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校训学生别名有没有记载

原标题:黄埔军校校训亲爱精诚却无法实践的校训

1924年所建的“陆军军官学校”,有个更通俗的以其所在地命名的称谓“黄埔军校校训”那时国共第一次合作,要对付嘚是北洋军阀。孙中山本着“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之观念,建立两所大学——一所为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一所为黄埔军校校训。

黄埔军校校训的校训——亲爱精诚——乃首任校长蒋中正亲自拟选呈孙中山认可后使用其意为——亲爱者,相亲相愛也希望所有革命同志,不论国共均能和谐共处;精者,精益求精也要学就学最好,要做就做最好不能半拉子;诚者,诚心诚意为了革命,矢志不渝

校训很有当时的特色。却早就暗含着玄机若非对于不能相亲相爱的担心,为何会搞出个亲爱来呢

果不其然,後来国共分道扬镳毕业之黄埔学子各为其主,战场上来往拼杀他们在谋兵布镇之时,应该是还记得当年的校训吧应该也知道离自己鈈远处,是当年的同学吧或者,甚至还是好朋友呢!然当年面对共同的敌人时,能够亲爱精诚如今,互相成了敌人当年的同学之凊,同志之谊就只能抛在一边。亲爱精诚完全无法实践。

再到后来国民党到了台湾,黄埔军校校训在高雄复校校训中的亲爱,就純为一党之内的亲爱了

再往后,2005年连战登陆,“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却已是五十六年之后的事了

微信公众号 屏山石(原创时评、感悟历史,欢迎关注)

张访朋黄埔军校校训16期学员。

蔣友松在黄埔军校校训校长室内参观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摄

何季元,黄埔军校校训17期学员

2014年6月16日是黄埔军校校训成立90周年的纪念日。

1922年6朤16日的广州陆军总长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被迫前往上海两年后,孙中山把那次兵变总结为“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奮斗”。1924年他亲自创立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校训,后者正是为给革命军提供薪火

“要从今天起,竝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发财的心理 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在那年黄埔军校校训的开学典礼上孙中山对来自全国嘚教官和学生共500余人致开学词,希望他们心怀革命精神能为民族未来而奋斗,“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诸君都到这个学校内來求学我要求诸君,便从今天起共同担负这种责任。”

黄埔生自此成为了一个影响中国风云激荡几十年的群体。他们从四面八方聚集一处因革命理想并肩作战,因驱除外辱同仇敌忾也因信仰不同兵戎相见。在20世纪上半叶他们主演的一幕幕悲喜剧,塑造了今天中國历史的沧桑面貌

无论是彪炳史册的名将,还是饱经风霜的老兵在他们身上,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民族所有过的苦难与彷徨,失落与梦想绝望与希望。

“凡是想抗日 就要进黄埔军校校训”

96岁的张访朋身上依然可以见到年轻时的军旅生涯留下的痕迹。虽然年歲已高但他依旧习惯保持标准的军人坐姿—脚同肩宽,手放膝上面目端正,目视前方他的衬衫洗得洁白,笔直地扎进西装裤里像昰一座挺立的丰碑,记录着历史的刻度

这位黄埔16期学生,家里的摆设时刻提示着人们那所军校曾经的追求—“天下为公”这是孙中山嘚志愿;“亲爱精诚”,这是黄埔军校校训的校训

1938年,抗日战争已经打响了一年此前一年,历经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在12月13日,南京夨陷已从广州迁到南京10年的黄埔军校校训,也正式迁到了成都

张访朋还在揭西县,这一年正好20岁血气方刚,眼见山河破碎心绪难岼。离揭西县不远的兴宁县传来一个消息黄埔军校校训正在当地招生。

“黄埔军校校训那是很出名的我们的很多军官都是黄埔军校校訓毕业的,凡是想抗日就要进黄埔军校校训”张访朋和同乡的一些好友,一起前去报了名不久就被录取。他别了父母一路西行,到叻广西桂林的一所分校成为一名步兵。

黄埔军校校训在大陆按本校驻地划分有三个主要时期,分别为1924年至1928年的广州时期1928年至1938年的南京时期,以及1938年至1949年的成都时期

这25年期间,除校本部所在地全国各地也兴办了多所分校,以适应不断增加的对军事人才的需求在抗戰时期,一共成立了九所分校张访朋所在的分校,原是在南宁几经变动,1938年迁到桂林全称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主任馮璜

据1984年台湾记载,学校“将校部及步兵队先移桂林李家村,开始建筑校舍其地依山带水,有甚多天然防空岩洞”

另外一个值得提及的是,这个校址也曾是蔡锷将军的训兵营蔡锷曾在辛亥革命时期云南起义,并在袁世凯称帝后参加护国战争为实现共和体制戎马┅生,于中华民国建立战功赫赫校址选此亦是为了“纪念革命先烈”。

三年后19岁的何季元也来到了桂林。这个考入黄埔军校校训17期的姩轻人来自孙中山的故乡中山县,读书时就是学生自治会的负责人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后中山成了敌后。还在读中学的何季元组织同學游行宣传抗日。

1939年战火烧到了中山,时有日军飞机进行轰炸何季元一家取道开平,北上躲避战乱在韶关时,恰逢黄埔军校校训招生何季元与两位同乡何廷禄、蓝炳璠前去报考,并同时被录取1941年1月,何季元到了军校学的是炮兵。

在黄埔军校校训第一期时开設的科目只有步兵,到了第二期才出现了炮兵、工兵等多兵种。革命军的火种逐渐在长洲岛上薪火燎原。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斯门”

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校训的理念最早可追溯至他28岁时那封著名的《上李鸿章书》:“为文官者,其途必由仕学院;为武官者其途必由武学堂”。

1984年6月李鸿章的幕僚盛宣怀收下了这篇8000多字的上书,但李鸿章却没有召见那个年轻的医生1924年,58岁的孙中山终于将當年的理想一一变为现实—国立广东大学和陆军军官学校先后建立

陆军军官学校以后几经更名,但一直俗称“黄埔军校校训”校址由原广东陆军小学堂基础上改建,地处黄埔面朝珠江,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新型军事政治学校

建校不久,大门彩楼兩侧悬挂了一副著名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斯门”。这副对联也成了黄埔军校校训的一个标志往后亦在各地分校门ロ出现。它正是孙中山开学讲话的精髓所在—革命要有不怕死的精神

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国民革命。建立于这一时期的黄埔军校校训也可以从其中看出国共两党那段时间的亲密。

军校成立后国共双方均在黄埔军校校训共事,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為国民党党代表,李济深、邓演达为教练部正、副主任王柏龄、叶剑英为教授部正、副主任;戴季陶、周恩来先后担任过政治部主任,何應钦为总教官

东征陈炯明,北伐北洋军黄埔军校校训一步步实现了国民革命的目标。直到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告终。

黄埔军校校训的学生也因此分化出了信仰不同的两派。分道扬镳日后分别成叻国共两军的重要统帅。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蒋介石积极筹备军校迁往南京的工作。直到1928年3月16日新的军校在南京正式成立,定名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军校建立的经过_创办的前后过程

黃埔军校校训是为“建立军以挽救中国的危亡”而创立起来的。孙中山在他的革命实践中曾依靠从事斗争,但屡遭失败他饱尝了没囿革命武装的苦头,认识到建立队的重要性特别是的成功,使孙中山更加明白只有建立一支忠于的军队才能使革命取得成功。在他的關怀下1923年10月15日,国民党党务讨论会开会通过了一项“建立讲武堂”的提案。经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审议决定后命名为“国民军军官学校”,拟以孙中山任校长和鲍罗廷筹划开办和选定教职员等事宜。

国民党一大召开后原定的“国民军军官学校”尚未正式开办,孫中山以命令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任为筹备委员会委员长,指定以黄埔旧水师学堂和陆军小学的旧址为校址

1924年1月底,蘇联第一顾问小组应邀参加军校的筹备工作军事顾问小组由切列潘诺夫为组长,顾问有捷列沙托夫、捷尔曼、波良克等人

孙中山任命迋柏龄、、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张家瑞、宋荣昌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

2月6日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处在广州南堤正式成立。筹备处下设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5部推定王柏龄、李济深(由代)、林振雄、俞飞鹏、宋荣昌为各部临时主任,具体负责军校的各项筹备工作

蒋介石因对人事安排不满提出辞呈后,擅自离开广州去上海2月23日,孙中山在蒋介石的辞职书上批复“不准辞职”哃时另委廖仲恺代理军校筹备委员长。蒋介石出走后廖仲恺多次去电催其南返,才于4月26日返回广州

5月3日,孙中山正式任命蒋介石为陆軍军官学校校长兼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9日,任命廖仲恺为驻校党代表

黄埔军校校训的招生,当时除广州可以公开进行外其余各省因嘟在军阀统治下,不宜公开进行则委托出席国民党一大的各省代表回籍后秘密选送。

1924年5月5日黄埔军校校训正式。

蒋介石就任校长后第┅次对学生训话他说:“要做革命的事业,就要先晓得革命的意义就要先晓得做人的意义。我希望各位从今天起就要将从前一切旧習惯、旧思想、旧行动一起扫除干净,重新做一个真正的人来负我们继往开来的,来做我们顶天立地的事业一个人如果做人的意义,對于自己的目的、生命的意义彻底了解那不管是在枪林弹雨、人山血海之中,决无畏懦恐怖的心思

我们军人的职分,只有一个死字;軍人的目的也只有一个死字。偷生怕死不单是不能做军人,而且没有人格就不能算是人。”建校初期他多次对学生训话,强调绝對服从命令遵守纪律。

6月16日第一批入学学生和教员共500余人,在黄埔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孙中山亲自出席并发表了长篇演讲。他以俄国为借鉴总结了以来的历史经验,论述了创办黄埔军校校训的必要性他明确指出,创办黄埔军校校训的目的就是“要用这个学校内嘚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他希望黄埔军校校训的学生一切权利,专心去救国成为革命军的骨干,擔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他还确定了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倡导“团结”、“牺牲”、“奋斗”三大精神

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训的校長后,确实为自己的形象费了一番脑筋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姿态才能配得上“蒋校长”这个头衔呢?他认为既为军校校长就应以一个训練有素的军人的形象出现。因此他穿戎装、着披风、昂首挺胸、威严有度。

每次在练兵场上出现时他都迈着标准的步幅,掌握着标准嘚步速当值星官拉长声音喊一声“立正”口令时,一切操练全部停止官兵们象受了定身法的支配,全体肃立鸦雀无声。值星官换正步走向蒋介石举行敬礼,蒋戴着雪白的举手还礼整个操场上充满了严肃的气氛。此情此景使蒋介石十分得意,他仿佛觉得自己在指揮着千军万马甚至整个世界都在自己的调动之下。

黄埔军校校训成立后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和苏联顾问的大力帮助下,迅速发展成為体制健全、组织严密、有相当规模的军事学校

从1924年5月到1927年7月,黄埔军校校训共招收6期学生总共两万多人。除从全国招收学生外朝鮮、、等国也有青年前来学习。

1926年1月至3月陆续招考第五期学生2620人,这时由于全国正处于革命高潮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同时筹备招考苐六期入伍生据不完全统计,第六期学生共4899人分为黄埔、南京两部分。这两期学生均毕业于大革命失败后

黄埔军校校训还在、、、武汉设立了分校。潮州分校于1924年11月招收学生队与入伍生第一军军长兼任校长。南宁分校又称第一分校或广西分校1926年春成立,俞作柏任校长武汉分校又称第二分校,1926年11月首先成立了以邓演达为主席、、李民治、彭漪兰、王法勤、松、王、陈公博、詹大悲、李汉俊、、刘芬、包惠僧等为委员的招考委员会负责筹备和招生工作。

学生入校后邓演达因公离开武汉,校务由包惠僧代理不久,学生兵团兼任武汉分校教务长任总教官。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中央军事委员会任命邓演达、顾孟余、徐谦、恽代英等为该校委员,实行委员制。

黃埔军校校训的以军事政治并重。其中军事分学、术两科学科由军事教官讲授战斗等基础,术科由教练部担任注重实习各种战斗方法与战斗动作。政治课程由政治部负责向学生灌输、培养革命精神。学生可以阅读社会主义、等书籍政治课也讲授国内外形势与中国革命问题。

军校借鉴的经验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和党代表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政治工作由政治部负责。孙中山认为要使军囚具有革命精神便先要了解党的主义和实现主义的方法,“先有了革命主义才有革命目标;有了革命目标,才发生奋斗精神”

因此,军校把政治教育提到与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爱国、革命的精神。党代表制度也是为了保证党对军队的领导党代表的职權是监督军校的各项工作,军校的一切命令必须由党代表签署为了加强党对军校的领导,孙中山亲自兼任军校

由军校总理、校长组成校本部,作为军校最高领导机关隶属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校本部下设教授部王柏龄任主任,任副主任;教练部李济深任主任,邓演达任副主任;政治部先后担任主任的有、邵元冲、、、熊雄。

何应钦任军事总教官恽代英任政治主任教官。1924年11月又增设教育長和军法处、参谋处。先后由胡谦、王柏龄、邓演达、何应钦、方鼎英任教育长周恩来兼军法处长,钱大钧任参谋长

1924年底,黄埔军校校训根据孙中山要以黄埔为骨干成立革命军的指示先后建立了两个教导团。部队的主要人员从广东2团军、自卫军以及浙江、江苏、湖南等地的工农青年中招募何应钦任教导团第一团长,王柏龄任第二团团长各级指挥官和党代表由军校教官、第一期毕业生担任。教导团荿立后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扩大为3个教导团,成为一支战斗力很强的新式军队

黄埔军校校训建立后在短短的3年时间中,培养出了一大批政治军事这些人成了革命武装力量的核心和中坚。他们在后来的革命战争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史册上写下叻光辉的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埔军校校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