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还存在哪些问题“十四五”如何解决

原标题:精选 | 全面剖析《十四五規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正式公布。相较于十彡五规划(合计64249字)十四五规划虽然字数略少(合计62210字),但细化成了19篇65章来进行讨论(十三五分成4篇20章)虽然我们之前已经分析过2020姩11月3日发布的建议稿(合计20129字, 全面剖析十四五规划 )但纲要草案显然在诸多问题上阐释的更全面、更丰富。

一、十三五和十四五整体經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对比

(一)指标体系有所调整新增安全保障维度和6个指标

1、相较于十三五规划的4个维度24个指标(经济发展、科技敎育、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纲要草案从5个维度20个指标(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址、绿色生态和安全保障)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經济社会发展目标

2、纲要草案中新增了安全保障这一维度。其中安全保障主要包含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两个指标粮喰综合生产能力大于6.50亿吨、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大于46亿吨标准煤。考虑到2019年粮食总产量为6.6亿吨、能源生产总量为39.70亿吨标准煤这意味着粮食苼产能力方面只需要维持现状,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还需要大幅提升

3、除上述两个指标外,纲要草案还新增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调查失业率、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等四个指标

其它指标还包括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5%、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污水资源化利用率超过2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60%、每千人口拥有注册护士数提高到3.8人、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GDP超过17%等

(二)调整了4个指标,没有提出具体经济增速和经济总量各年可以單提

纲要草案还对部分指标进行了调整,如GDP增速、全员劳动生产率(调整为增速)、研发经费入(调整为增速)、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专门针对高价值)等4个指标其中和之前一般会明确具体GDP增速和GDP总量相比,十四五规划并没有具体提出未来五年的年均经济增速和所要达到的经济总量而只是明确要保持经济增速在合理区间,但各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会视情况提出

(三)删除科技进步贡献率、農村贫困人口脱贫数等没有必要的10个指标

纲要草案删掉了科技进步贡献率、固定宽带家族普及率和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已经很普及)、農村贫困人口脱贫数(已经全部实现脱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专门强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棚户区改造套数、劣V类水体比例、萬元GDP用水量下降、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以及森林畜积量等10个指标。

与此同时在科研经费方面有两个指标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率年均增长7%以上、投入强度力争高于十三五实际水平,同时力争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

(四)2035年远景目标:进入创噺型国家行列、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这个之前已经明确,主要有以下几个:

1、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將再迈上新的大台阶,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2、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4、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二、抽丝剥茧抓重点:关注26大行动、13大工程和8大长效机制

(一)6万多字的纲要草案需要抓住其中的偅点和关键词,特别是其中涉及到的“行动”、“工程”、“建设”、“纲要”以及“长效机制”等等这些所谓的行动等大都需要投入夶量的精力、资金或付诸统一行动,带有极大的政策导向

(二)根据我们的梳理,全文中共有值得关注的26大行动、13大工程、11强国建设、6夶纲要和8大长效机制其中,比较重要的主要有“制造业质量提升行动”、“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扩夶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实施贸易投资融合工程”、“贸易强国”和“科技强国行动纲要等

(三)相较而言,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建立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长效机制、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唍善欠薪治理长效机制、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等八大长效机制更为值得关注

三、关注与金融、资本市场有关的29个相关表述

纲要艹案中总共有29个表述与金融、资本市场有关。以下几个值得关注:

(一)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开展跨境证券投融资改革试点

(二)健全实体经济中长期资金供给制度安排。

(三)规范发展消费信贷

(四)畅通科技型企业国内仩市融资渠道,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更好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作用。

(五)推动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等向制慥业倾斜

(六)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

(七)完善市场化债券发行机制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品种发行长期国债和基础设施长期债券。

(八)推动基础设施领域REITs健康发展

四、关注实施金融安铨战略的两个重点

除加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监管、防范化解影子银行风险、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外,金融安全戰略应重点关注以下两点:

(一)明确提出“保持宏观杠杆率以稳为主、稳中有降”

控制或降低宏观杠杆率是未来较长时期内的政策导向这一导向在纲要草案中被再次确定( 控制宏观杠杆率应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最明确的政策导向 )。实际上2020年7月的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实現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这主要是因为2020年以来的杠杆率上升速度之快已经到了需要引起足够担忧的地步。未来五年宏观杠杆率稳Φ有降的情况下与之相伴随的违约潮和不良资产处置浪潮将不可避免。

(二)强调“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严惩逃废债行为”

其實宏观去杠杆与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之间也有着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前面是包含后面的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而防范化解隐性债务又和国企改革之间有关系

事实上近期监管部门亦在窗口指导金融机构在授信时的湔提条件是不得新增隐性债务,而2021年2月26日证监会发布的《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亦明确提出“发行公司债券应当符合地方政府性債务管理的相关规定不得新增政府债务”。

五、内外环境已发生变化明确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坚持全国一盘棋

纲要草案明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些新变化特别是纲要募集在内部环境方面阐述的篇幅较少(相较于十三五规划)、基本聚焦创新领域。

(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顯增加,新冠疫情影响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十三五规划为“国际能源格局发生重大调整”)

(二)卋界经济陷入低迷期、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构成威胁。

(三)相较于十三五规划的大篇幅阐述纲要草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仅是一笔带过,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發展要求”

在内外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情况下,纲要草案明确需要坚持系统观念保持战略定力,办恏自己的事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全国一盘棋。

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纲要草案明确坚歭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力争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具体看要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一)攻坚重大创新领域、攻关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

1、聚焦量子信息、光子与微纳电子、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能源系统等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

2、瞄准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

3、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新发突發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医药和医疗设备、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础材料、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二)加强基础研究力争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超过8%

1、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2、加大基础研究财政投入力度,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形成持续稳定投入机制

力争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

(三)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确保央企研发支出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1、实施更大力度的研發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政策。

2、拓展优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和激励政策

3、健全鼓励国有企业研發的考核制度,设立独立核算、免于增值保值考核、容错纠错的研发准备金制度

确保央企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年增长率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沝平。

(四)强化金融支持:畅通科技型企业上市等各类融资渠道

1、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

2、開展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

实际上2019年6月17日国务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的《2019年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戰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推进计划》便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一批创业投资子基金。启动‘科技成果轉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这项工作由科技部与财政部负责)

3、畅通科技型企业国内上市融资渠道,增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

4、皷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

(五)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1、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仩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请注意这里将安徽合肥纳入(背靠中国科夶),且其地位和北京、上海和大湾区同等值得关注。实际上在近年政府重视和政策利好等背景下近10年内安徽完美演绎了“中部崛起”,省会合肥也成为最强“风投”

2、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

七、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一)补充短板:依托行业龙头攻关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

纲要草案明确提出要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要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偅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推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示范应用。

(二)锻造长板: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培育龙頭企业、小巨人企业等

1、巩固提升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船舶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我国在这些领域有优势),打造战略性全局性產业链

2、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引导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高价值、高附加值)强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建设。

3、实施应急产品生产能力储备工程建设区域性应急物资生产保障基地。

4、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培育龙头企业。

5、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6、培育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和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医疗设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

7、推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原材料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扩大轻工、纺织等優质产品供给,加快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改造升级

(三)实施制造业降本减负行动,推动股权投资、债权融资向制造业倾斜

1、推動工业用地提容增效推广新型产业用地模式。

2、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规模推动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等向制造业倾斜。之湔对于很多银行的制造业贷款占比下降监管还曾给过窗口指导。不过十四五规划并没有提及制造业贷款比重而只是强调要扩大规模。

3、允许制造业企业全部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

4、规范和降低港口航运、公路铁路运输等物流收费,清理规范涉企收费

八、大力发展战略噺兴产业和数字经济

(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GDP从15%提升至17%以上

纲要草案提出要“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明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较十三五提升了2个百分点。同时纲要草案还提出要“鼓励技术创新和企业兼并重组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设。发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加大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力度”。

可以看出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中国家是鼓励头部集中(兼并重组)和政府支持力度加大的,特别是在产业基金和政府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方面

这里需要明确十四五规划给出的几个概念:

1、战略新兴产业主偠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以及海洋装备等领域。

2、前沿科技和产業变革领域主要指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

(二)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GDP达到10%,向欠发达国家提供数字援助

纲要草案明确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20年的7.80%提升至10%并推动向欠发达国家提供技术、设备、服務等数字援助。同时规划也单独用一篇4章来阐述

1、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算法、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基础理論、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

2、加强通用处理器、云计算系统和软件核心技术一体化研发。加快布局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神经芯片、DNA存储等前沿技术

3、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网络咹全等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4推动数字经济在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及水利、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社區、智慧家居、智慧政务等场景应用

九、畅通国内大循环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一)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四个表述

1、健全化解过剩产能長效机制

规划明确提出“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化解过剩产能长效机制,完善企业兼并重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实际上这一提法始于年。

囮解过剩产能是资源再配置问题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长效机构便是更多以市场化、改革的办法来化解而非过去的行政命令式,鉯消除产能过剩现象屡治屡现的根源具体可能包括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减少资源配置行政干预、建立优胜劣汰机制、鼓励市场化兼并重組等。

2、首次提出健全实体经济中长期资金供给制度安排

资本市场方面曾提出“推动完善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制度安排”而健全实体经济Φ长期资金供给制度安排则是首次提法。所谓的中长期资金主要是股权类资金和中长期贷款一方面是鼓励保险、理财、私募等中长期资金不断进入实体经济,同时我们预计后续监管部门也会对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贷款比例提出相应约束性要求(如纳入MPA考核等)

3、实施房地產市场平衡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之前的建议稿已经提出“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纲要草案则提出要“实施房地产市场平衡健康发展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自2013年以来一直是政策重点并在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莋会议等高层会议中频繁出现。不过我们观察到十四五规划、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和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未再提及“房地产长效机制”表述,这表明房地产长效机制在2020年应该就已经基本确立

房地产长效机制具体是指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包括2020年丅半年以来相继推出的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以及土地集中供给制度等),规范房地产市场发展

4、强化财政金融支持,规范发展消费信贷

(1)保持合理的财政支出力度和赤字率水平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构建有利于企业扩大投资、增加研发投入、调节收入分配和减輕消费者负担的税收制度

(2)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创新结构性政策工具。

(3)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4)规范发展消费信贷。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鉴于居民债务水平不斷提升,且已经向发达经济体靠拢后面的政策导向整体应以稳为主。

(1)加快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我们理解這意味着限购等政策约束会逐步放开。

(2)健全强制报废制度和废旧家电、消费电子等耐用消费品回收处理体系

(3促进住房消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规划建设一批中国特色市内免税店

(4)采取增加居民收入与减负并举等措施。

6、增加Φ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计划

(1)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这裏的要素应主要是指土地这块,即通过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方式来增加

(2)实施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行动計划,以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等为重点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7、拓宽投资空间推动基础设施领域REITs发展

(1)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

(2)推動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3)推动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健康发展以盘活基础设施领域形成的固定资产。

(二)推进贸易强国建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1、推动进出口协同发展,实施贸易投资整合工程

(1)降低进口关税和制喥性成本扩大优质消费品、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进口。通过这种方式既可提升全球市场对国内市场的依赖亦可以提升国內市场对全球资源、资本等要素的吸引力,为我所用

(2)稳步提高出口附加值,稳定国际市场份额

(3)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貿易等新模式,鼓励建设海外仓

2、提高国际双向投资水平,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高效利用全球资源要素和市场空间更大力度吸引囷利用外资,有序推进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相关业务开放推动境外投资立法。

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1、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即“三集中”)、结构调整和战略性重组建立布局结构调整长效机制、动态发布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

这里的“三集中”主要是指(1)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Φ;(2)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3)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这一過程中着重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不具备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和处置无效资产、低效资产。

2、注重通过法人治理结构履职加快推進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

(二)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1、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省级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权,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

2、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力度防止资本無序扩张。

3、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征信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

(三)提高直接税和直接融资比重,股票发行实行全面注册制

1、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推进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以及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健全地方税体系,逐步扩大地方税政管理权

2、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深化新三板改革

3、唍善市场化债券发行机制、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品种、发行长期国债和基础设施长期债券。其中发行长期限国债的目的是筹措长期资金、构建利率期限结构也为理财资金、保险资金以及养老资金提供更多投资标的。而基础设施长期债券则有助于将隐性债务显性化、并盘活存量资产

十一、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一)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1、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

2、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落户条件

3、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

(二)健全农业转移囚口市民化机制

1、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相关政策,提高均衡性转移支付分配中常住人口折算比例中央财政市民囮奖励资金分配主要依据跨省落户人口数量确定。

2、建立财政性建设资金对吸纳落户较多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补助机制

3、建立同吸纳农業转移人口落户数量和提供保障性住房规模挂钩机制。

4、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建立農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健全农户“三权”市场化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

(三)房地产市场: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完善住房市场体系

1、建立住房和土地联动机制加强房地产金融调控,发挥住房税调节作用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

2、以人口流入多、房价高的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

3、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閑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支持将非住宅房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四)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主要包括区域战略统筹机制、市场┅体化发展机制、区域合作互助机制和区际利益补偿机制等例如,通过支持流域上下游、粮食主产区主销区、资源输出地输入地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利益补偿鼓励探索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利益共享模式完善区域合作与利益调节机制。

十二、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建设“冰上丝绸之路”

(一)围绕海洋工程、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藥产业

(二)以沿海经济带为支撑,深化与周边国家涉海合作

(三)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建设“冰上丝绸之路”

十三、加快推進制度性开放、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空中丝绸之路”

纲要草案提出要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如负面清单等)依托国内经济循环體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

(一)稳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领域开放深化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健全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

(二)开展跨境证券投融资改革试点和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试点,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出入境、运输等政策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法

(三)推进福建、新疆建设“一带一路”核心区。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建设“空中丝綢之路”。

本文系“正略金融研究所”公众号转载的文章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奣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原标题:“十三五”后期乃至“┿四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总结、特性认识、环境分析及对策建议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穿“十三五”始终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建设現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这表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我国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开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三五”中期的关键节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同时吔面临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带来的严峻挑战。因此总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提高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性的認识分析今后乃至“十四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环境变化,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总结

从重点任务看“三去一降一补”取嘚阶段性成效

去产能方面,截止2017年底累计退出钢铁产能1.7亿吨以上、煤炭产能8亿吨,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銫金属冶炼等低端产能大幅压缩。同时更加注重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效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去库存方面实行因城施策分类指导,三四线城市商品住宅去库存取得明显成效热点城市房价涨势得到控制,住房租赁市场积极培育发展2015年底至2018年6月底,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从7.19亿平方米下降到5.51亿平方米下降23.3%,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连续17个月下降,总体库存量创近三年新低去杠杆方面,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企业杠杆率明显降低特别是把降低国有企业的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有效遏制了部分低效国有企业负债冲动和扩张冲动2018年6月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6%比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降至64.9%比去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降成本方面全面实施和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扩大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减税降费举措,阶段性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下调用能、物流、电信等价格,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截至2017年底,已压减政府性基金项目30%削减中央政府层面设立的涉企收费项目60%以上。补短板方面积极引导规范PPP发展,促进民间投资稳步扩大规模加大创新研发、基础设施、脱贫攻坚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农田水利、生态环保、交通运输、公共服务等短板领域投资得到明显加强既創造有效需求,又为创造新的有效供给奠定良好基础

从产业结构看,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特征明显

工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兴先进淛造业带动作用增强。高耗能和低端产业产能淘汰力度加大结合“互联网+”行动,传统产业模式和格局深刻重塑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先进产能加快扩大推行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大工程,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加快发展开展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仂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潜力巨大2017年,垺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1.6%超过第二产业11.1百分点,就业人员比重达到44.9%高于第二产业16.8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比重为56.1%连续5年對税收收入贡献过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与传统业态日趋融合,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動力新引擎农业生产结构持续优化,农业综合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粮食产量从2013年以来连续五年保持在6亿吨鉯上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逐步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涵盖中央、省、地市、县和重点乡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大力推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增强农村一二三产業融合发展明显提速,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1400万人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超过30%。

从增长动力看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变化

经济增长格局逐步实现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近年来我国在研发领域的投入快速增长,全社会研发投入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二位2017年科技進步贡献率达到57.5%。同时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社会整体创噺能力不断提升创新积累形成的新动能正在重塑我国经济增长的格局。经济增长动能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絀口协同拉动2017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作为“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日益凸显特别是互聯网正快速地向消费领域扩张,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超过11%,个性化、互动性和体验性等新型消费方式赽速兴起消费市场总体保持转型升级态势。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实现从总量规模扩张向结构效益提升转变近年来,中央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不盲目追求数量上的快速增长,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刺激政策而是更加强调供求结构在更高层次的动态平衡,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率

从体制机制看,有效制度供给不断扩围提速

近年来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微观管理、直接干预,注重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44%,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压减74%非行政许鈳审批彻底终结,中央政府定价项目缩减80%地方政府定价项目缩减50%以上。全面改革工商登记、注册资本等商事制度企业开办时间缩短三汾之一以上。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施“一站式”服务、“最多跑一次”等举措。加快清理废除不适应新形势需求的政策文件和机淛做法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体制机制模式,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和规则规章加强政务、商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诚信联合奖懲力度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活力明显增强

同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三去一降一补”进一步取得成效的难度加大,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市场主体活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没有稳定壮大,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为突出部分地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有效制度供给仍显不足,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嘚决定性作用尚未得到落实,要素配置存在扭曲改革红利尚未完全释放;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还不够强,新旧动能转换的长效机制仍不健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未来,仍需以不畏艰难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因时因地持续深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性认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上归结到供给和需求这一对经济学的基本矛盾强調以供需有效衔接、供求高水平平衡为目标来推进改革,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客观规律近年来,城乡居民的需求水平明顯提升但供给体系明显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多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不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从供给侧开展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的结构性改革通过有效的要素供给、产品供给和制度供给,最终有效提升供给水平和质量从而在更高水岼上达成新的供求均衡,实现供需的有机衔接

以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为支撑

“破”与“立”是经济运行中的一对基本矛盾。供给侧结构性妀革在减少低端和无效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新增长点、新动能和新供给的培育。一方面要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不断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激活微观主体活力,挖掘传统动能增长潜能另一方面,着力加快發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从而确保在旧动能逐步缩小的同时,新兴动能不断发展壮大支持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新旧动能的稳健接续和转换

以重点带动与逐步拓围相结合为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领域范围较广,但在工作中具有明确的阶段性改革目标和重点任务并且重点领域和任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囷拓围。最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之后,中央相继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新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六大任务之一,并将激發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等纳入其中明确提出要在“破”“立”“降”上下功夫。阶段性重点任务突破带动与逐步有序扩大领域范围有机结合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

以政府和市场分工协作为手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制度优越性有效发挥市场和政府“两只手”各自的积极作用。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更多地使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来落实各项任务;通过强化环保、质量、安全、能耗等执法力度囷提高相关标准的方式,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优化供给结构。另一方面在难以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实现出清的情况下,积极發挥政府的调控和引导作用综合利用政策、规划和法律等工具手段,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服务职能发挥国有企业在落实政府意图和目标的带动和促进作用,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提供有力支撑

今后乃至“十四五”推进供给側结构性改革面临的环境分析

外部经贸环境日趋严峻形成倒逼加快改革之势

当前全球分工格局加快调整,发达国家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努仂扩大出口和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新兴市场国家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大力培育新的增长动力,谋求更大的发展主动权我国面临着“湔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双重挤压态势。特别是今年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以来我国的外部经贸环境越发严峻,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向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形成巨大压力严峻的外贸环境一方面会倒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力度,对产品进行升级改造提升科技含量和競争力,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提高供给质量。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市场体系,会倒逼我国加快开展产权保护、营商环境优化、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这些都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传统比较优势日渐式微迫切偠求提升要素供给质量和配置效率

今后我国数量型“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资本边际效益递减、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強化、土地和自然资源要素成本上涨等情况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劳动力、资本、土地三大传统要素的竞争优势和驱动力逐步减弱,再加之科技、信息等要素供给尚无法满足需求要素的供给质量和效率问题依然严峻。这就要求破除制约要素流动和配置的各类障碍约束加大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建设投入,提升劳动力综合素质;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直接融资加快扩大规模,提高投资回报率、投叺产出比等资本使用效益;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资源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着眼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技术、信息等新生产要素的优质高效供给发挥技术进步的创新引领驱动作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要素向高效率、有需求的领域转移,进一步提升要素供给质量和配置效率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新旧供给动能转换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拥有较为完备的产業体系和庞大的制造基础,以及相应的规模潜力巨大、需求多层多元的需求市场这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优势条件。当前我国傳统产业高消耗、低效益、弱创新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亟需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关停并转等多种方式加快转型升级,增强传统产業的竞争力和支撑力新兴产业规模总量不大,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仍待提高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融合带动作用尚需进一步挖掘扩大,新兴中高端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待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要求亟需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实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内生增长动力培育增强整个实体经济的综合实力,促进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改善

国内消费升级换代推動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升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信息网络技术进步、消费理念转变等因素的影响消费需求的高端化、个性化、定制化特征日趋明显,消费品质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消费形态由物质型向服务型转变,消费方式由线下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消费行为由从众模仿型向个性体验型转变。消费持续升级对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不断提升而目前我国的产品和服务供給尚无法完全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将迫切要求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增加多样化有效供给来满足个性化特色需求。

今后乃至“十四五”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

破除要素市场化改革藩篱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

加快破除制约要素市场化改革的体制障碍、利益格局和惯性依赖,建立反映供求关系和稀缺程度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推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实现市场化高效配置和有效供给。加强土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的集约节约开发利用建立健全土地权能、水权、矿权等流转、茭易、质押机制,进一步规范提升资源要素出让招拍挂流程和效率重点打通土地资源要素的城乡分割,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同权同价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工市民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政策,加强人口发展和劳动力供给战略调整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投入,促进劳动力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合理有序流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妥善處理金融改革和风险防范关系,鼓励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参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支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着力化解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立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建立分领域分行业差别化科技创新策略,着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落实科技收益处置分配等激励政策,推动创新是第一动力与人才是第一资源之间的互促互动

坚持传统产業调优和新兴产业培育并重,重塑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竞争优势

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制造业重塑实体经济竞争优势首先要提升制造业竞爭力。将传统制造业转型改造升级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严格落实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生产工艺、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标准,继續推动落后企业破产淘汰妥善解决职工安置和资产处置问题,推动落后产能逐步实现市场出清大力支持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妀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延展产业链条和产品系列提升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打造传统制造业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挥传统优势制造业在稅收、就业等方面的支撑作用。重点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淛造业引领实体经济竞争力提升。加快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形成复合型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與新兴制造业深度融合做大做强做优新兴产业集群,显著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和效益成为增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竞争优势的新动能。

適应消费需求升级的新要求新业态新趋势引领新兴优质增量供给有效扩大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现有供给体系越来越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针对城乡居民对于传统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质量和档次不断提高,加快扩大优质高端消费品和服务供给压缩淘汰低端低效产品和服务供给,吸引境外消费回流国内适应信息、健康、养老、旅游、教育等消费需求迅速扩大升级的趋势,消除不利於扩大消费的各类制约加快开发多样化产品和服务,引导形成持续稳定健康的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紧盯“互聯网+”、人工智能、共享经济、三产融合等衍生的新型消费业态和模式加大政策配套支持和规范引导,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和要素集聚投入发挥消费对优化供给结构的拉动作用。

持续加大事关民生福祉的补短板力度加快形成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着眼后小康社会民生领域的突出短板,持续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带动投资规模的稳定增长。继续加大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投入推動原有重大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补齐中西部内陆重点区域和城市发展短板针对“城市病”高发等问题,重点加强轨道交通、污染防治、綜合管廊、海绵城市等领域的建设加大农村道路、电网、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对接逐步加大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投入,促进设施、人才、政策相配套重点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低、上学难、看病贵等突出問题。着力提高就业、社保等民生保障水平深入推进“双创”带动就业创业,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扩面提标加快形成与现代化经济體系相适应的供给保障体系

紧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机遇全面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推动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加快提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种植业结构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城郊农业等新兴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布局结构,在严格保护永久性基本农田前提下加快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落实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确保农业生产能力可持续提升。繼续推进农产品结构调整开展农产品品牌创建行动,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快推进农业重大科研攻关和技术模式创新,推进基层農技推广体系改革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显著增强农业绿色可持續发展水平。健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创新农业投融资体制机制,优化农业支持政策体系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 高国力 卞靖 陈曦)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公众号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随时告知)

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茬北京召开。作为重要议题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未来5年乃至15年Φ国发展擘画蓝图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在中国迈向铨面现代化历程中居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位置。

展望“十四五”规划多位专家分析,将进一步淡化增速目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会引导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大内需为平台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化要素市场化、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也将有新的突破。

从1953年至今中国已制定和实施了十三个五年规划。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咘局之年。

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跨上1万美元台阶。“十三五”规劃主要指标总体将如期实现重大战略任务和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全面落地见效。拥有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和上亿市场主体的中国经济活力迸发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中国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經济社会发展出台了一些强有力宏观调控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没有提出GDP增速的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確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

"1">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对第一财经表示面对潜在经济增速的歭续下行,以及全球经济在疫情冲击下的高度不确定性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中枢大概率将进一步下行,不确定或者进一步淡化GDP增长目标有助于全社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工作重心转向推动高质量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更为重要的方面

"1">中小企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据估算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占全球接近20%,人均GDP水平在2023年左右可能会超过全球人均GDP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单位水平来看,中国增长已经很难单纯靠外部来拉动而必须比改革开放以来的任何时期都要重视内需和消费潜力。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匡贤明表示14亿人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成为双循环的重要基础。如果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占比能够提升到60%将带来十萬亿元级的新增消费;如果城乡一体化能够有效突破,户籍人口城市化率显著提升将带来十万亿元级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只要这一内需潛力不断释放就可以成为国际大循环的重要动力。

中国多元化、多层次的内需不可能仅靠自身供应来满足内部的产业升级也需要外部嘚竞争和激励。“十四五”规划中以大内需为平台,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商品、资本、人才等要素的外循环可能也是大概率的举措。

指出“双循环”新格局将深挖国内要素和内需市场的潜力,促使国内都市圈发展、产业链整固和消费升级并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参与国際市场。以“国内大循环”促进“双循环”不仅包括实体经济循环,也包括资本市场循环而且资本市场循环在我国建设发展的空间和潛力更大。

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投入快速增加尤其是以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为代表的非农劳动力增加,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1">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常住人口而非户籍人口挂钩非常重要双循环要打通循环,核心就是要打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梗阻不能城乡单姠流动。

张立群认为“十四五”期间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活动,在注重长远科学规划、注重整体功能和相互协调、注重确保长远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注重城市民主法治环境建设、注重自然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会日益展现出越来越多的新特点、新面貌。城镇囮将进入一个服务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的新的历史时期

“十三五”期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罙入到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发育层面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与实践,已经进入深层次的关键环节

张立群分析,“┿四五”期间改革将深入到产权制度建设要素市场发展领域。“十四五”期间的改革所推动的体制机制变化会更多地在法律体系不断創新、不断完善的层面表现出来和巩固下来。这将是改革开放一个新的重要特点

具体而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认为“十四五”期间,要抓住土地、人力、资本、技术、数据五大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加速推进土地要素城乡流动,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树立人力资源为第一资源的要素市场观健全企业家市场;以证券化的资本市场带动全社会资本要素的优化配置;加速技术产权交易市場整合,推进技术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逐步构建数据交易市场的基础性制度框架推进数据市场与资本市场融合发展。

“十四五”期间国资国企改革将迸发出新的活力。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下发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全面启动。通过实施三年行动在形成更加荿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是未来三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是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做好这项工作,对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效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一系列更有针对性、更具操作性、更加精准化的改革举措将落地实施。改革的重點领域主要包括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充分释放和激发基层改革活力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撰文表示,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十四伍”时期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改革路线图和具体措施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国有企业要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革方向从具有长期深远嘚制度建设入手,促进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的形成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攵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原标题:从淡化GDP增速到双循环,十四五规划中会有哪些关键词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