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不是研究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点,而是它的最终果是什么哲学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当代形态
 来源:光明日报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切胜利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的。但是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决不是产生于l9世纪40年代西欧和德国并作为当时一种社会思潮的原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也不是经过别国人解说和阐发的马克思主义――这种马克思主义的生成背景和作用功能与中国国
情相距甚远,难以发挥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作用。坚持用这种马克思主义做指导的人往往对马克思主义理解得很表面和肤浅,经常导致生吞活剥和照抄照搬的“左”的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这已经是为中国革命经验和教训所一再证明了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经过分析和比较,选择了用自己的悟性咀嚼和消化了的、并与国情相对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性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其构成的各个部分理论起着各自不同的作用。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马克思主义有关经济和政治的许多具体原理总是与一定的时空条件相联系,其适应性和指导性会受到国情的制约,而哲学作为全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提供的是思想和智慧,是真正的普遍真理。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有德国古典哲学的遗迹,但其思想精髓特别是它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对一切国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就是从对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中国化的理解开始运思的。
19世纪2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先进人物所理解的唯物论不外是一种知行统一的客观性原则,尽管他们还不可能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变革的实践意蕴,但是客观性原则作为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有的基本特征,对理解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思想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毛泽东之前,中国共产党的许多领导人都不理解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则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他们可能熟知恩格斯的“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一“对事物的唯一唯物主义观点”,但是在实践中却总是习惯于从马克思和列宁关于欧洲或俄国革命的原则出发,来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把革命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游行、罢工和城市的武装暴动上。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教训触发中国共产党内少数先进分子的觉醒,毛泽东作为他们的杰出代表彻底地反思了中国革命的出发点和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毛泽东尖锐地批评脱离中国实际的对马克思主义照抄照搬的本本主义,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做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唯物主义的客观性原则首先就表现为尊重中国的具体国情,革命的出发点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中国的实际。毛泽东用中国已有的成语把唯物论的中国化概括为闪闪发光的四个大字:实事求是。这就是他所倡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和唯物主义。
毛泽东不仅在唯物论上首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对于辩证法他也情有独钟。辩证法是唯物论的灵魂,是完整理解世界所不可或缺的。像唯物论必须中国化一样,辩证法也必须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有力的思想武器。毛泽东对辩证法中国化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根据中国革命的需要对辩证法做了与唯物论相一致的解说。对于唯物论他强调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于辩证法他在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同时,特别强调矛盾的特殊性和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凸显中国与西方和俄国国情的不同,最后也归结到从中国实际出发,按客观按规律办事。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指导思想,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了这个前提,中国革命所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斗争的道路、依靠的农民主力军、实行的统一战线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战略策略也就不难制定出来了。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胜利,更是唯物论和辩证法中国化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的飞跃主要体现在邓小平理论的创生过程。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是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社会主义在前苏联和中国已经经过了长期的实践,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果,但与同时期的资本主义比较起来,没有发挥出更多的优越性,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经济也比较落后。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在理论上就没有搞清,脱离社会主义的根本宗旨和本国的具体国情去推行高度集权和一大二公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最后导致前苏联东欧的巨变和解体,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经济也陷入崩溃的边缘。要挽回社会主义的颓势就必须坚定地进行改革,从国情实际出发,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对中国来说,把社会主义放在中国的“一穷二白”的现实基础上是个关键,这就像民主革命时期一样,必须强调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而不是照搬别人的社会主义模式。因此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也是从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的原则起始,在承认中国是个东方落后国家的基础上来考量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但是,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并不容易,长时期的“左”的思想路线和闭关锁国的政策已经使人头脑僵化,形成了一整套脱离中国实际的扭曲的社会主义观念,只有大胆地解放思想,破除对传统观念的迷信,才可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此,邓小平在新时期唯物主义中国化问题上不是一般地强调实事求是,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把它提升到马克思主义精髓的高度。在邓小平看来,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而不是胡思乱想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这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承接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的原则,成为新时期唯物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制高点。有了这个正确的思想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其中的社主义本质论、初级阶段论、发展战略论和“一国两制”论等就十分自然地在邓小平理论中孕育生成了。
在唯物主义中国化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邓小平理论也蕴含了辩证法中国化的丰硕成果。传统的辩证法主要张扬了矛盾的斗争性,强调斗争是绝对的,而统一和一致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这种认识自黑格尔和马克思以来,再经过列宁的强调和革命斗争的体悟,已经深入人心,成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动力时代的普遍共识。经过“阶级斗争为纲”的熏陶,我们甚至已经把一般的斗争上升为“斗争哲学”的高度,形成了对斗争、革命、批判、打倒的过度迷信和崇拜。邓小平不是一个学术意义上的哲学家,他没有从哲学理论上对这种“斗争哲学”进行批判。但他通过改革开放的决策和实践,坚决地否定了这种片面性的哲学,开启了对立面之间和谐合作的新思路。在邓小平看来,一切对立的东西,它们之间不仅有对立和斗争,而且也有和谐合作的一面,这一点过去被遮蔽了,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有可能释放出来,成为事物发展的一个维度。比如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就可以合作互补,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可以恰当地结合,按劳分配与非按劳分配可以找到平衡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可以在香港和澳门与祖国大陆之间实施“一国两制”,在国际范围内,和平与发展可以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等等。所有这一切在邓小平理论中虽然是初步的,但我们从中能够看到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身影,从而为辩证法的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迈出的第三大步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以中国化的姿态所做出的科学回答和自觉回应。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到了21世纪初,改革开放所面临的任务是整个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综合选择和设计,需要更全面地解放思想,建立更加系统和综合的发展模式、管理模式和利益制衡模式。这种形势与当年毛泽东和邓小平所面临的主要是拨乱反正、回复到实事求是的原则上来不一样,前两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主要是对革命和建设失误的反思,是为了走出被动局面而向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回归,而现在第三次中国化是在改革开放已经取得重大成就基础上的主动进取,是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理论的进一步探求,这是需要拿出大智慧、大手笔才能应对的新局面。面对这种新形势和新任务不仅要有实事求是的决心,更需要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走出新的路子,迈出新的步伐,更深刻地反映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实际。
30年改革的最大成果之一是人民共同参与改革开放,共同享受改革开放成果,彼此之间的共同利益空前地增多了。在这种新的形势面前就需要找到能够聚拢人心、团结前进的新的发展基础,找到能够予以托付并为之真诚服务的立足之本。旧唯物主义把物视为本,马克思哲学以人及其实践为本,毛泽东与邓小平以中国的实际为本,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全部工作只能是以人为本。人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中心和归宿,这里的人既不是某些官员心目中的民,也不是作为与敌人相对立的具有特定政治含义的人民,人就是生来俱有平等权利的作为类的人。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事实生动地告诉我们,人是什么――就是作为有鲜活生命的每一个个体的人。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构成科学发展观的基石,关心他们的生命、衣食、饱暖,全心全意的为他们服务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宗旨。唯物论向来就具有本体论之意,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入发展的关键时刻在科学意义上确立以人为本的基石,这是唯物主义中国化的新里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进展。
与以人为本密切相关并作为以人为本的直接成果的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人彼此都是等价和互动的,它不仅要求人要自重,首先把自己视为本,而且更要求尊重别人,把别人都视作如同自己一样的本。这样,整个人际之间就会在人皆本的共同基础上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整个社会就会建成一个团结合作的和谐社会。所以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分别在党的十六届三、四中全会前后相继提出来,表明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前提。正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社会和谐成为新形势下辩证法中国化的纽结。辩证法长时期来一直在斗争和批判的氛围中运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展示了辩证法的和谐视域。和谐作为对立统一的一维本来就内蕴于辩证法之中,只不过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潜在和被遮蔽状态。构建和谐社会将辩证法的和谐一维解放出来,成为事物发展的不可或缺的路径。对立面不仅要斗争,一方克服另一方,实现对立面的转化;对立面之间还要合作、互利,互补,共赢也是事物发展的常态,辩证法也由此进入中国化的新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宗旨一方面是为了宣传普及,赋予其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使之成为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另一方面是为了发展创新,融入时代精神,反映实践成果,回应现实需要。上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三步历史进程都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宗旨的要求,尤其是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更从科学的视角,主动积极地策应了新的时代和新的任务,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深入普及和巨大创新,是哲学工作者应该格外关注的。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仅靠一腔热血和情怀,并不足以促使作家拿起笔杆子去创造。从这个角度来讲,网络文学追求市场效益也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有原则和操守。  8月11日,以“网络正能量、文学新高峰”为主题的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开幕式暨中国网络文学高峰论坛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绿色发展就是在发展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将经济可持续性和环境的永续性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两者是目标与路径的内在统一。
光明网版权所有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助您不断前行!
京ICP证号&&
京网文[3号&&
Copyright (C) 2017 Baidu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哲学练习题“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是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观点
国误院空谈务国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一1.研究的出发点是事实(客观存在)2.而原则是从人类历史和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研究出来的)3.恩格斯:“原则只有在适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应该是抽象后的结果(研究后的结果)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唯物主义有关大学生哲学论文,关于“观念的唯物主义”概念能成立吗?相关毕业论文题目
当前位置 ―――― 范文
唯物主义有关大学生哲学论文,关于“观念的唯物主义”概念能成立吗?相关毕业论文题目
本论文是一篇唯物主义有关大学生哲学论文,关于“观念的唯物主义”概念能成立吗?相关本科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唯物主义及唯物主义者及唯心主义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唯物主义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摘 要:提出“观念的唯物主义”的概念,针对的是一些唯物主义哲学家们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唯物主义立场,而是常常从观念、原则出发去解释世界这样一个事实.但是,“观念的唯物主义”显然是一个自身矛盾的概念.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不是提出这样一个错误的概念,而是从根本上认清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发展过程中在研究立场上实现的从哲学到实证科学的重大转变.
“观念的唯物主义”概念能成立吗?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唯物主义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关 键 词 :唯物主义;哲学;实证科学 中图分类号&#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6- 作者简介:王金福(1942- ),男,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余栋华博士在《论实践的唯物主义与观念的唯物主义》一文(载《唯实》杂志2007年第1期)中提出了“观念的唯物主义”的概念,用以指称旧唯物主义.我也是学哲学的,哲学史也多少了解一点,似乎没有听到有“观念的唯物主义”一说,“观念的唯物主义”这个概念应该算是一个创造.实际上,哲学的发展总伴随着新概念的提出,或者反过来说,新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哲学的发展.但新概念的提出促进哲学的发展,其前提是概念本身必须科学,最起码的要求是概念自身不能矛盾.若新概念自身是矛盾的,则不仅不能促进人们认识的发展,反而会造成理论上的混乱.按此要求来看,我认为,余博士提出的“观念的唯物主义”并不能促进哲学研究的发展,而只会造成理论上的混乱.因为,“观念的唯物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连起码的逻辑要求都达不到,它像“方的圆”一样,是一个自身矛盾的概念,根本不能成立. “什么是‘观念的唯物主义’?”这是余博士论文的第一部分.在这里,我们虽然看不到对“观念的唯物主义”这一概念的明确界定,但却可以看出他对这一概念的基本理解:旧唯物主义肯定物质是本原的,观念是派生的、第二性的,所以,这种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但是,从哲学的“出发点”、“哲学的根本方法”来说,“旧唯物主义也是从观念出发”的,“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一样也是从主观想象出发的”,因此,这种从观念出发理解世界的唯物主义,就可以称之为“观念的唯物主义”. 这个概念能成立吗?按照我原来的理解,“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方法论,这种对立,就表现为其出发点(在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层次上)的对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就是从物质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就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物质的东西.既然“观念的唯物主义”这种世界观肯定物质是本原的、观念是派生的,那么,它解释世界的出发点不就是物质吗?从物质出发去解释观念的东西,不就是它的根本方法吗?既然“观念的唯物主义”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物质的东西,在世界观的出发点和根本方法上是“与唯心主义一样”的,那这种世界观不就是唯心主义吗?这样一来,“观念的唯物主义”究竟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这岂不成了“方的圆”一样的自身矛盾的概念? 我以为,余博士制造“观念的唯物主义”概念依据的是一些错误的思维. 首先,余博士把“观点”(本原观)与“出发点”、“根本方法”分开来,看做不是统一的东西.按照余博士的看法,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在本原观上是两种对立的观点,而在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层次上理解世界的出发点和方法上,二者并不对立.既然“观点”与“出发点”、“根本方法”是不同的,那么就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旧唯物主义.按“观点”来看,它承认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所以它是唯物主义;按“出发点”、“方法”来说,它是从观念出发的(余博士这样认为).由于“出发点”、“方法”和“观点”不是一回事,所以,从观念出发来理解现实世界并不影响把物质看做是本原,即并不影响它是一种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就是说,在本原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而在“出发点”、“根本方法”上坚持从观念出发,这就成了所谓的“观念的唯物主义”. 众所周知,所谓唯物主义的本原观,就是把物质看做是第一性的,把意识看做是派生的.在我看来,这实际上也就是说,唯物主义不是从观念出发而是从物质出发来理解这个世界.同样,所谓唯心主义把意识看做是第一性的,把物质看做是派生的,这实际上也就是说,唯心主义是从观念出发来理解现实世界.从观念出发来理解世界,这就是唯心主义,根本不可能是什么唯物主义,从而也不可能是什么“观念的唯物主义”.问“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是问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根源性;在思维和存在关系的层次上问“出发点”是什么,同样是问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根源性,因而,“本原”问题和“出发点”问题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正因为如此,既可以用“本原观”的区别来表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也可以用“出发点”的区别来表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恩格斯和列宁就是这样做的.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用“本原观”上的区别来表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这是大家都熟悉的,这里不再引用.在《反杜林论》中,他又用“出发点”上的区别来表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两条基本路线的对立.他说:“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是对事物的唯一唯物主义的观点,而杜林先生的相反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它把事情完全头足倒置了,从思想中,从世界形成之前就永恒地存在于某个地方的模式、方案或范畴中,来构造现实世界,这完全象一个叫做黑格尔的人.”[1]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在引用了贝克莱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观点的表述后说:“在这里,哲学观点的两条基本路线被直率、清楚、明确地描绘出来了.这一点是古典哲学著作家不同于当代‘新’体系的制造者的地方.唯物主义承认‘自在客体’或心外客体,认为观念和感觉是这些客体的复写或反映.与此相反的学说(唯心主义)认为:客体不存在于‘心外’;客体是‘感觉的组合’.”[2]20这是用“本原观”的不同来表述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另一个地方,列宁又说:“我们现在完全不是谈唯物主义的这种或那种说法,而是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哲学上两条基本路线的区别.从物质到感觉和思维呢,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恩格斯主张第一条路线,即唯物主义的路线.马赫主张第二条路线,即唯心主义的路线.”[2]36这又是从“出发点”的区别来表述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对立.从什么出发来理解这个世界,也就是世界观上的根本方法.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就是从物质出发来理解观念的东西,唯心主义的根本方法就是从观念出发来理解物质的东西.所以,本原观、出发点、根本方法是完全统一的,一种理论不可能既在本原观上坚持物质第一性,同时,又在出发点和根本方法上把观念的东西放在第一位. 第二,余博士把“唯物主义”和“对世界的正确反映”两者等同起来,把认识的错误完全归咎于世界观上的错误.余博士在文中提出:“试想,如果旧唯物主义真正是从实际出发的,那它为什么不能发现世界的辩证本性及其发展规律呢?相反,这些辩证本性和规律却被唯心主义以抽象的形式首先作了描述.”这段话表明,余博士要求每个唯物主义者对世界的认识都必须是正确的,否则,就不能说他在世界观上真正坚持了从实际出发.然而我们知道,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只是在思维和存在哪个是第一性、哪个是第二性的问题上,相对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对这个问题做了正确的回答;离开这个问题,不能说唯物主义者对世界的其他方面的认识都一定是正确的.就一般世界观而言,思维和存在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并不是世界观的全部内容.一般世界观包括本原观、发展观、可知观这样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本原观回答思维和存在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发展观回答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以及发展、变化的规律问题,可知观回答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是本原观上两种对立的世界观,至于世界是否运动、发展、变化,以及运动、发展、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样的规律,这是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在本原观上作出正确回答的唯物主义者,并不必然在发展观上是正确的,因而,不能因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在发展观上持形而上学的观点,就说他不是唯物主义者,即不是从世界本身出发来理解这个世界.一个人在世界观上是否主张从实际出发和他的其他认识是否都能做到符合客观实际,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在思维和存在两者中主张从什么出发,这是世界观、认识论问题;一个人的认识是否做到了符合客观实际,这是科学性、真理性问题,这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衡量一个人在哲学世界观上是否是唯物主义者,是根据他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哪个是第一性(也就是主张从思维出发还是从存在出发)的问题的回答,而不是根据他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一个人主张从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际出发(也就是主张把物质看做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只是对物质的反映)去认识世界,他的世界观、认识论就是唯物主义的,而且他的这种认识具有真理性,但这并不决定(至少不能完全决定)他对物质世界的实际认识都是正确的.古代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理解为物质的某种具体的形态,例如理解为水、火、气、原子等等,从不是从观念而是从客观存在出发来理解世界的本原这一点来说,有科学的地方,但就其对“本原”的理解方式(把“本原”理解为某种具体的存在物)来说,却又是不科学的.但不能因为这种不科学性,就说这种唯物主义在世界观上是主张从观念出发来理解这个世界.当我们说泰勒斯是唯物主义者的时候,仅仅具有这样的意义:他不是把观念而是把物质理解为世界的本原.确实,“水是世界的最终构成原素或基质”这个认识是不科学的,只是泰勒斯的想象、猜测,但这属于认识的不科学性问题,泰勒斯在世界观上并不主张从观念出发去理解这个世界,并不主张观念是世界的本原.17、18世纪流行着一种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它把物质世界的各种事物看做是孤立的、静止的、没有自身矛盾的,这个认识在世界观上也是不科学的,一个孤立、静止、没有矛盾的世界确实是哲学家们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能因此就说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者们在世界观上主张从观念出发来理解这个世界.不能苛求唯物主义者的所有认识都是正确的.“唯物主义”本来只是对现实世界的一个方面的认识而不是对现实世界的所有方面的认识.不要说旧唯物主义者,就是“新唯物主义者”DD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
等,他们在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上也不能说没有错误,有的错误还很大,但这并不会动摇他们作为唯物主义者的地位.以为一个人只要有了一个正确的世界观(这种正确性本身就是相对的),就必定能正确地认识世界,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隐含着一种研究问题的哲学立场(这一点将在后面再谈).世界观,哪怕它是正确的,也决不能代替实证科学的研究.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作用,仅仅在于引导人们从客观实际出发去认识现实世界,而要正确认识这个现实世界,则必须依靠具体科学的研究,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并&#19
唯物主义有关大学生哲学论文,关于“观念的唯物主义”概念能成立吗?相关毕业论文题目参考文献:
有人大代表提出的“中组部把这些博士官员都招来考一下”的建议,附和赞同者甚众. 如此“文博士生”参考属性评定
现增加营养、避免增肥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关于“红烧肉”的博士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作品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
张非常考究的学位审定书上签字,并再喝一杯酒祝论文答辩圆满结束. 费孝通的博士文答辩“花天酒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学的论文范文。
像全日制学生一样上课,只需要提交博士论文,通过严格的博士论文答辩,可获得博士学位. “文博士”不能成为卖文凭的通道参考属性评定
大学生好就业吗东北重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重庆大学生就业市场,重庆工商大学2016届毕业生"见习就业校园招聘会",邀请函,各用人单位,感谢贵单位多年来对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心。
中相应专业的综合实践技术能考核.,六,免考申请程序及要求,要求免考部分课程的考生,应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向所在的市,县(区)自学考试办公室(以下简。自考专科毕业写论文吗浙江深圳大学经。
得打印,必须手写!!!院长签字日期:在科室意见签字日期后1―3天. 。数学与统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本科生能发表论文吗数学河海大学2016年优秀本科生夏令营申请表,姓名性别出生年。
数学与统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本科生能发表论文吗数学职务职称工作单位工作单位学科专业学科专业联系电话联系电话拟报考我校学院及专业:本科期间发表论文及所获奖项序号论文(奖励)名称期刊。
体要求为,(1)观点和论据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学术的探讨符合科学性和逻辑性.,(2)对论文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能较好地综合运。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本科生发表论文难吗北京。
体要求为,(1)观点和论据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学术的探讨符合科学性和逻辑性.,(2)对论文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能较好地综合运。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本科生发表论文难吗北京。
唯物主义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1、唯物主义本科毕业论文
2、唯物主义硕士毕业论文
3、唯物主义职称论文
唯物主义相关频道推荐
优秀论文题目推荐
热门参考资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果共享原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