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里计划征地400平方造变电站征地,周边居民会拆迁吗?

顺义区拆迁计划(共5篇) :顺义区 拆迁 计划 顺义区前鲁各庄村规划 北小营镇2020年保留村 顺义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篇一:顺义房屋拆迁赔偿标准 顺义房屋拆迁赔偿标准 北京市规定(2009年) 顺义龙湾屯最低保护标准为:4万元/亩 顺义:(2006年标准) 1、房屋拆迁补偿价=宅基地区位补偿价×宅基地面积+被拆迁房屋重置成新价; 2、宅基地区位补偿价=(当地普通住宅指导价-房屋重置成新均价)×户均安置面积 ; 户均宅基地面积 普通住宅指导价标准: 一类地区:包括顺义城区减河以南、京承铁路以东、顺平路以北、潮白河以西、后沙峪镇城镇规划区,天竺镇天竺村、薛大人庄村普通住宅指导价标准为2300---3000元/m。2 二类地区:包括任何镇、天竺镇、后沙峪镇除一类地区外的其他地区、南法信镇镇域范围内顺平路以南部分及城镇规划区、马坡镇、李桥镇的城镇规划区、普通住宅指导价标准微1900---2600元/m2。 三类地区:包括我区除一、二类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普通住宅指导价标准为1500---2000元/m。 我区的普通住宅指导价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由区政府适时调整公布。 (二)户均安置面积标准:135m2/户 (三)房屋重置成新均价:400元/m (四)户均宅基地面积,原则上暂统一按照0.3亩计算。 规定: 1. 在基地必须合法,否则不予认定; 2. 经合法批准的宅基地超出控制标准的部分,不予补偿;但1982年以前经合法批准的宅 基地超出控制标准的部分原则上按照宅基地区位补偿价格的30%给予补偿。该宗宅基地内符合审批宅基地条件且户籍户口单独立户的共居人,可以按分户处理。 3. 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村民建房用地管理若干规定》(北京市政府令1989 年第39号),本村村民每户建房用地标准最高不得超过0.3亩。1982年以前划定的宅基地,多于前款规定的标准,每户最高不得超过0.4亩。 4. 对利用宅基地内自有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被拆迁人,除按照《北京市集体土地房屋 拆迁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124号)的规定予以补偿安置外,对因征地拆迁房屋造成停产停业损失的,可按照近3年内纳税总额6倍的标准进行补偿,但最高不得超过宅基地范围内合法经营面积每平方米500元的补偿数额。各镇、村进行占地拆迁房屋的、其停产停业损失补偿标准由镇人民政府确定,但原则上不得超过上述标准。被拆迁人必须提供以下材料:①税务部门近3年内的完税证明文件原件;②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原件。 5. 拆除宅基地上房屋以国有土地上房屋安置的,拆迁人对被拆迁人应当按照货币补偿的规 定确定被拆迁房屋的补偿款、并与安置房屋的市场评估价款结算差价。即拆迁人对被拆迁人依法给予货币补偿后,被拆迁人再以其所得货币补偿款购买拆迁人提供的国有土地上的安置房屋、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可以先按照货币补偿相关规定签订拆迁货币补偿协议,再另行签订安置房屋买卖协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作为拆迁人实施拆迁,一本集体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房屋安置被拆迁人的,具体拆迁安置方案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报镇政府批准。其他拆迁人委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安置被拆迁人的可以22 参照前款规定执行。 6.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作为拆迁人拆迁宅基地上房屋、有条件的镇,可以按 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另行审批宅基地由被拆迁人自行建设住房,被拆迁房屋按照重置成新价给予补偿。 7. 农村村民符合审批宅基地条件但未实际取得宅基地、且按照拆迁实施方案确有困难的、 被拆迁人购买楼房时,拆迁人可以按照当地楼房商品价的10---15%给予优惠,其优惠购房面积热均不得超过30平方米。但拆迁实施方案确定以另行审批宅基地方式予以补偿安置的除外。 8. 搬家补助费标注为每个宅基地使用证3000元。 9. 提前搬家奖励费标准为每个宅基地使用证2000元。 10. 拆除违法建筑和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不予补偿;拆除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 按照其重置成新价结合剩余期限给予适当补偿。 篇二:2014年顺义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北京市顺义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2月24日在北京市顺义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顺义区人民政府区长 卢映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顺义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顺义发展的三大阶段性变化特征,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充分发

原标题:榆次2016—2020年规划曝光!中心城区人口规模90万人,批前公示!

为全面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晋中市提出“两个全面”的决策部署,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要求,顺应转型综改、同城发展形势,明确“十三五”期间城市建设的重点与建设时序,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晋中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文章来源:今日晋中

转发不经意的转发就是最大的善举

支持你的推荐会唤起榆次人的正义

本次规划的范围为《晋中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晋中市中心城区范围。

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16—2020年,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相契合。

三、近期发展目标未来5年以及更长的时期内,立足“晋商之都、三晋之心、生态之城”的区域发展定位,充分把握转型综改、同城发展的战略机遇,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环境等综合优势,以打赢“全面挺进全省第一方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晋中战役”为总目标,加强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空间统筹力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职能,实现晋中市城区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力争将晋中市打造为“具有较强聚集辐射能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到2020年,晋中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达到9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达到9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1) 合理定位,开放融合

积极融入都市区核心,争取上级政府的“政策倾斜”,继续加强与太原市之间的沟通协调,近期着重从空间、交通、设施三方面进行对接。

(2) 交通衔接,通经活脉

近期应将太原晋中交通衔接作为同城化发展的重中之重,构建同城化总体空间骨架,为同城化发展作进一步铺垫。

(3) 激发潜能,提升职能

近期应着重引导区域重大设施发挥相应职能,激发潜能,提升晋中市在区域中的辐射能力。

积极推进新的区域性设施南建,主动承接太原向外转移产业,承担相应的区域职能。

(4) 错位发展,和而不同

近期应充分发挥人文与自然资源优势,打造古今交融的文化与景观特色,也成为优化产业发展软环境、创建“生态宜居城”、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近期以综改示范区(科创新核心区)为纽带,初步实现太原晋中交通衔接,进而形成空间功能的分工与合作,并最终达至同城化发展。

近期主要在太榆路快速通道的基础上,促进龙湖街与太原化彰街贯通、龙城大街东延与环城东路贯通,增加太原—晋中之间的快速通道。

推进杨盘街与太原武洛街贯通、昭余街与太原正阳街贯通、迎宾西街与太原十号路贯通、改造提升使赵街等,推进太原—晋中一体化干路系统对接。

近期主要推进太原晋中城际铁路建设(小店南—环城东路),接太原地铁2号线小店南站,加强太原晋中城市之间的交通联系与要素流动。

近期结合快速通道、城市干路实行区域公交专用道系统,与太原公交专用道系统对接。

加强与太原公交枢纽间的公交线路布设,增进太原—晋中间公交系统运营组织一体化。

1) 设施协调、优势互补

晋中市城区在保证本地水源供水能力、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及提高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比例的基础上,还应与太原市加强协调引黄供水工程建设,以保证城市的发展。瑞光热电厂进行二期扩建,新增供热能力仍应作为中心城区和太原市区的城市热源。

2) 廊道统筹、注重安全

统筹协调区域管线迁建问题:在榆次区太旧高速北侧、龙城高速东侧预留“石家庄-太原”成品油管道、“大盂-平遥”天然气长输管线、“大盂-平遥”天然气长输管线复线以及太原绕城高压储气管线等管线管位。

统筹协调区域型重要高压廊道:除局部220kV线路进行入地改造外,从保障城市电力安全出发,太原、晋中两地应统筹保护现状“500kV太原侯村变电站-500kV晋中福瑞变电站线路”、“220kV太原马庄变电站500kV—晋中福瑞变电站线路”、“220kV太原马庄变电站—220kV太原小店变电站线路”高压廊道用地。

城区近期发展主要方向为首先为北向,其次为西北向,再次为西向。

近期构建“一带融合,两轴联动,分片区发展,一主一副中心”的空间布局结构。

依托太晋中交界地区的积极培育的区域功能发展带,将太原、晋中功能、交通、空间融合为一体,推进太原晋中同城化发展,提升晋中在太原都市区地位。

依托迎宾街、中都路形成的引导城市向西、向北发展的空间轴线,形成城市拓展的框架。

13个城市建设片区:高教片区、北部新城片区、铁北片区、老城片区、科创城片区、开发区片区、铁西片区、城南片区、晋中站片区、郊野公园片区、寇村产业片区、汽车产业片区、修文产业组团。

主中心:现状城市主中心,榆次老城北侧、文化广场周边,包括金融、文化娱乐、邮政、信息、旅游、大型商业零售等功能。

副中心:北部新城副中心,以行政办公、商务办公、文化娱乐和商业商务等功能为主,培育、完善城市副中心职能。

近期按照“一区共建、三区改善、四个重点、多片稳步”的空间布局总体部署,为实现城市远期发展目标打下基础。

同城共建地区:科创城片区。

重点改善地区:铁北片区、老城片区、铁西片区。

重点发展地区:北部新城片区、开发区片区、寇村产业片区、郊野公园片区。

稳步发展地区:高教片区、晋中站片区、城南片区、汽车产业片区、修文工业组团。

1. 近期可利用的增量土地

规划到2020年,城区范围内可利用的城市建设用地等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城镇建设用地与独立工矿用地之和,再减去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共约32.29平方公里。

2. 近期可利用的存量土地

结合片区、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老旧工业搬迁改造,现状建成区内可腾出新的用地约9.95平方公里。

此外,除去建城区内重复统计的2.95平方公里(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统计中包含了部分城中村),近期45个城中村改造将释放12.30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

规划到2020年,晋中市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达90平方公里,本规划对各类用地进行了具体的布局(见近期建设用地规划图)。

以人为本,推进新城小区引导、旧城更新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为广大市民提供优美的宜居环境;通过与市民生活紧密相关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公共空间的建设,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

(1) 适当满足住房增长需求,引导房地产开发向新区转移。

(2) 适度引导中低强度开发,完善配套设施,提高居住水平。

(3) 建立合理的住房供应体系,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

(4) 土地供给主动适应需求,多元途径促进商品房去库存。

(1) 居住区单元建设引导

结合近期空间部署,划定2个重点建设居住区单元,11个重点改善居住区单元,其他为稳步建设居住区单元。规划到2020年,居住用地为2520.25公顷,占总用地的28.01%,人均32.94平方米。

(2) 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合理布局公租房、廉租房以及保障性住房资源,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价廉的住房服务,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全面、科学的住房保障体系,住房保障覆盖率不低于25%。

(3) 加快片区、棚户区改造

加快推进8个片区、39个棚户区改造,全方位、大力度、多途径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和城市环境,努力实现2017年末,基本完成3000平方米以上的集中连片棚户区(危旧房)的改造。

(4) 加快城中村改造

以“政府主导、规划引领、整村拆除”为原则,2018年底前完成45个城中村拆迁、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改造。2016—2018年完成整村拆除并开工建设,2016年7个,2017年15个,2018年22个。

发挥特色优势,依托综改示范区,着力构建“转型示范、新兴发力、服务提升、多元增长”的现代化城市产业体系,有效引导落后产能退出、传统产业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升级城市生产性、生活性服务功能,激发民间资本和大众创业的经济活力,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

到2020年,规划工业用地面积1594.62公顷,占总用地的17.72%,人均17.72平方米;规划仓储用地面积218.06公顷,占总用地的2.42%,人均2.42平方米。

(1)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引导新增工业用地有序增长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晋中开发区、榆次工业园、汽车工业园、修文工业区,引导工业重点项目向园区集中,提高工业的集聚效应,推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2) 推进老旧工业更新改造,形成富有活力的业态空间

对城区内现有的零星工业用地采取“一退、二停、三控制”“退低进高、优二进三”的方式实施搬迁

(3) 优化物流园布局,创新物流模式,提高物流业水平

根据晋中市城区的交通区位优势、市场特色、工业门类和规模,分类合理配置相应的仓储用地。积极发展运输、存储、配送、装卸、物流信息管理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业。

1. 对外交通联系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交通枢纽的核心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太原—晋中交通一体化进程取得实质性进程。

2. 构建与中心城区空间布局与土地开发协调的道路网络,近期初步形成“外环高速化、内环快速化、主干路成网、微循环密布”的道路网格局。

3. 确立公交优先的地位,到2020年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20%以上,城市交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4. 停车设施的总体供应水平能够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差别化停车供给,城市交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5. 规划到2020年,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1542.41公顷,占总用地的17.14%,人均17.14平方米。近期新建道路总长度为18.5千米(包括扩造道路)。

1. 进一步加强对外交通

有序推进对外交通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交通枢纽的核心地位,明确同城发展战略,构建一体化的轨道系统、快速路及干路网络。

2. 差别化路网发展策略

新城区进一步完善骨架路网,加快主次干路建设,与空间布局与土地开发相协调,为城市总体框架提供基础支撑。

旧城区打破瓶颈,加密支路,有序打通断头路,改造瓶颈节点,加强城市东西向、南北向交通联系;加密支路网络,畅通微循环交通。

3.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以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为突破口,统筹公共汽车、轻轨等多种类型公共交通协调发展;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促进顺畅衔接、便捷换乘;扩大公共交通专用道的覆盖范围,提高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增强公共交通运力。

4. 差别化停车供给策略

结合用地特征进行差别化的停车供给,旧城区主要满足基本停车需求,弥补历史欠账;新城区在满足基本需求的基础上适度发展公共停车。

近期应做好太郑客运专线引入晋中站客运站的前期准备和研究工作,在大西客运专线侧预留铁路用地,并加强铁路沿线土地控制。加快北六堡集装箱货运站(中鼎物流园)的建设,形成以办理集装箱作业为主、兼营其它白货作业的综合性货场。

近期加强骨干路网与对外交通公路的衔接,结合龙湖大街东延工程,推进龙城高速龙湖街出口枢纽工程(互通式立交)的建设。

按照外移公路过境通道的目标,近期启动108国道市城区段道路改造项目,将108国道城区段改造为适应城市交通的城市道路。

近期主要依托现状城北客运站发挥公路客运枢纽的作用;结合现状城南公交枢纽(停保场),开通围绕榆次老城、潇河湿地公园、百草坡森林植物园等景点的旅游专线,并分担一部分公路客运班线,形成城南客运公交一体化枢纽。

加强与太原道路系统对接,城区采用方格网的道路系统布局模式,近期初步形成“外环高速化、内环快速化、主干路成网、微循环密布”的道路网格局。

近期推进龙城高速龙湖街出口枢纽、龙城大街东延、东南西外环改造、锦纶路改造、思凤街西延等建设项目,构建“外环高速化、内环快速化”城区道路网骨架。

高速外环:对现已形成的“龙城-太旧-太长”等城区外环高速路网基础上,增加龙湖街进出通道。

快速内环:由两环组成,一环由“龙城大街东延-东外环-南外环-西外环”构成,一环由“龙湖大街-锦纶路-思凤街-汇通路”构成。

(2) 干路、支路系统

1) 加强太原—晋中交通主通道建设,加强太原—晋中交通联系。

结合城际铁路2号线建设项目,实施迎宾街改造、西延工程;推进太原龙城大街东延工程建设项目,增加太原—晋中主通道。依托科技创新城,推进太原—晋中干路衔接,详见“同城化交通系统协调”章节。

2) 完善新城区的路网骨架,推动城市土地有序开发。

近期完善重点建设片区主路网骨架,实施龙湖街东延、安宁街西延、广安街东延、思凤街西延、汇丰街、王河路、乌金路、东升路等主、次干路建设项目,拓展新区的路网骨架,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推动城市土地有序开发

3) 改善旧城区的道路交通状况,打破交通瓶颈。

近期重点打通“断头路”、疏通“路梗阻”,完善旧城区、老城区的路网,实施迎宾街改造、锦纶路北段改造、新建路改造、蕴华街改造、经纬路改造、大同街改造工程等建设项目。

4) 结合旧城区更新改造,推进城市微循环道路建设。

结合片区、棚户区、城中村及废旧工业用地改造,从规划、设计到审批、落地等各个环节严格控制道路网指标,并按需改造升级既有道路,打通断头路、拓宽行车路幅、铺设沥青混凝土,实现微循环密布的“窄道路、密路网”;同时把部分空置场地改造成停车场,缓解停车压力。

近期重点建设晋中至太原城际铁路(小店南~环城东路)工程,自太原地铁2号线小店南站,自西向东分别沿十号路、迎宾西街、迎宾街布设,线路全长19.756km,其中高架段长18.077km,地下段0.991m,地面段0.688km。全线共设置车站12座,其中高架车站11座,地下车站1座,平均站间距1.77km;设1处车辆段、1处控制中心、2处主变电站。

近期重点建设“四横三纵”公交走廊:“四横”即顺城街、迎宾街、龙湖街、大学街公交走廊;“三纵”即环城西路、汇通路、中都路公交走廊。

根据晋中市瑞达公交有限公司计划,近期城区内新增公交线路18条。

近期主要依托现状迎宾街枢纽、城南枢纽、北部新城枢纽,继续完善提升功能;结合城北客运站,建设城北客运公交一体化枢纽。

到2020年,晋中市城区公交车辆达到900标台以上,出租车达到1800辆以上。完善提升现状东外环停保场、思凤街停保场,完善提升功能,近期不再新增停保场。

近期结合榆次老城开发,优化改造榆次老城地区适宜街道为步行街,禁止机动车、非机动车行驶,创造良好的旅游、购物环境。

在人流密集的城区交通瓶颈处,构建人行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优化交叉口行人交通组织。

近期继续推进晋中市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项目,投用10000套设备,建设500个站点(站点分布于东至环城东路,西至环城西路,南至思凤街,北至高校新区)。

近期新增21处路外公共停车场,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推进停车诱导和停车场管理系统建设。每年新增1000个公共停车位、5000个小区停车位,到2020年,公共停车位达到1.3万个,有效缓解城区停车难的问题。

(2) 市政专用停车场

近期扩建现状天湖停车场,新增2处市政专用停车场,作为园林、环卫等市政机械化车辆停车场,分别位于高教片区和寇村产业片区。

结合客运站、公交枢纽、公共服务中心、大型商场酒店及城市主要道路应设置出租车候客专用停车位,方便市民搭乘出租车。

十四、公共设施提升规划行动目标:

1. 加强“太原—晋中”边界地区公共设施的建设与经营,借力太原培育自身的功能发展,构筑与“太原都市圈”城市群对接的高层次公共设施体系,提高晋中对市域和太原都市圈的区域辐射能力。

2. 以同城化发展为契机,致力于晋中市和整个太原都市区的服务业集聚和发展,形成等级齐全、体系完善、布局合理的商业服务业设施,充分体现晋中作为区域重要商贸、物流集散中心的功能。

3. 文化引领,旅游突破,充分挖掘晋中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合理规划、精心设计文化资源项目,提高服务质量,将晋中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休闲名城、宜居生态城。

4. 疏解部分旧城区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新城区公共设施建设。针对旧城区、新城区不同现状与需求,提升旧城区公共设施服务层次与水平,完善新城区的基层建设。

5. 规划指标:至2020年,规划公共设施用地2134.58公顷,其中: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361.75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772.83公顷;人均公共设施用地23.72平方米,占近期城市建设用地的23.72%。

到2020年,规划行政办公用地73.21公顷,人均0.81平方米

近期逐步搬迁部分行政机关,完成晋中市林业局“三加一”项目业务用房、纪委办案中心二期等建设项目,北部新城行政中心形成初步框架。预留部分行政办公用地,并结合每年迁建、改建计划进行调整。

到2020年,规划文化设施用地52.40公顷,人均0.58平方米。

近期完成三馆“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图书馆(美术馆)”的建设,完成晋中市工人文化宫建设项目,市级文化中心基本成型;社区级文化设施配套逐步完善。

到2020年,规划教育科研用地1099.09公顷,人均12.21平方米。

近期建成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完善中心城区中小学校网点建设:新建中专1所(晋中市职业中专)、高中1所(北部新城高中)、初中3所(第十二中学、广龙初中、科创初中)、小学6所(太行小学分校、博爱小学、诚信路小学、果园巷小学、广龙小学、科创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龙湖东街九年一贯制学校)、民营学校2所(首创与赛伯乐合作学校、北大晋中培文实验学校,均为幼儿园、中小学一体式学校);扩建小学4所(郭家堡小学、潇河湾小学、顺城东街小学、思凤街小学)。

近期结合科技创新城、108示范区科技产业园,积极引入科研、创业机构,如山西产业技术研究院等。

到2020年,规划体育设施用地40.15公顷,人均0.45平方米。

近期完成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完善市级体育中心;高教片区、开发区新建2处区级体育中心,完善经纬体育设施,提升为区级体育中心;社区级体育设施配套逐步完善。

到2020年,规划体育设施用地78.89顷,人均0.88平方米。

近期完成三所三级甲等医院建设,即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建设项目、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建(扩建)项目、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南院建设项目。新建晋中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南院,扩建晋中市传染病医院。此外,社区级体育设施配套逐步完善、提升。

到2020年,规划社会福利设施用地12.14公顷,人均0.14平方米。

近期完成晋中市老年养护院建设项目,并结合城市中心、片区中心及社区中心布局新的福利设施。

到2020年,规划商业用地613.8公顷,人均6.82平方米。

近期完成大学生文化娱乐中心(伊甸城)、太平洋晋中绿色森活城、晋中市大学城综合商业设施(汇森商业广场)、万达广场、奥特莱斯广场、巨燕财富广场、汇通风情商业广场、冰雪世界等建设项目,初步形成北部新城商业副中心。

丰富和提升旧城商业中心功能与特色,社区级商业设施配套逐步完善。

到2020年,规划商务用地106.03公顷,人均1.18平方米。

近期重点建设北部新城商务区,提升汇通路商务区。

到2020年,规划娱乐康体用地36.5公顷,人均0.41平方米。

近期重点建设新部新城中心娱乐康体设施,丰富和提升榆次老城仿古游园。

10. 公用设施营业网点

到2020年,规划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16.5公顷,人均0.18平方米。

近期结合加油站、加气站、充电站规划,完善网点建设,尤其是鼓励和倡导加气站、充电站等清洁能源营业网点的建设,推动电动汽车、甲醇汽车产业的发展。

十五、市政设施提质计划

至2030年,中心城区最高日用水量为31.36万m3/d。

加强太榆协调引黄供水工程建设,从太原调水作为城区居民生活、生产的主要供水水源;

将源涡水源地作为应急备用水源,保留现有西窖、北山水源地及松塔水库水源地;

规划在城区污水处理厂内建设再生水回用设施,主要用于城市工业用水和市政杂用。

二水厂规划供水能力2万m3/d。

三水厂规划保持现状供水能力2万m3/d。

四水厂规划供水能力4万m3/d。

规划在厂区北侧北砖井附近新建提升水厂,一期规模10万m3/d。

规划自太原南部新城引市政供水管,一期规模3万m3/d。

规划第二污水厂中水回用规模达到8万m3/d。

规划高教园区中水回用规模达到2.4万m3/d。

规划修文工业区中水回用规模达到1.6万m3/d。

中心城区配水管网形成以北环路、东环路、南环路、综合通道为主环的环状供水管网系统,利用现有供水管道,连通城区部分枝状管道,并使供水管网覆盖整个城区,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规划中心城区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新建区域严格执行雨污分流制,老城片区由合流制逐步改造为雨污分流制。

至2020年,预测中心城区污水产生量约16.3万m3/d。

将中心城区划分为3个污水收集系统:纬四街以北地区、修文工业组团和城区其他区域。纬四街以北地区污水向西汇集至新建高校新校区污水处理厂;修文工业组团内污水收集进入新建修文污水处理厂;城区其它区域污水进入第二污水处理厂。

4. 污水处理厂建设计划

扩建第二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一期完成后,处理规模达到15万m3/d,占地25万平方米;

新建高教园污水处理厂,一期处理规模2万m3/d,占地10万平方米。

市政污水管网一般沿规划道路建设,管网布置与地形相适应,管道尽量采用重力流形式,避免加设提升泵站,并考虑与道路建设相结合同时铺设。

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经脱水后统一运送至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泥低温碳化车间处理,处理后的污泥可送至焚烧厂焚烧或送至卫生填埋场填埋。

全面建成城市雨水可持续排水系统,保障中心城区雨水排除安全。

中心城区一般地区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为2-5年,重要地区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为5-10年。中心城区通过采取管道排放与地势绿地调蓄等综合措施能有效应对不低于30年一遇的暴雨。

发生城市雨水管网设计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地面无明显积水;发生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以内的降雨时,城市不出现内涝灾害;发生超过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时,城市运转基本正常,无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雨水排放一般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就近排放”的原则。晋中市中心城区东北高、西南低,中心城区雨水沿规划综合通道北起潇河末端向南至榆太总退渠作为晋中市雨水排水总渠,修文片区雨水最终汇入潇河南干渠。雨水系统划分为10 个雨水排水分区。

在新建小区建设雨水集水池,屋顶和地面雨水管道收集的雨水,排入雨水集水池,经简单处理后可用于生活杂用水、绿化用水、景观用水等。为了减少雨水地表径流,可增加绿地系统用地面积或在人行道,露天停车场等区域铺设透水地砖,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规划至2020年,中心城区最大电力负荷约82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约36.9亿千瓦时/年。

瑞光热电厂现已投运,装机容量60万kW,近期保持现状不变。

国电榆次热电厂现已投运,装机容量66万kW,近期保持现状不变。

近期保留现状中心城区西部的横能榆次热电厂,装机容量2×25MW,仍通过220kV榆次变电站上网。

500kV福瑞变电站和500kV晋中变电站,近期保持现状不变。

至2020年,中心城区220kV电网形成以瑞光热电厂、国电榆次热电厂两座热电厂及500kV福瑞变电站、500kV晋中变电站为电源的供电格局。

形成以500kV变电站、热电厂为电源,220kV网为输电骨架,110kV电网“手拉手”分片区的供电格局。

扩容现状220kV榆次变电站、220kV北田变电站,保留现状220kV天湖变电站,规划新建220kV经纬变电站,保留220kV太钢万邦用户变及220kV晋中东牵引变电站;至2020年,中心城区共有220kV变电站6座(含用户变2座),220kV公用变电站主变容量达到1740MVA。各新建220kV变电站建议采用半户内式或户内式结构,每座预留用地不超过2万平方米。

保留现状110kV鸣谦变电站、110kV韩村变电站、110kV城中变电站等6座110kV变电站;扩容现状110kV东郊变电站、110kV西郊变电站、110kV北郊变电站等6座110kV变电站;规划新建110kV汇阜变电站、110kV 杨盘变电站、110kV思凤变电站、110kV西荣变电站4座110kV变电站;至2020年,中心城区共有110kV变电站16座(含用户变1座),110kV变电站主变容量达到1971MVA。各新建110kV变电站建议采用户内式结构,每座预留用地不超过0.6万平方米。

严格保留现状500KV高压走廊用地,500KV高压走廊(单塔单回水平排列或单塔多回垂直排列)控制宽度为60-75米;220KV高压线路沿城市外围架设,新建220KV高压走廊(单塔单回水平排列或单塔多回垂直排列)控制宽度为30-40米;对现状穿越城市建设用地的110KV线路进行改造,规划新建110KV线路主要沿道路绿化带敷设,110KV高压走廊(单塔单回水平排列或单塔多回垂直排列)控制宽度为15-25米;其中重要景区、对架空裸导线有严重腐蚀地区、城市中心地区、高层建筑群区、主干道及繁华街道等宜采用110KV地下电缆入地敷设。

至2020年,中心城区固定电话用户约45万线,移动电话用户约108万卡号,有线电视用户约25.5万户。

保留现状通信中心局及通信端局,另在中都北路新增综合通信端局1座(含移动交换局、有线电视分前端),综合通信端局规划占地平方米左右,固话交换机容量为6-10万门,移动交换机移动电话交换机为20-50万门。

保留现状邮政中心局及邮政支局所,另规划在新建邮政支局4处,各新建邮政支局以独立占地为主,每座预留用地面积1000平米。

通信管道建设遵循“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原则,新建通信管道由政府牵头,建设“同沟同井”综合通信管道,以出售或出租的形式交付各运营商使用。

至2020年,中心城区总用气量约为1.9亿立方米/年。

以天然气(煤层气)为主,焦炉煤气、液化气为辅,实现多气源供气。居民、公建、汽车加气站采用天然气/煤层气,工业用户以焦炉煤气为主要气源。

天然气气源来自陕京二线的大盂—平遥省天然气管线,煤层气气源来自长治—太原煤层气管线和寿阳—太原煤层气管线。

在管道天然气未能普及的区域,可先期采用压缩天然气、瓶装或瓶组液化石油气供气,待条件成熟,联网实现区域管道供气。

结合《山西科技创新城燃气专项规划》的要求,将分输站搬迁至鸣谦村。晋中市两家燃气公司配套在此建设门站(与分输站合建),同时向晋中市供气。其中,晋中市中心城区洁源天然气有限公司门站规模为120万m?3;/d,占地面积为3公顷(含分输站),气源来自于杨盘分输站接受的大盂—平遥的天然气和寿阳—太原的煤层气;晋中市燃气公司门站规模为120万m?3;/d,占地面积为3公顷(含分输站),气源来自于榆次末站接受的长治—太原的煤层气。规划期末将形成2座门站共同向晋中市供气,形成一网多源的供气格局。

根据《太原市燃气专项规划》和《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燃气专项规划》,新改线的大盂—平遥和预留的环城高压储气管网沿着太旧高速北侧和龙城高速东侧防护绿化带内敷设DN600和DN800的高压管网。

规划次高压管网主要沿着城区的环城东路、环城南路、环城西路和环城北路敷设,管径为DN400。

保留并改造中心城区内现状中压天然气管道,对现状煤气供应系统部分损坏较为严重的中压管进行更换。新建中压管网沿中心城区内主干道路入地敷设,设计压力0.4MPa。

高压、次高压、中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离应满足《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等规范的要求。

至2020年,中心城区总供热面积约5700万平方米,总供热负荷约3000MW。

中心城区划分为5个供热分区:开发区片区、瑞光片区、汽车园片区、工业园片区和国电片区。

瑞光热电厂:按照以热定电的原则,规划期内对瑞光热电厂进行扩容,2020年底规划供热面积为1215万㎡(一期提供337万㎡,二期提供930万㎡)。

国电榆次热电厂:按照以热定电的原则,规划期内对国电榆次热电厂进行扩容,2020年底规划供热面积为1355万㎡,

保留现状区域锅炉房(南关锅炉房、东湖井锅炉房、颐达锅炉房、恒基锅炉房、元宇锅炉房和高村锅炉房提供327.38万㎡),

规划新建1#热源厂:位于城区北部、太旧告诉北侧,规划供热能力为500万㎡,热源厂内设置5台70MW高温热水锅炉,占地面积约5.5ha。

规划新建开发区小赵热源厂:位于晋中市开发区小赵村东北176m处,总占地占地117亩,小赵热源厂建设规模为6×116MW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总容量696MW。

保留现状恒能电厂、安宁锅炉房、杨盘锅炉房、安业锅炉房作为区域调峰热源,

为了保证各热源之间能够有效的进行相互衔接、相互应急,结合现状供热情况,本次规划热源配套供热系统全部采用间接供热系统,一次网供回水温度为120/60℃,二次网供回水温度为75/50℃。

供热管网的主干线敷设在热负荷较集中的城市道路下,分支管线应尽量靠近用户,设计时力求达到经济合理。

采用人均指标法进行预测,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90万人,人均垃圾产生量1.1千克/日,则垃圾产生总量为99吨/日。

2. 环卫设施建设计划

保留现状生活垃圾处理厂,在北田杨梁新建垃圾焚烧厂1座,处理量800吨/日,远期达1200吨/日。

医疗垃圾处理厂:在现有处理规模(5.4吨/日)基础上扩建至20吨/日,占地面积12.3亩。

新建建筑垃圾消纳处理场2座,一座位于大学街以南,环城东路以西,占地面积35.34亩,日消纳量100吨,处理方式填埋造地绿化;另一座于市城区南侧自然荒沟,占地面积50亩,有效库容约为90万m?3;,处理规模300m?3;/d,使用年限约为10年。

新建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位于北田杨梁,占地面积28亩,处理量60吨/日,远期达100吨/日。

新建大件垃圾处理厂1座,位于北田杨梁,处理重量超过5公斤或体积超过0.2立方米以及长度超过1米的废旧家具、办公用具、废旧电器及包装箱、箩筐等大型的、耐久性的固体废弃物,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

中心城区考虑转运站服务半径为2千米,规划日转运量不大于150吨,规划建设3座垃圾转运站,1座位于高教片区,1座位于寇村产业片区,1座位于开发区片区,每座预留用地0.1万平方米,并在详细规划中落实。

规划基层环境卫生机构2处,分别位于北部新城片区和开发区片区。

规划建设85处环卫工人作息场所,部分可与环卫车辆停放场合建。

环卫车辆按2.5辆/万人计算,中心城区共需环卫车辆225辆。环卫车辆停车用地与转运站用地统筹考虑。近期规划建设环卫车辆停车场3座,其中扩建1座,新建2座。

扩建天湖停车场,位于榆次区东外环移动高源线以北,将天湖简易停车场进行升级改造,将土地回收,在现有基础上平整场地、新建车库(含简易车库及砖混车库)、维修洗车间、安全监控、厂区围墙等设施。

新建2座环卫停车场,1座位于高教片区,1座位于寇村产业片区,每座按照0.5万平方米预留。

公共厕所应按照《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标准配置。

1. 管廊近期建设布局

近期将108示范区科技产业园作为整个晋中市全面开展管廊建设的启动区:建设六条地下综合管廊,总长度9km。乌金路综合管廊长1.1km,王河路综合管廊长1.7km,汇丰街综合管廊长1.7km,汇阜街综合管廊长1.2km,广安街综合管廊长0.9km,魏榆路综合管廊2.4km。

沿文华街、龙湖街、安宁街、修建“三横”干线综合管廊,沿中都路修建“一纵”干线综合管廊,完成城区综合管廊骨架布置。

规划在府兴路建设支线综合管廊,有效的改善府兴路的交通。

2. 综合管廊断面形式规划

内径9.6m×3.0m规格的管廊适宜于供热管径为1.0m的综合管廊或供热、给水、中水管径都较大的综合管廊。如中都路(文华街至龙湖街段),文华街。

内径9.0m×3.0m规格的管廊适宜于供热管径为0.8m的综合管廊或供热、给水、中水管径都较小的综合管廊。如龙湖街,安宁街。

内径7.6m×3.0m规格的综合管廊适宜于供热管径小于0.8m的综合管廊或供热、给水、中水管径都较小的综合管廊。

内径6.3m×3.0m规格的综合管廊,主要使用于不含供热管道的综合管廊,或者是支线管廊。

各管廊在实施过程中,宜根据不同路段纳入管线的变化,选择合适的管廊断面尺寸,既要保证管廊的经济性,还要注意管廊系统的协调性。

十六、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风貌提升计划

多元复合型文化氛围培养了晋中沉稳、厚重的城市底蕴,晋中的城市意象应该是宁静、内敛、富有深度和历史感的,避免喧闹、浮躁。

将历史与现代城市建设相融合,历史文化保护与复兴将直接影响城市的整体风貌与环境,有利于提升城市功能与价值,推动城市发展,激发区域活力。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延续历史文脉,展现城市风貌。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历史文化遗产损毁等问题。

整体塑造榆次老城风貌,维护老城特有的尺度与历史气息,引导科学合理开发,整体塑造榆次老城风貌,彰显晋中市的特色价值与格局。

1. 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框架

以“国保—省保—市保—县保—其他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框架,全面保护各个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弘扬晋中文化,并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延缓城市文脉。

2. 提高城市设计水平

鼓励开展城市设计工作,通过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3. 开展城市“双修”工作

开展城市“双修”工作,再生态的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用更新织补的理念,拆除违章建筑,修复城市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

4. 激发榆次老城活力

以文化挖掘为核心,以城市生活为动力。重塑发展定位,从旅游功能转向商、旅、文、娱、居多功能复合区;回归城市,回归生活。按照差异化发展思路,引入文化创意产业、都市休闲产业。

1.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深度发掘文化价值,构建完备的、富有晋中地域特色的保护利用体系。

由于猫儿岭古墓群的保护范围内大量城市设施已经建成,经与相关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沟通,猫儿岭古墓群保护范围内的城市建设落实以下两点控制要求:

? 猫儿岭古墓群保护范围内现状已建设的用地,今后如需进行改造,须经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进行文物勘探、发掘后方可进行。

? 猫儿岭古墓群保护范围内尚未建设的用地,应严格控制用地建设,如需进行建设,须报相应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2. 城市景观结构塑造

近期形成“一带打造、一心优化、两轴提升,既有景观节点强化,新的景观节点培育”的城区景观结构。

一带打造:以潇河为骨架,结合潇河湿地公园、百草坡森林植物园,打造以东部丘陵景观和南部潇河湿地景观为基础的田园生态景观带。

一心优化:即文化广场商业景观中心,城市主中心,近期应进一步优化完善,强调尺度宜人的街道、具有历史和地域特征的文物古迹和民居为特征的景观效果,体现城市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

两轴提升:升以中都路、顺城街为骨架的城市景观轴。中都路、顺城街是城区居民活动最为频繁的活动路径,是感受与体验城市景观的重要途径。

? 中都路,连接老城区、主城区、新城区及大学城,是引导城市向北发展的空间主轴、功能主轴及景观主轴,由南向北应体现“过去——现在——未来”光阴变迁的脉络,与城市快速发展的步伐相印证。

? 顺城街,贯通城区东西,连通城市主中心和站前城市副中心,彰显城市沉稳、厚重、活力、大气的气质。

景观节点强化与培育:继续强化与榆次老城历史文化景观节点、北部新城行政文化景观节点,结合山西省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培育新的景观节点。

3. 榆次老城保护开发

引导榆次老城的科学开发,寻找一种“更新与保护”相协调的模式来激活老城业态。

通过回迁部分居民、维护加固老建筑、改造利用旧厂房、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恢复榆次老城功能和活力。

4. 工业遗产保护开发

晋华厂、经纬厂等老旧工业,体现了工业时代特色,承载了一个城市的记忆,具有较强的工业风貌典型性,商业、旅游、文化、创意改造潜力大。借鉴北京798艺术区、上海2577创意大院、上海的莫干山路50号等案例,通过“腾笼换鸟”,保留历史积淀,发挥创意空间,培育新兴业态。

十七、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计划第一条 园林城市创建计划

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晋中城市园林绿化近期建设的总目标,全面开展生态文明新型城市建设,积极融入太晋城市一体化协同发展,圆满完成城市生态绿化环境建设。

近期晋中市城区园林绿地结构进一步优化、功能更加完善,基本实现“500米见园,300米见绿”,人均公园绿地指标稳步提高;园林绿地综合功能全面提升,园林绿化量质并举、建管并重;城市空间拓展与园林绿化建设同步推进,绿地建设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协调发展;评价技术体系与标准规范更加完善,园林建设管控和引导能力持续加强。

2020,城市绿地率提高到35%,绿化覆盖率达到40%绿地与广场面积达到874.1公顷,占总用地的9.71%,人均9.71平方米

(1) 增加城市绿量,加强公园绿地建设

近期每年新增6处公园绿地,并结合片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预留不少于5000平方米规模的绿地,基本实现“500米见园,300米见绿”。

(2) 改造老旧公园,提高现有绿地质量

到2020年,完成公园绿地品质提升工程,涉及5个老城区公园,分别是玉湖公园、老城公园、体育公园、岭上公园和经纬公园。

(3) 推进绿道建设,构建绿道绿廊网络

到2020年,建设沿潇河的5km滨水健康绿道和连通乌金山的10km郊野休闲绿道。对外环路、新街路、中都路、锦纶路、汇通路、安宁街、迎宾街等街道进行绿化完善,构建30km城市绿道。

落实《城市蓝线管理办法》规定,保障规划区范围内水系的完整性,实现蓝线在空间上的强制性管控和保护,保障城市防洪防涝安全,展示水体景观资源,形成富有生气和灵气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使城市水系在自然、社会、生态功能等方面得到优化,促进“绿荣水兴,和美晋中”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构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生态环境。

(1) 推进蓝线划定工作

完成蓝线规划编制工作,实施蓝线划定工作,实现对河流13条、水渠16条、公园湖4处、缓洪池7处、雨水调蓄设施4处、水库4处在空间上的强制性管控和保护。

(2) 开展侵占水体行为的整治

近期对蓝线范围内的违法建构筑物进行强制性拆除;对影响防洪、排涝的合法建筑,由政府组织进行补偿性拆除或改造。

第三条 海绵城市建设计划

以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为核心,转变城市发展观念,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全过程,全面提升晋中市的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文化水平。

近期目标(2020年)

潇河上游水质劣V 类;地下水水质Ⅲ类

地表水水质达到IV 类标准;地下水水质稳定Ⅲ类标准

以地表水为水源的,一级保护区达到Ⅱ类标准,二级保护区达到Ⅲ类标准;以地下水位水源的,达到Ⅲ类标准

(1) 建立实施管理制度

以总体规划为指导,各专项规划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工程规划,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开展实质性管控,落实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指标。

建立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纳入“两证一书”、施工图审查、开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城市规划建设管控制度。

(2) 推进试点推广项目

2020年前重点建设项目主要是北部新城的成片开发区域低影响设施改造项目、公园下沉式绿地改造项目、广场透水铺装改造项目、停车场透水铺装改造项目等。其中,公园下沉式绿地改造项目、广场透水铺装改造项目、停车场透水铺装改造项目的布置结合《晋中市城区排水防涝工程专项规划》落实。

绿地系统考虑绿网、水网、路网的有机融合,在满足生态、景观、游憩等功能的基础上,更多地考虑雨水调蓄、净化等功能。

中心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要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98%以上。

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100%,晋中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低于10%。

城市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要求。

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1) 大气环境污染治理

完善城市集中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020年晋中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95%,逐步淘汰设备陈旧、使用年限长、效率低、煤耗高、污染重的分散供热锅炉。控制城市扬尘污染。工业企业、储煤场、煤炭运销站煤场必须建设喷淋、挡风抑尘设施,最大限度降低煤尘污染。加强城市大环境绿化和绿化隔离带建设,大力推进城郊绿化,减少自然沙尘对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2) 水环境污染治理

加强对中心城区西窑、北山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和水质监管。在划定的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要按照水源地保护区划要求,严格控制各类污染源,不得修建渗水厕所、渗水坑、堆放废渣或铺设污水渠道,并不得从事破坏深层土层的活动。2020年晋中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并部分实现污水再生利用。工业废水经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及地方排放标准的相应规定限值及地方总量控制的要求后可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

稳步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作,2017年底前要实现水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放口;2020年底前实现晋中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低于10%。

加强雨污分流改造,推进截污干管建设,并配合河道清淤、旁路治理等工程,按行动计划逐年完成水体治理任务。

严格按照城市环境噪声功能区要求,管理各类企业厂界环境噪声,城市建成区内的各类企业厂界噪声全部达标。加强绿化建设,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保留必要的防护绿地。推广低噪施工设备,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噪声源实施消声、隔声和吸声等措施进行治理;禁止在噪声敏感区域内采用能够产生高噪声的施工方式。合理规划道路和敏感建筑物集中区之间的防护距离。将交通噪声影响评估纳入建设项目规划方案。

推荐:医院内发生群体激烈斗殴,17人受伤

推荐:抵制韩国萨德特别节目!大娘说韩国人来存车GUN!

24小时有奖爆料热线,建议保存到通讯录,爆料一经采用会奖励10元-1000元的红包。发布后按照阅读量计算,每5万的阅读量可获得50元的奖励。每年评选爆料王奖励5000元,让我们用行动共同唤起正义与善良。

点阅读原文,看全部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变电站征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