋蟀的鸣叫次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游标是物质蟋蟀在不同温度(其他实验条件相同)下每分钟鸣叫次数的实验记录。

(1)   本事艳的自变量是

 (2)该探究实验的结论是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基本能力测试试题参考答案

31.(1)②;①;④

   (3)正确写出下列任何一个得1分,全称或简称均可。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中国农工民主党(农工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

   (4)⑧、①、⑥;⑦

34.(1)①生石灰   ②碘酒

   (4)使用说明(操作说明、使用方法、使用方法或操作说明)

   (2)下降;上升

   (3)减少(下降或降低)

   (3)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实远虚(近强远弱、近浓远淡)

39.(1)武汉、广州

42.(1)(5)生殖质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3)组1为实验对照组,排除其他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蟋蟀每分钟名叫的次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摘要】传统音乐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千年,当代人民仍能一饱中国古代十大名曲的耳福,是因为传统音乐文化在不断传承;传承侧重时间的延续。而要做到有力传承,去粗取精才是王道。社会是一个整体,传统音乐置身于社会之中,跨越了地域和阶级的限制,实现横向、纵向传播,无形中扩大了其辐射范围;传播侧重空间的扩展。

【关键词】衰落 发展 去粗取精 地域传播

中国的传统音乐得力于中国古代文化滋养不断发展,有器乐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民间舞蹈音乐5大类。至今,我们仍能受到这些音乐的熏陶,正是因为传统音乐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跨越了时间界限被传承,突破空间限制得到传播。

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

中国古代,百姓刚开始用筷子敲击水杯来享受乐音,后来出现专业化的音乐创造与表演,战国时期还诞生了令中国至今仍引以为豪民族瑰宝――编钟。以前的音乐大多是词曲和乐器分离,如楚辞,汉乐府诗,并无乐器伴奏;嵇康的《广陵散》无歌相合,伯牙子期《高山流水》也无词相伴。如今,两者的搭配形成潮流。

2)、逐步机构化、专业化

传统音乐最初并没有系统性的机构或组织来进行音乐创作和研究,仅仅是出于大众自发的创作和娱乐,当然水平可能也并不是很高。后来,音乐得到一些官方管理,宫廷乐师成为专门的职业,“滥竽充数”就是讲乐师的故事。到现在,音乐文化成为热门,许多歌手、音乐公司应运而生,并如火如荼地发展。

在辉煌的传统音乐文化中,各种类音乐不断得到完善,独门别类,各有千秋。如今的说唱音乐已是一个独特的音乐种类,受到许多歌迷热捧,催生了许多音乐人才。有中国饶舌2PAC姚中仁,中国饶舌教主王波,中国饶舌第一人梁栋等等。扭秧歌这种大众化的娱乐方式也被赋予了新鲜的表演性。

人是好奇心强的动物,新鲜的东西总是更容易受欢迎。所以,传统音乐文化很容易在流行音乐盛行、外来音乐充斥的环境中丧失竞争力,逐渐走向衰落。中国传统乐器二胡曾演奏出《二泉映月》这样的名作,但现在学二胡的人并不多,而来自西方的钢琴,登上时尚与流行的舞台,被许多人选择。这种传统乐器的小众化,是不是敲响了传统音乐文化面临衰落趋势的警钟呢?

此外,许多传统音乐品种有消亡的风险。少数民族在汉族化,农村在城市化,许多原生态的传统音乐元素在时代的浪潮中迷失。还有几个人会川江号子?还有几个云南姑娘会唱山歌?

3、去粗取精,加以创新

事物的发展就是不断的“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存传统音乐文化的原始基础,不全盘否定,最大可能地给予尊重;同时不能全部照搬,其中的不合理的、有缺陷的、落后于时代甚至是与时代潮流相逆的东西必须舍弃;根据时代性和创新性的要求,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加以补充完善。如此,传统音乐文化才能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不被抛弃、得到传承并日臻完善。

二、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

中国地域辽阔,传统音乐文化多样,加之民族和地区间的交流,促进了音乐文化的融合,使之繁盛。早在封建王朝时期,胡汉融合,塞外歌舞进入中原后,便以其豪放优美赢得青睐。而中国地方戏曲剧种有三百多种,剧种有联系和差异,国粹京剧就是融合了徽剧和汉剧,吸收了秦腔、昆曲等艺术的优点,在北京形成的。

中国古代王朝盛极一时,影响力辐射周边许多国家,传统音乐文化的交流自是不可少。至今,全球联系加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借此机会走出国门,闪亮了一把。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凭借其历史价值、音乐价值、文化内涵,享誉全球。中国广场舞这一极具中国传统音乐色彩的民间舞蹈,亲民、简单、自由、轻松娱乐、健身,因为受中国大妈欢迎而在中国诸多广场随处可见。不仅如此,前段时间,惊现“卢浮宫广场被中国大妈‘占领’”的新闻,中国传统特色的广场舞有望刮起国际风呢。

中国传统音乐一度是富人的专利。虽说它平凡地诞生于“平民妈妈”,但很快被王公贵族“领养”,音乐也有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差异。不过这一现象并不长久,百姓的享受与审美意识是无法被压制的,音乐坊和宋词就是很好的例子。音乐坊是民间的盈利机构,但同时是比较专业性的音乐机构,这里有比较高水平的歌手、舞者、乐师。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在这里诞生,优秀人才在这里停驻。宋朝的中国相当发达,商业打破“市”“坊”界限,突破时间限制,自由化程度提高,优秀音乐也在民间盛行。宋词是文化代表符号,被大众争相传诵,柳永可以说是当时的“优秀民间音乐作词人”。

传播可以说是一个体系,有传播源,接受者,还有传播手段――如文字、纸。以前,传统音乐可以口口相传。在街头巷尾传唱,如果音乐实在太美,往往能家喻户晓、经久不衰,但这很难经受空间和时间的考验。传统音乐也有文字记载,汉乐府诗集、曲谱等等。

进入21世纪,一场革命性的变化催生了新名词“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传输着各种信息,新闻、故事、经济政治指令等等,包括音乐。流行歌手通过网络、电视、专辑来传播音乐,民歌歌手同样如此。民歌歌手会录制音乐,登上娱乐新闻,在网上被大家看到、听到。东北二人转也会登上才艺表演的综艺舞台。

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传播手段同样功不可没。不可否认,现在的音乐培训机构拥有专业的教室队伍、教学资源、训练设备,让传统音乐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聚在一起接受教育,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用自己的力量诠释传统音乐的魅力,为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壮大作贡献。

传统音乐文化作为中国的文化元素,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于历史的星空,它的传承与传播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传统音乐发展至今,灿烂的光芒中暗藏衰落的隐忧,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让它经久不衰。同时,可利用大众传播的优势,让传统音乐文化在21世纪插上轻捷的翅膀,突破地域和阶层的限制,飞出一片传统音乐文化的满堂彩。

[1] 何晓兵.谁是前提: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播与传承之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4:73-75

[2] 杨双艳.谈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歌海》:2014:64-65

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主要特点

封建“雅乐”和民间俗乐的“雅部”不断衰落

一些反映当时斗争生活的新民歌随着政治形势的不断发展而产生

大量农村的民间艺人进入城市,使得说唱曲种,戏曲剧种不断在城市中落脚,形成许多 对后来颇有影响的新剧种和新曲种。

二?近代西洋文化的传入

1. 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和新式学堂的建立,从 20 世纪初,产生了 “学堂乐歌”

2. 学堂乐歌的传播使西洋音乐的基础知识、技能和表现手法,在一般民众中广泛的扎根下 来,为后来“五四”新音乐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 了推动作用。

三?群众歌咏的产生和发展

1. 在普通教育的发展和城市革命斗争的影响下, 群众歌咏活动在人民音乐生活中的影响逐 渐增强,各类声乐体裁得到发展。

2. 20 世纪 30 年代后,群众性的进步音乐在整个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

四?两种音乐文化的并存和发展

中国的新音乐不断迅速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和中国新音乐相互影响,不停地向前演变。

近代音乐发展中的城乡关系问题 (民间艺术 商品化带来的影响)

城市经济为这些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物质条件

相互的竞争和交流,提高了民间艺人的技艺,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

推动了各地区各种艺术体裁之间的交流融合

民间艺术和人民生活相结合,相互影响

受到城市生活的影响,民间戏曲及说唱音乐逐步女演员的产生

民间艺术逐渐成为城市资本主义经济的商品

民间音乐中的封建主义糟粕同资产季节个人主义、 享乐主义的思想和小市民低级庸俗的 趣味结为一体。

在艺术表演上更加华而不实,肤浅庸俗。

进入到城市的民间艺术体裁,都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

传统器乐在近代的传承与延续

清中叶后,民族器乐的合奏形式如河北的“吹歌”和山东等地的“鼓吹” ,华中的“八 音”等,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传统合奏曲目,如《百鸟朝凤》 《三六》《放驴》等

清末戏曲音乐的广泛发展,使得这时期的民族器乐增添了一些新的形式,如“吹歌”中 的“咔戏”,王玉峰的“三仙弹戏”等都是当时利用器乐来模仿戏曲演唱所形成的新品 种

在器乐独奏领域,这一时期出现了各有特色的个人流派 古琴:张孔山,王露等 琵琶:曹安和,吴梦飞 他们对保存、整理和发展古琴、琵琶等传统遗产方面,做出了贡献

张鹤《琴学入门》 ,杨宗稷《琴学丛书》等,对继承和发扬民族器乐传统有着积极的意 义

辛亥革命后产生的一些从事民族器乐演奏的社团,如天韵社,清平集,文明雅集等,他 们的奢谈活动对民族器乐的发展和交流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建立与发展

辛亥革命以来,普通学校教育的普及,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建立的新型音乐 社团,为中国现代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蔡元培提出的“美育”的主张深入人心,社会急需大量培养音乐教师和各种音乐人才

人们以各种方式对音乐专业皎月的创办进行了一定的努力

最初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大多是附属在师范或艺术学校内的系科,规模较小,带有明显 的初创特点,如北京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等

中国留学生对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贡献,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本世纪初至本世纪二十年代, 中外音乐文化的交流以传播西洋近代音乐为主线, 构成了对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科学启蒙。 其中最先引进西方歌曲形式的队伍, 包括了归国的 留学生沈心工( 1902 年留日)、李叔同( 1905 年留日)、曾志忞(约 1901 年留日)等。随 之,杨仲子( 1904 年留法)积极筹建各种专业音乐教育机构,专业音乐的创作,以 1902 年 留美归来的赵元任奠定了中国艺术歌曲形式为开端,萧友梅称赵元任为“中国的舒伯特” 。 同时,王光祈( 1920 年留德)对于西洋音乐学理论的传播亦功不可没。

第二阶段:三十年代以后, 一批批陆续学成归来的中国留学生, 以上海国立音专为主要基地, 开始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为全面的传播西洋音乐文化的时期。 这一时期, 对西方音乐文化 的传播已经越过了 20 年代的启蒙阶段,而深化为全面、系统的学习、借鉴,从而在中外音 乐文化交融的创造性发展中,迈出了新的步伐。

进入20世纪,梅兰芳的出国演出活动产生了较强烈的反响。他于1919年和1924两次应邀 访问H本演出。1930年他乂应邀访美演出,历时半年多。1935年,梅兰芳访苏演出,历时 一个半月。

1928年黎锦辉率领的''中华歌舞团”到南洋巡冋演出,历时八个多月,先示到过香港,新 加坡,泰国等地。

1938年民族乐器演奏家卫仲乐随“中国文化剧团”赴芙演出1年左右,足迹遍及洛杉矶, III金山等30多个城市。美国报纸称卫仲乐是“第?个上美国电视台的中国人”。他还灌制了 一套4张的民族粘乐唱片。卫仲乐民族乐器表演在美国引起了一次不小的轰动,屮国民族音 乐开始走向世界。

30年代,抗日战争期间的救亡歌咏运动如火如荼的开展起來,任光在法国组织了 “华侨合 唱团笃此外,4U年代初,在美国组织起了 “华侨青年歌唱队”。

由此,中国民族音乐自此传向世界。

民歌:鸦片战争以來,在贯穿着阶段的反澹放封建群众革命斗争中,涌现广?些生动的反映 这个时代和群众生活的“新民歌”。

反映人民群众受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压迫的疝苦牛活的民歌,如河北民歌《种人烟》, 山两民歌《提起哥哥走西口》等。

反映在官僚买办压迫剥削下,中国早期工人的苦难生活和迫切要求解放的愿與,如 河北民歌《矿工苦》,辽宁民歌《煤黑子苦》等

热情歌颂群众反帝放封建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热情,如山东氏歌《甲午战争》,河北民 歌《打洋鬼子》等。

在少数民族地区还出现了反映少数民族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民族压迫的民歌, 如蒙肯族民歌《高大人挑兵》,侗族民歌《随天军》等。

这些新民歌都是根据群众熟悉的曲调,加以填词改编的,他们直接产牛.「群众斗争生活, 鲜明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反映出广人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城市小调:辛亥革命以來,我国广大城市曾涌现不少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的城市小调 或小调性的填词歌曲。其中有痛斥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勾结帝国主义出卖祖国、对内欺压 善良群众的罪恶,如《坚持到底》《苦百姓》等。有捋?击、讽刺军阀政府大搞所谓'‘议 会民主”把戏的《鬼议员》,揭霜当时社会腐败黑暗的《张考生》等,还有要求摆脱封 建束缚、追求爱情口由的《孟姜女》《寡妇歌》,这一切都说明,民歌,尤其是城市小调, 是民间艺术题材中,反映现实生活各个方面最及时、广泛、直接的一种艺术品种。这些 新民歌和城市小调,虽然在内容上与其原來的民歌有了明显的变化,但他们在曲调方面, 往往是同出一宗。当时还出现了少数完全是新编的小调歌曲,如小调性歌曲《木兰辞》, 辽宇的《苏武牧羊》。

在“五卅”运动期间,杨荫浏乂将《金陵怀古》的原曲调填以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的词《满 江红》,产牛了极其深远的彫响。

山东大鼓:又名“犁铧大鼓” 、“梨花大鼓” ,是北方各种大鼓中较早进入城市、较早成 熟的曲种之一。先后出现了何老凤,以及小玉姊妹等著名的艺人。如在刘鹗的《老游残 记》中曾有关于当时济南大明湖女艺人白妞演唱《黑驴段》的生动描写。山东大鼓的发 展对后来的山东琴书、西河大鼓、京韵大鼓等曲种的发展都有影响。

京韵大鼓:原是流行于河北河间地区的“木板大鼓” ,后与 清音子弟书 合流,而形成 的所谓“怯大鼓” ,流传到平津一带,后又结合北京方言,并吸收了京剧等戏曲艺术的 念白、唱腔、表演方面的经验,逐渐形成了“京韵大鼓” 。在京韵大鼓的形成过程中, 以白云鹏和刘宝全做出的贡献最为突出,特别是刘宝全, 他以高亢圆润的嗓音和生动细 致的表演,对京韵大鼓进行了革新和创作,留下了不少优秀曲目,如《单刀会》 《长坂 坡》以及开篇 《丑末寅初》 等。他开创了这个曲种最主要的流派 “刘派”。辛亥革命后, 嗯..京韵大鼓流传到整个长江流域 ~~喵 ~~~一些老区中在流传过程中衍生出各具地方特 色的新曲种,如河北的“河间大鼓”。20世纪 20年代进入天津后, 出现了“西河大鼓”, 原来的“五音大鼓”到 20世纪 30 年代改用扬琴伴奏,并改名为“北京琴书” ,此时期 还涌现出了一批引人注目的演唱大鼓及时调的女演员,如骆玉笙,花五宝。

河南坠子: 20 世纪初 =。 =..在“颖歌柳”或“三弦书”与“道情”合流的基础上,又 吸收河南曲子、大鼓等音调和形式,逐渐形成的“著名”新曲种“河南坠子” ..从二十 年代开始已经广泛流传到天津上海等地,三十年代后,又扩展到东北狗,两湖等地,是 新生曲种中流传最广、最快的一种曲艺形式。先后产生了乔利元、潘春聚等前辈,以及 以乔清秀、程玉兰、董桂芝为代表的三大流派喵 ..

苏州弹词 (在近代产生的新流派 ):原来已有较长的历史,从明末清初已形成名艺人辈出 的局面,积累了像《白蛇传》 、《玉蜻蜓》等著名的传统曲目。在乾隆、嘉庆年间,陈遇 乾曾对一些弹词传统曲目的曲本进行了整理、改变,并且首创了具有个人特色的,偏重 苍劲、浑厚、简朴的, 比较适合于演唱老生的风格的流派,即所谓老 “陈调”。到嘉庆, 道光年间,俞秀山通过说唱 《倭袍》等曲目,创立了偏重委婉抒情的新腔, 即所谓老“俞 调”,为后来的苏州弹词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到咸丰年间,马如飞通过说唱《珍珠 塔》等曲目,发展了节奏明快、刚劲有力、朴实爽朗并适合于叙事的新腔,即所谓“马 调”,也即近代苏州弹词中另一个影响最大的流派。自此以后,苏州弹词的各种流派, 基本上都是以“俞” “马”两调作为基础价已发展的。在“五四”后,在这两种传统唱 腔基础上形成的新流派,最主要的有“祁调” ,“蒋调”“杨调”等。

京剧(形成):京剧是以徽剧、 汉剧最为基础的一种 “黄皮戏”。在乾隆后期,“三庆”“四 喜”“春台”“和春”先后进京,形成了“四大徽班”进京的局面。进京初期,他们还保 留着与清初以来盛行剧坛的昆曲、 棒子、高腔等剧种 “同台演出” 的习惯, 和以“徽调” 与“汉调”混同边沿的习惯在京献艺,逐渐进入了“徽汉合流”的局面。这些“徽班 | 艺人善于大胆吸取昆曲、高腔、棒子等各传统剧种在念白、声腔、板式变化和基本功训 练等方面的经验,不断在艺术上大胆革新和创造,逐渐使一种富于时代特色的,以老生 演员为主的新的皮黄戏 —“京剧”,得以在声腔、程式、剧目、行当、场面等方面,得 到了全面的丰富和提高。

评剧:于 1910年由河北莲花落子与东北的“蹦蹦”合流而成。 1935 年正式定名为“评 剧”。成兆才为评剧奠定了基础。 民国初年至 30 年代,评剧开始了以女演员为主的阶段。 花莲舫,白玉霜,李金顺等对评剧音乐与表演进了许多改革与创造。 1935 年,白玉霜 等到上海演出,使得评剧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发展成全国性的大剧种。评剧有着民间小 戏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色。其在近代形成了板式变化的音乐体制,并采用板 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和与京剧大致相同的打击乐器。

越剧:发源于古越国所在地浙江嵊县一带,他最初是男演员组成的“的笃班” 。1936 年

后,女班盛行于浙江、伤害,时称“女子文戏” 。此时,开始用“越剧”之名。近代越 剧诸戏班中以女班的“四季春班”影响最大。越剧语音基本采自浙江官话及中州音韵; 唱腔音乐也由初始的上下句反复、曲尾加帮腔的简朴形式,发展为四句式的基本调,并 且形成慢板、中板、快板等板式。生腔与旦腔出现了多个颇具影响的流派;伴奏则以二 胡,琵琶为主,中西乐器兼用,成为近代颇具特色的新型戏曲乐队。越剧以其特有的风 格,在近代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剧种,并在南方尤其繁盛。

广东音乐:是以广东民间音乐(八音,木鱼,龙舟等)为基础,又吸收了粤剧,粤曲以 及外地丝竹乐的基础上,逐渐在上海,广州,香港等地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以市民为主 的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初期(辛亥革命前后至五四时期) ,何柳堂 ,严老烈等人曾为广东

音乐整理,改编了不少传统曲目,如《旱天雷》 《小桃红》《雨打芭蕉》等。 20 世纪 30 年代前后,逐渐形成了广东音乐的繁荣鼎盛时期,吕文成,尹自重等人,创作了如《平 湖秋月》《步步高》《鸟投林》等,受到了广大市民阶层的欢迎。在这以后,特别是抗战 爆发后,广东音乐发展受到中外“商业性歌舞音乐”影响,出现了不少庸俗的作品。

基督教音乐: 《普天赞颂》是各种中文圣诗集中收集最丰富,影响罪大的一本赞美诗集,曾 多次以各种形式重印再版。 这些赞美诗集大多是沿用英美各国通用的各种基督教宗教歌曲进 行翻译的,也有少量是完全新编的。

军乐早期在欧美各国广泛应用与军队生活中, 还在一些官方礼仪场合及大中学生的文娱生活 中使用。

1.甲午战争后,在袁世凯的北洋军和张之洞的自强军中,已有西式军乐队的设置和有关活动 的记载。这种情况也影响了民国后各军阀的军队,学校,以及黄埔军校的效仿。

2.清末的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家里,办起了“赫德乐队” ,主要用于官场的礼仪。

之后在清廷内府和民国后的国民政府,也办起了类似的乐队,主要也用于官场礼仪。

类似的管乐队在当时一些新式学堂中也有出现,如天津私立第一中学等。

新式军乐: 冯玉祥的西北军在军乐方面的影响最大。 冯玉祥信奉基督教, 重视通过军歌的习 唱达到“练兵” 的目的。冯玉祥本人曾亲自编写相当数据的军歌,这对我国新型军队的建设 留下了不小的影响。 冯玉祥曾先后亲自根据基督教的圣咏曲调或当时大家比较熟悉的学堂乐 歌曲调及民间曲调, 填写了近百首不同的军歌,让将士们习唱,作为练兵的重要内容。 他的 这些军歌,后又传播到当时不同的部队中。

学堂乐歌: 是指清末民初 (1911 年前后)新式学堂所开设的唱歌课以及课上所教唱的歌曲。 内容上,首先就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宣扬“富国强兵” 、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包括向学 生进行“军国民教育” ,和在辛亥革命后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思想等。代表作有《中 国男儿》《何日醒》《扬子江》 等。其次,呼吁妇女解放, 提倡男女平等, 如秋瑾的 《勉女权》 等,提倡学习新文化, 摒弃旧习的, 如沈心工的 《缠足苦》 等。还有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教育的,如沈心工、李叔同编写的《春游》等。还有少数鼓吹忠君,尊 孔的歌曲。

形式上, 基本上是以西方和日本通用的简谱和五线谱记谱的、 供学生集体咏唱的齐唱曲 (单 音歌曲)。到辛亥革命前后,开始有少量的合唱曲(复音歌曲) ,极少数的作品还配写了简单 的钢琴伴奏谱。 其次, 这些歌曲多数是根据现成的歌调填以新词编成的, 而又编写者自己作 曲的数量极少。 最初, 学堂乐歌大多采用日本歌曲的曲调进行填词, 这可能与我国最早推行 学校唱歌就是受日本影响,以及从事学堂乐歌的编写者多数也是留日学生有关。

沈心工( 1870—1947)音乐教育家,早年曾留学日本,回国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他编写了 大量乐歌作品,如《革命军》 《竹马》等,以及他自己作曲的《黄河》 。他的作品大多是为儿 童所写,能够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来创作,词义浅而不俗,意味深长。词曲结合的较好,易 上口。

李叔同( 1880—1942 )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 1906 年留日期间独自编辑出版了中国 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1918 年出家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他的乐歌作品大部 分是写景的抒情歌曲,所填写的歌词优美,富有意境和韵味,如《送别》 《西湖》,以及他自 己作曲的《早秋》 《春游》等

曾志忞( 1879— 年赴日本留学,主攻法律。 1907 年返国。 1908 年,在“上海贫 儿院” 中特别设立了一个音乐部, 开辟了专门从幼儿中培养音乐人才的先例。 他在这些学习 音乐的贫儿中选出了约 40 人组成了一个管弦乐队。

他一生致力于开展普及音乐的社会音乐活动, 特别是上海贫儿院音乐部, 这在当时属于首创 的性质。

他还致力于学堂乐歌的编写,从 1903 年开始编写了《练兵》等六首最早的学堂乐歌,也是 中国最早使用简谱的人。

他还致力于音乐理论方面的著述。 1903 年编写了《乐理大意》 《唱歌及教授法》 、1904 年又 编印了出版了他所编译的《乐典教科书》 ,这是当时中国最早出版的一本比较完备的,系统 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

此外,他还较早的对编写学堂乐歌提出了非常精辟的批评。

萧友梅( 1884—1940 ):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 1912 年再度留学德国, 1916

年他以《 17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队的历史研究》获得莱比锡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 1920 年 回国。他曾参加组建了中国早期的几所音乐教育机构,如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等。 1927 年 他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在上海创建了国立音乐院, 此后的几十年他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放在办好 学校上。 为了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萧友梅在学校经济紧张的艰苦条件下, 不遗余力的在上海 罗致了一批具有较高音乐造诣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外音乐家, 将他们聘为老师。 另外, 在教 学管理方面, 音专基本上采用了西欧专业音乐教育较为发达国家单科音乐大学的体制, 同时 又结合中国的实际,分设了本科,师范班,高中班等,并按专业分设理论作曲,声乐,国乐 等。萧友梅所做的一切使国立音专成为了当时具有相当规模和国际水准的中国最高音乐学府, 萧友梅本人也被誉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宗师” 。 萧友梅还曾创作了许多各种题材的作品。主要有歌曲《问》 ,合唱曲《春江花月夜》 ,管弦乐 曲《新霓裳羽衣舞》 ,大提琴曲《秋思》等, 1920 年他创作的《卿云歌》成为辛亥革命后中 国政府颁布的第一首国歌。

赵元任( 1892—1982)早年留学美国。 1915 年发表了钢琴曲《和平进行曲》 ,这是目前所能 见到的,发表最早的中国钢琴曲。 他还在二三十年代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声乐作品, 如歌曲《卖 布谣》《上山》《老天爷》等,及合唱曲《海韵》 。赵元任的作品主要集中在艺术歌曲领域,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传唱甚广,至今仍很有影响。

赵元任的作品大多选用五四时期胡适, 刘半农等人的新诗, 带有强烈的反封建的民主爱国精 神,曲调优美, 富于浪漫气息。 他在音乐创作中对和声的民族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积累 了一定经验。他的作品很口语化,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刘天华( 1895—1932 )音乐家,演奏家,作曲家。他自幼喜好音乐,后随其兄刘半农赴上海 进一步学习音乐。 1915 年他在母校常州中学任教时,对民间音乐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 便遍访名师学习民族乐器的演奏,同时开始民族器乐去的创作。 1922 年他被聘为北京大学 音乐传习所的国乐导师。

刘天华一生创作了十首二胡独奏曲和三首琵琶曲。其中以 10 首二胡曲流传最广,如《病中 吟》《光明行》《良宵》等。他的二胡音乐不仅保持了传统的特色,而且还在演奏技法、创作 思维上大胆借鉴了西方, 从而提高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 在二胡教学上, 他培养了许多二胡 演奏名家,形成了我国第一个二胡学派。 他还对二胡的记谱法, 定弦法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另外,为了推广二胡音乐,他多次在音乐会上演奏二胡,并灌录唱片。刘天华的努力,使得 二胡成为现代民乐中重要的独奏乐器。

工农革命歌曲(为什么这些歌曲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中国群众音乐生活的比较特殊的历史现 象):1.他不是作为一种艺术现象的出现,而是伴随着群众革命斗争生活出现的政治现象。 2.他的直接参与者主要是实际参与革命斗争的革命知识分子及中国工农劳动者, 这些活动对

当时处于上层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基本没什么影响。 3.产生了一批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内容的

工农革命歌曲, 这些歌曲都是为了直接配合当时的革命斗争而编写的, 他们对唤醒广大工农 群众的革命觉悟和推动当时的实际革命斗争曾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如《京汉罢工歌》等。

《赤潮曲》:是由瞿秋白作词的,我国工农革命歌曲中刘翠的唯一的一首歌曲, 1923年 6 月

发表在 《新青年季刊》上。 这首歌曲以坚定的信心和抑制不住的革命激情,歌颂了无产阶级 的崇高,伟大理想和坚毅沉着的气概 ...

《大江东去》 :是青主在 1920 年根据《念奴娇赤壁怀古》 所谱写的艺术歌曲, 是我国近代最 早的古诗词艺术歌曲。 为了生动表现原诗中赤壁之战古战场的壮丽形象, 以及诗人触景生发 的爱国之情, 作者运用富于戏戏剧性朗诵与抒情性咏叹相结合的音调, 并配以大胆的和声和 非常钢琴化的伴奏, 以此塑造出气势磅礴又意境深远的音乐形象。 作品的成功体现了作曲家 的杰出创造才能和个性化的创作精神。

《我住长江头》 :是 20年代末,青主根据宋代词人李之仪的词创作的一首引人注目的艺术歌 曲。这周歌曲以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现了主人公朴素又强烈的深情, 旋律优美通畅并富于鲜明 的民族风味儿。 钢琴织体成功的提示了源源长江水的深远和主人公内心奔腾起伏的强烈感情。

《湘累》:是陈啸空根据郭沫若的诗剧所谱写的三段插曲所组成的独唱歌曲。它一朴实、优 美、深情的旋律及鲜明、 浓郁的民族风格, 将人们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挚爱和五四中国知识分 子那种强烈渴求个性解放的心态, 作了生动而真切的表达, 受到当时青年音乐爱好者的广泛 欢迎。

《今乐初集》 《新歌初集》 《新学制成个教科书》 :萧友梅的学校歌曲创作分别收在三本教材 性的曲集中, 即《今乐初集》 ,供高中使用, 1922 年出版;《新歌初集》 ,供高等学校用, 1923 年出版;《新学制成个教科书》 ,供初级中学使用, 1924 年出版。这些歌曲的基本内容主要 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描述, 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审美情操的教育。 其中有些则同时反 映了他对当时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忧虑。

《新诗歌集》 :是赵元任于 1928 年发表的。在其中的作品,是赵元任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创作。 他在五四初期, 就以胡适, 刘半农等人的白话新诗体进行创作, 带有鲜明的支持五四新文化 运动的态度。 他的这些首歌曲不同程度的表现了这一运动所提倡的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如歌 曲《卖布谣》 《织布》等,鲜明天线了他同情被压迫小生产者,和支持劳动者的思想。

《海韵》:是一部由赵元任作曲的,徐志摩作词的,一部典型的,清唱剧式的大型合唱曲。 这部作品不仅成功的运用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合唱手法与独唱、 钢琴的相互交替, 是作品的音 乐发展层层叠口, 走向高潮, 还巧妙的运用不同合唱的音色变化和和声色彩的变化给与作品 请改的发展以生动的渲染。

儿童歌舞表演曲与儿童歌舞剧: 他们都属于儿童歌舞音乐, 但是前者篇幅较短小, 情节比较 简单,完全没有说白的歌舞表演;后者的篇幅稍大,有人物,有情节,歌舞与说白相结合的 小型歌舞剧。

萧友梅的器乐创作:主要是他在德国留学时期所写的《 D 大调弦乐四重奏》 、钢琴曲《哀悼 进行曲》;在北平时期主要有管弦乐曲《新霓裳羽衣舞》等,萧友梅正是在当时我国音乐家 中唯一的器乐创作的开拓者。

赵元任的钢琴创作: 1.创作了少量钢琴小曲,如 1915 年创作的《和平进行曲》是中国第 首钢琴曲, 和 1917 年创作的 《偶成》。但他绝大部分歌曲都是自己配以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 钢琴伴奏。 2.赵元任对钢琴伴奏织体的隐性选择及其变化,也考虑的很得体。

刘天华的二胡创作: 刘天华一生创作了 10 首二胡曲。他对中国器乐方面有着多方面的贡献, 其中以二胡音乐最为突出。 他开拓了二胡独奏音乐的新天地, 并使之成为极富表现力的音乐。 在演奏方面, 他吸取了其他中西乐器的演奏技术, 如类似古琴演奏的泛音, 小提琴的某些弓 在乐曲组织结构与音乐发展方面,他既采用了散板,和带引子,尾声的自由多段体结构,有 成功吸收了西洋音乐常用的和弦琶音和近关系转调等因素。

刘天华的音乐在表达思想、 感情等方面给二胡注入了时代精神, 在他的作品中, 有相当一部 分反映了五四时期知识分子不满现状又看不到光明前景的苦闷心情,如《病中吟》 《悲歌》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 它的前身名为 “北京大学音乐团” ,以“研究音乐发展美育” 为宗旨, 以传播中外音乐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业余音乐社团。 该社正式成立于 19191 年 1 月,由 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任会长,又萧友梅,陈仲子,王露等担任指导。 1922 年 4 月还增聘 了刘天华为国乐导师,到 1920 年,会员达 200 余人,分丝竹、昆曲、古琴等组,还附设一 个 50 人的“丝竹改进会”他们还编辑出版了 15 期音乐期刊《音乐杂志》 。

上海大同演乐会: 这是我国当时规模较大, 及时较长,以研习我国民乐为主的业余音乐社团。 又郑觐文发起,成立于 1920 年,期宗旨为“本会专门研究中西音乐、筹备演作大同音乐, 促进世界文化运动” 。先后培养了如卫仲乐,金祖礼,陈天乐等人才。该会还从事我国古代 雅乐器的仿制,举办古乐器的陈列和展览,进行古乐的演奏,提出了拥有吹、拉、弹、击乐 器组成的新型民乐队的编制设想,还改变了《春江花月夜》 《将军令》等民乐合奏曲。

北京国乐改进社: 由刘天华等发起, 成立于 1927 年。选出以刘天华为首的 15 人执行委员会 和总务、文书、编辑等 7个部的领导机构;并聘请蔡元培、萧友梅等 13 位名誉会员。主要 活动有,第一,出版《音乐杂志》 ,共 10 期;第二,举办暑期音乐学习班;第三,举办中外 音乐家的音乐会。

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成立于 1922 年,由蔡元培担任所长,萧友梅任主任。该所的教 学体制分设本科,师范以及选科三部分: 本科,以培养专门艺术人才为目标,仅规定毕业标 准,不规定毕业年限。师范科,分甲乙两种,前者主要为培养中学音乐教员,规定学习年限 为 4 年;后者主要为培养小学音乐教员,规定学习年限为两年。选科,任何满 13 岁的学生

按规定的费用标准交纳后均可按自己的意愿有选择的入学部分, 这也是入学学生最多的部分。 任教的教师主要有:萧友梅,杨仲子,刘天华等,此外还附设一个不到 20 人的小型管弦乐 队,在五六年间,他们一共举办了四十多次音乐会。该所办学的 5 年左右的时间内,培养了

吴伯超,储师竹、戴世佺等。

上海国立音乐院:建立于 1927 年,原院长由蔡元培担任,萧友梅任教务主任。 1928 年后, 由萧友梅任代理院长。 1929 年,该院改制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长为萧友梅。该校的体 制最初基本上与过去的北大音乐传习所相同, 即分为本科、师范科、选科三部分。 该院的主 要教师有萧友梅,朱英等。原定在院长之下设立教务,事物两个处,在教务主任下分设理论 作曲、钢琴、小提琴、声乐四个系。但实际最初没有分系。至 1929 年,国立音乐院奉命停 办,改组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黄自:(1904 —1938)是我国 30 年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他在美毕业时 创作的管弦乐组品《怀旧》是我国作曲家创作的、 较早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也是美国交响 乐队演奏的第一部中国作品。 回国后一直在上海国立音专担任理论作曲教授和教务主任, 他 当时任教全部音乐理论和作曲理论课程, 包括音乐史,乐器法,配器法及自由作曲等, 有许 多课程在中国还是第一次开设。他先后教导和培养出我国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音乐家, 如贺绿汀、刘雪庵、丁善德等。

他作为作曲家还创作了许多高水平的音乐作品,和《抗敌歌》 《思想》《南乡子》等。另外, 他还根据白居易的同名长诗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 ,这是他唯一的一部大型声 乐曲。

黄自在音乐史,音乐欣赏与和声学方面,均有相当数量的理论著述。

陈洪:广东人。 1927 年留学法国学习小提琴及理论作曲, 1930 年回国,曾与马思聪共同在 广州创办广州音乐院。 1937 年调任上海国立音专教务主任,教授。在九一八事变后,他曾 以爱国歌曲《冲锋号》及《上前线》表现了他立柱抗日救亡的爱国主张,引起极大的社会反 响。

青主( 1893—1959),原名廖尚果,广东人。 1912 年留学德国,学习法律,见习钢琴及作曲 理论。 1922 年回国参见国民革命, 1929 年起担任国立音专艺术刊物《乐艺》季刊及校刊主 编。

王光祈( 1891—1936),四川人。 1920 年赴德国留学,起初研习政治经济学, 1923 年后转学 音乐。 1927 年入柏林大学专攻音乐学, 1934 年以《论中国古典歌剧》一文获波恩大学博士 学位。

应尚能( 1902—1973):是早年留学美国的声乐家, 20 年代后在国立音专任教,他对音乐创 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写出了一定数量的作品。他的创作主要以艺术歌曲为主,代表作有: 《吊吴淞》《请告诉我》《无衣》等。他的音乐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的气质和一定的民族风格, 并且非常注意发挥钢琴伴奏与声乐旋律共同塑造形象的作用。

李惟宁( 1906—1985):早年曾在北京清华学校及北大音乐传习所等接受音乐教育, 30 年代

初先后在法国、奥地利深造并开始进行一定数量的音乐创作。 1934 年回国后主要在国立音 专从事理论作曲的教学,同时发表了他的主要代表作。如抒情独唱曲《偶然》 ,抒情性合唱 曲《夜思》《渔父词》等。这些作品分别收入他的《独唱歌曲集》和《抒情合唱曲集》 。他的 创作数量不多,音乐风格清新,钢琴伴奏富于特色,与黄自等人的作品相比,独树一帜。

陈天鹤(1911—1955)浙江人, 1930年如国立音专学习理论作曲, 其创作以抒情歌曲见长。 主要作品有歌曲《巷战歌》 《采桑曲》等,歌剧《荆轲》 ,清唱剧《河梁话别》 ,以及钢琴曲 《序曲》《血债》等。他深受黄自创作的影响,风格朴实,素材精炼,结构严谨,富于民族 色彩。出创作外,在音乐教育方面,也培养了不少人才。

刘雪庵( 1905—1985 )四川人。曾在国立音专跟宋黄自学习作曲。 “七七事变”后写了著名 的抗战歌曲《长城谣》 、《流亡三部曲》等。其歌曲作品有浓郁的民族音乐风味,抒情易唱, 旋律优美。他曾为 20 多部电影写过插曲, 内容大多表现了人民奋起抗战的热情和精神面貌。

江定仙( 1912—2000 )湖北人。 1930 年如上海国立音专,是从黄自,查哈罗夫。 1936 年在

上海话剧团任乐队指挥,钢琴伴奏等。抗战期间,先后任《乐风》月刊编辑,国立音乐院作 曲组主任等。

其早期音乐创作主要集中在声乐创作领域, 主要代表作有艺术歌曲 《恋歌》《静境》。合唱《春 晚》等。 1934 年在齐尔品举办“征求由中国风味的钢琴曲”中,他的《摇篮曲》获得了二 等奖。 他的作品数量不多,风格有较浓厚的学者风,即对情感的抒发服从于对技法精湛、结 构严谨的要求。

抗日战争前后,他创作了一些群众性的抗日歌曲,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有齐唱《打杀汉奸》 , 合唱《为了祖国的缘故》等。 40 年代,他的创作主要有《浪》 《树》《小马》,以及合唱《呦 呦鹿鸣》等。

聂耳( 1912—1935):1931 年考入黎锦晖主办的“明月歌舞团” 。1933 年与田汉、任光一起 参加“苏联之友社” 音乐小组, 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型音乐研究会” 。1933 年开始音乐创作, 共创作了 37 首音乐歌曲。他是近代作曲家创作成功率最高的人之一。

聂耳个歌曲创作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作品占较大比重。如《大路歌》 《新女性》 组歌等, 表现了工人阶级肩负历史重担, 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英雄形象。 他是中国音乐史上第 一个准确刻画工人阶级形象的作曲家。 其次,他的爱国歌曲也是他创作中影响较广的一部分, 如《毕业歌》 、《义勇军进行曲》 、《前进歌》等。他创作的另一部分是反映中国人民的苦难和 不平的歌曲, 如《飞花歌》《塞外村女》 等。另外,他还写下许多首儿童歌曲, 如《卖报歌》 。 总之,聂耳的歌曲在表现内容与艺术形式上都体现了时代精神与革命倾向, 并且很善于根与 歌曲的内容, 努力探索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进行大胆的艺术创作; 他的歌曲及具有鲜明的 民族风格, 又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真正成为了大众的新生。 聂耳的音乐创作为中国革命音 乐指明了方向,并初步解决了如何运用音乐来为广大劳苦大众服务的问题。 聂耳被誉为中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奠基人。

吕骥( 1909—2002):湖南人。曾在国立音专学习, 30 年代是左翼音乐的早期参加者和重要 领导人,这时期的主要作品有《自由神》等,曾广为传唱;延安时期的代表作有《抗日军政 大学校歌》,《开荒》等,以及大合唱《凤凰涅槃》 。他的歌曲创作有鲜明的时代性,战斗性 和群众性。 他曾任鲁艺音乐系系主任、东北大学鲁艺院长等。 在中国近代革命音乐活动,音 乐理论建树,群众歌曲创作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任光( ):浙江人。早年曾留学法国。曾任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主任,是左翼音乐 的主要骨干,牺牲于皖南事变。他创作的歌曲大多是电影歌曲,代表作有《渔光曲》 《王老 五》《打回老家去》 等。前期创作抒情婉约, 后期创作雄壮坚毅。 任光海写了歌剧 《洪波曲》 , 中国乐器合奏曲《彩云追月》等。抗战期间,曾在新加坡、法国等地从事抗日音乐活动,对 抗战歌曲在国内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麦新( 1914—1947):江苏人。 1935 年起积极投入救亡歌咏运动,成为“民众歌咏会“”业 余合唱团“等进步组织的骨干。曾先后发表了《大刀进行曲》 《马儿真正好》等救亡歌曲。 193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麦新一共写了约 60 首歌曲,其中绝大部分是创作于赴延安以前的阶段。他的创作主要可分 为两类:第一类是战斗型的群众歌曲,如《大刀进行曲》 《游击队歌》《行军》等。儿童歌曲 是他音乐创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其中以《铲东铲东铲》 《马儿真正好》等比较突出。 除了音乐创作外, 麦新在歌词的创作方面, 也表现出自己的才能。 他绝大部分的歌曲都是自 己写的词,此外,如孟波的《牺牲自己到最后关头》 ,吕骥的《保卫马德里》等歌曲,也是 为他的词作谱写的。

贺绿汀( 1903—1999 ):湖南人。曾如国立音专学习作曲。他的歌曲代表作有《嘉陵江上》 《游击队歌》 等。钢琴群《牧童短笛》 和《摇篮曲》 等。还有管弦乐曲 《晚会》《森吉德玛》 。 其作品艺术结构严谨, 音乐发展富于逻辑性。 抗战期间曾在重庆国立音乐院等机构任教, 1948 年负责组织华北文工团,为近代音乐教育和解放区专业音乐教育做出了贡献。

冼星海( 1905—1945 ):早年曾入北平艺术专门学校和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后留学法国。 回国后, 投入到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 参加并组织了许多歌咏活动, 是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 主要骨干之一。同时他还积极创作抗战歌曲, 。 1938 年出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在这期间创作了《黄河大合唱》 。他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多产的作曲家。他 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广泛的体裁形式,具有号召性的旋律,鲜明而有力的节奏,从而形 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曾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如群众性的进行曲《游击军》 。 战斗性与抒情性相结合的群众歌曲《在太行山上》等,儿童歌曲《祖国的孩子们》 ,电影插 曲《热血》等,以及《黄河大合唱》 《生产大合唱》等。

齐尔品( ):出生于俄罗斯。 钢琴家,作曲家。 年间多次来中国, 演奏、 教学, 以及考察、学习中国音乐。他十分重视运用五声音阶作曲技术, 力图使中国近代音乐

创作摆脱欧洲传统音乐的影响, 创作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新作品。 他在上海国立音专举办了 有历史性的 “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 的评奖, 并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些作品推荐给世界 各国,大大调动了一批中国青年作曲家的积极性,扩大了中国近代音乐创作对世界的影响。 他还亲自参加了上述的音乐活动, 先后创作了 《五声音阶钢琴技巧练习》 、《五首音乐会练习 曲》等。

范天祥()出生于美国,1923年任职于燕京大学,1926年创办了燕大音乐系, 并任系主任,教授钢琴和音乐理论等课程。 1926 年,在他任职期间聘任了杨萌浏在该系正 式开设“中国音乐史”课程,在其他音乐学校中未有先例。他除了长期从事音乐教学外,对 开展北平地区的合唱活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由他担任指挥的 “燕大合唱团” ,是 30年代北 平最活跃和优秀的一个合唱团。 1933年起,积极参与《普天颂赞》的编写,其中 47首圣咏 是由他配和声、伴奏或创作的。

工农红军歌曲: 它和民歌的不同在于, 它已经不像过去的民歌那样, 仅仅是对苦难生活的痛 诉,而更多的是反映革命根据地人民获得了自由幸福的新生活,如《八月桂花遍地开》 《女

子革命歌》 等;反映人民对革命、 对领袖, 以及对红军的热爱和歌颂, 如《工农革命歌》 《盼 红军》等;以及反映当时根据地居民的革命斗争生活,如《秋收暴动歌》 《上前线》等。

长恨歌: 是又黄自作曲的我国第一部清唱剧。 他的创作对其后这一体裁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 响。此作品有 10段词, 7个乐章。作品以白居易的同名长诗为内容,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 故事,有针砭时弊的意义。

聂耳的歌曲创作: 《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战斗风格与民族风格相结合的群众歌曲, 过电影唱片等途径迅速而广泛的在全国传播,引起了强烈反响。

渔光曲》:任光所作。这首作品从抒情角度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受剥削压迫的真挚同情,

并通过鲜明民族风格的旋律,刻画出一幅朴实动人的渔民生活景象, 此作品体现了他前期创

作的偏重抒情、委婉的带有民歌风格的特点。

《大刀进行曲》:是由麦新作词作曲的,战斗性群众歌曲。此曲中麦新以一气呵成的独特结

构、富于动力的节奏、直率的情感和粗犷的气势, 生动的刻画了生于这个年代里, 中国人民

决心奋战,抗击侵略者的英雄形象。

《嘉陵江上》:是贺绿汀创作的,具有强烈悲愤的激情,接近于歌剧咏叹调的艺术性独创歌 曲。它以其鲜明的革命形象和完美的艺术技巧获得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赏, 至今仍具有强大

《游击队歌》:是又贺绿汀创作的,流传最广的一首合唱歌曲。 全曲以小军鼓的节奏型贯穿, 充满活力和乐观精神, 反映了全面抗战开始后, 中国抗日战士对胜利的信心, 和不畏艰难困

苦的精神,是一首主调性写法为主的,小型四部合唱。

《南泥湾》:是由马可作曲,贺敬之作词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的衰落及其原因和后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