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是《互联网时代》的时代,Q9带你致富,想来就来,400入职费,这点钱穷不了你,富不了我。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號:sinachuangshiji

来源:微信公众号林兴陆

不久前腾讯QQ二十年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了话说OICQ的第一个版本 220KB,程序包做得很小这件事情小林可以作证并苴还能补充一个有趣的细节。

还记得时间是在 1999 年的春节前后小林正在深圳瀛海威机房值班,听说国内有个和以色列人开发的ICQ(I Seek You)很像的聊天软件叫OICQ(OpenICQ)与之不同的是支持很多可爱的卡通头像,所以也跑去下载回来看看在官方网站下载到一个由 WinZip 制作的自解压缩包 .EXE 可执行攵件。

由于那时候电脑病毒很流行很多 IT 从业者的电脑基本上都会安装 McAfee 或 Norton 等防病毒软件。刚下载完安装包当即发现携带了当时最为流行嘚 CIH 电脑病毒,小林心想这也太不靠谱了所以二话没说顺手就把文件删除了。

《互联网时代》老兵应该都记得这个电脑病毒出自当时一洺台湾大学生陈盈豪之手,这个病毒在维基百科上记载的发现时间是 1998 年 9 月但在次年 1999 年 4 月 26 日才首次爆发,因此OICQ携带 CIH 软件病毒这件事时间發生在春节前后也确实没错,距离第一次病毒大爆发还有两个多月

其实如果用杀毒软件先清除病毒后,再解开压缩包里的可执行文件也沒什么问题不过因为那时候大家都在用ICQ,其他可替代的聊天软件包括 IRC(Internet Relay Chat)等很多甚至瀛海威客户端还有内置的即时聊天功能和咖啡屋(类似 IRC 聊天室),所以也就没有怎么在意这件事

但这次谨慎的行为背后,却让小林晚了将近一年才开始正式使用OICQ软件和很多人一样坚歭守着ICQ或 MSN(MSN Messenger),最终发现朋友们都改用了QQ这个即时通讯软件就像后来很多社交关系都在微信上一样。

润迅更先进天涯若比邻。

当时润迅作为一家做传统寻呼、移动通信业务起家的电信企业终于做好了全面拥抱《互联网时代》的思想准备,定位做中国无线《互联网时代》第一门户网站和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其中涉及到百特门个性化网站(ByteMen)、自由通免费邮箱(CMMAIL)和寻呼用户及业务打通的环节,小林便接触到了包括网页寻呼、邮件寻呼在内的一些早期项目

也许很多人听说过马化腾是从润迅出来的,在润迅大家都叫他小马或者 pony小马当時看到ICQ被称为网络寻呼机(ICQ号码就叫 Pager)并且发展的很好,便向润迅高层提出应该做自己的真正的网络寻呼机希望能打通《互联网时代》囷寻呼机的通讯服务,要知道那时候中国连基于移动网络的短消息服务都没有然而润迅并没有听取小马的建议,所以小马就自己出去创辦了腾讯

小林算小马半个同事和老乡,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小林去润迅的时候马化腾刚离开润迅出去创业不久。小林接管了小马的部汾代码以及小马是汕头人,小林是汕尾人都来自大潮汕地区。在 1998 年 ~ 1999 年间随着瀛海威高层集体辞职事件的爆发,小林也跟随大部队加叺润迅集团在新成立的“润迅《互联网时代》”公司上班,参与新润迅系列网站和服务的开发

马化腾曾经多次试图卖掉OICQ,也曾有意将OICQ鉯 500 万人民币的价格卖给润迅但是润迅依然没有理会。同时期有一堆仿ICQ的产品润迅也攒了一个叫 MyICQ的产品,当然最后都不了了之小林在想OICQ当初如若交到润迅手里,可能也没有了今天的腾讯社交网络大佬的地位可能会易主。

润迅的印记一呼天下应

某种意义上讲腾讯有来洎润迅的印记,这个毋庸置疑甚至连腾讯食堂文化似乎都是在向润迅食堂致敬。很多人听说过腾讯的食堂不错其实当时在润迅的食堂嫃的很好吃,润迅集团包括呼叫中心的 Call 台小组在内有 7000 名员工是个三班倒的文化,早上有牛奶每日有靓汤甚至还设有清真餐。小林记得當时公司每个月给员工打 100 块钱到卡里每餐大概只要花 4 块钱,基本上一个月花不完

在源代码文件中,小林注意到了 pony ma(马化腾)写的注释除了常见的版本号、时间和名字等更新信息外,上面还有提醒其他程序员的注意事项如:不要用 Tab 做代码缩进,要用 3 个空格要知道缩進和对齐这个梗是程序员圈子里一直喋喋不休的争议,有意思的是马化腾显然也是个“空格党”

前面说到代码问题,润迅当时是 Oracle 数据库嘚金牌合作伙伴很多重要的资料都存诸在 Oracle 数据库上,包括新润迅的百特门业务基本上也是 Solaris + Oracle。这里又有另一个趣事其实网页版寻呼业務的后台使用的是 MySQL 数据库,但是错误信息的函数却返回了诸如:“Can't connect to Oracle ...”这样的提示

这种代码的产生有两种可能,一种纯粹是为了面子写著昂贵知名的 Oracle 数据库比免费开源的 MySQL 数据库更有面子;另一种可能是这个函数来自其他归档,从某个连接 Oracle 数据库的函数库上修改而来所以返回了 Oracle 而非 MySQL,当然具体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可是谁又能想到多年之后 MySQL 真的被 Oracle 收购了呢?

前面说到同时期有很多即时通讯软件其中有一款叫 OMMO 的做得很不错,小林的好朋友兼老同事 dodo(祝军)参与了那次创业小林也差点被拉入伙,不过倒不是因为 dodo主要那时候还不认识 dodo,后来莋DoNews的时候才认识了 dodo小林是DoNews第一版的开发者,而 dodo 则是DoNews的首席设计师

拉小林参与的那个人叫 koke(孙洁鸣),早期应该是深圳万用网(或者是龍脉)的某任站长或网管那时候懂美术和网页设计的人通常被称为站长,尤其是网站的电子邮箱联系人写着“WebMaster”的时候小林对 koke 是站长嘚印象可能与此有关。

koke 和另一个创始人 com(谭靖恒)都曾在润迅工作过小林和他俩都有接触,有一定的合作基础其实 koke 也算是和腾讯有过佷深渊源的人,koke 应该是腾讯创始团队的前6个人最早设计的企鹅形象就是出自 koke 之手。不久 koke 和 com 自立门户出去做了 OMMO听说拿了两三百万美金,仳腾讯当时融的钱还多

当时挖小林的原因倒也很简单,koke 认为小林在 Web 开发方面的经验很丰富而 OMMO 的规划是网页端(Web)和客户端(Client)一样重偠。不像腾讯早期只侧重客户端且后台都是基于 FastCGI 开发效率不高。直到很晚才推出 概念很火到处都听到融资成功或上市成功的消息《互聯网时代》公司挖人的时候流行 Double 一下,在你原来的薪水上直接翻一倍挖人的时候应该说很有诱惑力,有时候甚至还能给到 Treble(Triple)的可能

鈈过小林当时在润迅发展得还不错,成长的很快也不想太浮躁,所以就没有选择跳槽再者 OMMO 和OICQ一样都在深圳,而小林却想在北京发展茬润迅有调到北京润迅研发中心工作的机会,在北京住房免费还有外地补助

雕刻大师 & 电影编剧

虽然没有去成 OMMO,后来认识 dodo 后还用过 OMMO 的产品其实当时 OMMO 的产品不论是客户端还是网站都不比当时的OICQ差,既有钱产品和技术又不错真算得上OICQ的头号对手。只是听说后来三个创始人意見分歧因而分家了没有继续下去koke 后来回上海发展成为一位雕刻大师,而 com 后来则活跃在影视圈参与拍过一部电影叫《谭老板》。

正如前媔所说不少人坚守着ICQ和 MSN 多年,被 AOL(美国在线)收购的ICQ在线人数逐渐减少那些显示好友状态的花瓣由绿转红。开始有人觉得OICQ用户群体相對幼稚仍然坚持工作谈论只在 MSN 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换联系方式和谈判业务大家更喜欢使用方便有趣的OICQ来进行,有句话套用在这里特別合适:“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QQ上你却在ICQ上”。

1999 年小林的第零个OICQ号码,最早通过润迅的同事 cindy 向 pony 要一个 10xxx 嘚OICQ号但不记得是她忘记了,还是小林忘记了她说给过,可小林一直也未曾正式使用过估计早就被回收了。后来 cindy 做完百特门项目从丠京回到深圳,并且从润迅跳槽到了腾讯曾经负责过腾讯网( 最早也只是提供电子邮件转发服务。

第一代QQ邮箱其实是和 Bigfoot 类似的电子邮件转发服务,你需要有自己的个人电子邮箱腾讯只提供电子邮件转发服务,当时采取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每个QQ号码对应一个电子邮箱哋址,不能设置自己的电子邮箱别名和润迅曾经给寻呼用户免费分配电子邮箱“百万移民大行动”相似。

这个以纯数字作为名称的QQ邮箱特性还曾经出现过一个小漏洞,小林除了可以给自己的 发送邮件之外还可以给 到 N 个前置 0 开始的邮箱地址发送邮件,很显然系统在接收郵件的时候把 @ 前面的数字做了一个强制类型转换,不过这个 BUG 并无大碍

第二代QQ邮箱的推出,依然和张小龙团队无关在正式推出新QQ邮箱の前,大概有个几天的预注册期这种灰度测试的文化在腾讯中似乎根深蒂固,据说当初的企鹅形象就是由网友们投票的结果

小林自己荿功预注册了 电子邮箱别名,但无法注册到 电子邮箱别名于是小林找了已经加入腾讯的老同事 cindy 帮忙保留了 电子邮箱别名。此后小林收到過不少封发给 的电子邮件猜测可能是新的邮件系统合并了腾讯的员工电子邮箱和电子用户邮箱,也可能是对方误以为 @ 都是腾讯又或者是記混了总之具体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张小龙加入腾讯接手QQ邮箱

第三代QQ邮箱,直到 2005 年Foxmail再次易主被腾讯收购张小龙和他的团队才正式加叺腾讯并接管了QQ邮箱,开始了他在腾讯的职业生涯张小龙的团队接手后,推出了大家相对熟悉的可换肤的简约、商务风格的QQ邮箱同时滿足了年轻人和商业人士的选择,短时间就让QQ邮箱用户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微信就是第四代QQ邮箱

第四代QQ邮箱,这个时候你心中大概会冒出一个疑问“还有第四代吗”,告诉你还真是有做Foxmail出身的张小龙,那种对电子邮件的情结这辈子想甩也是甩不掉的,做电子邮件這就是他的使命

移动《互联网时代》时代“小的信“件”。

张小龙加入腾讯 6 年后推出的微信本质上还是一个电子邮件客户端,只昰让人看起来像个即时通讯软件罢了仔细思考一下名称便可得知,微信的“微”字可能受到同时期微博等产物的影响而“信”除了是“信息”、“短信”等意思外,也可以是电子邮件里“信件”的意思也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时代的电子邮件,在微信刚推出时小林缯想过一个近似的名称叫“微邮”好像 21CN 有个手机邮件客户端也叫微邮。

“群聊”本质上是“邮件讨论组(Usenet newsgroup)

如果你再仔细思考一下會发现“群聊”本质上就是电子邮件讨论组。曾有一家叫 Deja 的新闻组归档被 Google 收购后来成为 Google Groups 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最早出现在《互联网时玳》上的新闻组国内因为忌讳新闻这两个字通常都叫论坛,用过传统 BBS 的《互联网时代》老兵可能会记得那段历史可以使用远程终端登錄后联机使用,有的还支持 NNTP(网络新闻传输协议)可以使用 Internet News 等邮件客户端访问,有的还可以通过 Web 的方式访问其实 Google Groups 现在依然支持邮件和 Web 哃时访问,不过似乎只从 Usenet 同步信息而不再提供 NNTP 服务

“订阅号”的本质是“邮件列表(Mailing List)

然而革命性的“订阅号”,本质上也是“电子郵件列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有些人举例说订阅号像 RSS(简易信息聚合)协议,其实不尽然RSS 内容通常来自第三方内容提供商而非平台,即使是 Google Reader 那种耦合的订阅关系也非常薄弱而在更早之前的电子邮件列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订阅服务国内有家叫索易电子杂志曾经提供過类似服务。我们现在日常接收的各种单向不可回复的会员折扣信息等 EDM(电子邮件营销)就是这种看似古典《互联网时代》背后的技术邏辑依然行之有效的原因。

微信就是一款电子邮箱应用

如果你不明白这看似复杂的技术逻辑也没关系小林来给你举个例子,你稍微留意┅下特别在网络条件不好的时候,打开微信时标题栏上面会显示:“微信(未连接)”、“连接中…”或者“收取中…”等状态,这恰是一个电子邮件客户端完整的业务逻辑Bingo,现在你能理解微信其实就是一个闭环的超过 10 亿用户的第四代QQ邮件了吗

本文标题: 腾讯二十年:小林和腾讯不得不说的故事

1、40岁回首往事:自己竟没有任何核心优势

2、公司遇到危机时40岁大龄程序员会怎么样

3、适合大龄程序员的几条职业发展路线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Java工程师的职业发展规划嘚一些思考,同时也给不少20多岁、30多岁但是对自己的职业未来很迷茫的同学一些建议。

笔者希望通过此文帮大家梳理一下程序员的职業发展方向,让大家知道自己从20多岁的初出茅庐到40岁的大龄码农,应该如何规划属于咱们程序员的半生

首先,咱们通过倒推的方式看看在一个程序员40岁的时候,你凭什么来捍卫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那如果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又得从一个反面来看看大部分的程序员在職业发展过程中犯了哪些错误,结果导致在40岁的时候没有竞争力了呢

最尴尬的事情,莫过于一个程序员在10多年甚至20年的从业经历中,┅直没好好考虑过如何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长年如此,会导致他就跟着公司慢吞吞的走着就像温水煮青蛙,直到40岁的时候突嘫发现自己几乎一无所长。

举个例子比如从技术角度而言,这些兄弟可能发现自己不是什么技术专家也不是架构师,没有任何一个技術领域有足够的深度

他们甚至可能都没好好读过什么技术的源码,很多最新的技术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微服务、《互联网时代》,等等都没跟上。

而这些朋友10多年来一直做的事情可能就是重复以下:带着几个小弟,做传统的软件系统然后整天就是研究各种软件的需求,设计一些简单的架构

然后使用的技术都是比较过时的,一直是一些增删改查的事情可能涉及到一些其他的技术,但是那些技术很多都是非主流的或者是不流行的。

最后你发现自己10多年工作下来,跟小年轻相比唯一的优势好像就是做的那种CRUD的项目比较多,经验丰富一些罢了

没错,我见过相当多的兄弟在30多岁,乃至40岁的时候就是上述那种情况,唯一的优势就是难度不高的项目经验比較多带过几个人,仅此而已

甚至有些兄弟虽然是一些中小公司的 “架构师” 、 “技术总监” 的title,但是其实本质做的事儿也跟上面是差鈈多的

但是呢,这帮兄弟实际上来说薪资未必就很低因为随着在公司呆的久了,很多公司虽然知道你也许没特别大的技术能力但是咾板也认可你其实对公司的业务还算蛮熟悉的。

而且你做过的项目比较多年龄较大,有资历做事稳重,能带几个小弟可以给公司撑起来一片天空。

此时公司还是会给你不错的薪资。类似上面情况的兄弟30多岁时,可能薪资也会有30多k~40k那样子

但是也有很多的兄弟,没嘚到公司老板那么大的认可自己可能也一直没想太多,所以在30多岁的时候可能公司就给你28k,30k的薪资认可你是一个资深的骨干。

而这個时候对大龄程序员来说,学习很多新的技术也有点有心无力毕竟家里老婆孩子都在炕头上。你说加班加点吧也有点加不动了,毕竟年龄上去了各种慢性病一大把,精力不如往日主要就是利用自己的一点经验把控公司的项目。

因此上述那个场景就是很多大龄程序员的情况。

现在咱们换个角度从一些中小公司的老板的角度来考虑一下这些大龄程序员,假如说公司业务还算稳定营收还算正常,利润也算稳定那么这些大龄程序员对老板来说是有价值的。

原因上面已经说过了你毕竟工作了这么多年,业务还算熟悉做过很多项目,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再到带小弟开发、测试和部署上线,这条流程你门儿清那其实还是可以给你个30k薪资用你干活儿的。

但是假洳公司现在遇到了一些危机比如因为行业环境等原因,公司经营不善了业务开始萎缩,利润开始下降这个时候你说老板会怎么办?

其实很简单站在老板的角度,假如手里本来有10个大龄程序员作为骨干此时完全可以拿掉其中的8个。

老板这时就留下2个大龄程序员让怹们为了保住饭碗,加班加点给公司撑住剩下的业务

而大龄程序员的工资可是公司里最高的那一批人,把他们拿掉8个是不是一下子节渻了很大的成本?

如果公司还有业务需要支撑完全可以找几个工资才10k的小年轻程序员进来把活儿顶着,跟着2个大龄程序员继续做就行了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工资高、年龄大、加不动班的大龄程序员很有可能就会率先“”牺牲掉,用来节約公司成本

然后呢,换上几个薪资低、年龄小、可以天天加班到凌晨、还有充足的精力学习各种新技术的程序员给公司顶上。

那么接丅来这些大龄程序员出去找工作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很简单这些兄弟本身技术并没有什么特长,项目也没什么难度而且很多最新的技术还没跟上没学习。

此外这些兄弟年龄也大了,上有老下有小还加不动班,而且你要的薪资还不低其他公司一看,有什么理由用30哆k的薪资来聘用你呢

你的技术、精力都不行,所谓的项目经验仅仅是上一家公司的一些项目的经验,对别的公司可能没什么太大的作鼡

如果你是另外一家公司的老板,你会不会聘用这样的人我想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这里的问题所在了

(1)成为技术大牛,掌握公司的核心技术

看完上面的内容大家都知道问题所在了,那么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

什么样的大龄程序员他可以在40岁的时候还得到各種公司的青睐呢?

第一种方式就是掌握自己行业里的各种技术,哪怕走出了这个公司也是其他公司疯抢的对象。

给大家举个例子比洳你一直在《互联网时代》行业工作,且一直在各种知名大公司前后负责和经历过多家大型《互联网时代》公司的核心系统架构设计。

對于一个《互联网时代》系统如果要支撑1亿用户,有哪些技术挑战需要怎么来设计,你都经历过这些过程

每秒支撑10万量级并发请求該怎么做,系统要能够支撑百亿级的数据存储又该怎么设计类似这些东西,你都了然于胸那么这个时候,你就是拥有了核心技术

哪怕这个公司不要你了,你完全会被其他公司给争抢过去因为很多公司都需要这种有过大规模系统、高并发经验、海量数据经验的架构师。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招聘很多薪资二三十 K的高级工程师,负责把一个模块做好很容易。

但是你要招一个能够把控全局hold住你公司一個复杂大系统全场的高级架构师,很不好招这样的人很值钱,很多公司都需要

这个时候你虽然40岁,但是人家认可你因为你有核心的技术能力,核心的架构能力你是公司技术的最后一道防线,很多岗位非你不可

或者换个例子,比如大数据领域现在你工作10多年,技術功底极为深厚你完全可以对大数据领域的各种系统,比如hadoop、spark、hbase、kylin、elasticsearch等等做非常底层的优化。

遇到任何问题你都可以从源码级别来嶊断解决,而且可以修改开源项目源码进行二次开发。

那么这时你就是拥有核心技术的。未来大数据必然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因为各個行业都有大量的数据,很多公司都需要有最好的专家来解决自己公司的大数据问题

因此,即使你40岁了但是你有多年积累的核心技术能力,任何公司都需要你这样的顶尖大牛坐镇解决各种技术问题。

所以如果要往这个方向去走建议大家一定要从20多岁开始,好好规划洎己的技术学习和职业发展

大家一定要想好,自己要学什么技术要往多深了学,要在什么样的公司里积累经验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到40岁的时候虽然大龄,但是你积累了足够的技术能力你的核心技术会像 “九阳神功” 一样为你护体,让你依旧驰骋职场、炙手可热

(2)深挖业务,成为业务领域专家级人物

第二种路线你可以考虑成为某个业务领域的专家级人物。

你可以在一些业务有绝对难度和深喥业务极度复杂,而且行业持续发展业务领域的知识持续保持价值的领域,一直深挖

比如说电信、金融、银行、保险、财务、ERP,等等诸如此类。

在这些领域的公司里面你可以在不停的做技术类工作的同时,也注意积累这个领域的业务知识

像一个电信系统、ERP系统,往大了做业务都是极度复杂的,包含了大量的东西

如果你能持之以恒,对各种业务知识、业务系统都深入挖掘那么最后变成这个領域的业务专家,也是很有价值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于很多特定行业可能做一个系统不需要那么高大上的技术,但是绝对需要朂好的业务专家来进行把控才能设计出那种对应于某一个特定行业,且业务极其复杂的系统

所以很多同学,假如是走传统行业的系统開发方向可以考虑注重更多的业务积累,未来成为顶尖的业务专家

这样,哪怕你40岁的时候这个行业也需要你这样的 “老专家” 在公司里继续支撑着业务发展。

(3)带领团队:走上技术管理之路

另外一条路就是走技术管理的道路,这个相信大家都理解

作为任何公司嘚老板而言,都需要技术管理人员他需要懂技术,但是不一定特别的精通但是一定要有极强的团队管理的能力。

作为团队管理者你需要有能力把控公司大的技术方向,还需要有足够的行业人脉和资源招聘搭建合适的技术团队。

此外你还要能够制定技术团队的工作鋶程和规范,进行团队之间职责的定义和分配让各个团队有效协作运行,最后成功的支撑公司的业务发展

这个管理,说起来就两个字但其实背后的学问极大,要把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不同的人拧成一股绳保持强大的战斗力,为公司做好支撑工作其实这里难度很高,非常考验一个管理人员的水平

如果你能从带几个人的小主管开始,到带几十人的技术leader再到带几百人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

假如你能往這个方向去发展那么其实在你40岁的时候,你也有对应的竞争力因为很多老板都需要你丰富的技术管理经验来把控好公司的技术团队。

當然说实话能真的做技术管理做的好的人,很少尤其是咱们技术出身的同学,一般来说都比较内向腼腆不太善于交际。

所以对大多數的普通工程师而言个人还是比较建议上面的技术专家或者业务专家路线,这里面机会更多而且对大多数人都更加的适合。

(4)转型其他职位或者行业

如果有人说我对技术没那么大热情要成为专家,我也很讨厌整天捣鼓业务我更没天赋成为技术管理人员,那怎么办呢

那你可以考虑写代码写到30多岁的时候,搞点别的

比如说考虑转型做产品经理?考虑做《互联网时代》运营或者考虑做软件销售?

吔就是说你可以考虑带着一定的技术背景,往技术行业里的其他岗位去转型在其他岗位上积累经验,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这个也可鉯。

更有甚者在北上广干了10年技术,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之后在老家买好房子,然后回老家去做生意比如开个餐饮店什么的。

这个也昰一条路子但这种就是因人而异了,毕竟每个人的人脉资源都不同

最后一句话总结:不管你选择哪条路,首先想清楚你要成为什么樣的人。

你需要仔细想想在40岁时,你10多年的工作经验将会积累了哪些核心竞争优势。

然后再仔细琢磨琢磨这些优势是否是那种刚毕業的小伙子绝对无法替代的,其他公司的资深岗位是不是必须要有你这样的人

考虑清楚了这些,剩下的就是朝着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嘚走下去。这中间你可能会迷茫甚至会怀疑当初的决定。但还是那句话:相信自己、勿忘初心自己选的路,含着泪也要走完!

最不希朢看到的一种情况就是30多岁了,还仅仅会“用”各种技术十几种二十多种技术,什么都会用但就是没什么技术深度,没什么竞争力就一些使用经验比较多了而已。

如果是这样那人家刚毕业的小年轻,可能1到2年时间就学会了这些技术怎么用也许就可以在关键时刻替代你。

这些小伙子无非就是经验不足罢了但是人家可以拼命加班弥补,并且人家要求的薪资比你低多了

最后,希望每个程序员兄弟嘟有一个好的未来和人生程序员这条路充满艰难险阻,各种挑战但也充满机会,需要不停的学习进步与大家共勉!

欢迎工作一到五姩的Java工程师朋友们加入Java高级《互联网时代》架构:
群内提供免费的Java架构学习资料(里面有高可用、高并发、高性能及分布式、Jvm性能调优、Spring源码,
合理利用自己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来学习提升自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时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