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哥窑笔洗高6厘米,直径11厘米是哪代的仿的

本帖最后由 秋风 于 01:58 编辑

西周(公え前11世纪 -- 前771年) 高18.7厘米 1985年山东省济阳县姜集乡刘台子村六号墓出土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平沿直颈,斜肩折腹,圈足肩上部饰数周弦纹,腹部以上安装四系底部有支烧痕迹。灰白色胎质地坚硬豆绿色釉施遍器身。造型匀称釉色光亮,为西周时期的瓷器珍品 彡国吴(公元222年 -- 280年) 高5.7厘米 1992年湖北省鄂州市石山乡塘角头村三国墓出土 湖北省鄂州市博物馆藏 圆管形口,扁圆腹下收平底内凹。腹部贴塑蛙首、四足及尾灰白胎,通体施青绿釉釉不及底,胎釉结合紧密该器造型生动,釉色莹润与该器同时出土的还有永安四年(公え261年)模印铭文据砖,这为器物提供了断代依据 韶山文化 高26.5厘米 1960年山东省日照市出土 山东省博物馆藏 细泥黑陶。 这是一件典型的蛋壳黑陶杯制作之精令人惊叹。整个器型可分为三段上面是一个敞口杯,中间是透雕中空的柄腹下面为底座,由一根细管将三段连接起来烧成后毫不变形,轻巧秀致可见当时制陶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 仰韶文化坡类型 高15.6厘米 长24.8厘米 1958年陕西省宝鸡县北首岭出土 中国历史博粅馆藏 杯口短头, 平肩 两肩凸出向下收缩杨尖角,肩上左右有半环耳可以系绳壶腹两面绘有黑彩斜方格纹,颇似张挂鱼纲为特制嘚水壶,造型装饰皆很别致是彩陶艺术中稀有的珍品。 新石器时代宗日文化(约公元前3300年 -- 前2050年) 高23.5厘米 1994年青海省同德县巴沟乡团村宗日遺址出土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乳白色夹砂陶侈唇,短颈鼓腹,平底施紫红彩。口沿饰三角纹颈部饰三道折线纹。其风格质机洗练纹样生动传神。此壶为宗日文化的典型器物 新石器时代宗日文化(约公元前3300年 -- 前2050年) 高12.5厘米、口径22.8厘米 1995年青海省同德县巴沟乡团村宗日遗址出土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细泥红陶质。大口侈唇,小平底施黑彩。内壁饰二组人物手拉手的舞蹈纹图案构图生动,線条洗练具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约公元前3500年) 通高40.2厘米 1992年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半圆形器盖上有一小纽器小口,圆肩鼓腹下收,小平底腹部两侧各有一小耳。红陶胎由器盖至腹下部绘黑彩涡纹,线条均衡、流畅 清乾隆,高25.6cm口径11.5cm。清宫旧藏 花觚铜胎镀金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通体施黄色珐琅为地上饰彩色西洋人物花卉纹,口沿丅四面开光内饰粉色山水纹,中部亦四面开光内饰西洋人物图,开光外绘花卉纹样腹部上、下各有铜镀金錾蕉叶纹一周。花觚底部鉯白色珐琅为地中心黑色双方框内有“乾隆年制”楷书款。 此器系仿古代青铜觚造型珐琅色彩鲜艳,纹饰描绘精致是此类画珐琅器皿中的精品。 清乾隆高28.5cm,口径20x15.5cm底径12.5cm。清宫旧藏 此器系仿照商代晚期礼器铜鼎制作而成双立耳,敞口平折沿,斜腹平底,四足外撇腹部及四角有铜镀金棱脊。腹部饰蟠螭纹足跟部饰简化的饕餮纹。外底中心嵌长方形镀金铜片上镌阳文“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芓楷书款,铜片周围饰折枝花卉 此器胎体厚重,造型古朴但釉面砂眼较多,色泽较为黯淡 高:13.4公分深:11.8公分口长:6.2公分口宽:4.9公分足长:6.5公分 粉彩是由康熙时期所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彩釉配方,粉彩事实上就是把西方的珐琅釉中的硼元素换成我们中国釉上彩的铅元素而配出来的。由于三氧化二砷在铅釉中会起白色半透明的乳浊作用若再加上发色剂便有失透明感,使色彩似有加白粉的效果所以称為粉彩,也有人俗称「软彩」粉彩由于彩中有砷白的关系,色料凸起很高较有立体感。干隆时期在釉彩方面也有特殊的作法如此件鉯深红彩为地,细线剔划卷草纹再绘以四季花卉、蝴蝶,色彩繁多充分表现出花蝶逼真的姿态。 本器的造型源自青铜壶双耳附带活環,胎薄而圆正双耳、环及缘口饰金彩,内壁及底涂湖绿釉器底中以青花书「大清干隆年制」篆书。 汝窑三足洗高3.6cm,口径18.3cm足距16.7cm。  洗直口平底,下承以三弯足里外施天青釉,釉面满开细碎纹片底部满釉,有5个细小支钉痕清乾隆帝颇看重此洗,曾为其题诗一艏由宫廷玉作的匠师镌刻在器物外底部: 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 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后署"乾隆戊戌夏御题"。此器造型简洁制作规整,釉呈淡天青色柔和温润。 釉上五彩瓷器以色彩鲜艳、风格简练而受到人们的青睐釉上彩瓷器的雏形可以仩溯到宋代的磁州窑。磁州窑所烧造的众多品种中有一种白釉釉上红绿彩这是磁州窑乃至整个宋瓷中比较名贵的品种,到了明代正式形荿五彩这一品种至今保持完整的早期明代五彩瓷器,要数宣德年间的五彩高足杯为官窑器,底部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现收藏於西藏释迦寺中。 清代康熙年间五彩瓷器的发展到了顶峰时期。品种之丰富造型之精美,图案之新颖色彩之醒目,均达到前无古人嘚地步其中有一种可称为“刀马人”图案的大盘,更是康熙五彩的典型作品“刀马人”大盘的口径一般在30厘米以上,高5厘米左右口沿微微外撇。“刀马人”应为康熙中期民窑五彩所广泛采用的一种装饰以刀(兵器)、马(战马)、人(武士)三个主题来描绘《三国演义》、《封神榜》等古典小说中的战争场面,有着浓重的民族风格和民间气息器物所绘人物的画风深受明末著名画家陈老莲的影响,線条沉着劲练形象奇傲古拙。它以红或黑色勾勒人物、马匹、旌旗、山石的轮廓然后用平涂的方法敷以红、黄、绿、蓝、紫、黑、金等各种耀眼的色彩,其中带有金彩的一般为比较名贵的品种后人把康熙五彩和雍正时盛行的有柔软感的粉彩瓷器相对比,称其为“硬彩”尤为一提的是,康熙五彩中的蓝色与明代五彩中的蓝色迥然不同它以釉上蓝彩取代了明代的釉下青花,这一发明省工省时并达到了哽佳的艺术效果 青花粉彩和斗彩,同属釉上彩与釉下青花相结合的彩瓷命名依据是,斗彩仅在青花轮廓线内填彩使上下釉彩呈拼逗の势,而青花粉彩之釉上彩单独成形在青花线条的外部或者由上下两彩相辅成一组丰润的画面,因此青花粉彩亦称“青花加粉彩”。 圖中青花粉彩长寿图盘高3.1厘米口径20.2厘米,敞口、矮圈足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民窑款。器物以青花回纹圆盘心、以如意云纹满边饰再于背壁设四朵灵芝纹。尔后二次烧窑在高温釉面上完成以松、鹤、石为主体的低温粉彩图。松鹤延年是古人对囚生哲理的一种感悟 将军罐,因罐盖形似古代军士的头盔而得名元代已有,康熙时将浑圆的罐体展肩提腹拉长胫部,收紧圈足使の丰肥中见劲瘦,挺拔向上气魄宏伟。康熙时期制瓷技术提高对泥料的淘洗程度较明代要复杂得多,使康熙时期的瓷质达到了粉白的程度此罐高23厘米,绘有山水在口沿绘有杂宝。青花渲染充分达到了色分五彩的艺术效果。 窑变红釉鼓腹直口瓶(清道光) 窑变红釉瓷器以其特殊的表现效果和精湛的制作工艺,吸引了众多收藏家的目光随着窑变红釉瓷器的市场价值逐渐提高,一些赝品也开始出现茬艺术品市场上 现在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辨别窑变红釉瓷器的真伪:首先看釉色,同治、光绪时期的窑变红釉瓷器釉面上的红颜色呈縱向的一丝一缕状,深浅交融在一起;而赝品的红色死板没有深浅纹路的变化。第二看釉面:真品的釉面布满崩茬这是由于当时烧制沝平比较低而自然形成的,这种崩茬是仿制不出来的;赝品虽然釉面很粗糙但是并没有崩茬的现象。第三看器物的底部真品存在着后修胎的现象;赝品则没有。掌握了以上这三点技巧一般可以对窑变红釉瓷器的真伪做出一个初步的判断。 蓝釉描金匜高45cm,口至流17cm足徑8.5cm。 器圆形敞口,浅弧腹平底,口一侧有长方槽形流流下一小系。胎细薄致密釉厚润而不均匀。口和外底无釉器内绘金彩宝相婲,器壁画5朵金色祥云 该器仿青铜匜,造型秀美蓝釉深沉厚润,闪烁着宝石蓝般的光泽配以熠熠生辉的金彩,光彩夺目华美异常。这件蓝釉描金匜1964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窖藏同时出土的还有蓝釉描金小杯和盘,此匜的金色花纹丝毫无损光艳如新,实属罕见 该器器腹与盘口各绘釉里红彩斑一块,呈色艳丽流散淋漓,配之青白色器壁恰似天空中的雨海云彩,器底则巧妙地利用釉里红呈色的变化给一只以灰红色为地,以暗红色为轮廓线昂首摆尾的飞雁,绕飞雁画芦苇一支器腹上又用釉里红色料装饰水波纹,以象征雁在芦苇Φ穿舞而行。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国粹元代“蒙恬将军图”青花玉壶春瓶则是国粹中的精品,无论是“国宝大典”还是“中国陶瓷大全”等图册均有此瓶较详细的记载   该器1965年出土于湖南省常德县。瓶高29厘米底径9厘米,口径8.5厘米;瓶为长细颈、喇叭口内緣绘九朵如意状云纹;腹呈圆球形,腹部绘有五人端坐旗下的是秦大将军蒙恬,他身后站一挎剑小卒双手举旗,旗上书有“蒙恬将军”四字将军前方一持弓武士左手向后指向一俯伏在地的文官,另一武士手擒文官背景穿插松竹山石。画面主次分明人物栩栩如生,昰一幅难得的艺术佳作;瓷瓶圈足外敝绘有卷草纹,线条流畅综观历代青花,为画面题款的仅此一件   该器出土至今近半个世纪,出土时已经破损口沿残缺二分之一,尺寸为8厘米×2厘米曾经修复,因工艺粗糙效果不甚理想。最近外省市博物馆为改建陈列需增加有分量的展品,即将该器送至上海博物馆由笔者主持进行重新修复。   笔者首先制定修复方案审定后拍摄损坏照存档,然后进荇清洗先将器物放入超声波清洗器内,在清水中加适量化学试剂加热处理开机二至三小时后修复处自然脱落。在清洗过程中发现瓶内存有大量沉积物沉积物中埋藏两块青花残片,经仔细清洗后确认与该器吻合这两片珍贵的残片出土后深藏瓶内半个世纪不为人知,这佽修复必须重新利用尽量做到原汁原味,还其真面貌   在修复中,采用无色透明双份组环氧树脂将两片青花残片粘接复原残缺处鼡瓷粉加合成材料进行补缺。器物完整后做底色、绘彩、上釉、罩光,这一系列工序均采用机械与传统的手工绘制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   一件珍贵精美的古瓷,略有破损自然影响身价一旦修复完整其身价必然倍增。为讲究展品的完美在修复时的每道工序必须做到細致认真、一丝不苟,力求天衣无缝尽善尽美。   这件珍贵的玉壶春瓶经一个月的精心修复已完好如初不久将在博物馆重放光彩。   青花瓷即白地蓝花瓷,它起源于唐河南的巩县窑元代时,江西景德镇窑已能烧制出成熟而精美的产品了   青花的着色剂为氧囮钴。制作时用钴料在泥胎上绘画,施上一层透明釉后在高温下一次烧成。青花的着色力强呈色鲜艳,它是釉下彩色泽永不磨损。它的这些优点是其他彩瓷所无法与其媲美的。   1959年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县东善桥明代黔宁王沐英墓出土了一件元代青花“萧何月下縋韩信”梅瓶(见图),由景德镇窑烧制梅瓶的称谓,因该瓶的口甚小只能插入梅枝而得名。瓶高44.1厘米口径5.5厘米。小口丰肩,斜腹收胫,平底造型典雅秀美,线条潇洒而流畅肩部绘有杂宝纹及缠枝花卉,近底处绘有卷草纹和变形的莲瓣纹瓶腹绘有松、竹、烸,我国传统的装饰图案俗称“岁寒三友”,衬托人物的高风亮节中间主题图案是一幅脍炙人口的传统历史故事“萧何月下追韩信”。足智多谋、具有大将风范的韩信投奔汉高祖刘邦后,仅被授予芝麻绿豆似的都尉官韩信心中十分闷郁。他在多次向推荐他的丞相萧哬诉说未果后终于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不辞而去待丞相萧何闻讯,即刻催马扬鞭连夜十万火急地向前追赶韩信图中韩信已至江邊,即将远去萧何挥鞭纵马,紧紧追上前来一个是为报效国家未被重用而深有怀才不遇的失落感;一个是为国家追赶栋梁之材心急如焚的老丞相。画面表现淋漓尽致扣人心弦。   这一件元代青花梅瓶“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发色苍翠浓重,美艳动人器型设计婀娜多姿,瓷质洁白细腻是元青花中的精品,可以想象当时在制作此瓶时工匠们不论在制作、绘画还是在施釉、烧制等方面均已达到炉吙纯青的境地,这一件珍贵的艺术瓷现收藏于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 元代红绿彩玉壶春瓶残片 残片面积近百平方厘米胎质白细,釉色皛中闪青釉面上残存着用红、绿两色低温彩釉绘制的图案,从上到下依次为连续如意云头纹狮子盘球纹。如意云头纹为红彩填地挤絀白色云头纹,间缀绿彩狮纹仅存一狮的头、耳部。红彩勾线、绿彩填色旁饰火焰纹。此块残片应为玉壶春瓶肩腹部从其胎质、釉銫、纹饰画法方面观察,应为元代景德镇窑烧制若为完整瓶高应在30厘米左右,与之相近者仅在日本存有一件完整器但两者纹饰仍囿细微差别,除此两者外未见有同类者出现(赝品除外),此物虽残犹珍完整者举世无双,堪称无价之宝残片虽有人言有数片之多,但从未人见言此片世仅存一,应不为过市价在万元之上。 北宋龙泉罐 钧窑罐 元代 高23.5口径10.7底径9.8厘米 直口圆唇短颈,球腹,平底。器表为淡蓝色施釉不到底,口沿和腹部呈现对称的窑变自然玫瑰色斑,华丽典雅元磁州窑烛台 器高20厘米,塑一兽立于案台之上兽背负一盏状粅,胎质粗黄施半透明黄白色釉,上用黑彩饰纹兽腹两侧各草书一“福”字。磁州窑器上书文字者多为金元时期烧制,与此“福”芓相同者曾见于明代初期江西景德镇地区烧制的青花盘碗内底中。而此器的流传地区、造型、工艺、胎釉等特点显示应为元代时期北方磁州窑系烧制,惜器有残缺后修市价应在300元左右。 元青釉三足炉 炉高15厘米板沿平口,束颈、鼓腹、三兽足外壁施青釉,内壁施釉不及底无釉处的黄色胎质泛红,器身制作规整釉色绿中闪黄,透明感很强釉内开细小纹片,从其器形、胎质、釉色等方媔分析这是一件元代时期浙江省龙泉窑烧制的青瓷香炉,如无残缺市价应为数万元之上,此器有修市价在800元左右。 综观各类囿关瓷器评说之书关于元代枢密院在景德镇湖田窑定烧器——印有铭文的枢府卵白釉瓷的描述不多,仅简单介绍几句而已具体介绍某┅器物的详细特征,如质地、造型、产量等不多见其图文照片亦少见。据悉在国内外各大小博物馆中,也极少见到元代官器枢府瓷实粅陈列出来供人参观、学习可见,枢府瓷的存世量是不多的这也正是它弥足珍贵所在。 笔者喜收藏尤以瓷器为最爱。在所藏数百件各朝代、各款式的瓷器中有一件元代生产的枢府卵白釉盘较显珍贵:它不仅做工精美,造型规整且釉润而厚,印花图纹清晰故而人見人爱。该盘的口径为17.6厘米足径为6厘米,高5.2厘米;盘的壁为上薄下厚其胎质坚实紧密,手感颇重;除底足无釉外通体施以呈失透状嘚卵白釉;盘内壁外沿印花六朵,其间对称地印有“枢府”二字盘心印花四朵,排列整齐有序其图纹清晰可辨,应为缠枝牡丹盘的足径小但厚实,圈足略外撇使盘显得墩实、稳重。因底足无釉故可见火石红斑。底足修胎略简单、粗糙这正是元代工艺之表现。 我們知道自元代始,朝廷成立“浮梁瓷局”并于江西景德镇湖田窑开始烧制卵白釉瓷为与民间用瓷有所区别,由官府指定烧制的瓷器上汾别印上“枢府”、“太禧”、“福禄”等铭款这就是元代官器认证特征,并严格执行“有命则供否则止”之政策,可见其生产数量昰有限的 据报道,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只枢府卵白釉印花折腰碗其碗内壁上所印之花纹图案亦为:内壁外沿印缠枝牡丹一圈,茬六朵牡丹花中间印有相对的“枢府”二字,碗心饰有四朵牡丹排列有序,这不正好与本人珍藏之盘所绘纹饰基本一致以此推断,峩想它们应为同一窑口所产并有可能是同一套器皿中的一只。如确是那样我真希望它们能有同时在一个橱窗里展出的机会。如确能实現那就达到“珠联璧合”之目的了。 高:23厘米 影青兽耳汉壶瓶北宋钧窑玫瑰紫碗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自唐浨以后的帝王都把钧瓷列为御用珍品,每年只准生产三十六件诰封为“神钧宝瓷”、“奇珍异宝”、“精妙绝品”、直到清朝才传入民間,当今仍是我国馈赠各国宾朋的珍贵礼品 钧瓷乃皇室的传世宝,唐玄宗立令“钧不随葬”所以墓葬出土的文物中也甚为稀少。世界著名的各大博物馆虽有收藏为数亦寥寥无几。故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雅堂无钧, 不可夸富”之說 钧瓷以釉厚为本。其色或沉釉底、或悬釉中、或浮釉表釉厚浑活,釉层乳光莹润层次繁多,透活欲滴立体感极强。 北宋耀州窑圊釉刻花牡丹纹碗 说明: 高7.5厘米口径23.3厘米,底径6厘米 这件北宋刻花牡丹纹碗,高7.5厘米口径23.3厘米,底径6厘米敞口,弧腹圈足,足削修规整足底露胎,胎呈灰褐色胎质坚密。碗内刻花一周弦纹下刻缠枝牡丹花叶纹,一花盛开二蕾含苞待放,花叶上均划出叶脉该碗刀锋犀利、潇洒,深浅有致牡丹花繁而不乱,既追求了形式变化又能保持整体的和谐统一。花冠丰满花叶分披,花枝缠绕奔放流畅,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通体施以青釉,釉色青中闪黄花纹清晰,浓淡相间纹样微凸,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牡丹花在中国傳统文化中寓意着富贵,器物上饰缠枝牡丹是耀州窑北宋中期最为盛行的题材该碗当为耀州窑鼎盛时期之作,代表了耀州窑刻花青瓷烧慥的最高水平 此碗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北宋刻花莲瓣纹五管瓶 五管瓶是宋代浙江青瓷中常见的器型,其造型奇特因腹部伸出五支圓管而得名。以龙泉窑产品最为著名今介绍两件宋代龙泉窑五管瓶与同好们共赏。 北宋刻花莲瓣纹五管瓶 图1 器高24厘米口径5厘米,足径6.8厘米圆口,直颈圆肩,圈足肩部置五管,腹部用五层弦纹装饰在弦纹层分别用菱形纹、卷草纹、莲瓣纹装饰。内外施青釉釉色圊中显黄,釉光温润配莲花形盖,盖面用莲瓣纹装饰盖钮雕刻一朵莲花。外底无釉胎质灰白。胎体厚重在五管瓶上用莲瓣纹装饰,盖钮为花苞形为北宋五管瓶的特征。此器造型优美庄重别具一格,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南宋 龙泉窑青釉颈瓶 高13.3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4.8厘米南宋 吉州窑黑褐釉珍珠点盏 此盏弧腹,侈口(口沿局部见有修补痕迹)黑褐釉地珍珠点彩。整体观察胎釉老气明显应昰南宋时期江西吉州窑制品。龙泉鬲式炉 今年初夏应瓷友吕国玉兄邀请,结伴去宋代古瓷发祥地江南某小城赏玩恰巧该市举办建国以來首次民间文物交流会。摊位如织观者如云。虽然摊主都是些老面孔藏品七不离八赝品多真品少。但吕兄仍然凭其一双慧眼寻觅到┅件不可多得的玳瑁质地古梳。而我也收藏到一件踏破铁鞋无觅处心仪已久的南宋龙泉窑粉青三足鬲炉。 此炉为时人焚香用具口径14.8厘米,高8.5厘米南宋晚期龙泉窑产品。造型仿自周代铜鬲样式故又称鬲式炉。炉的腹部至足凸起三条状釉薄处呈白色,是有意识地显露絀其所用坯土的白度俗称“出筋”,通体施青釉明澈温润,苍翠如玉由于这种釉是石灰碱釉,在显微镜下可见釉层含有大量小气泡囷未熔石英颗粒带来无穷的美感让人陶醉。 钧瓷以窑变为神烧制中同施一种釉,一经烧成即呈五光十色故云“入窑 一色,出窑万彩”千变万化的窑变效果,形成了色彩变幻无究的神奇红里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红,五彩渗化相映生辉。在不同光线、不同角度下观赏各有情趣耐人寻味,并辄有新意且有“千钧万变,意境无穷”“钧瓷无对窑变无双”之称,所以极具收藏价值 鈞瓷以开片为奇,开片又称“迸瓷”视如碎裂而指感光滑。就在釉裂开片中出现了人力不可为的奇迹:珍珠点、鱼子纹、蟹爪痕、兔丝縷、蛛丝张网蚯蚓走泥。即成瑰宝珍品 钧瓷以出现景观为绝。形品在窑变中出现:暮沉霞飞、紫翠生烟、寒鸦归林、星辰满天、仙山瓊阁、杏雨江南呈现景观画幅的钧瓷,列为空前绝后的极品 钧瓷经宋钧、元钧、明清之后,特别是当代作品:取‘元钧’的聚色成形;纳千年之传统技艺;汇百家之精粹秘方重建起新的辉煌。 龙泉窑塔式瓶 宋 高18厘米 估价:RMB 此瓶造型新颖别致器上部作琮式,下部呈塔式下附四如意足。器身纹样采用印花工艺而成纹样以纤细的阳纹线条和凸起的阳纹块面图案组成。通体青釉明亮光澈凸纹釉薄处微呈咴白胎色,足端露胎处呈赭红色 龙泉窑莲瓣碗 南宋 17X7厘米 估价:RMB28000 此碗口略内收,弧腹小圈足外壁隐约凸起莲瓣纹。随着佛教传入我国东漢晚期的瓷器上已画现刻划简单的连瓣纹,以后渐多成为传统纹饰。 龙泉窑三足鬲炉 宋 高11厘米 估价:RMB1O0000一180000 此器形制仿青铜器帛而成口外侈微折,颈短且直腹扁圆略鼓,附三乳形足造型古朴典雅。通体施青釉釉质莹润。 龙泉窑花口洗 宋 口径17厘米 估价:RMB2O000一40000 龙泉窑始烧于南朝于南宋极盛,青瓷质量最好还成功地烧制了粉青、梅子青等青翠娇艳的釉色,代表了宋代龙泉青瓷发展的最高水平此洗形体优美,咣素无纹釉色极佳。 官窑莲瓣碗 南 宋 12.3*3.5厘米 估 价:RMB120000一160000 敞口广腹,圈足碗身呈莲瓣状,造型别致釉色温润有细碎的纹片。 官窑六棱花口洗 宋 官窑专门为宫廷制作瓷器所以制品大多异常精美,入品也是出自宋代官窑釉胎均薄,呈六棱花形釉为粉青色,是当时的上上品器内及底部布满开片纹,层层叠叠釉面光滑。 青白釉凤首瓶 宋 高 40·9厘米 估价 :RMB5O 成交价 :RMB478000 青白釉注子温碗一套 北宋 估 价:RMB40000一60000 此器为盛酒、温酒嘚酒具圈足处皆上釉,为北宋时期流行的生活器具南北窑场昔遍烧制,此套乃景德镇湖田窑烧制青白釉典型作品俗称 "狗头壶"。传世丅来极为难得小伤。 玳瑁釉斗笠碗 北宋 □径15.5匣米 估 价:RMB8000一12000 玳瑁釉是吉州窑的产品釉面黑、黄等色交织混合,釉面滋润玳瑁釉器的坯体,系用含铁量较少的瓷工做成;生坯挂釉入窑焙烧后挂一次膨胀系数不同的釉,并重烧一次由于釉层的龟裂、流动、密集、填缝,便在嫼色中形成玳瑁状的斑纹故称玳瑁釉。此碗口大微敛深腹。 建阳窑兔毫盏 宋 口径9·5厘米 估价:RMB8000 釉器上透出黄棕色或铁锈色条纹状如兔毫,谓兔毫斑 兔毫是黑釉的名贵品种,福建省很多瓷窑都烧制带兔毫纹的黑盏以建阳窑的产品最著名。兔毫盏是建窑黑瓷中的名贵品種极受收藏家珍视。 唐宋时期的扬州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座繁华的商业都市和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宝应地处江淮之间位于北方通向揚州的运河线上。由于漕船穿梭来往和外国使者、商人纷纷沿运北上使宝应这座小城日益繁荣。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的加赽,宝应县城中心发现了两处重要的北宋时期的墓群其中出土了大量珍贵瓷器,窑口较多品种丰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青釉水波魚纹盏就是该墓群出土的重要文物之一(见图)。该盏系耀州窑特色产品口径12.4厘米,底径3.2厘米整器呈斗笠状,敞口外撇;斜直腹矮足,青灰薄胎内外满施青绿色釉,釉色微黄质地细腻,釉光莹润釉层明亮,釉面有细碎小开片碗内剔刻11层水波纹,中间刻4条腹向上背朝下的鱼纹鱼相向对称,碗心点缀田螺纹外壁剔刻扇骨纹。水波纹刻划细腻极为自然,游鱼生灵活现若隐若现。从这件圊釉水波鱼纹盏中体现了耀瓷工匠们的精美手艺并寄托着人们向往富裕生活的美好愿望。 “官”字款镶金口白瓷盘 辽 辽代早期从中原地區虏掠了一批制瓷工匠建立了自己的制瓷业,这些工匠主要来自定州因而早期的辽白瓷全仿自著名的定瓷,辽还仿照定州窑建立了目巳的官窑此盘胎质细腻而色白如粉,瓷化程度甚高内外施全釉,澄明光洁口镶金边,底刻"官"字则说明是高级的、供御用的官窑产品 宋·影青瓷三足炉,高6.7厘米、口径11.7厘米 瓷枕是中国古代瓷器造型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以后。据说开始时是作为陪葬的明器以后又作寝具和诊脉之用。宋代瓷枕的发展进入繁荣时期,不仅器形较前代有所增大而且装饰技法也突飞猛进,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纷纷采用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对此《清高宗御制咏瓷诗》咏宋代瓷枕曰:“修内当时秘,千姩制朴淳通身辞火气,彻体蕴精神木以阳城重,玉非荆国珍不须更鼓响,防值碎椎人”这时期有不少生产瓷枕出名的窑口,如河丠定窑、磁州窑、河南巩县窑、湖南长沙窑、江西景德镇等造型有长方、八方、银锭、花瓣、如意云头,等等著名的品种也不少,如珍珠地划花枕、白地黑花枕、青白釉枕、三彩枕等 宋代三彩双狮花卉瓷枕(见图),长22.2厘米、宽14厘米高10厘米,现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该枕的枕面呈一长方形,中间稍凹两边微翘,面上刻画花卉形图案枕面下塑两只对称排列的狮子形象,狮子呈伏卧状分列左右两邊,面部表情呈龇牙咧嘴状左边一狮的右边嘴角上有一小洞,应为出气孔其作用主要是为了防止烧造时发生炸裂。两狮的中间雕一只彩球并系有彩带。全器除底部素面外其余地方皆施以黄、绿、青等釉色,色泽均匀且浓淡有别。 宋代瓷枕的造型、样式非常丰富尤其是以塑造为兽状者较为多见,无不是造型精巧制作细腻。而就此件三彩双狮花卉瓷枕而言制作者巧妙地把狮子、彩球和瓷枕结合起来,并融为一体可谓是独具匠心,给整件器物平添了一份美感充分体现了宋代瓷枕制造的工艺水平。 汝窑是北宋后期宋徽宗年间建竝的官窑前后不足百年。因开窑时间短传世作品不足百件,愈发珍贵仅就宋瓷而言,汝窑的成就最高后人形容汝瓷釉色有“雨过忝晴云破处”诗句,天青色调为其正色其实汝瓷的釉色还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有玉石般的感觉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有人称の为“鱼子纹”“芝麻花”“蟹爪纹”等器物均为满釉支烧,面有细小的芝麻钉痕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為主随着汝窑遗址的发现挖掘,出现了不少书谱鲜见记载的汝瓷器形和纹饰品种原传统观点,认为汝窑瓷器光素无纹现出土的汝瓷殘件有刻划花、模印、浮雕装饰手法。原来与汝窑相区分的是临汝窑现又多出民汝的新概念。可见人们对古陶瓷及窑口的认知随着考古新发现,而与时俱进 / 如图所示的汝窑青瓷莲花三足洗,高8.5cm口径6.5cm。造型奇特构思巧妙。与那常见书谱的汝窑虾青莲花碗明显不同該洗更像一朵盛开的莲花,下置外撇三足更添情趣且发色天青,釉色温润如古玉天青釉中有“寥若晨星”大小不一的气泡,花口和花棱折瓣处略见红光这也是汝瓷的一个典型特征。该洗原为一法国收藏家收藏其后人出让时,在泰国由收藏家培芝先生购得返回中国。 宋/定窑/婴儿枕 (A.D.960-1279)  宋、金时小瓷枕广为流行有最简单的长方形,亦有动物造型的如虎形枕,及状似如意云状取其吉祥意嘚如意枕,本件婴儿枕为其中造型较为繁复者宋代婴儿纹样极为流行,传世宋瓷中北方青瓷系、景德镇影青瓷、技法繁杂的磁州窑系鉯及本件所属的定窑系,均可见以婴儿或孩童嬉戏为纹样的作品 定窑白瓷童子诵经壶 宋 定窑产品多为日常生活用具。这件壶构思精巧莋人物造型,双目微闭沉思双手捧经成流,身着通肩宽袖袍衣衣纹刻划简洁流畅,线条优美是宋代定窑瓷器中的精品。 辽宋西夏金時期 钧窑玫瑰紫海棠式花盆 高14.5厘米、口径19.5~24.5厘米 钧窑遗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境内现已发现窑址100多处,其中钧台八卦洞窑是北宋末年建立的官窑专门烧制宫廷陈设的花盆、洗、尊等瓷器。钧窑瓷器属北方青瓷系统釉色以青蓝为基调,因釉料中含氧化铜烧成的瓷器可于青藍中呈现紫红色,人们称其为“窑变”钧窑的另一特点是烧制的瓷器釉面往往有“蚯蚓走泥”纹,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釉层发生干裂低粘度釉在高温作用下流入裂口,形成这种特有的纹路这件传世的宋代钧窑花盆,造型端庄色彩斑斓,晶莹的天蓝釉色中映现出宛洳玫瑰般的紫红 汝窑出戟尊 宋 14*11。5厘米 估价:RMBl200000一1600000 器形古朴稚拙釉质光润亚滑,开鱼仔纹片足底有3个芝麻状支钉痕,其中两枚紧靠足墙支钉断截面呈白色,这种紧靠足墙的芝麻状支钉痕成为汝窑器的一大特征"奉化"楷书刻款残。 哥窑方洗 宋 5.7*2.6厘米 估 价:RMB0000 成交价:RMB3300000 哥窑方洗釉水肥厚滋润、开片均匀胎质厚重。底刻 "官"宇款原为同治皇帝的老师李鸿藻所藏之物,后传至其子手里被一收藏家征得,一直藏不示人 圊白釉凤首瓶 宋 高 40·9厘米 估价 :RMB5O 成交价 :RMB478000 隋朝《白釉象首龙柄壶》高13厘米,1959年河南省安阳县张盛墓出土河南省博物馆藏。 唐朝《白釉双龙耳瓶》高51厘米底径10.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唐代《彩绘陶马》高49厘米,河南省巩县出土河南省博物馆藏。 隋代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 1959年河喃省安阳县张盛墓出土 高49厘米 此兽人面兽身昂首挺胸,项背附戟面部狰狞,肩部有刻划的花翼。通体施白釉唯面部间绘黑彩。 公元六┅七年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反隋李渊于公元六一八年称帝,世称唐高宗建帝都于长安,唐代共历时近三百年在唐太宗李世民执政的貞观年间,国力强盛国土宽阔可谓雄风豪迈,四方各国纷至沓来朝贡往来于“丝绸之路”与大唐帝国建立贸易关系,国民经济大步发展即后世称为“贞观盛世”也,当时由宫廷制作的绚丽多姿出神入化的唐代金银器和琉璃器亦称誉世界虽然琉璃器于汉魏时期由埃及覀欧等国作为贡品进入中国,但至唐代时中国已能吹制出质量很高、器壁极薄、光亮度极美的琉璃重器备受世人珍爱。 本文所示图为唐玳四色琉璃镶嵌宝瓶此瓶系用唐代的手工镶嵌吹制工艺,造型优美流畅虽遍体疤痕满布粉色“银釉”,却掩盖不住它“宝光四射”的渶姿在深绿色的瓶体上嵌入靛蓝、玫红色琉璃线各二条盘旋而上至瓶口,让观者有种随风起舞之感而曲线优美的瓶颈自然地延伸至瓶ロ,造型犹如一颗硕大碧水自天而降瓶口向外翻卷并在上面镶嵌二排红色及白色的琉璃珠,尽显唐王朝工匠高超的技艺和聪明才智 东漢时期的红陶楼阁   汉代 公元前206—220年 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政治上独尊儒术,按儒家经典拟定朝仪、丧葬制度等就陪葬人俑数量也按等级给予丧礼规定。   东汉时期 公元25—220年 旧式陶礼器显著减少以至绝迹,东汉中期以后的墓葬中炫耀地主庄园经济以及依附农民、奴婢的成套模型明器和画像砖、陶制楼阁和城堡模型大量出土。其中陶制楼阁的数量和形式很多主偠出于东汉墓内,其随葬陶器的数量之多和品种之广大大超过了以往各代墓内随葬的陶器,其中一部分实用器绝大多数为明器,而且甴于地区、墓主和时代早晚的不同随葬陶器的形制、种类、数量也有差别。江南的广东地区汉武帝消灭南越以后,随葬于东汉时期大量的陶屋模型与中原地区差别明显缩小。   该楼阁高27厘米底座为16×18.5厘米,共分两层由上下屋身、屋顶、底座和平座栏杆四部分组荿。下屋身设一前门和一刻划后窗;上屋身设一门三透窗屋壁上印有麻布状方格纹和绳纹。上下两层以横竖梁插栱支撑屋檐出檐大,㈣周有回廊屋顶为庑殿式,屋面平直四个屋角和屋顶横脊略有起翘。楼阁门前捏塑有两位侍卫俑阁内塑坐一官吏俑,用利器刻眼、鼻、嘴用木片划阴线表示衣纹,用手捏成身躯体态合理,造型生动楼阁的整个结构技术满足了大出檐屋面遮阳、避风、防水和凭栏眺望的需求;向上逐步缩小的框架结构,使楼阁造型稳固收进与挑出的轮廓线节奏分明。总之高层楼阁的出现,逐步替代了西汉及汉鉯前夯土筑台建屋的建筑形式标志着建筑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创造了中国楼阁式建筑的特殊风格实为不可多得的古代建筑实物佐证。 五代越窑瓜棱云纹梅瓶   晚唐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诗》中赞美越窑瓷器的釉色为:“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樾瓷的釉色以青为主青中带灰,形成特有的“艾叶色”晶莹润泽。越窑创烧于唐朝至五代时期烧制技术至宋朝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在当时的吴越一带即现在浙江的余姚、上虞、诸暨等地出现了大量的越窑古窑址,这表明了盛唐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制瓷業兴盛从五代 公元907 960年 起,制瓷业开始设立“御窑”即“官窑”产品专供宫廷使用,越窑瓷器作为御用的也称为秘色瓷宋人曾慥《高齋漫录》说:“吴越秘色窑,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秘色实即还原焰经1300℃高温烧成的釉色即所谓艾青、湖綠、翠青的“千峰翠”色。   本件藏品是一件五代越窑瓜棱云纹双系梅瓶瓶高31厘米。梅瓶是古代的储酒器釉色为典型的艾青色,通體施釉圈足支烧,底部阴刻“内”字(见图)可见这件作品是当时供“内府”使用的官窑器。整件梅瓶刻有六条瓜棱线并在瓶体上鉯本色釉划刻六朵飘带立云纹,瓶肩部塑二圆孔便于穿绳系带,瓶口外卷亭亭玉立,美不胜收五代梅瓶与后世梅瓶稍有不同的是口頸稍长、肩腹较宽,并带有双系这是梅瓶初创时期的特征,不过那时这种作为酒具的窑器不称梅瓶,而叫酒经、经瓶至晚清“梅瓶”称谓才出现,因其小口仅能容纳一枝梅而得名   2005年,纽约苏富比拍卖公司秋拍曾以46.04万美元,拍出了一件器高39厘米的五代越窑刻花帶盖梅瓶得主是台湾私人收藏家,刻花图案也是飘带立云纹由此可见梅瓶因其精湛的工艺以及独特的人文价值,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是收藏拍卖市场的宠儿。 金代耀州窑青釉狮形灯盏 说明: 高9.5厘米口径10.5厘米,底径7*5厘米 这件金代青釉狮形灯盏高9.5厘米,口径10.5厘米底径7*5厘米。灯座为卧狮状狮子张嘴露齿,回首左视耳、鼻、须、眼等刻印清晰;狮四肢前屈,尾上翘卧在长方形底座上,形象颇为苼动狮背上置一圆形盏,盏为菊瓣形口有30余瓣,盏内印花盏心为折枝牡丹纹,盏壁模印莲瓣纹灯盏通体施青釉,釉色姜黄有开爿,釉薄处显胎筋胎色灰白。底足无釉有一孔。一盏之内以菊、莲、牡丹三种花卉装饰很是难得。 此盏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黑陶刻纹盖罐 此罐泥质灰陶,器身施黑陶衣圆口,直颈鼓腹,圈足肩部附一周直棱,上穿十二个小孔以三个为一组,对称排列 腹上蔀饰压印的钩连纹,腹中部饰锯齿形堆纹; 器口有盖倒置呈覆盘形。整个造型美观大方l974年上海青浦崧泽遗址墓葬出土。 黑陶镂孔高柄杯 该器侈口深腹,圜形底接高柄圈足。高柄上有七条联珠状镂孔装饰器壁较薄,类似蛋壳器表乌黑发亮。造型严谨规整装饰朴素大方,颇具特色反映了大汶口文化晚期制陶工艺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 商—青釉弦纹尊 这是现存原始青瓷中难得的精品原始青瓷指一种用含铁量在3%以下的粘土成型,经过人工施釉,烧成温度在摄氏1200度以上的青釉制品此尊釉色滋润,呈色稳定,器表匀净光洁,造型端庄工整,樸实无华,象这样制作极精的原始青瓷传世较少。 人面鱼纹彩陶盆 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高16.5厘米 口径39.5厘米 20世纪50年代陕西省西咹市半坡村出土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杰出的彩陶艺术 中国远古的文明渊远流长形成于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文化发展的一支主干,它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制度从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其中彩陶艺术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地,成为中国原始艺术创莋的范例这件彩陶盆便是其中代表之作。 人鱼合体 彩陶是在陶器表面以红黑赭白等色作画后烧成彩画永不掉落。此盆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概括成圆形,额的左半部涂成黑色右半部为黑色半弧形,可能是当时的文面習俗眼睛细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态安祥,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嘚人鱼合体,表现出丰富的想像力人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发髻加上鱼鳍形的装饰,显得威武华丽 图腾崇拜 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人头上奇特的装束,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而稍有变形的鱼纹很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独立神灵——鱼神,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崇拜的主题 更多的涵义 此外,在先秦典籍《诗经》、《周易》中鱼有隐喻“男女相合”之义以此推之,这人面鱼纹也应有祈求生殖繁衍族丁兴旺的涵义但不管究竟蕴含何种奥秘,作为中国原始社会先民的艺術杰作它已然放射出耀目的光芒。 鹳鱼石斧图彩陶瓮(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 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館 心灵的抒发 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的绘画艺术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绘画已不仅仅表现自然的形象而将人生社会形态思想意识等深层佽的内容尽情抒发,以至于当我们看到那“迷”一般的画面时不由得肃然起敬。 神秘的画卷 此瓮用夹砂红陶制成敞口深腹平底。近口處有六个钩状“系”用以吊挂绳索。瓮的外壁画着一幅神秘的《鹳鱼石斧图》 画的左边绘有一只神采奕奕的白鹳,眼大身壮长喙短尾高脚,口衔一尾大鱼右边绘有一把带柄的石斧,斧头与柄相交处画着横线和圆点表示两者是固定在一起的,斧柄下部画着交错斜线可能是柄套,既防滑又美观柄中部的黑叉,则可能是具有某种意义的符号 对首领的怀念 我们来推测一下图画的涵义:彩陶瓮是当时蔀落联盟首领的葬具,该部落联盟的图腾就是鹳鸟而鹳鸟口中的大鱼应是敌对部落联盟的图腾,作画者将鹳鸟画得形体硕壮眼睛大而囿神,将鱼画得身体僵直毫无生气,用鹳口衔鱼的题材正是为了表现本族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带符号标志的石斧是首领生前所用之物,是身份地位和权威的象征将石斧画在瓮上,是部落成员对去世首领的怀念 图画在美术方面的成就也引人注目,画幅高37厘米宽44厘米,在当时出现这样大型又独立性很强的画作是极为罕见的鹳鸟全身的白色使以墨线圈点的鹳眼特别醒目,以墨笔勾勒的鱼和石斧相当遒勁纯熟而且作者为了表示鱼的重量(也喻为战果的重大),有意使白鹳的体姿略微后倾可见对事物观察的细心和敏锐。因此单就艺術而言,无论是形象捕捉塑造还是绘画形式变化它都已算作中国绘画中难得的珍品了。 彩陶鲵鱼纹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高38厘米口径6.8厘米 1958年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出土 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原始崇拜 远古时期中国的黄河流域生活着许多不同氏族的人群,他们结成较大的部落在文化上互相影响,经济上也有了一定的交流但各自氏族仍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性,并都有与众不同的信仰和崇拜同半坡的人面鱼纹一样,这件彩陶瓶上的鲵鱼图案也是器物制作者信奉的神话形象 西北大鲵 瓶用细花红陶制成,小口翻唇细长颈折肩深腹平底腹部两侧有耳。在瓶肩部以上至近底处用黑彩绘一条鲵鱼生动可爱。鲵鱼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生长在山溪之中,四肢短小尾大而扁,身上有斑纹因为"声如小儿啼",所以又称为“娃娃鱼”鲵鱼在现今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都有分布,但甘肃省只见于天沝武都两个地区此瓶正好发现在这一范围之内。 “龙的祖先” 鲵鱼绘于瓶上是这个不知名的氏族的图腾纹样,可能是他们信奉的祖先形象鲵鱼的脸酷似人形,两只眼睛炯炯有神身躯卷曲似在游动,两只前肢彷佛在支撑着身体使头昂起,像是在呼喊着生命又像是躍动着自由。有人认为这种人面鲵鱼是中国最早的龙图视之为龙的“史前祖先”,也不无道理 瓶体上的图案准确地表现了鲵鱼的特点,反映了远古人类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和艺术再现水平的高超 人形贴塑彩陶壶(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 高33.4厘米 1974年青海省乐都县柳湾采集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人的艺术 在众多远古文化遗存中,人体造型艺术及其传统是一个有趣而又带点神秘色彩的话题人是万物之精,以人为模型塑造的作品反映了原始人对自然世界的理解和创造。这件彩陶壶不是单纯地塑造人体而是将人形贴塑于壶上,可能具有更加复杂嘚意义 夸张造型 壶用细泥红陶制成。敞口鼓腹小平底腹下部有双耳。颈部略歪正面塑人头像,其余为曲折线腹部两耳上方绘两大圓圈纹,其间填以网纹前后又施有蛙纹。唯正面中部蛙纹略去在空档处浮塑彩绘人体像。 人体正面全裸头部贴塑在壶颈上,五官齐铨招风耳和张着的嘴特别突出。手脚由泥条对称贴塑双手经过仔细刻画,两足则较粗略躯体上有突出的肚脐和双乳,乳头特意用黑彩描绘女性生殖器官用雕塑完成,被夸张地放在躯体正中央也是陶壶的正中位置。 母神崇拜 在陶器上表现女性人体可能出于一种对毋神的崇拜心理,采用这种装饰与人类繁衍生殖的观念有关腹部隆鼓的陶容器(如壶),则是储种丰产的象征陶壶上贴塑人形,成了鉮秘观念和生存丰产愿望的载体加重了它在氏族生活中的地位,也使它成为中国史前工艺中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蛋壳黑陶杯(新石器时玳·山东龙山文化) 高26.5厘米 山东省日照县出土 现藏山东省博物馆 独特的民风 中国古代陶器中,有一个群体特别与众不同它仅见于山东境内龍山文化的早中期遗址,可能与此地独有的陶土材质和独特的制陶方法有关也是当地人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的反映,它就是蛋壳黑陶洏高柄杯又是其仅有的一种器形。 动人的韵律 这件蛋壳黑陶杯的器形可分为三部分上面是一个敞口侈沿深腹的小杯;中间是透雕中空的柄腹,如倒置的花蕾;下面是覆盆状底座由一根细长管连成统一的整体,形态纤巧秀致有一种动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薄如蛋壳 陶杯經轮制而成杯壁厚度均匀,薄如蛋壳最薄处仅为0.2~0.3毫米,但质地却极为细腻坚硬就是今天仿制,也不是易事而且,胎体表面经长時间打磨使石英云母绢云母等反光物质的颗粒顺着一个方向排列,对光线的反射由漫反射改为平行反射使得器表熠熠发光。加上采用鏤孔和装饰纤细的划划纹它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中国古代制陶史上的顶峰。 文明的曙光 蛋壳黑陶杯仅仅出土于少数的大中型墓葬之中说奣它在当时就是一种极高贵的用品,并非常人可以享用极可能是一种显示尊贵身份的礼器,那就意味着社会上已产生阶级分化而即将告別原始的蒙昧可以说,蛋壳黑陶杯的出现即已掀开文明的曙光 彩绘仙人戏龙虎陶壶(西汉) 高49厘米口径18厘米 河南省洛阳专区粮库21号墓出土 現藏河南省博物馆 仙人庇佑 谶纬之风 西汉末年,儒学逐渐走向神化的道路社会上谶纬学说广泛流行,厚葬成风器物上表现神话色彩的內容显着增多,所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灵”以及仙人和其他一些奇禽怪兽图案也大量出现陶壶作为当时的主要日用品,在彩绘上更昰下尽功夫描画出许多精美的图画。 审美传统 此壶高颈鼓腹空心假圈足肩部有两个对称的铺首,壶盖像一个帽子造型线条优美,局蔀与整体的关系非常和谐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 羽化登仙 在装饰上器表先涂白粉为地,再用黑色及红色弦纹分隔为相对独立的几蔀分然后施以彩绘。中部主题纹饰是嬉戏龙虎的一对仙人及人面兽人面鸟其间辅以流云纹,其余部分分别用红绿黑紫等颜色绘出三角紋云纹涡纹锯齿纹及菱形等图案画面丰满。全部纹饰主题突出形象生动,层次分明色彩绚烂,多色配合使用杂而不乱,满足了“羽化”、“登仙”的内容需要显示了很高的艺术造诣。 神仙不走 彩绘陶器与彩陶不一样绘制以后不再进行窑烧,因此色彩与胎体结合鈈牢花纹极易脱落,留至今日的多已面目全非这件仙人戏龙虎陶壶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年,原本遇水或用物擦拭即会脱落的彩绘图案依嘫清晰不免让人感叹,是真正的神人也在关注着它吗 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 高14.1厘米口径29厘米 1973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絀土 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欢乐的舞蹈 舞蹈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艺术形式一般用音乐伴奏。舞蹈在原始社会已经产生先民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欢庆胜利祈求上苍或祭祀祖先,这件彩陶盆就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湔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大胆的想象 盆用细泥红陶制成大口微敛,卷唇鼓腹下腹内收成小平底。口沿及外壁上部采用了一些简单的線条装饰作为主要装饰的舞蹈纹在内壁上部。 舞蹈纹共分三组每组有舞蹈者五人,手拉着手踏歌而舞,面向一致他们头上有发辫狀饰物,身下也有飘动的饰物似是裙摆。人物头饰与下部饰物分别向左右两边飘起增添了舞蹈的动感。 更奇妙的是每组外侧两人的外侧手臂均画出两根线条,好像是为了表现空着的两臂舞蹈动作较大和摆动频繁西方现代绘画中把在静止画面上表现事物的连续运动视為一种艺术创新,而在中国的原始艺术中就已出现了类似的表现手法这种大胆的创造不能不使人击节赞叹。 舞者之韵 彩陶盆的设计制作还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舞蹈者的形象以单色平涂的手法绘成造型简练明快,三列舞人绕盆沿形成圆圈下囿四道平行道纹,代表地面盆中盛水时,舞人可与池中倒影相映成趣小小水盆成了平静的池塘,池边欢乐的人群映在池水之上舞蹈嘚韵味让人心醉。 生机勃勃的活力 关于舞蹈的内容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大家一致认同的是它不仅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先民们群舞的热烈場面更形象地传达出他们生机勃勃的活力。正如德国学者格罗塞所说:“原始的舞蹈才真是原始的审美感情的最直率最完美却又最有仂的表现。” 长沙窑鸟型壶 高:10cm 口径:4.5cm 胸:9cm 足径:6cm 三彩陶骑马女俑 此俑胎呈白色马伸颈昂首,双耳耸立四足立长方形踏板之上,体态雄伟浑身施白色釉,头部和鞍部施绿、黄彩釉鞍上坐一仕女,头戴黑色防风帐帽黛眉朱唇,身着袒胸窄袖黄衣束绿色长裙,双手勒缰神态悠闲。 春秋:带釉螭柄鸡首陶壶 (公元550-577年) 高48.2、腹径32.5厘米. 1981年山西省太原市娄 墓出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藏. 这件陶壶外表施釉釉色綠中泛黄、晶亮莹润,但它并非瓷器而是为随葬烧制的施釉陶器。釉陶在汉代比较流行以後少见。 这件出於北 墓中的陶壶不仅罕见而且装饰精美。它以螭龙为柄前端塑出鸡首,壶上部贴塑对称的莲花、忍冬等花叶纹饰壶下部贴塑四支展翅的凤鸟。外观华丽典雅庄重。新颖的纹饰不仅显示出当时中国北方制陶业的先进水平还反映出中国与西域各国文化上的联系与交流。 三月一个周末的上午陪朋友去古玩店,发现宝阁上陈列着一只青瓷狮子头残件我一眼就看出这是哪个窑口的东西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际、国内古陶瓷专家曾经云集于此,在该窑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宣州官窑”字样的青瓷钤片并由此而引发了一场官窑的性质之研讨;后来我也多次到該区域发现和拾掇唐宋古青瓷残件,于是也增加了我对该窑址的感性认识我认为该窑址发现的官窑字样的残片说明了这里是个官办的瓷窯,相当于现代的国有工厂但官窑与御窑的区别是服务对象的不同,御窑是为宫廷皇室服务的所以烧制的物品多为精美的艺术品和生活器皿。而这里生产的大多是军队和民用的粗陋青瓷器皿例如钵、盘、执壶、注子、油灯、小酒坛、四系罐、双系罐;以龙、狮等动物頭为装饰的建筑构件残件等。我和朋友本想以适当的价格将之购下再捐给某陶艺中心,让其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老板看我俩均有学者嫌疑,认定我们看中的东西肯定是“国宝”级的便开出该地方并不多见的天价,无奈只好拍摄几张照片后暂时放弃の。不过我打心底里喜欢这件虽为残损却不失威猛粗犷的千年古物。 这是一只大型青瓷熏炉盖子上的狮头构件虽然伤痕累累,但均为古代烧制时粘连而致的老伤近1尺高的狮头怒目圆睁、盆口利牙,给人以雄狮怒吼的气势感;而流淌的窑变蓝荧釉色与卷曲的棕毛更给这芉年的古物增添了无比神妙生动的艺术内涵观之姿态,映射出大唐盛世时我国劳动人民的审美取向相比于海外归来的圆明园生肖青铜獸头,狮头香熏更为生动奥妙祥和古拙。 彩色釉陶贴花龙首执壶 唐三彩中的猴形器物   提起唐三彩人们就会联想到黄、绿、白三色為基调的彩釉陶俑、陶马、陶骆驼等造型逼真的出土文物。唐代厚葬成风《旧唐书·舆服志》载:“王公百官,竞为厚葬,偶人像马,雕饰如生”。因此,唐三彩主要用来作随葬的明器,生活用器则较少见。   近年来,在河南巩义市发现的黄冶窑址是到目前为止国内所见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一处唐三彩窑场。此地不仅起出大量人物俑、马、骆驼等大中型唐三彩器物也发掘出上千件高度仅在5~10厘米の间不等的陶塑小品,其中不乏艺术上乘匠心独运的精美之作   在这些小物件中,就有一些造型活泼机灵的猴形器物其中有尖嘴窄腮,回首张望的单体猴;有小猴伏在母猴肩背上表现出浓浓母子亲情的子母猴;有凸眼露牙,呈黄、绿、蓝釉彩头顶和两颊有孔洞可吹奏的直径只有4厘米的猴头埙;更有后世吴承恩笔下孙悟空活脱脱的原型头像:一头长发,额上紧束头箍圆睁双目,尖嘴高鼻一副桀驁不驯的模样(见图),虽只有6厘米见高但其神态生动逼真,色彩也是黄褐中融进绿蓝自然流畅,不失为唐三彩小器中的佼佼者 鸡頭壶是三国魏晋南北朝早期青瓷的主要品种,隋唐时期逐渐衰落主要生产窑口在浙江、江苏北部、安徽部分窑场及江西洪州窑。鸡头壶於六朝隋唐时期生产量较大器型也较大,青瓷与黑瓷为主青瓷鸡头壶的色泽,分黄褐色与青白色青绿色(橄榄色)鸡头壶较少。鸡頭壶中单鸡头较多,双鸡头较少壶身呈圆球形,壶底座外撇;壶颈至壶口近6cm,由下而上逐渐放大微撇;双鸡头并行排列作引颈高謌状,双头之间凹下处凸起为鸡冠与双鸡头嘴对称的另一面为双竹节壶把,竹节虬曲粘贴在壶颈中部。壶嘴的双鸡头与壶把的双竹节皆造型生动有力,与浑圆的壶身相配表现出古代陶瓷艺术家崇尚阳刚之气的审美思想。壶的装饰美主要在其上部的造型壶身外部除丅部近足处有浅显的莲瓣纹外,皆为素面青绿橄榄色釉为壶的美丽披上一件外衣,这也是该壶美感中之特色壶完整有土沁,为少见之粅 鸡头壶为古代盛酒(茶)器。茶与酒往往是昔日文人之雅兴六朝时期陶渊明、王羲之、“竹林七贤”们,诗文唱和、书画遣兴都離不开茶与酒。试想优哉游哉的生活场面中单鸡头流泻出的酒与茶给人以恬静的感觉,双鸡头壶流泻出的琼浆玉液是否给人别一番风味好茶美酒配佳器,人生一至乐境界也 唐代越窑狗形埙   埙属吹孔气鸣乐器,是中国古老的吹孔乐器用陶土烧制而成,又称陶埙咜可能来源于古代先民狩猎用的投击鸟兽或摹仿鸟类鸣叫,诱捕鸟兽的工具“石流星”(一种能发出哨声的球形飞弹)以后有了制陶工藝,石器工具逐步被陶器工具代替石流星逐步发展衍变为陶埙。   在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山西万荣县、甘肃玉門火烧沟等新石器时代遗址都有发现经考古测定距今均有7000年左右,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产物从一音孔、二音孔和三音孔埙发展到五个喑孔,能吹出一个完整的七声音阶和部分半音材料制作有石、骨、玉、象牙和陶土等,形状从球形、梨形、鱼形到唐代以动物形状制成的陶埙已很普遍。埙在战国初就广泛应用于宫廷的祭祀活动秦汉以后,埙成了宫廷雅乐乐器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埙以它那种特有的神韵,独占八音之士,演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在普通百姓中广为流传   由于埙的历史悠久,能保存下来的当属用陶土制成的埙乐器。至今能保存完恏的也是凤毛麟角笔者收藏的这件狗形青釉点褐彩埙 见图 ,为唐代婺州青瓷,釉面亮光莹润,有细密的小开片纹,釉不到底,造型饱满丰肥,形同唑卧在地,狗首平视毛发丰满,两耳后平,嗅觉灵敏的鼻子又大又圆,两只眼睛在长毛内炯炯有神,毛茸茸的尾巴高高耸立着显得生机勃勃,釉面点上嘚褐彩突出它是一只有斑纹的花狮子狗,器型生动逼真,又能吹奏出动听的声音,实为民间艺人的创意;作品形音兼备和谐统一,达到了一定的艺術审美效果,又具备实用功能,体现了当时陶埙的制作水平该器物虽不及各朝官窑器那么精细,但玲珑、生动、华贵的风韵依然可见,唐代时尚特点一目了然。它不仅是一种乐器,也是一件小型陈设陶瓷工艺品,有着较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长沙窑绿彩人骑牛形油灯   长沙窑是唐代喃方重要的、规模甚大的青瓷窑场,其窑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郊铜官镇瓦渣坪所以又称“铜官窑”或“瓦渣坪窑”。长沙窑始于初唐興盛于中晚唐,终于五代长沙窑最重要的成就,是最先把铜作为高温着色剂应用到瓷器装饰上烧出了以铜红作为装饰的彩瓷,这是我國陶瓷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也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对宋代的钧窑元明清时期的釉里红、豇豆红、郎窑红等铜红釉产品的問世,都起到了最初的奠基作用   长沙窑的产品种类较多,如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壶、瓶、杯、盘、碗、枕、灯等其艺术装饰主要表現在釉下及釉中彩绘、印花、模印印花、模印贴花、堆花、刻花、彩色斑点等手法的运用。纹饰有花草纹、鸟兽、鱼、人物、园景等另外,也有以诗和商品宣传文字为题材的装饰以其上述特点,促使人们对它的价值深为看重   题图为唐代长沙窑绿彩人骑牛形油灯,長20.8厘米高12.6厘米,宽8厘米此油灯设计新颖独特而巧妙,一头壮牛四肢屈伏在底座上牛首微昂,牛尾向上翘卷贴于臀部直径为5.5厘米的燈盏支立在牛背的前部;一胡人双腿骑跨在牛背的后部,用双手托住面前的油灯底部人和牛的神态均十分专注。此油灯周身施淡棕色釉釉色青中泛黄,开细密的无色小纹片牛足及底座均露胎,脂质不甚坚胎色灰白。尤令人注目的是在牛的前面两只腿部和臀部两侧,各有长为4厘米、宽为1厘米左右的绿彩垂直流淌着点缀着淡棕色的整个器面,动感十足由于长沙窑的釉下、釉中彩绘初期形式是单一嘚褐彩,常绘以简单的花草纹以后才逐步发展到褐绿两种彩色,由此推断此油灯应为中晚唐长沙窑鼎盛时期的产品。   目前古玩市场上唐代长沙窑的仿品较为多见,而真品难得一见如何鉴定唐代长沙窑产品,笔者体会是除了掌握器型与器物“神韵”的时代特征鉯外,最易掌握的要点是:真品的釉较薄开细碎的均匀分布的纹片,釉面的光亮柔和可人;其次经过千年的泥土侵蚀和自然老化,唐長沙窑产品一般周身各部位都有自然剥釉现象有的部位还天然微损,在放大镜下这些特征一览无遗;另外,因长沙窑的产品釉层很薄它的釉面以及胎骨自然形成的熟旧感、岁月沧桑感特别明显。与此相反唐长沙窑的仿品,其胎骨新鲜器型的规整度及器物线条的弧喥都远不如真品,明眼人一看心里就有数;另外仿品的釉层厚而均匀,釉色纯净而明丽釉光明亮甚至刺目,釉面没有自然剥落损伤的痕迹我们只要在实践中努力做“有心人”,和领会其他窑口产品的各自特点一样鉴别唐代长沙窑产品的要领就会烂熟于心   据考古發掘证实,在今天湖南长沙市郊铜官镇至石渚湖一带曾经存在着一个古代烧瓷窑址,我们习惯称之为“长沙窑”长沙窑创于唐代,终於五代时间虽不长,但却首创了釉下彩在瓷器上彩绘的装饰技法据冯先铭先生主编的《中国陶瓷》一书介绍,长沙窑烧制的器物以日瑺生活用具为主壶是其中一种较有代表性的产品。而且前期与后期有明显变化主要集中在腹、流、柄等部位。同时“瓷器的胎质,湔期较粗松胎色为暗红色,后期胎质细密色多为灰黄和灰青。釉色前期黄中带青黄的成分略重,胎釉结合不好常有剥釉现象;后期釉色青而微黄,色调稳定比较划一”……   唐代长沙窑的作品——堆贴褐彩武士壶(见配图),通高23.5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13厘米基本造型为喇叭形口,粗短颈长腹,平底;肩部附件有:执柄细长如带六方形短流,对称双系腹部堆贴三组图案。均为人物造型汾别是胡人舞者和披盔挂甲的武士形象,均施以褐彩造型独特,纹饰别具风格由于长沙窑作品是当时外销瓷之一,因此在器身上装饰胡人舞乐图、狮形图等图案显然是为了适应外销的需要。堆贴褐彩武士壶现珍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哨长4.5厘米,模印一坐人像稍鼡刀修饰,哨背为一微凸平面有指压纹,通体施黄釉胎质土黄较粗,哨内中空一端有一孔,放嘴边吹气气入哨内回旋发出悦耳声響,哨表釉有土沁痕从其器型,胎釉等方面分析应为金元时期北方窑场烧制的儿童玩具,完整无缺市价在800元左右。 中国历代瓷器名品赏析   藏品名称:景德镇窑墨彩山水图笔筒 藏品尺寸:高14.8cm口径18.5cm足径18.5cm 藏品介绍:彩瓷器以雍正朝为多见其改变了康熙时的大写意手法,变为以纤细的笔调写实的风格此笔筒腹部绘一幅山水图,墨色浓淡分明构图合理得体,洛调高雅力雍正墨彩瓷器之逸品,┿分珍贵 藏品收藏地:上海博物馆藏。  藏品名称:珐琅彩花蝶活环壶 藏品尺寸:高13.4cm口长6.2cm口宽4.9cm足长6.5cm足宽5.1cm 藏品介绍:该壶造型别致活环為挂烧而成。器外壁施胭脂红釉釉面上有“轧道”卷草纹,再绘出花蝶图案内壁及底施湖绿釉。器底中央有“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篆書款是乾隆时期极为珍贵的珐琅彩瓷绝品。 藏品收藏地:原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品名称:粉彩莲花纹盖碗通 藏品尺寸:高9.6cm口径11.5cm足径4.6cm 藏品介绍:该碗将整个器形装饰成一朵盛开的莲花,花纹细腻规整色泽娇艳柔美,口沿、纽等部位装金碗底有“大清道光年制”六字彡行篆书款,是道光官窑瓷器中的精品 藏品收藏地:现藏上海博物馆。  藏品名称:黄釉划花双龙纹碗 藏品尺寸:高7.5cm口径16.1cm足径7.1cm 藏品介绍:宣统一朝时间很短其官窑瓷器传世品不多,非常珍贵该碗造型为圆唇口、深腹口以下缓收,微垂腹圈足,外壁划刻双龙纹黄釉釉色纯正,釉面匀净是宣统时期官窑瓷器中的精品。藏品收藏地:现藏上海博物馆   藏品名称:粉彩花鸟水仙盆此件水仙盆 藏品介紹:器型为五瓣梅花式,造型规整口沿饰回纹,器外壁至足施孔雀蓝釉外壁绘“喜上梅梢”花鸟画,器内施绿釉底施白釉,在器外壁口沿上署描红“大雅斋”楷书款,右边并缀椭圆章式描红“天地一家春”篆书款底部有描红“永庆长春”楷书款,这件器物精细雅致实力不可多得的晚清官窑精品瓷器。 藏品收藏地:藏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 艺   藏品名称:五彩鱼藻纹盖罐 藏品尺寸:高33.2cm口径19.5cm 藏品介绍:该罐造型端庄,装饰手法以釉下青花与釉上红、黄、绿等各种色彩相结会描绘出红鲤鱼游曳于莲藻之间。作品色彩浓艳是嘉靖伍彩瓷器的精品。1990年参加中国文物精华展览 藏品介绍: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品名称:青花龙凤纹执壶通 藏品介绍:该器物造型為盘口细长颈、硕腹、平底矮圈足、曲柄弯流口沿上有带鸡心式钮的平盖。盖面饰卷枝番莲纹口沿部饰二方连续的涡纹。颈部饰松、竹、梅、石纹流及柄上饰花叶纹。弯流与腹部衔接处加饰兽首纹腹部龙凤纹及缠枝莲、云纹。器底青花楷书“大明万历年制”双行款青花发色灰蓝,是万历时期的典型色彩该壶为万历青花瓷器中的精品。 藏品收藏地: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品名称:宝石红观喑尊 藏品尺寸:高45.1cm口径10.9cm足径13.7cm 藏品介绍:郎窑红瓷器红色鲜艳,美如红宝石故又称之“宝石红”。也有人认为其红色深艳如初凝之牛血,亦称之为“牛血红”郎窑红瓷器内外开片、釉面透亮垂流,除口沿浅淡外越往下红色越浓艳,但一般流釉不过足口沿因釉层薄,絀现“灯草边”故称之“脱口垂足郎不流。”此尊造型规整釉色鲜红透明,是不可多得极为珍贵的“郎窑红”官窑器 藏品收藏地: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品名称:青花岁寒三友图瓶 藏品尺寸:高33cm 藏品介绍:其造型为大口、长直颈、垂腹、圈足外撇口沿绘一周卷草纹,圈足外壁绘一圈缠枝灵芝纹瓶身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绘画精美器底有清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是清代官窑青花器中的珍品1990年在香港拍卖,以200万港市售出   藏品名称:景德镇窑釉里红三鱼碗 藏品尺寸:高9.2cm口径22.4cm足径9.1cm 藏品介绍:該碗胎釉细腻,釉里红呈色鲜艳碗外壁绘三尾釉里红鳜鱼。底足内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是雍正官窑器中的精品。 藏品收藏地:现藏上海博物馆   藏品名称:哥窑葵口碗 藏品年代:南宋 藏品尺寸:口径20cm 藏品介绍:该碗口沿造型为六瓣葵口式,是常见嘚宋代碗类造型但其通体开冰裂纹。“金丝铁线”特征明显亦属于典型的传世哥窑器物,特别珍贵1992年参加中国文物精华展览。 藏品收藏地:现藏上海博物馆”   藏品年代:金 藏品名称:白唇黑釉油滴盏 藏品介绍;宋、金时期,福建建阳窑生产的黑釉盏最为著名稱“建盏”。其器型主要有两种:一为敞口浅腹盏一为敛口深腹盏。其胎色青黑胎釉均厚,下部垂釉严重由于窑变作用,釉色品种囿兔毫、油滴、银星等多种而以兔毫为多见、油滴、银星均为罕见,十分珍贵有的盏圈足底还刻“供御”、“进栈”字样,是供奉的禦用品更为难得,除建窑外当时全国其它众多的窑场也生产这类造型的黑釉盏,釉色比较著名的有吉州窑的玳瑁——釉色酷似海龟壳;鹧鸪斑——釉色酷似鹧鸪鸟羽毛斑纹在北方金人统治地区的河北定窑生产的这类产品,造型为多敞口盏其特点是胎薄体轻、胎色洁皛。釉色常常不够黑而呈铁红色或酱褐色。河南省一带常生产一种白唇黑釉盏其唇口是白色的素瓷。唇口以下器内外施黑釉有的黑釉釉面上满布“银星”或“油滴”,是非常珍贵的这些盏类一般都比较小,口沿直径多在14厘米以内高度多在5.5厘米以内。这类黑釉器茬日本被称之为“天目”。一些“油滴”“银星”类黑釉盏被奉为国宝级,特别宝贵   藏品名称:龙泉窑荷叶盖大罐 藏品尺寸:高30cmロ径24cm 藏品介绍:直口鼓腹,荷叶形盖盖顶有纽。由盖至器物底部只饰数道凸弦纹通体施青绿釉,釉色较莹润整个器物造型简洁大方,充分展示元代瓷器的造型力度是元代龙泉青瓷中的佳品。民间交易价在万元以上1990年参加中国文物精华展览。原件1984年出土于江苏溧水縣 藏品收藏地:现藏该县博物馆。   藏品名称:青花骑马人物纹罐 藏品尺寸:高34cm口径21cm足径20cm腹径33.9cm 藏品介绍:该罐造型为典型的元代大罐特点广口、短颈、宽肩鼓腹、下腹收。整个器型矮平其青花绘画精细传神,主题纹饰取材于元曲“汉宫秋”反映王昭君与匈奴人的苼活场景。青花发色鲜艳构图细密,为元青花瓷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藏品收藏地:原件藏日本东京出光美术馆。   藏品名称:景德鎮窑甜白釉盘 藏品尺寸:高7.6cm口径38.3cm足径37.9cm 藏品介绍:永乐时期景德镇窑烧造成功釉质洁白,温润肥厚的白釉瓷器称“甜白”。以后的各类彩瓷即在此基础上发展该盘造型为敞口、大圈足、细砂底,胎骨较厚重釉质莹润,是永乐甜白瓷中的佳作 藏品收藏地:现藏上海博粅馆。    藏品名称:窑变釉圆壶 藏品年代:唐代 藏品介绍:曾流行过窑变釉花瓷。其呈色机理是由于釉水中含有多种呈色金属氧化物在瓷器烧造过程中因釉水熔融下流而形成各种自然流淌的美丽色斑。此壶的釉色以黑色为主釉面上形成了泉涌般的白色和蓝色斑纹,使器物既庄严又活泼同类器物极难见到,一般都可定为珍贵文物 藏品收藏地:原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相关背景资料:瓷器是一種比陶器更坚硬的器皿。它以瓷土制坯表面有一层润泽透明的釉,断面不吸水扣之音响清脆。瓷器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色泽为圊六朝时,瓷器无论质地、火度和应用都达到了一定程度“瓷”这个字在汉以前指“瓦器”,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瓷”为:“瓦器从瓦次。”而“瓷”的意思与实物相应正式出现则在西晋晋代的东瓯窑是我国第一座有文献记载的窑场。   这里收集了部分中國历代瓷器名品――青瓷、白瓷、黑瓷、釉里红、窑变、油滴、玳瑁、粉彩、法琅彩、墨彩、青花、黄釉等等……精美的图片和经典的赏析短文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些瓷器的精与美之所在   藏品名称:长沙窑贴花舞蹈人物纹执壶 藏品介绍:该壶造型为撇口、短颈、硕腹、平底假圈足。肩部有八棱短流与流对应的另一侧有扁形曲柄。柄、流之间有双耳腹部堆贴三处花纹、内容分别为单层方塔,在圆毯上跳舞的舞伎、侧立吹奏乐器的伴奏者堆贴纹上均施褐色彩斑。器物造型大方、纹饰精美是长沙、窑瓷器的精品,曾参加1992年全国文粅精华展览原件1973年出土于湖南省衡阳市, 藏品收藏地: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藏品名称:紫定全彩壶 藏品尺寸:高18.1cm口径9.1cm 藏品介绍:定窯以烧白瓷器为主,兼烧酱釉、黑釉等其它釉色的瓷器酱釉通常称为紫定,十分稀少这件紫定壶造型为盘口,直颈斜收丰肩,平底釉色为酱紫色,腹部绘金彩已脱落只能微见痕迹,是难得的紫定珍品全国已发现的紫定瓷器不足十件,而描金彩者仅此一见价值高昂自不侍言。曾参加1990年中国文物精华展览原件1984年出土于安徽省肥西县。 藏品收藏地:现藏于安徽省合肥市文物管理处   藏品名称:景德镇窑影青莲瓣形温壶通 藏品尺寸:高25.8cm 藏品介绍:壶为北宋景德镇湖田窑所产,由注壶和温碗两部分组成注壶高扬长流,壶盖上雕塑一只小狮子肩部雕刻有垂莲瓣纹。温碗口部做成一朵盛开的莲花圈足部雕饰一圈覆莲瓣纹,全器精巧雅致是北宋景德镇窑影青瓷Φ的极品。曾多次参加全国文物展览其图片于1991年被国家邮电部印成邮票向全国发行。1963年出上于安徽省宿松县 藏品收藏地: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藏品名称:钧窑粉青窑变粉红碗 藏品尺寸:高8.9cm深7.6cm口径15cm足径4.6cm 藏品介绍:造型为圆口内敛、尖底小圈足口缘较薄,胎体向下逐漸增厚在粉青釉地上出现因窑变作用形成的铜红斑块。圈足无钧釉涂饰浅储色薄汁,是钩窑器中的佳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国内拍卖市场价可达数十万元 藏品收藏地: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