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求职者越是168文化传媒出租朋友圈和专业技术强。就连二线城市发展前景一般的公司都不愿意去。

大学生就业更注重发展空间
大学生就业更注重发展空间
  记者 陈 晓
  进入7月,高校应届毕业生正式毕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再度受到社会的关注。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765万,就业形势仍然严峻。记者走访招聘会发现,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应届毕业生还没找到工作,不过,与以前相比,现在大多数大学生就业心态都比较理性,他们不会一味追求一线城市、高工资等,而是更加注重自身的职业发展空间。有关专家表示,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候不要一味追求大城市和大企业,要根据个人的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个人发展空间最受关注
  近日,中国青年网对全国436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发放了就业去向调查问卷。在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中,43.81%的毕业生更倾向于大型国企及集团,36.24%毕业生则倾向于政府及事业单位。在就业地点选择上,32.4%毕业生选择北上广深一线城市,20.8%毕业生倾向于二线城市,16.9%毕业生选择回家乡工作。在求职过程中,个人发展空间最受关注,其次是薪酬福利、单位性质、地域和家庭期望等因素。
  读工程预算专业的小王告诉记者,这个专业虽然比较吃香,但是没有工作经验工资也不高,所以她在薪酬待遇这方面没什么要求,能够满足基本的日常开支就可以。当记者问到求职最看重什么时,她表示,找工作她最看重的就是个人发展空间,这对以后自己的职业发展很重要。
  求职看重企业发展前景
  记者采访了解到,大学生找工作很重视个人发展空间,其中,除了岗位发展空间之外,他们挑选企业时最看重的就是企业的发展前景。
  正在招聘会找工作的小卢告诉记者,现在虽然已经有公司录用他,工资待遇也还不错,但是他觉得公司发展前景不是很好,所以他还会到招聘会继续找工作。他说:&选择什么样的公司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很重要,如果公司发展前景好,即使刚开始入职工资不高也无所谓,起码能让我看到希望,以后企业发展好了,加上自己有经验了,薪酬待遇自然就会上升。&
  学外语专业的小林也表示,她对工资要求不高,但比较看重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就是一个平台,如果这个平台很有前景,那工作起来也会很有热情。
  越来越多大学生
  选择二三线城市
  以前,很多高校毕业生会选择到一线城市就业,因为他们认为,一线城市就业机会多,发展空间也更大。但是,随着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就业机会不断增加,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加上现在90后大学生就业观念更加多元、就业选择也更趋于理性的变化,&北上广深&对90后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正在逐步减弱,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重心逐渐向二三线城市倾斜。
  &我觉得现在二线城市发展速度很快,就业机会也很多,没必要到一线城市去挤,在二线城市发展空间也很大,只要找到适合个人发展的企业就可以。&目前在佛山一家企业工作的张先生表示,找工作他最看重的是个人发展空间,在哪个城市其实都无所谓。
  有关专家表示,随着一线城市人才饱和,生存压力逐渐增大,以及二三线城市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促成了大学生毕业后从一线城市回流到二三线城市工作,也是选择工作生活的理性之举。目前,部分二三线城市就业吸引力持续上升,大学生毕业&回流&现象日趋普遍。越来越多的&北上广&大学生开始理性反思&唯大城市是从&的就业观念,把目光转向二三线城市,尤其是到回到家乡或大学所在城市,寻求新的就业发展机会。从事人事工作多年的黄小姐表示,现在大学生的就业观越来越趋于理性,他们找工作不再一味追求大城市和大企业,而是更注重发展空间,她建议,目前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要根据做好职业定位,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才是最重要的。二线城市对求职者吸引力在增强
求职者对从业城市的选择曾一度扎堆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不过,近几年的相关数据显示,这种趋势正在转变。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年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显示,经济发展形势较好、发展空间大的二线城市成为白领求职者的首选。“北上广深”四大城市的职位竞争指数均未进入前三位,深圳位居第4位,北京位居第8位,上海和广州分别位居第12位和第14位。以往人人趋之若鹜的北上广,而今已不是众多求职者的首选之地。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研究生梦露(化名)最近一直往返于济南和北京两地应聘求职。被问及为何不留在北京,她表示,一方面,自己的男朋友在济南,另一方面,北京竞争压力大,绝大部分时间都要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即便有高收入,工作生活氛围仍然比较紧张。“二线城市能更早地稳定下来。在一线城市的话,可能90%的精力都要放在工作上,而二线城市60%就够了,剩下的40%留给自己,用来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享受生活。”
由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关系研究中心与社会调查中心推出的《2014中国大学生城市形象及择业倾向调查报告》揭示了大学生就业地点选择的趋势。大学生选择二线城市作为未来工作地点的比例最高,为57.2%,其次是北上广,占29.5%,选择三线城市的比例为9.4%,选择国外、港澳台、乡镇和四线城市的比例分别为6.6%、3.1%、1.6%和1.5%。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朱迪在《北上广还是二线?——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分析》中使用2014
年“当代大学生就业、生活和价值观追踪调查”,对大学生就业地区的流向现状进行分析。他表示,应届毕业生2013年在二线城市的就业比例最高,占41%
;其次为一线城市,占33%;在三四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也达到了22%。到了2014年,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从2013年的33%下降到2014年的28%,而在二线城市和县乡村就业的比例都有所增长,一定程度呈现出“逃离北上广”的态势。他表示,不同的样本框、不同的调查方法可能产生不同的结论,但是也揭示了不同特征、不同发展阶段的毕业生在就业流向上的差异。
由上述数据可见,求职者选择从业城市的眼界在放开,二线城市的热度正在上升。
除去就业城市的选择,近几年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现象也受人关注。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就业蓝皮书: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提到,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9%,比2013届(2.3%)高0.6个百分点,比2012届(2.0%)高0.9个百分点。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创业比例为2.0%,比上届(1.2%)高了0.8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创业比例为3.8%,比上届(3.3%)高了0.5个百分点。从近三届的数据来看,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呈现持续的上升趋势。
不过,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比例还是比较低的。前两年有数据显示,美国大学生创业率达20%~23%。两国数据比较,差距比较明显。这种差距和大学教育模式、制度环境、社会文化氛围等都有很大关系。现在我们重视扶持大学生创业,也正在尝试解决背后的问题。国家也在不断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据报道,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就业处处长王林曾透露,今年以来,全国已经有82%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门数比去年增加了14%。高校设立的创新创业资金达到12.2亿元,设立的创业基地数量也增加了18%。场地的面积增加了近20%,大学生参与创业创新活动的人次达到了300余万人次。
人社部、教育部、国家工商总局合作进行的大数据交叉比对显示,2014年在工商部门新登记注册大学生创业总数达到47.8万人,比上年增加11.9万人,增加比例为33.3%。而据发改委政研室主任、新闻发言人施子海之前介绍,今年新毕业大学生创业比例同比增长了近一倍,去年40万留学归国人员中15%选择了自主创业。这些都可看出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已经发挥了作用。
[责任编辑:新媒体运营的工作前景怎么样?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022,236分享邀请回答想从事新媒体运营方面的工作,但无经验,无技能该怎么办?www.zhihu.com116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681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海归求职:一线城市打拼疲惫寄望二线城市前景_网易教育
海归求职:一线城市打拼疲惫寄望二线城市前景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回国后,大多数海归都希望能够在一个宽广的平台上施展身手。但由于一线城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三线城市机会少以及二线城市经济也在快速发展等原因,不少海归将目光移向了二线城市……
回国后,大多数海归都希望能够在一个宽广的平台上施展身手。所以一直以来,他们更倾向于投身一线城市。随着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上广深”逐渐成为一线城市的代名词。但由于一线城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三线城市机会少以及二线城市经济也在快速发展等原因,不少海归将目光移向了二线城市……一线城市带来的困惑太多由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工作机会多、发展空间大,不少海归在回国后会优先考虑在这几个城市求职,但当他们开始在一线城市生活和工作时却遇到了不少烦恼。朱一丹曾就读于曼彻斯特大学,回国后她选择到北京工作。“北京的交通非常拥堵,短短几公里的路有时能堵上好几个小时。而且秋冬季节的天气很糟糕,经常会遭遇‘霾伏’。这些生活中的细节很容易影响到我上班时的心情。”朱一丹说道。彭圳培(化名)曾就读于国立高等先进技术学校,回国后他在北京、上海、深圳都待过,现在深圳工作。当谈到为何只到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就业时,他称这几座城市有着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好的工作岗位。但当求职者都涌向这些城市,很容易出现人才饱和的情况,职场竞争也异常激烈。为了在一线城市立足,彭圳培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是也感到了来自生活方方面面的巨大压力。他说:“无论是在北京、上海,还是在深圳,我每天都得在高峰期乘坐地铁上下班,经常被挤得无处可站,有时甚至脸都贴到地铁门上了。并且深圳的生活成本非常高、节奏也很快,我经常因此而烦恼。同时,深圳高企的房价也正在阻碍着我们这些年轻人在这里扎根。”“疲惫”是不少在一线城市打拼的海归的心声。正因为此,一些海归将目光投向了二线城市……寄望于二线城市前景海归投身于二线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看好那里的发展前景。陈志浩曾就读于外交部外交学院,攻读国际关系专业。博士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成都,准备创业。成都作为西南地区的枢纽城市,是西部经济重镇、“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这几年发展势头迅猛。“我在成都长大,非常清楚这座城市的优势所在,也非常看好它的发展前景。成都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但许多领域还有待开发,是一片蓝海。”陈志浩说,“比如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地势低平、土壤肥沃,这为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成都有不少旅游胜地,如都江堰、九寨沟、黄龙等,这非常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并能带动相关产业。随着成都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的覆盖,其辐射力将日益增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下,不少二线城市已经栽好了“梧桐树”,只待“凤凰”来——通过大手笔的招才引智政策吸引海归前来创新创业。比如:设立生创业园区、项目孵化平台等,为海归提供资金扶持、创业指导以及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等。这也是海归投身到二线城市的原因之一。李志锋曾就读于维也纳大学,回国后他落户于重庆。“在重庆创业初期,我曾参加过‘泛海扬帆——重庆大学生创业行动’、‘留学人员回渝创业支持计划’等活动,共计获得创业资金36万元。这笔资金给我的创业带来了不小的帮助。” 更适应二线城市环境除了以上原因,海归选择二线城市还考虑到了其他因素。“成都是一座宜居城市,有着适宜的气候、优良的空气质量以及悠闲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成都的生活成本较低,这是它相对于一线城市的优势。较低的房价也让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比较能接受。”陈志浩说,“选择在成都扎根,很大程度上也有工作和家庭两方面的考虑。首先,成都是我的家乡,北上广深中的任何一个城市都离成都太远了。毕竟父母都在成都,我想离家近一些;其次,在家乡创业我的心里更有底。一来我熟悉当地的环境,二来在成都积攒下来的人脉能够为创业提供帮助。”一些海归因为曾在二线城市读大学,回国后也会选择回到大学时期学习生活的地方,落户于这座城市。从本科到硕士期间,李志锋就读于重庆大学,学习应用物理专业,后来他前往维也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先是在北京创业,但两年后,他选择搬到了重庆。“我之所以选择到重庆创业,是因为对这里非常熟悉。虽然我不是重庆人,但我在重庆生活过很多年,这里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而且在重庆创业,成本相对较低。”李志锋说道。
作为行业内最受关注的年度颁奖盛典之一,以“教育的未来”为主题的2016年网易金翼奖颁奖典礼将于12月上旬在北京举行。届时,全球教育行业精英汇聚一堂,共同聚焦“教育的未来”这一主题。欲知教育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马韫璞_NQ3105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应届生应如何高效地找到合适的工作?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1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5,977分享邀请回答1.7K12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K17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68文化传媒出租朋友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