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麦不出穗有的小麦地块为何出不全穗

小麦种植技术的详细介绍_粮油副食_行业资讯-第一枪
您好,欢迎来到第一枪!
[导读]小麦种植技术的详细介绍:小麦是我国第二大农作物,小麦耐寒、耐旱,适应能力强,常年栽培面积4亿亩。其中冬小麦占84%,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岷山、唐古拉山以东的黄河、淮河及长江流域,包括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四川、安徽、陕西、湖北、山西、北京等城市。
&&&&&& 小麦是我国第二大农作物,小麦耐寒、耐旱,适应能力强,常年栽培面积4亿亩。其中冬小麦占84%,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岷山、唐古拉山以东的黄河、淮河及长江流域,包括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四川、安徽、陕西、湖北、山西、北京等城市。春小麦约占16%左右,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的宁夏、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黑龙江等省。首先我们要了解小麦的生物学基础。
&&&&&& 一、小麦的生物学基础
&&&&&& (1)小麦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
&&&&&&& ①小麦的生育期: 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 1>小麦生育期的长短与栽培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耕作制度及品种特性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一般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生育期越长。
&&&&&& 2>低纬度地区,冬季较短,小麦播种较迟,越冬期短,所以生育期较短。
&&&&&& 3>在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品种生育期长短不同。春性品种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生育期较短;冬性品种生长发育慢,成熟迟,生育期较长。
&&&&&& 4>同一品种,播期不同生育期也有变化,迟播生育期缩短,早播生育期延长。
&&&&&& 5>我省主要栽培春性、半冬性品种,生育期一般在200-220天左右,鄂东、鄂东南及江汉平原等一般播种较迟,成熟较早,生育期稍短。鄂西北地区,一般播种较早,成熟较迟,生育期偏长。
&&&&&& ②、生育时期的划分
小麦的一生要经过种子萌发、出苗、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育进程。小麦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生上的变化,依次出现和形成各种不同的器官,最后形成作物产量。冬小麦一生划分四个时期:即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结实期。
&&&&&& (2)小麦阶段发育特性
&&&&&& 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化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质变叫阶段发育。不同的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的外界条件,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是其中某一个因素起主导作用,若缺少主导因素作用,小麦就不能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不能开花结实。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外界条件要求差异极大。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可分为春花阶段和光照阶段。
&&&&&& ①春化阶段
&&&&&& 春化阶段是小麦第一个发育阶段。冬小麦在发芽出苗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才能进入生殖生长时期。温度起主要作用,这一阶段称为春化阶段,又称为感温阶段。如果冬小麦春播,因缺乏春化阶段发育所需的低温,个体发育就停止在分蘖状态而不抽穗。根据小麦春化阶段对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的要求不同,小麦品种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
&&&&&& 1>冬性品种。这类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小,时间长。事宜温度为0-3℃,在这种温度下,完成春化阶段的发育需23-50天。
&&&&&& 2>半冬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为0-7℃,历时15-35天,如果这类品种春播,未经春化处理,则不能正常抽穗。
&&&&&& 3>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范围较宽,0-12℃,5-15天即可通过这一阶段发育,这类品种对温度反应不敏感,未经春化处理的种子,春播也可正常抽穗,但耐寒性较弱。
&&&&&& ②.光照阶段
&&&&&& 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必须在一定日照时间才能完成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日照长短在这一阶段起主导作用,其次还有较高的温度。小麦是长日照作物,在光照阶段,若延长日照,一般能促进发育,提前抽穗成熟。若长日照条件不能满足,则不能通过光照阶段,导致抽穗延迟或不能抽穗结实。根据小麦对日照长短反应的不同,可将冬小麦分为三个类型:
&&&&&& 1>反应迟钝型。在每天8-12小时日照条件下,经过16天以上就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一般指的春性品种。
&&&&&& 2>反应中等型。在每天8小时日照条件下不能抽穗,每天12小时日照能正常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历时25天左右,一般指半冬性品种。
&&&&&& ③阶段发育理论在小麦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 1>引种。
&&&&&& 小麦品种具有严格的地区性,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差异,对品种的要求各不相同。如北种南引,由于南方温度较高,日照时间较短,不能满足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所要求的低温和长日照条件,发育迟缓,表现迟熟,甚至幼穗发育不全不能抽穗。南种北引,越冬前很快通过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表现早熟,且易冻害,也南成功。纬度相同或大致相近的地区引种较易成功。
&&&&&& 2>确定适宜的播种期。
&&&&&& 冬性品种春化阶段要求的温度低,时间长,在南方种植不会拔节,宜早播。春性品种春化阶段短,播种过早,很快通过春化阶段而进入光照阶段,年内出现拔节现象,易受冻害而减产。所以春性品种宜迟播。半冬性品种则介于春性和冬性品种之间,因此应根据前茬作物收获早晚,合理选用和搭配品种,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宜用半冬性品种,反之宜用春性品种。早茬地可适当早播,宜用半冬性品种。晚茬地可适当晚播,宜用春性品种。
&&&&&& 3>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
&&&&&& 春性品种春化阶段短,分蘖力弱;冬性品种春化阶段长,分蘖时间长,分蘖力强;半冬性品种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在确定播种密度时,为保证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春性品种播种密度要大些,而半冬性品种播种密度稍小些。
&&&&&& 4>确定栽培管理措施。
&&&&&& 小麦完成春化阶段期间,主要分化叶片、分蘖、节和节间的营养器官,如能延长春化阶段时间,增加主茎叶片数和单株分蘖数,有利于争取多穗;小麦进入光照阶段后,开始分化穗这一生殖器官,因此光照阶段发育越快,穗分化时间越短,穗越小,反之则有利于形成大穗。
&&&&&& 在小麦阶段发育过程中,加强肥水管理,增加适当的氮素营养,保证充足水分,有利于延缓光照阶段的发育,延长穗分化时间,从而增加小穗数和小花数。
&&&&&& 二、栽培技术
&&&&&& 1、选用优良品种
&&& 今年良种补贴项目推广了3个优质、高产、抗逆力强的冬小麦品种:济麦22、泰农18、聊麦18,群众可以有选择的使用。
&&&&&& 2、施足底肥
&&&&&& 原则是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稳氮、增磷、补钾及微肥。一般亩施有机肥 公斤,配方肥40公斤左右;硫酸锌1公斤,在整地前均匀撒施,及时深翻入土。
&&&&&& 3、精细整地
&&&&&& 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播种质量。经常采用旋耕或免耕机播种的地块,3年以上一定要深翻一次(25厘米左右);秸秆直接还田的秸秆要细碎,清除过长的破碎秸秆,1亩秸秆还田2亩,整地时要把土地耙碎、耙透,使耕层深浅一致,表土细碎,达到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地面平整,无根茬的标准。
&&&&&& 4、种子处理
&&&&&& 未拌种的种子要进行处理防治病虫害,可选用质量较高的的种衣剂或用单剂拌种,单剂防治病害可用烯唑醇、多福酮或多菌灵按种子量的0.2%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可用3911或辛硫磷按种子量的1.5%拌种。
&&&&&& 5、适期播种
&&&&&& 适宜播期在10月5-13日,播深为4-5厘米,晚播地块适当增加播种量,小麦平均行距22.5厘米。播种后用石磙压实保墒,以利于小麦出苗。秸秆还田地块增加1.5公斤播种量。
&&&&&& 6、冬前和春季水肥
&&&&&& 冬前水肥是保证小麦顺利越冬,早春防冻、防旱的重要措施。冬前土壤相对含水量大于65%时,可免浇防冻水,在小于65%时,要浇好封冻水,浇后及时划锄松土,防止地面龟裂,透风伤根,造成死苗。 冬后追肥,地力差的地块应施两次肥料,第一次在小麦返青期,可选择总含量&40%(35-0-5)的配方肥或追施尿素,每亩20&25公斤;孕穗时追施第二次孕穗肥,可施用7-8公斤尿素;中高产田应将追肥时间后移到拔节期一次施用,可选择总含量&40%(35-0-5)的配方肥或尿素,每亩20-25公斤。及时浇好起身水、拔节水和灌浆水。
&&&&&& 7、化学除草和麦田化控
&&&&&& 拔节前,小麦耐药性最强,可用麦草净等对路药剂喷雾,进行化学除草;为防止小麦徒长和后期倒伏,可用多效唑等化控剂进行化控。以上药剂注意温度过低时禁用,以免影响效果,拔节期后停用,避免产生药害,影响小麦结实。
&&&&&& 8、根外追肥
&&&&&& 小麦后期根系吸收能力越来越差,可在开花期及时进行叶面施肥,促进植株健壮,增强叶部光和能力,提高小麦抗病、抗干热风能力,可选用磷酸二氢钾、硫酸锌叶面喷施,隔7天再喷一次。
相关推荐: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小麦白穗的发生与防治
  近几年来,在小麦生长后期经常出现白穗现象,一般年份减产5%~30%,严重地块甚至绝收。通过多年调查研究,导致小麦白穗的原因有病害、虫害等多种因素。重点对小麦全蚀病、根腐病等病害加以研究,以期减少危害,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中国论文网 /8/view-4135852.htm  1 发生症状与危害   1.1小麦全蚀病   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与小麦其他根腐型病害区别在于种子根和次生根变黑腐败,茎基部生有黑膏药状的菌丝体。一旦传入,不易根除,并且危害大。扩展蔓延快,麦田从零星发生到成片死亡,一般仅需3年左右。发生地块轻者减产1~2成,重者达5成以上,甚至绝收,极具毁灭性。   1.2小麦根腐病   又称根腐叶斑病、黑胚病、青枯病等,是由一种或多种真菌引起的病害。发生在小麦茎基部、根及分蘖节等部位。受害病部呈红褐色,后组织逐渐坏死,至根系腐朽,植株易连根拔起,根系少且短,与全蚀病的主要区别是根系不变黑。在田间表现为点发性的丛簇状或小片枯死,减产率在8%~19%。   1.3小麦纹枯病   属于土传病害,其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附近的病残体上越夏和越冬,危害小麦基部的叶鞘和茎秆。该病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幼苗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随后呈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后期病株基部茎节腐烂,病苗枯死。小麦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棕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并继续沿叶鞘向上部扩展至旗叶。后期病斑侵人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枯死,导致枯株白穗。一般产量损失10%左右,严重者达30%~40%。安阳市2003年由于小麦生长中、后期雨水多、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等因素影响,该病严重发生,平均白穗率3.3%,重病地块超过70%。   1.4小麦赤霉病   小麦生长后期的一种常发性病害。症状以穗腐为主,可造成小麦整穗、半截穗或部分小穗枯死,空气湿度大时,病部会出现赤红色霉层。病穗籽粒秕瘦,染病麦粒中含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稀醇、玉蜀黍赤霉稀酮等多种对人畜有害的毒素,人、畜误食后可致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怀孕母畜中毒后可引起流产。一般年份,病穗率可达到l%~8%,严重年份可达15%以上。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程度主要决定于气候条件,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遇3d以上连阴雨天气或小麦抽穗扬花期遇到连阴雨、大雾、露水等高湿天气则有可能大流行。安阳市1985年大流行,1998年和2003年呈中度偏重流行,个别严重地块白穗率高达70%以上,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2防治策略与措施   2.1 防治策略   强化“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强化农业防治措施,大力推广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积极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通过综合措施,大大减少病害早期侵染量,减轻中后期防治压力,为实现全程控制奠定基础。   2.2 防治措施   2.2.1 植物检疫 凡是产自小麦全蚀病、腥黑穗病发生区的种子。必须取得产地检疫合格证。在疫情发生区,以行政村为单位一律不得安排种子繁育田,种子繁育基地用种在播前必须进行种子精选,同时要在检疫部门监督下选用有效药剂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处理,确保健康种子的生产与供应。   2.2.2农业防治 ①优化种植制度。对于全蚀病、根腐病等病害严重发生区,可改种油菜、蔬菜、蚕豆、马铃薯等非寄主作物:有水源地区可实行稻麦轮作。②合理耕作。要深耕细耙,精细整地,增施腐熟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过量施用氮肥。③科学播种。播前进行种子精选,实行精量、半精量播种,控制播种深度,适期足墒播种。④处理病株与土壤。对小麦全蚀病零星发生地块,要拔除、烧毁病株,对疫区及其周围土壤进行溴甲烷熏蒸或药剂处理;发病田块要高茬收割,对麦茬进行集中处理,不得用病区麦糠、秸秆沤肥垫圈。   2.2.3 药剂防治 全蚀病:①种子处理:12.5%硅噻菌胺(全蚀净)20ml,或3%苯醚甲环唑(敌萎丹)60m1,或3%苯醚甲环唑40ml+2.5%咯菌腈(适乐时)20ml处理麦种10kg。②土壤处理:播种前每亩使用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2~3kg,或50%福美双3~5kg加细土20~30kg,犁后撒施并耙匀。纹枯病:①种子包衣或拌种:选择使用戊唑醇(立克秀)、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药剂按推荐剂量进行小麦种子包衣或拌种。②适期防治。在小麦分蘖末期纹枯病纵向侵染时喷雾。当平均病株率达10%~15%时开始防治。每亩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30g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60g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每亩80~100g,对水50kg对准小麦茎基部均匀喷雾,以确保药效。根腐病:①药剂拌种:用25%粉锈宁或50%福美双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②药剂防治:重病年及时喷药保护,第一次在小麦扬花期,第二次在小麦乳熟初期,药剂有25%三唑酮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赤霉病:防治关键是抓好抽穗扬花期的喷药预防。①掌握好防治时期:若抽穗期遇到连阴雨,赤霉病有流行可能时,喷药时间宁早勿晚,有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第一次喷药;间隔5~7d,第二次用药,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g或稀唑醇(禾果利)50g对水50kg均匀喷雾。②掌握好用药方法: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如喷药后遇雨,则需雨后补喷。   (摘自《农业科技通讯》)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中国农业网小麦今年不出穗怎么回事_百度知道
中国农业网小麦今年不出穗怎么回事
中国农业网小麦今年不出穗怎么回事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雨水少吧!
今年春天雨水不少,不出穗的主要原因是种子有问题,不良商贩售假种子害农民,希望政府部门为农民做主,严历打击非法出售假种子商贩,赔赏受害农民的损失!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小麦白穗(干穗死穗)的病害原因与防治
我的图书馆
小麦白穗(干穗死穗)的病害原因与防治
& & & & 近几年随着小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小麦干麦头、死麦穗现象日势严重,对农民增产增收造成很大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四种小麦病害,但农民群众对这几种病害很难判断识别,缺乏有效防治,根据笔者田间调查,下面阐述简单识别与防治方法。&1、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造成枯白穗(第一个白穗),又称立枯病、黑脚病。小麦抽穗后,田间提早出现一片片死亡的麦株,应怀疑是全蚀病。小麦灌浆期―乳熟期是全蚀病症状明显时期。小麦全蚀病症状有三黑----黑根、黑脚、黑膏药。该病在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发病。 苗期:幼苗发病后,植株矮化,下部黄叶多,分蘖少,类似于干旱缺肥状,初生根(种子根)和根茎(地中茎)变成黑褐色,严重时可造成全株连片死亡。 返青期:植株矮化,基部叶片变黄,初生根和次生根大部分变黑,病菌侵染至茎基部。 抽穗后:根部变为深黑色,茎基部1-2节形成“黑脚”,地上部形成枯白穗,在田间形成不规则的点片或条状枯死带。 小麦全蚀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种子带菌和机械作业是造成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发病适温在在15℃ ~24℃。该病防治难度大,缺乏特效药剂,已成为当前小麦安全生产的潜在威胁。 1.1、防治方法:1.1.1、轮作倒茬:与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轮作,也可改种大豆、马铃薯等,可明显降低发病。1.1.2、筛选种植耐病品种。1.1.3、增施腐熟有机肥。 1.2、药剂防治:1.2.1、12.5%全蚀净(硅噻菌胺)200-300毫升,兑水1000毫升,拌麦种100公斤,搅拌均匀堆闷3小时。1.2.2、4.8%适麦丹(2.4%苯醚甲环唑+ 2.4%咯菌腈)30-40毫升拌麦种20-25公斤,堆闷3小时。1.2.3、可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80毫升加水兑成100-150毫升药浆,处理种子10-15公斤或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03%-0.05%拌种堆闷6小时后阴干播种。也可在小麦播种后20~30天和起身期用15%三唑酮500倍液或12.5%全蚀净及时灌根或顺垄喷浇小麦根部,灌根前后尽量不要浇水。发病重的地块要多灌一次,间隔7-10天。&2、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造成白穗(第二个白穗)。发生了纹枯病的小麦基部1-2节在拔节后显出中间灰白色,边缘褐色的云纹状斑。病斑向内侵入茎秆,引起枯白穗,病斑还向上蔓延到旗叶。小麦生长后期下部叶鞘表面生出白色菌核,后变深为褐色、黑褐色。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受害,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冬前即可发病,发病期主要在小麦返青至抽穗期。随着小麦进入返青、起身期,病情发展加快。小麦拔节后,病害侵入叶鞘和茎秆并随拔节向上扩展,严重度显著增加,至孕穗末期结束。抽穗后侵染茎秆,造成田间枯白穗。 发病特点:一般播种过早、播种量过大,田间群体过大的地块,以及施氮肥偏多、田间湿度偏大和遭受“冻害”的麦田,发病比较严重。相邻地块或上一年发病的地块,如果4-5月份雨湿条件适宜病害也有可能发生。 防治方法:2.1、选用抗病、耐病品种;适期播种,避免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不要偏施氮肥,增强抗病力。2.2、种子处理。用2.5%适乐时15-20毫升或2%立克秀0.2%戊唑醇10-15克,兑水700毫升,拌种10千克。2.3、药剂防治。防治指标:返青至拔节期(一般在3月10日前),病株率10-15%.第一次用药防治适期。黄河北农业温馨提醒:这次打药特别重要。要强调喷匀打透,药液喷洒到基部病斑。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8-10g兑水60kg或15%三唑酮可湿性80g,兑水60kg喷茎基部,7天后再喷第二次。亩用12.5%烯唑醇 15~30克+50%多菌灵80~100克,或20%三唑酮(粉锈宁)50毫升+50%多菌灵80~100克,兑水60kg喷茎基部,7天后再喷第二次。  &3、小麦根腐病:小麦根腐病形成白穗(第三个白穗)。主要是生长后期发病,病株易拔起,但不见根系腐烂,引起倒伏和形成“白穗”。感病种子胚局部或全部变褐色形成“黑胚粒”。种子表面也产生梭形或不规则形褐斑。各地均有发生。一般过早或过晚播种、田间管理粗放、田间杂草多、地下害虫危害,旱茬、瘠薄田,或遭受不良环境影响,均会不同程度地诱发该病。麦苗受冻易诱发病;抽穗后遇高温多雨或多雾天气导致叶片早枯;开花期以后遇持续高温多湿天气穗腐重,种子感病率高。根腐病往往和纹枯病、叶枯病等交织发生,加重对小麦的危害。有些发病田块可造成减产20%~30%,甚至更高。小麦根腐病易防难治,应预防为主,发现病株后及时用药治疗。 防治方法:3.1、选育抗病品种。3.2、加强栽培防病措施。控制苗期病害的关键是适时播种,施足基肥,及时追肥,覆土不宜过深,麦田不连作。3.3、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2%戊唑醇拌种,或3%苯醚甲环唑 250~300ml兑水500ml,拌麦种50公斤。也可用种子重量0.02%(有效成分)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或12.5% 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80g拌麦种50公斤,要严格掌握适宜的剂量,防止药害发生。3.4、发病初期,选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或5%井冈霉素水剂10克加水40公斤喷雾防治,隔7~10天再喷一次。喷药应喷匀、喷透,使药液充分浸透根、茎。或者在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亩用烯唑醇等高效杀菌剂50毫升(加叶面肥)兑水40公斤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小麦开花初期,每亩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50%多福合剂100克加水喷雾,也可选用丙环唑或用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加烯唑醇半量复配喷雾防治,控制叶部病害发展或防止黑胚粒形成。&4、小麦赤霉病:赤霉菌造成白穗(第四个白穗)。赤霉病原是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主要病害,近年在黄淮麦区有加重趋势。 穗腐:小穗或全穗,呈枯黄色,湿度大时在颖壳合缝处或小穗基部长一层红色霉层,小麦赤霉病病害名称由此而生。小穗发病后枯白不结实,而结实籽粒呆白、秕瘦,发芽率下降,或呈玫瑰红色。穗轴或穗梗受侵染后,形成枯白穗,病粒枯白、绉缩,胚部线紫红色。病粒能引起人、畜中毒,病粒率不超过4% 。  秆腐:多发生在穗部以下1-3节的叶鞘及节部,初发病时叶鞘上出现淡褐色病斑,严重时产生粉红色霉层,病节以上枯黄,形成枯白穗,病株极易从病节处断开。在小麦扬花灌浆期如遇阴雨天气,极易引起赤霉病的发生流行。   4.1、喷药防治:防治小麦赤霉病以预防为主,重点是在小麦扬花期前后预防穗腐发生。在小麦抽穗扬花期,如果遇到降雨、多雾、阴天或良好的湿度条件,利于赤霉病菌浸染传播,雨前要及时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0%多菌灵盐酸盐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咪鲜胺1000倍液,或12.5%烯唑醇1500液喷雾。黄河北农业温馨提醒:技术服务请拨打400-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小麦齐穗,防虫害发生(图)_网易新闻
小麦齐穗,防虫害发生(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眼下正值小麦灌浆期。5月19日,记者走访田间地头看到,地里绿油油的小麦,已基本齐穗。不少种植户对于即将到来的收获期充满期待。记者从莱西市农业部门了解到,目前正处于灌浆期的小麦,易发生病虫害,种植户应加强防治。
  “今年小麦长势还不错。”5月19日上午,在莱西市郊的一片麦地里,记者遇到了正在地里除草的潘大爷。“你看,小麦都结穗了,就等着收获了。”潘大爷笑着说,前几天他来地里查看时,发现长了很多杂草,现在清除一些,以方便未来收割。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潘大爷一共种植了3亩小麦。他说,自从入春以来,虽说很多地区出现干旱的情况,但莱西还算不错,降下了几场春雨,对于地里的小麦而言,无疑是“及时雨”。
  当天上午,记者还走访莱西多处农田,看到地里绿油油的小麦长势良好,已基本齐穗,不少种植户也对即将到来的收获期,做着最后的准备。
  “目前全市小麦长势偏好,已基本齐穗,但对病虫害也要加强防治。”莱西市农业部门的相关人员说,针对小麦穗期易发生的病虫害,农业部门发出防治预报。据了解,小麦灌浆期主要病虫害有:蚜虫、锈病、白粉病、赤霉病、棉铃虫等,部分防治差的地块红蜘蛛和麦叶蜂可继续为害。
  根据市农业局植保站近日在沽河、水集、望城、夏格庄等部分麦田调查,有蚜地块100%,百株蚜量在头290~580头之间,平均420头,有翅蚜数量较大,正快速向穗部转移;红蜘蛛有虫地块20% ,尺单行虫量在300头以上,最高可达850头以上;个别地块有麦叶蜂为害;白粉病和叶锈病田间可见零星病叶。
  “病虫害的发生,与近期气温有关。”农业部门人员告诉记者,最近几天气温上升快,天气略为干旱,也为病虫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从预报情况来看,今年小麦穗期蚜虫中等发生约55万亩,个别地块偏重;白粉病小发生2万亩次,叶锈病越冬菌源偏多,预计偏轻至中等发生5万亩次。“从近期气象条件来看,莱西市小麦赤霉病严重流行的可能性不大。”市农业部门相关人员说,但要密切关注近期天气变化,一旦花期可能遇连续降雨,要立即组织防治。
  据介绍,小麦灌浆期虫害防治应以蚜虫、锈病、白粉病为主,兼治赤霉病、红蜘蛛、麦叶蜂等。“我们也安排各镇农技人员加强对小麦病虫害的观测,及时指导农民。”该工作人员说。
  文/图(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本文来源:大众网-半岛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麦平均亩穗数是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