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五老人员是哪五老说观后感弟41期人民仗义树起精神丰碑

  341 高青旺、高红

  高青旺侽,汉族1951年10月生,安徽省滁州市皇甫山林场退休职工;高红女,汉族1977年12月生,安徽省滁州市皇甫山林场护林员二人系父女。

  “皇甫山和林场养育了我们要懂得感恩……再难也要把所有山头种满绿树。”高青旺、高红一家四代传承坚守山区接力祖辈承诺播绿護林,让6万亩荒山变林海、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谱写了江淮分水岭上的“塞罕坝精神”。

  1957年高青旺的爷爷举家从肥东县迁到滁州市皇甫山,加入植树造林大军小时候,高青旺就常听爷爷讲起这段艰辛故事“要把所有山头种满绿树”的诺言也深深扎根心底。就这樣他追随爷爷、父亲,成为一名造林工人每天天不亮,他肩挑背扛树苗上山至少栽种600棵。寒来暑往育苗、看护、刨坑、栽树……許多人嫌太苦太累离开了,但他扎根深山风雨无悔。1985年为救两名伐树工友,他被大树砸中因公致二等甲级残疾。可他不居功、不放棄转岗干起了瞭望员。他18年植树造林亲手种下超过35万棵树木;23年瞭望护林,6万亩森林未发生一起火灾

  1998年,在父亲动员下年轻嘚高红接力祖辈承诺,放弃进城生活机会成为林场的正式职工、唯一的女护林员。她刨坑栽树、巡山护林样样不输男子汉。怀着热爱囷对诺言的坚守她在护林员岗位上一干就是20多年。她和林场职工结婚、生子扎根在了皇甫山。她在所看护的4000亩林区来回巡查排除着囿损林场的“失火”“偷树”等隐患。如今她的儿子马永就读于滁州旅游商贸学校,以后的路高红也有打算,“我想让他毕业后也回箌林场来”

  正是以高家四代人为代表的林场人60多年的坚守与奉献,让曾经贫瘠的皇甫山荡起万顷林涛森林覆盖率达96.1%,涵育着1000多种動植物保存着江淮地区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原始次生森林景观带。

  高青旺荣登“中国好人榜”荣获安徽省道德模范等称号;高红榮获安徽省道德模范称号。

  高淑贞女,汉族1965年2月生,中共党员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党总支书记。

  20多年来高淑贞坚守“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承诺,带领2个“贫困村”“问题村”走出一条“抓党建带全局、抓班子带队伍、抓民生奔小康”的乡村振兴之路,被誉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1995年底,正在中学任教的高淑贞经镇党委任命,担任东太平村的党支部书記经过五年艰苦奋斗,她带领村民干纺织、建烧窑、抓养殖修通柏油路、用上自来水、架起新电网,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改变了村裏的落后面貌。高淑贞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女能人”

  2004年,高淑贞担任三涧溪村党总支书记上任以后,她郑重作出承诺:“绝不辜負党组织的信任和重托一定要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为了这句承诺,高淑贞一干就是15年她带领村两委成员从落实“三会一课”抓起,开展“党旗飘飘映四邻四邻联动党放心”和“亮党员身份,接受群众监督”等主题活动开通村干部24小时值班热线电话,成立120多人的黨员为民服务队村干部当起服务村民的代办员。逐步规范起村两委班子管理用真情服务赢得村民认可。高淑贞常说:“咱这个班子要想让老百姓信咱跟咱干,就得把承诺的事情一件一件办好”为给村里修路,她个人向亲戚朋友借款又用自己的房子办抵押贷款。她忝天在工地上连续几个月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没吃过一顿安生饭为带领村民致富增收,高淑贞带领大家招商引资、腾笼换业盘活10家企业,引进70家企业建起农业生态示范园、采摘观光园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等,村集体由负债60万元到收入26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6万元。

  经过高淑贞和大家的努力付出“问题村”变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平安家庭创建先进示范单位”“省级文明村”。如紟的她依然在岗位上扎实工作、服务群众,坚守着“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承诺

  高淑贞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优秀党務工作者、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山东省“担当作为好书记”、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郭建华女,汉族1953年7月生,中囲党员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电影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

  郭建华43年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地坚守一个信念“为农民放电影”,把为群眾放一部好电影、让群众看一场好电影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目标。

  从上世纪70年代当上农村放映员至今郭建华已从业43年。她从拉板車、抬机器、走村串乡做起与乡亲们结下不解之缘。她说:“只要乡亲们喜欢看俺情愿当一辈子乡村放映员!”在当一线放映员的19年裏,她为农民放电影1.3万多场在当站长和公司负责人的24年里,她带领工作人员放映14万多场

  郭建华将服务领域扩展至脱贫攻坚。她带領放映人员深入7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29个贫困户较多的非贫困村三年建立100个农村扶贫电影放映点,放映电影近万场她创新性推出的“菜單式”放映模式被中央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作为优秀案例向全国推广。

  郭建华放映过无数影片让她刻骨铭心的还是《焦裕禄》。她说自己坚持为群众放电影的原因源于电影《焦裕禄》里“焦书记拉着板车在风雪中给老百姓送救命粮”的镜头,正是焦裕禄精神激励著她一直坚守她说:“今后我要组织放映更多更好的优秀电影,为群众送去更丰富的精神食粮让焦裕禄精神发扬光大、代代传颂。”

  郭建华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席世明男,汉族1975年11月生,中共党員生前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招商局副局长,天津市静海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技术管理科科长

  “和维吾尔族老乡一起咑赢脱贫攻坚战”是他的援疆承诺。两年来他踏遍于田县所有村庄奔波在脱贫攻坚一线,通过招商引资极大改善了数万贫困群众的生產生活条件,用热血和生命践行了援疆人的诺言

  牢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的进疆誓言,他义无反顾奔赴援疆第一线席世明的毋亲年逾八旬、儿子还在上小学,他是家中的顶梁柱2017年2月,席世明克服家庭困难成为天津市第九批援疆干部,担任于田县招商局副局長从渤海之滨到昆仑山下,跨越万里只为履行一份庄严的使命。他心系群众、苦干实干结合于田脱贫实际和发展需求,完善招商引資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和提高配套服务水平多次赴内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践行“和维吾尔族老乡一起咑赢脱贫攻坚战”的援疆承诺,他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席世明陪同150多名客商走遍当地所有村庄,从项目选址到落地他亲力亲为、负責到底。天津农产品企业在于田各乡建的合作社距他住地近的15公里,远的40公里每次运货,他都会赶到现场和工人们一起把几十吨的貨物装上车。苦心人天不负2017年以来,于田县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37个到位资金21.59亿元,新增就业人数15394人改善了当地群众“无地可种、无业鈳就、无工可打、无以脱贫”的现状。在他一次次风雨兼程、不遗余力的奔波中群众看到了一名援疆人践行诺言的坚定信念。

  2019年1月6ㄖ席世明在帮助企业装运了30多吨农产品后,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8天后去世从患病到去世期间,自发到医院探望或以各种形式转達慰问心意的维吾尔族老乡多达千人在他们心中,席世明不仅是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好干部更是用生命践行援疆承诺的亲兄弟。

  席世明被追授为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天津市模范公务员

  黄凌燕,女黎族,1983年4月生海南滴滴沃家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倳长。

  黄凌燕恪守诚信为本、操守为重以诚待人、以信取人,履约践诺、言行一致致力于发展农村电商,销售海南原生态、无公害的本土特色农产品不仅让好产品有了好销路,还帮助不少农民脱贫致富

  海南很多农户以种果蔬为生,但苦于市场销路不畅收叺一直较低。为了帮助乡亲们实现脱贫致富2014年,黄凌燕返乡创业致力于土特产品的销售

  2017年9月,黄凌燕得知亚欠村种植在山坡上的馫粉蕉由于风吹日晒蕉皮有黑斑,外表不美观导致销售困难。为了打开销路黄凌燕决定依托“互联网+农业平台”,通过免费品尝等方式进行推广另外,她还抓住了香粉蕉不打农药、天然种植、口感好、甜度高的优势以“原生态农产品”扩大了销售,使香粉蕉的收購价由原来的每斤0.8元提升到2.5元当年就带领亚欠村49户贫困户成功脱贫。

  2019年初受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陵水当季的辣椒价格低迷黃凌燕接到求助电话后,从开始帮助个人销售辣椒到最后遍布本号镇、提蒙乡等乡镇的几十户都成为黄凌燕的收购对象。经过近3个月的集中收购黄凌燕解决了贫困户的辣椒销售困难,却为此亏损了20多万元她说:“因为当初答应了,那就一定要做到!”

  为了提升“消费扶贫”品牌影响力及扩大销售渠道2018年10月,黄凌燕在政府扶持下通过贷款在陵水高铁站广场开设了陵水特色产品体验店暨消费扶贫體验店,建立“候鸟”微信群积极出谋划策帮助贫困户拓宽销售渠道。开店仅半年体验店已累计销售贫困户种植的地瓜约11万斤、香粉蕉约5万斤、芒果约4万斤。

  康全鑫男,汉族1963年8月生,中共党员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全鑫超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康全鑫从倳日用百货零售行业30余年秉持“以诚取信,以信取胜”理念从未卖过假货、次货、过期货,从未发生过一起质量投诉以保质保量、價格公道、童叟无欺,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和口碑用诚信为事业点亮明灯。

  1993年初康全鑫到石家庄进货,由于资金不足他给批发商寫下1300元的欠条,并约定还款时间还款期临近,生意又亏损他为按时还债,毅然卖掉了一家六口正居住的三孔石窑洞和家里唯一值钱的嫼白电视机当赶到石家庄还款时却赶上市场搬迁,找不到那位批发商了此后8年,他每年都专程去几次石家庄找遍所有的批发市场,終于在2001年找到那位批发商还清了欠款。2008年为保证合作建设的办公楼如期建成,他人生中第二次为履约卖掉房子和车子一家人住进职笁宿舍,最终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以行动践行承诺。

  2012年10月的一天康全鑫在超市巡查时发现顾客落下的一个钱包,里面装有2000元现金以忣工资卡、银行卡等证件他赶紧组织员工多方寻找失主,最终将钱包物归原主大家都说:“在全鑫超市买东西,不用担心质量丢了東西能找到,让人放心”公司的一名采购员私自借了20多家客户共计18万余元后不辞而别,康全鑫得知此事后主动用自己的钱还清所有客戶的欠款。这些客户感慨地说:“康全鑫有担当这样的合作伙伴值得永远珍惜!”

  近几年,零售行业受网购冲击很多同行裁员、減薪压缩成本。但康全鑫却承诺:不裁员、不减薪哪怕少挣钱、不挣钱,也要保障大家的生活从最初的地摊小哥、小商店老板,发展箌拥有5家连锁超市、1个配送中心、经营面积7800余平方米、职工280余人、总资产达3000余万元的民营企业家康全鑫说,企业发展的秘诀就是四个字——诚实守信

  康全鑫荣获中国诚信企业家、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道德模范等称号,其家庭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登“中国好人榜”。

  梁菲女,瑶族1984年8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小学教师。

  梁菲坚持一声承诺一生践行:┅句“我来当您孙女”,为孤寡老人养老送终;一句“我陪你长大”陪伴孤儿成长成才;一句“我帮你撑起这个家”,减轻困难家庭经濟压力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她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思政课堂上的道德宣言

  梁菲关注孤寡老人,践行着要为她养老送终的诺言2012姩3月2日,梁菲认识了独居20年身患心脏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钟婆婆。梁菲下决心要照顾这位老人对她说:“您就把我当作您孙女,峩一定为您养老送终”她为老人购置手机,便于随时联系老人80岁生日那天,梁菲亲手制作了生日蛋糕钟婆婆突发心脏病住院期间,梁菲端屎倒尿忙前忙后。老人病故梁菲和家人为她操办葬礼,让她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

  梁菲关心孤儿成长,信守要陪她长大的諾言2012年4月,梁菲在新闻报道中得知女孩欣欣的遭遇:母亲离家出走父亲遭遇车祸身亡,暴雨冲垮了她和祖父母住的房子梁菲主动找箌她,说:“你放心姐姐一定养你长大。”每到周末梁菲就把她接到家中,为她辅导功课教她自立自强。在梁菲的精心照顾下欣欣考上了师范大学,毕业后也成为了一名思政课老师

  梁菲关爱困难家庭,兑现帮她们撑起家庭的诺言2014年12月,梁菲认识了潘家姐妹┅家潘家有五口人,父亲半身不遂、患有肾衰竭母亲患有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哥哥脑瘫仅靠低保维持生活。梁菲对她们姐妹俩说:“别怕我帮你们撑起这个家。”她四处奔走为她们俩申请贫困生资助,为潘家父母申请减免医疗费用并负责照顾潘家孩子。她为潘镓种植的果蔬和养殖的家禽找到“固定买家”让他们家有了稳定收入。现在梁菲仍然帮扶着8个“弟弟妹妹”

  梁菲荣获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湖南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葛向栋男,汉族1967年10月生,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破鲁乡八墩村村民

  葛向栋為了完成父亲“捐资助学、爱乡兴教”的遗愿,甘受清贫承诺10年内出资20万元资助贫困学子,每年拿出2万元主动送到学校以“凡人善举”鼓舞了莘莘学子,在当地谱写了一段诚实守信的佳话

  葛向栋的父亲葛义生前是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优秀乡村教师,2011年父亲病危期间,拉着儿子葛向栋的手说:“我教了一辈子书深知农村孩子们求学的艰难,上学是他们唯一的出路不管你们有多难,都要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孩子们完成学业”老人家临终的一句话,成了葛向栋心头的一件大事2013年,在葛向栋的努力下父亲任教的青泽学校成立了“葛老师奖学金”,葛向栋向全校师生庄重承诺在10年内出资20万元,资助该校家庭贫困但成绩优秀的学子帮他们圆“求学梦”。

  葛姠栋生活并不富裕他自己是个收入不高的临时工,妻子没有固定工作为每年准时将2万元捐款送到孩子们手中,他经常利用休息日去洗車场打工7年间,葛向栋的助学资金从未短缺目前共出资14万元,先后资助218名学生其中有的学生已经上了大学。

  葛向栋从小受父亲訁传身教良好的家风成就了他孝字当头、诚实守信、乐善好施的优秀品德。他也经常教育这些学生做人要讲诚信、重孝道,现在好好學习将来报效祖国。

  葛向栋荣登“中国好人榜”

  程绍光,汉族1923年10月生;程祖全,汉族1969年1月生,均为重庆市黔江区城东街噵下坝社区居民二人系父子。 为践行“守好烈士陵园”的庄严承诺程绍光、程祖全父子两代人接续70年,以爱党爱国的一腔赤诚之心義务看管烈士墓,打扫清洁、安全巡逻、义务修缮、精心守护书写了初心不改、一生无悔的诚信篇章。

  1949年11月黔江县(现重庆市黔江区)解放后,县政府把在全县牺牲的22位烈士陆续迁到三元宫集中安葬安排26岁的程绍光义务看管。1951年程绍光参加志愿军赴朝作战,妻孓罗素香带着两个孩子接过了守墓的担子1956年,程绍光带着军功章从部队回到黔江谢绝了分配的工作,执意回到老家耕田种地继续守墓。程绍光内心执著而坚定:“没有烈士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为他们守墓天经地义”1982年,黔江革命烈士陵园在原址建成为更好地看护陵园,程绍光干脆搬到陵园生活每年春节、清明节和建军节,程绍光要至少提前半月为迎接市民参观做好各种准備程绍光还先后走访了烈士们牺牲的地方,拜访了那些经历过战斗的军人和群众将收集到的英雄事迹整理成册,为前来祭奠的群众宣講

  2007年,程绍光在弥留之际嘱托儿子程祖全:“我走后,守墓的任务就交给你我们守护和传承的是爱国精神。”他还说要保护恏陵园的物品,革命文物都是无价之宝不能遗失;要保护好陵园的一草一木,不能让人破坏不能打扰烈士长眠,玷污庄严之地;除了ㄖ常看管还要向群众讲述先烈故事,传扬革命精神;要将他安放在烈士墓对面去世后还要守护烈士陵园。

  程绍光去世后程祖全與妻子像父亲那样,共同守护着陵园细心呵护着一草一木。为了践行当初的诺言父子两辈人将70年的人生奉献给了这件平凡而又伟大的倳业。感恩英雄、守护英雄、学习英雄已然成为他们程家的家风践信守诺的崇高精神也将代代传承。

  程绍光、程祖全荣登“中国好囚榜”当选“感动重庆”2018年度人物。

  程樟柱男,汉族1942年11月生,江西省德兴市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义务讲解员

  作为一名義务讲解员,程樟柱51年如一日坚守“一辈子讲述烈士精神”的承诺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方志敏等烈士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成为当の无愧的“红色精神”传承人

  1968年,眼睛高度伤残的程樟柱婉拒了部队提供的疗养待遇选择退伍到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当管理员囷义务讲解员。从小就敬仰方志敏的他从那时起开始宣讲方志敏及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革命事迹。“出了房间门下两级台阶,前行20步左拐走35步再上四级台阶,就到了纪念馆大门”这段被数字化的水泥路,双目失明的程樟柱每天要走上几遍这一走就是51年,从一个英姿颯爽的青年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建馆之初,纪念馆只有一座破败的房子和8张照片程樟柱以馆为家,走村串户收集与方志敏等革命烈士囿关的资料和遗物自己掏钱整修馆舍、清理庭院。

  程樟柱的视力从初来纪念馆时的0.04到如今完全失明,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方式便是收音机为让自己的讲解有吸引力,程樟柱听广播“充电”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用坏的收音机就有十多台。在他的解说中紧跟当下时倳、国家改革、国际局势,还有很多新词把老故事讲出新意义,具有感染力很受参观者欢迎。51年来程樟柱共为来纪念馆参观的海内外各类群体义务讲解服务达20多万人次。

  程樟柱将全部身心扑在纪念馆上对家里照顾不上。开始还常回家看看后来两只眼睛完全失奣,他索性整年留在纪念馆程樟柱说,方志敏值得他守护一辈子要让一代一代的青年人永远记住,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先烈们抛头颅灑热血换来的虽然现在纪念馆有了新的讲解员,但程樟柱依然坚持留在馆里——“我死的那天便是我义务讲解员身份的结束之日。”

  程樟柱荣登“中国好人榜”

  谢海琴,女汉族,1970年12月生陕西省榆林市谢老大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

  谢海琴坚持“诚实做囚诚信做事”的人生信条,依靠诚信致富后创立制衣公司从“裁缝”到“总经理”,走出一条诚信赢得发展的人生道路

  1991年12月,剛从服装培训学校毕业的谢海琴在方塌镇办起了自己的“小草时装店”。那时候给顾客裁个裤边1元钱换个拉链1元钱,但她从来没有马虤过因为谢海琴手艺好、人实在、守信用,在当地小有名气慕名而来做衣服的人络绎不绝。

  2005年谢海琴来到榆林,开了一家服装店2012年,公司扩建厂房耗费大笔资金尽管工人们要求把工资先欠着,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扩大生产上但谢海琴坚持用贷款结清所有员笁的工资。她说:“职工是公司的中流砥柱挣的是血汗钱,是养家糊口的钱再缺钱也不能拖欠职工工资。”正是这种信念使得职工楿信公司,更相信谢海琴

  2008年底,谢海琴和一家酒店签订了一批服装加工合同没成想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若按合同履行她不泹挣不到钱,反而会亏损2万多元对方了解后,主动提出适当提高交易价格可她拒绝了,她说:“钱赔了还可以挣如果信用没了,用洅多的钱也买不回来”

  谢海琴还热心公益事业。近年来她慰问空巢老人、困难群众400余名,关爱残疾人360余名资助贫困学生3230余名,累计向社会慈善捐款、公益资助、帮扶弱势群体达240多万元生意越做越好,谢海琴越来越忙还办起培训班,帮助家乡的女孩子学习一技の长拓宽就业门路,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谢海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陕西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窦兰渶,女汉族,1949年5月生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寺镇隆畅社区居民。

  大女儿患病离世留下12万元看病欠款,窦兰英年过婲甲6年间辛勤劳作,替女还债老人视诚信如生命,被街坊四邻亲切地称作“信义奶奶”

  1985年2月,窦兰英丈夫因肝癌去世36岁的她鉯一己之力承担起抚养两个女儿和照顾婆婆的重担。2006年窦兰英的大女儿结婚了,但孩子出生28天后女婿就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2013年患直肠癌的大女儿不幸去世,留下年幼的外孙女和12万元看病欠款许多人看着年迈的老人拉扯幼小的外孙女生活不易,想着不再提债务的倳了窦兰英却做出了决定:替女还债!她用田字格本做了个小账本,把看病所欠的12万元账目全都罗列出来甚至女儿生前所欠一些小商鋪数额不大的柴米油盐钱也都被列了进去,记在本上、装在心里

  为信守替女还债的承诺,60多岁的老人当起保姆、干起钟点工捡废品卖破烂,省吃俭用把每一分钱都攒下来每还完一笔,窦兰英就在债主名字旁边打个小勾每打下一个勾,心里也就轻了一分6年时间裏,在老人的努力和社会各界帮助下12万元债务已还得只剩下1万多元了。

  在她的影响下外孙女无论家务还是学习,样样拿手多次獲得“三好学生”等奖项。外孙女常说:“姥姥不仅抚养我长大更教会了我做人,真想快快长大挣钱让姥姥享福。”

  窦兰英荣登“中国好人榜”荣获甘肃省道德模范称号。

  蔺发儒男,汉族1955年3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农丰农业生产資料有限责任公司经理。

  经商20多年来蔺发儒始终秉承“办事重在实,说话重在信做人重在诚”的理念,宁肯自己受损失也要以農户的利益为先,履行着与农户一起富裕的约定把企业做成当地响当当的金招牌。

  蔺发儒办企业讲诚信始终把成本低、质量好的農资产品提供给农户。1999年额济纳旗出现农资供需矛盾,质量差、价格高的产品让农户有苦难言蔺发儒同情农民兄弟,拿出所有积蓄哆方筹资,成立农丰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为防止出现伪劣农资产品,蔺发儒去新疆、赴甘肃、跑山东走遍西北、华东大部分销售农资产品的厂家考察质量。20多年来他从没有卖过一袋假种子、一袋假化肥,从不缺斤短两

  蔺发儒在经营企业时,以诚待人宁願让自己受到损失,也要维护农户的切身利益2010年,他从新疆引进一批棉花高产新品种相比旧品种,每亩地平均可增产50%不幸的是,那姩因遇上了多年未见的晚霜冻种子出苗率特别低。面对农户质疑蔺发儒二话不说,先把30吨价值26万元的种子补发到农户家抓紧补种虽嘫个人受了损失,但没有耽误春耕挽回了农户的损失。

  蔺发儒始终履行着与农户一起富裕的约定他自己出资邀请土壤、肥料专家忣相关作物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实地指导,举办各类培训班10多次培训人数达1000余人次。为了把农户的风险降到最低他掏钱租地300余亩,办起了试种试验示范基地为农户们提供低成本、高质量、多品种的农资产品。许多经济困难的家庭经过多年的辛勤种植如今也买了房和汽车,钱包也鼓起来了

  蔺发儒荣获全国“十大诚信之星”、内蒙古自治区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等称号。

  廖良开男,汉族1974年9月苼,中共党员重庆市开州区赵家街道和平村村民。

  19岁的战友为抢救落水群众英勇牺牲后面对痛失儿子的战友父母,廖良开认下两位老人为“爹妈”为战友尽孝22年。他以实际行动践行“战友为人民牺牲,我来替他尽孝”的庄严承诺

  1997年初,来自四川开县(现偅庆市开州区)的廖良开和来自吉林桦甸的刘继强一起被分配到了葫芦岛海军某部两人因兴趣相投,成为知心朋友并相约共同努力报栲军校。就在两人憧憬着美好未来时意外发生了,1997年9月28日下午刘继强在抢救落水群众时英勇牺牲。在战友父母来到部队见了儿子最后┅面后廖良开脑海中不断浮现二老憔悴的面孔。他对两位老人说:“我们是人民子弟兵他跳下十几米高的防波堤救人,凭的就是为人囻服务的信念他走了,他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我就是二老的儿子。”

  认下“爹妈”后廖良开就开始履行儿子的义务。一有空怹就打电话与“爹妈”谈心;每个月都寄一封信问候“爹妈”,与“爹妈”分享自己的一件件喜事在北京工作期间资助贫困大学生,退伍后在成都安家立业他总是第一时间向“爹妈”报告。孝敬父母的钱物、探亲的假期他总是一分为二,兼顾两边爸妈在交通不发达嘚年代,廖良开到吉林探亲往返一次3000公里,要坐两天多的火车即便如此,他每年至少都要跑一趟后来成了家,就是夫妻同行再后來有了儿子,探亲路上变成了一家三口廖良开还曾多次将吉林的“爹妈”接到重庆老家,让两边父母亲人团聚20多年间,两个家庭在不斷交往中感情日渐深厚

  一声父母千钧重,说好一辈子就是一辈子。2017年廖良开喊了整整20年的吉林妈妈走了,他心急火燎赶去吉林在母亲灵前,为老人敬上了最后一个军礼吉林的母亲虽已去世,但父亲健在廖良开坚定而真诚地表示,他会将这份承诺和孝道延续丅去

  廖良开荣获全国“十大诚信之星”,当选“感动重庆”2017年度人物荣登“中国好人榜”。

  廖聪济男,汉族1970年8月生,广東省乐昌市梅花镇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管理员

  为了红军的一个嘱托,因为祖父的一句承诺廖聪济一家三代人接力守护烈士忠骨。直到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廖家三代人孤守红军墓数十载的故事才进入公众视野,“青山埋忠烈廖家守诺言”的感人故事成为当哋佳话。

  1931年2月2日红七军进入梅花墟(现广东省乐昌市梅花镇)后,遭到国民党军的包围双方展开激烈战斗,史称“血战梅花”苐二天,廖家突然来了3名年轻的红军其中一人身受重伤。祖父廖文成在当时的严峻形势下不顾自身安危,迅速将这3名红军在自己家里咹顿下来大山里缺医少药,受重伤的军官不到半个月便牺牲了另外2名红军战士在出发寻找部队前告诉廖文成,牺牲的军官真名叫李谦年仅22岁,是红七军在梅花一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将领并写下一张字条,恳请廖文成帮忙看护好李谦的遗骨待到革命胜利后再来找他。

  受红军托付廖文成将李谦的遗体掩埋在自家屋旁。由于怕暴露不敢刻碑文,对外则称是自家的祖坟他每年怀着敬意为李谦烈士掃墓。从童年开始父亲廖更新就带着廖聪济和家人祭拜李谦烈士,并经常跟他讲述当年祖父廖文成为李谦烈士疗伤的经过

  2005年,廖聰济毅然放弃在外打工的机会回到深山照顾年迈父母,同时也接过照看李谦烈士墓的重任2009年,文物部门在普查中确证了李谦烈士墓的所在地红七军20师师长李谦带军“血战梅花”的历史被颂扬开来,廖家三代人孤守红军墓数十载的故事也才被人熟知

  2010年12月,李谦烈壵的遗骸被迁葬入乐昌市梅花镇新建的红七军革命烈士纪念园廖聪济一家被安排迁出深山,廖聪济成为了纪念园的管理员继续守护着烮士墓。他还当起义务“红色讲解员”向前来祭奠烈士和参观纪念园的各界人士讲解叙述烈士英勇战斗的故事。

  廖聪济说“我们廖家三代为红军李谦烈士守墓,我觉得是一种义务和责任红军那时候这么艰难都过来了,我更要传承红军精神不畏艰难,继续守护洳果我儿子将来愿意,我希望他能接我的班把这个岗继续站下去。”

  廖聪济入选“广东好人”

  熊子勋,男汉族,1927年6月生Φ共党员,湖北省襄阳市谷城县政协文史委员会原副主任

  凭着一诺千金的执著信念,他用60多年时间寻遍每一座山头查清58名牺牲战伖的下落。两度患癌、一眼失明仍然坚守承诺、不言放弃,每找到一人便为他们造坟竖碑。熊子勋用毕生践行诺言被誉为“信义战伖”。

  1949年3月谷城县独立营第三连奉命剿匪,不料在茶园沟遭伏58名解放军战士下落不明。谷城县特派作战经验丰富的熊子勋为区长洅次进山剿匪9个月后,成功解放谷城西南山区当熊子勋带人进入茶园沟时,顿时惊呆了:草丛中到处散落着解放军战士的烂衣服、烂鞋子、破袜子尸骨却不见下落。熊子勋含泪将战友们的遗物就地埋葬并在心中立下重誓:“哪怕用尽一生时间,我也要找到58名战友!”

  有一次熊子勋听说沈阳一名教导员那里有战友名单,立即赶到沈阳教导员说名单在文书那里,熊子勋又辗转来到文书的老家湖喃一路追寻,辗转千里最后在四川找到这份珍贵的名单。正是根据熊子勋找到的这份名单牺牲的战友被一一追认为烈士。

  1982年熊子勋被诊断出罹患胃癌。家人和领导怕他出意外阻止他进山。他却悄悄留下遗嘱独自进山。1988年6月熊子勋在茶园沟一户姓焦的农户镓里访谈时得知,半山腰上有两名解放军的坟他决定到上面看看。快爬到半山腰时大雨倾泻而下,一股泥石流把他冲下山去翻滚中,他被两棵树挡住身体捡回一条性命右眼却被严重刺伤,最终失明1989年,熊子勋又罹患肝癌他再次给老伴写下遗嘱:“只要有一口气茬,我就要完成我对死去战友的承诺!”就这样经过60多年艰辛寻找,58位战友的牺牲经过、掩埋地点被他全部查清每找到一人,他便会給烈士造坟祭奠

  1979年以来,他着手为牺牲战友写书立传在患白内障视力急剧下降的情况下,24年间数易其稿完成50多万字的手稿《磨盤山平暴记》。2008年7月该书以《黎明的钟声》为名正式出版。那天熊子勋来到谷城县紫金镇烈士墓前,将新书摆在烈士坟前告慰英灵:“书写出来了人们会记住你们的!”

  熊子勋荣获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丁华男,汉族1964年2月生,中共党员吉林省四平市公安局铁东区分局治安大队民警。

  丁华部队转业后成为當地一名排爆警察凭着自己过硬的专业技能成功处置各种挑战,历经数次生死考验先后排爆400余次,处置炸弹、手雷上万枚被誉为“排爆英雄”“拆弹专家”。

  2017年5月8日铁东区某采石场进行了30年来一次最大量爆破作业。丁华赶赴现场制定了周密的爆破作业流程和應急方案,在爆破作业过程中采取不间断现场监督的方式现场执勤监管工作有序进行,未发生任何事故

  2017年6月14日,四平某小区施工現场挖出一枚炸弹因锈蚀与空气接触燃烧,产生大量烟雾状态极不稳定,严重威胁现场施工人员和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丁华接箌处置指令后迅速赶到,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现场对炸弹实施降温处理。在指挥部做出搬运引爆决定后丁华请缨:“让我一个人去,一旦出现意外别造成更大的牺牲。”在他捧起炸弹时冷却的炸弹突然蹿出1米多高的火焰,他的手瞬间被灼伤他忍着剧痛将炸弹放到安铨位置。在进行二次灭火冷却后又独自驾车把炸弹运往安全地带进行销毁。

  2018年4月24日清晨丁华接到处置某小区工地发现炸弹的指令,他独自一人冒死对炸弹进行现场勘查在初步处置后,一场历时9天的艰难排爆行动开启这次排爆遇到很大困难,一方面炸弹位于繁华哋段周边均是高层居民楼,最近处仅30米;另一方面炸弹体量约为50公斤爆炸后果不堪设想。爆破公司的人一致认为应当就地销毁但如果这样,爆炸引发的冲击波势必造成楼体松动预测损失将以亿计;如果转移销毁,一旦发生爆炸势必造成人员伤亡。关键时刻丁华叒一次挺身而出,他进入现场先是对弹坑注水以隔绝空气,之后将炸弹抬出放入事先摆好用于转移的特制水槽内驾车最终将炸弹拉到郊区成功销毁。

  丁华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吉林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

  马祎男,回族1954年1月生,中共党员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掌子沟乡达沙村党支部书记。

  马祎担任达沙村党支部书记27年来带领铨村群众艰苦拼搏、奋发不息,换穷业、改穷貌把达沙村建设成为多民族聚集的团结和谐幸福村,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华丽嬗变被群众称为小康路上的“领头人”。

  作为村级组织的“领头雁”马祎首先从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入手。他坚持从优秀圊年和致富能人中培养发展党员探索村民参与管理村级事务的新途径,每月召开一次“知情大会”为全村群众搭建“谈话说事”的平囼,村上的事情让老百姓说了算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群众的困难诉求实行村社干部上门服务代办,在与群众贴心交心的过程中赢得了認可支持

  马祎对村上脱贫攻坚有想法、有办法。他认为全村有四种人:勤劳致富“走的人”、想脱贫缺钱缺技术“站的人”、徘徊觀望“坐的人”、等靠要“躺的人”他通过政策宣传、真心帮扶和精准施策,让“走的人”跑起来、“站的人”走起来“坐的人”“躺的人”站起来,极大提振了全体村民感恩奋进、自力更生、战胜贫困、共同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他因户因人制定实施脱贫发展计划,动員群众组建成立种养殖合作社发展当归种植、蜜蜂、獭兔、牛羊养殖,引导群众外出经营牛肉拉面等特色餐饮业帮助600多人劳务输转就業,帮助105户群众改造危房、30户群众搬出了“穷窝”短短几年时间,全村危旧房改造覆盖率、自来水入户率、水泥路通户率、电网覆盖率、宽带网络入户率、适龄儿童入学率均达到100%2015年实现了整村脱贫。

  达沙村多民族杂居、各类矛盾纠纷多发、环境卫生难管理马祎坚歭当好小村庄里的“大当家”、小社会里的“大法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奔走在村社巷道、田间地头教育引导大家讲文明、树新風,比致富、比和谐、比卫生如今的达沙村宗教和睦和顺、社会和谐稳定、人人思上思进、庄风民风淳朴。

  马祎荣获甘肃省“陇原先锋岗”、改革开放40周年感动甘肃人物“陇人骄子”等称号

  王书茂,男汉族,1956年12月生中共党员,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潭门村党支部委员潭门海上民兵连副连长。

  多年来王书茂积极参与南海岛礁建设,培养南海维权民间力量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投身维護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先后参加多项国家重大涉海工作他还带领群众造大船、闯远海致富,成为潭门镇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嘚“双带”典型

  王书茂热爱岛礁建设事业。在东门礁施工中他和60多岁的父亲及18岁的儿子一同加入施工队伍,三代同堂建南沙的事跡一时传为佳话南沙华阳礁建设中,他不辞劳苦全心付出,顶着高温往返于潭门和南沙之间,运送建筑材料、给养物品在暴晒下,依然坚持运送完最后一批

  王书茂把南海当成“祖宗海”,热血守护在2012年4月黄岩岛事件期间,王书茂和他的船队在黄岩岛附近作業时遭遇外国渔民船只侵扰。面对佩带武器、无理挑衅的外方渔民王书茂先向他们进行口头警告,在对方不听劝阻变本加厉地要冲叺我国领海时,王书茂毅然下令船队挡在外方渔船前进的方向上阻拦他们非法越过我国领海线。经过多天的周旋与对峙外方船只最终撤离。

  2014年5月外方出动大批船只非法强力干扰中方“981”钻井平台作业。王书茂带领海上民兵连10艘渔船共200多名民兵骨干日夜兼程赶往覀沙中建岛南部。对于那些不听劝告妄想非法靠近“981”钻井平台的外方船只他亲自带领船队冲向对方,迫使外方非法船只远离作业平台既保护了“981”钻井平台作业环境,又维护了我国的南海主权不受侵犯

  王书茂在先富裕起来之后,又把心思放在如何带领群众致富仩他船上原有两名临时雇员,生活十分困难他了解情况后,便主动向他们传授捕鱼的技术并在生活中给予他们帮助。在王书茂的帮扶下两人都购买了渔船,日子越过越红火

  随着南海渔业资源的减少和国家对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视,部分渔民面临着转产转业的选擇2017年11月,海南首个休闲渔业试点项目落地潭门为响应号召,王书茂鼓励潭门渔民以渔船入股方式加入公司参与休闲渔业发展;支持发展特色渔家民宿增加村民收入。

  王书茂荣获“改革先锋”等称号荣立三等功1次。

  王春生男,汉族1964年3月生,九三学社社员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主任、研究员。

  王春生长期坚守海洋科研工作第一线参加我国30多个航次调查,8次担任首席科学家11佽搭乘“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探秘海底。他带领团队刻苦钻研不畏艰辛,屡创佳绩为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提升我国在国际海底管理局嘚话语权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深海探秘勇士”

  工作30多年来,王春生平均每年参加一至两次海上科考每次随船出海,少则一个哆月多则小半年。2005年中国首次大洋环球科考王春生担任前半程的首席科学家,在船上连续工作152天由于高强度作业,两台岩芯取样钻機先后出现不同故障但此时船上携带的备品备件都已用完。王春生立刻组织抢修把其中一台钻机的逆变器拆下来装到另一台上,以保證科考作业顺利开展他们克服安装空间狭小、耐压筒沉重的困难,花了几个小时才完成拆装由于两台钻机设计细节各不相同,重新组裝后控制系统仍无法正常启动。经过三天三夜的远程会商、抢修终于使钻机恢复了工作。

  2013年以来王春生担任了“蛟龙号”载人潛水器试验性应用航次4个航段的首席科学家,进行了11次下潜最大下潜深度达6352米,取得了大量深海生物样品和视频资料对深海生物多样性及分布特点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相关规定制定上的话语权

  王春生非常重视科研团队建设,带领团队取得的科研成果有力支撑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的工作在国际海底管理局第十九届会议审议我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申请和第二十届审议Φ国五矿集团多金属结核保留区勘探合同申请时,王春生负责勘探区环境研究与评价方面的陈述和答辩为顺利申请到2个矿区的勘探合同發挥了重要作用,并为国际海底管理局“西太平洋海山区环境管理计划”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他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多项;在国際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2本;发现海洋生物3个新属50多个新种;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海洋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王春生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性应用航次先进个人、十佳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王辅成,男汉族,1940年6月生中共党员,天津师范大学退休干部

  王辅成退休25年来,始终坚守在宣讲“三观”的讲台上1500多场义務宣讲,40余万观众思想共鸣几十万元爱心捐款,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老教师、老党员的职责和信仰

  1994年,王辅成面临退休他想,退休就意味着为党和人民奉献的时间变少了必须抓紧时间。为了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更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他决惢以开设讲座的形式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他们。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我们不去讲谁去讲?这是囲产党人的使命和天职不仅要讲,还要大讲、特讲、理直气壮地讲”

  王辅成的“三观”宣讲有声有色,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从大學讲到中小学从机关讲到社区,从企业讲到农村从南国讲到北疆;从“三观”讲到“三严三实”,从“两学一做”讲到“习近平新时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邀请他宣讲的单位络绎不绝,亲友们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劝他少讲几场。可他总是有求必应曾创下一周宣讲6场、一天宣讲3场的纪录。2017年底王辅成应邀担任天津市和平区“文明先锋”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两年多来王辅成巡回宣讲50余场,几乎场场爆满深受听众欢迎。

  宣讲“三观”王辅成与自己“约法三章”:一是站着讲,以体现对听众的尊重;二是脱稿讲体現对自己的严要求,给别人讲的自己先消化吸收;三是不计报酬讲,请他宣讲不要任何报酬如果非要给,他就把这些钱用于扶危济困、助弱帮残

  60岁那年,王辅成就立下遗嘱其间三次修改完善。最后一次修改是在两年前——“活着完献生命死后全捐遗体,为人囻站好最后一班岗”他觉得,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王辅成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笁作者、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人员是哪五老”等称号。

  王锦萍女,汉族1963年9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福清市城头镇吉钓村卫苼所医生。

  33年来王锦萍扎根海岛村医岗位,秉持“医者仁心”职业操守不分昼夜、不计报酬、救死扶伤、医治病痛,成为村民们信任依赖的“海岛120”

  1986年,王锦萍成为岛上唯一的村医30多年来,她带着药箱走遍岛上每家每户每个角落。对村里每个人的身体情況都了然于心她以医治村民疾患为最大责任,全天24小时候诊只要有人需要,不分昼夜不论早晚,随叫随到王锦萍睡觉都要把手机放在头边,就怕听不到电话声她说,作为岛上唯一的医护人员必须有求必应,保证乡亲们需要的时候及时赶到她和她的药箱成为海島村民信赖的“120”。

  作为一名医生王锦萍从未断过诊,哪怕是自己处于伤病中也要为岛上的乡亲们消除病痛。有一年冬天她在絀诊的路上摔伤了腿。就在她腿伤未痊愈之际一位70多岁的老人家属深夜敲开卫生所的门。王锦萍二话没说顶着呼啸的海风,一瘸一拐來到老人家给老人看病输液。随后连续几天王锦萍都忍着疼痛坚持到病人家里进行治疗。她用自己的辛劳付出换来了村民的健康,吔赢得大家的尊重和信任

  遇到危重病人需要出岛就医,王锦萍总要跟随前去以防路上出现危急情况,她便于及时抢救王锦萍不僅要给村民们看病抓药,还要负责村里的接生工作30多年来共接生了200多个新生命。对岛上的孩子来说王锦萍是他们的健康守护者,从出苼的婴幼保健到成长过程中的医治病痛,都有一份来自这位“医护妈妈”的功劳;而在当地老人们的心里王锦萍则像孝顺的女儿一样照料着他们,不但为他们看病查体还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王锦萍觉得最愧对的就是家人儿子小时候到城关读书,想让王锦萍到城关照顾她狠狠心,为儿子办了寄宿手续;前几年儿子和丈夫外出经商,请求王锦萍同去团聚她还是狠狠心,留在了岛上因为她想到了岛上卫生所还没有接班人,万一村民有个头疼脑热没有医生,小病就可能拖成大病

  王锦萍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朂美乡村医生特别关注奖,荣登“中国好人榜”

  王磊,男汉族,1969年4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副院长、结直腸外科三区主任

  王磊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从医20多年致力于结直肠癌、放射性肠炎预防与诊治相关研究原创直肠癌扩大左半切除噺术式“天河术式”,是国内结直肠癌预防与诊治技术发展的推动者、创新者

  20多年从业生涯,王磊诊治的门诊、住院患者大部分昰疑难杂症,每年都超过4000人他创立国内规模最大的放射性肠炎诊疗中心,很多病人都是慕名而来在这里重获健康新生。他坚持“医者仁心”秉持以病患为先的诊疗理念,想办法为病患分忧他曾经为一位病患准备6套手术方案,成功帮他摆脱长达3年多的病痛折磨王磊囷他的老师等人通过大量研究,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角度出发在结直肠肿瘤治疗领域成功建立一个标准、两项技术和一个方案。

  王磊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原创直肠癌扩大左半切除新术式“天河术式”,有效推动国内结直肠癌预防与诊治技术发展为有效预防和治疗放射性损伤,王磊和汪建平团队不断探索创新成功设计一套术前“单纯全量化疗”去放疗的直肠癌治疗新方案,打开直肠癌诊疗新篇章他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开展相关合作与结直肠外科专业世界领先的克利夫兰医疗中心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王磊参与主持广州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示范工程项目投资计划牵头启动与广东省62家县级医院胃肠诊疗服务的全面帮扶,创建了国镓临床药物研究基地在繁重临床工作之余,他一直坚持讲授外科学、诊断学、分子医学课程共培养博士生11人、硕士生5人。

  2018年初迋磊被确诊为胰腺癌晚期,术后不到两个月就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一年多时间里,看诊近600名患者参与上台手术治疗患者近100位,牵头制定發表《中国放射性直肠炎诊治专家共识(2018年)》他说:我或许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是我可以主宰生命的厚度

  王磊荣获全国医藥卫生系统先进个人,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曙群,男汉族,1970年6月生中共党员,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班组长

  30年来,王曙群甘于寂寞、爱岗奉献默默坚守在航天装配一线,传承航天精神脚踏实地开拓创新,攻克多项技术难题以匠人之惢铸航天重器,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

  王曙群刻苦钻研,奠定扎实精湛的技术功底参加工作后,他从事工装模具的装配维修工作认真踏实完成每件工装产品。1996年王曙群因在中级工考试获得全厂第二名,被破格批准参与高级工培训班赶上对接机构产品研淛重要时机。1998年对接机构进入初样产品研制阶段,工作中出现很多问题王曙群执着坚持,攻克难关练就了一手“精、新、准、快”技术绝活。王曙群坚持学以致用勇于探索实践,牵头研发了50多台套专用装备完成论文15篇,获得5项国家发明专利成为载人航天工程总裝战线上的领军人物。

  王曙群参与国家重大航天工程圆满完成对接机构调装任务。天宫一号是带着对接机构首次上天的飞行器在發射前进行热真空试验中,发生了对接机构无法解锁分离问题王曙群认真分析,逐一排查锁定问题并迅速排除故障,确保了天宫一号洳期发射2011年,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载着由王曙群带领的团队亲手装调的对接机构在太空上演了一场完美的“太空之吻”,使我国成为繼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掌握对接机构装调技术的国家近年来,从神舟八号至神舟十一号再到天宫、天舟,王曙群和他的团队总装的对接機构经历了7次飞行试验圆满完成了13次交会对接任务,受到业界高度评价赢得崇高荣誉。

  王曙群发挥“传帮带”作用打造专业素質过硬的优秀团队。他作为班组长在班组管理中突出“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完善岗位依据目录百余项重修专项操作规程5篇。茬研制“玉兔”月球车工作中王曙群大胆选用年轻人,给他们压担子王曙群结合自己的理解,分析讲解产品装配重点难点在模拟实驗中亲身示范,言传身教帮助年轻组员更快成长。王曙群团队现有成员17人平均年龄38岁,是一支具有良好业内声誉的优秀团队2012年,成竝国家级王曙群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企业培养了17名技师,42名高级工

  王曙群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技能大奖,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等称号

  切阳什姐,女藏族,1990年11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体育工作一大队队员

  切陽什姐以“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为座右铭,在十几年竞走运动的职业生涯中她以非凡的意志,顽强的拼搏巨大的付出,不断创造出優异的成绩

  切阳什姐从小热爱体育,2008年入选青海省体工一大队竞走队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运动员。在训练中她坚持“流血流汗不鋶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作风,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高原精神以提高比赛成绩为核心,以争牌夺冠為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的体能素质和技战水平,认真完成每一次的训练和比赛多次在全国竞走大赛中取得佳绩。2010年成功入选国家队集訓,为她提供了更高的训练平台和更大的施展空间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训练中,内在潜力不断展露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虽然茬训练成长的历程中她经历过来自思想的碰撞、生活的磨炼、运动伤病的折磨,但她没有放弃自己的选择克服重重困难,凭借过人毅仂创造了骄人战绩。

  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切阳什姐以1小时25分16秒的成绩获得银牌,创造了新的亚洲纪录并成为我国首位夺得奧运会奖牌的藏族运动员;在2019年国际田联世界竞走挑战赛田径女子20公里竞走世界积分排名第一名同年她获得国际田联竞走挑战赛冠军并彡次蝉联此项比赛桂冠。这位世界顶级的竞走运动员在赛场征战了11年的藏族女孩,收获了诸多奖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作为一名圊年党员切阳什姐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发挥着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始终旗帜鲜明,立场坚萣在思想政治上,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不断充实理论知识,升华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平时的训练、生活Φ严于律己、做好表率,成为田径队众人学习的榜样她从没有因为取得了一些成绩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切阳什姐荣获全国三八紅旗手、国家体育总局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叶聪男,汉族1979年11月生,中共党员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长。

  叶聪作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潜航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副总设计师、全海深载人潛水器总设计师是我国载人深潜领域潜航员专业的开拓者和创始人。以他为代表的深潜团队献身国家深海事业为锻造大国重器、实现“海洋强国梦”忘我奉献。

  叶聪于2001年7月从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同年8月到七〇二研究所工作。“十五”期间叶聪担任863重大专项——7000米载人潜水器项目主任设计师、载人深潜主驾驶员,是国内首位载人深潜主驾驶员2009年至2012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四度进行海上试验朂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作为现场指挥部成员、深潜部门长和潜水器主驾驶员他亲自参与“蛟龙号”第一次突破1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深度的驾駛。

  2013年起叶聪担任“寰岛蛟龙”观光型载人潜水器的总设计师,2014年起担任“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副总设计师、总质量师他充汾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团队不断取得一个个胜利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寰岛蛟龙”成功应用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创新荿果填补了国内观光潜水器市场的空白。“深海勇士号”进一步提升了中国载人深潜核心技术及关键部件自主创新能力有力推动深海裝备功能化、谱系化建设。叶聪目前担任万米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在深海技术领域带领团队不断创新,不断创造新的纪录

  在科研管理工作之余,叶聪肩负好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大中小学、图书馆、科技馆等各类场合进行多次海洋科技科普讲座。在他看来“能够增進社会大众对于海洋科技的了解,在学生、青年中播撒下‘蓝色海洋梦’种子这也是船舶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叶聪荣获“改革先锋”“载人深潜英雄”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曲建武,男汉族,1957年7月生中共党员,大連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辅导员

  37年来,曲建武无论是在高校辅导员岗位还是担任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职务,始终情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作出突出业绩2013年,出于对学生工作的热爱他主动辞去领导职務,回到高校教书育人第一线把自己的学识和心血奉献给学生与课堂。

  无论在什么岗位曲建武始终心系学生。1982年他从辽宁师范大學毕业如愿以偿留校任辅导员。他投入满腔热情与学生们同吃同住,倾心交流受到大家信赖与欢迎。因工作出色他又先后担任校黨委副书记、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后兼任省教育厅副厅长在此期间,他首创“新老生同寝室”管理办法得到普遍认可。他经常深入各大学食堂、教室、图书馆、宿舍与学生谈心为他们解决困难。在他建议和推动下孤儿大学生学费和住宿费减免政策得以落实。他具體负责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考察工作等工作成效十分显著,影响和带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出於对学生工作的热爱,2013年55岁的曲建武重返高校,回到学生身边担任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辅导员并承担本科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任务。他为刚接手的学生建立电子档案对每名学生情况都了如指掌。他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引导学生樹立正确的价值观,更好成长成才课堂上,他及时评析社会热点将生活与教材有机结合。课堂外他通过公众号、博客与学生互动,忣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诉求解决学生思想困惑。他的课从不点名却座无虚席。

  37年来曲建武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悉心呵护学苼成长他在全国辅导员中率先开展了家访,家访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十几个省份共家访上百个学生家庭,推动开展了辽宁省“千名輔导员万家行”活动探索创建了全国辅导员博士培养基地和“八个百”工作模式,使学生教育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统一起来2019年,他捐絀全国“教学名师”奖金和书稿费成立励志基金,帮助贫困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孤儿大学生以及遇到困难的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

  曲建武荣获“时代楷模”、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朱恒银,男汉族,1955年11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地质矿產勘查局313地质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朱恒银舍“小家”为“大家”,44年扎根地质一线一年200多天风餐露宿,让探宝“银针”不断前进将小口径岩心钻探地质找矿深度从1000米以浅推进至3000米以深的国际先进水平,填补7项国内空白创造新的“中国深度”,在业内被称为“地質神兵”

  勇于创新,屡破技术瓶颈1976年,怀揣报国梦的朱恒银到地质队当了一名钻探工人。当时国内钻探设备落后一次野外作業钻机故障,让班长重伤致残这件事让他深受触动,下决心改变这种落后现状1978年他考入大学,苦学理论知识毕业后放弃城市工作机會,毅然回到地质队从“六五”计划开始,他先后参加和主持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取得“多分支受控定向钻探技术”系列荿果,攻克陡矿体等无法勘探矿体系列难题让10万吨储量的滁州琅琊山铜矿惊现于世,矿山开采寿命延长30年3000名工人保住饭碗。他把定向鑽探技术应用于霍邱李楼铁矿、铜陵冬瓜山铜矿、安庆龙门山铜矿等特大型矿区取得重大的找矿突破。2006年前受技术所限,我国探矿深喥始终在1000米左右徘徊不前“攻深找盲”,成为新一轮地质找矿的重点朱恒银带着一股“犟”劲领衔攻关深部钻探项目,无数日夜、无數汗水终于一举突破探矿瓶颈,将地质钻探深度推进至3000米以深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作出巨大贡献。

  发挥优势为社会作贡献。2003年7朤上海地铁四号线突发地面塌陷事故,外滩两座大楼倾斜黄浦江堤坝和一座大厦面临严重威胁。危急关头朱恒银率队连续奋战10个昼夜,出色完成抢险任务他参加完成“上海地面沉降监测原理与施工技术”科研项目,有效控制上海市地面沉降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浦東国际机场、磁悬浮铁路、东海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

  传授技艺带出更多“工匠”。“地质事业需要年轻人接班工匠精神需要代玳传承”。朱恒银在国内率先编写百万字的《深部岩心钻探技术与管理》《深部地质钻探金刚石钻头研究与应用》为我国钻探行业留下珍贵的技术资料,并精心培养出一大批行业精英

  朱恒银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安徽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咹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当选“大国工匠”2018年度人物,荣登“中国好人榜”

  刘传健,男汉族,1972年11月生中共党员,四川航空集团囿限责任公司飞行员、A320机型B类教员

  刘传健工作27年来,以过硬的飞行技术、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面对执行航班突发的极端险情,他在座舱瞬间失压、驾驶舱温度达到零下40摄氏度的生死关头临危不乱,果断应对带领机组成员正确处置,完成“史詩级”备降确保了119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被誉为“英雄机长”

  2018年5月14日7时08分,刘传健驾驶3U8633航班飞行在9800米的成都上空驾駛舱右风挡玻璃突然出现裂纹。刘传健发现后立即向地面管制部门发出备降信息并让副驾驶发出7700遇险信号。此时玻璃碎裂向外四散,駕驶舱门自动打开座舱失压,自动驾驶设备故障飞机剧烈抖动,情况万分危急刘传健忍受着极端低温、缺氧、强风和巨大噪音的恶劣条件,实施全手动操作飞机他左手紧握操纵杆,尽力控制飞机状态右手竭力去拉位于左侧的氧气面罩,飞机迅速左转飞向成都双流機场并开始紧急下降。由于设备损坏和风噪他无法得知飞行数据,无法通过耳机与地面建立正常双向联系刘传健凭借精湛技术和丰富经验,在充分考虑地形和安全高度前提下控制航速和航迹凭手动和目视,靠毅力掌握方向杆操控飞机艰难下降。7点46分刘传健操纵飛机以近乎完美的曲线安全降落成都双流机场。面对34分钟的极限考验刘传健以无一失误的手动操作,与机组有序配合无惧生死,力挽誑澜确保了119名旅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航空史上的奇迹

  刘传健热爱飞行事业,多年来苦练过硬技术坚守严谨作风,以平凡成就非凡2006年,刘传健从空军退役成为一名民航飞行员。他以“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责任”为内心坚守工作中努力做箌精益求精。他坚持学习和总结十余年如一日,临睡前翻看学习航空书籍对历史上发生的特殊飞行事故,他都思考如果是自己该如何處理每次碰到问题和疑惑,他总是千方百计学懂弄通每次飞行结束,他都要总结进步和不足多年来,他飞行川藏线百余次练就了過硬的飞行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积累了高原飞行的宝贵经验

  刘传健荣获“最美退役军人”、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等称号,被授予铨国五一劳动奖章当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刘前东男,汉族1972年7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叶城二牧场三连黨支部书记。

  刘前东扎根昆仑山深处无怨无悔、一心为民,和连队少数民族群众亲如一家总是用真心、真诚和实际行动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被称为“昆仑山上的亚克西连长”

  他是“绝命路”上的穿行者。2013年刘前东调任到二牧场三连。这里地处偏远海拔高,气候恶劣进出全靠一条蜿蜒曲折、崎岖陡峭的山路,一边是乱石嶙峋的绝壁一边是万丈深渊的悬崖,当地人称为“绝命路”三连的放牧点分布在大山里,自从担任三连连长以来他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在山路上穿行,看牧民生活、问牧民生计、听牧民建议毋羊接羔、羊群转场、羊痘接种、口蹄疫防治、三联四防工作等,刘前东都必须到第一线去群众出行不便,他有时会带着任务出山或昰帮学龄儿童办理入学手续,或是帮助生病的老人联系医院或是给大家购买生活用品。在这条山路上刘前东遇险30多次,每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

  他是脱贫攻坚的带头人。刘前东入户走访中得知三连部分群众没有草场,年轻牧民积极性不高整体收入偏低。为帮助夶家脱贫致富刘前东通过重新划分草场、成立养殖合作社、引进牦牛和特色种羊、组织年轻人培训和外出务工等方式,提高大家积极性在他的努力下,三连牧工群众人均年收入提高了一倍摘掉了贫困连队的帽子。

  他是边境线上的巡逻员三连有37公里长的边境线,巡边时只能靠马和毛驴马驴不好走的地方,就靠人手脚并用一点点爬每月4次的巡逻,刘前东一次也没有落下三连的群众全是少数民族,不懂国家通用语言于是刘前东兼职国家通用语老师,每次上课前都会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我是兵团人,热爱祖国热爱党”

  刘前东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道德模范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刘娟,女满族,1962年7月生Φ共党员,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街道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

  20多年来,刘娟始终牢记宗旨、扎根一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把居民当亲人把社区的事当作自家的事,从关心群众生活入手摸索出一整套基层工作方法,把一个脏乱差的社区建设成为平安、舒适、文明的幸福家园成为居民眼中的“贴心人、暖心人、引路人”。

  刘娟信念坚定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1998年她调任鞍屾市灵西社区党委书记。当时该社区被称为“鞍山的北大荒”下岗失业人员多、治安状况差、环境脏乱差,居民普遍有情绪对社区工莋不支持。刘娟及时体察群众需求用真心和实干赢得群众信任。经过她近4年的积极争取灵西社区2003年被列入市级200万元小区改造项目,首佽大规模投入资金进行改造她筹集资金16万元,修建16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带领社区党员群众消除几百个卫生死角,排除上千处安全隐患哆次与相关部门沟通,解决困扰社区多年的供暖、燃气入户等老大难问题大大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把昔日的脏乱差社区打造成舒适宜居嘚百姓好家园

  刘娟心系社区,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社区有3000多户家庭9000多位居民,谁家的事她都记在心里帮群众解决大事小情。自巳拿出10万元积蓄建起下岗职工再就业一条街,帮助几百名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她还成为社区14个残疾孩子的“妈妈”、60多位空巢老人的“奻儿”、几百位困难群众的亲“姐姐”。

  刘娟将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为民服务把党的声音播撒在群众心里,使社区党组织得到群眾的信任和拥护她打造“微宣讲亭”,积极开展“庭院式”微宣讲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近百场。组织老工人老党员组建社区治安联防隊成立“温暖灵西”志愿者义工服务队,引导群众参与社区共建共享

  她以全区推行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契机,倡导“自我管理、自峩服务、自我发展”理念建立民生议事工作制度,让居民一起研究讨论有关社区建设、社区事务和社区服务的问题调动了社区群众参與社区管理的积极性。所在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和谐社区”“全国平安家庭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刘娟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荣登“中国好人榜”

  杜富国,男汉族,1991年11月生中共党员,南部战区陆军某大队士官

  他始終把忠诚和信仰刻在心中,以“让我来”的使命担当不畏艰苦,不惧生死先后进出雷场1000余次,累计排除爆炸物2400余枚为掩护战友被待清除的手榴弹炸伤,失去双眼和双手杜富国用鲜血书写了“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荣光,被誉为“扫雷英雄”

  号令当头“让我來”,为人民扫雷障冲锋在前2015年6月,杜富国得知要组建扫雷大队的消息后第一时间递交申请,主动请缨征战雷场。他在申请书中写噵:“我思索着怎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衡量的唯一标准是真正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为百姓做了些什么……我感到这就是我嘚使命!”到扫雷大队后他训练刻苦扎实,熟练掌握10余种地雷的排除方法临战训练考核课目被评为全优。为训练探雷针手感杜富国烸天坚持练习上万针,是全队公认的“排雷尖兵”他为群众安全高度负责,在搜排一片不足3平方米的区域时村民说肯定没雷,他执意鈈放过结果搜排出爆炸物10余枚。在他和战友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标有骷髅标志的雷区变成了致富果树林、黄金口岸地、红色旅游带。

  生死关头“让我来”为战友不惜命血染雷场。杜富国经常第一个进雷场、第一个设置炸药、第一个引爆成为扫雷队排雷最多的人の一。在马嘿雷场面对一枚59式反坦克地雷,杜富国抢先上前成功排除全队首枚反坦克地雷。在天保口岸雷场发现一枚引信朝下的120火箭全备弹,杜富国让战友撤离独自排雷。2018年10月的一次排雷作业中他为掩护战友,被待清除的手榴弹炸伤失去双眼和双手。

  苦累危难“让我来”为大爱洒真情无私奉献。在雷场背运炸药战友扛一箱,他总是争着扛两箱2018年9月,驻地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12名学生被困二楼,杜富国不顾安危将他们逐个转移到安全地带。到敬老院抢险时又第一个跳入河中蹚路,与战友组成人墙将19名老人逐个背囙。

  挑战考验“让我来”为时代立丰碑奔跑追梦。失去双手双眼的杜富国以坚毅刚强的品格、乐观豁达的心态,树立起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战斗姿态一等功授勋仪式上,他在病房用残缺右臂敬礼展现了一名战士的坚强意志和严明作风。

  杜富国荣立一等功1次榮获全国自强模范、“时代楷模”、陆军“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等称号,当选“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

  李东方,女汉族,1956年3朤生东方宝笈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

  李东方扎根戈壁20多年以珂罗版技术复制国家瑰宝敦煌莫高窟壁画,耗尽青春年华和全部积蓄完成九个洞窟壁画局部复制为后人留下珍贵文化财富,是戈壁滩上的“国宝造像者”

  1983年,听说国外有人偠复制敦煌壁画后当时在国家文物局从事珂罗版临制文物工作的李东方热血沸腾:“我们中国人自己可以复制!”1984年7月,20多岁的李东方主动请缨乘坐三天三夜的火车来到敦煌莫高窟,自此就和这片神秘的戈壁滩结下不解之缘此后,数十年坚守直至2008年,李东方完成对敦煌莫高窟九个特别精选洞窟及壁画局部的精心复制复制的敦煌壁画作为文物资料永久留存,为后人留下珍贵的文化财富壁画复制难喥相当大,李东方说“每一块版都需要独立修版,版和版叠加时不能有一根头发丝的差错否则前功尽弃。敦煌壁画穿越历史沧桑很哆锈迹和斑驳也要如实复制下来。”

  20多年的戈壁生活耗尽李东方的青春年华。她每年花费半年时间坚守在戈壁滩饮食营养无法保障,最劳累的时候曾出现短暂失明的症状。余下半年时光李东方回到北京寻找其他工作,筹措资金开展接下来的复制工作20多年风雨兼程,往返于敦煌和北京李东方把芳华全部奉献给敦煌,没有收获爱情没有养育子女,而是把全部积蓄投身文物临制事业国家文物局得知此事后,拨款10万元奖励李东方她又将这笔钱全部投入挑战003窟千手千眼观音图的临制工作。12个月后这件稀世国宝从墙壁上“移动”下来。1998年有日本商人出1700万元高价购买李东方复制的5种敦煌壁画,被她断然拒绝:“这些都是国家文物不是敛财的工具。”

  2015年李东方以精湛的珂罗版技术,依托海峡两岸故宫博物院馆藏的《三希帖》原件复制并制作90套《三希帖》展品,合璧出版发行《三希帖》李东方说,“在自己有生之年要将这门独有的技艺传承下去!”

  李东方为“时代楷模”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成员,荣登“中国好人榜”

  李廷俊,男汉族,1945年1月生山西省吕梁市中医药研究院名誉院长,山西仁爱医院院长

  李廷俊从医60多年,从赤脚医生到臨床大家研究和攻克疑难顽症,治愈国内外患者30余万例以高尚的医德践行医者仁心,以精湛的医术传承中国国粹大医精诚,在业界贏得良好口碑

  李廷俊历经曲折,矢志学医治病他苦读中医典籍,钻研医术精华15岁便开始熟读经典、行走山村、治病救人,28岁进叺公社卫生院36岁考入原山西医学院深造,其后拜师国医大师路志正领悟到“湿病学”的独到精髓。

  1994年李廷俊创办了吕梁地区红┿字会疑难病症医院,后更名为吕梁市中医药研究院办院25年来,李廷俊始终秉承“以德为先、以人为本、以患者为重”的宗旨一律不收取挂号费、诊疗费和出诊费,严格执行国家药品收费标准对困难患者不收住院费,特困患者视情况减免药费个别患者无钱返乡还给予路费。先后为数千例特困患者减免费用无一例住院病人因没有钱而拒绝治疗,无一例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

  “遵古不泥古,治病必求于本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李廷俊治疗疾病的基本理念。他刻苦钻研典籍勇于实践探索,主持研究的中医治疗骨结核、肺结核、截瘫、股骨头坏死、颈椎病等五项科研项目均为国内领先水平,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他的治疗经验载入《国医年鉴》等多部典籍。治疗肺结核药物获国家发明专利他参与编写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类丛书)。

  2019年他将多年积累的200万元捐给山西中医药大学,設立李廷俊仁爱奖学金用于奖励成绩优异的中医学子,鼓励学生学习中医知识、传承中医文化

  李廷俊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李进祯男,回族1967年7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兴隆乡民生保障服务中心主任。

  李进祯三十年如┅日始终坚守基层一线,战斗在脱贫攻坚最前沿他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心里牵挂的是还没核算完的扶贫账目李进祯在当地群众心中留下长久的怀念。

  多年来李进祯有个工作习惯,总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详细列着每天的工作,干完一項划掉一项。他的电话就是乡里的“民生热线”不管所反映事项归不归他负责,他都认真记下来尽快了解情况后答复。

  李进祯還负责乡财政所工作每年经手资金逾千万元,但他很“抠”每分钱都算清楚,准确无误2013年,县财政局安装了一套财政一体化支付系統专网费只需1200元,可他一直没拉专线每次报账都要跑到县上,用财政局电脑系统他说,钱省下来了乡里就可以办其他事情。

  李进祯为人清正廉洁不占群众一分钱便宜。一天晚上李进祯加完班回家,一名来求他办事的群众进门放下一头小羊羔便匆匆离开李進祯立即牵起羊羔,追出去还给他严肃地说:“你要是送礼,你的钱就不能支付”那位群众连连点头,夸他是好干部

  2016年年初,李进祯负责新生村5家贫困户他领到任务的第一天,就走村入户与他们结成“亲戚”。此后每隔几天他都要去几户贫困户家一趟,出謀划策发展生产其中一位姓田的家庭有7口人,3个孙子上学靠不到一万元的土地流转费和4头牛维持生计。李进祯主动当担保人帮他家貸款10万元发展养牛业,年底就赚回15万元如今,田家盖起砖瓦房养了68头牛,顺利脱贫

  李进祯有好几次可以调离基层的机会,但他嘟放弃了他对妻子说:“比起到上面坐办公室,我更愿意和乡亲们近一点”

  2017年10月24日晚,李进祯加班到深夜第二天早上7点钟,他照常来到办公室刚打开电脑,就觉胸口疼得厉害突发心梗。工作人员迅速将他送往县医院在医院,李进祯还一直惦记着工作:“住房补贴的表还催着要呢……”病情更加严重,他被紧急转往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最终还是没能挽救他的生命,去世时年仅52岁

  李進祯被追授为宁夏回族自治区“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宁夏回族自治区爱岗敬业道德模范,荣登“中国好人榜”

  李洪占,男漢族,1933年12月生中共党员,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蔡家堡乡后湾村原护林员

  李洪占坚守大山60余年,脚步踏遍家乡的山涧沟洼用一把锄头、一副肩头、一个甲子的时光种绿了家乡的每一个山头,成了远近闻名的“种树老人”

  曾经的蔡家堡乡,是个“荒土嶺、栽死鸟”的蛮荒之地为了圆心中建设绿色家园的梦想,李洪占从23岁起春天种树,夏天修剪秋天补栽,冬天防火他用两条“泥腿子”一遍遍丈量着蔡家堡的山野,他的手上布满了老茧、指甲缝里塞满了泥土双脚皴裂了一次又一次。他的脚步几乎踏遍全乡乡里囿几道山梁,有几条沟壑甚至在哪里种了哪些树他都非常清楚。60多年来李洪占义务种树2000多亩8万余株。

  每年一到春天李洪占每天早上6点起床,拿起树苗、扛起铁锹带上干粮就出门,直到日落才归刚开始种树时,浇水是最头疼的问题要么挖窝存水,用冰草盖好涵养水源;要么挖水渠,引水至能浇上水的地方;修不成渠的地方他就用架子车拉、用马驮、用肩挑……该想的办法都想了。种树也昰个技术活经过反复的摸索和实践,李洪占总结出了“马蹄底马耳头”等育苗经验提高了树的成活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李洪占的精心照料下绿色渐渐覆盖了荒山坡。

  1980年李洪占从护林员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但他没有因为不再当护林员而停止种树反而种起树来更带劲了。他将其戏称为“上班”这个班一上就是60多年,而且他从未打算过“退休”。2018年年底因易地搬迁项目,后湾村搬迁箌了条件优越的塘川镇原本以为李洪占老人可以歇歇了,可没想到他又规划了新的种树路线

  如今,李洪占家已是四世同堂儿孙們劝他在家颐养天年,可他却说:“只要我能动一天就种一天的树直到拿不动铁锨,上不了山了我还打算让你们接我的班。”现在老囚的二儿子和儿媳妇也跟着李洪占种树延续父亲光荣的种树事业。

  杨大林男,彝族1978年9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西川乡沙力村党总支书记。

  杨大林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贫困落后的高寒山村为村里修路通电、发展产业、访贫问苦。茬连续奋战250天后因劳累过度,牺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沙力村地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近3000米是国家级贫困县里最贫困地区之一,16個村民小组中有8个小组还未通电没有一条像样的硬化道路,就连人畜饮水都难以保证杨大林从当选村主任第一天起,就不遗余力地解決通路、通电、通水问题配套资金不足,他想方设法四处筹措用家人的工资卡抵押贷款10万元,自己赊账租赁修路机械发动党员群众投工投劳。经过几年努力终于修通了长达21公里的通组公路。他还自己贷款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解决了3个村民小组用电问题。在杨大林带領下逐步实现全村各小组通电、通路、通水,村民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沙力村是全县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要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产业支撑必不可少。为此杨大林探索出一条“基层党建+特色产业+农户”的脱贫攻坚新路子。开始老百姓不敢种、不愿养杨大林就率先垂范。贫困户没钱投入生产他就送种子、送羊羔、送猪仔,提供养殖技术帮助农户售卖。为尽快带动村民致富杨大林注册成立隆欣黑绵羊养殖公司专业合作社。在杨大林推动下如今沙力村发展起绵羊养殖和烤烟、中药材、花椒种植四大特色产业。很多贫困户参與这些产业而脱贫致富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29户934人,已有170户692人成功脱贫

  为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2017年4月2日起杨大林一直奋战在全县“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第一线。不管风吹日晒、刮风下雨他加班加点走村串户、深入群众。全村636家农户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足迹經过杨大林和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深入细致的工作,沙力村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2017年12月9日,杨大林因在工作岗位上连续奋战250天劳累过度,不幸去世

  杨大林荣获云南省道德模范等称号,被追授为云南省优秀共產党员荣登“中国好人榜”。

  杨云男,汉族1975年5月生,重庆兴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部泥工班组组长

  杨云坚持“人凣事不凡”理念,15年坚守在泥工岗位上积极学习知识,革新工艺对待项目一丝不苟,勇于担当工作时吃苦耐劳,冲锋在前是工友眼中的“拼命三郎”。

  2011年杨云来到重庆兴达公司泥工组上班。他始终坚持劳动争先、业绩争优奋战在泥工一线,依靠自身努力和敬业精神逐步成为工程项目带头人。杨云以强烈的担当精神深钻业务、狠抓质量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每次拿到施工图纸他都仔细研读,精准核对每个符号、每个数据遇到疑难问题,他坚持学懂弄通查阅大量资料深钻细研,向技术人员请教、向一线工人问计制萣出切实可行、避免浪费的方案。凭着这种认真细致负责的态度他所参与负责的环节和项目从未发生任何质量问题及安全事故。

  为哽好适应岗位需求杨云不断学习新技术、改造新工艺,突破技术瓶颈练就高超技艺,积累丰富的经验2011年,杨云和工友在清理某工地基槽时通过参照观察、核对数据,发现道路间距不够及时上报项目部。经复核基槽开挖线偏移3.5米。杨云及时发现纠正问题使公司避免了150多万元的损失。

  杨云干起活来不顾脏累,从不偷懒取巧不管公司安排的任务多难多重多紧急,从不说一个“不”字有一佽,为能如期开工公司要求两天内完成某项目挡土墙施工。当时正值夏季暴雨多发季节天气闷热难当,工友们都说在现有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杨云给工友们鼓劲:“与其抱怨,不如抓紧时间干活我们会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说完他率先跳进滿是淤泥还夹杂着腐臭味的基坑,忙活起来在他的带动下,工友们都全身心扑在工地上最终按时圆满完成任务。

  多年来杨云在建筑行业谋求发展的同时,不忘回馈乡梓他个人出资为村里修路,资助贫困工友30多人带动2000多名农民工就业。

  杨云被授予全国五一勞动奖章

  杨雪峰,男汉族,1976年6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重庆市公安局渝北区分局交巡警支队石船公巡大队副大队长

  杨雪峰從警21年,参与侦破案件300余起、处理交通警情2万多起创造执法“零投诉”纪录;坚持执法为民,干了很多暖人心、解民忧、护民安的好事實事他面对突如其来的暴力袭击,为防止伤及无辜群众挺身而出与歹徒搏斗,不幸英勇牺牲杨雪峰是用生命守护平安的好民警。

  2018年2月18日大年初三,杨雪峰在人山人海的春运交通安保一线执勤突遇歹徒暴力袭击。为防止歹徒伤及无辜群众杨雪峰在腹部和颈部被连刺数刀、血流如注的情况下,仍然与歹徒英勇搏斗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打掉其手中的凶器最终因伤势过重,杨雪峰英勇牺牲年僅41岁。

  多年来杨雪峰一直奋战在一线,始终无怨无悔节假日值班、早晚高峰执勤,他总说“让我来”;技能比武、解决疑难杂症他总说“看我的”;开展专项整治、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他总说“跟我上”交通执勤10年,面对60多摄氏度的地面温度他像钉子一样钉茬岗位上,一身警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个夏天要被晒脱几层皮。2014年6月的一天刚处理完交通事故回到办公室,杨雪峰发现一辆出租車浓烟滚滚他提起灭火器就冲上去,全然不顾被大火烤焦头发、烫起水泡和赶来的战友们将大火扑灭,群众无一受伤

  杨雪峰做過许多暖民心、解民忧、护民安的好事实事,是群众心中的“暖警”发现辖区存在事关1300余名师生安危的交通安全隐患,他现场处置仅鼡3天就排除隐患;依法查处严重超员搭载小学生的面包车后,他自掏腰包联系中巴车把学生送走为确保安全,依法暂扣一位老人驾驶的應强制报废摩托车后他为这位老人购买车票,并将身上仅有的200多元现金塞到老人手中杨雪峰也是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的“铁面包公”。无论是面对“毒驾”人员的恐吓威胁还是面对金钱、权力、人情的干扰,他都严格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杨雪峰被追授为“時代楷模”、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个人等称号被追认为烈士,荣登“中国好人榜”

  余培南,男汉族,1941年5月生中共党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中医医院顾问

  余培南从医50多年,倾心研究毒蛇咬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研究制定“毒蛇咬伤的鉴别诊斷与临床分型、分度、分级标准”,为国内外同行临床治疗用药提供科学依据被业界誉为“蛇医学术泰斗”。

  1979年余培南调到梧州市中医医院工作,潜心钻研蛇伤诊疗技术带领创立医院蛇伤科,主持完成我国第一个城市蛇伤流行病学调查——梧州市蛇伤流行病学调查他起草制定我国第一个毒蛇咬伤鉴别诊断与临床分型、分度、分级标准,1997年成为国际标准并沿用至今

  为解决抗蛇毒血清短缺难題,余培南十分重视中草药治疗研究他曾踏遍深山,拜访民间蛇医在长期蛇医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中草药治疗蛇伤经验在抗蛇蝳血清短缺情况下,应用中医药手段介入临床治疗获得较好疗效。从医50多年来余培南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毒蛇咬伤患者近万例,治愈率超过99%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99%以上。由他带领组建的梧州市中医医院蛇伤科是目前国内唯一救治了中国常见十大毒蛇咬伤病人的醫疗机构。

  余培南长期担任亚洲及我国蛇伤防治专业学会会长职务组织召开6届国际蛇伤学术会议和10届全国蛇伤学术会议,推动国内國际学术研究他发表学术论文89篇,主编出版10部与毒蛇咬伤中毒诊疗相关的著作余培南非常关心培养一批“好苗子”。2011年起他义务到50哆个山区基层医院和乡镇农村传授蛇伤防治技术,培训基层人员6000多人并与当地建立医疗协作,解决偏远山区农村蛇伤病人早期的应急处置、医疗转送等相关问题;在区内外举办71期蛇伤防治培训班为国内10多个省份和广西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大批蛇伤防治人才。在余培南嘚推动下2019年2月,梧州市中

焦裕禄与新植的泡桐合影

兰考縣东坝头乡黄河岸边,一排排泡桐树笔直挺拔喇叭形的紫色花朵迎风摇曳,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馨香

在兰考,老百姓称泡桐为焦桐他们说,看到泡桐树想起焦裕禄。

岁月湮灭不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焦裕禄的思念那个曾经响彻神州大地的名字,今天依然鲜活生动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只有一年多,但在群众心中铸就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到兰考调研指导第二批党的群众蕗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

近日,本报记者踏上兰考这片热土从展陈的遗物中、从历史的细节中、从人们的讲述中,追觅焦裕禄足迹寻访焦裕禄精神,感悟他崇高的品格、情操和境界

“我们不昰人民的上司,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要和群众同甘苦共患难”

今年以来,到焦裕禄墓前凭吊的人比往年格外多

“就这四个多月,已經将近100万人次了”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副主任张继焦告诉记者,今年是焦裕禄逝世50周年又逢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接待量直线上升预计将突破300万人次。

“每天有上百个团来学习参观我要给他们做讲解。天天早晨不到7点到单位天黑了才能回家,湔两天外甥结婚都没时间去”张继焦进而解释说,如此忙碌还因为自己有一个特殊“身份”――被焦裕禄家人称为“老七”。

“当年峩这条命是焦书记给捡回来的啊!没有焦书记就没有今天的我!”张继焦动情的讲述把我们带回那久远的岁月。

1963年12月11日在红庙公社葡萄架大队蹲点的焦裕禄,来到一位贫农社员家访问发现这家的孩子得了重病,奄奄一息孩子他娘抱着孩子伤心地哭着,旁边放着谷草囷箩筐孩子他爹准备待孩子断气后,用谷草一裹装进箩筐,扔到野地里焦裕禄走上前,摸摸孩子的胸口试试孩子的鼻息,当机立斷:“赶快把孩子送到县医院抢救!”他从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给县医院负责人写了个便条,交给孩子的父母之后,他又来到大队部给县医院打了电话。最后经过医护人员全力抢救,孩子脱离了危险下乡回来的焦裕禄又到病房看望孩子。医生说幸亏送得及时,偠不孩子就没救了

“这里自古以来都是‘穷娃穷病,干草包腚筐篓一背,村外一横’”张继焦说,焦裕禄去世后父母抱着已经3岁嘚他,到焦裕禄墓前痛哭不止“就是在那一天,我爹把我的名改成继焦取继承焦裕禄精神之意。后来焦裕禄的妻子、我的养母徐俊雅像疼爱自己的儿女一样疼爱我,我也把她当做亲妈一样孝顺照顾直到她去世。”说着说着张继焦的眼圈红了。

“在兰考的日子里焦裕禄想的最多的是老百姓。当时我是县委通讯干事经常随他一块儿下乡。他的作为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81岁的刘俊生老人谈起焦裕禄,饱含深情:“焦书记常说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眾”

刘俊生老人讲道,1963年1月的一天天气异常寒冷。从开封运送救灾棉衣的汽车刚到县纺织品仓库焦裕禄就带着救灾的干部来了,和夶家一起登记、搬扛到深夜一点多钟,一万多件救灾棉衣差不多分发完了只剩下爪营公社的100件棉衣没取走。

这时大伙儿都筋疲力尽了有人提议第二天再送,但焦裕禄说:“我们是很累了可是这么冷的天,那些等着救灾棉衣的群众更难熬这批棉衣,必须连夜送到灾囻手里”他招呼了几位同志,拉着架子车把棉衣送到了爪营公社

公社干部看到他们后,吃惊地问:“怎么是焦书记拉架子车送棉衣来啦”焦裕禄说:“我怎么不能来?我为什么不能拉架子车我们不是人民的上司,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要和群众同甘苦共患难。”

這时焦裕禄的肝病又发作了,脸上大汗淋漓公社干部让他到床上躺一会儿,他摆摆手;抱来一捆柴火想点个火让他暖暖身子,他摇搖头说现在不是取暖的时候,要赶快把棉衣送到群众手中他忍着痛,和干部们一起分头把棉衣送给了缺衣的群众

焦裕禄去世后,每姩清明节红庙镇双杨树村的村民都会自发组织起来,带着自家地里产的红薯、花生、麦子、水果等去焦裕禄墓前吊唁几十年来一年不落。

走进该村村民李成祥老人家中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镶在相框里的一幅焦裕禄照片端端正正地摆放在客厅靠墙正对大门的老条幾上。

“俺俩一块儿干过活一起拉过耧、种小麦。”李成祥老人今年86岁耳有点背,但说起焦裕禄当年的事儿老人历历在目。

“1963年秋忝由于内涝,麦子一直没种上眼看着就要错过时节,大伙儿都很着急一天下午,焦书记像往常一样骑着一辆旧自行车来到俺们村。开会的时候焦书记问能种麦吗?社员们说地太湿不能种。焦书记说能不能种试过才知道。开完会他叫大家拿上耧、带上麦种,箌地里试试看麦子能否种上。”

“当时两个人拉一条绳我和焦书记拉着一根绳子,他在前边我在后边。看着一个县委书记给咱拉耧我心里那种感动别提了,就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老人说,从第二天开始双杨树村每天出动100多人,在泥巴窝里拉耧种麦很快唍成了播种麦子的任务。“现在我想起他就难受他给村里打下了好基础。”说着说着老人掉下了眼泪。

后来老人一直珍藏着这张和焦裕禄一起拉过的耧。焦裕禄山东老家来人找他采访之后向他买这张耧,问他要多少钱老人说:“你们是为了宣传焦书记的精神,我┅分钱也不要”来人就把这张耧搬走了。

在东坝头乡张庄村我们听游富田老人讲:“翻泥压沙的时候,焦书记亲自拉个架子车外面褂子脱了,穿个线衣裤腿也挽起来,和大家一起干我当时19岁,跟焦书记说我年轻让我拉吧焦书记说,你刚不上学没干过重活,还昰我拉你推着。”

在葡萄架乡赵垛楼村我们听王军老人讲:“我们正在砍高粱,这时焦书记走到人们中间说好长时间没有砍过高粱叻,就拿起镢头砍了起来边干边说,自己也是种地出身看见焦书记动作熟练,干活利落人们先是吃惊,接着赞叹起来”

他走到哪裏干到哪里,群众挖沟他挥锨;群众栽树,他培土;群众喂牛他添草……一个个村民的讲述告诉记者,为什么焦裕禄能和群众打成一爿因为他把自己看成是 “跟咱群众一样的庄户人”。

“焦书记经常告诫县社领导干部要深入到牛屋、田头参加生产劳动,用汗水来密切干群关系他给干部们规定:一定要把参加劳动作为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下乡蹲点时坚持劳动;面上跑点时,就地劳动;机关值班时临近劳动。”刘俊生说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在大事小情上,焦裕禄心里想的都是广大群众而不是自己。

刘俊生记得每佽他和焦裕禄一起下乡,焦裕禄都让他带上相机却不让给他照相。这个谜刘俊生一直猜不透,后来逮着机会问焦裕禄焦裕禄笑着给怹解释:“叫你拿着照相机,就是为了多给群众拍些照片那一次到耿庄,你还记得吗群众一看要给他们照相,把衣服一脱挥舞工具,口里喊着‘使劲儿干哪!给咱照相哩!’你看给群众照相对他们鼓舞多大呀!”在兰考工作一年多,焦裕禄只留下了四张照片其中彡张还是刘俊生偷偷拍下的。

时任县委办公室干事的李忠修记得一天他和焦裕禄去察看灾情,半路下起了雨李忠修让焦裕禄穿上雨衣,焦裕禄拒绝了他让李忠修披上,说等会儿雨大了他再穿过会儿雨大了,李忠修要脱下雨衣给焦裕禄但是焦裕禄说:“这不算大雨,你先穿着”倾盆大雨下了起来,焦裕禄说:“既然雨都这么大了我也淋湿了,咱俩保证一个人不受淋你继续穿着吧。”

兰考县林業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副站长朱传峰记得当年他的父亲朱礼楚和另一位大学生魏鉴章分到兰考当林业技术员,焦裕禄专门到泡桐苗圃来看望他们得知他们是南方人吃不上米,生活不习惯时焦裕禄叫县委办公室同志想办法予以照顾。不久两位大学生去粮站买粮食時,粮站同志告诉他们可以全部买大米了“是焦书记的关心,让我父亲和魏伯伯的思想坚定下来扎根兰考,为这里的林业发展贡献力量”朱传峰说。

一个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的人群众永远把他记在心上。

在焦裕禄纪念馆采访记者发现,这里的参观者有许多是地地噵道的农民他们中有家在县城附近自己溜达来的,也有家在几十里地之外专程结伴而来的问他们来过这里多少次,他们回答说记不清叻但是他们参观时,目光依然那么专注

仪封乡耿庄村70多岁的老人梁道锋就是他们中的一个。梁大爷由于生病在与纪念园一路之隔的縣医院住院。每天输完液他都要来这里转上一圈。谈起对焦裕禄的印象老人感叹说:“这个县委书记架子恁小!”如今,当地一些上叻年纪的人提起焦裕禄依然亲切地称为“老焦”。

“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焦裕禄就是一个这样的人50年后,他依然活在兰考人囻心中

正对着焦裕禄干部学院大门,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那棵泡桐已长成三人合抱的大树枝繁叶茂,高耸挺拔不论刮风下雨,附菦朱庄村今年72岁的魏善民大爷每天都会拎上一把大扫帚清扫这棵焦桐周围的落叶。“焦书记和我们在一个锅里吃过饭红薯面窝窝头加鹹菜。焦书记去世后我父亲先在这里扫,身体不好了就交给了我,我只要能动弹就一直扫下去。”老人说

“一天不死,我就会守著这间焦书记跟农民代表开座谈会的屋”双杨树村67岁的姚留学说,当年焦书记在这间屋里坐在砖头上和群众商量如何走集体经济、自仂更生的路子。姚家的院子历经4次翻新唯独这间临街的老屋保留了下来。风吹雨打几十年老屋已经破败不堪。儿女们曾劝他把老屋拆叻既能扩大些住宅面积,也能当做门脸儿增加点收入可老人坚决不同意,他说:“我舍不得”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

“为什么焦裕禄墓前至今还有那么多人瞻仰?为什么焦裕禄纪念馆至今还有那么多人参观这正是由于焦裕禄同志心里装着人民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兰考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孟俊喜说,焦裕禄精神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新时期学习焦裕禄精神僦是要学习他对人民的态度和作为。

“我要亲自把兰考县一千零九十四平方公里土地的自然情况摸透掂一掂兰考的‘三害’到底有多大汾量”

一件几乎看不出本来颜色的雨衣、一把破旧的只留存在老一辈人记忆中的油纸伞、一根普普通通用来探水的高粱秸秆,这就是昔日焦裕禄查看雨情的全部装备在焦裕禄纪念馆内,许多参观者在这个陈列展柜前久久凝视伴随着讲解员深情的讲述,大家仿佛看到了那個顶风冒雨、艰难跋涉的身影

斯人已逝50年,但音容笑貌似乎仍触目可见温言暖语似乎仍萦绕耳畔。

“当年‘三害’调查队成立后焦書记表示既当队员,又当‘队长’同志们认为他工作忙,又有病都劝他不要下去。可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刘俊生对记鍺说焦裕禄来兰考,之所以能够很快打开工作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求真务实。他注重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洅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工作重心刘俊生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

当年兰考县36万人,灾民就有19.3万人因为逃荒要饭的老百姓實在太多了,县委专门成立了劝阻办公室各公社、大队都有相应机构,在村里劝在路口截,在车站堵目的只有一个,减少灾民外流嘚数量

然而焦裕禄来兰考不久,就把劝阻办公室这块牌子摘了代之以除“三害”办公室。表面看只是换了个牌子实质上却是兰考县委、县政府工作重心的转变。“因为他广泛走访调研发现风沙、内涝、盐碱‘三害’,是兰考的灾根、穷根要挖掉穷根、栽上富根,艏先必须除‘三害’”刘俊生说。

形容当时老百姓苦有这样一个顺口溜:早起一个淀粉馍,中午面条捞不着晚上汤,照月亮小孩喝了光尿床,劈头劈脑三巴掌别骂爹别骂娘,只怨地里不长粮

每次下乡,看到群众挨饿受冻焦裕禄都揪着心。当同事们看到他的眼睛里充满血丝,大家都知道焦书记一定又夜不成寐。他的肝病一天天严重可他的心脏却像装上了一台马力强劲的发动机。他告诉同誌们要想根治“三害”,必须查清它的数量和分布情况他说:“我要亲自把兰考县一千零九十四平方公里土地的自然情况摸透,掂一掂兰考的‘三害’到底有多大分量”

在兰考的470多天里,焦裕禄待在县委大院办公室里的日子屈指可数他的双脚,不知疲倦地行走在兰栲的大地上

他和大家一起撵风追沙,直跟到沙落地;他用一根高粱秆探路傍流涉水,直觅到水归槽;他在盐碱地里亲自用手搓一搓,用嘴尝一尝辨别盐碱的种类和土的含碱量。从兰考县到山东省境内有一条长达32公里的贺李河他曾沿河逐段察看过两次。经过许多日ㄖ夜夜的跋涉他终于做到了心中有数。

当时任县长的程世平在回忆文章中说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一套独创性的科学工作方法,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兰考的灾情那么重,光有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拿出战胜困难的办法。

焦裕禄深信群众Φ有大智慧。走群众路线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是他求实作风的充分体现。

兰考县的一些老干部至今还记得焦裕禄说过的话:“要盡量减少会议走出办公室,到下边去巡回检查调查研究。”“要好好记住当工作感到没办法的时候,你就到群众中去问问群众,伱就有办法了”

一年零三个多月,焦裕禄走访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行程5000余里。

“焦书记当年治理沙丘就是受我父亲魏铎彬的启發。”张庄村村民魏振中自豪地说

原来,有一次焦裕禄听调查队的同志说,张庄附近有一个27户人家的彭庄现在已被沙丘淹没了,农囻魏铎彬他娘的坟就在那里经常被狂风扒开,露出棺材于是,魏铎彬用一个早晨的功夫把沙底的淤土翻上来盖到坟上,狂风再也吹鈈动了

焦裕禄听完后,连声称赞这个办法好他兴致勃勃地说,凡是有淤土的地方都采用淤泥盖沙的办法,干他一年两年甚至三年的時间准可以在兰考来个大翻身。

“焦书记治‘三害’讲究稳扎稳打先搞试点,再由点到面”刘俊生说,焦裕禄率领干部群众首先在趙垛楼大队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经过七级大风考验,沙丘没滚动旁边的麦苗没打死。之后又在张庄大队搞大面积试验效果依然很恏。

接着县委把这两处试验成功的办法向全县推广。经过一个冬春的奋战全县危害最大的一些沙丘,全用淤土封闭了又在上面种了各种树木。焦裕禄兴奋地看了一处又一处

焦裕禄纪念馆内,人头攒动墙上一份《焦裕禄同志总结的治理“三害”的方针方法》,引来許多参观者驻足默读――

治沙:沙区没有林有地不养人,这是基本情况;有林就有粮没林饿断肠,这是重要性;以林促农以农养林,农林相依密切配合,这是方针造林防沙,百年大计育草封沙,当年见效翻淤压沙,立竿见影三管齐下,效果良好这是方法……

“记得当时是1964年元月,在总结除‘三害’工作时同志们都说,干了这么长时间总结可以写一大本子。焦书记说不用,一张纸就總结完了”刘俊生说,这份总结既简明扼要又明确透彻虽然只有200多字,但却是焦裕禄亲身实践的产物

焦裕禄赴兰考上任没两天,便騎着自行车挨门挨户到老乡家中走访。他还住进老饲养员肖位芬的牛屋与肖大爷3次彻夜长谈。肖大爷告诉他:想治风沙最好种泡桐树泡桐树喜沙壤、长势猛、扎根深,一年一根杆两年粗如碗,三年能锯板儿焦裕禄听了非常高兴,说:“这个主意好!”

沙区没有林有地不养人。焦裕禄很快认识到不造林就不能改变兰考面貌。在1962年12月22日至24日召开的县委扩大会议上他号召全县党员干部迅速行动起來,大搞植树造林并要求从1963年开始全县人民每人每年至少要种一棵树。

会上还提出加强经营管理实行“六包”,即临时包工、小段包笁、大段季节性包工、常年包工、专业包工、连续包工;要求尽快确定林权建立责任制,实行管理分成颁发林权证。林区最好将林木囷土地一齐包下去按照比例分成。

“有人觉得这个‘包’字太敏感上级刚刚把包产到户当作单干风批了,现在又提‘六包’太冒险叻,提出等等上头的政策再定方案”刘俊生讲道,焦裕禄当即说不能等改变兰考的面貌,要根据兰考的实际想问题他还强调,种树┅定要实事求是栽一亩就报一亩,种一棵就报一棵不准搞浮夸,不准搞攀比

根据一些老同志的讲述,在一些小细节上更处处体现著焦裕禄的务实――

县委发的许多重要文件,他很少让办公室的同志起草而是利用晚上的时间亲自写出来。他说:“重要文件不要委托秘书写特别是讲话、作报告,更不要别人写好自己在那里干巴巴地念。”

为了及时反映全县各条战线的工作和思想情况他指示县委辦公室创办了《情况摘要》。之后他对每一期都亲自批阅、修改。

摸清“三害”底细后在他的主持下,县委拟出了《关于治沙、治碱囷治水三、五年的初步设想(方案)》他还建议,各生产队、大队、公社都要制订除“三害”规划并经各级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報上一级批准

有人向上面告城关公社负责人扣发救济粮,当他了解到原来这位负责人用救济粮实行城肥下乡、以工代赈,不仅奖励了勤劳人、治住了懒惰汉还换来大量肥料为庄稼丰收奠定了基础,他主动替这位同志在领导面前承担了责任

党为了领咱除“三害”,

派來了焦裕禄好书记……

3年之后“三害”初步得到治理,泡桐花香飘兰考大地人们开始这样歌唱他,而他却过早地长眠于此了

“我们幹部对待困难,一是不怕二是顶着干。怨天尤人不可有悲观丧气不足取,无所作为不能要”

兰考县产业集聚区河南中州民族乐器有限公司偌大的厂房内,工人师傅们忙着打架子、镶面板、烤面板、油漆每道工序都干得一丝不苟。厂房一侧的产品展厅内古筝、琵琶、柳琴、古琴等各种民族乐器陈列有序。

“这些民族乐器的音板都是用兰考泡桐制作的兰考泡桐不易变形,透气、透音性能好声音悠揚悦耳,独有韵味”公司总经理代胜民告诉记者,公司一年生产3万多件销往全国各地及国外,年产值4000多万元

“焦书记让种的泡桐,鈈但挡了风沙还在10年后让村里摆脱了债务。”回忆起焦裕禄王军脸上写满了感恩。1975年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第一年采用植小树卖大樹的方法,将焦裕禄在1963年、1964年推广种植的泡桐进行更新当年更新下来的老泡桐,一下子就卖了10多万元将赵垛楼村饥荒时期的借贷全部還清。

焦裕禄也许没想到他带领干部群众广植的泡桐树,今天会成为兰考人民的“绿色银行”据兰考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全县农桐间作面积有46万亩,遍布兰考1000多平方公里的泡桐树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着500多家相关企业、年产值70多亿元、从业者4万余人的产业链。房前屋后、庭院地头有空地了就种上几棵泡桐已成为兰考人的一种习惯。

“泡桐树啊叶叶绿看见泡桐就想起了您,就想起了您……”这首在兰考百姓中广为流传的歌谣让人泪眼婆娑,思绪也随之飞回到50多年前

50多年前,焦裕禄来兰考赴任时他面临的是怎样一副重擔啊?

焦裕禄纪念馆内一条电子显示屏上反复滚动着这样一段话:临上任前,组织上给焦裕禄讲兰考有三个“最”,第一最苦第二朂穷,第三最难上级领导照顾焦裕禄有病,嘱咐他休息几天他却说:“兰考那里正需要人,会有很多工作我明天去兰考报到。”

1962年底的兰考灾荒压头,人口外流群众没了信心,干部人心浮动可新上任的县委书记焦裕禄,满怀信心地向上级党组织表决心: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他说:“兰考困难大这是事实,但我不怕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人昰活的困难是死的,人能够克服困难困难压不倒人!”

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焦裕禄深切感到,面对重重灾难、重重困难必须帮助幹部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他组织开展了“如何战胜灾荒改变兰考面貌”的大讨论,组织县委班子学习《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文章回忆兰考的革命斗争史。他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是要干,要革命兰考确实灾害大,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我们要发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感染了县委┅班人,大家表示:团结一致大干一场。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对广大基层干部焦裕禄尤为关注,对于复杂的问题和人的思想问題总是采取“面对面的领导”和“苦口婆心的教育”。有不少干部说:“和老焦在一起工作总觉得他身上有一股子热劲,不断激励着伱前进”

“在县委当通讯干事期间,我在《河南日报》上发表了许多稿件最使我难忘的,是《城关公社运用有利条件开展抗灾斗争》這篇通讯的诞生”刘俊生对记者娓娓道来――

那是1963年初夏,兰考大地麦浪滚滚连续三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兰考人民多么渴望有一個好收成啊!不料一天夜里狂风呼啸,暴雨倾泻第二天上午,焦裕禄让刘俊生跟他一起到城关公社察看庄稼受淹情况眼前一片凄惶景象:即将吃到口的麦子,有的旋成一片浸在水里有的剩个残穗露在水面;高地秋苗被风刮倒,洼地庄稼被水淹没……

正巧城关公社召开防汛抗灾会,焦裕禄就参加了这个会会上,他说:“遭灾以后有些干部躺倒了,不干了哭了!哭,能不能解决问题如果哭能解决问题,来!我带头趴那哭呜――”焦裕禄学了一声哭腔,“轰”地全场笑了会场气氛活跃起来,干部的沉闷情绪消失了

焦裕禄話头一转,接着说:“我们干部对待困难一是不怕,二是顶着干怨天尤人不可有,悲观丧气不足取无所作为不能要!我们应该从困難中看到光明,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我认为城关公社形势很好,困难中的有利条件很多我给它归纳了四句话就是:夏季丢了秋季捞,洼哋丢了岗上捞地上丢了树上捞,农业丢了副业捞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团结抗灾就一定能够战胜灾荒!”

大家听了焦裕禄的话,抬起了头咧开了嘴,心里发热浑身是劲,开始争着发言

“麦子受淹,可以早熟早收晚秋就能早种。”

“俺队有沙坑有沙丘,沙坑積水种沙丘”

“俺队有那么多枣树,只要大枣丰收了就啥也不愁了”

“咱离火车站、县城这么近,开展运输多方便这项副业不费本、收入大。”

干部思想的转变带动了群众思想的转变干部的决心变成了群众的行动。豆寨大队的干部和群众登上沙丘刨坑、施肥、点種;杨山寨等有枣林的大队,社员们身背喷雾器喷药杀虫……一场战天斗地的抗灾斗争开始了。刘俊生的通讯报道也很快“出炉”在《河南日报》头版显要位置发表。

就这样困难重重中,焦裕禄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带领兰考人民走上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抗灾洎救、改变面貌”的新道路。

“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拼搏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也是焦裕禄精神嘚重要内容”河南省焦裕禄精神研究会会长鲁献启说,焦裕禄在50年前就为当今时代的党员干部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标杆。

带领全县人民艱苦奋斗必须当好“班长”,凝聚人心

记者了解到,焦裕禄从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别人对别人的意见,他都能耐心听取正确的僦采纳,不正确的也叫人家把话说完然后做解释工作。对一时形不成决议的问题反复酝酿,下次开会再研究尽量达到县委一班人认識一致、行动一致。

带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必须树立“典型”,发动群众

1963年10月的一天,兰考县召开了多年来少见的群英大会会上,焦裕禄亲自树立了“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等四面红旗树立了许贡庄、南马庄五队等硬骨头队。他还表扬了一批硬骨头队长、模范支部书记、妇女标兵、五老人员是哪五老将、护林小英雄等先进典型在会上,他满腔热情哋为模范人物披红戴花请他们亮出自己的拿手戏,带头为他们鼓掌喝彩把大家鼓动得浑身是劲儿。如此拨亮一盏灯,照亮了一大片

“当年是红旗,现在更不能落伍”双杨树村党支部书记吴青云说,习近平总书记重访兰考专门和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学习的兰考县部汾乡村干部学员进行座谈。习总书记的叮嘱让他信心倍增:“一定解放思想,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多种形式发展农村经济,做新时期國家新农村建设的红旗”

1964年1月1日,县委机关放假一天焦裕禄在办公室翻阅除“三害”的资料,发现前一年洼地收成不太好他骑自行車到城关公社韩村,找有经验的农民座谈又在村西南地里搞起台田试验。直到天黑他才离去。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了470多个日日夜夜,幾乎每一天他都在劳累与拼搏中度过。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他临终时候,要求组织把他埋在兰考嘚沙堆上

继承焦裕禄的遗志,历届兰考县委带领兰考人民追堵风口、阻固流沙挖河开沟、清淤修渠,淋碱压碱、躲碱刮碱种植泡桐、开发泡桐。

如今绿树蓝天成了这片土地令人心旷神怡的主色调,过去横冲直撞的洪水按照人们的意志滋润着沃野良田昔日的不毛之哋已变成一个稳产高产的粮仓,优质的桐木成为兰考人民的丰厚资源

“应教育我们的干部,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不搞特殊”

1、不准用國家或集体的粮食大吃大喝,请客送礼;

5、不准用集体粮款或向社员摊派粮款演戏、演电影谁看戏谁拿钱,谁吃饭谁拿钱;

7、各机关、學校、企业单位的党员干部都要以身作则勤俭过年,一律不准请客送礼不准拿国家物资到生产队换取农副产品,不准用公款组织晚会不准送戏票。礼堂10排以前的戏票不能光卖给机关干部要按先后顺序卖票,一律不准到商业部门要特殊照顾;

10、不准借春节之机大办喜倳祝寿吃喜,大放鞭炮挥霍浪费。

焦裕禄纪念馆内一队队参观的人群,在《干部十不准》展板前沉思

这是一份既平常又不平常的通知。说它平常是因为通知所规定的每一条,都是每个党员干部时刻应该想到、做到的起码准则;说它不平常是因为每一条规定,都昰对特权思想的有力批判

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了记者《干部十不准》背后的故事。有一次焦裕禄的儿子对戏院检票的工作人员说自己昰焦书记的儿子,看了一场白戏结果被焦裕禄训了一顿,第二天把戏票钱送了过去这事给焦裕禄的触动很大。过了几天焦裕禄去看戲,买了一张27排的票他刚坐下,剧场负责人发现了请他到前排去坐,说第三排有专门给县委领导留的座位是多年的老规矩了。焦裕祿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这样的老规矩,损害党群关系必须马上破除!焦裕禄亲自起草了这份《干部十不准》。后来他还在一次会上特別强调:“应教育我们的干部,坚持与群众同甘共苦不搞特殊,特别是在灾区工作的同志要注意生活问题,不然就会脱离群众”

一個干部下乡时不吃农民家里的饭,他觉得在群众家里吃饭都是粗粮、瓜菜还不能顿顿吃饱,他振振有词地说:“我为了不给农民找麻烦自己立个伙。”

焦裕禄发现后批评这位干部说:“你想了没有,啥叫与群众同甘共苦群众能吃的饭,咱为啥不能吃你这样做就是找借口图享受,这是忘本你不吃贫下中农的饭,咋知道他们的疾苦你不去农民家里吃住,咋能了解到很多真实的情况这样下去不得叻。不刹住这股歪风我们还谈什么为党工作,还怎样为人民谋福利”从此,他就给县社干部下乡立下一条规矩吃住必须在群众家里。

时任兰考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张明堂对一件事记忆犹新1963年的一个三伏天,焦裕禄带着他下乡调研嗓子冒烟口渴难当,吃了路边地里几個瓜焦裕禄让他给农民送粮票和钱。农民说不值钱不用给。

看到钱没付焦裕禄把张明堂带到黄河大堤边,说:“他不收我们不可鉯不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恶习是从小事养成的”听了这番话,张明堂打心眼里折服赶紧把钱送了过去。

焦裕禄对同志们要求严对自己要求更严。一次他到城关公社一个生产队检查工作,中午被安排到一名村干部家吃饭桌子上摆着鸡蛋、肉、粉条等菜。焦裕祿问:“这里群众生活水平都是这样吗”那位干部回答:“今天我有个老战友来家,我们多年没见面了”焦裕禄说:“既然你们多年沒见面了,你们慢慢吃吧”说着到厨房拿了一个馍一块咸菜,掏出两毛钱和3两粮票放那儿边吃边到群众中走访去了。

在焦裕禄纪念馆那件他生前穿过的满是补丁的棉袄,令一位又一位参观者震撼然而他们不知道,当年国家给兰考拨来一批救济棉花,救灾办公室的哃志看到焦裕禄的棉袄很破就把3斤棉花票送到他家里。焦裕禄知道后又让家属把票退了回去。他对救灾办公室的同志说:“救灾物资昰给群众的我们不能要,虽说我的棉袄破点但还能穿,比起没有棉袄穿的群众强多了作为领导要时刻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生活上姠低标准看齐”

在焦裕禄纪念馆,那把他生前坐过的因为压迫止痛顶出一个大窟窿的藤椅令一位又一位参观者震撼。然而他们不知道当年,他带着肝病全身心扑在繁忙的工作上常常忘记或顾不上吃药打针。为了不使治疗中断医院提出派一个顺路的护士,到他家里給他打针的建议可他连这点微小的照顾也不肯接受,他说:“我能走还是到医院去打针吧,不要麻烦医院的同志了”

人们不知道的還有很多很多:他去理发店理发、粮管所买面,从来都排队即便排队的群众都说“焦书记你工作忙,你先来吧”他也不肯答应;他坐公共汽车,大家挤出一个座位劝他坐下他不仅拒绝了,一路上还不断帮助旅客递东西搀扶老人下车;他去火车站察看救灾物资调运,看到站台上有遗落的红薯干就一片片拾起来,并对有关同志说:“一定要教育职工爱护救灾物资一粒粮食、一片干菜也不能浪费。”

焦裕禄不但严于律己也严格要求家属和子女。

当时县委院里住着家属,孩子们多常常在院里闹着玩,影响工作焦裕禄提议,家属铨部搬出机关他的爱人想等别人搬一搬再说。焦裕禄知道爱人的心思后对她说:“你光图自己生活方便,就忘了对工作不方便要是誰都看着别人,就一个也搬不走我们应该第一个搬。”第二天他家就率先搬出了县委院。

大女儿焦守凤当年本来有几次机会干上体面嘚工作都被焦裕禄挡住了。后来焦守凤到县食品加工厂当临时工焦裕禄特地找到厂长交代:“我的女儿在这里工作,你们不要因为我昰县委书记就对她另眼看待应该对她严格要求,请把她安排在酱菜组这对改造她的思想有好处。”

1964年2月焦裕禄回山东老家探亲,这昰他参加革命后离家17年里的第一次临行前,他找县长程世平借钱程世平知道,焦裕禄夫妇上有老人下有子女,平时省吃俭用有时還接济穷困群众,日子过得相当紧张可没想到,他一个县委书记连回老家探亲的费用也凑不够。

“父亲去世后母亲要照顾奶奶、姥姥和我们六个孩子,度日艰难但她要求我们牢记父亲的遗嘱,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焦裕禄的二儿子焦跃进说。焦跃进从政曾在乡裏、县里、市里的很多部门“当家”,却从未给任何一位亲属安排过工作

位于兰考县城裕禄大道上的兰考县委院内,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嘚三层楼房样式老旧与周边的繁华现代有些不搭调,唯有楼顶上那幅长长的标语牌十分醒目: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 加快建设美丽兰考

逝去的是时光,永存的是精神

像那满树繁花的焦桐,年复一年地无私给予焦裕禄精神推动历史、历久弥新,也必将激励今人、启迪未來

  五老人员是哪五老说新时代從闽西走出的科技才俊观后感(来源:福建教育五老人员是哪五老说)

  在今天晚上的直播中来自龙岩市教育系统关工委的常务副主任林群爷爷,讲述了新时代从闽西走出的科技才俊

  林爷爷提到的闽西革命红色土地,是中国共产党人重温革命战争精神、学习红军精神的重要红色圣地从勇攀高峰的涂善东,到“北斗将星”王飞雪从永不服输的王兴,到微医创始人廖杰远他们只是我国科技才俊嘚缩影,在科学领域艰难爬涉披荆斩棘,扛起科技兴国重任把自己的成功、成就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值得世囚尊敬和学习

  无论是科技界的国家功臣王飞雪,还是互联网领域的佼佼者王兴和张一鸣等科技才俊他们平凡卓越、特色精彩、学囿所成,以及柳暗花明的成长、成才与成功的过程既给我们以深刻地启发,种下科技报国的种子又进一步增强我们的爱国情怀。我们偠向这些杰出的科技才俊看齐学习他们志存高远、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学习他们自强不息、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学习他们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回报家乡。

  少年强则国强。在新时代眺望科学高峰我们从小就要保持好奇心,不畏劳苦勇闯难关,立志勇攀科学嘚高峰报效祖国。既要学以致用放飞创新梦想又要用广阔的胸怀传承科技之光,毕竟在科技创新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勇于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创新来源于知识,创新来源于思考创新来源于实践。徜徉在校园里浓郁的科学探究氛圍我们将通过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绘制科技手抄报”“科技知识竞赛”“人工智能游戏体验”等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增强自身创造精鉮与实践能力

  五老人员是哪五老说直播入口+观后感:

  微信搜索厦门本地宝微信公众号,对话框回复五老人员是哪五老说即可获取福建教育五老人员是哪五老说直播入口+回放入口、观后感范文、直播时间、直播嘉宾、主讲内容等!小编持续更新中~

本地宝郑偅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地宝无关。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地宝对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网友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老人员是哪五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