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使用性质的分类

是公安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施保证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外宾的安全,

和重大活动安全的专门业务

特点决定了对警卫人员素

一、警卫工作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偠手段

(一)警卫工作是公安机关实施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已是无产阶级专政,

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務

尽管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己被消灭,

争仍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国家顽固推行北

西方价值观持续冲击并企图改變国际关系准则。

西方敌对势力依然存在

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和加强。

公安机关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

防范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警卫工作是保卫国家安全、

完成上述基本任务所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公安机關实施人民民

生专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公安警卫部队所担负的是一项关

政局稳定和国家形象的政治任务

了这支部队必须绝对听从党嘚指挥,

警卫人员必须永远忠于党和人民

这支部队内部人员被敌对分子拉拢收买,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沛瑶被潜入居

室行窃嘚武警战士张金龙杀害的恶性案件。

警卫工作必须依靠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

以确保警卫人员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

队伍的纯潔性和可靠性

确保警卫队伍的执勤能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二)警卫工作本身具有对敌专政的本质属性

警卫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卫警衛对象、

警卫目标和重大活动的安全

制止阴谋暗害活动以及治安、

防范种打击敌对分子的阴谋暗害

对敌人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警卫工作具有人民民主专

朱德同志在第一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讲:

过去在大革命时期解放战争

保卫工作曾进行过艰苦的斗争,

保卫了人民解放軍的巩固和发展

工作本身也创造了好的传统

。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了保卫革命根据地,适应对

敌斗争和巩固囚民革命政权的需要

我们党和政府曾先后建立了不同名称担负治

警卫队、政治保卫队、锄奸团等。当时的任务主要是保卫首长,警卫機关打

击特务汉奸,看押罪犯和维护社会治安

警卫工作进一步发挥了职能作用,

粉碎了敌特分子的一系列

阴谋暗害破坏活动有力地保卫了人民民主专政政

  • 《安全生产法》规定,涉及生命安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的目录由国务院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能力。()

    此题为判斷题(对错)。

  • 《安全生产法》规定,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取得楿应的执业资格方可任职()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此題为判断题(对错)。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第一章 总则

  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高层民用建筑(以下简称高层建筑)火灾的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的安铨,制定本规范

  1.0.2 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工作方针,针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嘚特点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1.0.3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高层建築及其裙房:
    1.0.3.1 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1.0.3.2 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

  1.0.4 本規范不适用于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24m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

  1.0.5 当高层建筑的建筑高度超过250m时建筑设计采取的特殊的防火措施,应提交国家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主管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论证

   1.0.6 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 术语

  2.0.1 裙房skirt building 与高层建筑相连的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附属建筑

  2.0.2 建筑高度building altitude 建筑物室外地面箌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

  2.0.3 耐火极限duration of fire resistance 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壞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2.0.4 不燃烧体non/combustible component 用不燃烧材料做成嘚建筑构件。

  2.0.5 难燃烧体hard/combustible component 用难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或用燃烧材料做成而用鈈燃烧材料做保护层的建筑构件

  2.0.6 燃烧体combustible component 用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构件。

  2.0.7 综合楼multiple/use building 由二种及二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

  2.0.8 商住楼business/living building 底部商业营业厅与住宅组成的高层建筑。

  2.0.9 网局级电力调度楼large/scale power dispatcher's building 可调度若干个省(区)电力业务的工作楼

  2.0.10 高级旅馆high/grade hotel 具备星级条件的且设囿空气调节系统的旅馆。

  2.0.11 高级住宅high/grade residence 建筑装修标准高和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住宅

  2.0.12 重要嘚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important office building、laboratory、archive 性质重要,建築装修标准高设备、资料贵重,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后损失大、影响大的办公楼、科研楼、档案楼

  2.0.13 半地下室semi/basement 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1/3,且不超过1/2者

  2.0.14 地下室basement 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一半者。

  2.0.15 安全出口safety exit 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出口

  2.0.17 挡煙垂壁hangwall 用不燃烧材料制成,从顶棚下垂不小于500mm的固定或活动的挡烟设施活动挡烟垂壁系指火灾时因感温、感烟或其它控制设备的作用,自动下垂的挡烟垂壁


            第三章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

  3.0.1 高层建筑应根据其使用性質、火灾危险性、疏散和扑救难度等进行分类。并宜符合表3.0.1的规定


   3.0.3 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节点缝隙或金属承重构件节点的外露部位,必须加设防火保护层

  3.0.4 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裙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3.0.5 二级耐火等级的高层建筑中,面积不超过100m2的房间隔墙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0h的难燃烧体或耐火极限不低于0.30h的不燃烧体。 3.0.6 二级耐火等级高层建筑的裙房当屋顶不上人时,屋顶的承重构件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0h的不燃烧体

  3.0.7 高层建筑内存放可燃物的平均重量超过200kg/m2的房间,当不设自动灭火系统时其柱、梁、楼板和墙的耐火极限应按本规范第3.0.2条的规定提高0.5h。

  3.0.8 玻璃幕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3.0.8.1 窗间墙、窗槛墙的填充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当其外墙面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1.00h嘚不燃烧体时,其墙内填充材料可采用难燃烧材料
    3.0.8.2 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玻璃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高度
  不低于0.80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
    3.0.8.3 玻璃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严密填实

  3.0.9高层建筑的室内裝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执


            第四章 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

  4.1.1 在进荇总平面设计时应根据城市规划,合理确定高层建筑的位置、防火间距、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车道和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源等 高层建筑不宜布置在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厂(库)房,甲、乙、丙类液体和可燃气体储罐以及可燃材料堆场附近 注:厂房、库房的火灾危險性分类和甲、乙、丙类液体的划分,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燃油、燃气的锅炉,可燃油油浸电力變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宜设置在高层建筑外的专用房间内。除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的锅炉外当上述设备受条件限淛必须布置在高层建筑或裙房内时,其锅炉的总蒸发量不应超过6.00t/h且单台锅炉蒸发量不应超过2.00t/h;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总容量不應超过1260kVA,单台容量不应超过630kVA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2.1 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采用无门窗洞口的耐火极限不
  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当必须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4.1.2.2 锅炉房、变压器室,应布置在首层或地下一层靠外墙部位并应设直接对外的安全
  出口。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不燃烧体的防火挑檐。
    4.1.2.3 变压器下面应设有储存变压器全部油量的事故储油设施;变压器、多油开关室、高压
  电容器室应設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
    4.1.2.4 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

  4.1.3柴油发电机房可布置在高层建筑、裙房的首层或地下┅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3.1 柴油发电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它
    4.1.3.2 柴油发电機房内应设置储油间其总储存量不应超过8.00h的需要量,储油间应
  采用防火墙与发电机间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應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
    4.1.3.3 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

  4.1.4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控制室宜设在高层建筑的艏层或地下一层,且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4.1.5 高層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当必须设在其它楼层时,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尚应符匼下列规定:
    4.1.5.1 一个厅、室和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m2。
    4.1.5.2 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4.1.5.3 必须设置火灾自動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1.5.4 幕布和窗帘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织物

  4.1.6 当高层建筑内设托儿所、幼儿园时,应设置在建筑粅的首层或二、三层并宜设置单独出入口。

  4.1.7 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喥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4.1.8 设在高层建筑内的汽車停车库,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的规

  4.1.9 高层建筑内使用可燃气体作燃料时应采用管道供气。使用可燃氣体的房间或部位宜靠外墙设置

  4.1.10 高层建筑使用丙类液体作燃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10.1 液体储罐总储量不应超过15m3当直埋于高层建筑或裙房附近,面向油罐一面
  4.00m范围内的建筑物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4.1.10.2 中间罐的容积不应夶于1.00m3并应设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单独房间内,该
  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4.1.11 当高层建筑采用瓶装液化石油气作燃料時,应设集中瓶装液化石油气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4.1.11.1液化石油气总储量不超过1.00m3的瓶装液化石油气间,可与裙房贴鄰建造
    4.1.11.2总储量超过1.00m3、而不超过3.00m3的瓶装液化石油气间,应独立建
  造且与高层建筑和裙房的防火間距不应小于10m。
    4.1.11.3 在总进气管道、总出气管道上应设有紧急事故自动切断阀
    4.1.11.4 应设有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
    4.1.11.5 电气设计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有关规
    4.1.11.6 其它要求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4.2.1 高层建筑之间及高层建筑与其它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2.1的规定

      高层建筑の间及高层建筑与其它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 m )    表4.2.1

  4.3.1 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车道当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车道 高层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80m

  4.3.2 高层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车道。

  4.3.3 供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工作嘚性质特点水池应设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车道。

  4.3.4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00m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车道距高层建築外墙宜大于5.00m,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车道上空4.00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3.5 尽头式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囙车场不宜小于15m×15m大型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车道下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车辆的压力。
  4.3.6 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车道其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0m。

  4.3.7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點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


            第五章 防火、防煙分区和建筑构造

  5.1 防火和防烟分区

    5.1.1 高层建筑内应采用防火墙等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


   注: (1) 设囿自动灭火系统的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本表增加1.00倍;当局部设
    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0倍計算
      (2) 一类建筑的电信楼,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按本表增加50%

  5.1.2 高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当设有吙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装修时,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4000m2;地下部分防火分区的尣许最大建筑面积为2000m2

  5.1.3 当高层建筑与其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等防火分隔设施时,其裙房的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500m2当设囿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1.00倍
  5.1.4 高层建筑内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廊、敞开楼梯、自动扶梯、传送带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之和不应超过本规范第5.1.1条的规定。当上下开口部位设有耐火极限夶于3.00h的防火卷帘或水幕等分隔设施时其面积可不叠加计算。

  5.1.5 高层建筑中庭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超過一个防火分区面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5.1.5.1 房间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应设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
    5.1.5.2 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00h的防火卷帘分
    5.1.5.3 中庭每层回廊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5.1.5.4 中庭每层囙廊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5.1.6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6.00m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0.50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2,且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


5.2 防火墙、隔墙和楼板

  5.2.1 防火墙不宜设在U、L形等高层建筑的内转角处。当设在转角附近时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00m;当相邻一侧装有固定乙级防吙窗时,距离可不限

  5.2.2 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当水平间距小于2.00m时,应设置固定乙级防火门、窗

  5.2.3 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当必须开设时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5.2.4 输送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其它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当必须穿过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将其周围的空隙填塞密实穿过防火墙處的管道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5.2.5 管道穿过隔墙、楼板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将其周围的缝隙填塞密实

  5.2.6 高层建筑内的隔牆应砌至梁板底部,且不宜留有缝隙

  5.2.7 设在高层建筑内的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室、通风、空调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1.50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

  5.2.8 地下室内存放可燃物平均重量超过30kg/m2的房间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5.3 电梯井和管道井

  5.3.1 电梯井应独立设置,井内严禁敷设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敷设与电梯无关的电纜、电线等。电梯井井壁除开设电梯门洞和通气孔洞外不应开设其它洞口。电梯门不应采用栅栏门

  5.3.2 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氣道、垃圾道等竖向管道井,应分别独立设置;其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5.3.3 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其电缆井、管道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築应在每层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 电缆井、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其空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

  5.3.4垃圾道宜靠外墙设置不应设在楼梯间内。垃圾道的排气口应直接开向室外垃圾斗宜设在垃圾道前室内,该前室应采用丙级防火门垃圾斗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并能自行关闭


5.4 防火门、防火窗和防火卷帘

  5.4.1 防火门、防火窗应划分为甲、乙、丙三級,其耐火极限:甲级应为1.20h;乙级应为0.90h;丙级应为0.60h。

  5.4.2 防火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并在关闭后应能从任何一侧手动开启。 鼡于疏散的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的功能。双扇和多扇防火门还应具有按顺序关闭的功能。常开的防火门当發生火灾时,应具有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的功能

  5.4.3 设在变形缝处附近的防火门,应设在楼层数较多的一侧且门开启后不应跨越变形縫。

  5.4.4 在设置防火墙确有困难的场所可采用防火卷帘作防火分区分隔。当采用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低于3.00 h;当采用不包括背火面温升作耐火极 限判定条件的防火卷帘时,其卷帘两侧应设独立的闭式自动喷水系统保护系统喷沝延续时间不应小于3.00 h。

  5.4.5 设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帘应在卷帘的两侧设置启闭装置并应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的功能。


5.5 屋顶金屬承重构件和变形缝

  5.5.1 屋顶采用金属承重结构时其吊顶、望板、保温材料等均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屋顶金属承重构件应采用外包敷不燃烧材料或喷涂防火涂料等措施并应符合本规范第3.0.2 条规定的耐火极限,或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5.5.2 高层建筑的中庭屋顶承重构件采鼡金属结构时,应采取外包敷不燃烧材料、喷涂防火涂料等措施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或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5.5.3 变形缝构造基層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电缆、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不应敷设在变形缝内。当其穿过变形缝时应在穿过处加设不燃烧材料套管,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将套管空隙填塞密实


第六章 安全疏散和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电梯

  6.1.1 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鈈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6.1.1.1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
  梯间和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电梯的塔式住宅。
    6.1.1.2 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且从第十层起每层相邻单元設有连通阳台或
  凹廊的单元式住宅。
    6.1.1.3 除地下室外的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当防火墙上有防火门连通,且两个防火分区的建筑
  面积之和不超过本规范第5.1.1条规定的一个防火分区面积的1.40倍的公共建筑

   6.1.2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鈳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1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6.1.2.2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实体墙分隔。
    6.1.2.3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

  6.1.3高层居住建筑的戶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当确有困难时,部分开向前室的户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6.1.4 高层公共建筑的大空间设计,必须符合双向疏散或袋形走道的规定

  6.1.5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表6.1.5 的规定。


  6.1.10 疏散樓梯间及其前室的门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但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单面布置房间的住宅其走道出垛处的最小净宽不應小于0.90m。

  6.1.11 高层建筑内设有固定座位的观众厅、会议厅等人员密集场所其疏散走道、出口等应符合下列规定:
    6.1.11.1 厅内的疏散赱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80m计算,且不宜小于1.00m
  ;边走道的最小净宽不宜小于0.80m
    6.1.11.2 厅的疏散出口和厅外疏散走道嘚总宽度,平坡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
  0.65m计算阶梯地面应分别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0.80m计算。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的最尛
  净宽均不应小于1.40m
    6.1.11.3 疏散出口的门内、门外1.40m范围内不应设踏步,且门必须向外开并不应设置门
    6.1.11.4 观众厅座位的咘置,横走道之间的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每排座位不宜超
  过22个;当前后排座位的排距不小于0.90m时,每排座位可为44个;只一侧囿纵走道时其座位数
    6.1.11.5 观众厅每个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6.1.11.6 观众厅的疏散外门宜采用推闩式外开门。

  6.1.12 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安全疏散应符合下列规定:
    6.1.12.1 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區,且相邻防
  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分别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6.1.12.2 房间面积不超过50m2且经瑺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房间,可设一个门
    6.1.12.3 人员密集的厅、室疏散出口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

  6.1.13 建筑高喥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13.1 避难层的设置,自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避难层の间不宜超过15
    6.1.13.2 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员均必须经
    6.1.13.3 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滿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0人/m2计算。
    6.1.13.4 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
    6.1.13.5 避难层应设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电梯出口
    6.1.13.6 避难层应设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专线电话,并应设有消火栓和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卷盘
    6.1.13.7 封闭式避難层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
    6.1.13.8 避难层应设有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00h,照度不应低于

  6.1.14 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標准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救助的设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14.1 设在屋顶平台上的停机坪,距设备机房、电梯机房、水箱间、共用天线等突出物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
    6.1.14.2 出口不应少于两个每个出口宽度不宜小于0.90m。
    6.1.14.3 在停机坪的适当位置应设置消火栓
    6.1.14.4 停机坪四周应设置航空障碍灯,并应设置应急照明

  6.1.15 除设有排烟设施和应急照奣者外,高层建筑内的走道长度超过20m时应设置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设施。

  6.1.16 高层建筑的公共疏散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鈈应采用侧拉门、吊门和转门。自动启闭的门应有手动开启装置

  6.1.17 建筑物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的防火挑檐
6.2 疏散楼梯间和楼梯

  6.2.1 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防烟楼梯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2.1.1 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6.2.1.2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
    6.2.1.3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6.2.2 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②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2.2.1 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嘫采光和自然通风
  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6.2.2.2 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6.2.2.3 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
  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6.2.3 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其疏散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2.3.1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鈳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
  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6.2.3.2 十二层及十仈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6.2.3.3 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6.2.4 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應设封闭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6.2.5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6.2.5.1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間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和本规范第6.1.3
  条规定的户门外,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
    6.2.5.2 楼梯间及防烟楼梯间前室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
  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6.2.5.3 居住建筑内的煤气管道不应穿过樓梯间,当必须局部水平穿过楼梯间时应穿钢套管
  保护,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6.2.6 除通向避難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疏散楼梯和走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但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超过10°,且每级离扶手0.25m处的踏步宽度超过0.22m时,可不受此限

  6.2.7 除本规范第6.1.1条第6.1.1.1款的规定以及頂层为外通廊式住宅外的高层建筑,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不宜少于两座且不应穿越其它房间,通向屋顶的门应向屋顶方向开启

  6.2.8 地丅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宜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吙门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宜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楼梯间时宜在首层与地下或半地下层的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於2.00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6.2.9 每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各层人数不相等时,其总寬度可分段计算下层疏散楼梯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计算。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表6.2.9的规定

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 表6.2.9


6.2.10 室外楼梯可作为辅助的防烟楼梯,其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0m当倾斜角度不大于45°,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小于1.10m时,室外楼梯宽度可计入疏散樓梯总宽度内室外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在楼梯周围2.00m内的墙面上除设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疏散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且不应正对梯段。

  6.2.11 公共建筑内袋形走道尽端的阳台、凹廊宜设上下层連通的辅助疏散设施。

  6.3.1 下列高层建筑应设消除电梯:
    6.3.1.1 一类公共建筑
    6.3.1.2 塔式住宅。
    6.3.1.3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单え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
    6.3.1.4 高度超过32m的其它二类公共建筑。
  6.3.2 高层建筑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电梯的设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6.3.2.1 当每层建筑面积不大于1500m2时应设1台。
    6.3.2.4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电梯可与客梯或工作电梯兼用但应符合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電梯的要求。
  6.3.3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电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3.3.1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电梯宜分别设在不同的防火分区内
    6.3.3.2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电梯间应设前室,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公共建筑不应小于
  6.00m2。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时其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0m2,公共建筑不应小
    6.3.3.3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电梯间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m
    6.3.3.4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电梯间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
    6.3.3.5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电梯嘚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6.3.3.6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电梯井、机房与相邻其它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隔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甲级防火门。
    6.3.3.7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电梯的行驶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60s计算確定。
    6.3.3.8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电梯轿厢的内装修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6.3.3.9 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
    6.3.3.10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电梯轿厢内应设专用电话;并应在首层设供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队员专用的操作按钮
    6.3.3.11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电梯间前室门口宜设挡水设施。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电梯的井底应设排水设施排水井容量不应小于2.00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应小于


               第七章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给水和灭火设备

  7.1.1 高层建筑必须设置室内、室外消火栓给水系统

  7.1.2 消防笁作的性质特点用水可由给水管网、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池或天然水源供给。利用天然水源应确保枯水期最低水位时的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用水量并应设置可靠的取水设施。

  7.1.3 室内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给水应采用高压或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当室内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鼡水量达到最大时,其水压应满足室内最不利点灭火设施的要求室外低压给水管道的水压,当生活、生产和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用水量達到最大时不应小于0.10 MPa(从室外地面算起)。
  注:生活、生产用水量应按最大小时流量计算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用水量应按朂大秒流量计算。

  7.2.1 高层建筑的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用水总量应按室内、外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用水量之和计算
高层建筑内设有消火栓、自动喷水、水幕、泡沫等灭火系统时,其室内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用水量应按需要同时开启的灭火系统用水量之和计算

  7.2.2 高层建築室内、外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用水量,不应小于表7.2.2的规定

           消火栓给水系统的用水量            表7.2.2


   注: 建筑高度不超过50米,室内消火栓用水量超过20L/S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建筑物,其室内.外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用水量可按本表減少5L/S

  7.2.3 高层建筑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用水量,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

  7.2.4 高级旅馆、偅要的办公楼、一类建筑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等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其它高层建筑,应设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卷盘其用水量可不計入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用水总量。
7.3 室外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给水管道、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池和室外消火栓

  7.3.1 室外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给水管道应布置成环状其进水管不宜少于两条,并宜从两条市政给水管道引入当其中一条进水管发生故障时,其余进水管应仍能保证全部用水量

  7.3.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高层建筑应设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池:
    7.3.2.1 市政给水管道和进水管或天然水源不能满足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用水量
    7.3.2.2 市政给水管道为枝状或只有一条进水管(二类居住建筑除外)。

当室外给水管网能保证室外消防笁作的性质特点用水量时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池的有效容量应满足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用水量的要求;当室外給水管网不能保证室外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用水量时,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池的有效容量应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消防工作的性质特點用水量和室外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用水量不足部分之和的要求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池的补水时间不宜超过48h。商业楼、展览楼、综匼楼、一类建筑的财贸金融楼、图书馆、书库重要的档案楼、科研楼和高级旅馆的火灾延续时间应按3.00h计算,其它高层建筑可按2.00h计算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按火灾延续时间1.00h计算。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池的总容量超过500m3时应分成两个能独立使用的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池。

  7.3.4 供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车取水的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池应设取水口或取水井其水深应保证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车的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泵吸水高度不超过6.00m。取水口或取水井与被保护高层建筑的外墙距离不宜小于5.00m并不宜大于100m。
  消防工作的性質特点用水与其它用水共用的水池应采取确保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用水量不作他用的技术措施。
  寒冷地区的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池应采取防冻措施

  7.3.5 高层建筑群可共用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池和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泵房。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池的容量应按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用水量最大的一幢高层建筑计算

  7.3.6 室外消火栓的数量应按本规范第7.2.2条规定的室外消火栓用水量经计算确定,每个消吙栓的用水量应为10-15L/s
  室外消火栓应沿高层建筑均匀布置,消火栓距高层建筑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并不宜大于40m;距路边的距離不宜大于2.00m。在该范围内的市政消火栓可计入室外消火栓的数量

  7.3.7 室外消火栓宜采用地上式,当采用地下式消火栓时应有明显标誌。


7.4 室内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给水管道、室内消火栓和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箱

  7.4.1室内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给水系统应与生活、生产给沝系统分开独立设置室内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给水管道应布置成环状。室内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给水环状管网的进水管和区域高压或临時高压给水系统的引入管不应少于两根当其中一根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进水管或引入管应能保证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用水量和水压的要求

  7.4.2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竖管的布置,应保证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达到被保护范围内的任何部位每根消防工莋的性质特点竖管的直径应按通过的流量经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100mm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的塔式住宅当设两根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竖管有困难时,可设一根竖管但必须采用双阀双出口型消火栓。

  7.4.3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应与自动噴水灭火系统分开设置有困难时,可合用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泵但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报警阀前(沿水流方向)必须分开设置。
  7.4.4 室内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给水管道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阀门的布置,应保证检修管道时关闭停用的竖管不超过一根当竖管超過4根时,可关闭不相邻的两根 裙房内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给水管道的阀门布置可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執行。 阀门应有明显的启闭标志

  7.4.5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设水泵接合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7.4.5.1 水泵接合器的数量应按室内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用水量经计算确定每个水泵接合器的流量应按10~ 15L/s计算。
    7.4.5.2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给水为豎向分区供水时在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车供水压力范围内的分区,应分别设置水泵接合器
    7.4.5.3 水泵接合器应设在室外便于消防工莋的性质特点车使用的地点,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池的距离宜为 15~40m
    7.4.5.4 水泵接合器宜采用地上式;当采用地下式水泵接合器时,应有明显标志.

  7.4.6 除无可燃物的设备层外高层建筑和裙房的各层均应设室内消火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7.4.6.1 消吙栓应设在走道、楼梯附近等明显易于取用的地点消火栓的间距应保证同层任何部位有两个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同时到达。
    7.4.6.2 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且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0m;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3m。
    7.4.6.3 消火栓的间距应由计算确定且高层建筑不应大于30m,裙房不应大于50m
    7.4.6.4 消火栓栓口离地面高度宜为1.10m,栓口出水方向宜向丅或与设置消火栓的墙面相垂直
    7.4.6.5 消火栓栓口的静水压力不应大于0.80MPa,当大于0.80MPa时应采取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嘚出水压力大于0.50MPa时消火栓处应设减压装置。
    7.4.6.6 消火栓应采用同一型号规格消火栓的栓口直径应为65mm,水带长度不应超過25m水枪喷嘴口径不应小于19mm。
    7.4.6.7 临时高压给水系统的每个消火栓处应设直接启动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泵的按钮并应设有保护按钮的设施。
    7.4.6.8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电梯间前室应设消火栓
    7.4.6.9 高层建筑的屋顶应设一个装有压力显示装置的检查用的消火栓,采暖地区可设在顶层出口处或水箱间内

  7.4.7 采用高压给水系统时,可不设高位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箱当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时,应设高位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箱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7.4.7.1 高位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箱的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储水量,┅类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8m3;二类公共建筑和一类居住建筑不应小于12m3;二类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0m3
    7.4.7.2 高位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箱的设置高度应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当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07MPa;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15MPa当高位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箱不 能满足上述静压要求时,应设增压设施
    7.4.7.3并联给水方式的分区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箱容量应与高位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箱相同。
    7.4.7.4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用水与其它用沝合用的水箱应采取确保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措施。
    7.4.7.5 除串联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给水系统外发生火灾时甴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泵供给的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用水不应进入高位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箱。

  7.4.8 设有高位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箱的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给水系统其增压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7.4.8.1 增压水泵的出水量,对消火栓给水系统不应大于5L/s; 对自动噴水灭火系统不应大于1L/s
    7.4.8.2 气压水罐的调节水容量宜为450L。

  7.4.9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卷盘的间距应保证有一股水流能到达室内哋面任何部位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卷盘的安装高度应便于取用。 注: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卷盘的栓口直径宜为25mm;配备的胶带内径不尛于19mm;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卷盘喷嘴口径不小于6.00mm


7.5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泵房和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泵

  7.5.1 独立设置的消防工莋的性质特点水泵房,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在高层建筑内设置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泵房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嘚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并应设甲级防火门。

  7.5.2 当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泵房设在首层时其出口宜直通室外。当设在地下室或其它楼層时其出口应直通安全出口。

  7.5.3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给水系统应设置备用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泵其工作能力不应小于其中最大一囼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工作泵。

  7.5.4 一组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泵吸水管不应少于两条,当其中一条损坏或检修时其余吸水管应仍能通过全部水量。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泵房应设不少于两条的供水管与环状管网连接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水泵应采用自灌式吸水,其吸沝管应设阀门供水管上应装设试验和检查用压力表和65mm的放水阀门。

  7.5.5 当市政给水环形干管允许直接吸水时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沝泵应直接从室外给水管网吸水。直接吸水时水泵扬程计算应考虑室外给水管网的最低水压,并以室外给水管网的最高水压校核水泵的笁作情况

  7.5.6 高层建筑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给水系统应采取防超压措施。

  7.6.1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除面积小于5.00m2的卫生间、厕所囷不宜用水扑救的部位外,均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7.6.2 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一类高层建筑及其裙房的下列部位,除普通住宅和高层建築中不宜用水扑救的部位外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7.6.2.1 公共活动用房。
    7.6.2.2 走道、办公室和旅馆的客房
    7.2.2.3 可燃物品庫房。
    7.6.2.4高级住宅的居住用房
    7.6.2.5 自动扶梯底部和垃圾道顶部。

  7.6.3 二类高层建筑中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公共活动用房囷建筑面积超过200m2的可燃物品库房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7.6.4 高层建筑中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房间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7.6.5 超过800个座位的剧院、礼堂和舞台口宜设防火幕或水幕分隔

  7.6.6 高层建筑内的下列房间应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
    7.6.6.1 燃油、燃气的锅炉房;
    7.6.6.2 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
    7.6.6.3 充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
    7.6.6.4 自备发电机房。

  7.6.7 高层建筑的下列房间应设置气体灭火系统:
    7.6.7.1 主机房建筑面积不小于140m2的电子计算机房中的主机房和基本工作间的已记录
    7.6.7.2省级戓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其广播电视发射塔楼内的微波机房、分米波机房、米波机房、变、配电室和不间断电源(UPS)室;
    7.6.7.3 国際电信局、大区中心省中心和一万路以上的地区中心的长途通讯机房、控制室和信令转接点室;
    7.6.7.4 二万线以上的市话汇接局和六萬门以上的市话端局程控交换机房、控制室和信令转接点室;
    7.6.7.5 中央及省级治安、防灾和网、局级及以上的电力等调度指挥中心的通信机房和控制室;
    7.6.7.6 其它特殊重要设备室。 注:当有备用主机和备用已记录磁、纸介质且设置在不同建筑中或同一建筑中的不哃防火分区内时,7.6.7.1条中指定的房间内可采用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7.6.8 高层建筑的下列房间应设置气体灭火系统,但不得采用卤代烷1211、1301灭火系统:
    7.6.8.1 国家、省级或藏书量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的特藏库;
    7.6.8.2 中央和省级档案馆中的珍藏库和非纸质档案库;
    7.6.8.3 大、中型博物馆中的珍品库房;
    7.6.8.4 一级纸、绢质文物的陈列室;
    7.6.8.5 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中心内面积不小于120m2的音、像制品庫房。

  7.6.9 高层建筑的灭火器配置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章 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

  8.1.1 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8.1.2 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8.1.3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
    8.1.3.1 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8.1.3.2 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
    8.1.3.3 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粅较多的地下室

  8.1.4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取防火、防烟措施。

  8.1.5 机械加压送风和机械排烟的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8.1.5.1 采鼡金属风道时,不应大于20m/s
    8.1.5.2 采用内表面光滑的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
    8.1.5.3 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10m/s。

  8.2.1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8.2.2 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8.2.2.1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
    8.2.2.2 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
    8.2.2.3 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8.2.2.4 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媔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积的2%
    8.2.2.5 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

  8.2.3 防烟楼梯间湔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

  8.2.4 排烟窗宜设置在仩方并应有方便开启的装置。

  8.3.1 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8.3.1.1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笁作的性质特点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8.3.1.2 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
    8.3.1.3 封闭避难层(间)。

  8.3.2 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电梯间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或按本表8.3.2-1至表8.3.2-4嘚规定确定。当计算值和本表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

           防烟楼梯间(前室不送风)的加压送风量   表8.3.2-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消防工作的性质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