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回归尊重才能,才能沟通有感

以人为本之我见:学会尊重才有沟通
来源:工人日报
  全国职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征文  熟悉建筑行业的人都知道,这支队伍的人员组成十分复杂。既有传统的固定工、合同工,也有临时工、农民工;既有专家学者,也有技术娴熟的工人技师,当然还有全靠力气吃饭的力工。大智慧者完美的想象是经最普通的劳动者加工实现的。
一个共同的目的使他们走到一起,出力挣钱,养家糊口,同时也是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城市建设和改善人民居住条件做贡献。  与这一特殊群体相处,首先要学会适应与尊重。一次我到工地搞调查,就碰上这样一件事。一个项目经理因工程质量问题与一个小伙子争吵起来,原因很简单,但是项目经理说了不礼貌的话,小伙子不服气,以致两人争吵甚至动起手来。我把项目经理支开,单独和小伙子谈了谈。我没给他讲大道理,只是从出门在外不容易,挣钱养家是本分开始说起。没想到,小伙子很明白。他说他很感动,你的话我愿意听,工地上任何人也都能接受。他还承认自己态度不冷静,项目经理批评他技术方面的错误是对的,但“他不能不尊重我们干活儿的人格,动不动拿扣钱扣奖金吓唬人,把钱看得高于一切……”看得出,小伙子是个有头脑的人。我又把沟通的情况与项目经理交流一番,他也深有同感,承认自己态度不好是症结所在。  事隔一月后,那位项目经理专程来办公室找我,进门就说,“老兄,上次那事处理得太好啦!”  原来,几天前,工地上到了浇筑房梁的关口,好多工人提出加工资,否则就辞职不干了。工程到了紧十八盘,人一走,那么大的混凝土工作量,上哪儿找人去呀!幸亏那小伙子站出来帮项目经理渡过难关。他们三天三夜吃住在工地上,提前完工,公司表扬了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跟我说,这里面也有他们的份儿……  处理了这件事,还会出现其他事。工作还是要继续。我想,我们每个人只要把自己放在与别人平等的位置上,诚心诚意地去交流,去沟通,将心比心,对方是能够理解、接受的。为了工友的利益,企业的和谐,我乐此不疲。(作者系山东省宁阳县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工会干部)
08-07-10 17:42·
08-07-10 01:39·
08-07-08 22:30·
08-04-30 03:19·
08-04-17 11:29·
08-04-01 04:42·
07-12-27 11:05·
07-05-09 06:05·
07-02-28 21:08·
07-01-30 13:06·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只有尊重,才有资格沟通》之一 到底要怎样尊重孩子读后感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只有尊重,才有资格沟通》之一 到底要怎样尊重孩子读后感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但是老师仍然喜欢我,它让我认识到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效能产生中的重要作用,多多沟通,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即使有缺点和不足寒假里,我有幸读了《只有尊重,学着去爱他们,给他们树立信心,多听听他们的想法,甚至侮辱学生。为了让班级成为优秀班级体、活泼、好动的,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想我们所不能想,做我们所不能做的。我为什么要一再的约束他们呢。看来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同理心”,它让我知道了今后自己应该怎样做。同理心是师生之间沟通的一个基本条件,它的意思是说要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要懂得换位思考,只有教师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仍然接纳我”。只有这样,《只有尊重,才有资格沟通》读后感。作为教师只有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尊重、彼此接纳,才有资格沟通》这本书,从中受益匪浅,激情消退,剩下的就只有冷漠和粗暴的话语,也希望老师能理解我,不断向他人求教、理解的关系,我才可以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不会因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就讨厌他们,才有资格沟通》读后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还要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尊重接纳学生,希望老师能做我的朋友。但今天我成为了教师,却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平时一味地看重学生的学习,为了成绩、分数,学生才会对我们的教学感兴趣,为了所谓的常规,根本谈不上尊重,我不允许孩子犯一点错误,关心我。想想自己在学生时代,我会努力改善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我想今后应该以一颗宽大的心去接纳他们,把他们当成我的朋友,尊重他们,并有效地把这些感受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理解和尊重,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这样才能唤起师生之间的相互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读《只有尊重,教师都必须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学生自己有着朝向好的方向去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其实这是教师对学生爱的表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对待后进生,对待班级上个性突出,调皮捣蛋的学生,开始时充满激情,信誓旦旦要改变他们,但在与他们对招的过程中,我的耐心磨尽,教师必须承认学生是一个有潜力,有价值的人,不管这种潜力与价值的体现需要多长时间,有的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却一再的埋怨是家长管教不严,而我却忘了,孩子是天真、烂漫,才能创造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我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完善教育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
采纳率:86%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读《不输》分享《只有尊重,才有资格沟通》之四 这样沟通效果会更好 文/曾志远 - 美篇
你也能发这样的图文
/&&&&读《不输》分享《只有尊重,才有资格沟通》之四 这样沟通效果会更好 文/曾志远
扫码分享到微信
读《不输》分享《只有尊重,才有资格沟通》之四 这样沟通效果会更好 文/曾志远
星期三程利民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7卷p8《只有尊重,才有资格沟通》之四
这样沟通效果会更好
作为父母,跟朋友和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你会怎么做?陪对方说话,做对方喜欢做的事,表达对对方的欣赏和尊重。其实,这些同样适用于孩子。
1、适当时机
什么时候沟通比较合适,同样的话语,在不同时机说是不一样的,要选择孩子有意愿和你说的时机再沟通。
2、适当位置
父母不要站在孩子的对面,对面的位置会带来对立的情绪。比较好的位置是沙发,或者同一侧的位置。这样的位置会传递一个信息,父母和你是同一战线的。
3、孩子意愿
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人去尊重,包括尊重他不愿意和你沟通的权利,或者此刻不愿意和你沟通的权利。
4、沟通状态
父母此时应该是放松的、平和的,父母的情绪会带动孩子的情绪。情绪的父母是急躁的,沟通就是无效的。
一般需要先嘘寒问暖,它的作用是暖人、暖心和暖场。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要让孩子感到温暖和放松,不要一开始就直奔主题。
有两个人,其中一个人的手上有一个纸杯,没有纸杯的人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纸杯拿到手,而有纸杯的人要保护它不让对方轻易拿走。
成功拿到纸杯的人。不是紧盯杯子,因为这样对方会更加防御,更加保护,更加戒备;
而是和对方说好话,比如欣赏他穿的衣服,或者问他最近忙些什么,总之说一些让对方很舒服的话,让对方放松,然后再结合对方的需求,让对方主动把杯子让出来。
好父母是很会倾听的。当你倾听的时候,你就能了解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的状况,就能更加有效的帮助孩子。
有一个简单的技巧,让孩子愿意给我们说下去;
听孩子说话的时候,可以重复孩子话语里的关键词,或者重复他说的话。
比如孩子早上说:
妈妈我不想去上学了,可以尝试使用复述法:
你今天不想去上学啊?
是的,我今天不想去。因为昨天老师批评我了,我不愿意见到她。
老师批评你了。
是的,我昨天也没做什么事,老师就批评我了,说我跟其他同学说话。
老师说你上课跟其他同学说话,但是事实上你也没做什么。
当父母不知道该如何接孩子的话的时候,也可以用重复的方法。这种重复,一方面代表父母正在认真的倾听孩子,另一方面能激发孩子继续说的意愿。
当孩子不断地说,把事情,把情绪说完之后,他的情绪通常会宣泄掉,他才能更容易接受你的建议。
2、赞美和欣赏
不要关注孩子做的不对的地方,要关注孩子做的对的地方。做得对的地方,通常是还是不知道的,通过赞美和欣赏做的对的地方,会让孩子更加自信。
欣赏和赞美要具体。比如:
“宝贝,你画的太棒了。”
“太棒了”
可以更具体一些:
“这幅画画的很有意思,这个小虫子这样画,妈妈还是第一次看到,很棒。”
我相信这样的沟通一定是有效的,通过倾听引导孩子说出了他的想法,疏导了他的情绪;
然后你的欣赏和赞美又给了他力量,虽然没有给他建议,但是孩子似乎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1、先情后理
例如,孩子们在一起玩,会争抢玩具,抢不过的就哭了。不管孩子哭的是否合理,他此刻有情绪,需要先关照他的情绪:
“那个玩具你很想玩是吧?他拿走了你不高兴了,你还想玩是不是?”
对孩子的心情、情绪进行了关注,孩子就会平复下来。之后再讲道理,这个玩具是别人的,假如你想玩,就要跟他借,试一试,如果人家愿意借给你,你就玩。”
2、先跟后带
即先跟随孩子的方向,然后再带领他。比如孩子正在看电视,叫他吃饭,他不过来。这个方法就是:
先坐到孩子的身边,陪他看一会,再告诉他看完这一小段,就要过来吃饭。
哪怕孩子的想法不对,也不要着急,要一点点来,而且孩子的想法也是会改变的。不要因为自己焦虑,便给孩子更多的控制,让孩子很不舒服,导致跟我们对立。哪怕此刻不能解决他的问题,但是至少没有破坏和他的关系;
假如破坏了关系,就失去了进一步引导他的机会。
父母可以换位一下,自己小时候最不喜欢父母做什么?是唠叨。特别是唠叨中夹杂着批评、指责、重翻旧账,我们就更加火了,不愿意理他们。同样我们做父母了,对孩子也要少唠叨。
我遇到过几个孩子,他们的父母是老师,他们要么情绪非常大,跟父母闹起来很暴躁,甚至打父母;
要么非常乖,乖到抑郁的状态,特别压抑自己。这是因为父母经常对孩子说教,高高在上,孩子的情绪得不到关照,要么爆发,要么压抑。
这很常见,比如朋友有时候也会给我们提建议,但是这些建议我们一般都不会采纳。因为你是高高在上的,让人不舒服。孩子叛逆的部分,就是因为父母经常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的身上,特别是用建议的方式。所以,只能给孩子提供参考性的建议,一定是参考性的。
这是最要命的,孩子再小,也是独立的个体。假如我们对同事命令威胁,关系肯定分分钟破裂。假如对孩子也用命令威胁,孩子肯定是抗拒的,不听的。
祝福大家!!!
一键制作你自己的美篇
美篇小程序来啦,在微信就能创作你的图文故事!
&nbsp178729
一叶知秋&nbsp672302
世上最温情的偷拍&nbsp272734
最美禅诗100首:让心迅速静下来&nbsp8080
花草要看根,交人要看心&nbsp8685
越到中年越扎心,你能坚持看完吗?&nbsp11247
20句话告诉你,读书到底有什么用?&nbsp8108创造相互尊重的有效沟通方式
创造相互尊重的有效沟通方式
——心启第19期家长沙龙《如何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圆满结束
俗语:“给孩子食物,可让孩子长大成人;给孩子正确思想,可使孩子成为一代伟人!”孩子每天都在飞速长大,父母真的一刻都不能等啊……父母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第19期家长沙龙,我们高兴地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也有新家长朋友加入我们的平台,除了感动,还有感谢!感动,是因为每每听到家长们快乐地分享孩子的成长故事,看到家长们为孩子的点滴进步而幸福流泪时,我们由衷的感受到家长对孩子无私的付出与爱;感谢,是因为家长们对心启教育的信任与支持,愿意把生命中重要的经历和心声开放给我们,愿意用您的爱和我们的专业,一起携手支持孩子成长!
家长们专注的听
本期沙龙从宜昌夷陵中学一个17岁孩子跳楼自杀事件的讨论开始,从孩子留下的遗书中,家长们在痛心之余,读到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不畅,当孩子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出现负面情绪时,不能有效给予疏导与解决,最终酿成惨剧。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说,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发展十分重要。如何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与孩子畅通无阻地沟通交流,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
人与人之间在生活中难免有碰撞的时候,(包括父母与子女)需要理解与谅解,只有通过沟通才能达到相互原谅,形成共识。沟通是人的本能,没有人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孩子也不是天生就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孩子幼小的时候由于比较幼稚、简单,对父母的依赖性强,许多事情都会对父母讲,亲子间的沟通是顺畅的。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生理、心理、需求都发生了变化,如果家长还固守着原来的观念,孩子在家长面前找不到沟通的快乐,不仅会关闭耳朵,而且,亲子沟通的大门也就会关闭。就像宜昌的那个孩子,如果父母平时与孩子建立起了良好的沟通环境,孩子心理的想法就能及时洞察并进行疏导。李妈妈分享时说:“这不仅仅是一个案例,其实表达的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声,我们以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但我们真正了解孩子多少?”
案例分享发言
接下来主持人让家长们先分组讨论,在一天中坚持让孩子做的是什么?不让孩子做的是什么?而且说出三个最常见的要求或者孩子不接受的表达方式。
王妈妈说,她最不能接受的是孩子早上玩玩具,因为担心孩子上学迟到或没时间吃饭。虽然她的出发点是爱孩子的,但是在沟通的时候她习惯用责备或者命令的方式,比如“你怎么又在玩玩具?”结果孩子依然不能按照她的要求去做到。
刘妈妈说她最不能接受孩子早上吃零食(比如薯片),她希望孩子多吃水果,因此在处理的时候她经常用诱惑的方式,比如“你先吃火龙果妈妈就让你吃零食”等等,这只是临时的解决方案,没有从根本上把问题解决。徐妈妈说当孩子利用上网查资料的机会去聊天的时候,她先是命令孩子关掉电脑,当孩子不听时她就强行拔掉电源……家长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在教育孩子,与孩子沟通时的困惑与无奈。
主持人结合家长们遇到的实际案例,为大家归纳出了希望孩子做我们要求的一些事情时常用的10种沟通方式:责备和问罪、谩骂、威胁、命令、说教、警告、控诉、比较、讽刺挖苦、预言。家长们通过现场的角色演练,以孩子的角度去体会这10种方式带来的感受,大部分都会产生负面情绪,比如“责备和问罪”的方式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对,是不是妈妈不爱我了?“谩骂”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没用,在父母眼中自己啥都不是。“警告”会让孩子什么都不敢做,到处都是危险。“命令”会让孩子产生对抗,我为什么要做?烦死了、别催、等会儿等会的情绪。
其实这十种沟通模式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家长与孩子没有在平等的水平上沟通,没有从内心真正的去尊重孩子、接纳孩子。当我们用这种心态去沟通时,孩子会陷入到家长带给他的负面情绪里,而对于家长沟通的事根本没听进去。
分角色演练
紧接着主持人通过现场演练、互动交流的方式帮助家长们掌握“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1.描述: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问题。
我们把问题描述出来,可以给孩子一个机会,告诉她应该怎么做。“你真不负责任。你老是把澡盆的水龙头打开就忘了关,你要我们家发大水吗?”就不如“约翰,澡盆的水快满了”来的有效。当人们不断指出你做错的时候,你往往会有抵触情绪,而不太愿意去做你该做的。描述问题可以避免指责和推卸责任,而将每个人的注意力集中在问题本身上。
2.给孩子提供信息
我们把信息提供给孩子,孩子通常知道该做什么。“不要在墙上画,要画在纸上”就比“要是再让我抓到你在墙上乱画,看我揍不揍你!”
更能让孩子接受。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孩子们不喜欢听说教或长篇大论,对他们来说,友情提示越短越好。
4.说出你的感受(不要谈及孩子的品格或个性)
孩子需要听到父母的真实感受,通过描述表达我们的感受,既真诚又不伤害孩子。
孩子会感受到你的尊重和重视,而且便条回味无穷。
其实,天下没有包治百病的灵药,并不是每个技巧都适用于每个孩子,也不是每个技巧都适合所有家长的个性。这五项技巧的秘诀在于营造一种相互尊重的氛围,让孩子愿意和我们合作,从而创造一种相互尊重的有效沟通方式。我们的目的不是用这五项技巧来操控孩子——孩子不是机器人。我们的目的是终结伤害孩子心灵的话语,寻找滋润孩子自信的甘露。我们的目的是触动孩子内心深处最宝贵的东西——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性、责任感……我们的目的是创造一个激励孩子合作的情感世界。
在沙龙的最后,家长们各自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收获:
“今天最大的感受是平时能洞察自己但不知道调整的方式,今天明晰了。”
“我们要多爱孩子,而不是按自己的标准操控孩子,教育孩子比干一番事业都难。”
“父母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很重要的,要不断去坚持。”
“今天讲的这些方式平时都懂,我们家长其实跟孩子一样,要适时反省自己,要借助沙龙、交流会等各种方式反省自己、提醒自己。”
“要学以致用,首先要摆平心态,平和,老师高高在上的话孩子就会产生反抗情绪。”
“孩子就是我们家长的镜子,家长要改变思维模式才能更好的支持孩子。”
美国著名教育家威廉·詹姆斯博士说过:“孩子生下来时就是一张白纸,而最终这张纸是否能被描绘成一幅精美的图画,那完全取决于他们的父母。父母是塑造孩子的工程师。”
孩子的早期经历很重要,孩子早期经历在他们成长的人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童年不当的家庭教育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想让大家先想一个极简单的问题,我们的孩子与花木、电脑、洗车比较,谁更重要?比较结果当然是我们的孩子更重要得多得多!可是,在我们种植花木之前,要先学习如何种植;在我们使用电脑之前,要先学习如何使用;在我们开洗车之前要先学习如何开车。然而我们的孩子比花木、比电脑、比洗车要更重要得多,可又有多少家长在成为父母之前先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呢?
一个孩子,输不起!教好一个,造福三代!
心启教育愿意邀请更多的家长共同参与到支持孩子教育的平台上,为了中国的下一代健康成长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在路上,我们同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第三讲 尊重孩子,平等沟通
与孩子沟通的过程是辅导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沟通不等于说,说不等于说缺点,说缺点不等于批评。倾听、表达、讨论、表情、动作、神态、姿势、语调都影响沟通的质量。有效沟通的前提是相互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不尊重孩子的教育是专制的教育,而专制的教育很难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的优秀人才。
每一个人,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自尊心是人心理健康的基础,是孩子成人、成才、成功、成长的起点。自尊心分两个层面,往上说是上进心,往下说是羞耻心。有上进心的人不甘落后,能够通过奋斗赶超身边的同龄人;有羞耻心的人,很要“面子”,能按照社会群体规则要求自己。平常说“人没脸,树没皮,百法难治”,就是说,人一旦失去了自尊心,对他的批评教育则失去意义,他不在乎您的看法,您的批评对他不起作用。
自尊心强的孩子,他会严守纪律,他会认真听讲,他会努力学好各门功课。没有自尊心的孩子,不尊重自己,不尊重别人,不遵守规矩,他也不会有成长的动力。作为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呢?
学会说话。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有时说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说。一样的话,不一样的说法,不一样的表情,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好话未必能起到好作用。因此,我们与孩子说话时,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有话直说,不要拐弯抹角;有话实说,不要添油加醋;有话好好说,不要激动冲动;有话正面说,不要冷嘲热讽;不该说时不要说,要察言观色,把握时机;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永远不说,要体谅孩子的内心感受。有些家长,在外面,和别人交流,思前想后,恐怕哪一句说不好,伤了人家的自尊;回到家里,嘴无遮拦,想啥说啥,只顾自己痛快,不管孩子感受,还埋怨孩子不听话。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家长说话不中听!不中听是因,不听话是果!比方说,下雨了,需要孩子关窗户。你可以说:孩子,把窗户关上,好吗?商量的语气,微笑的声音,信任的目光,让孩子情不自禁,马上行动,立即关上窗户。也有家长这样说,你要淋死啊,你咋不关窗户?没眼色的东西!快把窗户关上!这种命令的语气,抱怨的声音,训斥的目光,无意中 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孩子即使勉强关了窗户,心里也不痛快。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沉。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孩子叛逆、任性或郁闷。
有家长会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俺可是为了孩子好。”殊不知,良药若是苦得让人难以入口,功效从何而来?忠言若是逆得进不了耳朵,何来作用?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而且更利于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的心理容易接受肯定、赞美、欣赏的信息,排斥否定、批评、讽刺、挖苦的信号。教育必须遵循人心理发展的规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家长教育孩子,无不出于爱的目的,也只有让孩子得到被爱的体验时,他才能从心里真正接受教育,进而改正不足。
您为孩子好,劈头盖脸一顿吵,孩子未必受得了。爱孩子,还要懂孩子。无知的爱就是害呀!社会发展了,时代进步了。过去正确的东西,现在未必好用。大家看,这是什么?双黄连胶囊。 三十年前,治伤风感冒要喝黄连熬的中药汤,味道怎么样?苦得受不了!现在,医生在药粉外边套上胶囊,一口水冲下去,既治病,又不苦,还省事,多好啊。医生治病都在与时俱进,我们教育孩子更应该跑步前进呐。因此,我们家长也要学会包装自己的语言。
一般人教育孩子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乖。听话。好好学。孩子学说话时,这样说:37乖。听话。好好学。声音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声音里充满了浓浓的爱、深深的情、殷殷的期盼。孩子也正是在这种爱的氛围中学会了说话,学会了走路。孩子稍大一点,这样说:乖!听话!好好学!孩子再大一点,这样说:乖!!听话!!好好学!!语气越来越重,声音越来越大,嗓门越来越高,教育效果越来越小。家长嘴碎,孩子耳背。孩子回应家长也变成了三句话:第一句,知道了;第二句:知道;第三句:嗯。“起床吧!”“知道了!”“上学吧!”“知道”“写作业吧!”“嗯。”亲子沟通越来越困难,越来越无聊。一般来说,两个人说话时,两颗心的距离越近,说话声音越小;两颗心的距离越远,说话声音越大。不信到公园看看,那些热恋中的情人,说话声音很小,但彼此都听得见,为什么?因为他们心中有爱,他们两颗心的距离很近很近,甚至是心心相印;两个人吵架,即使面对面,声音仍然很大,因为他们心中少爱,两颗心的距离很远很远。
如果当你除了叫喊,不能引起孩子注意的时候,孩子已经被你训练成“很难对付的人”了。这样的孩子,到了学校,是不能期待教师的“和风细雨”对他产生作用的。你就该找找原因了。是不是因为你说的太老了,太俗了,你的话孩子早就厌烦了;说不定,你的语言还不够卫生:而脏话,最容易污染灵魂,毁掉孩子成长所必需的清洁环境。
亲子沟通的梗塞根源多半由父母不“听话”所致。所谓父母不“听话”,是指父母不能够听取孩子的诉说。或许以前孩子是很渴望、喜欢与父母交流、聊天的。可是遭遇到的要么是因为父母的忙碌而被忽略,要么就是孩子刚开口,换来的就是否定、批评、指责甚至一顿骂,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想说了。现代父母最大的特色,就是“忙”与“急”。爸爸忙,妈妈急,忙碌的爸爸成了家人的“提款机”。爸爸主动放弃了在家庭教育中所应担任的建立秩序、制度与力量传递的重要角色;妈妈也在事业与家庭的交织中,渐渐因力不从心而变得异常焦虑、着急,在孩子面前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催促孩子: 赶快这样、赶快那样……
这一急、一忙,哪有时间、心情和孩子好好聊天呢?加之多数家长都习惯说话,不习惯听话,尤其是当父母面对孩子时,更是滔滔不绝,要孩子做个“听话的孩子”。可是不听孩子说,不多和孩子聊,怎么会知道他在想什么?怎么管教他?因此,许多父母虽与孩子朝夕相处,却对孩子并不了解。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就很难有效引导孩子成长为自己希望的人。
想要打开孩子的心门,探究他的内心世界,“忙碌”的爸爸和“能干”的妈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智慧”的父母。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积极的回应、一句和缓的语言、一起嬉戏打闹……这些都是能开启良好亲子沟通大门的钥匙。
那么,父母该如何学习“听话”呢?
第一,养成倾听的习惯。如果爸爸、妈妈想要有个听话的孩 子,先要学会“听”孩子说“话”。要养成倾听孩子说话的习惯并不困难,只要告诉自己“少开尊口”就可以了。当孩子在表述一件事时,父母要尽量不要打岔,只需时时点头、微笑,或以简单的言语给以积极回应,鼓励孩子说下去。当孩子发现父母有兴趣聆听他的“故事”,他一定会更有兴趣说给你听。倾听中,父母就可以知道他在学校和老师、同学相处的情形,他在班上暗恋的对象是谁,哪个同学有欺负人的习惯,他最讨厌哪门功课……
第二,要有良好的“听话”态度。用鼓励、说理代替否定、打岔、指责、埋怨和责骂。多听孩子的想法,也适时说理给他听,给他立即而适当的引导。在沟通交流中,要以尊重、平等为前提,以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用信任的目光与孩子对视,因为目光的接触本身就是一种交流——非语言交流。
第三,创造与孩子进行顺畅沟通的环境和条件。无论多忙,每天都要找出时间和孩子聊天。聊天的环境要温馨,言语要和缓。可以和孩子进行朋友式的谈心与游乐,也可以打闹、开玩笑,让家庭充满轻松、幽默和情趣。还可以通过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来达到沟通与交流的目的,如与孩子下棋,一起听音乐、看球赛、游泳等。
有一所学校组织作文比赛,题目是《我的家庭》。一位学生写道:我有一个富裕但不快乐的家。爸爸是经理——经常不理我;妈妈是老板,老是板着脸。从他们的脸上,我明白了什么叫“苦大仇深”,什么叫“阶级斗争”。他们想“开除”我,但无法开除我,他们很痛苦。我想“撤销”他们的家长职务,但我也做不到,我也很痛苦。我们家就象一个冷库——在家冷,出门酷。
家是什么地方呀?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孩子的乐园。39家是幸福的摇篮,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最值得信赖的加油站啊!为什么有的孩子上网成瘾,离家出走呀,因为在家里感受不到爱的温暖,才出去寻找那份应该得到而没有得到的爱呀。
我们每位家长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既然心中有爱,就要好好表达!我们能对陌生人客客气气,为什么不能对自己的孩子和和气气呢。我们对别人能一脸笑容,对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能面带微笑呢?微笑是我们人类的专利呀。微笑是阳光,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照亮孩子;微笑是一种美德,可以鼓舞自己,也可以鼓舞孩子;微笑是一种力量,可以激励自己,也可以激励孩子。微笑是一个家长走向成功教育的通行证!
遗憾的是,我们许多家长严肃惯了,不会笑了,就连照相都需要喊一声“茄子”,后来不喊“茄子”了,改喊“田七”,现在也不喊“田七”了,改喊“我有钱”,一提钱就眉开眼笑了。照出的像才自然,才好看。
有一位家长告诉我,他听了我的讲座后,悄悄给儿子改了一个只有他们夫妇知道的名字:茄子。每次见到儿子,心里就念起“茄子”,一开始,自己感到好笑,养成习惯了,脸上就有了微笑,与孩子沟通越来越容易,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好。
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从今天开始,请把过去那种唠叨的脸、数落的脸、训斥的脸、疲倦的脸,抱怨的脸、操心的脸、骂人的脸、焦虑的脸、催促的脸、忧愁的脸统统收起来,换成最有魅力的笑脸。您一变脸,孩子也就改变了。您的脸色变好了,孩子的学习也就变好了。
有家长可能会说:“我看见孩子就想急。一急就怒形于色。”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急字怎么写呀?41上面是一个“刍”字,不成熟为刍;下面是个心,心不够成熟。人在哪些事情上发脾气,就说明他在那些方面不够成熟。我们常说急不得,急不得。你一急就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了,也就是欲速则不达。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发脾气,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我们有情绪。在您升迁的哪一天,您吵过孩子吗?在您搬进新房的哪一天,您吵过孩子吗?在您生意发财的哪一天,您吵过孩子吗?人总会产生不良的情绪,总想找个发泄的对象。对领导发脾气,自讨苦吃;对同事发脾气,众叛亲离;对下级发脾气,要丢选票。对妻子或丈夫发脾气,不吃你那一套啊。“吃柿子捡软的捏”,于是我们自觉不自觉的把脾气发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属于弱势群体,我们把孩子当成了私有财产,打着爱孩子的旗号、以爱的名义伤害着自己的孩子。去过寺庙的人都见过弥勒佛塑像吧,塑像两边有一个对联。上联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下 联是“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下联三个“笑”字,上联三个“容”字。笑容笑容,有笑 才能容,这个容,就是包容,包容孩子的过失,包容孩子的不足;容易容易,有容才有“易”,这个“易”就是改变。在学习中改变,在改变中学习。父母小小的改变,孩子大大的不同!送大家“两千万”:千万不要爱过头,恨过头,稀里糊涂白了头;千万不要吃不愁,穿不愁,看见孩子就发愁。您愁他更愁,学习没劲头。打不是亲,骂不是爱,赏识孩子进步快。赏识孩子就是无条件地爱孩子,就是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您的孩子,作为父母都要眼含热泪地拥抱他、亲吻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感到永远 的骄傲和自豪!坚信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孩子,无论任何情况,都不会减少对他的爱!人家的孩子再好,那是人家的孩子,是人家正确教育的结果,是人家遗传基因的传承,和您没有关系!别人可以不待见您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待见自己的孩子。有些孩子被称为“四不待见”:因为成绩差,在班级同学不待见,嘲笑他;在学校老师不待见,歧视他;在家里父母不待见,抱怨他;在心里孩子自 我不待见,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很多&& 孩子就是从这里出发,走向了厌学、逃学、失学、流浪、甚至是犯罪的道路。家是温馨的港湾,也是守护孩子成长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有些家长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了。从做父母的那天起,就认为自己比孩子早出生二三十年,感觉自己满脑子都是经验,满脑子都是智慧,满脑子都 是答案,自己走的桥比孩子走的路还多,自己吃的盐比孩子吃的米都多,于是自我感觉良好,把自己摆在一个保护者和权威者的位置,总是想当然的以我们成年人的思想,或者以我们记忆中的童年时期的思想来猜测孩子的想法,做出自己认为完美的决定,再强加在孩子的身上,结果导致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直到代沟的出现。在日常忙碌的生活中,忘了“沟通是通往家庭幸福的重要途径”,跟孩子之间平等的对话更是微乎其微,总觉得孩子还小,他的想法都是 幼稚的,不值得考虑的,根本没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家长的口头语就是:我是老子,他是小子。咋会平等?!老子是人,小子也是人,你们的人格是平等的。也有家长说,在我们家,孩子是“一把手”,我事事得听他的。这叫溺爱娇惯,这也不叫平等。我说的平等是朋友式的平等。“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够朋友”。出门在外,我们称人家的孩子为小朋友,在家里,为什 么不把自己的孩子当作朋友看待呢?合格的家长一定是孩子的知心朋友!当家长尊重孩子的时候,孩子开始尊重自己,进而尊重别人。
平等对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也不难。就是和孩子坐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聊天,就是你一句我一句商量,就是你一句我一句问答,就是孩子请教你,你也请教孩子!就是孩子尊重你,你也尊重孩子!就是孩子听你的,你也听孩子的!就是该认错时要认 错,不该出手时别出手! 就是大耳朵小嘴巴,多倾听少说话,给孩子发言机会,让孩子尽情表达!
沟通沟通,沟来沟去,也就通了。沟通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很多家长却不愿做或者做不来。究其原因,是传统的家长意识在作怪。家长,家长,一家之长嘛。自以为我是统治者,你是被统治者;我是管理者,你是被管理者;我是教育者,你是被教育者。我讲,你就得听;我说,你就得办。不知不觉中,思想脱离了孩子。领导脱离群众,干群关系就紧张,一紧张,就出乱子;家长脱离孩子,亲子关系有麻烦,一麻烦,就出问题。如果说过去一家四五个孩子,缺吃少穿,孩子争宠,父母还算个“长”的话,现在一对夫妇一个或者两个孩子,家里丰衣足食,你再摆出“长”的架势,有意义吗?家长这个词本身就有负面意义,在单位里,下属对领导不满时,常说:瞧,家长作风!什么是家长作风啊?不就是“一言堂”,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嘛?既然我们自己都讨厌这种作风,为什么不改变呢?
小时候,您不会和孩子沟通,长大后,孩子不愿和您沟通。将来,他不顺心,您也不会舒心;万一他发达了,他宁愿给您雇三个保姆,也不愿意“常回家看看”。他宁愿陪 “哥们”喝“闲酒”“侃大山”,也不愿陪您吃顿饭。大家想一想,现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儿女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但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孩子通过您来到世上,但不是您的化身!父母儿女要平等,儿女不是出气筒。父母有理别气壮,孩子心思才能懂!
尊重孩子,要够朋友。孩子的成长是分阶段的,上学前,听父母的,父母的话句句是真理,在孩子幼小的心目中,父母无所不能,无所不通,真的好伟大!在小学低年级,听老师的,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在孩子看来老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张口就能教自己,确确实实了不起!随着青春期的来临,孩子们会不同程度地产生逆反心理,这时亲子关系下降,师生关系下降,伙伴关系上升,朋友关系上升。孩子对自己心目中的朋友则言听计从。因此,做父母的一开始就应该放下架子,和孩子做个好朋友。当您和孩子成为最好的朋友,你们同喜共悲的时候,不必教育,您的期望就会成为孩子的愿望,您的要求就会成为孩子的行动,您不仅会收获孩子的成功,还会收获亲情的幸福。
陶行知先生曾写了一首《小孩不小歌》,歌词是这样的:“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说的就是尊重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我们要懂得尊重;每一个孩子都有发展潜力,我们要懂得信任;每一个孩子都免不了犯错误,我们要懂得提醒,每一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个性,我们要懂得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有长处、优点和闪光点,我们要懂得激励;每一个孩子都会有缺点不足,我们要懂得耐心包容。
居高临下难交流,亲子教育难实施。放下架子易沟通,亲子教育易实行。微笑很简单,意义却深远;亲子一起笑,家庭更温暖。让我们从微笑说话做起,从学会倾听开始,与孩子有效沟通。让孩子在我们赏识的目光中找到自我价值,找到努力的方向,自尊自爱,自励自强。
一、&&& 我是否有因为生气而忘了与孩子沟通的情况?
二、&&&&我是否超越权限,把孩子的问题当做自己的问题?
三、&&& 是否经常对孩子使用鼓励?
四、&&& 是否选择了适当的沟通方法?
五、&&& 是否把自己的问题和怨气发泄在孩子身上。
马青松 的日志
共 93篇 日志
TA的最新日志
精彩推荐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等沟通 尊重孩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