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安邻水麻将一块怎么算番?

郭爱国教孩子们表演邻水竹琴。

一天不唱,郭爱国就浑身不爽。

邻水记者站 姜慧 本报记者 周文平/文 蒋斌/图

邻水竹琴,又称道琴(情),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2012年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有劳尼太把路带,行过了一排子竹阶。钟鼓二楼分左右,说法楼正对讲经台……”4月20日上午8时许,在邻水县文化馆内,76岁的邻水竹琴传承人郭爱国正在给县文化馆的12名文艺骨干传授竹琴的表演技巧。

只见郭爱国斜抱着一个圆形竹筒,右手指尖拍击竹筒下端,左手则拿着两块竹板,上端系有小铜铃,竹板相碰时铃响板响,音韵铿锵。

“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郭爱国甚是欣慰地告诉记者,几年前他还苦于没有接班人,现在办起了竹琴培训班,可以让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也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竹琴、认识竹琴,甚至爱上竹琴。

竹琴,一种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种。因其伴奏的乐器是竹制的渔鼓筒,故又称“渔鼓道琴”“道筒”。竹琴长3尺,直径2寸,一端用鱼皮或猪小肠蒙上。

“竹琴历史悠久,相传《八仙过海》中的张果老身上背的就是竹琴。”郭爱国说。相传,张果老某日走在一座古老的桥上,忽然听到桥下潺潺流水冲在大竹筒中,发出美妙的声音,他便将竹筒拾起和着流水声轻轻地敲,旋律从指尖流出。于是,张果老就用修长的竹子做成了琴筒,又用两块竹板制成简板,随着琴声配合节奏拍打,使琴声唱声在简板的配合下更有节奏感。

竹琴传说历经了上千年,而据《中国古代音乐材料辑要》中记载,竹琴发源于宋元时期,流行于明代,在浙江、陕西、湖南、广东等多个省份都有发展。四川竹琴大体分为成都调和川东调,邻水竹琴属于川东调。

邻水竹琴源于上世纪20年代,在邻水县尤其是太和乡一带甚为流行,后经邻水县各地民间艺人传唱开来。竹琴以说唱历史故事、历代英雄及好人好事为主,表现人性的七情六欲,抒发人物的喜怒哀乐,一般在茶馆演出,因唱腔优美,深受百姓喜爱。

郭爱国介绍,邻水竹琴表演的道具很简单,就是一根竹筒和两块竹片,不论场地大小宽窄,只要有一个凳子可供艺人坐下,表演便可开始。但正因为道具简单,艺人需凭借着琴音、弹功、面部表情、语言表达等表现形式,以及灵活的传唱,演绎出千姿百态的角色,才能吸引观众。

生、旦、净、丑,在竹琴的一唱一和中细细品味,便觉每一个角色的传神之处。雅有雅的风韵,俗有俗的趣味。

在郭爱国看来,邻水竹琴源于生活,在打、说、唱的表演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与启发。因此,听琴之人无论有无文化,各取所需,一听就懂,听则入迷。在以前,人们经过一天劳累后,到街边茶馆喝喝茶,听听竹琴,疲惫自然一扫而光。

郭爱国从小就对曲艺痴迷,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天不听就浑身不爽。

1943年,郭爱国出生于邻水县太和乡普新村。当时太和乡场镇上有个叫贾政的竹琴人,总喜欢坐在屋前用竹琴弹唱川剧《别洞观景》《空城计》《晏婴说楚》,一来二去,郭爱国被竹琴悠扬的琴声和抑扬顿挫的唱腔深深吸引住了。

“每天都要跑到贾先生家去听上好一阵子,有时候都忘了回家。”郭爱国说,这还不算什么,上世纪50年代,邻水县川剧团的艺人会定期到乡镇演出,他想去看,但是家里穷买不起票,他就跟在有票人的身后,扯着别人的衣角,让检票员误以为他是这家人的孩子,让他得以入场观看。

渐渐地,郭爱国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看和听,他开始尝试模仿表演者的说唱方式、神态举止、男腔女腔转换。无论是放牛割草,还是上山砍柴,他都在反复琢磨,不断练习,每天进步一点点。一段时间后,郭爱国基本掌握了邻水竹琴的唱腔,更是把唱本的内容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

郭爱国的大舅陶德方师从贾政,是一名竹琴艺人。郭爱国恳求陶德方收他为徒,陶德方见他学琴心切,态度诚恳,想看他是否具备资质,便让他进行一段竹琴表演。郭爱国将自学的竹琴节目表演了一段,这让陶德方眼前一亮,随即收他为徒。

在陶德方的指导下,郭爱国刻苦地学习竹琴演奏,因为掌握不好力度,郭爱国的手掌上打起了血泡、磨出了死茧,但他没有停止练习。努力和汗水换来的是技艺突飞猛进,郭爱国青出于蓝,不仅继承了陶德方的演唱技巧和演唱风格,还有自己独特的韵味。1990年,陶德方见郭爱国真心喜欢邻水竹琴,于是将其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竹琴转赠给郭爱国,望他将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29年来,竹琴一直陪伴着郭爱国的生活,一有空闲,他就会拿出竹琴自弹自唱一番。左邻右舍有谁想听,他就搬出凳子坐在门前给大家表演一场。他希望通过这样耳濡目染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和他一样爱上邻水竹琴。

郭爱国没有徒弟,不是他不愿教,而是无人肯学。

邻水竹琴表演起来节奏慢,随着文化娱乐形式的增多以及生活节奏的变快,这种以慢节奏弹诉故事的表现形式不再适合现代人的口味。每次参加县文化馆组织的演出,观众都是中老年人,很少看到年轻人的身影。

同时,邻水竹琴的唱腔也很不好掌握,不下功夫,很难学会,大多数年轻人就更不愿意学了。于是,邻水竹琴面临着无舞台、无市场、缺传人的境地,郭爱国很担心邻水竹琴会因此而慢慢消失。

但是,邻水县文化馆馆长蒋晓明没有郭爱国那样悲观,他说,邻水竹琴这门艺术目前得到了市、县文化部门的重视,正在研究措施对邻水竹琴进行传承保护。

让邻水县文化馆内的文艺骨干学习邻水竹琴就是其中的一项措施。接下来,他们将拜郭爱国为师,学习邻水竹琴演奏。郭爱国也表示,他会将所有的技艺悉数教授给这12个文艺骨干。

为了使邻水这项省级“非遗”项目为更多人熟知和大范围传承,邻水县文化部门又想了一个办法:把邻水竹琴带进校园,由县文化馆的文艺骨干到学校教学,打造“邻水竹琴特色学校”,并在广大的学生群体中发掘对“非遗”感兴趣的青少年,由他们来传承濒临失传的“非遗”文化。

蒋晓明说,邻水竹琴作为一门技艺,要有生命力,就必须得改良,不论是艺术形式,还是表演内容,都既要保护和传承精髓,也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和改造,要具有时代特点,才容易被接受。因此,邻水县将邀请县外更多精通竹琴的艺人到该县进行系统教学,让学的人学得更扎实、牢靠,以提高其对邻水竹琴的认知度,激发其学习邻水竹琴的热情。同时,将党和国家政策加入唱词中,让节目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

“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作为邻水竹琴的传承人,我不能眼睁睁看着这门传统艺术消失。”郭爱国深知这门艺术的传承光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得在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才能让邻水竹琴更好地传承和弘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邻水麻将血战怎么算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