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大人偏心怎么办时,你怎么自我安慰

小编最近发觉,现在的小朋友别看年纪小,内心还是很丰富的。有时候常被大人无意间的一句话所伤害,无形中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为了避免粑粑麻麻们踩入雷区,今天我们就一起聊一聊:那些你千万不要对孩子说的话!
心理学显示,孩子在小时候得到的爱意越多,孩子长大后更容易体贴宽容他人,更懂得去爱别人,同时也更有自信,内心也往往更为强大,在学业、事业和家庭方面的幸福指数也往往更高。每个父母都是爱孩子的,只是在某些情况下,说出口的一些话会触及到孩子们内心的心理防线。接下来,小编要给大家划重点敲黑板:下面列举了部分生活中父母和孩子的日常行为,大家是否看到自己的影子呢!1、骗孩子:“妈妈不走,就在家陪你”小编有一次跟闺蜜准备一起去看电影,但是她家的小女儿好像感觉到了妈妈要出门了,立刻就开始哭闹,不让闺蜜出门。为了哄宝宝,闺蜜一本正经地骗宝宝:“好好,妈妈不走,就在家陪你好不好呀!”后来我们趁着宝宝没留意的时候,悄悄溜走了...关门的刹那,感觉听到了宝宝炸雷般的哭声&&
提示建议:在生活中,几乎所有妈妈们都有过这样类似的行为吧!其实后来闺蜜也意识到,这是一种“削足适履”的愚蠢做法,方便了我们这些大人,却丢了宝宝对家长们的信任,还会给未来的亲子关系带来麻烦。一般来说,孩子们在3岁前便能建立对父母的信任感,那些真诚对待孩子的父母,总能获得孩子的信任;那些总是采用欺骗手段对待孩子的父母,总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2、逼孩子吃大人喜欢吃的东西,还说孩子总挑食小编之前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很经典的小段子:一个小朋友问另外一个小朋友:“为什么挑食的都是我们小孩,大人们怎么都不挑食呢?”答:“因为他们买的都是自己爱吃的呀,还挑什么食?”(笑哭脸)。我相信看到这个段子的家长一定会忍不住乐了,然后陷入片刻沉思,最后才发觉自己竟无力反驳:孩子说的貌似没啥毛病。
提示建议:一般来说,父母会逼小孩子吃他不爱吃的东西,理由都是“这东西有营养”、“这个对身体好”。其实这也印证了一点:在父母的角度里来看永远都是为了孩子好。儿童心理学家安东尼.比格兰曾提醒父母:强迫的压力会让更多孩子选择不合作,无论从孩子的胃口还是行为驱动来说,吃什么东西都不建议强迫。还是那句老原则:“孩子饿了自然会吃,尽量给孩子安排健康的孩子又喜欢的食物。”3、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他们强制灌输思想:“大的要让着小的”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比较多的,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每次孩子之间吵架争执,父母最爱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是哥哥(姐姐),就不能让着弟弟(妹妹)吗?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以至于现在也有很多年轻家长,也会对自己的孩子说出这样的话。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提示建议:“大的让小的”其实是大人想当然的想法。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我们一代一代都是这种文化中成长起来的,让小孩子去承担这么重的道德包袱未免有些沉重。如果在孩子争吵时,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借用这种传统礼貌规则来“批评大的,保护小的”,结果往往是大孩子认为父母偏心或者嫌弃他,而渐渐变得叛逆或者不自信,部分孩子可能还会采取叛逆的报复手段,比如故意做坏事,或故意学习糟糕,甚至伤害年幼的弟弟妹妹。而比较小孩子却恃宠若娇,变得越来越任性。让,确实是一种美德,但应该不是一味的纵容与相让,大宝可以让小宝的前提是,要教育小宝懂得尊重大宝,不能单纯要求大宝做无原则的谦让。4、小朋友们最讨厌爸妈说“你看人家谁谁”这估计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通病吧,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有一种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在很多父母的眼里,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做的好。小编小时候也是一直活在这句话的阴影里,挥之不去。
提示建议:可能不少父母以为,这种做法会激起孩子的斗志,其实不然,并不是对所有小朋友都有效,甚至会适得其反。耶鲁心理学家Mark Sheskin在2014年的研究也发现,5、6岁的孩子已经会在意拿自己跟其他小朋友的优势作比较。倘若父母经常表扬称赞宝宝,作为受到肯定的孩子,他们行为上会比较容易呈现正向、乐观的行为,相反的,时常被否定的小孩,比较容易悲观、负面。 所以为人父母还是要三思而行啊!5、爸妈在众人面前批评孩子“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儿啊“我们经常在超市、商场、游乐场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哇哇大哭,家长很是生气的指责他如何不懂事。孩子到了2、3岁左右,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你会发现他们总是和父母唱反调,其实他们是在通过这些叛逆行为来表现自己。但是在公开场合中,宝宝的这些对抗行为让父母难以下台,因而父母会对孩子呼喝责备,让事情更难解决。
提示建议:其实不只是大人需要面子,小朋友也需要面子,当父母对孩子不够尊重,那么孩子可能会变得故意不听话,也会给教育带来麻烦。对于宝宝的无理行为,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孩子大哭大闹,最好就是以冷处理的方式,把他撂在房间里让他独自冷静反省;如果宝宝只是有点情绪失控,家长不妨以柔克刚,给他一个拥抱,宝宝很容易在妈妈爱的抱抱中平静下来,告诉他这样做的后果将会是什么,让他知道已经到了爸妈容忍的底线了。6、为培养孩子礼貌习惯,总是逼孩子跟不熟悉的长辈打招呼妈妈带着孩子走在路上,对面迎面来了一个奶奶。妈妈于是忙对孩子说:“快,叫奶奶。”此时,孩子往往躲在妈妈身后,一副羞涩的样子。妈妈只得无奈地对奶奶说,我家孩子太内向了,不好意思!这位妈妈为了不让对方尴尬随口就说孩子内向,却没见此时,孩子咬住了嘴唇,一脸通红,在妈妈身后躲得更紧了。提示建议:这位妈妈直接给孩子贴上了“内向”的标签,于是一个笃定不爱打招呼的孩子,就可能被妈妈强化出来了,这样就容易让孩子缺乏力量去自我成长、自我构建。见面问好是一项基础的社交礼仪,也是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但若是采取逼孩子打招呼的方式,就往往会事与愿违,尤其是对于叛逆期的孩子,越逼迫越叛逆。实际上,要培养孩子“见面问好”的礼貌习惯,并不需要逼迫,大人做好榜样就好。如果爸妈总能热情地与别人打招呼,那么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会养成“见面问好”的好习惯。父母往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错误的的相处方式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希望每位家长都能找到适合自家宝贝的正确教育方式,陪伴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dingyue.nosdn.127.net/7Ol2bYixQAa49mxLaGtYzItM9kq9ti8be9bPmxy2w0yNi0.jpg父母可以偏心到哪种程度?|会造成什么心理影响|家庭教育父母可以偏心到哪种程度?|会造成什么心理影响|家庭教育小麦心理百家号看到这个话题时,瞬间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我的母亲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母亲从小生活在农村,家庭条件较差,所以母亲没读完中学就辍学了。母亲的姐姐,也就是我大姨,一路读到了大学,在那个年代,大学本科就是铁饭碗和无上的荣耀。全家人都为了供大姨上学而工作的工作、务农的务农。母亲从小体弱多病,饥饿来袭时,她总是抢不到食物的那个,所以长得瘦瘦小小的,差点就没能存活下来。其实母亲是个极其聪明的人,脑袋转的很快,记忆力也超棒。外婆的偏心是我在长大之后一点一点观察到的。我在家中也是排行老二,人家都说,亲大的,爱小的,就是不疼中间的。我就是那中间的,和母亲一样。但不同的是,母亲就是因为自己遭受过忽视,所以格外的疼我。母亲有时会和我抱怨外婆当初是如何偏心的,是如何对她视若惘闻的,我的认知也一点点的被重塑和更正。母亲结婚很早,也就是我们上大学的年龄,第二年就生了姐姐。她没有恋爱过,结婚也是因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外婆不顾母亲的反对与反抗,让她嫁给了我的父亲。母亲告诉我,结婚前一天她还躲在家里放粮食的窑洞里哭了一夜。后来,我们都长成了大孩子,我慢慢注意到家里对母亲的一些不公。每年的正月初二我们全家都会去外婆家聚会。母亲总是优雅的张罗着一切,和面、做凉菜、包饺子,但她们却总说母亲懒,什么都不做。外婆生病和外出旅游,都是母亲在张罗和付钱,但外婆还总念不到母亲的好,记着的,只有我的大姨。母亲是一个要强又有能力的人,在我心中,没人能比得上。她幽默、美丽、大方、关心家人。家里人事事都找她,却也总看不到她的付出。在父母偏心这一块,也看到过很多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故事一:我是家中的女儿,还有一个小四岁的弟弟。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虽然也爱我,只是太过偏心了。我出生在农村,不是偏远地区,父母在工厂工作。每年年底时妈妈工厂都会发水果,父母的那两份每次都会给弟弟。弟弟嘴巴甜,会逗父母开心,有时母亲下班晚他会下楼端菜盛饭,而我功课很重,经常学习到深夜。母亲就总记着弟弟盛饭的事夸弟弟孝顺。后来我上了大学,去城市生活,弟弟从小就被宠坏,中专没读完就不上了,后来开始赌博。他从我们这里一点点的骗钱,在父母面前撒谎说是去上班,其实就是去赌博了。后来被我发现后不给他钱,他就从母亲那里去骗、抢、偷。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给、给、给。我工作之后每次都会给家里寄钱,还会买一大堆东西,母亲虽然会推辞,但最后都会收下。弟弟从来没给家里添补过什么家用,相反,他每次都会把家里的积蓄败光。现在他为了躲债,已经好几年没回过家了。到头来,母亲还是觉得弟弟比我孝顺。父亲一直是好吃懒做的,加上母亲对我的洗脑,我真的对父亲没什么感情。母亲经常会加班加到很晚,偶尔会下大雨,但父亲是从来都不会给母亲送伞的。有一次我在家里写作业,父亲和弟弟在看电视,我让父亲去送伞 ,他不愿意还骂我,让弟弟去他也不愿意。我只能自己去,已经晚上十点多了,一个女孩子大晚上出去实在是危险,还好雨下得不太大,也没有什么危险,我就在工厂等母亲下班然后一起回来。可这些母亲都不记得,她只记得弟弟小时候给她盛过饭。故事二:关于二胎的故事。在小学的家长会上,老师鼓励孩子们说出二胎给自己的感觉,有一个男孩上台去发言:我就是家里的二胎,我上面有个大十几岁的姐姐,但已经好多年没见面了。在我的记忆中,姐姐就不喜欢我,家里爷爷奶奶都喜欢我,有好吃的都给我吃,不给姐姐吃,爸爸妈妈也总是训斥姐姐。我不懂事还欺负过姐姐,妈妈也只是骂姐姐不懂得让着我。姐姐中学毕业后,被爸爸狠狠打了一顿就跑出去打工了,再没回来过。家里有时给她打电话,她总说很忙,后来妈妈生病了,很严重,爸爸给姐姐打电话,姐姐还是说很忙,后来妈妈就去世了,我给姐姐打电话,哭着说“姐姐,妈妈没了”,但是姐姐还是说“我很忙,没空回去”,就挂了电话。小男孩说完之后就开始哭,所有的孩子和家长都开始哭,最后他哭着说“妈妈走了,姐姐都没原谅她,姐姐也不原谅我,求求你们这些大人,对你们的大孩子好一点,这样小孩子也会多一个人喜欢”。故事中的姐姐不知道得有多受伤才会连母亲去世都不回来看一眼,小小年纪的她是在受到多大的屈辱和失望之后才离家打工的。父母给她的伤害,大概会伴随她的一生吧。故事三:研究生时候的老师,40+,已婚,心理学教授。她说家里有3个女儿,她是中间的那个,从小就不受重视。明明学历最高,工作最好,从小学习就好,可父母却很少表扬她,对她基本就处于一种情感忽视状态。成年后,家里的年夜饭、年货什么的从来都是她张罗,却从来没落过好。有一年她有事就没预定年夜饭,她爸还骂了她一顿。她还讲到,自己在考博士的那年,为了节省时间在家里蒸了一锅包子。刚好父母逛街路过她住的地方,看到她在蒸包子,就说妹夫不在家,妹妹懒得做饭,拿点包子给妹妹送过去吧。她说她还没吃呢,她爸当时就火了,说拿你几个包子怎么了,就自己拿了半锅包子气呼呼的走了。她说当时她就哭了,父母谁也不关心她吃没吃饭、复习累不累。父母偏心会带来什么心理影响?抑郁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专家·彼莱玛研究发现,为人子女,无论是妈妈的掌上明珠,还是她眼中的害群之马,常常感到妈妈偏心--对一个孩子好过另外一个孩子,他们长大以后一直到了中年,都容易出现抑郁症状。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遭致兄弟姐妹的憎恶。研究人员调查了275名60~80岁的妈妈,她们有两个或以上的成年子女,发现70%的妈妈会有一个感觉关系最亲密的孩子,而她们的孩子之中仅有15%认为妈妈是不偏心的。与之类似,92%的孩子和73%的妈妈反映妈妈和某一个孩子常常发生冲突。最后,研究人员当着孩子的面问妈妈:“当你生病的时候,或者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你指望哪个子女来照顾你呢?”当妈妈们指出一个会照顾自己的孩子后,所有孩子都出现了抑郁症状。自信心低落父母偏心对孩子心理造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孩子心里会萌生很多偏差想法:“既然生下了我,你们为什么又这样对待我?”这样的心态将会造成往后在为人处世上很多的行为偏差,例如:低落的自信心、反社会人格、较没安全感等。这种伤害又是十分长久的,很多孩子在十几岁能够离开家里的时候,就早早离开了家里,试图从外界寻找自信心或是认同感,万一交上了不好的朋友还可能会误入歧途。另外,对于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受冷落的孩子会潜意识地认为正是兄弟姐妹的存在,或是责怪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父母才会不喜欢自己、对自己不公平。久而久之,容易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与社群相处的意愿,并容易产生手足之间的纷争,长大之后也不容易跟他人合作。自私自利对于被偏爱的孩子,则有可能会在这个家慢慢的恃宠生娇起来,这个时候的他可能开始会变得自私自利,甚至是蛮不讲理,很多时候做事都不考虑他人的想法,只想着满足自己的私欲。家庭畸形不被偏爱的孩子,内心总是充斥一种不满,而被偏爱的孩子又不懂得关爱他人,这样两个人之间无形就成了敌人,会让这个家慢慢的变得不和乐起来,而且严重一点的话,还可能会让整个家庭变得畸形起来。别让孩子觉得你偏心用“赞美”代替“责备”当其中一个孩子因为觉得被冷落而表现出反常行为时,与其去关注和责备他的反常,倒不如把注意力放在他最优秀的地方,用赞美他更好的一面来赶走他的不安全感。行为分析学家认为:父母应将关注点放在孩子表现出色的方面,而对他们错误的行为采取中立态度。孩子很有可能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的,用大量时间训斥反而进一步证实做错事会吸引更多的注意力。比如如果妹妹能乖乖听完哥哥的大提琴独奏会,那么父母就该赞扬她的表现,告诉她:“宝贝今天耐心的看完了哥哥的表演,真出色,作为奖励,今晚就由你来决定我们看什么电影吧”,这样不仅会鼓励她举止得当,还能让她意识到自己在家里也有发言权。用“个体差异”代替“横向比较”兄弟姐妹之间难免竞争,对孩子们的比较和褒贬越少越好。如果其中一个孩子不停的得到夸奖,这可能就会加剧他们之间的竞争。如果一个孩子看到自己的手足擅长每一件事,就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擅长。所以父母要避免做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你表扬孩子的优点,不仅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还可以减少竞争。告诉每个孩子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并耐心的解释原因。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独特之处,比如幽默感或者同理心。让每个孩子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参加只属于他的活动,能帮助他走出兄弟姐妹的阴影。如果孩子没有自己独有的爱好,就帮助他找到他擅长的方面,如果他喜欢动来动去,就可以给他报名一些攀岩课程。比如对于厌倦了成长在哥哥压力下的小女孩而言,不妨给她报名一个舞蹈课程,最好没有哥哥参与。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小麦心理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小麦心理官方账号——专业心理知识科普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女童嫉妒弟弟自残报警 作为父母的你,会偏心吗?女童嫉妒弟弟自残报警 作为父母的你,会偏心吗?口袋育儿百家号近日,在江苏苏州。一女童报警称有人闯进家后用刀划伤自己胳膊,抢走了妈妈的包。后来女童向警察承认事情是编造的,而刀伤是自己用美工刀划的。原来是父母带儿子出门洗澡,留女儿独自在家,她自认父母偏心弟弟,欲借报警引关注。因为妈妈说“看到你被伤害,我都要心疼死了”,女孩不愿意自己妈妈死掉所以向警察说了实话。(图片来自正版图库)在国家放开二胎政策之后,越来越多的父母们选择生两个孩子甚至更多。家中孩子变多,相应也会产生很多的变化。大家能看到的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家庭经济压力增大,父母的精力有些不够用。同时还有一些看不到的副产品,就是如何带好多个孩子。也许妈妈们会觉得费解,带两个孩子有什么难的?生一个也是带,生两个也是养,两个孩子互相玩着就长大了,这似乎比单独带一个孩子更容易。中国古人有句话叫做“韩信带兵,多多益善”。说的就是能带兵的人有很多,但是能统领很多兵士的将领就变得凤毛麟角。因为士兵变多了,除了需要统一他们的行为,更难做的就是做到内部公平。其实这和带孩子是一个道理,孩子变多了,父母作为管理者,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就变得非常的重要。我曾经做过这样一项调研,针对多子女家庭中的孩子进行调查,主要内容是父母的哪些行为让孩子觉得非常难以忍受,结果90%的孩子选择了父母的偏心行为是他们最难以忍受的行为。今天口袋育儿就和大家聊聊父母偏心的这种行为以及如何避免由于偏心问题对孩子造成伤害。1 | 父母为什么会偏心很多的父母不愿意承认自己在面对多个孩子是存在偏心的,他们常常说我对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只有部分父母会坦白地说出自己的确会偏爱某个孩子。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父母在面对多个孩子的时候,存在偏心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这种心理并不是一种错误,只是人们内心的一种客观的反映。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喜欢的类型和标准,甚至有强烈的保护弱小的欲望,这些心理就会造成父母心中更偏爱某一个孩子。1、身体健康状况在两个孩子中,一个孩子生下来身体很健康,另外一个孩子生下来就体弱多病,那么父母会很自然的更偏爱和照顾身体较弱的孩子,因为身体较弱的孩子会更好的激发父母的怜爱之心。2、性别在中国的很多地区,父母们的重男轻女的思想非常的严重,因此当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它的性别就决定了是否能得到父母的偏爱。3、性格在两个孩子中,一个孩子性格外向,能言善辩。另外一个孩子却沉默寡言,说起话来害羞脸红。对于一些性格较为外向的父母,他们会更本能的对和自己同种类型,性格外向的孩子产生更多的好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偏爱。但是对于性格较为内向的这个孩子,他只是不善言谈,或许某个方面还超过了另外一个孩子。但是由于和自己的父母性格不同,往往得到的是父母的冷落。4、年龄在多子女家庭中,很多的父母更偏爱年龄最小的那个孩子,尤其是大孩子和最小的孩子年龄差距比较大的时候,这种现象尤为的明显。因为大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夫妻两个人还处于婚姻的初级阶段,一方面要面对繁重的外部工作,另外一方面还要开始学着处理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但是等到小孩子出生的时候,这些父母们已经度过了人生的艰苦岁月,他们更多的会去欣赏和品味人生。在这个时期出生的孩子,父母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或者给予孩子更多的东西。当然父母偏心的情况有太多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考方式,每个家庭也有各自的情况,因此偏心似乎变得不可避免。即使很多父母不愿意承认自己存在偏心,但是孩子却能敏感的感觉到。偏心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不论对孩子的童年,甚至对孩子的整个人生观的形成都会有重大的影响。很多孩子会因为父母的偏心变得不自信,或者变得极度偏激。或者从小在这种存在不公平感的家庭中难以建立充分的安全感,长大后对朋友对家人变得十分不信任,人生更难找到幸福的感觉。那么既然偏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不伤害到孩子呢?如下的几条处理办法很重要哦。2 | 虽然你有偏心,却要给孩子们建立公平的生活环境父母们对于每个孩子都是爱的,这个毋庸置疑。但是孩子一多就会形成各种对比,父母的内心也会不由自主地按照自己的评价标准进行选择,就会形成偏心这种心理。偏心虽然是正常的心理,但是如果行为上出现了偏爱,那就是错误的。所以要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公平的家庭环境。这种公平体现在:1、 给孩子同样的物质生活在对待多个孩子的时候,首先要做到物质公平。如果给一个孩子买了新衣服,虽然不必一定要给另一个孩子也买一件衣服,可最好近期也能按照孩子的不同需求添置个东西。因为物质上的公平是一岁的小孩子都能感觉到的。有句话叫做不患寡而患不均,哪怕两个孩子都没有,也不要存在一个有另外一个没有的现象,因为这会让孩子产生不公平感,所以物质公平非常重要。2、对待孩子们说话的方式和语气要一致物质公平只是营造公平环境最简单的一步。很多父母能做到物质公平,以为这就是对孩子们最好的方式,其实孩子很多的不公平感都是来源于父母的说话态度和语气。别以为小孩好糊弄,其实孩子察言观色的能力远强于大人。我曾经接触过一个三岁的小姑娘,谈起了自己的妈妈,她这样说:我妈妈只喜欢小弟弟!我问她是怎么看出来的,孩子回答:“妈妈和弟弟说话总是笑,和我很少笑。我对不喜欢的人说话才不笑”。可见孩子的观察力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因此在对待多个孩子的时候,父母们请注意你的说话方式和语气,哪怕是表情也要注意管理。3、孩子之间不要做对比有些父母喜欢拿孩子们做对比,还会把这种对比美其名曰向优秀的人学习。其实这种行为大可不必,因为孩子们之间的差距他们自己就会感觉到。其次父母的对比很多也是缺乏科学性,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不同的闪光点,这些特征本来就没办法做对比。这样的对比只会让孩子感受到很大的不公平感。如果孩子们之间非要做个对比,唯一能做对比的就是谁更努力。4、给孩子同样的选择机会家里有多个孩子,给孩子们同样的选择机会,对孩子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比如带着孩子们出去买玩具,让一个孩子能够随心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让另外的孩子必须听从父母的安排,随便拿一个父母认为合适的玩具。虽然两个孩子都买到了玩具,但是其中的一个孩子却没有得到选择的权力和机会。在现实的多子女的家庭中,很多的父母的偏爱,就是体现在不能给孩子们同样的选择权力,这也是很多孩子感到不公平的主要体现。3 | 如果某个孩子需要被特殊照顾,那么一定要向另外的孩子讲明理由在实际情况中,父母有的时候也会有一些难言的苦衷。比如在两个孩子中,其中一个孩子可能存在某种先天不足,比如身体状况不好,需要父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个孩子身上。那么父母也要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明白父母偏爱另一个孩子的原因。虽然父母的这种不得已的行为能得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孩子的理解,但是父母也要切记千万不能忽视另外一个孩子的感受。因为孩子本身还很弱小,他们能在某种程度上理解到父母的苦衷已经很不容易了。父母就更要做到不忽视另外一个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心里充满安全和公平的感觉。4 | 找出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摘下自己带有偏见的眼镜我的一个朋友有两个孩子,大孩子在学习上一直很好,小儿子虽然学习也不差,但是和哥哥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这位妈妈对孩子的判断标准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孩子好不好必须拿出成绩来说话。因此这位妈妈在对待大儿子的时候,总是和颜悦色,有求必应,对待小儿子的时候总是疾言厉色,十分的苛刻。有一次小儿子的班级开家长会,她去了。这次小儿子的成绩又是中等水平,因此这位妈妈感觉有些羞愧,自己灰溜溜的坐在了后面。当她回头看到班级黑板报的时候,她非常的惊讶!黑板报的主题是我们班最受欢迎的同学!班里的每个同学都写出了喜欢这位同学的原因,而这位同学们评选出的最受欢迎的同学就是她的小儿子。再看看同学们的评价非常多:有爱心,热情开朗,积极发言,讲义气,甚至还有帅气十足等等。这位妈妈看完了这些评价,她很难过。在她的眼里,小儿子就是个学习一般,有些调皮任性的小孩。由于她一直以偏见的眼光看待孩子,因此孩子的有爱心,让她看成了多管闲事。孩子的热情开朗在她的眼里就变成了调皮捣蛋。因此,当你已经发现自己的内心对某个孩子存有偏见的时候,不妨拿出一张纸,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认真地写出孩子的十个优点。等你写完之后,或许会泪流满面,原来我的孩子是这么的优秀。每个孩子都很优秀,作为父母我们为什么要厚此薄彼呢?即使有的时候,父母们难以克服自己的内心偏向,也请把你的这种想法完全包裹在心里,慢慢的消化吸收,让内心逐渐恢复平衡。切勿把这种内心偏向表现在行为中,让孩子受到伤害。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口袋育儿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一站式解决0-6岁育儿和亲子养育各种问题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人偏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