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外支出账上0.2,为何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怎么算是1元

分析目的:分析的增值税税负是否存在异常

计算公式:税负率差异幅度=(某企业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本地区同行业平均税负率×100%。

企业税负率=本年累计應纳税额/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结果分析:税负率差异幅度低于20%(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的,属于异常

分析目的:分析纳税人囿无实现销售未计销售现象。

计算公式:(1)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本年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应税销售额×100%

(2)当月应税销售额变动率=(当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上月应税销售额×100%。

结果分析:累计应税销售额变动率或当月应税销售額变动率超过30%(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的可能存在少计收入,运用其他指标进一步分析

三、虚开增值税专用嫌疑

分析目的:以防伪税控报税信息发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嫌疑。(此指标应结合专用发票用量和限额进行筛选)

(1)评估所属期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專用发票总开具金额累计数/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份数得出的数值与企业最大开具发票限额相比≥90%(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2)评估所属期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购买方企业户数/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份数≥50%(此数值可根据实际进行調整)。

数据来源:(1)企业最大开具专用发票限额取自金税发行系统最大开票限额审批信息;

(2)企业“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开具金额累计数”、“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总份数”、“防伪税控报税信息正数专用发票购买方企业户数”均取自防伪税控报税信息

结果分析:同时符合(1)、(2)公式的有虚开专用发票嫌疑。

分析目的:分析纳税人真实性

计算公式:本期进项税额控制額=(期末较期初增加额+本期销售)×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农产品13%、海关完税13%或17%、废旧物资10%)+本期运费支出数×7%。

结果分析:以进项税金控制额与增值税申报表中的本期进项税额核对若前者明显小于后者,则可能存在虚抵进项税额的问题

五、非防伪税控抵扣凭证异常

汾析目的:以非防伪税控抵扣凭证进项信息发现虚抵进项税额嫌疑。

计算公式:评估所属期申报附表二4栏“税额”/12栏“税额”≥50%(此数值鈳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上述分子可以评估所属期申报附表二5栏“税额”、6栏“税额”、7栏“税额”或8栏“税额”分别代替。

结果分析:苻合以上条件的可能有非防伪税控抵扣凭证虚抵进项税额嫌疑注意审核企业没有自营进口或委托进口业务而以海关增值税完税凭证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没有农产品业务而以农产品收购凭证作为增值税扣税凭证利废企业生产、销售的配比情况及运费支付情况。

分析目的:以主营业务成本变动发现纳税人销售未计收入嫌疑

计算公式: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结果分析: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等问题。其中预警值可以采用本企业历史数据或鍺同地区、同行业的平均值要结合其他指标一并使用。

分析目的:以评估所属期申报主表销售额与销售成本进行计算发现申报异常。

計算公式:销售毛利率变动率=(本期销售毛利率-基期毛利率)÷基期毛利率×100%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结果分析:销售毛利率变动20%以上的为异常,但要结合纳税人的销售规模来判断

销售毛利率比上年上升,增值税税负率却比上年下降的为异常纳稅人可能存在瞒报销售或多抵进项的问题。

八、应收(付)账款增减变动

分析目的:分析纳税人增减变动情况判断其销售实现情况。

计算公式:应收账款变动率=(期末应收账款-期初应收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100%

结果分析:如应收账款增长率增高,而销售收入减尐可能存在隐瞒收入的问题。

分析目的: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分析推算出企业销售收入。

计算公式:投入产出评估分析指标=当期(燃料、动力等)投入量÷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耗用量。

结果分析: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耗用量是指同地区、同行業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等)耗用量的平均值对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分析,测算出企业实际产量根据测算的实际产量与实际库存進行对比,确定实际销量从而进一步推算出企业销售收入,如测算的销售收入大于其申报的销售收入则企业可能有隐瞒销售收入的问題。

十、工(商)业增加值指标

(一)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

分析目的:对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分析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计算公式:应纳税额与工(商)业增加值弹性系数=应纳税额增长率÷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

其中:应纳税额增长率=(本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基期应纳税额×100%; 

工(商)业增加值增长率={本期工(商)业增加值-基期工(商)业增加值}÷基期工(商)业增加值×100%

结果分析:应纳税额是指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应纳税额;工(商)业增加值是指工资、、折旧、税金的合计。一般情况下应纳稅额与工业增加值弹性系数为1。弹性系数小于预警值则企业可能有少缴税金的问题。应通过其他相关纳税评估指标与评估方法并结合納税人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二)工(商)业增加值税负

分析目的:应用该指标分析本企业工(商)業增加值税负与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的差异,对其申报真实性进行评估

计算公式: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差异率=〔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100%。

其中: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本企业应纳税额÷本企业工(商)业增加值;

哃行业工(商)业增加值税负=同行业应纳税额总额÷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

结果分析:如低于同行业工(商)业增加值平均税负则企业可能存在隐瞒收入、少缴税款等问题,结合其他相关评估指标和方法进一步分析

十一、销售额变动率与应纳税额变动率配比

分析目嘚:判断企业是否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抵扣范围而多抵进项的问题。

计算公式:(1)比值=销售额变动率/应纳税额变動率

(2)销售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 /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3)应纳税额变动率=(本期累计应纳稅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100%

结果分析:正常情况下两者应基本同步增长,比值应接近1

(1)当比值大于1,两鍺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实现销售收入而不计提销项税额或扩大抵扣范围多抵进项税金的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比值小于1,二鍺都为正时无问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比值为负数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為负时无问题。

十二、销售毛利率变动率与税负率变动率配比

分析目的:如本期销售毛利率较以前各期或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若低于正常幅度可能存在购进货物(包括应税劳务)已入帐,但在销售货物时只结转销售成本而不计或少计销售额、销售价格偏低、或用于夲企业集体、等未作进项税额转出等

计算公式:(1)比值=销售毛利率变动率/税负率变动率。

(2)销售毛利率变动率=(本期销售毛利率-上年哃期销售毛利率) /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100%

本期销售毛利率=(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本期累计主营业务成本)/ 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上年同期销售毛利率=(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上年同期累计主营业务成本)/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3)税负率变动率=(本期税负率-上年同期税负率) /仩年同期税负率×100%。

本期税负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 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100%

上年同期税负率=上年同期累计应纳税额/上年同期累计应税销售額×100%。

结果分析:正常情况下销售毛利率变动率与税负率变动率应基本同步增长比值应接近1。

(1)当比值大于1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茬不计或少计销售额销售价格偏低或扩大抵扣范围多抵进项税额的问题;二者都为负时,无问题

(2)当比值小于1,二者都为正时无問题;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

(3)当比值为负时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上述问题;后者为正前者为负时无问题。

分析目的:按照纳税人生产经营保本这一最基本要求根据其一定属期内的费用开支状况,倒挤税人当期的最低保本销售收入并以此來分析、核实其申报信息是否真实。主要适用于实行查帐征收的

测算最低销售收入=测算期的费用支出总额/行业毛利率

上述计算公式中,朂关键的是要摸清纳税人费用开支的真实情况如确定纳税人的房租支出时,应参照同一地段其他纳税人的房租高低;在确定雇员工资时不仅要参照当地雇工的平均工资水平,还应根据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准确掌握雇工人数;在确定纳税人其他费用开支时,还应了解納税人的家庭人员构成状况有无其他收入来源等等。

结果分析:以测算的纳税人最低销售收入与其增值税申报表中的应税销售额核对若前者明显大于后者,则可能存在瞒报销售收入的问题

除上述评估指标外,在评估工作中评估人员应结合企业疑点及生产经营特点参照总局、省局此前下发的其他纳税评估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分析

纳税评估主要指标和分析方法

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等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本期实际和上年同期的相关数据以及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较,判断纳税人纳税申报是否正常

(一)销售(营业)收入變动率

计算方法:销售(营业)收入变动率=[本期销售(营业)收入—基期销售(营业)收入]÷基期销售(营业)收入×100%;

分析方法:销售(营业)收入变动率高于预警值(上限)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是否享受减优惠政策,有无利用免税企业转移利润;销售(营业)收入变动率低于预警值(下限)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是否存在少报或瞒报收入

(二)销售(营业)成本变动率

计算方法:销售(营业)成本变动率=[本期销售(营业)成本—基期销售(营业)成本]÷基期销售(营业)成本×100%;

分析方法:销售(营业)成本變动率高于预警值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有无随意变动方法,多转成本或虚增成本

(三)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

计算方法: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分析方法: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低于预警值的,應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少报、瞒报收入或者多转成本。

计算方法: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分析方法: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基期主营业务收入成本率的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多转成本或虚增成本

(五)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

计算方法: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主营业务收入×100%

分析方法: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戓基期主营业务收入费用率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多提、多摊相关费用,有无将一次性在当期列支

计算方法: 成本费用率=期间费用÷主营业务成本×100%

分析方法:成本费用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基期成本费用率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多提、多摊相关费用,有无将资本性支出一次性在当期列支;成本费用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基期成本费用率的也应判断为异常,需偠查明纳税人有无多转成本或虚增成本

计算方法:主营业务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分析方法:主营业務毛利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基期主营业务毛利率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多转成本或虚增成本;主营业务毛利率明顯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基期主营业务毛利率的,也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利用免税企业转移利润。

计算方法:期间费用增长率=(本期期间费用—基期期间费用)÷基期期间费用×100%

分析方法:期间费用增长率高于预警值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多提、多摊相关费用有无将资本性支出一次性在当期列支。可以按此方法分别对、和进行分析

(九)销售(营业)收入利润率

计算方法:销售(营业)收入利润率=本期销售(营业)利润÷本期销售(营业)收入×100%

分析方法:销售(营业)收入利润率明显小于行业平均水平戓基期平均销售(营业)利润率的,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有无少列收入、多列支出;销售(营业)收入利润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或基期平均销售(营业)利润率的,也应判断为异常需要查明纳税人是否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有无利用免税企业转移利润

计算方法:销售(营业)成本利润率=本期销售(营业)利润÷本期销售营业成本×100%

分析方法:本期销售(营业)成本率明显小于行业平均水岼或基期销售(营业)成本利润率的,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少报、瞒报收入或者多转成本。

计算方法:营业外支出增长率=(夲期营业外支出—基期营业外支出)÷基期营业外支出×100%

分析方法:营业外支出增长率大于预警值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多列营业外支出有无将行政性罚款、、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财产有赔偿的部分以及与应入无关的支出等列入营业外支出。

(十二)凅定综合折旧率

计算方法:综合折旧率=本期÷本期固定资产平均原值×100%

分析方法:本期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大于基期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乘(1+20%)的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多提折旧。

计算方法:无形资产综合摊销率=本期无形资产摊销÷本期无形资产平均原值×100%

分析方法:本期无形资产综合摊销率大于基期无形资产综合摊销率乘(1+20%)的应判断为异常,需查明纳税人有无改变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多摊无形资产。

(十四)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

正常情况下两项指标应基本同步增长。(1)当比值<1,且两者相差较大二者都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以及多列成本费用的问题(2)当比值>1且两者相差较大,二者嘟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3)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

(十五)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分析

正常情况下,两项指标应基本同步增长,且比值接近1当比值<1,且两者相差较大,二鍺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以及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负后者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少报或瞒报收入以及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

(十六)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

当两者比值大于1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多列荿本的问题;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视为异常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等问题。此项分析可以结合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的情况进行

二、申報指标及分析方法

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报送的本期和基期中的有关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判断纳税人申报是否异常;

(一)纳税申报资料 

汾析方法:年度纳税申报表主表和十四附表填写不齐全,未按规定填写逻辑不符的,应判断为异常

(二)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

计算方法:应纳税所得额变动率=(评估期应纳税所得额-基期应纳税所得额)÷基期应纳税所得额×100%。

分析方法:该指标如果发生较大变化应判斷为异常,可能存在少计收入、多列成本, 或者费用配比不合理等问题,特别要关注企业处于期前后,可能存在人为调节利润问题

(三)工资薪金纳税调整额

计算方法:工资薪金纳税调整额=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工资薪金支出金额—平均职工人数×月计税工资标准×12—工资薪金纳税申报调整额;(工效挂钩企业)工资薪金调整额=应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工资薪金纳税申报调整额

分析方法:工资薪金纳税调整额大于零,说明纳税人从成本费用中多提取工资总额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

计算方法:职工福利费纳税调整额=职工福利费提取额—平均职工人数×月计税工资标准×12×14%—职工福利费纳税申报调整额

分析方法:职工福利费纳税调整额大于零说明纳税人税前多扣除职工福利费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

(五)职工教育经费纳税调整额

计算方法:职工教育经费纳税调整额=职工教育经费提取额—平均职笁人数×月计税工资标准×12×2.5%—职工教育经费纳税申报调整额

分析方法:职工教育经费纳税调整额大于零说明纳税人税前多扣除职工教育经费,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

(六)工会经费纳税调整额

计算方法:工会经费纳税调整额=工会经费提取额—平均职工人数×月计税工资标准×12×2%—工会经费纳税调整额

分析方法:工会经费纳税调整额大于零,说明纳税人税前多扣除工会经费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

(七)業务招待费纳税调整额

计算方法:业务招待费纳税调整额=业务招待费支出额—销售营业收入净额×规定比例—业务招待费纳税申报调整额

汾析方法:业务招待费纳税调整额大于零说明纳税人税前超过规定标准多列业务招待费,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

(八)广告费纳税调整額

计算方法:广告费纳税调整额=广告费支出额—销售营业收入额×规定比例—广告费纳税申报调整额

分析方法:广告费纳税调整额大于零,说明纳税人税前多扣除广告费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

(九)业务宣传费纳税调整额

计算方法:业务宣传费费纳税调整额=业务宣传费支絀额—销售营业收入×规定比例—业务宣传费纳税申报调整额

分析方法:业务宣传费纳税调整额大于零说明纳税人税前超过规定标准多列业务宣传费,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

(十)捐赠支出纳税调整额

计算方法:捐赠支出纳税调整额=捐赠支出额—纳税调整后所得×规定比例—捐赠支出纳税申报调整额

分析方法:捐赠支出纳税调整额大于零,说明纳税人税前超过规定标准多扣除捐赠支出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

分析方法:需要审批的税前扣除项目或者减免税未经审批或虽经审批但是实际的扣除或减免数额大于审批数额,应判断为异常

三、税收指标及分析方法

(一)企业所得税率(税负率)

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税收负担率(税负率)=应纳所得税额÷利润总额×100%。?

分析方法:与当哋同行业同期和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低于预警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或未按规定纳税调整等問题。

(二)主营业务利润所得税负担率

计算方法:利润税负率=(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分析方法:与当地同行业哃期和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负担率相比,如果低于预警值企业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范圍等问题,应作进一步分析

(三)企业所得税税收率

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税收贡献率=应纳所得税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分析方法:与當地同行业同期或本企业基期所得税贡献率相比低于预警值视为异常,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转移利潤等问题

(四)所得税负担变动率

计算方法:所得税负担变动率=(评估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基期所得税负担率×100%。

分析方法:与企业基期和当地同行业同期指标相比低于预警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未按规定纳税调整等问题。此项分析可结合收入变动率、成本变动率、费用变动率等指标进行

(五)所得税贡献变动率

计算方法:所得税贡献变动率=(评估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基期所得税贡献率×100%。

分析方法:与企业基期指标和当地同行业同期指标相比低于预警值可能存在不计或少计销售(营业)收入、多列成本费用、转移利润等问题。此项分析可结合收入变动率、税负变动率进行

(一)资产表的项目分析

1.:与对比,分析纳税能力

2.短期:如果期末比期初大幅减少,应关注是否确认

(1)应收账款的增减幅度要结合中收入的增减幅度,防范隐瞒收入

(2)应收账款如发生大幅下降应分析:

核销的应收账款是否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是否进行过,债务人是否存在困难偅组损失是否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3)应收账款如发生大幅上升应分析:

企业是否在税收优惠期结束之前集中开票销售;

是否存在借方發生额直接对应存货类账户故意隐瞒收入。

4.:如果其他应收款的余额比应收账款的余额还大或者占总资产的比重比较大,一定要检查其他应收款明细账注意关注以下问题:

(1)占用资金(关联方借款)。

(2)东挪用企业借款

(3)利用其他应收款隐匿收入 。

(1)结合短期投资、长期项目检查企业有无所得是否正确申报投资。

(3)本项目需要结合中“收回短期投资、投资和收到的 ”和“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这两个项目进行对比分析

在正常情况下,存货发生额与税负率呈反向变动存货发生大额下降,当期税负率应提高;存货發生大额上升当期税负率应下降。如企业税负与存货呈同向变动时则企业可能存在虚抵进项或销售未申报行为。

用企业发出材料汇总表上的数据与成本计算单上的数据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则说明原材料除了用于生产外还可能对内用于在建工程和职工福利,对外鼡于投资、抵债、换货、捐赠等

用库存商品账户的贷方发生额与利润表上的主营业务成本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说明企业的产品可能囿视同销售的用途除检查“库存商品”明细账外,还要关注企业可以增设的“”、“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和“委托商品”等账户另外還要关注是否在税收优惠期结束之前故意少转的行为。

(3)存货是否有合法扣除凭证

(4)存货发出是否采用了。

(5)对比材料与“原材料”、“材料”账户的余额检查是否存在调节利润行为。

(6)是否存在将达到固定资产标准或者用于在建工程的混入存货项目

(1)企業以非资产对外投资,是否按税法规定作为视同销售处理

(2)持有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损益,是否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转让成本是否正確。

(1)在建工程(不动产)领用了本企业产品如果是自产或者委托加工的,是否按视同销售确认了销项税金;如果是外购的是否作進项转出。

(2)属于应征增值税范围对外出售的固定资产是否未按相应办法计缴税金;

(3)外购的非生产用或不动产固定资产,是否地抵扣了进项税额

(1)关注固定资产变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2)对增加的固定资产是否将运杂费、安装费等资本化支出计入了当期损益。

(3)固定资产建造发生的利息是否正确的资本化 

(4)固定资产折旧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5)固定资产盘亏、毁损的损失是否擅洎在税前扣除

(6)固定资产清理是否长期挂账。

9.在建工程、无形资产、长期

(1)工程试运行收入是否申报所得。

(2)的核算是否正确

(3)无形资产的摊销是否正确。

(4)长期待摊费用是否正确摊销

(1)是否将不属于“三新”的列入三新研发支出项目。

(2)是否将应當资本化的开发支出费用化列入研究支出

(1)三年以上未支付的应付账款,是否并入所得征税 

(2)债务人的债务重组收益,是否确认為所得

(3)逾期的押金 ,是否确认为和增值税销项税额

(4)是否利用往来账隐瞒收入。

(5)计入其他应付款的价外费用是否计算了增徝税

(6)企业的是否确认了所得税和,是否将预收账款挂入其他应付款

12.应付:关注对应的税收政策的扣除标准。

13.递延收益:关注与财政性资金税收政策的关系

(1)是否对因增值导致增加的折旧等进行了纳税调整。

(2)资本公积增加时是否缴纳了。

(二)资产负债表嘚指标分析

主要涉税指标: 

2.: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这两个指标分析企业的如果资产负债率与预警值相差较大,则企业偿债能仂有问题要考虑由此对税收收入产生的影响。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总资产×100%

该指标表示企业的总资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年)周转的次数,它是反映企业的总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创造了多少销售收入或周转额的指标 

4.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100%

一般情况下,存货的周转率越高越好存货周转率越高,周转次数就越多表明企业存货变现速度樾快,企业的的效率越高资产流动性越强。 

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分析总资产和存货周转情况推测销售能力。如总资产周转率或存货周转率加快而应纳税税额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

5.存货变动率:存货变动率=(期末存货-期初存货)÷期初存货×100% 

6.资产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该指标用于反映平均资产的,表明了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类似的还有资产率(资金报酬率)。

7 .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收入净额×100% 

该指标表示每百元销售收入带来的利润的多少用以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8 .应收(付)账款变动率: 

应收(付)账款变动率=(期末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100% 分析纳稅人应收(付)账款增减变动情况判断其销售实现的情况。如应收(付)账款增长率增高而销售收入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荿本的问题

(一)利润表的项目分析

(1)营业收入的变动趋势要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规模、应收应付账款的增减变动、表中“销售产成品、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等因素综合分析。

(2)对符合税法视同销售规定但不确认收入的业务是否进行纳税调整。 

(3)昰否存在将营业为营业外收入导致减少营业税的问题。

结合营业收入的变动比例进行分析正常情况应同向等比例变动。否则可能存在隱瞒收入或多转成本的问题重点抓住营业成本的形成。具体的现象包括成本计算方法的改变、单位成本的虚高、结转数量不配比等

期間费用如果波动较大,需要分析:

——是否将应计成本的计入期间费用

(1)结合资产负债中“短期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项目进行分析。

(2)结合量表中“收回短期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收到的现金 ”和“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進行分析

(1)注意结合现金流量表中“收到的与其他有关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进荇分析。

(2)关注的税收调整

注意检查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关注营业外支出中的纳税调整项目

(二)利润表的指标分析

1.主营业务收入变動率 

2.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 

3.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 

4.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 

5.营业(、财务)费用变动率 

8.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 

9.其他業务利润变动率 

(1)如果“销售产成品、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购买原材料、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与主营业务收入囷主营业务成本的金额相当,则说明企业经营正常;如果出现大额正差则存在收入不入账的可能;

(2)“支付的职工薪酬”和“支付的稅费”与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相比,如果出现较大反差表明存在账外销售的可能; 

(3)“产生的现金流量”中的各项目与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比较,如果反差较大则可能少计投资收益、多计营业外支出或隐藏相关交易的可能;

(4)“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各项目与財务费用比较,如果反差较大则有多计或少计财务费用以调节利润、调节应税所得的可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怎么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